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什么是京味儿

发布时间: 2022-06-19 13:01:23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109

结合原著说说什么叫京味儿?结合原著说什么叫京味,京味就是北京的味道,北京人说话是与众不同的,是带着儿化音的。京味儿文学,北京是“...

到底什么是京味儿

结合原著说说什么叫京味儿?

结合原著说什么叫京味,京味就是北京的味道,北京人说话是与众不同的,是带着儿化音的。
京味儿文学
北京是“京味儿文学”的发生地,因此对于“北京”的文化阐释,是“京味儿文学”的题中应有之义。会上我们听到的是作家学者们对“北京”朴素而直观的理解。 老舍是京味文学的代表,小说和话剧创作的成就很高,他留下的《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茶馆》、《龙须沟》等作品至今影响深广,其作品也多次被改编成电视剧、电影、话剧。
【介绍】
京味儿文学是对于北京的文化阐释。京味儿重要特点是幽默和大家气派,以及北京人一些根深蒂固的心理质素,“京味儿”就是北京特有的传统文化对北京人心理意识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和塑造,这种北京人的“集体无意识”,北京是“京味儿文学”的发生地。
【范围与内涵】
赵大年说,京味儿小说从未形成流派,也从未有过自觉的创作群体,只是有些作家在写了带有这种特征的可观的作品之后,被评论家和读者归为“京味儿作家”而已。星竹认为,作家不会在写作之前做“我要写京味儿了”这一设定,文学的精神在于自由,一旦在写作之前就将主题、风格固定下来,文学就已经死亡。陆涛说,虽然他从不认为自己在“京味儿作家”之列,但是从《屈体翻腾三周半》开始到小说却都被称为“京味儿小说”。他认为文学一旦强调“味儿”,视野就会不再宽广,作家就很难从整个人类的角度去把握自己的素材和问题。
京味儿文学是一个用得烂熟的词,但是在概念上如何界定,多年以来一直纠缠不清,此次会上也见仁见智。赵大年说,当年“京味儿文学丛书”编委会给“京味儿文学”归纳了四个特点:1、作品中必须运用北京语言,这是第一要素;2、运用北京语言描写北京的人和事;3、作品中环境和民俗是北京的;4、发掘北京人特有的素质。因此,京味儿文学是地域性的文学。《红楼梦》、《儿女英雄传》以及老舍先生的作品是京味儿文学的颠峰,体现出北京语言崇高的美学境界。
作家袁一强指出,“京味儿”另外的重要特点是幽默和大家气派,以及北京人一些根深蒂固的心理质素。学者陆昕则认为,“京味儿”就是北京特有的传统文化对北京人心理意识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和塑造,这种北京人的“集体无意识”,应是京味儿文学的表现对象,但至今在这方面也没有足够多的优秀文学作品问世。
对于“京味儿文学”这种地域化和传统化的理解,一些青年作家有不同的看法。陆涛认为,京味儿文学应当是一种人文精神。任何文学都是从共性中寻找个性,从个性中寻找味道,而这个“味道”就是地域文化和人格力量在文学作品中散发出来的气息。但是随着北京作为国际大都会的日益现代化的发展,原来正统意义上的“京味儿”事物必将慢慢衰落,新的“大都市文化”却将应运而生,因此“京味儿文学”就应容纳更丰富的意蕴,寻找和建立大都市的文学精神。毕淑敏也认为京味儿文学概念应该更开放和大气,让民族的发展和文化的流向在此有更多的表现,输入更新鲜的血液。
对于将“京味儿文学”概念的外延扩大化的主张,青年作家田柯持不同意见。他指出,京味儿文学、京派文学和北京地区文学不是一个概念,京味儿文学是北京文学的一个分支和一种传统,它在挖掘、展示皇城根儿子民的生活和心态上有独特价值和发展余地,但是对于表现“新人类”、大学生和中关村人等普泛化和现代化的人物与生活,却有着不可逾越的局限性。他认为承认这种限度,保持其个性,才能使京味儿文学的形象更为鲜明。
【特点与追求】
大量使用北京方言
京味文学的共同点在语言方面表现为纯朴、纯净、平实、口语化、大众化。有明显的地域色彩,大量使用北京方言,因为方言本身就给人一种亲切的的感觉,京味小说也正因为这种共同的平易性受到了广大读者的欢迎。
浓郁的北京传统味
中国向来是个礼仪之邦,中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处处影响着每一位中国人,北京作为中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又是历代王朝的故都,所以从古老的风俗礼仪到传统的伦理道德都积淀于北京人的心中。他们重礼节,讲文化,北京人多礼,如:《二马》中老马赔本送礼。但传统文化中落后的一些思想对北京市民的影响也很明显,他们有些保守不愿接受新新事物,封建的宗教伦理道德很浓厚。表现出了浓郁的传统北京的文化、礼仪、习俗等等,对封建文化的继承和对腐朽落后思想的揭发并与时代共进的现代主义精神。
有北京乡土味
可以说,京味文学是乡土文学的一种。乡土味主要是指北京区别于其他地方的地域特色,如北京的小胡同、四合院、大杂院、白塔寺的庙会,厂甸的春节,乃至小酒铺闲聊,马路边唱戏等等无不浸透着一种独特的乡土气息。京味小说展现给人们的独具个性的人文、社会、历史处处与旧北京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老作家林斤澜先生说,当年刘绍棠曾提倡“乡土文学”,“京味儿文学”无疑是乡土文学之一种;但是孙犁先生多年前在为刘绍棠书作序时就指出过:“乡土文学”讲不通。多数文学作品都会涉及一些乡土风情,但并不能据此认为它们就是“乡土文学”。比如鲁迅先生的《阿Q正传》里,虽然人物和环境是绍兴的,但是鲁迅的小说观却并非是乡土的。他塑造人物,是要“杂取种种人,杂取种种话”,最终做到解剖“国民性”。沈从文的小说虽然有浓厚的湘西色彩,但是他的美学追求并非是“湘西乡土文学”,而是追求天人合一的美学境界,湘西的风俗和人物只是其文学的表象而已。因此文学不应把“乡土化”作为追求本身,而应当追求超越乡土,到达纯精神的高度。否则,如果各大报刊纷纷提倡写吃写喝的“京味儿文学”,文学的层次必将会越来越低,越来越“物质化”,也越来越重复。
林斤澜先生指出,居住过北京的许多现代作家都在文章中赞美过北京的韵味———蓝天、黄叶、叫卖声,从容、悠闲的情调,但是鲁迅先生的作品里却没有。对他的故乡和旅居过的地方,鲁迅先生从未表达过沉醉之情,却总是带着嘲讽的目光去打量。任何一个对自己的时代和社会保持着批判立场的作家都是如此——他们无暇迷醉,他们要催促人类改进与前行。在这种价值理念的参照下,“乡土文学”、“京味儿文学”的提法就值得商榷,至少不能把它作为一种文学追求来提倡。
京味小说派”之所以能成为一个流派并非偶然。从历史、文化、语言诸方面考察,北京者具有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具备了产生流派的肥沃土壤。

简析 老舍小说的"京味儿"有哪些表现

院和胡同,写市民凡俗生活中所呈现的场景风致,写已经斑驳破败仍不失雍容气度的文化情趣,还有那构成古城景观的各种职业生活和寻常世相,为读者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北京画卷。这画卷所充溢着的北京味儿有浓郁的地域文化特色,具有很高的民俗学价值。

“京味”作为小说的风格氛围,又体现在作家描写北京市民庸常人生时对北京文化心理结构的揭示方面。北京长期作为皇都,形成了帝辇之下特有的传统生活方式和文化心理习惯,以及与之相应的审美追求,迥异于有更浓厚的商业气息的“上海文化”。老舍用“官样”一语来概括北京文化特征,包括讲究体面、排场、气派,追求精巧的“生活艺术”;讲究礼仪,固守养老抚幼的老“规矩”,生活态度的懒散,苟安,廉和,温厚等等。这类“北京文化”的“精魂”渗透于老舍作品的人物刻画、习俗的描绘、气氛的渲染之中。老舍作品处处写到礼仪,礼仪既是北京人的风习,亦是北京人的气质,“连走卒小贩全另有风度”。北京人多礼,《二马》中老马赔本送礼;《离婚》中老李的家眷从乡下来,同事们要送礼,张大哥儿子从监狱中放出来也要送礼;《骆驼祥子》中虎妞要祥子讨好刘四爷更需送礼;《四世同堂》则直接详尽描写祁老人“自幼长在北京,耳濡目染跟旗籍人学习了许多规矩礼路”。这不仅是一种习俗,更表现了一种“文化性格”。《四世同堂》第一章就这样写到:无论战事如何紧张,祁家人也不能不为祁老人祝寿:“别管天下怎么乱,咱们北平人绝不能忘了礼节。”就连大字不识一、二的车夫小崔也熏染了这种北京“礼节”:他敢于打一个不给车钱的日本兵,可是女流氓大赤包打了他一记耳光时,却不敢还手,因为他不能违反“好男不跟女斗”的“礼”!这种“北京文化”甚至影响到中国市民知识分子,《四世同堂》里的祁瑞宣就是这样一个衰老的北京文化在新思潮冲击下产生的矛盾性格。小说写了一个细节,当台儿庄大捷的消息传到北京后,作为一个“当代中国人”,他十分振奋,但他没有“高呼狂喊”;“即使有机会,他也不会高呼狂喊,他是北平人。他的声音似乎是专当吟咏用的,北平的庄严肃穆不允许狂喊乱闹,所以他的声音必须温柔和善,好去配合北平的静穆与雍容。”祁瑞宣因此而感叹自己缺乏那种新兴民族的英武好动,说打就打,说笑就笑,敢为一件事,不论是为保护国家,还是为试验飞机或汽车的速度去牺牲了生命。老舍对“北京文化”的描写,是牵动了他的全部复杂情感的:这里及充满了对“北京文化”所蕴含的特有的高雅、舒展、含蓄、精致的美的不由自主的欣赏、陶醉,以及因这种美的丧失毁灭油然而生的感伤、悲哀,以致若有所失的怅惘,同时也时时为 “文化过熟”导致的柔弱、衰败而惋叹不已。对北京文化的沉痛批判和由其现代命运引发的挽歌情调交织在一起,使老舍作品呈现出比同时代许多主流派创作更复杂的审美特征。老舍作品中的“京味”正是这种主观情愫与北京市民社会文化心理结构的客观描绘的统一。

老舍性情温厚,其写作姿态也比较平和,常常处于非激情状态,更象是中年的艺术。他的作品追求“幽默”,一方面来自狄更斯等英国文学的影响,同时也深深地打上“北京市民文化”的烙印,形成了更内蕴的“京味”。老舍说“北平人,正像别处的中国人,只会吵闹,而不懂什么叫严肃”,“北平人,不论是看着一个绿脸的大王打跑一个白脸的大王,还是八国联军把皇帝赶出去,都只会咪嘻咪嘻的假笑,而不会落真的眼泪。”老舍的幽默带有北京市民特有的“打哈哈”性质,既是对现实不满的一种以“笑”代“愤”的发泄,又是对自身不满的一种自我解嘲。总之,是借笑声来使艰辛的人生变得好过一些。用老舍自己的话来说,就是把幽默看成是生命的润滑剂。老舍作品中的幽默具有两重性:当过分迎合市民的趣味时,就流入为幽默而幽默的“油滑”,有点类似北京“京油子”的“耍贫嘴”,这主要表现在老舍的早期作品中,老舍曾为此而深深苦恼,以致一度“故意的停止幽默”;经过反复思索、总结,从《离婚》开始,老舍为得之于北京市民趣味的幽默找到了健康的发展方向:追求更加生活化,在庸常的人性矛盾中领略喜剧意味,谑而不虐,使幽默“出自事实本身的可笑,可不是从文字里硬挤出来的”;追求更高的视点,更深厚的思想底蕴,使幽默成为含有温情的自我批判,而又追求艺术表现上的节制与分寸感。老舍创作逐渐失去了初期的单纯性质,产生了喜剧与悲剧、讽刺与抒情的渗透、结合,获得了一种丰厚的内在艺术力量,读其小说往往不仅使人忍俊不禁,更令人掩卷深思。

老舍作品中的“京味”还表现在他的语言艺术上。老舍的语言艺术得力于他对北京市民语言及民间文艺的热爱和熟悉。他大量加工运用北京市民俗白浅易的口语,用老舍自己的话来说,就是“把顶平凡的话调动得生动有力”,烧出白话的“原味儿”来;同时又在俗白中追求讲究精制的美,写出“简单的、有力的、可读的而且美好的文章”。老舍成功地把语言的通俗性与文学性统一起来,做到了干净利落,鲜活纯熟,平易而不粗俗,精制而不雕琢。其所使用的语词、句式、语气以至说话的神态气韵,都有他独特的体味和创造,又隐约渗透着北京文化。这也是“京味”的重要表现。
可参考:http://wenku.baidu.com/link?url=o1I_fXIvIRTNQjBStWFV5LatvyEzsO9mi6HPUwrjV3gdfHsVxuiS4ALCSDih5Zf3twTPfk1bLuCaR7zVGpPOEjW6JmNnkOViCWivIPthYjq

“京味儿”是什么意思?

京味儿就是一种韵味儿,京味儿文化或者管它叫做京华文化,从前是由宫廷文化、士大夫文化、宗教文化、民俗文化,这四大板块相互交织而成的。从元大都算起,七百年帝都,全国政治文化中心,这些优越条件,使京华文化具有了皇家气派。

说京味儿首先要说的就是北京话。北京话也是一种方言,它有儿字腔,卷舌音,又有很丰富的词汇,只属于北京方言的词汇和字眼。北京话不是普通话,然而呢,普通话是以北方语言为基础,以北京语音为标准的,为什么?北京话,其实也是历史形成的一种官话。
与京味儿相联系的还有北京人,北京人的成分和来历非常复杂,首先是蒙古族入主中原,建设元大都,很多蒙古人进入北京,再一个就是满族入主中原,建立清朝,当时进京赶考的人也不少,有的留在了北京,有的到外地做官了。北京人还有一些特点:眼高手低。这个要一分为二。眼高,手经过锻炼是可以提高的,怕的是眼低,眼要低了手怎么也高不了。北京就拥有这么一大批眼高手低的理论家、评论家、鉴赏家、美食家、球迷、影迷。
北京人、北京话、北京的环境、风俗习惯和北京人的心理素质都在不断变化当中,今日北京已经不是老舍先生笔下的十里城了,这个变化太大了。经济建设改革开放给北京带来的变化是巨大的,翻天覆地的,但是这么多变化它并没有破坏京味儿,而是大大地丰富了北京人的生活,也丰富了作家们的创作素材。
一是运用北京语言。二是描写北京的人和事。三是环境和民俗是北京的。第四条最难也最重要,就是挖掘北京人特有的心理素质。

林海音写的《城南旧事》
老舍的小说《骆驼祥子》等
老舍的《茶馆》也算一个
京味儿就是北京味,包括说话,饮食。

京味儿语言的特点是什么?

京味儿语言的特点是幽默和大家气派。

1、词尾可加“个”字:

无实际意义。如“今天”叫“今儿个”。同理还有“昨儿个”、“明儿个”、“后儿个”、“大后儿个”。“自己”也叫“自个儿”或“自己个儿”等。

2、叠词词尾变音:

有时变轻音。如把“奶奶”叫“奶耐”、把“爷爷”叫“爷业”、把“哥哥”叫“哥个”。把“姐姐”叫“姐介”。词尾都读轻音。有时叠词词尾变重音。同样是以上的称号。大声叫时把“爷爷”叫“爷耶”。把“哥哥”叫“哥该”。

3、同一个字的尾音轻重不同:

轻重不同。含意就不同。比如“大爷”。词尾读轻音。就是对父亲的兄长的称呼。比如二大爷。张大爷等。如读重音。就是称呼父亲的长辈了。如父亲的父亲、伯父、叔父等。又如“姑爷”的尾音读轻音时是“女婿”的意思。

4、爱用象声词:

比如“七嚓咔嚓”(干完了活儿);“唏了呼噜”(吃一碗炸酱面);“叭叽”(摔个大马趴)“叮了咣?”(全洒了)。各种象声词使语言更加生动活泼。

5、爱打比方:

北京方言有很多生动的比喻。比如“羊上树”。羊本不会上树。用它比喻一些人故作姿态。刁难别人。比如“箩圈儿架”。箩圈儿是圆形的。找不到缺口儿。如果打架的人吵成一团了。情况复杂。无法劝解。就叫“箩圈儿架”。再比如有人长脸形。就成了“驴脸刮搭”了。

相关内容

京味文学的共同点在语言方面表现为纯朴、纯净、平实、口语化、大众化。有明显的地域色彩,使用北京方言,因为方言本身就给人一种亲切的的感觉,京味小说也正因为这种共同的平易性受到了广大读者的欢迎。

京味文学是乡土文学的一种。乡土味主要是指北京区别于其他地方的地域特色,如北京的小胡同、四合院、大杂院、白塔寺的庙会,厂甸的春节,乃至小酒铺闲聊,马路边唱戏等等无不浸透着一种独特的乡土气息。京味小说展现给人们的独具个性的人文、社会、历史处处与旧北京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本文标题: 到底什么是京味儿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177559.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清吹在哪里中国的文化传统真的是不重视语言表达的吗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