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熙载铁钱之议的弊端

发布时间: 2021-08-24 00:57:03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88

韩熙载是哪个时代的啊?????????美术书上写宋代急用@@@@@@@@@@@@@@@@@@~~~~~~~~~~~~~~~~~~...

韩熙载铁钱之议的弊端

韩熙载是哪个时代的啊?????????美术书上写宋代

急用@@@@@@@@@@@@@@@@@@~~~~~~~~~~~~~~~~~~~~~~~~~~~~~~~~~~~~~~~~~~~+============
应该说是有一幅很有名的《韩熙载夜宴图》现存的版本是宋人临摹的。
韩熙载字叔言,五代十国时南唐宰相,青州(山东北海)人。后唐同光进士,因父被李嗣源所杀而逃离中原南奔,南唐李升时,任秘书郎,辅太子于东宫。李璟时,迁吏部员外郎,史馆修撰,兼太常博士,拜中书舍人。

交泰元年(958年)货币贬值,提议铸铁钱,提高币值。一枚新大钱,当十枚旧钱;一枚新小钱,当二枚旧钱。仿“开元通宝”规格,徐铉为书篆文。新钱铸成,广为流通。韩熙载拜户部侍郎,充铸钱使。后升任兵部尚书,勤政殿学士承旨。

韩熙载博学,善文,史称“制诰典雅,有元和之风。”,工书法,与徐铉齐名。性格放荡蓄有爱妓王屋山。卒后追封为右仆射同平章事,谥“文靖”。有《定居集》、《拟议集》(已佚)、《格言》50余篇。
从人物外貌形状就可看出,不是宋画

唐开元,会昌开元,五代开元差别在哪

开元通宝怎么区分朝代 初唐武德开元,行用钱为欧阳询所书、经钱监严密督造的一种优质开元钱,主要特征是:面、背肉好,廓整,钱文深竣清晰,铜质纯净,铸造精良。钱径24 毫米至25 毫米,穿径7 毫米,廓宽 2 毫米,重约 4.5 克。四字含八分及隶体,笔划端庄沉稳,“开”字间架匀称,疏密有致;“元”字首划为一短横,次划长横左挑;“通”字的“辶”前三笔各不相连,呈三撇状,“甬”部上笔开口较大;“宝”字着笔庄重,其“贝”部内为两短横,不与左右两竖笔连接。 中唐月痕开元,形似指甲痕,此型出土极多,月痕开元钱文上,一改欧阳询书写的开元钱文端庄沉稳,演变成笔划疏朗,纤细清秀的笔体,“元”字首横加长,次划左挑,“通”字的“辶”前三笔呈似连非连的顿折状,进而又演变为连续的拐折状。“甬”部上笔开口较扁,整个字体显得比前期瘦长。“宝”字之“贝”部内中间两横加长,与左右两竖笔相衔接。“宀”下的“尔”呈三竖道。 晚唐开元,会昌六年(公元846 年)铸行会昌开元,大小径寸如开元通宝,背铸一州名,如京师铸“京”字、扬州铸“昌”字。各地铸钱工艺存在着明显的差别,多数周廓偏斜,铸文模糊。时过一年,会昌开元停铸。同是会昌开元,质量上存在着明显差异,可能存在着官铸与私铸的差别。钱币学界一般将会昌开元视为晚唐开元的典型标本。另外,小型月痕、对月月痕、多月痕开元或合背开元,铜质发黑,含铁量高,字迹模糊,钱文笔划纤细,“通”字的“辶”前三笔呈连续顿折状或似连非连状,多数轮廓不整,应为中晚唐私铸品。关于花穿开元,专家考证其铸行于中唐,主要流通于晚唐。花穿钱“开”字向宽体发展,“元”字首横加长,“通”字字体瘦长,“辶”前三笔连续拐折,“宝”字笔划纤细,“贝”内双横拉长,与左右两竖笔连接,钱径23 毫米至24 毫米,铜质不纯,铸工草率,应属私铸之列。 小径开元,指钱径在21 毫米至23 毫米之间的开元钱,这种小开元可能都是各个时期的民间私铸钱币。《旧唐书·食货志》写道:“如闻官铸之外,私铸颇多”。专家根据发掘出土的小开元标本,按其流行阶段,大体分出三型: 一型,钱文笔迹极力摹仿武德开元,惟钱径仅 23 毫米,重量不到 3 克,钱文尚清晰,穿廓尚规整,铜质并不很差;二型,中唐小开元,字体模糊,铸造工艺粗陋,铜质内掺杂铁铅,锈蚀严重;三型,晚唐小开元,周廓宽窄不一,铜质发黑,掺杂铁铅,肉薄量轻,铸范模糊,钱背穿廓**,钱径为22 毫米至23 毫米,重量1.7 克至3 克,多数是私铸。晚唐开元,会昌六年(公元846 年)铸行会昌开元,大小径寸如开元通宝,背铸一州名,如京师铸“京”字、扬州铸“昌”字。各地铸钱工艺存在着明显的差别,多数周廓偏斜,铸文模糊。时过一年,会昌开元停铸。 同是会昌开元,质量上存在着明显差异,可能存在着官铸与私铸的差别。钱币学界一般将会昌开元视为晚唐开元的典型标本。另外,小型月痕、对月月痕、多月痕开元或合背开元,铜质发黑,含铁量高,字迹模糊,钱文笔划纤细,“通”字的“辶”前三笔呈连续顿折状或似连非连状,多数轮廓不整,应为中晚唐私铸品。关于花穿开元,专家考证其铸行于中唐,主要流通于晚唐。花穿钱“开”字向宽体发展,“元”字首横加长,“通”字字体瘦长,“辶”前三笔连续拐折,“宝”字笔划纤细,“贝”内双横拉长,与左右两竖笔连接,钱径23 毫米至24 毫米,铜质不纯,铸工草率,应属私铸之列。 小径开元,指钱径在21 毫米至23 毫米之间的开元钱,这种小开元可能都是各个时期的民间私铸钱币。《旧唐书·食货志》写道:“如闻官铸之外,私铸颇多”。专家根据发掘出土的小开元标本,按其流行阶段,大体分出三型: 一型,钱文笔迹极力摹仿武德开元,惟钱径仅 23 毫米,重量不到3 克,钱文尚清晰,穿廓尚规整,铜质并不很差;二型,中唐小开元,字体模糊,铸造工艺粗陋,铜质内掺杂铁铅,锈蚀严重;三型,晚唐小开元,周廓宽窄不一,铜质发黑,掺杂铁铅,肉薄量轻,铸范模糊,钱背穿廓**,钱径为22 毫米至23 毫米,重量 1.7 克至3 克,多数是私铸。南唐所铸开元通宝,篆、隶成对,与唐开元有明显的差别。据 学者介绍,南唐开元钱文为徐铉所书,《五代史·南唐世家》介绍:南唐大臣“韩熙载铸铁钱,以一当二,煜(李后主)嗣立,乾德二年(964 年)始用铁钱,民间多藏匿旧钱,旧钱益少,商贾多以十铁钱易一铜钱出境,官不可禁,煜因下令以一当十”。另有史料介绍:“韩熙载上书请以铁为钱,其钱之大小,一如开元通宝,文亦如之。”这里韩熙载请铸的铁钱,今人从未见过,只见铜钱,而且是篆、隶两体钱文的对钱,南唐首创中国实行对钱的开端,其盛行于宋代。 关于南唐开元的铸造年代,有的说铸造于南唐第二位皇帝李王景(942 年至961 年)时期所铸;也有的说铸行于建隆四年,南唐后主李煜(961 年至975 年)的时所铸。经考证,南唐铜质开元钱是立国初期铸造的。 南唐开元的特征,《言钱别录》中指出:“南唐开元,文字必小,轮廓特阔”。 苏晔先生在《古钱探趣》一书中介绍:“徐铉的小篆学李阳冰,字的结构圆劲,粗熟奇绝。据说现存陕西的秦峄山刻石就是徐铉的摹本,后世的玉箸篆、铁线篆都取法于此。”篆书开元的“宝”字很有特点,“宀”下左“王”右“缶”,四字纤细齐整,方中见圆。隶书“开元”出自谁手尚无定论。 南唐开元,篆、隶两体钱都有。青铜篆书大型开元,直径26.6 毫米,重4.4 克,小型者24.6 毫米,重3.7 克;白铜隶书目前只发现大型一种,直径25.3 毫米,重3.9 克;青铜隶书大型者,直径25.7 毫米,重3.7 克,小型者直径23.3 毫米,重2.5 克。 另有折二、折三等大型南唐开元钱币,极少见。 南唐是五代十国时比较昌盛的一个小国,它所铸造的钱币,虽与唐朝开元同名,但不是同一个系列。
唐朝有开元盛世

货泉铁钱什么价格

永通泉货铁钱是五代十国时期南唐中主李璟发行的钱币。五代十国是介于唐与北宋之间一段军阀割据的特殊历史时期。南唐政权为李昪在公元937年建立,定都金陵(今江苏南京),公元975年为北宋所灭,传国三世,前后历时39年。国力鼎盛时下辖35州,包括今江西全境及安徽、江苏、福建、湖北、湖南部分,是五代十国时期一个较为重要的割据政权。在中主李璟(公元943年~公元961年在位)执政期间,南唐为后周所败,被迫放弃长江以北的土地,并除皇帝尊号,永通泉货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被发行的。《文献通考》卷九《钱币考二》云:“唐主李璟既失江北,困於用兵,锺谟请铸大钱,以一当十,文曰"永通泉货"。谟得罪而大钱废,韩熙载又铸铁钱,以一当二。”永通泉货铁钱也因为于国不便在不久以后停止铸造。

多数朋友对南唐历史的记忆来自后主李煜那首凄恻哀婉的《虞美人》,中主李璟其实也是位文艺成就颇高的君主,主张发行永通泉货铁钱的韩熙载也是南唐著名文臣,为大家所熟知,故其钱文设计颇能体现南唐政权重视文化艺术的主流风气。铁钱文用隶书,肥阔敦厚,延续唐代典型的隶书风格,“永”字构造尤奇,点划如横而横划加长,整个永字,看上去如同由“二”、“水”两字组合而成,研究界称之为“二水永”,十分有趣。从中国钱币史上看,铁钱并非韩熙载首创。早在秦代,我国就已经出现铁质货币——铁半两,而史籍中明确记载由政权统一发行的铁钱出现在西汉末期,当时公孙述割据蜀中,就大量发行铁五铢作为辖区内流通货币,此后铁质钱币在中国货币史上一直时有隐现,但其无论是在种类还是传世数量,都无法与铜质货币相比。可以想见,在以铜为货币本位的古代中国,其无法成为主流意义上的货币也是必然的。永通泉货铁钱的出现在中国货币史上是具有重要意义的,它既影响到了两宋铜、铁钱并行的货币制度,其钱体之大,法定面值之高,工艺之精也远远超越前代同类。加之铸造时间短,易氧化等诸多因素,永通泉货铁钱成为了玩家眼中不可多得的藏品。

以“泉”名钱,是中国钱币文化中的一大传统,然而其中原因,却非人人皆知。《礼记周官》载:司徒属下设有“泉府”,其主要职能为收购市上的滞销货物,以待买者不时之需。“泉府”实际上是一个调剂供求的机构,与发行和管理钱币尚没有直接关系,名之以“泉”是因其流通物资,源源不断,犹如泉水。正如《孟子娄离下》:“原泉混混,不舍昼夜,盈科而后进,放乎四海”。这个比喻意义也逐渐移至钱币,《汉书·食货志》:“故货(指货币)宝于金、利于刀、流于泉。”明代吴门画派领袖沈周先生,有《咏钱》诗云“个许微躯万事任,似泉流动利源深。”钱币如泉水般流通不绝,泽被四海,正是统治者之所希望,也体现着中国人对经济贸易的传统认识,“永通泉货”四字钱文,就是这种思想的极好代表。以泉名钱,最早出现在王莽发行的“六泉”上,《汉书·王莽传》载王莽因其篡汉夺位而讳言“刘”字,繁体‘刘’字为卯、金、刀,于是这三字也在禁用之列。钱从金,不能使用,而代之以泉,本是出于王莽的阴暗心理,却意外地成就了中国钱币的一大传统。

该品种较为贵重,好品货泉铁钱价格可达2000元。
1994年3月出水若干,完整品仅数枚而已,现在参考价值两万元左右一枚

韩熙载是个怎么样的人?

韩熙载自幼喜欢绘画,熟读经史,在唐代同光年中进士,因为擅长文章书画而在朝野中名震一时,他不仅在绘画方面有很深的造诣,而且富有政治才能。后来有一年,韩熙载的父亲因一宗兵器事件牵扯而被诛,无奈,为了避祸,韩熙载逃奔江南,投顺南唐。

韩熙载是一个具有远大政治抱负的人,见识学问都有许多独到之处,他入仕南唐以来多次进言,均能切中时弊。但是至后主李煜统治时期,尽管南唐统治岌岌可危,而李煜却不想有所作为。

韩熙载心里知道,大势已去不可扭转,于是转而纵情于清歌艳舞之中,这种行为是朝野清议所不能容忍的,也与一个朝廷大员的身份极不相称。

韩熙载本来家财颇丰,除了每月丰厚的俸禄收入外,由于他文章写得极好,文名远播,江南贵族、士人、僧道载金帛求其撰写碑碣的人不绝于道,甚至有以千金求其一文的人,加上皇帝的赏赐,遂使韩熙载成为南唐代臣中为数不多的富有之家。

正因为韩熙载家富于财,所以他才有条件蓄养伎乐,广招宾客,宴饮歌舞。家财耗尽后,仍未有所改变,每得月俸,就散于诸伎,以至于搞得自己一无所有。

每到这个时候,他就会换上破衣烂衫,装成盲叟的模样,手持独弦琴,令门生舒雅执板,敲敲打打,逐房向诸伎乞食,时间一长,大家便都习以为常了。

韩熙载的这种行为,有意造成了放荡不羁,不堪重用的影响。但是他毕竟有一个人口众多的家庭,仅靠游戏般的乞讨是不能解决问题的。在不能度日、无可奈何的情况下,他只好向后主上表哭穷,后主李煜虽然不满,但还是以内库之钱赏赐。

于是韩熙载索性不再上朝,被人弹劾,贬为右庶子,分司于南都,即于洪州安置。韩熙载遂尽逐诸伎,一面单车上路,一面上表乞哀,当后主将他挽留下来后,以前所逐诸伎又纷纷返回,韩熙载也重新回到了以往那种纵情声色的日子。面对这样的韩熙载,后主李煜也不禁感叹:我都不知道该怎么办。

韩熙载才华横溢,也曾经立志报国,但是如今却放荡到如此地步,不能不引起人们的颇多猜测。后主李煜曾经想拜韩熙载为相,这在《宋史》、《新五代史》、《续资治通鉴长编》、《湘山野录》、《玉壶清话》、陆游《南唐书》等诸多典籍中都有所记载,应该是确实无疑的,这也很可能是李煜派人去韩熙载家绘制夜宴生活图景的原因。在诸多的猜疑传闻之下,李煜也颇想知道真相,以便确定韩熙载是否可以重用。顾闳中大概就是领受了这样的使命,夜至其第,窃窥之,目识心记,图绘以上。

关于韩熙载醉生梦死、躲避拜相的真正原因,《南唐书·韩熙载传》与《钓矶立谈》等书中都曾经说道:韩熙载认为中原王朝一直对江南虎视眈眈,一旦真命天子出现,我们连弃甲的时间都没有了。在这种情况下,我如何能够接受拜相,成为千古之笑谈?

在这一时期,韩熙载的政治抱负和理想完全破灭了,而且亡国当俘虏的命运迫在眉睫,他个人内心和客观现实的错综复杂的矛盾与痛苦在折磨着他,使他除了以声色自娱来安慰和消磨自己以外,他已别无出路。

本文标题: 韩熙载铁钱之议的弊端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154064.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阴符经——强兵战胜演术章》中‘愚人以天地文理圣 我以时物文理哲 ’该怎么理解中国会像以前的历朝历代在几百年或者更久以后会变成其它朝代吗 就比如像唐宋元明清这样演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