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文明史大抵也能称为一部手艺史。那些能够拥有姓名的手艺,也曾在手艺辉煌的年代互相角逐,经受过实践的检验和世人挑剔的眼光,被一...
中国的文明史大抵也能称为一部手艺史。
那些能够拥有姓名的手艺,
也曾在手艺辉煌的年代互相角逐,
经受过实践的检验和世人挑剔的眼光,
被一群执拗而固执的人当成精神信仰代代相承,
站在了机械化时代的对立面。
去帮助这些手艺向这个时代毛遂自荐,
给他们一个展示的平台,
一个发声的机会,
去找寻属于他们的知己。
这便是我们踏上寻访手艺之路的初衷。
108种手艺—01台江苗绣
苗绣不同于著名的四大刺绣,具有对比鲜明、造型夸张充满想象力、富有民俗味等特点。其中以“叠绣”和“破线绣”最为出名。
苗绣是苗族服饰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图案纹饰所蕴含的文化内涵折射出苗族屡经迁徙的历史变迁。苗绣的画面丰富,龙、鱼、蝴蝶、蝙蝠都是其常见的题材。
苗绣的色彩绚烂,多以红、绿、蓝为主,辅以其他颜色。纹样密集丰富,苗族妇女细心地观察自然界中的花鸟鱼虫与生活物象,通过刺绣表现出来,造型夸张生动,有着原始的生命表现力。
叠绣是用很小的一个个布面层层叠叠而成的立体刺绣。不仅具有立体感,而且配色高级。原本是台江清水苗支系盛装缝合在两只袖子上的装饰,因其精致的细节与美感,单独装裱后便是一件美妙的艺术品。
破线绣将丝线破成6-10根进行刺绣,每一根堪比发丝,其技法精度可想而知,非手工是不可实现,绣出的产品如绸缎般丝滑,光亮。耗时巨长,精细无比,故非常珍贵。
用于背小孩子的背兜,大面积的运用打籽绣,刺绣度非常豪华。自由而丰富的表现形式,源自苗族人丰富的精神世界,以苗绣将自己理解的天地、山水、世间万物融汇于一副图景之中。
108种手艺—02施洞银饰
苗家人日常自用的银全部为999纯银,非旅游市场宣传纯度不高的“苗银”,手工制银的价值不在于银的克数多少而更多的取决于手艺本身,好的手艺已不多见。
苗家人制银技艺精湛,对银的偏爱没有任何可比,这源于自古以来婚嫁与庆典之事。
在审美上以繁、重、大为美,特别是引以为傲的拉丝工艺达到巅峰水准,以及蕴含的民俗符号,传递着独树一帜的艺术价值。
这件宝瓶属于第一眼惊艳,仔细揣摩后爱不释手的级别。其价值贵在工艺而非银本身。因为能保持瓶身对称的造型,本身就有难度,更何况镂空拉丝使工艺难上加难,毫不夸张地说,能达到如此工艺者少之又少。
这件《状元郎》银片原本为帽子上的装饰元素,源自苗族古歌里将军出征的故事,以纯手工拉丝精细工艺而成,是一件既有民俗韵味又非常现代的艺术作品。
一只蝴蝶三颗铃铛,原来是苗族盛装上的装饰物,单独取下与素雅的衣裙也非常搭配。
这是一个带王字的肥松哦。
108种手艺—03剑河锡绣
锡绣在刺绣品类中属于很奇特的一种存在,这种奇特在于超脱了常见的针线而拿锡片代替。
锡绣是在土布之上用金属锡绣制而成的刺绣品,是苗族特有的一种服饰装饰技艺,且只分布于贵州剑河县清水江沿岸的部分苗族村寨中,在世界工艺美术史上也是独一无二的。
锡片的制作需要多年经验的老手艺人才能完成。锡料经加热成锡水,小勺盛出,迅速泼在一口大锅的平滑石板上,一片平滑光亮的锡片立马成型,此过程不到一秒钟,考验手艺人的手稳、眼准与果断,即使经验丰富的手艺人也不能保证一次成功。
锡绣是非常难且非常耗时的一种技艺,看似毫不起眼却对精细度与针脚算法要求甚高,几何形的排列美学与朴素的颜色非常受奢侈品牌的青睐。
锡绣制品通常有前裙片,后裙片,背搭三种,主要用于装饰当地苗族人的服饰上。锡绣并不完全用锡来绣制,而是由锡绣和线绣两部分组成,锡条主要是来装饰主纹。
藏青色的苗族服饰上点缀的明亮的锡条,仿佛深邃夜空中的繁星,熠熠生辉。当地苗族人以这般独特的手艺,展示着他们的对宇宙万千的感知,神秘而浪漫。
108种手艺—04石桥造纸
南皋乡石桥村被称为“中国国纸之乡”。古法造纸并不少见,而这里的造纸却很好地利用大自然的馈赠,将四周的花草融入其中。
此物最大的视觉亮点是新鲜花草与纸张的结合,故有“拈花造纸”一说,就连染色也是由植物完成。
纸张手工装订成软抄本,随性所欲的蓝色与纸张浑然天成,没有任何规则与定式,皆有创作者心中而生。
拈花硬壳本将四季花草藏于纸张之中,好像将时间凝固,将当时的风景记录与纸上,代表了石桥村人的生活智慧与审美。
大概只有如此灵秀的地方,才能孕育出如此浪漫的造纸之法吧。
王家小伙伴造纸作品展览,最右边的据说是寿司拼盘??
108种手艺—05丹寨蜡染
蜡染是古人留下的智慧,而丹寨苗族蜡染以精细的画工与民俗文化象征占据重要一环。
蜡染除了植物蓝染外,更重要的是前期绘图,一把朴素的蜡刀勾勒出千变万化,评判蜡染的好坏在于蜡和蜡刀的控制,要么精细入微要么随性赏神韵。
蜡染其实是一种防染技艺,以蜡作为防染剂,绘制图案于布料上,再以蓝靛浸染后去蜡,布面便可呈现蓝底白花或白底蓝花的图案。
而在浸染时,蜡自然龟裂使得布面出现意想不到的“冰纹”,这也是蜡染独特的魅力特征。
蓝白渐变,中间的涡纹是丹寨苗族特有的图样,画笔细腻圆润,延伸为现代理解的年轮,寓意年年岁岁,平平安安,团团圆圆。
未浸染的蜡画以天然矿物染色点缀,图案具有强烈的苗族代表性,是当地画娘心中所想,无需染色,本身亦是一件极具苗族风味的蜡画作品。
王家的小伙伴都收到了一张带自己名字的蜡染画。
108种手艺—06三都马尾绣
据老人讲述,水族原本在殷商时期是一支部队,过着边战斗边迁徙的生活,马则作为最重要的战斗物资伴随左右,所以用马尾进行刺绣便顺理成章。
马尾绣工艺繁杂,是水族祖先智慧的结晶。依旧沿袭历史最悠久的乱针、扎针等刺绣技法,将丝线裹住马尾丝,然后绣在土布上。被誉为刺绣艺术的“活化石”。
马尾绣是水族人民以马尾进行刺绣的一种独特技艺,不同于苗绣的夸张绚丽也不同于锡绣的低调奢华,而是如水族的“水”一般富有灵性。
马尾绣工艺主要应用于背孩子的背带,女性绣花鞋、帽子等。一双色彩绚丽精致的绣花鞋,纯手工贯穿整个过程。鞋口周围以手工挑花刺绣,鞋面则是大面积的精致马尾绣,拿在手中也很有分量。这是水族女性眼中的美。
这件绣片中双龙双凤呈对称布局,中间为一条跃起的鱼。凤凰代表迁徙与飞翔,龙代表权威,鱼则是与水族人密不可分的图腾象征。他们认为鱼是祖先的影子,也是水族最重要的节日“端节”的祭祖圣物。
马尾绣是水族女性对自然万物的观察与她们认为的自然之美的内心映照,以雅致的色彩与灵动的图案绣制而成,层次分明,具有浮雕感。
搓马尾是马尾绣的关键。
我爱上了一匹野马,可是我的家里没有草原。
于是,我搓了它的马尾做成了马尾绣......
王的小伙伴期待能和你相见。
欢迎扫码加入微信群,我们将以直播的形式带你走遍祖国的大好河山,寻访不为人知的好手艺。
https://w.url.cn/s/ApXuFHm (二维码自动识别)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