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最厚颜无耻的人是谁 是王司徒吗

发布时间: 2021-10-09 18:04:06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95

被诸葛亮一句“厚颜无耻”骂死的王朗,历史上真实的他是什么样的人?历史上真实的他是什么样的人?历史上的王朗才识渊博,精通经书,有重...

中国历史上最厚颜无耻的人是谁 是王司徒吗

被诸葛亮一句“厚颜无耻”骂死的王朗,历史上真实的他是什么样的人?

历史上真实的他是什么样的人?

历史上的王朗才识渊博,精通经书,有重情重义,得各界明士所举荐,在高官显贵当中名声很好声望极高。最开始的时候是在杨赐的手底下当差,后来杨赐死了,王朗因顾念杨赐对他的恩遇,就罢官为杨赐守孝。也正是因此举被徐州太史陶谦看中,封王朗为会稽太守。

在任太守期间,王朗深受百姓爱戴,其治理的会稽城治安有序,人民安居乐业。后来孙策攻下了会稽,王朗由此又开始颠簸流离,前面说王朗声名满天下,这就是孙策没有杀他的原因,虽然身为江东小霸王,平日里管制手段比较霸道,但是对待名士,孙策还是十分敬重的。后来曹操要王朗去他那儿当差,王朗去了。

这就开始一直在魏国做官。王朗的官职不小,但为人谦逊,也爱戴百姓,王朗在百姓中间的呼声极高,曹操看了也是十分的欣慰。王朗还很有智谋以及军事头脑,他曾多次上书向曹丕表明自己的观点,对曹丕也是直言相劝,对曹丕来讲王朗简直啰嗦到不行,不准曹丕打猎,不准曹丕贪图享乐,也算得上一个深明大义的人,不同于那些趋炎附势阿谀奉承的小人。

王朗经历了魏国几代君王。为魏国也是做了不少的贡献,是一个值得爱戴的好官。王朗心思不多,比较纯洁,不善于勾心斗角,像古代的那种老师,摇头吊脑的文人呆子。只是这样一位人物却被罗贯中写成了无能之辈。

王朗和周瑜一样,在三国演义中被黑的非常惨。
我感觉他真实的样子,跟电视剧演的是完全不一样的,毕竟电视剧是剧情需要。
他其实是一个比较聪明的人,只是后来被人们摸黑了罢了。
历史上的王朗还是很有才华的,只不过剧中把他过于虚化成无能了。

诸葛亮口中“厚颜无耻”的王朗,历史上是怎样的一个人呢?

在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北伐曹魏时,王朗不顾已七十六岁高龄,与大都督曹真等人于祁山迎战诸葛亮。在阵前与诸葛亮挑起舌战,然而被诸葛亮的言词所驳倒,一时气愤而自马背上摔落而死。被称为“武乡侯骂死王朗”。

在《三国演义》等文学作品中,蜀汉丞相诸葛亮痛骂王朗为“厚颜无耻之人”。当然,大家都知道,这只是演义中的说法,可谓为突出诸葛亮言辞锐利所虚构的情节。在《三国志》等正史中,王朗实际上和诸葛亮并没有面对面交流的情况。

太和元年(227年),魏明帝曹叡即位,进封王朗为兰陵侯,升任司徒。曾上书曹叡谏止营造宫室。太和二年(228年)王朗去世,谥号成侯。其子王肃袭爵兰陵侯。也即诸葛亮第一次北伐中原时,王朗已在曹魏都城洛阳病重并去世了。那么,问题来了,诸葛亮口中“厚颜无耻”的王朗,历史上是怎样的一个人?

首先,在笔者看来,王朗在演义中被诸葛亮痛骂为“厚颜无耻之人”,其实他是国之良臣。

《三国志·卷十三·魏书十三·钟繇华歆王朗传第十三》:时汉帝在长安,关东兵起,朗为谦治中,与别驾赵昱等说谦曰:“春秋之义,求诸侯莫如勤王。今天子越在西京,宜遣使奉承王命。”谦乃遣昱奉章至长安。天子嘉其意,拜谦安东将军。以昱为广陵太守,朗会稽太守。

初平四年(193年),吕布联手王允除掉董卓后,汉献帝被李傕、郭汜控制,王朗时任徐州治中从事,与徐州别驾赵昱建议陶谦遣使向汉献帝进贡,以表示对汉室的支持。

一定程度上,这和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存在相似之处,本质上都是在利用东汉王朝的影响力,寻求获得汉献帝刘协的支持。在王朗提出建议之后,陶谦听从,并命赵昱带奏章至长安。汉献帝接到奏章后,颇感赞赏,并升陶谦为徐州牧、安东将军,王朗也被任命为会稽太守。

因此,非常明显的是,陶谦可以担任徐州牧一职,王朗可谓功不可没。不过,王朗并没有在徐州任职,而是来到了会稽郡担任太守。除了眼光毒辣,王朗在治理地方上,也是一位不可多得的人才。

《三国志·卷十三·魏书十三·钟繇华歆王朗传第十三》裴松之注引《朗家传》中记载:“居郡四年,惠爱在民。”也即王朗在担任会稽太守的四年时间中,获得了百姓的拥戴。不过,在东汉末年的乱世之下,王朗无法继续在会稽郡修身之家平天下了,因为他遇到了有着“小霸王”之称的孙策。

建安元年(196年),横扫江东的孙策率兵进攻会稽。面对勇猛不输吕布的孙策,王朗的幕僚、会稽功曹虞翻建议避其锋锐。但是,王朗没有选择退让,而是选择保护城邑。

在王朗看来,自己作为东汉王朝任命的官吏,背后是万千黎民,一旦退让,无疑会让会稽的百姓遭到战乱。虽然严格演义上不是一位武将,不过,王朗初期的抵御还是比较成功的。

被孔明骂死的王朗,在历史上真是个“厚颜无耻之人”吗?

在《三国演义》中,为了彰显诸葛亮的魅力,曹魏司徒王朗只能作为一个反面教材被诸葛亮活活骂死,王朗也因此一死成名。然而历史上的王朗真是被诸葛亮骂死的吗?他究竟是怎样的人呢?

一、镇守会稽

王朗字景兴,东海郡人,出生年月不详。王朗是经学大师,他有一个相当厉害的老师——杨赐。杨赐是杨震之孙、杨秉之子,杨震外号是“关西孔子”,杨秉是皇帝侍讲,两个人都是儒家大师,杨家从杨震到杨修都是学富五车、聪明绝顶的人物。杨赐传承家学,教授弟子,王朗正是他的得意弟子,王朗日后有能力写出诸多儒家经典文集都是拜杨赐所教。

所以后来王朗为了向杨赐之子杨彪让位,干过称疾辞官的事。

王朗对杨赐很爱戴。公元185年杨赐病逝,王朗作为他的弟子披麻戴孝,弃官守丧。服阕后,王朗去投靠徐州刺史陶谦,在陶谦手下担任治中从事。时值天下大乱,董卓被杀,汉献帝被李傕、郭汜两个军阀挟持,陶谦有意讨伐李傕、奉迎天子,于是在王朗的建议下遣使上表,向汉献帝表忠心。此时的汉献帝自身难保,只能给陶谦和王朗加一堆官衔,以资鼓励,王朗被任命为会稽太守。

在会稽郡,王朗一展才华,移风易俗,“居郡四年,惠爱在民”。但也正是在会稽郡,王朗迎来了日后称霸江东的大敌——孙策。

与孙策一战成为王朗的一生污点,被诸葛亮嘲讽。

公元196年,孙策离开袁术、打败刘繇后,向会稽进军。此时的孙策意气风发,连战连捷,王朗根本不是对手,功曹虞翻建议暂避锋芒,王朗则以“身为汉吏,宜保城邑”为由拒绝,与孙策开战。

双方鏖战一番后,孙策听从叔父孙静的建议,一方面多燃火炬以作疑兵,另一面派兵从查渎绕道袭王朗的高迁营垒,王朗毫无防备,大败亏输,只好带着手下往海里逃。好不容易逃到东冶,又被孙策追上,王朗没办法只好投降,孙策以其“儒雅,诘让而不害”。王朗“誓不屈”,自己好歹算是一方诸侯,在孙策看来又是个迂腐的文人,所以孙策宁愿重用他手底下的虞翻也不愿用王朗,只是把他安置在曲阿。

二、投靠曹魏

王朗在江东过得并不好,“流移穷困,朝不谋夕”。直到公元198年,曹操征召王朗入朝为官。王朗从海路出发,因战乱频仍走了一年多才到任,被封为谏议大夫、参司空军事。曹操曾经问他孙策此人如何,王朗回答“策勇冠一世,有俊才大志”,文有张昭、武有周瑜,“终为天下大贼”,这说明王朗对江东局势的判断还是很准确的。此后关于江东的事,曹操、曹丕多咨询他的意见。

公元213年,曹操加九锡、称魏公,在曹魏混了十余年的王朗被封为大理,掌刑法审判,与钟繇一起治狱审案,“务在宽恕,罪疑从轻”,主张修生养息,扶育孤弱,“治狱者得其情,则无冤死之囚”,“割奢务俭之政,除繁崇省之令,详刑慎罚之教”。

到了曹丕、曹叡的时代,王朗先后被封为乐平乡侯、兰陵侯。曹丕外出游猎、天晚方回,王朗上书劝谏。而曹叡大修宫室的时候,则上书劝说奢侈的曹叡减少苛捐杂税。所言多被采纳。

公元228年,王朗病逝,被追谥为成侯。其子王肃一样成为经学大师,其孙女王元姬嫁给司马昭,生下日后的晋武帝司马炎。

三、无辜被黑

王朗的一生似乎平淡无奇,没有波澜壮阔的战斗,也没有显赫的功劳,但他是一名经学大师,历仕曹操、曹丕、曹叡三代,为曹丕篡汉提供诸多理论依据。为人恭俭谦让,严整慷慨,清廉宽政。

在投降孙策的困厄之时,尚“收恤亲旧,分多割少,行义甚著”。在名士刘阳谋杀曹操未遂,其子被曹操搜捕追杀、无人敢救的时候,王朗收留了他,为刘阳保住了后代。作为一个儒生,王朗有救人危难之心,讲究仁义,在困厄之时尚能坚守初心,不失为一个赤子。

在《世说新语》中记载过这样一个故事。王朗与华歆曾经一同乘船逃命,这时候有个人求救上船,华歆不想救他,王朗则认为船大可救,收留了此人。后追兵大至,王朗想把这个人扔下去,华歆则认为救人就到底,怎么能中途抛弃呢,最后三人一起逃了出去。

王朗是很推崇华歆的,后人也以这则故事判断二人秉性优劣,认为王朗不如华歆。但是两个都是自身难保的逃难人而已,救与不救都没什么错,二人的两次选择都是人性使然。

在会稽郡“身为汉吏,宜保城邑”,但王朗最后投靠了篡汉的曹家。或许正是这个原因,让他在《三国演义》里只能扮演一个丑角,被诸葛亮骂死。然而在真正的历史上,王朗与诸葛亮从未见过面,他确实是在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时候死的,但纯属是自然死亡。

王朗与诸葛亮唯一的交集是隔空打嘴炮。在刘禅继位的时候,王朗曾经写信给诸葛亮,劝他顺应天命、投降曹魏,诸葛亮则在《后出师表》中回击“刘繇、王朗各据州郡,论安言计,动引圣人,群疑满腹,众难塞胸,今岁不战,明年不征,使孙策坐大,遂并江东”,讽刺王朗丢失会稽郡、被孙策打败。

王朗有缺点,但不像诸葛亮骂的那样“罪恶深重,天地不容”,反而留下了诸多著作,成为名家大师,并非电视剧中“厚颜无耻之人”的形象。

诸葛亮口中的“厚颜无耻之人”王朗,历史上是个怎样的人呢?

王朗王司徒可以说是《三国演义》中被罗贯中黑的最惨的几人之一。不但被诸葛亮骂成“厚颜无耻”,还直接骂到坠马而亡。堂堂一国司徒,心胸如此狭窄,岂不怪哉?

王朗和他的儿子王肃是汉魏时代著名的经学家。王朗著有《周易传》、《春秋传》、《孝经传》、《周官传》等。其子王肃综合今文和古文经学,把道家学说融合到儒学之中,形成“王学”,成为魏晋时期官学思想。

王朗早年师从太尉杨赐,被陶谦举为茂才(三国群英传1中,黄巾之乱剧本,王朗在陶谦帐下),193年被汉献帝任命为会稽太守。到任后的王朗治理会稽有方,得到当地民众的爱戴。

196年,孙策席卷江东,兵发会稽。演义中,王朗还和孙策大将太史慈单挑数回合不分胜负(没错,就是日后的王司徒)。历史中,王朗被孙策击败,孙策曾劝说王朗投降,但被拒绝。后被曹操征召,王朗几经辗转,历时数年,到达了中原地区。投靠曹操后,王朗主要负责司法工作,主张从轻判罚。

曹操死后,王朗大力拥护曹丕篡汉。魏国建立后,王朗被任命为司空。曹睿继位后,王朗被任命为司徒,位及三公,威望极高。被任命为司徒,王朗并没有随军出征和诸葛亮打过照面。而是给诸葛亮写过一封劝降信,但被诸葛亮严正驳斥,也并无说王司徒“厚颜无耻”。

王肃是曹魏重臣,也是司马氏的亲信。王肃的女儿王元姬,嫁给了司马昭,生下了司马炎。所以,王肃是西晋开国皇帝司马炎的姥爷,王朗是司马炎的姥姥爷,这关系,不一般吧。

学历史的朋友应该知道,在讲到西晋士族腐化攀比风气的时候,提到过几个典型人物,一个是王恺,一个是石崇,这两人相互斗富,穷奢极欲。这个王恺是王肃的儿子,石崇是石苞的儿子。

所以,王朗这家族可是魏晋时期真正的“贵族”,是皇亲国戚。当然,说王朗“厚颜无耻”不甚恰当,但说王朗的孙子、司马炎的舅舅王恺“厚颜无耻”倒是十分贴切

本文标题: 中国历史上最厚颜无耻的人是谁 是王司徒吗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158953.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赵匡胤的军事才能是不是被高估了 打个区区太原都3次没打下来,和孙十万打合肥一样。救命,历史师范真的像网上说的那样吗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