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时期的苏联,为何会同意当地女性与日军战俘结婚?因为这是战争时期的一种特殊需要,而且对于战俘很多国家还是比较开明的,所以会同意...
二战时期的苏联,为何会同意当地女性与日军战俘结婚?
苏联为什么要牺牲30万人拿下柏林,真相你真得懂吗?
英美盟军在西线大捷以后,英国首相丘吉尔主张盟军要不顾一切地抢在苏联之前占领柏林。他认为,战争已接近胜利,现在的盟友苏联正在变成一个潜在的对手,因此,必须设法制止苏军向西推进,盟军首先应占领北海沿岸、丹麦、挪威,以防止苏军的占领。在南方,必须赶在苏军之前到达布拉格,使捷克斯洛伐克置于英美控制下。然而美国不同意英国的意见。
在德国法西斯还在作最后挣扎时,美国不同意影响美英两国同苏联的合作。盟军最高统帅艾森豪威尔虽然承认柏林是德国残存权力的象征,但他认为目前最重要的是战胜德国,而不是由谁占领柏林。陆军参谋长马歇尔代表生命垂危的罗斯福明确表示:“我们的唯一目标必须是取得迅速而完全的胜利。”要实现这一目标,艾森豪威尔认为,必须迅速同苏联会师,才能阻止德军的重新集结。当时,有迹象表明奥地利有可能成为德军顽抗的最后堡垒,因此,艾森豪威尔决定,美英的主攻方向不是指向柏林,而是更向南的莱比锡和德累斯顿,在易北河与苏军会师。3月底,艾森豪威尔将这一计划通知了斯大林。这样,便使丘吉尔提出的抢先于苏军占领柏林的计划告吹。
这次战役的特点是:在战役准备上,它同其他许多大规模战役不同,即进行准备的时间极其有限,总共才有12-14天。而斯大林格勒战役、白俄罗斯战役、雅西基什尼奥夫战役、维斯瓦河一奥得河战役,其准备时间长达1一2个月。柏林战役准备时间短暂,是由一系列重要原因,主要是战争最后阶段所形成的军事、政治形势决定的。当时必须粉碎纳粹德国军政领导集团企图拖延战争、在反法西斯同盟国之间散布分歧、同美英统治集团单独媾和的计谋。最高统帅部还有另外的重要原因命令苏军在极短时间内准备与实施柏林战役。当时曾获得了W.邱吉尔1945年4月1日给美国总统的著名信件。这位英国首相写道:“…… 我认为,从政治的观点来看,我们应尽量向东深入德国。柏林如果能置于我们的掌握之中,我们当然应该把它拿下来。”
从二战开始被德军暴打,兵临城下。然后受伤的巨熊开始反击,钢铁洪流如同摧枯拉朽一样,从斯大林格勒一路达到了柏林。苏德战争是二战时期规模最大的陆地作战。双方的坦克部队、空军部队在战争中立下了汗马功劳。最终,苏联军队攻克了柏林,彻底终结了希特勒和疯狂的德国。
为了占领柏林,苏联承受了非常大的伤亡。但是苏联好像并不在乎。那么为什么苏联选择强行占领柏林呢?第一个原因就是政治因素了。在当时的政治环境下,如果苏联不占领柏林,那么英国和美国就会选择占领柏林。一旦英国和美国占领柏林,未来德国必然重新回到西方阵营,一起对抗苏联。
而且在当时美国、英国的渲染下。苏联的国际形象并不算好。为了弥补自己的国际形象,或者说是为了让自己的国际形象得到充分展示。苏联选择攻克柏林。因为攻克柏林这件事情太具有象征意义了。虽然苏联已经消失了数十年了,但是当我们提到苏联的时候,第一个反应仍然是攻克柏林这一历史事件。脑海中的第一个画面仍然是苏军将红旗插上德国国会大厦的那一幕。
在攻克柏林的过程中,苏联首先使用火箭炮和炮兵部队进行轰炸。这场持续了数个小时的火力倾斜,彻底炸跨了柏林守军的第一道防御工事。在炮火准备进行的过程中,苏军使用大功率探照灯照射德军阵地。苏军本来的意思是利用人体视觉的因素来进行攻击。但是由于当时的烟尘太大,这一计划并没有得到正常的实施。
随后,苏军开始向柏林发动攻击。柏林守军也开始尽力还击。双方你来我往,厮杀了很长时间。在进攻柏林的过程中,苏军的坦克和步兵形成了强有力的配合。坦克跟在步兵身后,当步兵遇到敌方火力点袭击时,立刻分散隐蔽。而坦克利用自身的重甲强炮为步兵提供掩护。同时用火炮消灭敌方火力点。这种战术虽然打的很慢,但是效果很不错。在攻入柏林城区之后,苏联炮兵观察手在突击队的配合下,开始抢占制高点,引导后方的火炮进行攻击。在这样强有力的攻击之下,德军防线最终被突破。苏联军队最终攻克柏林。
攻克柏林的举动为苏联在后来的会议上提供了更多的筹码和底牌。同时,柏林为于东德境内,也让苏联军队拥有了一个可以近距离监视西方阵营的钉子。在苏联情报部门的努力下,借助柏林这个枢纽。整个西方阵营被苏联情报部门渗透的和筛子一样。这才是攻克柏林最大的意义。
古人云:不战而屈人之兵才是战争的最高境界;1945年4月苏联百万大军已经兵围柏林,德国败局已定,然而斯大林宁可牺牲30多万苏军士兵的生命也要拿下柏林。
这是为什么?别忘了有这么一句话:一将功成万骨枯。
斯大林宁可牺牲30多万苏军,也要单独攻克柏林,这自然和苏联方面的利益有关。
第一、抢占头功,确立战后划分全球利益范围,达到和英美等国争霸全球。
经过第一次、第二次工业革命,英、美、德、法、日等资本主义列强早已经完成工业化革命,在苏联成立之前,沙俄帝国也进行了工业化革命,沙俄外表看起来貌似非常强大,只不过外强中干,不然在1905年的日俄战争中会败给弹丸之地的日本。
斯大林领导苏联后,通过两个“五年计划”,苏联由落后的农业国一跃晋升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工业化强国,其中重工业尤为发达。
1941年6月22日,希特勒背信弃义突袭苏联,苏联在战争初期一败再败,损失惨重。
但当德军深入苏联腹地后,苏联辽阔的战略纵深优势显露出来。
在莫斯科战役、斯大林格勒战役等会战中,德军精锐主力损失惨重,到苏德战争后期,苏军越战越强,苏联强大的重工业优势显露出来。
1945年,苏联和英美等国分别从东西方向攻入德国,苏联和英美便展开了谁先抢先攻占德国首都柏林的先机。
双方谁率先拿下德国首都柏林,不仅历史意义重大,而且还可以提高自身国际影响力!
英美和苏联自然都要抢占这头功。
另外一方面,二战期间,苏联和英美表面上是同盟国,私下却是貌合神离。
到二战后期,随着德国败局已定,英美和苏联双方都意识到,战后双方同盟国的关系将不复存在,转而取代是双方成为敌对关系。
当时英美和苏联双方都对德国首都柏林虎视眈眈,但美国高层经过评估,拿下柏林必然会付出惨重伤亡代价,这个英美承受不起。
攻打柏林的机会便交给了苏联单方面完成。
苏联为攻打柏林投入了250万兵力,柏林城内的德军守卫约80万,战场形势瞬息万变,苏联在兵力、火炮占据优势,德国在其他地方仍然有不少兵力,都在向柏林推进。
时间对于希特勒和斯大林来讲,都是争分夺秒,希特勒希望尽可能拖延时间,换来其他地方的德军部队赶来解围。
对斯大林来讲,在最短时间拿下柏林,一方面消灭希特勒,结束欧洲战场,另外一方面,实力永远决定一切,英美口头上承诺不攻打柏林,一旦时间拖延,英美难免不会攻打柏林。时间对于斯大林来讲,越快拿下柏林,对于苏联利益越多。
拿下柏林,苏联瓜分更多战后利益,扩大苏联在欧洲的势力范围及影响力,确保苏联战后在全球和英美争霸全球的利益。
第二、抢占德国人才、科技和工业优势。
从一战结束到二战爆发前,短短的20年内,德国便可以再次发起二战,一方面除了历史原因外,另外一方面是由于德国拥有强大的工业实力、先进的科技和人才优势。
二战前,德国已经拥有全球最完整的工业体系,尤其是高端精密机床的数量,仅次于美国,这也都是德国敢发动二战的底气。
另外,二战前,德国拥有全球最先进的科学实验室和科技人才,20世纪30年代初,德国是全球科学人才聚集的中心。
完备工业体系,先进的科技和人才优势为德国提供发动二战基础。
二战中,德国各种黑科技武器,如:虎式坦克、豹式坦克、喷气式战斗机、V1导弹、V2弹道导弹,甚至美国现役的B2隐形轰炸机技术都来源于从德国缴获的资料。
二战中,苏联方面损失惨重,苏联急需要各种资源补充。
抢先攻占柏林,苏联缴获了德国大量的工业设备、科学技术和人才优势,苏联将德国的工业设备全部拆卸运回国内。
苏联从德国缴获的工业设备、科学技术和人才优势,这些为战后苏联在军工、航空航天等方面的快速崛起提供了基础,为战后苏联和美国争霸全球提供了基础。
第三、一箭双雕。
斯大林不惜牺牲30多万苏军,为苏联换来了更大的利益。
一方面,苏联攻克德国首都柏林,对苏联来讲,希特勒这个背信弃义得到应有的报应和惩罚;
希特勒是战争狂魔,斯大林同样也是如此;早在苏德战争爆发前,苏联和德国一起瓜分了波兰,还私下秘密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尽管苏联和德国签订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但斯大林和希特勒双方都明白,按照当时的形势,双方迟早会有一战,双方签订条约只不过都在为战争做准备;在德军入侵苏联之前,苏联方面已经制定了“攻打”德国方面的计划,只不过苏联方面还未准备充足,希特勒便已经派兵入侵苏联了。
希特勒单方面撕毁协议,派兵入侵苏联,这超出斯大林的预料,他完全没想到希特勒会这么早派兵入侵苏联,这让苏联在苏德战争中损失惨重,苏联损失的人员方面将近3000万,其他的尚未统计。
由此可见,希特勒背信弃义入侵苏联,苏联对希特勒自然恨之入骨,在苏军攻打柏林前,斯大林已经向前线的苏军下令:“报仇,消灭希特勒的指令”。
拿下柏林,苏军可以报一箭之仇。
另外一方面可以震慑英美,向英美展示苏军强大的战斗力。
当苏德战争,德军精锐和苏军在前线浴血拼杀的时候,斯大林曾多次督促英美方面出兵,开辟欧洲第二战场,减轻东线苏军方面的压力。
但英美却作壁上观,一直到德国精锐在苏德战场损失殆尽,英美等国才发起诺曼底登陆,这让斯大林彻底看清楚英美方面的嘴脸。
斯大林也意识到,二战结束后,苏联和英美之间同盟国关系便不复存在,双方变成敌对关系,因此苏联借助攻打柏林,向英美展示苏军的战斗力,震慑英美。
总结
一将功成万骨枯,在政治家的眼中,利益永远高于一切。这也是苏联为何宁愿牺牲30万人也要拿下柏林的原因。
懂,这个必须结合当时的历史环境去思考,不然是理解不了的,来让我们一起唠唠。
01、第一个方面:苏联从上到下,都想要复仇。苏联情愿牺牲30万都要拿下柏林,那是因为苏德战争的时候,苏联士兵被杀1000万人,普通老百姓被杀1700万人。这是国仇家恨,不是你死,就是我活,这次有机会报仇,苏联绝对不可能放过。
还有当时的领导者斯大林,他的儿子被德国杀,试问这个仇,斯大林怎么可能不报?这可是丧子之痛。还有苏联的卓娅年仅18岁被德军332团残忍杀害,斯大林可是下了死命令,该团必须全部杀,来替卓娅报仇。
你们就想一下,斯大林都带着强烈的复仇心态,下面的人就更加不用说了,他们或多或少有亲人朋友被德国军队所杀,他们报复起来,就更加疯狂,更加猛烈。
除了报仇雪恨,苏联还有一个更大的目的就是展示苏联的军事实力,强大的战斗实力,从而进一步获取分配胜利的果实。在英美眼里,苏联和德国打了整整4年,伤亡不计其数,基本上快掏空了,这个时候他们进场,就能不劳而获,苏联也不敢说什么,大头还是在英美手里。
但是令英美想不到,斯大林会拿出30万人拿下柏林。毕竟世人都知道柏林拿下是早晚的事情,根本不需要浪费这么人力物力财力,偏偏苏联这样做,一时间就震慑住英美,苏联到底还有多少底牌没有拿出来,这可是一只披着羊皮的狼,不容小视。
也正是因为苏联人如此拼命,在战后分配胜利果实的时候,苏联成功获得一杯羹,取得不错的利益。同时也让英美记住苏联,不敢小瞧苏联,这样带来的政治震慑,不是一般的小。
03、第三个方面:苏联军队不强攻,德国获得逃生的机会。除了上面两个主要原因之外,还有第三个,就是德国深知和苏联的矛盾不可以调解,要是苏联攻进来,那么德国基本上没有救,为此德国高层悄咪咪接触英美,试图用利益换来和平协议。只是斯大林得知这个消息,马上就进行攻击,根本不给德国和英美机会。
毕竟斯大林反应不及时,带来后果不是无法复仇,而是连政治上的主动权都失去,这是他不愿意看到局面。还有大家都明白,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斯大林采取守株待兔,那基本上是给对方送机会,你晚一天攻下柏林,德国就多一天喘息,迟早能找到机会翻盘。
因此,不要总是纸上谈兵,根本就没有用,你要思考到实际情况,这才是真正的战争,而不是嘴巴说一说,手动一动,吓唬谁呢?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