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善长年过七旬、对皇权已构不成威胁,朱元璋为何一定要杀他?朱元璋当皇帝是不是就受到此人的影响?我觉得李善长年过七旬、对皇权已构不...
李善长年过七旬、对皇权已构不成威胁,朱元璋为何一定要杀他?
朱元璋当皇帝是不是就受到此人的影响?我觉得李善长年过七旬、对皇权已构不成威胁,朱元璋为何一定要杀他,是因为朱元璋的疑心和权利欲望太重了。除此就是李善长不懂得像朱元璋这位当权者擦马屁,让朱元璋觉得他的立场不坚定,即使他已经七十多也被杀,原因有这些:
历史上,朱元璋对于一起打天下的功臣是没有半点仁慈之心,做不到像宋太祖那样杯酒释兵权的佳话,赢得后世对他有仁厚的评价。朱元璋是个权力欲望跟疑心很重的人,认为明朝天下只能有一个主人,其他人的存在都是会对天下有着其他的想法,还对他的皇权受到威胁的。当他登上帝位做了一国之君的时候,他想的就是怎么去瓦解势力庞大的一起打天下的功臣们,这些元老级别的功臣自然也就成了朱元璋最大的眼中钉。李善长就是其中的一个,杀李善长就是朱元璋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杀一儆百,侧面告诉臣子不能够私自政治结盟,不能专权,以此来巩固自己皇权,把控国家。
李善长不懂得明确表明自己的政治立场,不会巴结朱元璋的心,导致朱元璋认为他态度不明,起了杀心。历史上胡惟庸案爆发,李善长的家人也被牵连,但是朱元璋看并没有追究李善长中,朱元璋在观察李善长的想法,但李善长一直都没任何表示,导致对李善长不满认为他别有用心,没有拥护皇权。其实李善长并没有什么大罪。但是对忌惮功臣的朱元璋来说,李善长这种人却是不能容忍的。朱元璋他需要的是对他忠心耿耿的臣子。所以,他把年迈的李善长给赐死了。
李善长已经退休,为什么朱元璋还不放过他?
李善长自己作死能怪谁,退休了退休了还得跟胡惟庸搞在一起,而朱元璋废了宰相之后就和胡惟庸闹起矛盾,胡惟庸再怎么牛也比不了朱元璋啊,所以没多久他就被杀了,朱元璋借着这个名义清理旧臣,李善长就是胡惟庸党羽。
一、老李的形象设定说起来李善长呢人们普遍有些轻视,主要原因是刘伯温的神话色彩太过于浓重,所以自然有人认为李善长不如刘伯温,因此觉得李善长的不配做明朝开国第一文官,不过其实呢两个人的形象有点反了,李善长才是那个山间田野出世从开始就跟着朱元璋的“高人”,而刘伯温原来是元朝的举人,可以说跟朱元璋那批草根班子比绝对是学霸了。
二、和胡惟庸的勾结李善长后来被朱元璋封为了左丞相位置很高,所以自然会有不少的人去巴结他,其中胡惟庸就是和李善长关系最好的那一个,胡惟庸和李善长攀关系的理由是他俩都为淮西籍的文人,其实朱元璋出生的地方也是那里,但是老朱毕竟当了皇上需要一碗水端平,因此后来有非淮西籍的杨宪差一点当上宰相,不过最终在胡惟庸和李善长的统一抵抗下没成功。
三、两跨免死金牌都没用胡惟庸和李善长的这次行为其实就已经触怒朱元璋了,所以后来朱元璋就干脆天下事一把抓废除了宰相,这个时候有虚职没实权的胡惟庸就不安分了想要造反,不过胡惟庸造反这件事还存在争议,但是《明史》当中记载的是胡惟庸造反被诛杀,造反这种事情一个人一般干不出来,所以朱元璋开始清扫胡惟庸的党羽,不过你要说李善长那么大年龄了还想掺和造反是不可能的,但是他不管不顾就是最大的错误,所以他有丹书铁卷也被朱元璋灭族了
朱元璋的萧何是谁,位列六公之首,胡惟庸案没死,10年后却被小人害?
位列六公之首,胡惟庸案没死,10年后却被小人害?这个朱元璋的萧何就是李善长,在胡惟庸案之时也成功的保全了自身。但是十年之后却被自己的一个亲戚丁斌将胡惟庸一案给爆发了出来,朱元璋一怒之下就将李善长一家77个人满门抄斩。
在朱元璋争夺天下的路上,李善长可以说是立下了汗马功劳,相比于刘伯温,李善长因为是朱元璋的同乡,所以更加偏向于李善长,和徐达,徐茂,李忠,冯胜,邓愈并列六公,而李善长为六公之首。
天下安定之后,李善长也是日渐骄横,在朝堂之上也是飞扬跋扈,就连号称在世诸葛的刘伯温也是被迫无奈只能告老还乡。而朱元璋也开始有些看不下去李善长的所作所为了,无奈,李善长也只能选择告老。可是告老之后的李善长并没有真正脱离朝堂,他在朝堂之上仍然有势力。
而胡惟庸也是靠着李善长的关系走到了明朝的权力中心,更加擅长专营的胡惟庸很快就成为了明朝的宰相。而胡惟庸此人更加嚣张,欺上瞒下,而朱元璋也是逐渐察觉到了此事。准备对胡惟庸动手,而胡惟庸不亏是心狠手辣,准备先下手为强。
于是胡惟庸就找到了李善长,准备和李善长一起动手,但是被李善长拒绝了。后来胡惟庸刺杀朱元璋失败,此案牵连的人非常多,而李善长却在此时保全了自身。
一直到十年之后,李善长的一个亲戚,丁斌被严刑拷打,出卖了李善长,说出李善长本人和当年的胡惟庸一案有所牵连。朱元璋一想到李善长一方面有可能会影响自己孙子的皇位于是就用这个理由将李善长一家满门抄斩了。
李善长都已经赋闲在家了,为何朱元璋还是没有放过他?
李善长之所以未能幸免于难是因为他与犯下谋反重罪的胡惟庸往来甚密,再加上当时有人占卜得出朝廷会因大臣发生灾祸,故而朱元璋才会将他杀掉。李善长是明朝的开国功臣之一,他曾在朱元璋领军攻打滁州之际亲自前去拜见。而朱元璋亦是早就听闻李善长的贤德之名,故而便将他留在了军中。这之后李善长便跟随朱元璋四处征战,期间立下诸多功劳。
待朱元璋成为吴王之后,李善长也随之被提拔为右相。后来待官制变更为以“左”为大的情况之后,朱元璋又将李善长改任为左相国。由此可以看出,朱元璋对于李善长是十分器重的,而这份器重也是一直延续到了明朝建立。明朝建立之后李善长在朱元璋的授命下主持了朱元璋先祖的追封仪式,此外太子、后妃以及众藩王的册封仪式也都是由他担当大礼使。不仅如此,在裁决军国大事时朱元璋也都会询问李善长的意见。
朱元璋曾在洪武三年的时候大肆封赏功臣,当时李善长也是受封成为韩国公,在一众受封者者他的地位是最高的。此外,朱元璋还给予了李善长“免二死”的特权。话说李善长此人表面上虽然看起来十分温和,但是实际上却十分善妒且苛刻。同是开国功臣的刘伯温便曾与李善长有过过节,最后刘伯温还为此告老还乡。然而日渐显赫的地位让李善长的行为举止越发傲慢起来,朱元璋也因此对他逐渐生出不满。
除此之外,李善长与同朝为官的胡惟庸交情颇深,他们二人除了是同僚之外,同时还是亲家。后来胡惟庸因谋反被处死,而李善长却未受到牵连,就连被举报为是胡惟庸党羽的李善长弟弟最后也只是被发配至崇明。但是李善长却并不因此对朱元璋心存感激,故而引得朱元璋越发不喜于他。后来他的弟弟还供出李善长其实早知胡惟庸谋反一事,但是他却选择匿而不报。与此同时,又有人传出会有一场因朝中大臣而起的星变灾祸。最后在这两件事情的共同影响下,朱元璋下令将赋闲在家的李善长处死,并株连其家人。
胡惟庸案李善长免于株连,为何十年后,朱元璋却拿此事处死他?
洪武十三年,胡惟庸因谋反罪被杀,因此事受牵连被杀者更是多达上万人。胡惟庸能当上宁国知县,接着被提拔为太常少卿,之后又更是贵为明朝左丞相,这一切都是源于李善长对他的推荐。然而
“十三年,惟庸谋反伏诛,坐党死者甚众,善长如故。”
就是说上万人受连坐而死,唯独当年极力推荐胡惟庸的李善长,被朱元璋放过。洪武十八年,有人告发李善长的弟弟李存义,说他是胡惟庸的同党,但朱元璋仍然没有追究,足以证明他对李善长的信任。
那么朱元璋为何如此信任李善长呢?
一、李善长有本事
“少读书有智计,习法家言,策事多中。”
说明李善长从小就足智多谋,而且他还通晓法家学说,预计的事情往往都不会出错。朱元璋起事的时候,李善长就去拜见他,从而开始为其效力,这也可以看出李善长是个有远见的人。
跟随朱元璋以后,李善长就成为其主要参谋,深受朱元璋信任。要是有人前来投靠,朱元璋都要请李善长先考察一番,只要他点头了,便收为己用。
后来朱元璋带领大部队出战,留下少量兵力给李善长,吩咐他一定守住大本营。元军听说朱元璋及大队兵马不在,急忙率军去偷袭。李善长预料到元军会来,便命士兵提前埋伏起来,最终成功击退元军,从此朱元璋对他更加赏识。
二、李善长忠心
“郭子兴中流言,疑太祖,稍夺其兵柄。又欲夺善长自辅,善长固谢弗往。”
朱元璋最开始是跟着郭子兴做事的,后来有人传言,说朱元璋对其有异心。郭子兴听信流言,对朱元璋有了疑心,同时又见他身边有个能干的李善长,便想挖个墙角,让李善长来辅佐自己,同时削弱朱元璋的实力。
不过李善长当初主动拜见朱元璋,就证明他看中朱元璋“奇货可居”,是不可能随随便便就改投他人的。因此李善长一口回绝了郭子兴,朱元璋见其对自己如此忠心,便更加信任于他。
三、李善长急流勇退
洪武三年,朱元璋加封功臣,李善长被封为韩国公。当时被封公的有徐达、常茂(常遇春之子)、李文忠、冯胜、邓愈和李善长六人。然而李善长却位居六人之首,可见朱元璋对他的重视。甚至在诏书中,朱元璋还将他比作汉朝明相萧何。
不过一年之后,李善长就因病为由,选择辞官归居。朱元璋赐了不少田产、地产,让他回去安心养病。
可是朱元璋还是离不开他,修养了一年之后,李善长的病好了,这时朱元璋又派他去监修临濠宫殿,李善长便在濠州待了几年。在此期间,朱元璋开始提拔李善长的弟弟李存义。
从这些地方可以看出来,朱元璋对李善长的确非常信任,所以胡惟庸案出现以后,他不怪罪李善长也可以理解。然而胡惟庸案过去十年以后,朱元璋却拿此事下旨处死李善长,及其全家七十余口人。
既然胡惟庸案刚发生的时候,李善长都免于株连了,为何十年后,朱元璋却拿此事处死他呢?
其一,李善长自身有本事,加上朱元璋对他的信任和宽容,导致李善长开始恃宠而骄。有人稍微冒犯了他,他便马上请求朱元璋治他们的罪。就连刘伯温和他产生分歧,他都敢辱骂对方,最后吓得刘伯温告老还乡。
他如此作风,朱元璋自然心知肚明,所以就算一开始特别信任他,久而久之也免不了厌烦。史书记载:
“贵富极,意稍骄,帝始微厌之。”
胡惟庸案李善长免于株连,为何十年后,朱元璋却拿此事处死他
其二,朱元璋在加封功臣的时候,曾经说过:
“善长虽无汗马劳,然事朕久,给军食,功甚大,宜进封大国。”
可见在朱元璋心中,李善长并没有什么大功劳,之所以对他封官进爵,是认为他多年兢兢业业,也该有所回报。
其三,朱元璋越到后期,疑心就越重。皇帝最怕什么?就是有人谋反,抢夺自己的皇位。所以胡惟庸一案,他不惜诛杀了上万人。原本他也没想处置李善长,但是多年来,不断有人告发,说李存义是胡惟庸的同党,而且李善长对于一切都清清楚楚。
丁斌以前是胡惟庸府上的人,据他的供词说,李存义原本就是胡惟庸同党,而且他还帮胡惟庸做说客,请李善长共同参与谋反。只是李善长一直没有答应,但足以证明他知道胡惟庸等人的阴谋,却没有选择举报。
朱元璋认为他既然知道此阴谋,却选择包庇,同时在背后观望,企图随时倒戈,这就代表李善长对自己并非十足忠心。加上这时候又有人说天上星变,将有祸事降临。出于帝王的疑心,朱元璋自然就要处死李善长。
李善长死后第二年,虞部郎中王国用上奏,列举了种种李善长不会谋反的理由。朱元璋看后没有回应,同时也没有处置王国用,这件事也就这样过去了。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