创建文科的最初目的是什么

发布时间: 2022-07-21 10:01:24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88

语文独立设科反映了社会历史怎样的变迁优质解答关于语文课程目标百年嬗变的反思,近百年来,关于语文课程目标的表述,先后使用过“教育要...

创建文科的最初目的是什么

语文独立设科反映了社会历史怎样的变迁

优质解答
关于语文课程目标百年嬗变的反思
近百年来,关于语文课程目标的表述,先后使用过“教育要义”“教授要旨”“教学目的”等名称.进入21世纪后,“课程目标”的名称再次正式启用.语文课程目标作为教育目标下的分科目标,从语文课程的角度出发,规定语文课程人才培养的规格和质量要求,因而也就成为语文课程编制、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的基本准则.自晚清语文独立设科以来,语文课程目标问题,就是人们一直在讨论而始终没有达成共识的老大难问题.回顾近百年来关于语文课程目标规定与讨论的历史,梳理语文课程目标论争的主要观点,探究语文课程目标嬗变的根本原因,对于我们认定语文课程目标的价值取向、构成要素和表达方式,无疑是有益的.
一、语文课程目标论争的主要观点
一百多年来,关于语文课程目标论争的主要观点,大致可以分为四派.
(一)形式目标派或语言目标派或工具目标派
1920年,胡适在《教育丛刊》第2集发表《中学国文的教授》一文.他在文中把中学国文的目的暂定为四项:“(1)人人能用国语作文、谈话、演说,都能通畅明白,没有文法上的错误.(2)人人能看平易的古文书籍,如《二十四史》、《通鉴》和《孟子》、中,均表达了同样的思想.
1923年,由叶圣陶起草的《新学制课程标准纲要初级中学国语课程纲要》规定:初中国语“目的”为:“}.使学生有自由发表思想的能力;2.使学生能看平易的古书;3.引起学生研究中国文学的兴趣.”1932年,叶圣陶发表《国文科之目的》一文,将国文科的目的概括为“整个的对于本国文字的阅读与写作的教养”,换一句话说,就是“养成阅读能力”“养成写作能力”两项.此后,他在1940年发表的《国文教学的两个基本观念》、1942年发表的《略谈学习国文》、1948年发表的《国文》等文章中,也表达了同样的意思.直到1980年,叶圣陶还坚持这样的观点.他说:“学校里为什么要设语文课?这个问题好像挺简单,但是各人的认识并不一致,甚至有很大的不同.有一种看法认为语文课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语言文字这种工具,培养他们的接受能力和发表能力.我同意这种看法.”
持这一派观点的,还有夏丐尊、阮真、吕叔湘等人.1946年,陕甘宁边区教育厅编制的《中等国文》“说明”第一条指出:“本书确认国文教学的基本目的,是对于汉语汉文基本规律与主要用途的掌握.在这个方针下,本书打破向来国文教材偏重文艺或偏重政治的缺点.”①1 956年教育部颁布的《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草案)》规定“小学语文科的目的在于提高儿童的语言能力,培养儿童正确的听、说、读、写的技巧”,1963年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草案)》和《全日制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草案)》要求“一般不要把语文课讲成政治课,也不要把语文课讲成文学课”,也都反映了与这一派大致相同的观点.
(二)内容目标派或实质目标派或人文目标派
这一派以穆济波为主要代表.1923年,穆济波在《中等教育》第2卷第5期发表《中学校国文教学问题》一文.文章认为:“语文的本身绝不是教育的目的所在”,“本科教学目的在贯彻中等教育的宗旨,反对专以本科知识与技能为主的教学”.他提出初、高中必修国文科的目的如下:“初级中学必修国文科:(1)在人生教育上,须使明了人生现实之可贵,及社会的共存,与个人应有之责任;(2)在国家教育上,须使明了国民资格之修养,职业的联合,及今日国际的侵略与压迫的危险,起谋自卫;(3)在民族教育上,须使明了民族之特有精神,及现世的堕落现象与其补救的方法;(4)注意社会现象的观察,奖掖青年能力可能以内的救济;(5)注意青年团体的团结,与共同生活应有的知识与修养.”“高级中学必修国文科:(1)在人生教育上,须使明了人生之究竟,及社会的永存,与人类进化的轨迹与趋向;(2)在国家教育上,须使明了国家政治与国民生计的变迁,注重改进社会经济与树立民本政治的途径;(3)在民族教育上,须使明了中国民族结合的渊源与其文化之发展;(4)注意时代进货的程序与学术思想的更新;(5)注意往哲精神生活的向上,训练个人精神独立的思想与习惯.”
穆济波设定的国文教学目的忽视语言文字的教学,曾遭到朱自清、王森然、宋文翰等人的批评.1925年,朱自清在《教育杂志》第17卷第7号发表《中等学校国文教学的几个问题》一文.文章认为:穆济波“似乎将‘人的教育,的全副重担子都放在国文教师的两肩上了,似乎要以国文一科的教学代负全部教育的责任了,这是太过了!”
新中国成立后多次出现的片面强调语文学科思想性、人文性的思潮,将语文课讲成政治课、文学课的做法,也是这一派观点的具体表现.
(三)形式目标与实质目标兼顾派或二者同等重要派或双重目标(任务)派
比较早持这一派观点的,有黎锦熙、杨贤江、王森然、吴研因、范寿康、袁哲等人.1923年,杨贤江在《学生杂志》第10卷第11期发表《初中学生学习国文底旨趣》-文.文章写道:“我们知道文字只是种符号,是种工具,是用以发抒真情、传达思想的利器.所以国文有两个方面.一是内容方面,就是所能以发抒能以传达的本质;二是形式方面,就是所借以发抒借以传达的技术.我们学习国文,应把这两方面看得同等重要.”1924年,黎锦熙《新著国语教学法》一书出版.该书专章讨论了“国语教学之目的”.他认为:“国语要旨”包括“形式的语文方面”和“实质的心意方面”.
新中国成立初期,这一派观点曾得到普遍认同.1950年,董纯才在《人民教育》第2期发表《改革我们的中学国文教学》一文.文章认为:“中学国文教学的基本任务,是要使学生了解与运用中国语文,获得一般的文学教养;同时又从学习语文与文学习读中,获得革命思想与道德品质教养.这就是说,中学国文教学的基本目的,是在使学生获得中等程度的国文知识.这里面包含有双重任务:语文教育与思想教育的双重任务.前者是语文课本身的独特具备的特殊任务;后者则是各科共同具备的一般任务.”教育部1956年颁布的《初级中学汉语教学大纲(草案)》、《初级中学文学教学大纲(草案)》和《高级中学文学教学大纲(草案)》,均规定语文学科负有教养与教育的双重任务.
(四)主要宗旨与副二宗旨派或主目的与副目的派或正目的与副目的派
这一派观点可以上溯至晚清两广初级师范简易科馆编写的讲义《教授法》所附《国语科教授法》的规定:“本科事业之要旨为二,即形式目的(主要宗旨)、内容目的(副贰宗旨)是也.”
1913 --1916年,徐特立在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讲授《小学各科教授法》,在讨论小学国语科教授目的时指出:“国语要旨,在使儿童知普通言语及日常须知之文字、文章,而养其表达思想之能力,兼启发其知德者也.”同时指出:“国语教授固有形式、实质二方面,然其主要目的则在形式方面.故教授时,当以形式方面为主,实质方面为副.然二者须互相顾助,始能达国语教授之目的.”
1941年,蒋伯潜著《中学国文教学法》出版.该书指出:国文的教学目的有二:(一)正目的国文一科所特具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对生活所需要的工具国文能运用,能了解,且能欣赏.(二)副目的…国文科与其他学科共同的目的:1.使学生了解我国固有文化之一部分 学术和文学的流变;2.使学生明了我国固有道德的观念及修养的方法,并培养或训练其思辨的能力.
新中国成立后,张志公多次阐述了“语文教学既不能‘喧宾夺主’,也不能‘唯我独尊’”的思想.1963年10月10日《光明日报》发表张志公的《说工具》一文.文章认为:“语文教学的目的主要不在于教给学生有关自然的或者有关社会的知识,因为那是物理、化学、生物、地理、历史那些学科的工作;语文教学的主要目的并不在于教给学生太多的文学理论知识或者文学创作技能,因为中学毕业生需要的是一般的读书、作文能力,就是阅读各种各类的书籍,写各种各类的文章的能力,而不是只要阅读文学书籍、必须创作文学作品的能力;语文教学的主要目的也不在于教给学生很多政治思想的知识或理论修养,因为那是政治课的工作.”“就整个的语文教学来说,还是不能不把教学生掌握语文工具这个目的明确地、突出地提出来”.1992年6月12日《文汇报》发表张志公的《掌握语文教学的客观规律》一文.文章指出:“语文课,它的特定任务无疑是培养和提高人们运用语言文字工具的能力.不过这个基础工具身上背负的东西比较多:有思想意识,有文学艺术修养,有逻辑思维能力,有做人的行为准则,有零七八碎的各种常识,等等.……既不能喧宾夺主,热热闹闹搞了许多名堂,却没有把语言文字训练本身搞好,也不能唯主独尊,不及其余.”1996年11月,《语文学习》杂志发表庄文中采访张志公的淡话记录《工具•实用•现代化》,张志公冉次表达了同样的意思.
以上四派,从各自的视角出发,对语文课程目标作出阐释,各有其道理.其中:第一派强调了语文学科的个性,不足之处是有忽视培养人这个大目标之嫌;第二派突出了培养人这个大目标,却有取消语文学科个性之弊;第三、四两派试图克服非此即彼、二元对立的弊端,又有不同的做法.第三派是不分伯仲,同等重要;第四派是分清主次,区别对待.这四派观点,当然只是大致的分类,在具体论述时,往往有许多差异.但无论如何,近百年来,前人所做的这些工作,都为我们今天正确认定语文课程目标的价值取向、构成要素和表达方式,提供了宝贵的思想资源.
二、语文课程目标嬗变的根本原因
语义课程目标百年嬗变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其中根本的原因,有以下两个方面.
(一)社会时代的变革
考察语文课程目标百年嬗变的历程,我们不得不承认,社会时代的变革是导致语文课程目标百年嬗变的一个重要因素.
晚清政府为了维护其摇摇欲坠的统治,实行“新政”,改革教育.张白‘熙拟订的学堂章程,“节取欧美日本诸邦之成法”,其目的是“以佐我中国二干余年旧制”.张之洞、张百熙、荣庆等人重订学堂章程,其“立学宗旨,无论何等学堂,均以忠孝为本,以中国经史之学为基.俾学生心术壹归于纯正,而后以西学瀹其智识,练其艺能,务期他日成材,各适实用,以仰副国家造就通才、慎防流弊之意”.
1911年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制度.民国成立伊始,国民政府革故鼎新,对政治和社会各方面都进行了重大的改革,教育方面也随之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教育部在1912年11月颁布的《小学校教则及课程表》和1912年12月颁布的《中学校令施行规则》中分别对中小学“国文要旨”作出规定,与1 912年9月2日教育部公布的教育宗旨“注重道德教育,以实利教育、军国民教育辅之,更以美感教育完成其道德”是一致的.
无论是新中国成立之前南京国民政府先后颁布的课程标准对课程目标的规定(如:1932年《小学课程标准总纲》规定小学教育总目标“小学应根据三民主义,遵照中华民国教育宗旨及其实施方针,发展儿童身心,培养国民道德基础及生活所必需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以养成知礼知义爱国爱群的国民”,1936年《初级中学国文课程标准》规定“使学生从代表民族人物之传记及其作品中,唤起民族意识并发扬民族精神”),还是新中国成立后国家教育主管部门颁布的教学大纲对教学目的的规定,都有其社会历史背景,都打上了时代的烙印.如:1978年颁布的《全日制十年制学校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试行草案)>规定“中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指导学生学习课文和必要的语文知识,进行严格的读写训练,使学生在思想上受到教育,不断提高社会主义觉悟,增强无产阶级感情,逐步树立无产阶级世界观;在读写能力上得到提高,能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具有现代语文的读写能力和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逐步树立马克思主义的文风.”2000年颁布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规定“在小学语文教学的基础上,进一步指导学生正确的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提高阅渎、写作和口语交际能力,发展学生的语感和思维,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在教学过程中,进…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感情,培养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品质;努力开拓学生的视野,注重培养创新精神,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发展健康个性,逐步形成健全人格.”
(二)语文学科的特殊性与人们认识的差异
审视语文课程目标百年嬗变的轨迹,我们发现,语文学科自身的特殊性与人们对语文学科认识的差异,是导致语文课程目标厘定反复争议的更为直接的因素.
早在1934年,夏丐尊就指出:“国文为中学科目中最重要的一科,也是最笼统的一科.因为文字原是一切学问的工具,而一国的文字又有关于一国的全文化,所以重要;因为内容包含太广泛,差不多包括文化及生活的全体,教学上苦于无一定的法则可以遵循,所以笼统.”他举例说:“一篇《项羽本纪》当作历史来读,问题比较简单,只要记住历史上楚汉战争的经过情形就够了,如果当作国文来读,事情就非常复杂,史实不消说须知道,史实以外还有难字、难句,叙事的繁与简,人物描写的方法、句法、章法,以及其他出现在文中的一切文章上的规矩法则,都须教到、学到才行.这些工作,往往一项之中又兼含其他各项,倘若要一一教学用遍,究不可能,教者无法系统地教,只好任学生自己领悟,学者也无法系统地学,只好待他日自己触发.结果一篇《项羽本纪》,对于一般学生只尽了普通历史材料的责任,无法完成其在国文课上的任务.”叶圣陶也指出: “国文这一科,比较动物、植物、物理、化学那些科目,性质含混得多.有些人认为国文这一科并没有什么内容,只是阅读和写作的训练而已.但是有些人却以为国文科简直无所不包,大至养成民族精神,小至写一个借东西的便条,都得由国文科负责.在这两个极端之间,还有种种的看法,各不相同的认识.如果一百位国文教师聚在一起,请他各就自己的见解,谈谈国文科究竟是什么性质,纵使不至于有一百个说法,五十种不同的见解大概是有的.”由于语文学科自身的特殊性(语文学科既是一门工具学科,又是一门人文学科)以及人们对语文学科认识的差异,使得语文课程目标始终处于争议之中.
尽管如此,自晚清《奏定学堂章程》对“读经讲经”和“中国文字”“中国文学”解说以来,人们对语文课程目标的认识,还是在不断的否定之否定中前行的.新中国成立后,思想政治教育一度在语文课程目标中被特别强调,而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则被大大削弱.20世纪60年代初,语文教育逐步克服“左”倾错误,开始遵循语文教育的发展规律,重视语文基础知识的传授和基本技能的训练.经历了“文化大革命”之后,把思想政治教育和语文知识、语文能力教育统一于语文课程目标中,成为一时共识.但人们在纠正过分强调语文学科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偏差过程中,自觉不自觉地逐渐强化了语文教育的工具价值.此后,伴随着对语文教学效率问题的讨论,基础知识的传授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得到了进一步强化.在2()世纪末关于语文教育的大讨沦中,工具理性倾向的语文课程目标受到了质疑和批判.进入21世纪,在立足于学生主体精神培育的语文教育的呼唤中,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二维课程目标的局限性,进而突出并强调情感态度价值观、过程和方法的重要性.
三、制定语文课程目标的基本思路
制定语文课程目标的基本思路,可以从价值取向、构成要素和表达方式三个方面讨论.
(一)语文课程目标的价值取向
语文课程目标百年嬗变表明:中小学开设语文课之所以有必要,就是因为语文课负有传授语文知识、养成语文能力等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的任务.中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就是让中小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正确理解并规范使用中华民族的通用语,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1924年,鲁迅在《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一文中,曾指出“小说”(文艺)与“修身教科书”(政治)的区别.他说:“宋时理学极盛一时,因之把小说也多理学化了,以为小说非含有教训,便不足道.但文艺之所以为文艺,并不贵在教训,若把小说变成修身教科书,还说什么文艺.宋人虽然还作传奇,而我说传奇是绝了,也就是这意思.”.同理,语文课与政治课,语文课与文学课,也不能简单地画等号.中小学语文课对学生进行德育、美育,都要围绕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来进行.语文课的思想品德教育和审美教育寓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中,不能脱离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另搞一套.无视语文学科的特点,把语文课上成政治课,或是以文学课代替语文课.也就取消了语文课本身.语文课的德育和美育,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应当是一个日积月累、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春风化雨的过程.
中小学开设的语文课也不同于大学中文系的语言学概论.中小学生学语言,重在学习语言的运用.大学中文系学生学语言,重在探讨语言的规律.中小学生语文学习的过程是一个由言语形式的感知进而到言语内容的掌握,同时受到思想品德教育和审美教育,又进而学习用恰当的言语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的不断循环往复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既学会了言语的理解与表达,又受到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正如王宁指出:“语文教师应当通过语文教学养成学生从浯料中发现语言现象、概括语言规律的锐敏性、兴趣和习惯;教给他们贮存语言材料的正确、有效方法,促使他们通过自学的积累,逐渐丰富自己的语言;让他们在获得新知识的实践过程中,训练他们把已加工成熟的思想用最得体、优美的语言表达出来的能力;最后,还要以语言为桥梁,培养他们的人际交往意识、创造思维意识和文化修养意识.”
(二)语文课程目标的构成要素
语文课程目标百年嬗变表明:语文课程目标 从来就不是单一的,其中有知识的、技能的、习 惯的,也有道德的、审美的、情感的、态度的 等.有关语文课程目标的争议,讨论较多的往往 不是这些基本元素的有与无、取与舍,而是这些 基本元素的主与次、显与隐.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教育必须 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 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 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规定和中共十七大 报告提出的“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 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 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教育方针,我们认为,语文课程目标应是一个多元的结构体系,应包括语文智育目标、语文德育目标和语文美育目标三个子系统.其中:“智育是授予学生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技能和发展他们的智力的教育”.作为“向受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传授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和技能,发展受教育者的智力的教育”,语文智育日标又可分解为语文知识发展目标、语文能力发展目标和语文智力发展目标.所谓“语文知识”,应包括语形、语义、语用等语言知识.所谓“语文能力”,既包括形于外的听话、说话、阅读、写作等操作技能;也包括隐于内的内部言语思维的心智技能.所谓“语文智力”,并不是说有一种专门属于语文学科的,有别于一般智力的东西,而是指语文教育中也要重视学生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特别是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在语文课程诸目标中,偏重形式的语文知识发展目标和语文能力发展目标,是语文教育特有的目标,我们也可以称之为“直接目标”或“显性目标”;智力发展目标和偏重内容的德育、美育目标(也即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是语文和其他课程共同的目标,我们也可以称之为“间接目标”或“隐性目标”.如下图所示,语文课程目标的结构体系与新课程倡导的“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大致是吻合的.
(三)语文课程目标的表达方式
语文课程目标嬗变还表明:从晚清《奏定学堂章程》对“中国文字”、“中国文学”两科“教育要义”的解说,到2l世纪初语文课程标准对“课程目标”的规定,目标的项目越来越完备、要求越来越具体,量化的意识也越来越强.
义务教育阶段,在课程总目标之下,按第一学段(1~2年级)、第二学段(3~4年级)、第三学段(5~6年级)、第四学段(7~9年级),分别提出阶段目标.阶段目标又具体体现在“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1~2年级为“写话”,3~6年级为“习作”,7~9年级为“写作”)、“口语交际”四个方面的具体教学内容中.此外,课程标准还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以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以及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在具体目标的表述方面,采用行为目标、展开性目标与表现性目标相结合的方式.这样“三个维度”“四个学段”“五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螺旋上升,最终全面达成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的总目标.
高中教育阶段,为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并加强对高中学生语文素养目标的整合,课程标准的设计者“从‘过程与方法,这一角度切人设计,尝试建立一个关于高中语文课程目标系统的新的语言模型”.在课程总目标之下,具体展开为必修课程目标和选修课程目标.必修课程目标按“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两条线索进行描述;选修课程分别根据“诗歌与散文”“小说与戏剧”“新闻与传记”“语言文字应用”“文化论著研读”五个系列的特点拟定目标.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试验稿)》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对语文课程目标的规定,既突出了人的培养这个大目标,体现了国家教育方针对学科课程的要求,又兼顾了语文课程自身的特点,反映了语文学科课程的特殊要求;义务教育与普通高中之间,既层次分明、各自独立,又螺旋上升、融为一体.
2021年修订的
苏打0151 2021-11-28

新文科理念是什么时候提出的

美国希拉姆学院旗帜鲜明地提出了“新文科”的教育理念。2021年10月开始,学院对培养方案进行全面修订,对29个专业进行重组,即把新技术融入哲学、文学、语言等诸如此类的课程中,为学生提供综合性的跨学科学习。

新文科是相对于传统文科而言的,是以全球新科技革命、新经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为背景,突破传统文科的思维模式,以继承与创新、交叉与融合、协同与共享为主要途径,促进多学科交叉与深度融合,推动传统文科的更新升级,从学科导向转向以需求为导向,从专业分割转向交叉融合,从适应服务转向支撑引领。

其特征

新文科体现了人文社会科学的一般特征,同时又具有一些新的特征。

其一,战略性。这是新文科的价值所在。新文科建设要服务国家应对当今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增强我国在国际社会的话语表达能力;服务我国经济社会领域的全面深化改革,解决与人们思想观念、精神价值等有关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

其二,创新性。这是新文科的属性特征。新文科建设要通过新的学科增长点,对传统学科进行转型、改造和升级,寻求我国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新的突破,实现理论创新、机制创新、模式创新。

其三,融合性。这是新文科的学科特征。新文科建设涵盖了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内多个学科的交叉、融合、渗透或拓展,也可以是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交叉融合形成的文理交叉、文医交叉、文工交叉等新兴领域。

其四,发展性。这是新文科的动态特征。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研究的问题存在很多不确定性,许多新问题会随着社会发展层出不穷,且问题解决并无固定模式,需要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探索调整、日臻完善。

文科是什么?

1.文科又称人文社会科学。顾名思义,广义的文科即以人类社会独有的政治、经济、文化等为研究对象的学科。
2.狭义的文科则指高中,分文理科时选择的科目。
3.研究对象 :政治、经济、文化
4.主要学科 :文学、外语、历史、政治、地理

文科包括的学科门类有:哲学类、经济学类、法学门类、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管理学门类、艺术学门类等。

我为什么选择文科 作文

这个题目不是很适合作演讲。按社会学家米尔斯的说法,思想起点低的人才会想这种一般化的问题。而且,凡是一般化的问题,人人都知道一些;凡是大家都知道的事都不太好讲。就好比人家问画家什么最好画什么最难画,画家会说:画鬼易,画人难。画鬼易,因为大家都没真的见过鬼,乱画不要紧。人呢,是大家见多了,乱画不得。现在谈这个题目,近乎画家画人,其实有点难。
  难谈而终于又谈,是因为现在谁都觉得文科生了病,我们不免要关心一下。
  圈外人对文科大概有四个印象:第一,文科是文、史、哲老三样,加上一大堆社会科学诸如政治学、社会学、教育学、经济学、法学、语言学、传播学,等等。第二,文科是一大堆要背要记的文史知识、概念、理论。第三,文科总是闲来生出许多愁,或者培育神经质、常有理,或者弄辞章、玩文字。善愁则如冯延巳,明明春天像个花枝招展的小姑娘跑来,大家蛮可以简简单单做个“春光灿烂猪八戒”,快快活活地迎上去,可是冯氏却是轻声一叹:“莫道闲情抛掷久,每到春来,愁怅还依旧。日日花前常病酒,不辞镜里朱颜瘦。湖畔青芜堤上柳,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这种文字美得很沉重、很入骨;但是,要是一个人在日常生活中时时在你左右这样病病地叹息,你如何消受得了?善辩则如宋玉,《昭明文选》选了他的《登徒子好色赋》、《对楚王问》。两篇东西都是把事情反过来说,话很漂亮,可是得理了也让人烦厌。还有些文人偏好玩文字,嘴上承认立德、立言、立功为三不朽,可是立德很辛苦,立功要有勇力加机会,而且事美一时,比不上语流千载,不如摆弄辞章。辞章有入耳之娱、悦目之玩,可是大家实在觉得它的用处很可疑。第四,凡此种种加起来,文科就落个不好的形象:文科没用!假如一定要学,不过需要一个好记性罢。
  圈内很多人的感觉也不好。很多有成就的文科学者,不愿意让孩子再学文科,好像那是受二茬苦似的。有些学者在外面风光八面,回家了,孩子对他说我以后才不愿学你这行。你说这是什么打击?有一些优秀的文科学者倒是愿意献身于自己的理想或者偏好,但是的确很难架得住生活细节一点一点地打磨他们的锐气。
  
  文科真是生了重病。
  我不打算谈这些问题的性质是什么,产生问题的原因是什么,那有点复杂。要解决这类问题当然更难。我在这里只是想先谈一个问题:没有生病的文科应该是怎样的。就是说,我想先谈一谈我心目中的好文科可以教什么,而喜欢文科的人可以从文科中学点什么。
  文科教育有好坏之分
  文科在有些情况下的确没有用。什么情况?在无须待人接物的情况下!我本人有时喜欢跑到某个人烟稀少的地方,对着绿水青山、白云苍天发呆。发呆是极度惬意:你不用跟人打交道,所以不烦心;你又无需为生存而与物打交道,所以不繁忙。我想,要是一个人可以老是发呆,该多好!要能那样,很多东西是多余的,社会上待人接物那一套整个都是多余的,至于文科,肯定更是多余的,真就没什么用了。
  但那是不可能的。每个人不管情愿与否,都在社会里,处在各种社会关系中,用不同形式直接间接地与人打交道。就是说,你不得不处事处人。更重要的是,在一个社会里如何待人接物好,大家需要有大体一致的看法。有了它,我们相处、来往才有个起码的彼此预期,可以正常交往。否则,大多数事你就没法和平地做。比如,四个人打扑克,刚刚还说A比老K大,到第二圈一个人坚持说A是最小,每一圈都为这类事吵,这牌还怎么打下去?你去买菜,要是每次都不能确定钱交给对方后,人家会不会赖掉要你再付一次,你该怎么买菜付钱?你乘公交车,要是司机每次到站只开一个门,前、中、后门开哪个,临时看他高兴而胡乱决定,这车还怎么乘?我们经常讲到的文化,其实就是一个社会中大家可以分享的、相对固定的待人接物的办法。只不过,每个社会的文化办法不太相同,而且习惯性的办法可能有一些好、有一些不好,需要不断加以分辨、改进。我们讲的文科,从根本上说就是探讨、研究什么才是好的待人接物的规则与办法,并且要尽可能地传播这些好的办法。巴金先生晚年曾经自问:文学艺术的作用、研究目的是什么,“难道我们在纸上写字只是为了表现自己?”他同意:“一般人都承认文学的目的是要使人变得更好。”其实,这也应该是整个文科的目的。
  对什么是“好”,什么是“更好”,会有分歧,但是我还是要强调,我所谓好的文科首先是要符合这个指向:使人变好一点。否则,就是坏的文科。这正是好的文科该教人的第一要识。
  
  好的文科不该教人疏离社会
  好的文科同样可以承担就职训练,让人们学习知识、技能、理论,更好地分析社会环境条件,养成竞争力,应对社会生存环境。一句话,好的文科应该教人正常地融入正常的社会,而不是病态地疏离甚至逃避正常的社会。不妨说,好文科第二识是:不要光读死书,还要教人捕捉社会需要、市场需求。
  有些人老讲市场社会对文科不利、不公。其实,以市场经济为经济主干的社会,也给了文科一些很公平的机会,所以,教文科、学文科的未必就不能很好、很正常地融进社会。据说,杭城房地产老板有半边天是历史系出身的。文史出身并没妨碍他们狡猾地捕捉市场动向,反而方便他们从海内外先发达国家、地区、城市的过程中,明白中国要经历房地产业兴盛期,可以先入行赚钱。近来老是露面的马云,买雅虎中国,算是中国IT业中的一件大事。他学英语出身,是一个典型的外行吃内行。依我所知,他没技术、没长相、没武艺;他有的是胆、创新意识(或捕捉机会的意识)、一点韧劲,还有一点情商。而这些恐怕是他的文科教育、兴趣教给他,或激励他的。
  所以,现在有不少文科教师自己先疏离社会,沉浸在疏离社会的受虐感中,这倒是很糟糕的。当然,好的文科不会教人什么钱都赚。那是坏的文科教育及坏的文科学习者的行径,比如,美声系学生做哭丧代理,什么钱都敢赚,大概就属此类。
  
  好的文科该教人智慧
  说到赚钱,太史公早就感叹:天下人熙熙而来,皆为利来。可是,世上之事,是否都值得那么看、那么做吗?我常常转述帕斯捷尔纳克在《日瓦格医生》里讲的故事:上帝最初给人、马、狗、猴4种动物分配寿命。人睡懒觉,迟到了,上帝把手里剩下的25年全给了人。人很贪心,要多一点。上帝只好请人自己跟其他动物去商量。人先央求马,马很善良,匀出自己25年寿命给人。人再找狗、猴子商量,狗和猴子也各匀给人25年。人终于有了百年寿命。从此后,人的第一个25年过的是人的生活,第二个25年像马一样干活,第三个25年像狗一样乱叫,第四个25年则像猴子一样被人取笑。
  很多人不就是这样过一辈子的吗?要想避免,当然需要智慧,弄明白什么所当为,什么不必为。而好的文科就应该培养人的智慧。不妨说,好文科第三识是:不要光死读书、死挣钱,还要学习有所不为。善用文科智慧,有可能好好取舍目标、准则,不做技术白痴;有可能抵制身边流俗、恶俗,至少不被它所欺;还能更好排遣自己的问题,知道什么事可以理解、什么事不一定值得你去凑热闹,什么事你可以去凑热闹但不必顶真,甚至可以一边自我嘲笑一边高高兴兴去做,比如做个“粉丝”什么的。
  
  好的文科该培养美感、诗意
  好文科应该教人浸淫高级文化、养成雅致情调,争取过有诗意和美感的生活。我说这是好文科第四识:不要光读专业书,还要学习一切改良情趣的东西。
  包斯威尔的《约翰逊传》说,独立完成《英文字典》的约翰逊自称他的拉丁文是被老师亨特先生揍出来的,对体罚教学甚为称许:“我宁愿学生们害怕教鞭,逼他们念书,也不愿整天罗罗嗦嗦告诉他们,要这样做,要那样做,将来才会比你哥哥姊姊更有出息。鞭子本身就有斩钉截铁的力量;孩子们害怕挨揍,只好用功,问题就解决了。如果鼓励他们争强斗狠,互别苗头,造成优越感,一定贻害无穷;并且使得兄弟姊妹间相互怀恨。”体罚本身不合现代教育之道。但是,他反对鼓动孩子一味出人头地、同胞竞争,以至于敌视他人,实在是切中了大问题。竞争之心不能适度被调控,一定出现令人难以想象的明争暗斗。刘向的《新序·杂事》记载过一则故事:楚人忌妒梁人种的瓜好,晚上偷偷去搔梁人的瓜,让瓜“死焦”。这个楚人之心思、之勾当,既险恶又典型。要是现在人人都有这个“楚人”这般心眼,每个人对他人都防不胜防,这个社会就麻烦大了。用荀子所言,人生而有欲,不能无争;但是,争则乱,乱则穷,穷则不能胜物。解决办法,一是荀子所谓的在行为、分配各方面,制定度量分界,让大家可以和平养生。所以,他说“礼者养也”。另一个更现代的办法,是鼓励孩子们培养兴趣、美感、诗意,怀着追求兴趣、美感与诗意的满足的态度去学习,而不是只惦记着出人头地。这正是好文科该努力教育孩子们的基本内容之一。英国的洛克所谓自由主义教育之为了培养人而非劳动者,意思庶几近之。
  诗意有时让人很惬意,甚至令人化苦为美。《宋诗选注》录苏舜钦之“暑中闲咏”云:“嘉果浮沉酒半醺,床头书册乱纷纷。北轩凉吹开疏竹,卧看青天行白云。”炎炎夏日,读此诗而体会此意境,可有清凉之意?又:词牌“更漏子”,调子始于温庭筠咏更漏的词,下阙为“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不眠之烦,于此转成另一种心境,反而有一番凄美了。当然,美感与诗意都涉及极为主观感受的东西,所以,要理性地解释清楚,或让这种解释得到大家普遍认同,一定会有相当的困难。这意味着什么?至少意味着美感与诗意作为一种令人愉悦的东西,我们大多数人都有某种朴素的直感,但是仍然有待于学习、培养。美感是我们面对对象时获得的一种内心愉悦;它与所谓快感的区别,大概在于很多人所强调的非物欲。而这不是与生俱来的,主要是通过文科学习而养成的。
  
  好的文科该教人清醒而有爱心
  前面讲到,好的文科要研究和传播一个社会中好的待人处事的规则与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当然很难。因为社会是由一个个活生生的人组成的,每个人身上都有社会性和反社会性,一方面会跟别人合作,另一方面又时时有跟人家比高低甚至不合作的激情、欲望。用19世纪的法国思想家托克维尔的说法,这种激情分为两种,一种是男子汉的激情,要比别人优秀。我们不妨说这就是出人头地之心、自由之意欲。另一种是娘娘腔的激情,要把优秀者拉下来跟自己一样,我不行也不让你行。我看这差不多就是所谓的平等之心了。
  现代社会、政治、文科在处理这个问题时,比较正常的一面是承认这两种激情难以消灭,也很正常,所以,干脆把自由、平等一起当成一个社会待人处事的基本价值,而把工作难点放在减轻自由与平等两种价值之间的冲突。不够正常的一面,则是现代社会、政治、文科总体上不太讲究发挥人们的合作心、爱心的那一面。光讲自由平等,是团结不了社会的。其实,要是后一面发挥出来,各种社会规则、政治办法都会变得多余。发挥爱心的办法说起来也很简单,孔夫子的说法,叫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新约》,叫爱人如己。人人都奉行这类规则,其他规则实在没有用处了。当然,这么简单的规则大家反而是不容易做到。但是,我想强调的是,不能完全做到,不等于它不重要。我认为好的文科在教人清醒认识人的短处、复杂时,仍然要鼓励大家的爱心。而且这种爱心还不是基于自恋自爱,而是从停止爱自己开始的那种爱心。
  
  好的文科该教人使用美好的文字
  曾听朋友讲,他老家的一位妇女主任,出门参观,又很虚荣地想表现自己有欣赏力,看到一个房子,她就说:嘻,真好看。进了园子,她说:嘻,真好看。然后看到一棵梅树,她又说:嘻,真好看。一路下来,看到每样东西,她都说:嘻,真好看。我想,同样是梅花,林逋看到,就不满足说真好看,或真香,而是挖空心思想出一句词:疏影横斜,暗香浮动月黄昏。前者的表达虽然朴实,毕竟贫乏;后者的表达则是美词、美文。
  这类例子比比皆是。你用“徐娘半老,风韵犹存”赞扬人家中年妇女,就是陈词滥调,人家听了还生气;你借苏东坡的“一朵芙蕖,开过尚盈盈”夸她,则属动听。你到满觉陇闻到桂花香,说:真香。再到杨公堤上的知味观又闻到桂花香,你还是说:真香。这是傻气。要是你像苏东坡一样说:水殿风来暗香满。那才是文气。你直通通训人家少吃豆子免得在公共场合放屁,虽属好意,毕竟粗鲁。可是,你也可以用英国童谣讲:Beans,beans,themusical fruit.The more you eat,the more you toot.这就是幽默了。
  那么,我们为什么不说好听的话,不写好的文字呢?我觉得好的文科就该教人用美文表达。
  以上6个方面,是我认为凡是好的文科教育在最低限度上应该教的东西。这些东西合起来,至少能帮助一个受文科教育、陶冶的人有一种从容的心态,过平和的生活。据说,已经87岁的贝聿铭先生讲过:“我把每个睡醒后的早晨都当成一件礼物,因为这表示还有一天可以工作。”这种心境,很像晚唐诗人司空图填的一首词:“买得杏花,十载归来方始坼。假山西畔药栏东,满枝红。旋开旋落旋成空,白发多情人更惜。黄昏把酒祝东风,且从容。”好的文科,就应该把人教成这样;聪明的人,就应该从文科中学成这样子。学好了,我们会发挥智商、情商,把平庸琐碎的日常生活过得不那么平庸,不那么烦。曾有老话说: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其实,只学数理化,躲在家里也害怕。而我这个演讲无非想表明:学好文科,怎么生活都不怕!

希望可以帮助到你
文科,我的梦

高一的时候,我发现了自己的偏科。语文和英语是我的强项,在高中能考80多分,在班里名列前茅。作文经常被老师当成范文念给全班同学听,每当这个时候,我都觉得特别开心。我想那时候唯一的快乐,就是语文作文被老师夸奖的时候了吧,有一种强烈的成就感。可是我的物理和化学简直是差死了,化学还能将将及格,而物理简直就是噩梦。我每天数着时间来熬过物理课。于是我毅然地选择了文科,可以和头疼的物理说再见。
为了应付会考,我加倍努力。到了文科班,我们换了物理老师,也许因为我更努力,也许因为更适应这位老师的教学方法吧,我的物理成绩有了明显的提高。而我在这个班里如鱼得水,凭借着语文和英语的优势,我的排名越来越靠前。这也给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自信心。我非常感谢这次自己的选择。
真是一段如鱼得水的好时光啊,再也没有了理化的噩梦,每天都是语文、政治、历史、英语,连有点差的数学都变得很可爱。
每年六月后学校在临街的宿舍楼上扯上巨大的红色条幅,宣告多少人上了一本线,谁谁谁夺了理科X甲,某某某成了全省X名,而在这一连串的光辉的名字后面,文科生总会被并在一起然后忽略不计,或是要到很后面才会看到,文史类大学有几人攻上本科线,这些人就算取得了再难得再优秀的成绩,却仍然被排在老后面。可是,纵使是这样,我仍义无反顾的选择了文科。
我是文科生,我并不认为何玉理科生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
我是文科生,我并不认为我们所有的努力都改因为它冰冷的升学率儿全盘否决!   
文科是我一直的梦,一个很美好,很温暖的梦!
多少字呀
我给你写
学文科高校招生的人数较少,一般学校在一个省招20,30个文科生,有的甚至6,7个,但是学起来简单,难度不大,多花点时间背背记记,但要想达到顶峰状态决不是时间的问题;学理科高校招生人数多,一般一所招70,80 ,100几十,不过考生相对较多,就业相对简单,因为目前对理科人才需求大些,会比文科学起来累点,不过多做做题,搞懂了原理就会很简单,你会发现题目出来出去也就那样!
学文科到高三很累,从高一到高三的政治,历史是十几本书都得背,狠做题;学理科高三相对从容点,因为题型,公式就那些,只要你深谙其道;
我是文科生,我敢说我努力程度不亚于99%的理科生,智商也还好,只考了一个普通的一本,我有点后悔没学理科,因为学理科会有很多优势,只要努力,什么都有可能;
我建议你根据自己的兴趣来选择;如果你要学金融的话,文理都可以的;像经济类的专业,学文学理都可报考;
不要怕理科作业,学文科也不简单的,也要付出很大的努力,只是换一种方式而已,要根据你的具体情况而定,如果两样感觉不分上下,建议学理科,绝对没错!
本文标题: 创建文科的最初目的是什么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191009.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为什么现在的青年盲目崇拜纳粹为什么夏天在水杯里的水,一晚上就会变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