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不让过圣诞节?圣诞节(Christmas)又称耶诞节、耶稣诞辰,译名为“基督弥撒”,是西方传统节日,起源于基督教,在每年1...
为什么不让过圣诞节?
圣诞节(Christmas)又称耶诞节、耶稣诞辰,译名为“基督弥撒”,是西方传统节日,起源于基督教,在每年12月25日。弥撒是教会的一种礼拜仪式。圣诞节是一个宗教节,因为把它当作耶稣的诞辰来庆祝,故名“耶诞节”。 大部分的天主教教堂都会先在12月24日的平安夜,亦即12月25日凌晨举行子夜弥撒,而一些基督教会则会举行报佳音,然后在12月25日庆祝圣诞节;基督教的另一大分支——东正教的圣诞节庆则在每年的1月7日。 圣诞节也是西方世界以及其他很多地区的公共假日,例如:在亚洲的香港、澳门、马来西亚和新加坡。古罗马教会在君士坦丁时代(公元313年),就逐渐习惯在十二月二十五日庆祝主的诞生。
国外的人还过春节呢。人家说啥了。
其实国内的人过不过也就是找个由头。
搞搞商业活动。打折促消一下。
给自己放假,开心开心而已。
但有的人就是见不得好,非要提到思想政治的高度上。。。。。
根本没必要的事情。。。。
我就知道圣诞节就是送礼物收礼物的节日。
什么耶稣基督的跟咱挨不上,也不信那玩意。
别往别的地方扯,扯不上也不关心。。。
很无语。。。上纲上线的做样子给谁看。。。。。。
我不喜欢圣诞节!
十分讨厌圣诞节~~中国人快被这些文化移植成外国人了,多大的人了还过圣诞节,日本人的火影动画非常好看,所以一问1米以下的小孩,知道卡卡西的绝招吗?都一个一个的很积极,在问918事变是怎么回事,鸦雀无声`~rn,一问圣诞节是怎么回事,我知道我知道!在一问王进喜的事迹,又是鸦雀无声,中国啊,我们祖国对我们的教育难道就是这些西方文化吗?我亲身看过这样的情景,一个大约80岁的老人上公交车,没有一个人给他让坐(在其他情况下也有让作的)一个上小学的女孩看着老人站着无动于衷。我想请各位反思一下。我的问题你门认同吗?下面是一篇"关于圣诞节在中国流行"的文章,是一个老外写的:
圣诞节在中国流行有些不可思议,据我所知大部分中国人并不信奉基督教;而中国传统节日的概念在年轻人中渐渐淡化,甚至在最重要的春节,人们回家与亲人团聚的时间也越来越短。
新年将至,这个时候,世界各地的人们都在以不同的方式庆祝节日的到来。
全球一体化不仅促进了国际商业贸易往来,也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各个国家各个地区人们的传统和风俗习惯。以美国的餐饮为例,美国的每个城市都有中餐馆,我相信没有哪个美国人不曾吃过一顿中餐,而意大利、希腊、泰国、墨西哥或其他各个国家口味的餐馆也遍布全美。
圣诞节在中国流行 有些不可思议
就像美国人接受世界各地的饮食文化一样,中国的年轻一代也在吸收着西方文化,比如他们热衷于庆祝圣诞节、情人节等西方节日。
任何事物都会因为时空的转变而发生变化,文化也不例外,尤其是当它需要融入另一种文化时,必然会使本来面目有所改变。比如,在美国出售的中餐,味道会跟它在中国的有些区别,那是因为它要适应美国人的口味。同样地,根据我在中国的亲身经历,中国人庆祝西方节日的方式也跟美国人的传统庆祝方式有很大区别。
4年前,我曾在中国的一所大学教过两年书。执教期间,我发现,庆祝圣诞节在学生中非常流行。
学生们不仅互赠卡片和礼物,还会在圣诞前夜或圣诞节当天举行舞会。此外,还有许多商店用圣诞树进行装饰,甚至请人装扮成圣诞老人。这些和美国人庆祝圣诞节的方式有些相似但又不完全相同。但无论如何,我都觉得圣诞节在中国流行有些不可思议,因为圣诞节是一个宗教节日,而据我所知大部分中国人并不信奉基督教,也不明白这个节日的真正内涵。圣诞节是基督教徒为了庆祝耶稣诞生而举行的庆祝仪式,因此最初,在美国以及其他一些西方国家,只有基督教徒才庆祝圣诞节。不过时至今日,圣诞节已经变成了宗教和传统文化的混合体。在圣诞节期间,人们不仅会像过去一样去教堂并互赠礼物,还会竖起圣诞树,在壁炉边挂起长袜,等待圣诞老人的礼物。如果将这一切都看作是圣诞节传统庆祝方式,那就错了。事实上,大约200年前,圣诞树才开始成为庆典的一部分,而圣诞老人的出现甚至只能追溯到上世纪30年代。而与中国年轻人的庆祝方式截然不同的是,西方国家的圣诞节并没有大型的派对和舞会,因为在西方传统里,圣诞节是一个与家人团圆的日子,就像中国的春节。一家人会聚在一起,享用一顿大餐,然后在圣诞树下拆开礼物,然后一起去教堂。
眼下中国人热衷庆祝的西方节日不仅有圣诞节,还包括情人节、万圣节、感恩节等等,只不过,中国的年轻一代都将这些节日进行了本土化的改造,将其视为一种与朋友聚会的机会。
每个中国人必读:
不要因为“洋节” 使传统日渐没落
就在这些洋节在中国大行其道的同时,中国传统节日的境况也发生了一些变化。一年一度的中秋节曾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节日之一,在这一天,全家会一同赏月并享用美味月饼,古代也有许多名士为此作诗赋词。然而如今,“中秋”的概念已经在年轻人中渐渐淡化。甚至在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春节,人们回到家与亲人团聚的时间也越来越短,通常还没等到正月十五元宵节,人们就已经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工作中了。
节日是文化的一个方面,而文化则是随着世界脉搏的跳动不断变化的。我们每一次庆祝节日,都是在有意无意地帮助这种节日传统在文化中得以延续,或者使其发生变化以达到与时俱进。正如人随着年龄增长外貌会发生变化,人生经历也会有所不同,文化以及传统的变化也是理所当然的。随着全球相互联系日益紧密,文化传统也成为世界各国共享资源之一。而外来文化想要在某处落地生根,也必然需要进行调整以适应新的环境。
就文化本身来说,并没有好坏之分。但无论如何,古老传统的丧失的确令人痛心。如今,全世界的年轻人都流行说英语,穿牛仔裤,听英文歌曲,甚至连圣诞节这样的宗教节日在很多非宗教地区都开始盛行。我并不是说这样不好,但它的确意味着,很多地方的传统文化日渐没落。每一种文化和传统都有其不可替代的价值,它不应该随着现代化和全球化的进程而被我们遗忘。很多人都认为现代和传统互不相容,但实际上,文化传统是能够在现代社会中继续生存的。就像处
于传统耕作方式的农民能够适应手机片刻不能离身的现代生活一样,古老的传统和节日文化也一样能够得以在这个发达的现代社会发扬光大。但这归根结底都要取决于人,如果人们决定抛弃传统,那它势必逐渐没落;如果传统得到人们的重视,那么它必然会在现代社会焕发新的光彩。
让我们共同保卫我们的传统节日把
保卫春节
为什么中国人不能过圣诞节?
我是一名中学生,学校在今天通知不能过圣诞节,我很郁闷,我觉得圣诞节很美好,为什么要拒绝啊,过了又不会怎么样,有益无害啊!可以过,没有明令禁止。
圣诞节的过与不过,洋节和传统节日争锋谁占先机,文化包容和民族自信存在与否,向来都是西方节日被多番讨论的话题,过与不过似乎成了一个非此即彼的问题,每每背后还被认为折射出一些价值观的色彩。
近年来,除了早已街知巷闻的情人节与圣诞节,感恩节、万圣节等西方节日也开始逐渐被更多年轻人接受。一方面,反对者的声音越来越大,认为这是对传统节日的轻视、对自身传统文化的不重视,但洋节日越过越红火的现象一直上演。
很多喜欢过圣诞节的人,大概都不知道“圣诞”的真实意义,但这并不妨碍他们乐在其中。对于大多数中国人来说,过所谓洋节更多的只是给自己一个放松的理由,一个开心、温馨的氛围罢了,没有必要将中西方节日乃至中西方文化对立。
而过不过圣诞节也完全是个人对于自身生活方式的安排而已,更没有必要拔高到爱国与否的高度。在刚刚过去的中国传统节日冬至,由于处在双休日期间,没有引起大范围的塞车,但民间素有“冬大过年”的说法,各地公共交通工具同样火爆,各大食肆也是人头涌涌。可以看出,西方节日的存在并不影响人们对于传统节日的传承与热爱。
扩展资料:
至于商家喜不喜欢过节、过什么节就更是用不着杞人忧天。即便没有的节日也能平白整出几个来,好像“双十一”的“光棍节”,不知从哪年开始起了个头,如今便年年刹不住车,引得电商们纷纷投身其中,搞成了电商界的饕餮盛宴。
过完了“双十一”,还有一个“双十二”,总之不怕你想不到,就怕没这个噱头来吸引顾客消费。因此,拿商家热不热衷过节来做例证,就好像问商家喜不喜欢赚钱一样。
这么多年来,年轻人一直过着各种西方节日,目前看来也没什么坏处。起码,喜欢过圣诞节的年轻人可以聚在一起发出欢笑,喜欢过圣诞节的家庭可以围在圣诞树下聊天,喜欢靠圣诞节促销的商家赚了个盆满钵满,喜欢买便宜货的人也满载而归——各取所需,各得其乐,何乐不为。
而不喜欢过圣诞的人,也没有人会硬把你从被窝里拽出来去过平安夜。喜欢过什么节日以及如何过节,都不过是个人生活方式的选择,或者说是一种生活态度,没有必要赋予太多价值观的色彩。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南方日报:过不过圣诞节不必赋予太多色彩
圣诞节是基督徒的节日,也是中国人的伤疤,不适合中国人,勿忘国耻!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