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清是最早出现青铜器的地方吗?泰国班清文化最先发现于泰国东北部的乌隆府班清村,处在澜沧江一湄公河流域中游地区,它是东南亚青铜时代...
班清是最早出现青铜器的地方吗?
泰国班清文化最先发现于泰国东北部的乌隆府班清村,处在澜沧江一湄公河流域中游地区,它是东南亚青铜时代至铁器时代早期的重要遗址。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考古学家在泰国东北部呵苏高原上的班清镇发现了一些史前墓地,里面除了骸骨,还埋藏着价值连城的陶器、石器等宝物。可以说是一夜之间,班清这个不为人知的地方便名扬天下。
据史记载,1974年,泰国艺术厅和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博物馆,在联合国的资助下对班清开始联合考古发掘。当挖掘到大约5米左右,考古学家们就确定这是六层界线分明的墓葬。最深的一层可追溯到公元前3600年,即便最浅的,也在公元前二千五百年。
一年之后,在班清挖出的各种文物已经多达18吨。其中除了大量的青铜器和金银装饰品之外,还有一些用象牙和骨头雕刻的人像等名贵古物。
考古学家对挖掘出的文物测定,发现这些珍宝至少已在班清地下埋藏了五千年之久。
看到班清人的制作工艺,我们可以想象得到当时班清人的技术相当的精湛,他们能在一把长柄勺的勺把上雕刻出栩栩如生的动物图案。
当时班清人的青铜器制作也相当厉害,就其铜锡配置的比例来讲也比较科学。由此说明此时的班清人已熟练地掌握了青铜的冶炼和制作技术。除青铜器外,在班清的地下还发现了少许的铁器,不但有铁手镯、铁脚镯并且还有双金属的矛头、斧头等等。在晚期的青铜制品中,还有用含锡量高达百分之二十的青铜锻打成的颈圈。因为含铜量比较高很容易碎,所以在制作的时侯须锻打成多股然后再扭曲而成。
以此我们可以推断,班清文化不仅仅是东南亚,而且很可能也是世界上出现最早的青铜文化。最早的中东青铜是红铜与砷的混合物,后来,在接近公元前三千年时,锡取代了砷,青铜就变成了铜与锡的合金。中东或中国的冶金术也可能来源于泰国呵功高原这一带。
据此,考古学家认为,班清的青铜文化很可能是世界青铜文化的始源。也有人猜想,班清宝藏的发觉还远远没有被挖掘,因为这里还有成千上万个古墓葬,数量远远超过了埃及的帝王谷。 那么,班清的地下到底还有多少古墓,多少珍宝呢?这个问题还有待于人们去发掘。
青铜时代的世界发展
中国是世界上已知的第一个铜冶炼技术的文明,目前世界上最早的冶炼铜发现于中国的陕西姜寨遗址。
姜寨遗址出土的公元前4700年前冶炼黄铜片及黄铜圆环为世界上最古老的冶炼黄铜,标志着人类初步掌握了金属冶炼技术,为青铜时代的到来打下基础。而位于中亚的美索不达米亚则是世界上第一个已知的最早掌握青铜冶炼技术的文明,出土了公元前4000年的冶炼青铜器,人类初步踏入了青铜时代的门槛。
1973年,在陕西临潼姜寨文化遗址中,发现了一块半圆形黄铜片和一块黄铜管状物,年代测定为公元前4700年左右。值得指出的是,最近在上海光源,采用X射线荧光面扫描分析,发现姜寨黄铜片不同区域的锌含量差异显著,而铅元素呈零星点状分布,其特征与固态还原法制备的黄铜完全相同,从而证明先民在使用天然金属与发明金属铸造之间,都曾采用热煅法或固体还原法冶炼金属。
甘肃马家窑文化遗址出土的单刃青铜刀是目前已知的我国最古老冶炼青铜器,同时也是目前世界上最古老的青铜刀。经碳14鉴定为公元前公元前3000年。此刀长12.5厘米,为单范铸成。没有血档及缳首等成熟的后世刀具才有的部件,在刀具形成史上具有典型的代表意义。
中国的青铜文化起源于黄河流域,距今约5000年,止于公元前5世纪,大体上相当于文献记载的炎黄时代,及夏、商、西周至春秋时期,约经历了1500多年的历史。这与中国奴隶制国家的产生、发展及衰亡相始终。有学者把中国青铜时代从商周至战国划分为鼎盛期、颓败期、中兴期、衰落期 4 个阶段。也有学者将这一时期划分为殷商前期、殷商后期、西周期、东周前期、东周后期 5个阶段 。中国各地的青铜文化具有自己的特点和风格,可以分作不同的地区类型。中国步入青铜时代,大体经历了早、中、晚期几个不同的发展阶段。 早期。以河南偃师二里头文化(见二里头遗址)为代表,年代大约在公元前2080~前1580年间。加上山西夏县东下冯、山东岳石文化、辽宁长城东边的夏家店下层文化、黄河上游的四坝文化等,都相继出现了品类繁杂的青铜制品,在一些墓葬中还发现了人殉和 人牲。上述遗址的放射性碳 素 断 代(见考古年代学)年代,正好在历史记载的夏王朝纪年范围内,这些遗址应是夏王朝时期的奴隶制文化类型 ,标志着中国奴隶制国家已经形成。② 中期。包括商代至西周前期。此时期的前一段,是商代早期,约当公元前16~13世纪,以河南郑州二里冈文化为代表 ,此时期奴 隶 制 国 家进一步发展,青铜器数量大增,常伴有成套礼器,贝币大量出现,人殉、人牲更为普遍。后一阶段 ,是商代晚期至西周前期,约当公元前13~前10世纪(穆王以前)。此时中国青铜时代达于鼎盛,也是奴隶制发展的典型时期。青铜铸造工艺相当成熟 ,出土大量的精美青铜礼器、武器与工具 。这时的青铜文化以安阳殷墟为代表,这里是商王朝的政治统治中心,也是青铜铸造业的中心。此时兴建了大规模的宫殿及陵墓,有发达的金文与甲骨文,人殉与人牲成为一种制度极为盛行,凡此种种反映出奴隶制社会的繁荣。西周的周原遗址和丰镐遗址中,发掘出周王朝的宫殿 、宗庙和墓 葬 ,发现了大量的青铜礼器,反映出中国古代社会的礼制已成熟。③晚期。从西周后期至春秋时期,是中国奴隶制社会逐渐走向衰落的阶段。此时期列国都城形成繁荣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 金属货币大量流通。青铜铸造工艺取得突出发展,出现了分铸法、失蜡法等先进工艺技术。湖北铜绿山发现的古铜矿,证明当时在采矿、配矿、冶炉砌筑及冶炼方面均达较高水平(见铜绿山古矿冶遗址)。到战国时期,随着铁器的推广,青铜制造业才逐渐衰落。
在中国的边远地区,当时还存在着若干具有地方特点的青铜文化。如甘青地区,由于民族杂居,文化复杂多样,有辛店文化、沙井文化与寺洼文化等,其中寺洼文化与西周文化有密切的渊源关系。北方地区有夏家店上层文化,出土的青铜短剑具有地方特点,还出土带有相当浓厚的中原文化特征的青铜礼器。内蒙古鄂尔多斯草原,从商周至秦汉,流行着鄂尔多斯式青 铜 器 。东南地区的浙江、福建至台湾等地,至西周末期才产生青铜文化,出土的青铜武器等与西周的相同。两广 、四川、云南等地区的青铜文化 ,既有地方特征,又有中原文化的风格。总之,各地区的青铜文化不同程度地受到中原青铜文化的影响,同时具有本地的特色。此外,中国的青铜文化在发展过程中,还与周围地区存在接触,如曾与北方蒙古大草原和西伯利亚的青铜文化进行过交流,晚期与东南亚青铜文化有过密切联系。 中国的青铜时代为夏、商、西周和春秋战国时代。现存至今的司母戊大方鼎是世界上罕见的大型青铜器。在商前期的炼铜遗址中,从可辨认的铸范中,镢范为数不少,虽然青铜的生产工具在早期的随葬物中较少,但我们在出土的商初青铜器中,仍看到生产工具占相当比重,说明在商代的手工业中,青铜工具如斧、锯、凿、锥等已广泛使用,青铜兵器也日益增多,至于青铜农具,虽然奴隶主不会为奴隶们提供,但在当时,还有一部分作为自由民的农民都会拥有,历年出土的青铜农具有锄、铲、 等,这说明青铜的大量使用主要还是从事制作工具。青铜工具在生产中的效用,使青铜冶铸技术日益重要,因而能获得飞速的发展。
在青铜时代,中国已经建立了国家(郭沫若按照马克思主义历史观认为是奴隶制国家,有争论),有了发达的农业和手工业,并且汉字也已经发展成熟。
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青铜冶炼铸造技术,是在红铜冶铸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中国是世界上铁器和青铜器发明最早的地区之一。中国青铜时代和早期铁器时代的青铜艺术品,显示了绵延一千五百多年中国青铜器的萌生、发展和变化的历史。 西亚的青铜时代是城市文明进一步发展的时代,两河流域南部的奴隶制城邦,随着乌尔王朝的灭亡而告衰落。进入巴比伦时期后,青铜文化达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生产力进一步提高,并进口金银铜锡等金属原料。小亚细亚东部卡帕多细亚的奴隶制帝国,约在公元前3500年进入青铜时代早期。公元前3000年前后转入中期,小亚各地由野蛮进入文明。在邻近伊朗高原西南部的埃兰,于公元前第 3 千年中叶形成奴隶制城邦,产生了国家,处于青铜文化的发展时期。
南亚次大陆和东南亚、北亚、南亚的青铜时代,产生了印度河文明。大概在公元前2500年前后,青铜工具和武器广泛使用,有斧、镰、锯、刀、剑、镞和矛头等,手工业匠人对金属的热加工和冷加工都已达到较高的水平,能用焊接法制造金属器具,并刻有铭文。这时代表性的文化是哈拉帕文化。在东南亚地区,至今发现的最早青铜冶铸中心是泰国乌隆府的班清墓地,时代在公元前3600~前1000年,青铜器有矛头、手镯、脚镯,矛头是铸造后再锻打成形的。在能诺他墓地,发现用双扇合范制造的青铜器,并有人祭遗迹。越南红河流域的青铜文化出现在公元前2000年前后,其后的东山文化时期,大量地制造铜鼓。菲律宾在公元前 600 年出现青铜器和铁器 ,是从大陆沿海经巴拉望岛传入的 ,其器类与中国南部和中南半岛的相似。在北亚西南部、南西伯利亚和哈萨克斯坦,青铜文化的部落还处在原始公社时期。公元前第1千年初的卡拉苏克文化,代表性器物为曲柄刀 、短剑、锛、弓形器、蹼形垂饰,并有装饰性动物纹样。朝鲜半岛的青铜文化以素面陶为特征 ,时间在公元前10~前5世纪 。日本的青铜文化从弥生时代前期开始,约在公元前300年前后。 美洲的青铜手工业最早发生于中南美,以秘鲁和玻利维亚为冶铸中心,年代约为公元前11世纪以前。然后传到智利、阿根廷西南部和墨西哥,再传到北美。到13~15世纪时南美安第斯山区的印第安人已大量使用红铜、青铜、金、银、铅等金属制造器物,并建立起奴隶制国家。
商代的文明较全面地体现了奴隶社会取代原始社会在诸多方面的进步,因此可称得上是“灿烂的文明”。但是这种文明是建立在广大奴隶极其悲惨的命运基础上的“文明”。所以作为现代人,我们在可怜同情奴隶的同时对他们更多的应该是尊重,因为没有他们,就没有灿烂的青铜文明。
为什么说青铜器的发源地可能就是在泰国的班清?
考古学家切斯特•戈尔曼是这次发掘工程的主任。他说,我们深信,炼铜术的起源最早可能追溯到公元前4000年,其发源地就在泰国呵功高原边缘的山脉之中。这里从古至今都以锡、铜储量丰富而闻名。班清的出土文物是丰富多彩的,有众多形状不一的陶器,在浅黄的底色上,绘着深红色的图案。这些图案看来是古代艺术家们随心所欲、一挥而就的。有些则是经过深思熟虑而精心绘制的几何图形,如同古希腊的骨灰罐上的图案。从外形上看,有些是颈部很细的高花瓶,这需要很高的制作技巧;有些是矮胖的大缸,上面却有着极为精致的图案,显得甚至不大协调。看得出他们在制作中的自由发挥和潇洒自如。
有关专家通过对班清挖掘的文物经过严格地清理、整理、分析之后,认为,班清文化最引人注目的是青铜制品,并且在制作技术上有不断的创新。在早期的墓葬中,出土的青铜锛和青铜手镯的含锡量只有1.3%,制作也较粗糙,严格地说只能算作红铜制品。而班清人早在公元前1000年左右就制作了各种精致的青铜手镯、项链、戒指和长柄勺。
从班清人的制作工艺来看,他们的技术相当精湛,能在一把长柄勺的勺把上刻出栩栩如生的动物图案。
同时,班清人在这一时期制作的青铜器就其铜锡配比来讲也比较科学。说明此时的班清人已熟练地掌握了青铜的冶炼和制作技术了。除青铜器外,班清的地下还出土了为数不多的铁器,有铁脚镯、铁手镯和双金属的矛头、斧头等。晚期的青铜制品中,有用含锡量高达20%的青铜锻打成的颈圈。因为含铜量这样高很容易碎,所以制作时须锻打成多股再扭曲而成。至于班清人是如何掌握这项重要技术的,考古学家们至令无法解开这个谜底。
班清文化不仅是东南亚,而且也很可能是世界上最早的青铜文化。最初的中东青铜是红铜与砷的混合物,后来,在接近公元前3000年时,锡取代了砷,青铜就变成了铜与锡的合金。中东或中国的冶金术可能源于泰国呵功高原这一带。
据此,有人认为,班清的青铜文化可能是世界青铜文化的源泉。
还有人认为,班清文化很可能是世界青铜文化的源头。
人们甚至猜想,班清的地下也许是人类文明的摇篮之一。
当然,大多的学者还是认为,那种把所有重大发明都归于一个源泉的观点是片面的。就冶金术来说,它完全有可能是在世界各地独立演化出来的,也可能是同时产生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班清出土的宝藏会越积越多,有关它的争论也将更深更广泛,但有一点是确定的,一个曾被认为是不可能存在的文明,确确实实是存在过的。
有人猜测,班清的宝藏的发觉还远未被穷尽,因为这里有成千上万个古墓葬,数量之多远远超过埃及的帝王谷。
班清青铜器是怎么回事?
青铜器的最早出现被公认为是在美索不达米亚平原的两河流域,距今约有4000年的历史,这与中国历史上的夏商时代同时,而中国在商代奴隶制社会里也渐渐发展起了高超的青铜冶炼技术。班清出士的早期青铜器虽然制作粗糙,但经专家鉴定,年代却较古代西亚与中国的青铜时代要早一些,大约要早600年~1000年。难道,真正的青铜发源地是在这个小小的班清?胡适先生说得好,大胆假设,小心求证,这正是一切科学研究的要义。不怕观点最终不能成立,但首先要提出观点来,有关专家围绕这个猜测纷纷表达了自己的意见。
实际负责发掘工程的著名考古学家切斯特·戈尔曼认为,泰国呵叻高原边缘地带的山脉中,有丰富的铜、锡矿藏,自古至今都是重要的矿区。班清人可能较早就掌握了炼铜术,并制成了铜锡合金的生产生活用具。虽然出土文物中年代较早的青铜器含锡量只有1.3%,而且造型粗糙,种类贫乏,只有一些锛和手锅等,从严格的意义上来讲,这甚至不能算青铜器,只能算是红铜器。但是经过1000年左右的发展,也就是出土文物中年代较近的那些青铜器,在铸造技术上和造型艺术上都有明显的进步,而且种类也丰富起来,出现了精致的项链、手链、手镯、戒指等,生活用具则有鼎、勺等,他们甚至能在青铜勺细长的柄上雕刻各种纤巧而优美的图案。
泰国舞蹈班清人这时已经掌握了铸造青铜合金的最佳比例,能够制作各种坚固耐用的生产生活用品,但他们有的时候会尝试用其他的比例配置,铸造不同需要的青铜器物。比如,考古学家出土了一件含锡量高达20%的青铜项圈,这样的项圈质轻而脆,容易破碎。但专家们估计当时的铸造者也花费了不少功夫:这样一个小小的项圈,总共是由四段连接而成,大概当时的铸造者是分别铸造了四段青铜然后扭曲、焊接而成,详细情况是不得而知了。
专家们认为,班清的青铜文化可能是东南亚地区乃至世界上最早最先进的青铜文化,当两河流域的人们还在使用铜和砷的合金制作青铜器时,班清人已经在使用更为轻便、坚固的铜锡合金;当中国商代庄重质朴的大鼎成为象征时,班清人的精美青铜器已经发展到较高的工艺水平了。极端的观点甚至认为,班清青铜文化是世界青铜文化的源头,而班清文化也是古代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这些足够大胆的假设还有待于专家学者的进一步研究考证,但是较为公允的观点则是,人类文明并非只是一个或者几个源头,完全有可能在同一时期的不同地域并列发生,也许一点早晚的差异并不能说明谁是源头谁是分支。
1992年,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文化遗产遴选标准,班清文化遗址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这一荣誉标志着班清文化的重大历史意义得到了人们的肯定,但是关于它在古代文明史中的具体地位,还有待学者和专家们的进一步讨论。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