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在什么时代条件下和国际环境中发生和发展的?与旧民主主义革命相比,它有哪些特点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在什么时...
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在什么时代条件下和国际环境中发生和发展的?与旧民主主义革命相比,它有哪些特点
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在什么时代条件下和国际环境中发生和发展的?与旧民主主义革命相比,它有哪些特点?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时代条件下和国际环境:
1、时代背景:1840年鸦片战争前,中国是一个独立的封建国家,随着封建社会内部商品经济的产生和发展,已经孕育着资本主义的萌芽。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1914-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因欧美各帝国主义国家忙于互相撕杀无暇顾及中国,且欧战各国需从中国进口原材料和农产品等因素的影响,使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进入“黄金时期”。
中国工人阶级的成长和工人运动的发展。随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及欧战结束后的外资企业的增加,中国工人阶级队伍也随之壮大;到了五四运动后期,中国工人阶级以独立的姿态登上了政治舞台,成为运动的主力军。
工人阶级的壮大,开始形成为一支强大的、最富有革命性的新的社会力量。新文化运动的开展,民主主义思想的深入;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五四运动的爆发与发展;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深入传播。
2、、国际环境:俄国十月革命改变了整个世界历史的方向,划分了整个世界历史的时代,世界已进入了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这就使中国革命有了新的国际环境。这是转变的时代条件。
与旧民主主义革命相比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特点:
1、革命领导权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者是资产阶级,新民主主义革命则是由无产阶级及其政党——中国共产党领导。
2、时代条件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属于世界资产阶级革命的范畴,新民主主义革命发生在十月革命之后,属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范畴。
3、革命的指导思想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以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为指导;新民主主义革命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
4、革命目标与前途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是要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和资本主义的社会制度;新民主主义革命则是要在中国建立以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然后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
扩展资料: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阶段:
1、大革命时期
1924~1927年为国民革命时期,其中1926~1927年为北伐战争时期。
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并直接促成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新民主主义革命拥有了坚强的领导核心。
此后,中国共产党不断发起工人暴动,反抗北洋政府统治。1924年国民党“一大”后,国民党与共产党实现第一次合作,促成1926年开始的北伐战争的胜利进行。
1927年,在国民党右派的破坏和中共内部右倾错误思想的影响下,接连出现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国民大革命宣告失败。
2、土地革命时期
由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开始,中国共产党代表人民群众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秋收起义后,确定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开辟了以井冈山为代表的无数农村革命根据地,并成功粉碎国民党数次“围剿”。
1933年由于王明"左倾"错误路线影响,第五次反围剿失败,1934年10月开始工农红军被迫进行长征。1936年10月三大主力会师甘肃会宁,标志着长征的胜利结束。
在此期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了中国东北并虎视眈眈、不断向南推进。中共主张停止内战,一致抗战;而国民党为了稳固政权采取了“攘外必先安内”的不抵抗政策,最终导致国土沦丧。1936年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国共第二次合作初步形成。
3、抗日战争时期
1931年9月18日,以“九一八事变”为起点,中国人民进入了艰苦卓绝的十四年抗战时期。以国共第二次合作为代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全国人民团结一心,最终打败了日本侵略者,维护了国家的主权独立,极大地提高了国际地位。中国在此后成为联合国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
4、解放战争时期
1945年抗战胜利后,国共进行重庆谈判,签订关于和平建国问题的协定(即“《双十协定》”)。1946年,蒋介石撕毁《双十协定》,发动内战。
在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导和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下,解放战争最终获得胜利,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了除台湾、西藏以及港澳以外全部的大陆领土。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新民主主义革命
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发生和发展的时代条件和国际环境如下:
1、国际环境:俄国十月革命改变了整个世界历史的方向,划分了整个世界历史的时代,世界已进入了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这就使中国革命有了新的国际环境。这是转变的时代条件。
2、经济条件: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1914-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因欧美各帝国主义国家忙于互相撕杀无暇顾及中国,且欧战各国需从中国进口原材料和农产品等因素的影响,使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进入“黄金时期”。
3、政治条件:中国工人阶级的成长和工人运动的发展。随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及欧战结束后的外资企业的增加,中国工人阶级队伍也随之壮大;到了五四运动后期,中国工人阶级以独立的姿态登上了政治舞台,成为运动的主力军。工人阶级的壮大,开始形成为一支强大的、最富有革命性的新的社会力量。
4、思想条件:新文化运动的开展,民主主义思想的深入;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五四运动的爆发与发展;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深入传播。
新民主主义革命与旧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区别:
1、革命领导权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者是资产阶级,新民主主义革命则是由无产阶级及其政党——中国共产党领导。
2、时代条件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属于世界资产阶级革命的范畴,新民主主义革命发生在十月革命之后,属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范畴。
3、革命的指导思想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以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为指导;新民主主义革命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
4、革命目标与前途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是要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和资本主义的社会制度;新民主主义革命则是要在中国建立以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然后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
扩展资料:
1、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为主的资产阶级性质的人民民主革命。它的目标是无产阶级牢牢掌握革命领导权,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并及时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
3、旧民主主义革命是指从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到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这一段时期的历史。期间曾有三次革命高潮: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和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
4、太平天国运动是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运动,戊戌变法是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义和团运动是农民阶级领导的反帝爱国运动,只有辛亥革命才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新民主主义革命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旧民主主义革命
第一、国际环境:俄国十月革命改变了整个世界历史的方向,划分了整个世界历史的时代,世界已进入了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这就使中国革命有了新的国际环境。这是转变的时代条件。
第二、经济条件: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1914-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因欧美各帝国主义国家忙于互相撕杀无暇顾及中国,且欧战各国需从中国进口原材料和农产品等因素的影响,使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进入“黄金时期”。
第三、政治条件:中国工人阶级的成长和工人运动的发展。随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及欧战结束后的外资企业的增加,中国工人阶级队伍也随之壮大;到了五四运动后期,中国工人阶级以独立的姿态登上了政治舞台,成为运动的主力军。工人阶级的壮大,开始形成为一支强大的、最富有革命性的新的社会力量。
第四、思想条件:新文化运动的开展,民主主义思想的深入;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五四运动的爆发与发展;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深入传播。
所以,当时的国际环境、经济条件、 政治条件和思想条件都使中国革命必然要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
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成为这个转变的转折点,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新民主主义理论科学地回答了中国革命的性质问题,以独创性的内容和鲜明的中国特色,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突破了世界近代史上的革命要么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要么是社会主义革命两种模式,创造了第三种革命类型,解决了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落后国家,无产阶级领导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新课题;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关于中国革命分两步走,以新民主主义社会和国家为中间站实现向社会主义转变的构想,解决了经济落后国家在夺取政权后,如何建设新国家,创造条件,以最小的代价和平地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难题,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不断革命论和革命转变论。这就从根本上解决了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里如何进行共产主义运动,如何在中国实现社会主义的道路问题,为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架起一座桥梁,打开一个通道。
(1)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十月革命
A、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发达国家从自由资本主义阶段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即帝国主义阶段。
B、1914年至1918年爆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大战后,欧洲走向衰落,美国、日本崛起。日本侵略势力成为中国的最大威胁
C、1917年11月俄国爆发了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D、1919年3月列宁领导的共产国际宣告成立,帮助包括中国在内的一些国家的先进分子创建共产党。
E、亚洲、非洲拉丁美洲人民逐步觉醒,开始进行反对帝国主义压迫的民族解放运动。
(2)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及其胜利
A、1929年至1933年,资本主义国家爆发了一场世界性的严重经济危机,激化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各种矛盾,激化了帝国主义国家与殖民地、半殖民地之间的矛盾和帝国主义国家间的矛盾,导致国际格局的重大变化。
B、1931年至1945年,德意日三个法西斯国家发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国是首先进行反法西斯战争的国家,中国人民在东方开辟了反对日本法西斯的主战场,并最终赢得了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二)特点
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指在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由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所谓"新",是相对于由资产阶级领导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以建立资产阶级民主政权的旧民主主义革命而言。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从1919年五四运动开始的,在此之前的近代以来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为中国的旧民主主义革命。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结束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开始。
新民主主义革命与旧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区别:
(1)革命领导权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者是资产阶
级,新民主主义革命则是由无产阶级及其政党——中国共产
党领导。
(2)时代条件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属于世界资产阶级革
命的范畴,新民主主义革命发生在十月革命之后,属于世界
无产阶级革命的范畴
(3)革命的指导思想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以资产阶级民
主主义思想为指导;新民主主义革命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
想为指导。
(4)革命目标与前途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是要在中国建
立资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和资本主义的社会制度;新民主主义
革命则是要在中国建立以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
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然后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最终
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
共产党的文化,历史,由来?
共产党的简史
在20世纪的整个历程中,共产党作为重要的政治力量起到了影响世界的作用。在整个20世纪的历史中,被共产党或者自我宣布为共产党性质的政党所统治的国家一度达到21个之多。
从共产党的诞生过程上来说,现有的大量共产党——特别是欧洲的共产党,起源于20世纪20年代在当时的社会主义运动的一次大规模的分裂。这次分裂的原因是针对革命在达到社会主义过程中的必要性的争议。在这场争议中,支持以暴力革命方式的派别开始称呼他们自己为共产党,而支持以渐进、和平过渡方式达到社会主义的派别保持了原有的名字社会党或者社会民主党。
这两个派别的分裂在之后的年代日益发展和加深。共产党坚定的支持“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而社会党认同马克思主义,但拒绝具有暴力革命倾向的列宁主义理论。在二战以后,这些分裂更向深层次发展。社会党开始进一步修正和远离经典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而在共产党中间也发生了分裂,其中尤其以意大利共产党和法国共产党为代表的西欧地区共产党提出了欧洲共产主义学说,消除了原先学说中的列宁主义色彩,试图摆脱斯大林主义对其名声的影响。
大部分共产党的党组织结构按照所谓“民主集中制”进行。理论上,党应当依据如下程序进行选举:党代会选举产生中央委员会,再由中央委员会选举产生政治局。但是,从世界各个国家的共产党的党史上来看,纯粹依据经典原则的组织很少能够维继长久。事实上,很多情况下实际情况被倒了过来,政治局把握了所有的权力并控制了中央委员会既而控制党代会。
在斯大林时期,世界上所有的共产党几乎都受到了苏联共产党的影响甚至直接领导。在30年代,斯大林实现了对他的反对者的清洗。其中著名的反对者托洛茨基在被排挤出共产国际以后重新组建了第四国际,托的追随者在中国被简称为“托派”。
二战以后,在中东欧国家,苏联帮助并建立了大量由当地原有左派政党和共产党合并组成的共产党。这些共产党在40年代末普遍获得了政权。并建立了和苏联相似的一套政治—经济体系。只有前南斯拉夫和阿尔巴尼亚的共产党不属于这种由苏联“扶植”起来的类型。但是,后两者走上了完全不同的两条道路,前者采用了分权的政治经济模式,而后者则坚持斯大林体制。
60-70年代,不少第三世界国家也声称自己要走所谓的“社会主义”道路,其领导人也建立了类似苏联的政治政党体制。但是与中东欧和苏联的政治体制相比,这些国家的政治体制更多与领导人的个人能力联系在一起而缺乏比较完善的共产党政治体系。所以,尽管这些国家被归入广泛意义上的共产党国家,但是从严格意义上来说,他们的政治体制并不是经典的共产党一党体制。
1989年到1991年间,大量的中东欧地区的共产党丧失了政权。这一过程,在有的国家是和平进行的,比如波兰和匈牙利,但在罗马尼亚等国则发生了严重的流血枪战过程。在这之前,大量的第三世界国家的“共产党”领导人已经宣布放弃共产主义政治准则并接受了多党制大选。如尼加拉瓜、贝宁等。
冷战结束后的状况
如今,世界上许多国家仍然还有保留“共产党”这个名字的政治团体,另外有些团体具有共产党思想,不过不叫共产党而已(如美国进步劳动党、加拿大社会主义党的等)。在这些形形色色的共产党中,有些依然秉持马列主义对共产主义及资本主义的态度甚至展开针对现有政权的武装斗争;有些则并加以其他的新的不同于传统马克思主义的阐述,以保持在经济制度的极大改变下拥有一党制或者实质一党制的政治地位;有一部分则放弃了列宁主义中关于“暴力推翻薄弱的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主张,加入了更多的对共产主义及资本主义的态度的新的看法特别是对人权的强调和“自由主义”的赞同,成为一个在很多方面上与一般的其他党派没有区别的党派,如法国共产党、意大利共产党、日本共产党等等。
另外,冷战时代由共产党掌握政权的国家的在剧变中丧失政权的共产党,在90年代也走上了很不相同的道路。有的完全消失,如罗马尼亚共产党;有的仿造原西欧地区的共产党,改变纲领甚至名字成为与社会党相差无几甚至更倾向于中立立场的左派政党,在所在国家或者地区继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如由原波兰统一工人党改组的波兰社会党、摩尔多瓦共产党等,在多党政治下长时间处于执政的地位;有的则采用了民族主义的政策,演变为亲民族主义的政党,如前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现塞尔维亚和黑山)的塞尔维亚社会党,90年代在俄罗斯政治生活中发挥重要影响的由苏联共产党和俄罗斯共产党(1990年成立)残余力量改组的俄罗斯共产党(1993年恢复)也被认为有比较浓厚的民族主义色彩。此外,原中东欧地区还有一些完全坚持正统马列主义的小党,但被认为没有很大的影响。
在第三世界的一些国家,有一些以“毛泽东思想”活动的共产党政治力量。如尼泊尔的共产党(毛派),影响力很大。该党自称传承了中国共产党原领袖毛泽东关于游击战的思想,并在占领区内进行土地改革,得到了不少原底层阶层的支持,成为控制尼泊尔2/3土地人口、拥有独立武装的实力派。相比之下,该国还有一个类似欧洲共产主义政党的尼泊尔共产党,参与议会政治并一度执政掌握首相的职位。两个政党之间互相敌视。该国的毛派游击队导致的不稳固的局势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到2005年初为止,已经造成一万多人死亡,十到十五万人无家可归。
当今执政的共产党
在中国、朝鲜、古巴、越南、老挝五国以执政党的地位统治国家的共产党属于这种政党。它的性质被认为是一党制或者实质一党制。然而这些政党在内外政策上相互之间也有极大不同。
中国、越南、老挝的政党在选择了类似“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经济体制以后,在政治上保持了共产党的实际牢靠权力。其中有的政党相应在理论上做出了修改了适应新的经济情况。典型的如中国共产党先后提出的“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思想”等。中国共产党称这些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新时代下的发展”,但中国内外不少人士普遍认为这些只是带有浓厚实用主义的主张,与马克思主义经典思想并没有什么联系或者继承性。在这三个国家,执政党采取的经济实用主义政策在一定时期内起到了繁荣经济的作用,使得这些国家的普通民众对生活的改善表示满意,如80年代的中国农村地区,90年代中期以前的中国城市地区,90年代后期到2003年以前中国经济出现过热前的大部分大城市居民,自革新开放以来的大部分越南民众等等。执政党认为并自称,这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走向繁荣的有益探索及现阶段可能的唯一途径,并认为是自己的功绩,虽然有人推断,这种探索会适时而变;但也有人士根据历史推断,无论探索如何进行,终究要维护政治上的垄断,不可能进行实质性的政治改革。而且这些国家内外的很多人士从经验上来观察认为这种多赢局面并不是可以永久维持下去的,他们的主要依据是在90年代末以来特别是2002年以来中华人民共和国各地陆续出现了各种受损群体的过激行为。但目前来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范围内,经济、法律及体制改革正在持续进行着。可以预见的是,政治民主化与法制规范化将被列入执政党的执政纲领。
古巴共产党在90年代经济极端困难的情况下执行了一些经济上的自由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经济,但政治理论上并没有做多少修改。
朝鲜劳动党则被韩国以及其他国家的人士认为进行了大规模的个人崇拜运动,几乎见不到该党的改革迹象。不过,2002年以来该党在该国的相当大部分领域进行了大的经济调整,目前对其效果尚不清楚。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时间和创始人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21年7月23日召开,而党的诞生纪念日是7月1日。
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举行。参加会议的各地代表有:李达、李汉俊、张国焘、刘仁静、毛泽东、何叔衡、王尽美、邓恩铭、陈潭秋、董必武、周佛海、陈公博,包惠僧受陈独秀派遣参加了会议。他们代表着全国50多名党员。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和尼科尔斯基列席了会议。在会议进行过程中,突然有法租界巡捕闯进了会场,会议被迫中断。于是,最后一天的会议,便转到了浙江嘉兴南湖的一艘游艇上举行。经过讨论,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纲领和决议,并选举产生党的领导机构——中央局。
党的一大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正式成立。
七月一日:中国共产党诞生纪念日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21年7月23日召开,而党的诞生纪念日是7月1日。为什么两者的时间不一致呢?为什么7月1日成了党的诞生纪念日呢?
把7月1日作为党的诞生纪念日,是毛泽东于1938年5月提出来的。当时,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一文中提出:“今年七月一日,是中国共产党建立十七周年纪念日。”这是中央领导同志第一次明确提出“七一”是党的诞生纪念日。
当时在延安的曾经参加过一大的党的创始人只有毛泽东、董必武两人。他们回忆一大是7月份召开的,但记不清楚确切的开会日期。因为缺乏档案材料,一时无法查证,所以就把7月1日确定为党的诞生纪念日。
“七一”作为党的诞生纪念日,最早见于中央文件是1941年6月。当时,中共中央发出《关于中国共产党诞生二十周年、抗日四周年纪念指示》。《指示》说:“今年七一是中共产生的二十周年,七七是中国抗日战争的四周年,各抗日根据地应分别召集会议,采取各种办法,举行纪念,并在各种刊物出特刊或特辑。”这是以中共中央名义作出的把“七一”作为党的诞生纪念日进行纪念的第一个文件。
党的一大开幕日期到20世纪70年代末才由党史工作者考证清楚,根据新发现的史料和考证成果,确定一大的召开日期是1921年7月23日。
虽然党的诞生纪念日并不是党的一大召开的具体日期,“七一”这个光辉的节日已经深深地铭刻在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心中。它成为人们每年进行纪念的一个重要节日,也成为中国节日文化的一部分。
历史问题
说出辛亥革命的最终结果和影响影响:1.它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和清王朝的腐败统治.2.它推翻了洋人的朝廷,也就间接打击了帝国主义的势力.3.它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从此无论谁想复辟都在人民的反击下迅速灭亡.4.它解放了人民的思想,唤醒了民族的精神,建立了中华民国,配合了殖民地半殖民地的反帝运动.5.由于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他们不可能领导中国走向独立富强的道路.它说明资产阶级民主民族革命的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有人说,辛亥革命成功了;也有人说,辛亥革命失败了。但我认为辛亥革命又成功,又没有成功,是1/2成功,1/2 的失败。
首先,辛亥革命是成功的革命。 辛亥革命是以孙中山为代表的中国民族资产阶级领导的更具有完全意义的民主革命,中国人民“为了建立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的社会”,在比较更完全的意义上开始了这场革命。
由于资产阶级和同盟会的组织和领导,提出了比较完整的革命纲领,在广大工农和其他劳动群众多种方式反抗斗争所汇成的革命怒潮中,赶跑了狗皇帝,推翻了清王朝的二百六十多年的专制统治,从而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这个共和国产生了一部《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性质的文献。虽然这部文献不久被北洋军阀废弃,但经过这次革命,民主共和国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在政治上打击了封建势力,民主主义思想潮流已不可抗拒,正因为这样,辛亥革命后,袁世凯洪宪帝制,张勋的复辟帝制,都是昙花一现,最终都以失败而告终,辛亥革命也为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作了思想准备。
辛亥革命也给帝国主义沉重的一击,虽然资产阶级没有明确提出反帝政治纲领,但正如毛泽东所说:“辛亥革命是革帝国主义的命,中国人所以要革清朝的命,是因为清朝是帝国主义的走狗”。所以列宁把辛亥革命视为“亚洲的觉醒”,但帝国主义利用反动的清政府统治来打破中国人民的美梦。自清政府垮台后,帝国主义妄图扶植新走狗,但这些“新走狗”都是短命,一个接一个被中国人民打倒在地,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中外反动势力对中国人民的压迫。
再深透点讲,辛亥革命实际上也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虽然革命失败了,但它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民国成立后,国内实业团体纷纷成立,开设工厂、设银行都成为风气,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力量在短短的几年里有了显著的增大,无产阶级队伍也日益壮大。
辛亥革命还打落了亚洲第一个皇冠,具有国际意义。辛亥革命沉重了打击了帝国主义,推翻二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对于世界人民,特别是东方各国人民的民族解放运动,是个巨大的鼓舞。在中国革命影响下,如一九一三年荷属爪哇以及其他殖民地,都广泛掀起民主革命运动。中国人民的革命将给亚洲带来解放,使欧洲资产阶级统治遭到破坏。
总之,辛亥革命的伟大功绩为中国的发展趋势,铺开了一条金色的道路。
但辛亥革命成功得仓促,到手的乃是不彻底的胜利。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只完成了第一项——民族主义,其他民权、民生长期挂着欠账。而且就民族主义一项来说,完成的也仅仅是“驱除鞑虏”,各个帝国主义势力原封不动地保存。袁世凯上台后,中国在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下,三民主义成了纸面上的东西,他们挂羊头卖狗肉,虽有民国之名而无民国之实。就这一点来看,辛亥革命的成功虽然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但却是煮了一锅夹生饭。
辛亥革命果实最终被袁世凯窃取,中国反帝反封建任务并没有完成,所以它又是失败了。
领导这次革命资产阶级政党—同盟会缺乏明确反帝纲领和具体行动,由于资产阶级历史的局限性,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对帝国主义的本质的认识不清楚。从同盟会到南京临时政府,他们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他们认为建立资产阶级国家,西方是会赞成的,孙中山不仅没有辨明对帝国主义的所谓“中立”的伪装,反而在《告各友邦书》中以承认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权益为代价,和帝国主义维持友好关系。资产阶级的如此妥协,革命实难继续下去。
资产阶级把革命目标只限于反对清朝皇帝,他们认为“清帝退位”就是专制已除,革命就大功告成了,正因为如此,这恰恰给了那些擅于投机取巧的立宪派和旧官僚以可乘之机,后来袁世凯以清帝退位为交换条件窃取政权,破坏革命,革命派不仅没能识破袁世凯的反革命两面手法,相反竟把袁世凯作为同盟者,这就说明革命派对反对封建主义是不彻底性。
辛亥革命的领导者未能发动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农民群众参加斗争。在同盟会的纲领中,虽然提出“平均地权”口号,但实际上并没有被全体革命党人所接受,也没能找到解决土地问题的措施,因而也未能实行“平均地权”,从而失去动员农民群众的作用,既然革命党失掉农民的支持,就把注意力转到新军和会党。正是由于脱离人民群众,革命力量才是显得十分弱小,毛泽东曾指出:“国民革命需要一个大的农村变动,辛亥革命没有这个变动,所以失败了,因而在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勾结下,革命遭到失败是在所难免的。
革命党人没有建立和掌握一支有组织的革命武装,同盟会发动新军和会党举行起义,这两者毕竟不是革命党人自己建立的武装,况且新军、会党成员复杂,他们中大多数人接受立宪派和旧官僚,因此,在旧势力煽动下往往会变成破坏革命的力量,革命党人缺乏有力的武装队伍,很难应付反动势力的反扑。
中国同盟会也没有建立一条正确的组织路线,因而在组织上是不巩固的,同盟会内部复杂,政治信仰不一致,思想上也存在着严重的分歧,所以始终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领导核心,这样一个思想上缺乏信仰,组织上松懈无力,内部矛盾重重的政党。
总而言之,革命中出现了许多的问题,这充分地暴露出了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当然,也有许多问题是在当时客观环境下必然会出现的,如封建阶级和外国势力的联合破坏,迫使革命党人将国民政府拱手让给袁世凯;当时农民受封建残余思想很深,不可能迅速接受革命思想;革命党难有建立和掌握一支军队的经济、政治和群众基础等。
革命也是在与时俱进的。辛亥革命最大的功绩应是它对后来历次革命的影响,它的成功同时也是失败的种种原因一直为后来的革命者所借鉴。大胆地说,正是有了辛亥革命开历史之先河,才会有新中国的建立,民主革命的胜利。
所以说,从它本身而言,是成功一半,失败一半。但从它对后来中国革命的指导和影响来看,是值得我们赞扬的,而不是像很多人所说的那样是失败的、不成功的。因此,我认为,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革命的奠基石,它说明了只要不断地革命下去,胜利终有一天会来临!
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的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首先,辛亥革命给封建专制制度以致命的一击。它推翻了统治中国二百六十多年的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推动了历史的前进。辛亥革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共和的权利,从此,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在以后的历史进程中,无论谁想做皇帝,无论谁想复辟帝制,都在人民的反对下迅速垮台。
其次,辛亥革命推翻了“洋人的朝廷”也就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辛亥革命以后,帝国主义不得不一再更换他们的在华代理人,但再也找不到能够控制全局的统治工具,再也无力在中国建立比较稳定的统治秩序。
第三,辛亥革命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民国建立以后,国内实业集团纷纷成立,开工厂、设银行成为风气。民族资本主义的经济力量在短短的几年内就有了显著的增长,无产阶级队伍也迅速壮大起来。
第四,辛亥革命对近代亚洲各国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产生了比较广泛的影响,特别是对越南、印度尼西亚等国的反对殖民主义的斗争起了推动作用。这一时期,亚洲出现了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潮。
资产阶级革命或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很难说有完全彻底的。所谓彻底,只能说是基本彻底。自沉阶级革命成功的结果足以资本主义制度代替封建制度,即以新的剥削制度代替旧的剥削制度,而剥削制度的更替,并不需要新旧完全彻底决裂,他们可以在很多方面妥协、融合、并存。许多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至今尚保存君主制和贵族头衔,此即革命不彻底的明显例子。
辛亥革命作为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虽然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根本任务,其成就远逊于西欧、北美的资产阶级革命,但在彻底铲除封建帝制这一点上,远胜于包括法国在内的欧洲各国。辛亥革命一声炮响,不仅赶跑了清朝皇帝,还是中国绵延两千余年的封建帝制从此永绝。从民元到民六,其间虽经袁世凯帝制自为、张勋复辟,但只不过是两场短暂的闹剧,并没有使民国中断,更没有像法兰西那样出现两次帝国、三次共和国的波折。所以说,辛亥革命在一定程度上是成功的。
与民主思潮广泛传播的同时,国内外出现许多革命团体。影响较大的有兴中会、华兴会、科学补习所和光复会。1905年8月20日,中国同盟会成立。孙中山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作为政治纲领。中国同盟会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一个新阶段。
清政府的“铁路国有”政策一公布,立即引起湘、鄂、川、粤四省各阶层人民的反对,出现了广泛的保路运动。保路运动规模最大、斗争最激烈的是四川。1911年6月,四川成立保路同志会,宣布“以保路、废约为宗旨”。9月,全省60余县成立保路公会,数千万人卷入运动。清政府一面调湖北新军入川,一面命“实力弹压”保路运动,四川保路运动成为武昌起义的直接导火线。
四省保路风潮兴起时,湖北武昌的文学社和共进会便积极准备相机发动武装起义。10月9日,孙武在汉口机关配制炸药不慎,起义机密泄漏,刘复基、彭楚藩等人被捕。10日晨,彭、刘被杀,清军四处捕捉革命党人。当日晚,武昌城内新军士兵,打死镇压革命士兵的排长,攻占楚望台军械库,打响武昌起义的枪声。经一夜战斗,11日,起义军占领武昌城,成立湖北军政府;12-13日,起义军攻占汉阳、汉口。武昌首义的成功,鼓舞了全国各地人民的革命斗志,全国各地革命党人纷纷起义响应。首先响应的是湖南和陕西。此后,江西、山西、云南、贵州、浙江、江苏、广西、安徽、四川以及福建、广东等省先后宣布脱离清政府而独立。
成立民国
1911年12月29日,孙中山以16票的绝对多数当选为中华民国第一任临时大总统。1912年元旦,孙中山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成立。3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28日,各省代表会议改组为临时参议院,成为临时政府的最高立法机关。
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有利于推行民主政治和发展资本主义的政策和法令。如:命令各省官厅焚毁刑具,废止刑讯;取消清朝律令中各类“贱民”条令;保护华侨;禁止买卖人口;废除主奴身份;通令剪辫子;禁止赌博、缠足、吸食鸦片。鼓励兴办工商业,振兴农垦业,奖励华侨在国内投资。提倡普及教育,删除旧教科书中的封建内容。这些政策法令,移风易俗,革故鼎新,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民主观念的传播。
在孙中山的主持下,3月11日,临时参议院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按照西方资产阶级的民主制度和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的原则,在中国建立一个实行议会制和责任内阁制的资产阶级共和国。由于南京临时政府和各省都督府中立宪派、旧官僚、政客的篡权,以及一些革命党人的妥协退让,致使南京临时政府权力被袁世凯所篡夺。
革命失败
1912年4月,袁世凯窃得政权后,利用同盟会的内部分化,拉拢部分革命党人与之合作,并凭借武力公然向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开刀,迫使唐绍仪辞职。1913年的“宋教仁案”和“善后大借款”,使资产阶级革命派从议会政治、和平建设、实业救国的幻想中惊醒。7月,李烈钧奉孙中山的命令,在江西湖口宣布独立,组织讨袁军,“二次革命”爆发。江苏、上海、安徽、湖南、广东、福建等地先后独立。由于国民党人仓促应战,缺乏统一领导, “二次革命” 被北洋军阀镇压。
“二次革命”的失败标志着辛亥革命的彻底失败。
革命余絮
袁世凯镇压“二次革命”后,便开始了复辟帝制的活动。为了尽快皇袍加身,袁世凯不惜出卖国家主权,以取得外国列强的支持。袁世凯的倒行逆施激起中国人民的反抗,各地群众纷纷集会抗议。1915年12月25日,蔡锷在云南宣布独立,组织护国军兴师讨袁,发动护国战争。随后,贵州、广西、广东、浙江、陕西等省相继宣布独立。在护国军的打击下和全国一片讨伐声中,袁世凯不得不于1916年3月22日宣布取消帝制。
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分裂为皖、直、奉三大派系。皖系的段祺瑞在日本支持下,控制皖、浙、闽、鲁、陕等省;直系的冯国璋在英美的支持下,控制长江中下游的苏、赣、鄂及直隶等省;奉系的张作霖以日本为靠山,占踞东北三省。另外,山西的晋系军阀阎锡山,徐州一带张勋的定武军,西南的滇系军阀唐继尧和桂系军阀陆荣廷等,都在外国列强操纵下,尔吞我并,争斗不已。
袁世凯死后,黎元洪继任大总统职位,与在中央掌实权的段祺瑞争权夺利,发生“府院之争”。1917年7月,张勋应黎元洪“调停”之邀,率三千“辫子军”入京,复辟帝制,激起全国人民的反对。段祺瑞以“功臣”自居,重任国务总理。段祺瑞掌握政府大权后,继承袁世凯的衣钵,屈膝卖国,企图建立皖系军阀独裁统治。段祺瑞的独裁卖国激起资产阶级革命派及西南军阀的反对。1917年8月,孙中山任中华民国军政府大元帅,随即讨伐段祺瑞的第一次护法战争拉开帷幕。在北洋军的镇压下,北伐军受挫;加之军政府内部的矛盾,1918年5月孙中山愤而辞职,护法战争失败。护法运动的失败,再次证明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已濒临绝境。
历史评价
有人说,辛亥革命成功了;也有人说,辛亥革命失败了。但我认为辛亥革命又成功,又没有成功,是1/2成功,1/2 的失败。
首先,辛亥革命是成功的革命。 辛亥革命是以孙中山为代表的中国民族资产阶级领导的更具有完全意义的民主革命,中国人民“为了建立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的社会”,在比较更完全的意义上开始了这场革命。
由于资产阶级和同盟会的组织和领导,提出了比较完整的革命纲领,在广大工农和其他劳动群众多种方式反抗斗争所汇成的革命怒潮中,赶跑了狗皇帝,推翻了清王朝的二百六十多年的专制统治,从而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这个共和国产生了一部《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性质的文献。虽然这部文献不久被北洋军阀废弃,但经过这次革命,民主共和国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在政治上打击了封建势力,民主主义思想潮流已不可抗拒,正因为这样,辛亥革命后,袁世凯洪宪帝制,张勋的复辟帝制,都是昙花一现,最终都以失败而告终,辛亥革命也为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作了思想准备。
辛亥革命也给帝国主义沉重的一击,虽然资产阶级没有明确提出反帝政治纲领,但正如毛泽东所说:“辛亥革命是革帝国主义的命,中国人所以要革清朝的命,是因为清朝是帝国主义的走狗”。所以列宁把辛亥革命视为“亚洲的觉醒”,但帝国主义利用反动的清政府统治来打破中国人民的美梦。自清政府垮台后,帝国主义妄图扶植新走狗,但这些“新走狗”都是短命,一个接一个被中国人民打倒在地,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中外反动势力对中国人民的压迫。
再深透点讲,辛亥革命实际上也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虽然革命失败了,但它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民国成立后,国内实业团体纷纷成立,开设工厂、设银行都成为风气,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力量在短短的几年里有了显著的增大,无产阶级队伍也日益壮大。
辛亥革命还打落了亚洲第一个皇冠,具有国际意义。辛亥革命沉重了打击了帝国主义,推翻二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对于世界人民,特别是东方各国人民的民族解放运动,是个巨大的鼓舞。在中国革命影响下,如一九一三年荷属爪哇以及其他殖民地,都广泛掀起民主革命运动。中国人民的革命将给亚洲带来解放,使欧洲资产阶级统治遭到破坏。
总之,辛亥革命的伟大功绩为中国的发展趋势,铺开了一条金色的道路。
但辛亥革命成功得仓促,到手的乃是不彻底的胜利。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只完成了第一项——民族主义,其他民权、民生长期挂着欠账。而且就民族主义一项来说,完成的也仅仅是“驱除鞑虏”,各个帝国主义势力原封不动地保存。袁世凯上台后,中国在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下,三民主义成了纸面上的东西,他们挂羊头卖狗肉,虽有民国之名而无民国之实。就这一点来看,辛亥革命的成功虽然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但却是煮了一锅夹生饭。
辛亥革命果实最终被袁世凯窃取,中国反帝反封建任务并没有完成,所以它又是失败了。
领导这次革命资产阶级政党—同盟会缺乏明确反帝纲领和具体行动,由于资产阶级历史的局限性,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对帝国主义的本质的认识不清楚。从同盟会到南京临时政府,他们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他们认为建立资产阶级国家,西方是会赞成的,孙中山不仅没有辨明对帝国主义的所谓“中立”的伪装,反而在《告各友邦书》中以承认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权益为代价,和帝国主义维持友好关系。资产阶级的如此妥协,革命实难继续下去。
资产阶级把革命目标只限于反对清朝皇帝,他们认为“清帝退位”就是专制已除,革命就大功告成了,正因为如此,这恰恰给了那些擅于投机取巧的立宪派和旧官僚以可乘之机,后来袁世凯以清帝退位为交换条件窃取政权,破坏革命,革命派不仅没能识破袁世凯的反革命两面手法,相反竟把袁世凯作为同盟者,这就说明革命派对反对封建主义是不彻底性。
辛亥革命的领导者未能发动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农民群众参加斗争。在同盟会的纲领中,虽然提出“平均地权”口号,但实际上并没有被全体革命党人所接受,也没能找到解决土地问题的措施,因而也未能实行“平均地权”,从而失去动员农民群众的作用,既然革命党失掉农民的支持,就把注意力转到新军和会党。正是由于脱离人民群众,革命力量才是显得十分弱小,毛泽东曾指出:“国民革命需要一个大的农村变动,辛亥革命没有这个变动,所以失败了,因而在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勾结下,革命遭到失败是在所难免的。
革命党人没有建立和掌握一支有组织的革命武装,同盟会发动新军和会党举行起义,这两者毕竟不是革命党人自己建立的武装,况且新军、会党成员复杂,他们中大多数人接受立宪派和旧官僚,因此,在旧势力煽动下往往会变成破坏革命的力量,革命党人缺乏有力的武装队伍,很难应付反动势力的反扑。
中国同盟会也没有建立一条正确的组织路线,因而在组织上是不巩固的,同盟会内部复杂,政治信仰不一致,思想上也存在着严重的分歧,所以始终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领导核心,这样一个思想上缺乏信仰,组织上松懈无力,内部矛盾重重的政党。
总而言之,革命中出现了许多的问题,这充分地暴露出了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当然,也有许多问题是在当时客观环境下必然会出现的,如封建阶级和外国势力的联合破坏,迫使革命党人将国民政府拱手让给袁世凯;当时农民受封建残余思想很深,不可能迅速接受革命思想;革命党难有建立和掌握一支军队的经济、政治和群众基础等。
革命也是在与时俱进的。辛亥革命最大的功绩应是它对后来历次革命的影响,它的成功同时也是失败的种种原因一直为后来的革命者所借鉴。大胆地说,正是有了辛亥革命开历史之先河,才会有新中国的建立,民主革命的胜利。
所以说,从它本身而言,是成功一半,失败一半。但从它对后来中国革命的指导和影响来看,是值得我们赞扬的,而不是像很多人所说的那样是失败的、不成功的。因此,我认为,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革命的奠基石,它说明了只要不断地革命下去,胜利终有一天会来临!
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的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首先,辛亥革命给封建专制制度以致命的一击。它推翻了统治中国二百六十多年的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推动了历史的前进。辛亥革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共和的权利,从此,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在以后的历史进程中,无论谁想做皇帝,无论谁想复辟帝制,都在人民的反对下迅速垮台。
其次,辛亥革命推翻了“洋人的朝廷”也就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辛亥革命以后,帝国主义不得不一再更换他们的在华代理人,但再也找不到能够控制全局的统治工具,再也无力在中国建立比较稳定的统治秩序。
第三,辛亥革命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民国建立以后,国内实业集团纷纷成立,开工厂、设银行成为风气。民族资本主义的经济力量在短短的几年内就有了显著的增长,无产阶级队伍也迅速壮大起来。
第四,辛亥革命对近代亚洲各国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产生了比较广泛的影响,特别是对越南、印度尼西亚等国的反对殖民主义的斗争起了推动作用。这一时期,亚洲出现了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潮。
资产阶级革命或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很难说有完全彻底的。所谓彻底,只能说是基本彻底。自沉阶级革命成功的结果足以资本主义制度代替封建制度,即以新的剥削制度代替旧的剥削制度,而剥削制度的更替,并不需要新旧完全彻底决裂,他们可以在很多方面妥协、融合、并存。许多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至今尚保存君主制和贵族头衔,此即革命不彻底的明显例子。
辛亥革命作为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虽然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根本任务,其成就远逊于西欧、北美的资产阶级革命,但在彻底铲除封建帝制这一点上,远胜于包括法国在内的欧洲各国。辛亥革命一声炮响,不仅赶跑了清朝皇帝,还是中国绵延两千余年的封建帝制从此永绝。从民元到民六,其间虽经袁世凯帝制自为、张勋复辟,但只不过是两场短暂的闹剧,并没有使民国中断,更没有像法兰西那样出现两次帝国、三次共和国的波折。所以说,辛亥革命在一定程度上是成功的。
首先,辛亥革命是成功的革命。 辛亥革命是以孙中山为代表的中国民族资产阶级领导的更具有完全意义的民主革命,中国人民“为了建立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的社会”,在比较更完全的意义上开始了这场革命。
由于资产阶级和同盟会的组织和领导,提出了比较完整的革命纲领,在广大工农和其他劳动群众多种方式反抗斗争所汇成的革命怒潮中,赶跑了狗皇帝,推翻了清王朝的二百六十多年的专制统治,从而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这个共和国产生了一部《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性质的文献。虽然这部文献不久被北洋军阀废弃,但经过这次革命,民主共和国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在政治上打击了封建势力,民主主义思想潮流已不可抗拒,正因为这样,辛亥革命后,袁世凯洪宪帝制,张勋的复辟帝制,都是昙花一现,最终都以失败而告终,辛亥革命也为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作了思想准备。
辛亥革命也给帝国主义沉重的一击,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中外反动势力对中国人民的压迫。
再深透点讲,辛亥革命实际上也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虽然革命失败了,但它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影响:推翻了清政府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辛亥革命的性质和伟大功绩
性质:中国近代历史上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功绩:①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②推翻清朝统治,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
③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④对近代亚洲各国的民族解放运动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注意:推翻清朝统治、结束封建君主专制和结束封建统治是两个不同概念。
辛亥革命的失败和教训
失败:①袁世凯窃取了胜利果实
②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没有改变
原因:
主观原因:(1)没有一个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
(2)脱离人民群众。
(3)同盟会软弱无力。
(4)没有自己的武装。
根本原因:这些原因的产生不是偶然的,是由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条件下中国族资产阶级的先天不足症所决定的。
客观原因:中外反动势力相互勾结共同篡夺了辛亥革命果实。
结论: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资产阶级不能领导中国民主革命取得胜利,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在中国行不通。
启示:在20世纪初的中国,要想革命取得成功,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①必须有一个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
②必须有坚强正确的革命政党
③必须联合广大的农民,解决土地问题
④必须建立一支人民的革命军队才能取得革命的胜利。
帝国主义国家对辛亥革命的破坏:
首先:干涉、遏制中国革命,表现在调集军队,聚集军舰,日本与清政府签署出售武器合同,各国公使团截留中国海关的全部税款。
其次:表面“严守中立”,实际上静观时变,积极寻找新的代理人,以阻止和破坏中国革命。
再者:扶植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①帮助袁世凯掌握清朝全部政权。
②支持帮助袁世凯策划“南北议和”,外交上拒不承认临时政府。
③对革命政权施加压力,帮助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
认识:历史告诉我们,帝国主义为了侵略中国和把中国变为半殖民地、殖民地,总是要勾结和扶植中国的反动统治集团,来破坏和镇压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所以,近代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不但要推翻本国反动统治阶级,而且必须同时打倒帝国主义侵略势力。
袁世凯篡夺辛亥革命的领导权的原因分析
(1)帝国主义的支持,帝国主义对南京政府采取军事威胁,外交孤立和经济封锁等手段,对革命政权施加压力。
(2)资产阶级的软弱妥协:同盟会十分涣散,旧官僚、立宪派施加压力,孙中山被迫退让。
(3)袁世凯拥有强大的武装力量和采用反革命两手,对革命党人威胁欺骗,对清政府威胁利诱,迫使清帝退位。
资产阶级革命派软弱性、妥协性在辛亥革命中的主要表现
(1)革命纲领: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纲领。武昌起义后,在帝国主义和各种反动势力压力下,同意停战议和。临时政府成立后,承认清政府与帝国主义签订的不平等条约继续有效。对于封建势力,则实行妥协没有触动封建土地制度和真正摧毁旧的国家机器。
(2)没有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不能充分发动革命的重要力量——农民,革命党人单纯依靠会党和新军,这样脱离人民群众,孤立无援。
(3)同盟会组织涣散,内部派系复杂,四分五裂,起不到革命党领导革命进行核心作用。
(4)资产阶级革命派没有真正建立和掌握革命的武装,因此只能向掌握反动武装的袁世凯妥协,并交出胜利果实。
有人认为:辛亥革命是当时“激进主义思潮”“情绪化”的结果,打断了当时通过改良走向近代化的进程,结果出现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1、结合史实分析评论这一观点。
2.辛亥革命后出现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体现了什么哲学原理。
分析:该题为一道学科内综合题,涉及到戊戌变法、“新政”、预备立宪骗局,辛亥革命等重大事件的分析评价,在于揭示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必然性、伟大功绩,涉及到现象和本质、新事物和旧事物之间的关系,向跨学科方向转化。
参考答案:
1.这一观点是错误的。(1)辛亥革命的发生是当时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戊戌变法失败客观上宣告了改良主义的破产,革命已成为时代的主流。《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不能担负起挽救民族危亡的重任。l901年清政府开始的“新政”,加重了人民负担,引起了普遍反抗,为辛亥革命准备了群众基础;“预备立宪”暴露了清政府维护其封建专制统治的实质,不仅使立宪派失望分化,汉族地主官僚也更加离心。因而事实上不存在通过清政府的改良实现近代化的可能。辛亥革命是当时各阶级力量共同作用的必然结果,而非“激进主义思潮”“情绪化”的产物。(2)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它推翻了清朝的反动统治,推翻了二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打击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殖民统治,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因而促进了中国近代化进程。(3)近代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相勾结的产物。它是辛亥革命反帝、反封建不彻底的表现,而不是辛亥革命的必然结果。(4)上述观点的错误在于只看到了事物的表象,而没有看清事物的本质,颠倒了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
辛亥革命的评价
对辛亥革命的评价,有人说辛亥革命失败了,有人说辛亥革命胜利了。
认为辛亥革命失败的理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任务是反帝反封建,辛亥革命没有完成这个任务。这次革命没有从根本上触动封建土地制度,没有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也没有赶走外国侵略者,废除不平等条约,革命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并未改变。而且,革命的果实被北洋军阀袁世凯篡夺,清朝皇室继续保留。这些都说明辛亥革命失败了。
认为辛亥革命胜利的理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任务是反帝反封建,但革命是一个漫长过程,各个阶段有不同的任务,孙中山所领导的辛亥革命的主要任务是推翻清王朝的统治,建立共和国。辛亥革命的结果是,清王朝的统治被推翻了,资产阶级共和国建立了,两千多年的专制统治结束了。与此同时,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革除了一些封建旧俗恶习,社会风气发生巨大变化,有助于社会生活近代化的发展,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发展。因此,辛亥革命不仅完成了提出的任务,而且有深远的积极影响。所以说辛亥革命胜利了。
认为辛亥革命既有它胜利的地方,又有它失败的地方的理由是:辛亥革命从推翻清王朝,结束君主专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的权利等方面看取得一定的胜利,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但从革命果实被袁世凯所窃取,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任务,没有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等方面看辛亥革命最终失败了。
1.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来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2.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廷的腐朽统治,对外国资本主义侵华势力给以沉重打击。3.辛亥革命在一定程度上给予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以新的推动力。民国成立后,国内掀起兴办企业的热潮,短短几年内,资本主义经济实力迅速增长。4.辛亥革命使人们的精神和思想获得空前的解放,民主主义思想得到广泛传播。5.辛亥革命是在20世纪初年半殖民地国家爆发的革命运动,它打乱了殖民主义在亚洲的统治秩序,对于亚洲各国的民族解放运动产生了巨大影响。
辛亥革命的失败,也有深刻的原因:封建主义在军事实力、政治经验及社会基础等方面,都大大超过革命派,这是其失败的客观原因;资产阶级革命派政治上的软弱性和妥协性,则是革命失败的主观原因。其具体表现是:
1.革命党人没有明确的、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纲领。同盟会反满、反君主政体,却放过了主要敌人,因此在清帝退位后,就失去前进的目标。他们不敢和外国资本主义进行正面斗争,幻想以妥协和退让来得到外国资本主义的同情与支持,结果革命却被外国资本主义所绞杀。他们只关注建立“共和”政权,没有认识到必须反对封建地主阶级,结果让袁世凯篡夺了革命果实。
2.革命派没有形成统一的、坚强的领导核心。中国同盟会,从成立时起,思想上就缺乏统一信仰,组织上也不够巩固。这样的政党,不可能领导革命走向胜利。
3.辛亥革命没有触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不能充分发动和依靠群众特别是农民群众。他们利用会党、新军,却不发动广大农民,在革命的高潮时期,甚至镇压农民的反封建斗争。
4.革命党人没有建立自己的革命武装,以推翻旧政府,保卫新政权。他们依靠的是清军士兵和民间秘密反清会党。武昌起义后,各地建立的民军,大部分是由原来的旧军和会党改编而成,领导权也掌握在立宪派和旧官僚手里。
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上述弱点,是其阶级自身的软弱性和妥协性决定的。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由于受列强的压迫和本国封建主义的束缚,有反对外国资本主义、反对封建的革命要求,但他们又同外国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经济上和政治上都异常软弱。他们幻想不反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而获得民族独立,不推翻封建土地制度而建立民主政治,这就决定了辛亥革命必然失败的命运。
辛亥革命的失败,给中国革命留下了两点最重要的教训,1.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不可能彻底推翻外国列强和封建主义的反动统治,不可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2.半殖民地半封建制中国不能重走西方的老路,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救国方案,在中国是行不通的。
(注:其中,部分历史教训和历史原因可看作是影响和促进)
什么是政党?什么是政党制度?政党的作用是什么?
政党即社会中一定阶级或阶层的活动分子,为了实现某种目标而有计划地组织起来的一种政治组织,社会承认它具有组织与扩张其主张的合法权力,它也积极介入到政治生活中,为取得或维护政权,或影响政治权力的行使而发挥自己的作用。
政党制度指的是一个国家通过政党进行政治活动的方式或状态。也有人使用政党体系这一概念,两者含义相去不是很多。在一个国家中,政党制度是存在于市民社会的若干政党组成的整体,其特征在于该国政党的性质与数目。
政党的作用:
1、凝聚阶级的利益要求和政治意识。
2、集合和发展阶级政治力量。
3、影响和领导社会政治。
4、培养本阶级的政治骨干。
5、影响国际政治和国际事务。
扩展资料:
政党分类
1、资本主义政党,即维护资本主义制度、固守资产阶级世界观和价值观的政党。其中大体上又可分为3类:自由主义政党、保守主义政党、法西斯主义政党。
2、民主社会主义政党,指欧洲、美洲、大洋洲各国信奉民主社会主义的社会党、社会民主党或工党。这些政党大多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第二国际时期建立的,主张在资本主义制度范围内进行改良。
3、共产主义政党,是各国无产阶级先进分子的组织,信奉卡尔·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科学共产主义,继承1847年建立的共产主义者同盟的传统,一般都是在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后从旧的社会民主党中分立出来或者新建的。
4、民族主义政党,是以争取或维护民族独立、发展民族经济为主旨的政党,大多以民族资产阶级的代表为主体。这类政党早在19世纪时就已在一些欧洲和拉丁美洲的被压迫民族中建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政党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政党制度
1、政党即社会中一定阶级或阶层的活动分子,为达到一定目的而有计划地组织起来的政治组织。学会承认它有组织和扩大其主张的合法权力。它还积极介入政治生活,以获得或维持政治权力或影响政治权力的行使而发挥自己的作用。
2、政党制度指的是一个国家通过政党进行政治活动的方式或状态。
3、政党的作用:
(1)凝聚力阶层的利益和政治意识。
(2)收集和发展阶级政治力量。
(3)影响和领导社会政治。
(4)培养班上的政治骨干。
(5)影响国际政治和国际事务。
扩展资料:
政党制度基本点经过几年一度的竞选,由某个或某些资产阶级政党执掌或参与国家政权,其代表担任政府首脑或参加内阁,在议会中占有多数或一定的席位。执政党按照运动纲领治理国家和社会,目的是维护资本主义私有制,巩固资产阶级专政。
在野的资产阶级政党和执政的资产阶级政党虽然在权力斗争中相互取而代之,但它们的基本价值观和基本社会目标是一致的,都是维护资本主义制度并巩固资产阶级专政。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政党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政党制度
政党是代表一定阶级、阶层、集团利益,以夺取、行使、参与行使国家政权为政治目的的政治组织。
这个概念就有三个层次,一个层次是政党是政治组织,另一个层次是政党的目的就是夺取、行使、参与行使国家政权,再一个层次是政党代表一定阶级、集团、阶层的利益,具有阶级性。
政党制度是国家政治制度的组成部分,是政党活动的产物。政党制度是国家有关政党的组织,活动以及政党参与政权的方式和途径等一系列法律、政策和惯例的总和
党就是一个派别,一个小集团。在外语中也是这个意思,是一个部分,一小撮人。党在古代汉语中是个贬义词,古体字中在裳字头下面加个黑字,就是党字。与党相连接的词总是贬义,比如,党徒党棍,党同伐异,结党营私。古代坐江山的统治者都把党作为打击的对象,不允许党派的存在。党只能在地下活动,在黑暗中存在,作为非法的政治团体而存在。资产阶级革命以后,情况发生了变化。党不再是一个贬义词,而具有了合法的身份和地位。简化字中的党有了兄弟和同志的含义。资产阶级政府比封建主义政府要开明和宽容得多,允许政党的存在特别是允许反对党的存在,允许反对党经常批评政府。党从地下转到地上,从非法团体转变为合法团体。这是历史的进步。
允许一个时刻准备夺取自己政权的反对党的合法存在,这是封建时代的人们所无法理解的。这种现象与民权的兴起直接有关。执政者不再是民众的主宰,而是民众的仆人,是民众选择出来的执政者。既然是选择,就不能是一个党。在一个党的情况下,不存在选择。如同到商店里买东西,如果商店里只有一样商品,那么对于购买者来说,就不存在选择。政党如同商店里相互竞争的商品 ,选民通过投票来购买更有利于自己的政党和政策。因此在民权的驱使下,就必然要求许多个政党相互并存、相互竞争,只有这样,才给予民众充分的选择空间。
从历史上看,党具有以下几个作用。一是打江山的作用。一个人打不了江山,几个人也打不了江山,你连那个警察所都打不过,怎么去打江山?不管是古代社会,还是现代民主社会,党都是打江山的手段。中国古代社会,有桃园三结义的故事,东汉末年有张角的五斗米道和黄巾大起义,近代有洪秀全的拜上帝会和太平天国运动。那时候还不叫党,但意思是一样的,是一个打江山的集团。从打江山的角度看,它们和孙中山的同盟会以及共产党闹革命没有实质性的区别。这是政党的第一个作用。
政党的第二个作用,它是民主参政的手段。通过政党,你可以直接参政。不管是执政党还是在野党,都是参政的手段。在野党可以批评执政党和政府。议会就是批评政府的合法讲坛。通过政党动员和组织政治参与,聚集和整合不同的社会利益,参与、组织或领导国家政治生活,制定和贯彻政策。总起来说,就是表达和整合政治利益,参与国家权力的分配,维护和实现一定的政治利益。在西方民主社会,作为单个的个人要走向政治的上层是不可能的。因为个人的力量太小,没有多少号召力,得不了几张选票,一个人或者几个人都起不了多大的政治作用,要想在政治上有所作为,必须组织一个政治集团,必须要有一大批志同道合者,有一大帮子人为你摇旗呐喊。这个集团就是政党,由这个党推荐你作为总统或者议员的候选人,这叫政党提名。你只有依靠一个强大的政党,才能得到足够多的选票,才有资格参加政治上的角逐。希特勒一开始组织纳粹党时只有几个人,那个时候就想夺取政权。他发动了啤酒馆政变,砸碎了啤酒馆并向慕尼黑政府进军。当然这很可笑,很快过来几个警察,把他们全部逮捕,投进监狱。但是通过这个事件,希特勒充分认识到,要夺取一个政权,首先要建立一个政权,必须使自己的这个党充分强大起来,要夺取一个政权,首先要建立政党,必须使自己的这个党充分强大起来,有足够的力量之后,你才能去夺取政权。所以他出来后就拼命发展党员,扩充党的组织,终于使纳粹党成为德国的第一大党。纳粹党后来在大选中大获全胜,希特勒从一名下士变成德国的领袖。
政党的第三个作用,是作为管理和控制的手段。西方的学者们经常忽略这个作用,实际上这个作用在许多国家都表现得非常明显。一个党成为执政党以后,就有了组织政府的权力。通过组织政府来实现对整个社会的管理和控制。现代社会比古代社会更加复杂、更加分化、更难控制和管理。传统的单一的行政手段已经不适应现代社会的变化形势了,就需要一种更加严密的管理网络和手段进行控制,党政双重网络就显得非常必要。在这里它所起到的作用和第二点作用正好相反。有了政党以后,国家对社会的控制更加严密、更加牢固,通过政党政治,社会更加稳定。
马克思主义认为,政党是阶级斗争的产物,它是在阶级社会中,一定的阶级或阶层的政治上最积极的代表,为了共同的利益和共同的政治目的,特别是为了取得政权和保持政权,而在阶级斗争中形成的政治组织。(樊体宁:《西方国体与政体》,辽宁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马克思主义认为,政党本质上是特定阶级利益的集中代表者,是特定阶级政治力量中的领导力量,是由各阶级的政治中间分子为了夺取或巩固国家政治权力而组成的政治组织。(王浦句力:《政治学基础》,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我们认为,政党本质上是特定阶层利益的集中代表者,是由特定阶层中以部分最积极的分子组成的,具有明确政治主张,为夺取、影响和巩固政权而开展活动的政治组织。(李文良)
政党是现代国家中有着特定政治理念的社会团体。通常有特定的政治目标和意识形态,针对国家和社会问题有各自的主张。在竞争式民主国家里(即资产阶级民主国家),政党透过在选举中获胜、并以执政为目标。
在没有政党竞争的国家里,通常是一党专政。另外也存在著没有政党,一切政党非法的国家,如中东的家族统治政权,包括沙特等国。
一个国家存在的政党数目,可根据政党体系(party system)(亦称政党制)分成两类,包括一党专政(非竞争性政党制)与竞争性政党制。后者再细分为优势一党制,两党制,两党半制,与多党制(可再分为温和(moderate)多党制与「粉碎(fragmented)多党制」)。
目前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实行竞争性政党体制,但实行较为成熟的国家主要是西欧,北美,日本及若干受美英殖民影响的国家,如印度。美国的主要政党有民主党和共和党,英国的主要政党有工党、保守党和自由党。法国主要政党有共和联盟,戴高乐联盟,法国社会党,法国共产党。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党有中国共产党和被统称为民主党派的八个参政党派(它们分别是: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国民主同盟、中国民主建国会、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国致公党、九三学社、台湾民主自治同盟)。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一党执政,多党协商的体制。其民主党派并非参与地方干部与人大代表竞选的政党。
中华民国依据其1947年宪法实行五权宪法下的竞争性多党制。由于国共内战,蒋介石要求国民大会颁布临时条款冻结宪法,使其长期成为名义上的竞争性多党制,而事实上近于中国国民党一党专政。在国民党之外存在著中国青年党与中国民主社会党,但没有竞选席次的能力,国民政府此后也不批准任何新政党成立。1986年蒋经国采取改革措施开放党禁,中华民国逐渐发展出竞争性政党体系下的两党制,具有赢得首长选举和立法院议席实力的政党长期不超过五个,其中中国国民党与民主进步党长期稳居最大的两党。
一党制政府、两党制政府和多党制政府
在一党制国家,只有一个政党允许获得实权。虽然有时候有其他的少数党派,但是他们只能在法律上接受主要政党的领导,例如中国。参见一党执政
有些国家受选举制度影响,政治只由少数政党轮流垅断,例如多数两党制国家,包括美国,英国和印度等。这些国家只有两个主要政党能取得组成政府的权力,在没有改变制度的情况下,使其他小党难以赢得选举。
政党分类
政党分类除了可以依照政治意识型态区分,如左翼或右翼,自由或保守之外,另外也可以依照以下方法归类:
第一,依照基层组织类型归类。政党的基层组织因为政党所处的社会,或者政党的目标而会有所不同。法国学者杜瓦杰将政党基层组织分为三大类:细胞(cell)、俱乐部(cacus)、支党部(branch)。
「细胞」以又称小组、苏维埃。以「细胞」为基层组织的政党通常不以赢得议会选举选举为目的,而是志在推翻现状政治秩序。执政后通常垅断政权,组织深入整个市民社会的所有领域,贯彻政党意志,对社会实行彻底统治。其组织原则是民主集中制。例如苏联共产党、中国共产党、朝鲜劳动党、阿尔巴尼亚工人党、1990年代以前的中国国民党等。
以「俱乐部」为基层组织的政党以赢得各级议会、地方政府行政首脑职位之选举为目的,组织最为松散,平常没有规律的组织生活,干部以志愿工作者为主,从事选举募款与政纲宣传。例如美国民主党、共和党。
以「支党部」为基层组织的政党,其情况介于上面两类之间。党基层组织有较为规律与严谨的政治架构,干部为常业专职人员,负责选举募款与政纲宣传。但支党部并不全面渗透到市民社会。例如日本自民党,日本共产党,欧洲各资产阶级民主国家政党,1990年代以后的中华民国各政党等。
第二,依照政党纪律与政纲严谨程度归类。政党组织纪律因为政党属性与目标而有所不同。除了一党专政国家外,实行竞争性政党体制的国家,其政党一般分为「刚性政党」与「柔性政党」。
刚性政党政纲与党章规定严谨,长期具有一贯性。党纪较为严格,党员实行登记制度,有时进行考察筛选,较难随意参加。其中央与基层组织架构较为清晰,具有明确定义的日常业务,行政领导职权明确。欧洲资产阶级民主国家政党,特别是倾向工人阶级的政党多属于此类。
柔性政党政纲与党章内容较为模糊,随著选举情势保持较大弹性,因选情与领导人政见而常有变异。党纪松散,甚至没有党员登记制度,政党机构不清楚其党员人数与身份,出入自由不需考察。柔性政党中央与基层组织具有很大随意性,大多只在选举期间活动,平时仅是俱乐部与谈话会性质,中央领导只是候选人的竞选总干事,没有实质的政党领导权。美国民主党、共和党与加拿大、新西兰等国政党属之。
政党制度:
政党制度是一个国家的政党行使政权或干预政治的方式。各国的政党制度是由各自不同的历史条件所决定的,是自然而然发展起来的,一般并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不过是政党干预政治的习惯形式的统称。目前世界各国的政党制度有两大类型,一类是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党制度,一类是社会主义国家的政党制度。
在当前各资本主义国家中,比较流行的是两党制和多党制。两党制是指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政治上存在着举足轻重而又势均力敌的两个政党,它们通过控制议会的多数席位或争取总统选举的胜利,用轮流上台的方式交替组织政府。最有代表性的是英国和美国的两党制。英国是内阁制国家,两大党靠竞选争夺下议院议员席位,获多数席位的政党为执政党,其领袖担任内阁首相,组织对议会负责的内阁,另一大党作为法定的反对党而存在。美国是总统制国家,两党制主要表现在总统选举上,竞选获胜的政党为执政党,失败者为在野党。多党制是指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存在着三个以上的政党,其中没有一个政党能长期保持绝对优势,需要靠选举时的偶然胜利或与其他政党结成联盟以组织政府。法国是典型的多党制国家之一。不少人认为,法国由于实行多党制,在议会中不能形成一个占多数席位的政党,内阁只能联合组成,政策很难统一,因而政局也不稳定。除两党制和多党制外,还有一党制,一度盛行于德国、意大利法西斯猖獗时期,现在主要为一部分新独立的第三世界国家所采用。社会主义国家的政党制度,不论其形式如何,都是与传统政党制度在本质上并不相同的新的政党制度。一种是社会主义国家的一党制,如前苏联,只有一个政党即共产党存在。另一种是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如中国目前所实行的政党制度。形成不同政党制度的原因,首先取决于一国内各阶级各阶层的力量对比,以及各种政治力量集结或分化组成政党的状况;其次,不同的选举制度也对不同的政党制度起了促成和巩固的作用。
政党的作用:
政党通常被认为是处在一个政治光谱中。典型的类型包括处于激进位置的左翼政党和处于保守的右翼政党。其他的分划尺度包括根据政党对作为反对独裁主义和集权主义的议会民主的接受程度、经济政策等。左派通常倾向于社会民主、社会主义或共产主义,共同特征是主张国家管制市场实行某种计划的必要。而右派政党则倾向于自由放任(laissez-faire)经济,反对国家干预自由市场,强调市场机制的调控功能,并且重视宗教与家庭等传统价值。政党制度是一个国家的政党行使政权或干预政治的方式。各国的政党制度是由各自不同的历史条件所决定的,是自然而然发展起来的,一般并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不过是政党干预政治的习惯形式的统称。目前世界各国的政党制度有两大类型,一类是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党制度,一类是社会主义国家的政党制度。
在当前各资本主义国家中,比较流行的是两党制和多党制。两党制是指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政治上存在着举足轻重而又势均力敌的两个政党,它们通过控制议会的多数席位或争取总统选举的胜利,用轮流上台的方式交替组织政府。最有代表性的是英国和美国的两党制。英国是内阁制国家,两大党靠竞选争夺下议院议员席位,获多数席位的政党为执政党,其领袖担任内阁首相,组织对议会负责的内阁,另一大党作为法定的反对党而存在。美国是总统制国家,两党制主要表现在总统选举上,竞选获胜的政党为执政党,失败者为在野党。多党制是指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存在着三个以上的政党,其中没有一个政党能长期保持绝对优势,需要靠选举时的偶然胜利或与其他政党结成联盟以组织政府。法国是典型的多党制国家之一。不少人认为,法国由于实行多党制,在议会中不能形成一个占多数席位的政党,内阁只能联合组成,政策很难统一,因而政局也不稳定。除两党制和多党制外,还有一党制,一度盛行于德国、意大利法西斯猖獗时期,现在主要为一部分新独立的第三世界国家所采用。社会主义国家的政党制度,不论其形式如何,都是与传统政党制度在本质上并不相同的新的政党制度。一种是社会主义国家的一党制,如前苏联,只有一个政党即共产党存在。另一种是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如中国目前所实行的政党制度。形成不同政党制度的原因,首先取决于一国内各阶级各阶层的力量对比,以及各种政治力量集结或分化组成政党的状况;其次,不同的选举制度也对不同的政党制度起了促成和巩固的作用。
政党是代表一定阶级、阶层、集团利益,以夺取、行使、参与行使国家政权为政治目的的政治组织。
这个概念就有三个层次,一个层次是政党是政治组织,另一个层次是政党的目的就是夺取、行使、参与行使国家政权,再一个层次是政党代表一定阶级、集团、阶层的利益,具有阶级性。
政党制度是一个国家的政党行使政权或干预政治的方式。各国的政党制度是由各自不同的历史条件所决定的,是自然而然发展起来的,一般并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不过是政党干预政治的习惯形式的统称。目前世界各国的政党制度有两大类型,一类是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党制度,一类是社会主义国家的政党制度。
在当前各资本主义国家中,比较流行的是两党制和多党制。两党制是指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政治上存在着举足轻重而又势均力敌的两个政党,它们通过控制议会的多数席位或争取总统选举的胜利,用轮流上台的方式交替组织政府。最有代表性的是英国和美国的两党制。英国是内阁制国家,两大党靠竞选争夺下议院议员席位,获多数席位的政党为执政党,其领袖担任内阁首相,组织对议会负责的内阁,另一大党作为法定的反对党而存在。美国是总统制国家,两党制主要表现在总统选举上,竞选获胜的政党为执政党,失败者为在野党。多党制是指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存在着三个以上的政党,其中没有一个政党能长期保持绝对优势,需要靠选举时的偶然胜利或与其他政党结成联盟以组织政府。法国是典型的多党制国家之一。不少人认为,法国由于实行多党制,在议会中不能形成一个占多数席位的政党,内阁只能联合组成,政策很难统一,因而政局也不稳定。除两党制和多党制外,还有一党制,一度盛行于德国、意大利法西斯猖獗时期,现在主要为一部分新独立的第三世界国家所采用。社会主义国家的政党制度,不论其形式如何,都是与传统政党制度在本质上并不相同的新的政党制度。一种是社会主义国家的一党制,如前苏联,只有一个政党即共产党存在。另一种是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如中国目前所实行的政党制度。形成不同政党制度的原因,首先取决于一国内各阶级各阶层的力量对比,以及各种政治力量集结或分化组成政党的状况;其次,不同的选举制度也对不同的政党制度起了促成和巩固的作用。
政党的历史作用是由各种客观因素,首先是由它所代表的阶级、阶层或社会集团的性质及其在社会物质生活条件中的地位决定的。政党总是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在政治领域的范围内,对于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关系的变革发生作用。不同时代的政党和不同阶级的政党,在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是各不相同的。只有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政党的性质、地位和作用进行具体的、历史的和阶级的分析,才能得出科学的认识
早期资产阶级政党的前身或萌芽,如英国辉格党、法国雅各宾俱乐部、青年意大利党等,是在资本主义上升发展时期,从资产阶级革命过程中产生的。它们所代表的新兴资产阶级(在英国包括新贵族)是进步的、革命的阶级。因此,它们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广大人民群众反对封建等级制度和宗教特权的要求,成为资产阶级革命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对于历史的发展起了积极的进步的作用
资产阶级革命结束后,随着资产阶级争得了对国家生活的统治权,资产阶级政党便成为资产阶级专政的工具。许多资本主义国家的资产阶级政党一般都是在这种历史条件下正式形成起来的。到了帝国主义阶段,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上升为资本主义各国内部的主要矛盾,被压迫民族和压迫民族的矛盾也成为国际生活中的主要矛盾,无产阶级在本国反对资产阶级的政治斗争,和它在国际上联合被压迫民族反对压迫民族的政治斗争,便成为推动历史发展的强大动力。在这个社会历史发展的过程中,资本主义各国资产阶级政党一般都趋于保守和反动,甚至极端保守和反动。被压迫民族的资产阶级政党,则在争取民族独立和民主,反对殖民主义、帝国主义和封建统治的斗争中,有其革命性的一面,也有其软弱性的一面。<p>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在资本主义战后危机,特别是1929年大危机日益严重发展的情况下,意大利、德国、西班牙等国先后产生了法西斯主义政党,如意大利法西斯蒂党,德国纳粹党,西班牙长枪党。它们公开抛弃资产阶级民主,采取极端恐怖的独裁统治形式,对内镇压本国人民革命力量,对外发动一系列侵略战争,来维护垄断资产阶级利益,是垄断资产阶级巩固统治的一种极端反动的表现。今天的西欧和美国,仍有这种性质的政党组织进行活动。<p>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欧和其他地区许多国家的社会民主党、社会党和工党发生了相当复杂的变化。有些党长期处于主要执政地位,有些党联合左翼势力在资产阶级联合政府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有些党同资产阶级保守主义政党联合执政或轮流执政,组成适应垄断资产阶级需要的国家政治体制。还有一些党处于在野党的地位。不少国家的社会民主党、社会党和工党,都是本国资本主义政治体制内的主要或重要的政党。在一般情况下,这些党倾向于同资产阶级保守主义政党轮流地或者联合地掌握国家的权力。在不同的情况下,他们为着掌握国家的权力,又倾向于同进步势力形成左翼的联合,或同中间势力形成中左的联合
它们区别于资产阶级保守主义政党的一个基本特征,在于它们同工人运动、同工会和其他群众性组织有一定的联系。如英国工党同职工大会及其所属的工会有密切的联系,丹麦社会民主党同总工会和青年联合会有密切联系,法国社会党在国内第二大工会即法国劳工民主联合会有较深的影响。挪威、葡萄牙等许多国家也都存在着这样一种社会政治现象。这些党的一个共同特点,都是适应资本主义议会制度而进行它们的政治活动的
诚然,这些同工人运动有联系的社会民主党、社会党和工党的党员成分,大部分是工会成员,一般是通过工会集体入党的工人。但是,这些党的性质、地位和作用,不是由它们的党员成分来决定的,而是由它们的纲领、主张、理论、政策,特别是实际行动来决定的。有的党以马克思主义相标榜,而实质上奉行社会改良主义;有的党则公开表示反对马克思主义,而奉行“民主社会主义”。在处于单独或联合执政的地位时,这些党一般都实行社会福利主义的政策和措施
一般说来,这些党在政治上有左、中、右之分。其右翼完全迎合垄断资产阶级的需要;其左翼代表广大中间阶级下层群众的利益,直至代表工人群众部分的、暂时的和眼前的利益;其中间势力则主要代表包括中小资本家、富裕农民、高级职员、管理技术人员和自由职业者的利益。但是从根本上说来,即使属于左翼的政党,它们的纲领、主张、政策和实际行动,也没有触动资本主义制度。它们的全部活动,没有超出资本主义议会制度的范围。就左翼和中间势力而言,它们的历史作用不仅有消极的一面,也有积极的一面。许多党在不触动资本主义制度的范围内维护工人群众的眼前利益,主张维护世界和平,要求普遍裁减军备,反对超级大国的核军备竞赛,谋求缓和国际紧张局势,赞成西欧团结,推动“南北对话”和“南南合作”,对第三世界国家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的斗争抱同情直至支持的态度,等等。在这些当今世界重大问题上,它们的这种积极态度起了进步作用。有些党在本国内同共产党和工人党实行合作,结成政治联盟,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左翼力量。
在当代的第三世界国家,许多国家的政治发展呈现复杂多变的现象。一般说来,在这些国家人民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的斗争中,参与政治领导的力量极为广泛而复杂。有的国家既有共产主义力量,也有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力量,有的国家(如在非洲)还有部族的力量。而在大多数国家,居于主导地位的是那些不属于共产主义的、爱国的、进步的民族主义力量,即为数众多的民族主义政党(在一些国家还包括社会党)。它们大多数处于执政或轮流执政的地位,其中许多执政党还是在领导民族独立的斗争中取得执政地位的,因而成为第三世界国家政治发展中十分重要的力量。许多党采取维护民族独立、发展民族经济和文化的政策,并且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在国际舞台上,它们从自己的民族利益和国际地位出发,采取不同的形式,进行反对帝国主义、殖民主义、种族主义、扩张主义和霸权主义的斗争,维护第三世界国家的利益和团结,积极主张和推动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为实现“南南合作”而努力。第三世界国家作为新兴力量,其中许多国家还是不结盟运动的积极成员,是维护世界和平、安全和稳定的重大因素
在社会主义国家中,除了处于领导地位的共产党以外,还有同领导党合作的民主党派。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它们都发挥了各自的积极作用
无产阶级政党的历史作用是由无产阶级的阶级性质、阶级地位及其肩负的历史使命决定的。无产阶级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具有革命彻底性的、先进的阶级。是埋葬资本主义的掘墓人和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承担者。无产阶级政党就是这样一个先进阶级的先进部队,集中了最优秀的无产阶级先进分子。它们在实践上是推动无产阶级解放运动前进的最坚决的力量,在理论上则最了解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的条件、进程和一般结果。它们能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去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能够依据社会发展的规律和具体历史条件来确定自己的奋斗目标、纲领路线、活动方式以及斗争策略。它们除了工人阶级和其他劳动群众的利益外,没有自己的任何特殊的利益。只有在无产阶级政党的指引下,广大无产阶级群众才能从自在的阶级变为自为的阶级,才能把自发的斗争变为自觉的斗争,才能把最广大的同盟军团结在自己周围而形成不可战胜的力量,才能完成争取本阶级解放和全人类解放的历史任务,实现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在由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过渡的整个历史阶段,无产阶级政党始终是人民群众的创造性活动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是无产阶级完成自身伟大历史使命的根本保证。
关于中国近代历史提出几个问题 我是留学生。请回答一下
1。太平天国相信什么宗教?rnrn2。洋务运动中设立的文化教育机构叫什么名称?rnrn3。清朝末年留学生的杰出代表是谁?他们分别做了什么事情?rnrn4。租借在中国近代化过程中起了什么作用?rnrn5。你认为中国为什么会在甲午战争中失败?rnrn6。义和团运动有什么特点?rnrn7。什么叫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rnrn8。孙中山创立的中国第一个民主革命团体叫什么?rnrn9。中国同盟会是个什么团体?它的政治纲领是什么?rnrn10。三民主义的注意内容是什么?rnrn11。辛亥革命是谁领导的?以什么为标志?rnrn12。中华民国是以一个什么性质的国家?是怎么成立的?rnrn13。《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有哪些规定?rnrn14。辛亥革命的伟大意义是什么?rnrn15。袁世凯是怎么窃取辛亥革命果实的?rnrn16。为什么称“北洋军阀”?rnrn17。袁世凯做了多长时间的皇帝?他为什么会失败?rnrn18。辫子军是谁的军队?rnrn19。辛亥革命后有过哪两次帝制复辟?rnrn20。中国男子留辫子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什么时候结束的?rnrn21。中国妇女裹小脚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什么时候结束的?2 好像是现在的清华大学。
3 戊戌六君子。
7 晚期清朝就是的。
8 兴中会。
9 是中国清朝末年,由孙中山领导和组织的一个全国性的革命政党。其政纲是孙中山提出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十六字纲领。
10 由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构成,简称“三民主义”。反映了近代中国社会错综复杂的民族矛盾——既有帝国主义同中华民族的矛盾,又有以满族贵族为首的清朝统治集团同汉族及其他少数民族的矛盾,而帝国主义和清朝统治集团正日益勾结起来。
11 辛亥革命又称武昌起义,1911年10月10日(农历8月19日)晚间八时(此时事发已无可考证,只能确定是日暮以后午夜以前事发),程定国(旧说是熊秉坤较为正确)发出武昌起义的第一枪。
12 中华民国是从清朝灭亡至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期间的国家名称中华民国国旗(1929—1949)
和年号。简称民国。是中国历史上大动荡大转变的时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终结阶段。它是经过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斗争而建立的共和国家。
13 自己百度吧。
17 83天。
18 张勋原。
19
20 就清朝留辫子。
21 好像是五代南唐后主李煜。
洪秀全早期游历时听闻过西方的基上帝教教,但没有真正接触过教会,因此无法确认是信天主教、基督教抑或是新教。
2。洋务运动中设立的文化教育机构叫什么名称?
京师大学堂,即北京大学的前身。
3。清朝末年留学生的杰出代表是谁?他们分别做了什么事情?
多不胜数。如留美的胡适、留日的周树人(鲁迅)的等引导了新文化运动。
4。租借在中国近代化过程中起了什么作用?
中国最早接触西式制度的地方,也是“洋为中用”在制度上最早实践的地方,为后来的改革提供借鉴经验。
5。你认为中国为什么会在甲午战争中失败?
直接原因是指挥不力。深层原因是由于清朝统治者腐朽荒靡,民族矛盾等。
6。义和团运动有什么特点?
正气凛然,但盲目排外性。
7。什么叫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封建制度下,部分国土被异族侵占的社会。
8。孙中山创立的中国第一个民主革命团体叫什么?
兴中会,创立于日本。
9。中国同盟会是个什么团体?它的政治纲领是什么?
全国性的革命政党。其政纲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即推翻满族强权统治,恢复华夏正统,创建一个民主共和国,为农民争夺土地。
10。三民主义的注意内容是什么?
民族、民权、民生
主张通过改革和努力,使我族不被异族压迫,人民不被统治者压迫,人民生活不拮据
11。辛亥革命是谁领导的?以什么为标志?
前期由孙中山所领导、策划,后期各同盟会多方协作努力,以武昌起义成功为标志。
12。中华民国是以一个什么性质的国家?是怎么成立的?
民主共和国; 辛亥革命完成后,由袁世凯武力迫胁清朝统治者下台,随即成立。
13。《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有哪些规定?
http://baike.baidu.com/view/113288.htm
14。辛亥革命的伟大意义是什么?
民族角度来看,驱逐了奴役华夏两百多年的满清贵族统治。
政治角度来看,建立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是亚洲民主发展史上的里程碑。
经济角度来看,是中国迈入资本主义经济的里程碑。
15。袁世凯是怎么窃取辛亥革命果实的?
民国成立后,在建立国家政体方面,众说纷纭。主要有仿英派和仿美派:
仿英派主张成立君主立宪制,代表国家有英国、日本、瑞典等
仿美派主张成立三权分立指,代表国家有美国、德国等
袁世凯选择了君主立宪制,而孙中山大部分革命人士极力反对帝制,最终以失败告终。
16。为什么称“北洋军阀”?
中央政权灭亡后,总会出现各方诸侯政权,这些武装政权称为军阀,袁世凯所掌握的军权便是其一。又因为袁世凯的军队都曾属于清政府北洋新军,所以称为北洋军阀。
17。袁世凯做了多长时间的皇帝?他为什么会失败?
83天。被蔡锷等将士发动群众抗议,威逼下台。
18。辫子军是谁的军队?
十六世纪满清政权的军队,以及民初的张勋部队。
19。辛亥革命后有过哪两次帝制复辟?
袁世凯、张勋
20。中国男子留辫子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什么时候结束的?
十六世纪中期满清入关后,用血腥暴行强迫汉族男子剃发易服开始。民国成立后颁布剃发令,随即结束。
21。中国妇女裹小脚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什么时候结束的?
五代南唐开始,明朝中期开始发迹,清朝盛行。 民国成立孙中山颁布法令后,随即结束。
2、商务印书馆和中华局。
3、我只知道:詹天佑 事迹:1905—1909年主持修建我国自建的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
4、受外来侵略者通过武力打开被锁近百余年的隔世之门从而成殖民通商口岸
5、对可能发生的侵略战争缺乏预见,准备不足!一味依靠外国调停,没有把立足点放在自身 力量上来!
放弃和丧失制海权是战争失败的战略原因 制海权的丧失使沿海陆战孤立无援!
腐朽没落的封建统治是战争失败的政治原因 当时的清朝,早已失去开国初期励精图治、奋发 有为的气象,落日的辉煌已经完全消褪,远远地被抛在世界潮流的后边!
军队素质低下不堪一击是战争失败的直接原因 政治腐败必然影响军队建设!
6、斗争矛头直指帝国主义!以神道为武器,有浓厚迷信色彩!具有盲目排外色彩!爱国与扶清没有明确区分等
7、半殖民地,是相对于完全殖民地而言的。它是指形式上有自己政府的独立国家,实际上政治、经济等社会各方面都受到外国殖民主义的控制和奴役,在社会发展形态上是历史的沉沦;半封建是相对于完全的封建社会而言的。它是指形式上仍是封建统治和自然经济占主导,实际上社会已逐渐近代化,资本主义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等因素在不断发展壮大,在社会发展形态上是历史的进步
8、中国同盟会
9、中国同盟会——民主党派,亦称为中国革命同盟会,是中国清朝末年,由孙中山领导和组织的一个全国性的革命政党 政治纲领是“驱逐鞑虏、恢复中华”,“覆彼政府,还我主权”
10民族主义就是:驱除鞑虏
民权主义就是:建立民国
民生主义就是:平均地权
11、孙中山 武昌起义
12、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的的性质是革命派为代表资产阶级政府
中华民国成立于1912年,是孙中山先生及同盟会领导中国人民了推翻260多年满清统治,建立
在中华大地上的,以“三民主义”为指导思想的资本主义国家。
13、:(1)革命成功后要建立全国统一的中央政府,反对各省建立分割的、独立的共和国;(2)推翻清朝君主专制制度后,决不允许“袁世凯之君主立宪”,要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3)“效法美国”,来组建中华民国临时政府
14、1.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帝制(或君主专制政体)
2.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3.民主共和意识深入人心.
4.打击了帝国主义势力.
5.为资产阶级发展客观创造了条件.
15、帝国主义各国采取军事威胁、外交孤立和经济封锁等手段,对革命政权施加压力,帮助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袁世凯在帝国主义的支持下,一方面对革命党人进行武力镇压,一方面又迫使清政府接受议和。革命政权中的立宪派和旧官僚,也乘机向革命派进攻。孙中山被迫对袁世凯妥协退让,表示如果清帝退位,袁世凯赞成共和,可以保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袁世凯得到孙中山的保证以后,加紧逼迫清帝退位。1912年2月12日,宣统帝正式下诏退位,统治中国二百六十多年的清王朝结束了。清帝退位的第二天,袁世凯通电声明赞成共和。参议院选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1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16、北洋军阀,民国军阀势力之一,由袁世凯掌权后的「北洋新军」主要将领组成,袁死后无人具有足够能力统领整个北洋军队及政权,各领导人以省割据导致分裂,以军队为主要力量在各省建立势力范围。在名义上仍接受北京政府的支配。但北京政权实际上由不同时期的军阀所控制,故而在北洋军阀时期北京政府又有北洋军阀政府(简称北洋政府)的称呼。历史上把长江吴淞口以北的军阀也称北洋军阀。
17、于1916年元旦加冕登极到1916年3月22日袁世凯宣布取消帝制,恢复“中华民国”年号 ,一共是83天 失败原因:1、袁世凯称帝不符合历史发展的潮流2、孙中山领导的全国人民反袁斗争轰轰烈烈的进行3、帝国主义对其丧失信心4、民主观念深入人心5、缺乏群众基础以及北洋军阀内部矛盾
18、张勋的军队
19、袁世凯称帝 1917年7月中国清代废帝溥仪在北京复辟12天
20、1644年3月16日,清兵入关,多尔衮 颁布剃发易服令到1911年武昌起义以后,中华民国1912年1月1日成立从那以后政府就要求剪辫
21、最早始于南北朝的齐国东昏侯萧宝卷(499——501年)时期,。萧宝卷的妃嫔众多,互相争宠。其中有一人别出心裁,她用布把自己的脚裹得很小,结果真就引起了萧对她的兴趣,因而达到其邀宠的目的。萧是个荒淫的帝王。他命人用金子制成莲花样放在地上,要该妃嫔赤足在上面走,名之为步步生莲花。这就是称女子的脚为三寸金莲的来历。后来裹脚的做法传入民间,但盛行起来是在宋朝。民国建立后,女子缠足被禁止。
2、个地方的学堂有很多都是他的文化教育机构,没名字;
3、戊戌六君子:谭嗣同、康广仁、杨深秀、林旭、杨锐、刘光第。
杨锐、刘光第:杨锐及刘光第乃康有为的得力助手,慈禧太后的助手荣禄亦恨他们最深,自然要求慈禧太后最先拿下他们。刘光第幼年时,父死家贫,母亲王氏在艰难竭蹶中,咬牙送子读书。虽然家里穷得每天只能买三文钱豆渣作菜,但她仍对刘光第督学极严,刘光第亦发愤读书,往往是三更回家,鸡鸣即起。光绪六年(1880年),二十一岁的刘光第参加县考,为案首(童子试第一名),得到县官陈锡囹的赏识和帮助,得以继续攻读,游学于成都锦江书院。二十三岁中举人,二十四岁中进士,授刑部广西司主事。 刘光第在刑部供职达十余年。此间,他在北京南西门外修复了一座废圃和几间旧合作为寓所。那里风景诱人,屋外柳树下有一醴泉,泉水清澈如珠,蜂蝶翩翩而至,环境十分幽静。刘光第居此期间,除上班例行公事外,不交往权贵,不应酬筵席,常是闭门读书,埋头著作。在刑部任职十多年,京中知道他的人还很少。当时刑部受贿成风,刘光第却从不接受,而且办事十分谨慎,一丝不苟。一次,刑部司寇因受贿某案.要他“枉法之”,遭到拒绝,因而得罪了上司,失去升官的机缘。这使刘光第看清了朝政的腐朽。
谭嗣同
谭嗣同:谭嗣同不想像汉朝张俭一样,四处望门投止而连累志士与好友。他亦希望以血唤醒国人变革的希望,故一心求死,拒绝逃亡。
林旭
林旭:林旭于慈禧太后软禁光绪后,为报光绪帝知遇之恩,不顾安危,向慈禧太后力谏,保存光绪。最后惹至慈禧太后大怒,被掷入黑狱。
康广仁
康广仁:康广仁为康有为之弟。康有为及梁启超逃亡时来不及通知康广仁,最后康广仁在南海会馆被捕。康广仁虽在戊戌变法中只负责办报,但因为是康有为亲弟,所以慈禧太后要以弟代兄罪,送了康广仁到菜市口。
杨深秀
杨深秀:杨深秀于五人下狱后,感五人年轻有为,不应就此死去,于是为五人向慈禧太后求情。杨深秀正直不阿,竟演变成要求慈禧太后将权力交还光绪帝的争论,最后亦为此赔上性命。
4、租借?还是租界?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它们都促进了城市化的发展进程。“租借地”是指帝国主义国家强迫半殖民地国家将其划定的地区强行“租借”。租期25年至99年不 青岛租借地
等。近代中国第一块“租借地”出现在胶州湾〔今青岛〕。1897年德军攻占胶州湾,1898年3月强迫清政府签订《胶澳租界条约》,租期99年。其后,各帝国主义国家相继强迫清政府签订“租界”或“租地”条约,掀起划分势力范围和强占租借地的高潮。“租界”和租借地直接由帝国主义各国管理,是半殖民地旧中国的地区性殖民地。 租界和租借地的相同点在于: 一、两者都是列强以武力为后盾,通过不平等条约攫取的。列强获得租界或租借地的方式是相同的。 二、无论是租界,还是租借地,实行的都是殖民主义制度,两者实行的统治制度是相同的。 三、无论是租界,还是租借地,其领土主权仍属中国。 四、租界和租借地都是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化的重要标志。 租界和租借地的不同点在于: 租界一、租界都位于沿海沿江的通商口岸。列强建立租界的初衷,是从经济角度考虑的,带有资本主义的 租界
时代特征。租借地几乎都位于军事或政治的战略要地。列强抢占租借地的初衷,是从军事和政治角度考虑的,带有帝国主义的时代特征。 二、租界的管理模式多样:有专管租界,即专门由一国领事管理,如1898年8月29日,日本在天津设立的日租界。有公共租界,即由几个国家代表共同管理。它又分为两种:第一种,由租界内纳税人(不分国籍)选举代表组织工部局,受成于有约各国领事管理。如1863年9月21日,上海英美租界合并为“公共租界”,由英美领事为首的几个国家共同管理,但出租国——中国被排斥在外;第二种,公共租界由包括中国在内的几个国家共同管理,如1866年4月商定的烟台公共租界,租界内警察治安由中国与各国领事馆共同负责。租借地的管理模式单一,都由租借国一国代表管理。 三、1845年英租界刚建立时,根据《上海租借地章程》,中国对租界内行政尚能过问,同时保有对租界内对华犯罪的司法惩办权等等。1854年,英、美、法三国公使擅自拟定所谓《上海英美法租借地皮章程》14款,没有与中国当局商议,更没有经中国当局批准,就擅自实施,剥夺了中国在“租界”内享有的权利,在租界里推行一整套殖民主义制度,是非法的。正如1935年《民国上海县志》指出的那样——“吾人应注意者即,1854年地皮章程之议定及实施,均未经中国政府参预,所以英、法、美等国之所以取得行政权,自始即侵占。”所以,中国人民一旦觉醒,就开展了收回租界的斗争。
5、军事实力差距太大;缺乏预见,准备不足,是战争失败的认识原因 ;战略以及指挥上的失误;等等。
6、他们有自己的组织、严整的纪律。是中国史上少见的反对外来侵略的民间爱国组织;他们的思想意识相当复杂。在全国范围内有相当大的影响。
7、半殖民地是指形式上有自己政府的独立国家,实际上政治、经济等社会各方面都受到外国殖民主义的控制和奴役,在社会发展形态上是历史的沉沦;半封建是相对于完全的封建社会而言的。它是指形式上仍是封建统治和自然经济占主导,实际上社会已逐渐近代化,资本主义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等因素在不断发展壮大,在社会发展形态上是历史的进步。半殖民地是从国家的政治地位上看的,半封建是从社会经济结构上看的。半殖民地是促成半封建的原因,半封建又是半殖民地的基础。
8、兴中会;
9、 是中国清朝末年,由孙中山领导和组织的一个全国性的革命政党。其政纲是孙中山提出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十六字纲领。
10、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简称“三民主义”。该内容反映了近代中国社会错综复杂的民族矛盾——既有帝国主义同中华民族的矛盾,又有以满族贵族为首的清朝统治集团同汉族及其他少数民族的矛盾,而帝国主义和清朝统治集团正日益勾结起来。
11、孙中山领导。标志是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
12、 性质:中华民国的创立民国不同于此前中国的君主王朝,它是经过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斗争而建立的共和国家,是资产阶级性质的国家。它的陈丽是有孙中山等人率先组织成立的,是兴中会、同盟会等组织发展而来。
13、第一章 总纲
历史风云
第一条 中华民国由中华人民组织之。 第二条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第三条 中华民国领土为二十二行省、内外蒙古、西藏、青海。 第四条 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
第二章 人民
第五条 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 第六条 人民得享有左列各项之自由权。 一 人民之身体非依法律,不得逮捕、拘禁、审问、处罚。 二 人民之家宅非依法律不得侵入或搜索。 三 人民有保有财产及营业之自由。 四 人民有言论、著作、刊行及集会结社之自由。 五 人民有书信秘密之自由。 六 人民有居住迁徙之自由。 七 人民有信教之自由。 第七条 人民有请愿于议会之权。 第八条 人民有陈诉于行政官署之权。 民国时期
第九条 人民有诉讼于法院受其审判之权。 第十条 人民对于官吏违法损害权利之行为,有陈诉于平政院之权。 第十一条 人民有应任官考试之权。 第十二条 人民有选举及被选举之权。 第十三条 人民依法律有纳税之义务。 第十四条 人民依法律有服兵之义务。 第十五条 本章所载民之权利,有认为增进公益、维持治安或非常紧急必要时,得依法律限制之。
第三章 参议院
第十六条 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 第十七条 参议院以第十八条所定各地方选派之参议员组织之。 第十八条 参议员每行省、内蒙古、外蒙古、西藏各选派五人;青海选派一人。其选派方法由各地方自定之。 参议院会议时每参议员有一表决权。 第十九条 参议院之职权如左︰ 一 议决一切法律案。 二 议决临时政府之豫算决算。 三 议决全国之税法币制及度量衡之准则。 民国女兵
四 议决公债之募集及国库有负担之契约。 五 承诺第三十四条、三十五条、四十条事件。 六 答复临时政府咨询事件。 七 受理人民之请愿。 八 得以关于法律及其他事件之意见建议于政府。 九 得提出质问书于国务员,并要求其出席答复。 十 得咨请临时政府查办官吏纳贿违法事件。 十一 参议院对于临时大总统认为有谋叛行为时,得以总员五分四以上之出席,出席员四 分三以上之可决弹劾之。 十二 参议院对于国务员认为失职或违法时,得以总员四分三以上之出席,出席员三分二以上之可决弹劾之。 第二十条 参议院得自行集会开会闭会。 第二十一条 参议院之会议须公开之。但有国务员之要求或出席参议员过半数之可决者,得秘密之。 第二十二条 参议院议决事件咨由临时大总统公布施行。 第二十三条 临时大总统对于参议院议决事件,如否认时,得于咨达后十日内声明理由,咨院覆议。 但参议院对于覆议事件,如有到会参议员三分二以上仍执前议时,仍照第二十二条办理。 第二十四条 参议院议长由参议员用记名投票法互选之,以得票满投票总数之半者为当选。 第二十五条 参议院参议员于院内之言论及表决,对于院外不负责任。 第二十六条 参议院参议员除现行犯及关于内乱外患之犯罪外,会期中非得本院许可,不得逮捕。 也曾热忱祖国
第二十七条 参议院法由参议院自定之。 第二十八条 参议院以国会成立之日解散。其职权由国会行之。
第四章 临时大总统、副总统
第二十九条 临时大总统、副总统由参议院选举之。以总员四分三以上出席得票满投票总数三分二以上者为当选。 第三十条 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 第三十一条 临时大总统为执行法律或基于法律之委任,得发布命令并得使发布之。 第三十二条 临时大总统统帅全国海陆军队。 第三十三条 临时大总统得制定官制官规,但须提交参议院议决。 第三十四条 临时大总统任免文武职员,但任命国务员及外交大使公使须得参议院之同意。 第三十五条 临时大总统经参议院之同意,得宣战媾和及缔结条约。 第三十六条 临时大总统得依法律宣告戒严。 第三十七条 临时大总统代表全国接受外国之大使、公使。 第三十八条 临时大总统得提出法律案于参议院。 第三十九条 临时大总统得颁给勋章并其他荣典。 第四十条 临时大总统得宣告大赦、特赦、减刑、复权。但大赦须经参议院之同意。 第四十一条 临时大总统受参议院弹劾后,由最高法院全院审判官互选九人组织特别法庭审判之。 第四十二条 临时副总统于临时大总统因故去职,或不能视事时得代行其职权。
第五章 国务员
第四十三条 国务总理及各部总长均称为国务员。 第四十四条 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 第四十五条 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 曾经沧桑
第四十六条 国务员及其委员得于参议院出席及发言。 第四十七条 国务员受参议院弹劾后,临时大总统应免其职。但得交参议院覆议一次。
第六章 法院
第四十八条 法院以临时大总统及司法总长分别任命之法官组织之。 法院之编制及法官之资格以法律定之。 第四十九条 法院依法律审判民事诉讼及刑事诉讼。 但关于行政诉讼及其他特别诉讼,别以法律定之。 第五十条 法院之审判须公开之。但有认为妨害安宁秩序者得秘密之。 第五十一条 法官独立审判不受上级官厅之干涉。 第五十二条 法官在任中不得减俸或转职。非依法律受刑罚宣告或应免职之惩戒处分,不得解职。惩戒条规以法律定之。
第七章 附则
第五十三条 本约法施行后限十个月内,由临时大总统召集国会。其国会之组织及选举法由参议院定之。 第五十四条 中华民国之宪法由国会制定。宪法未施行以前,本约法之效力与宪法等。 第五十五条 本约法由参议院参议员三分二以上,或临时大总统之提议,经参议员五分四以上之出席,出席员四分三之可决得增修之。 第五十六条 本约法自公布之日施行。 临时政府组织大纲于本约法施行之日废止
14、首先,辛亥革命给封建专制制度以致命的一击。其次,辛亥革命推翻了“洋人的朝廷”也就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第三,辛亥革命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第四,辛亥革命对近代亚洲各国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产生了比较广泛的影响,特别是对越南、印度尼西亚等国的反对殖民主义的斗争起了推动作用在亚洲的历史上也是一次伟大的转折。
15、1912年2月12日,袁世凯逼清帝逊位,隆裕太后接受优待条件,清朝对中国的统治宣告终止。2月15日,南京参议院正式选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依据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改总统制为内阁制,大大削减袁世凯的权力,但袁坚持于3月10日在北京就职。1913年2月暗杀宋教仁。11月4日,袁世凯下令解散中国国民党,并收缴国民党议员证书。国会因人数不足而无法开会。1914年1月,袁世凯悍然下令解散国会。袁坚持“人民滥用民主自由、人民政治认识尚在幼稚时代”,废止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于5月正式推出新的《袁氏记法》,改内阁制为总统制。之后再修改总统选举法,总统任期10年,任届没有限制。 1915年12月,在国会、民众请愿团(妓女请愿团、乞丐请愿团[1])、筹安会和各省国民代表的推戴下,恢复君主制。
16、历史上把长江吴淞口以北的军阀称北洋军阀。
17、三个多月,83天。失败的原因:违背历史的发展潮流。在当时的中国实行帝制必然失败。
18、辫子军是指张勋在民国成立后仍留着发辫的军队,张勋原是清朝的江南提督,统帅江防营驻扎南京。(张勋(1854-1923),原名张和,字少轩、绍轩,号松寿老人,谥号忠武,江西省奉新县人。北洋军阀,中国近代军事家。清末任云南、甘肃、江南提督;辛亥革命以后曾任江苏督军,长江巡阅使。1917年发动政变,企图恢复帝制,失败后蛰居津门。因所部定武军均留发辫,人称“辫帅”。)
19、袁世凯复辟帝制,和张勋复辟。
20、剃发蓄辫,只是十七世纪中叶满洲人入主中原以后所形成的习俗,而在此之前,中国人是不剃发蓄辫的。结束时在新中国成立以后了。
21、缠足的起始年代说法很多,一说始于南齐,一说始于南唐李煜编了金莲舞的舞码,舞者窅娘缠足献舞,舞态婀娜多姿,宫女纷纷仿效。但这些早期的记载,大多很难确定仅仅是对脚小女性的赞誉、或者描写足部的装饰。一直要到宋代,才开始有较明确的记载,缠足被认为最初先在妓女之间开始流行,之后逐渐影响到中上阶层的妇女。结束大概也是大气新中国成立的时候了。
2、京师大学堂,北京大学的前身。
3、詹天佑,为中国铁路失业做出杰出贡献。
4、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社会的发展。
5、主要是清政府的腐败无能,腐朽的封建制度不能跟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抗衡。
6、农民运动,爱国主义运动,但却仍就是封建性质的运动。
7、社会上一方面受到外来侵略者的殖民统治,一方面又受到清政府的封建专制的统治。
8、兴中会
9、革命性政党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10、民权,民主,民生
11、孙中山 标志是武昌起义
12、是资本主义共和国,是在中国资产阶级与封建阶级斗争而成立的共和国。
13,14、太多,直接百度能搜到答案。
15、利用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窃取革命果实。
16、因为以袁世凯为代表的北洋军阀都曾属于清政府北洋新军。
17、83天,他不顾历史潮流,违背历史规律,在民主共和深入人心的情况下必然失败。
18、张勋的部队。
19、袁世凯和张勋
20、清朝,民国
21、始于五代时期,民国成立之后
2.京师同文馆(开始时从事翻译出版,戊戌变法后并入京师大学堂,北京大学前身)
3.詹天佑,修建了中国第一条自主修建的铁路京张铁路
4.促进中国近代化的同时也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沉重灾难和负担(有利有弊)
5.原因很多 政治制度,两国生产值悬殊,武器装备,指挥不当,管理不严等
6.是农民兴起的反帝爱国运动 特点是扶清灭洋
7.半殖民地,是相对于完全殖民地而言的。它是指形式上有自己政府的独立国家,实际上政治、经济等社会各方面都受到外国殖民主义的控制和奴役;半封建是相对于完全的封建社会而言的。它是指形式上仍是封建统治和自然经济占主导,实际上社会已逐渐近代化,资本主义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等因素在不断发展壮大,在社会发展形态上是历史的进步。半殖民地是从国家的政治地位上看的,半封建是从社会经济结构上看的。半殖民地是促成半封建的原因,半封建又是半殖民地的基础。
8.1894年兴中会(之后才有华兴会,同盟会,以至后来的国民党)
9.是中国清朝末年,由孙中山领导和组织的一个全国性的革命政党;纲领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10.民族,民权,民生
11.孙中山,以武昌起义为标志
12.实质为共和国,但为表明其革命性和民主性,强调人民当家做主,故为民国;在孙中山领导下的同盟会以武昌起义为基础,号召各省响应革命,推翻清政府。 全国各省宣布独立,清政府彻底土崩瓦解,宣布退位(虽然只有两行字,但实际上是非常复杂的,并非偶然)
13.主要为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限制总统权力及选举办法等(可惜没几条真正贯彻实行过)
14.结束了中国两千年来的封建君主统治,实现民主共和
15.身为内阁总理大臣的袁世凯手握兵权,一面以武力压迫南方革命,另一方面暗中与革命党人谈判。革命党人也认为袁世凯是能领导中国的政治领袖,又逼清帝退位,南京参议院推举为总统(但真的佩服这个人的能力,在两大政治势力中斡旋,从中获利)
16.北洋指的是渤海、黄海,朝鲜半岛附近,南北洋的说法最初应该是在清朝建立水师时的提法。1895年12月,袁世凯由军务处大臣荣禄、李鸿藻等奏派扩练驻天津小站的定武军,更名为“新建陆军”,也就是北洋新军。后袁世凯继李鸿章后,署理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次年实授,权势更加显赫。徐世昌、段祺瑞、冯国璋、王士珍、曹锟、张勋等清末民初的军政要人都是袁在练军时从天津武备学堂中挑选的学子,或是其私人亲信。这些人在袁死后相继掌权,掌权的基础就是这支“北洋新军”。再加上这些人的出身也是这支部队,所以统称其为北洋军阀。(无论国民党或是共产党,其对于北洋军阀评论极差,甚至向延伸至近代历史教科书中)
17.83天 不得人心,违背历史潮流,签署21条,卖国求荣(这是他一生中最大的污点)
18.张勋
19.袁世凯复辟,张勋复辟,但都以失败告终
20.1644年清军入关,以梳辫子表示降服,1911年辛亥革命结束(摇滚歌星等又使其恢复了)
21.南唐后主李煜喜欢小脚,之后流行妇女裹小脚,维新变法时期曾经提倡不缠足,放足运动但民国时期仍有裹脚现象,直至建国后才真正结束这一陋习,使妇女真正解放。(貌似穿高跟鞋是另一种裹脚啊)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