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的机枪发明家

发布时间: 2021-04-24 22:52:20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90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对于已经持续征战多年的欧洲大陆来说,没有人预想到这场由巴尔干半岛点燃的武装冲突会演变成数千万人伤...

消失的机枪发明家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对于已经持续征战多年的欧洲大陆来说,没有人预想到这场由巴尔干半岛点燃的武装冲突会演变成数千万人伤亡的人间惨剧。

造成这一结果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因为当时欧陆列强普遍采取阵地战的战争形式,为了攻克敌方的阵地,就需要让士兵们迎着枪林弹雨奋勇前进——然而已经投入大量装备的马克沁机枪让这些看似勇猛的冲锋变成了一场场血腥的屠戮。

光是在1916年7月的索姆河战役,德国人以平均每百米一挺马克沁MG08机枪的火力密度,向40公里进攻正面上的14个英国师疯狂扫射,一天之内就有61816名英军士兵伤亡,这放在冷兵器时代简直是不可想象的战损。马克沁机枪凭借其骇人听闻的杀伤力在一战中大放异彩,也直接改变了之后的战争形态。

这种被誉为人类有史以来杀人数最多的武器,其发明者海勒姆·史蒂文斯·马克沁(Sir Hiram Stevens Maxim)也因此在历史上留下了自己的鼎鼎大名,然而关于他和他的发明,却和一桩神秘的失踪案扯上了关系,给这带着血腥色彩的人间凶器,平添了几分不详的色彩……


1840年2月5日,海勒姆·马克沁(Hiram Maxim)出生于美国缅因州桑戈斯韦尔市的农郊。他的父亲拥有一个牧羊场,家里生了7个孩子,一家人靠着绵羊过着贫苦的日子。作为幺子的马克沁没有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除了放羊,他唯一接触知识的时光就是在当地一个单教室的学堂里读过五年书,在那里他学会了认字和阅读。

从小时候开始,马克沁就展现出了异于常人的发明天赋,14岁那年他被一位名叫丹尼尔·斯威特的马车制造商雇佣做学徒,那段时间里他几乎每天工作16个小时——这也让后来成为资本家的他成为了996的忠实执行者,在他看来,只有辛勤的劳作才能磨砺一个人的品质和意志。

在马车作坊里马克沁学会了机械制图和各种加工工艺,天赋的才能终于有了发挥的机会,在工作坊工作的四年时间里,他对当时生产的各类马车零部件进行了改造。在那个遍布老鼠的破旧工厂里,马克沁完成了人生中的第一项发明——自动捕鼠器。这个发明非常实用,很快就风靡当地,有效地清除了乡村磨坊里常见的老鼠。之后他又接连发明了一款改进的三轮车,一种硅酸盐制成的黑板,这些发明的实用价值都很高,不过当时尚且年轻的马克沁并未为他的发明创造申请专利保护。

随着年龄增长,马克沁也告别了学徒光阴,20岁的时候他来到了缅因州的德克斯特,在那里从事木工的工作。南北战争的爆发让马克沁开始了周游北美之旅,当然他的主要活动范围在美国北部和加南大,最终来到了位于马萨诸塞州北部的菲奇堡,在他叔叔李维·史蒂文斯(Levi Stephens)的机械加工厂里工作。

马克沁发明的白炽灯(Maxim Carbon Filament Lamp),若不是爱迪生的专利官司,马克沁很可能不会走上发明杀人武器的道路,而是以电气发明家的身份名留青史

他发明的脚步从未停止,1866年,马克沁发明了卷发器,即是在熨斗后面加装了一个产生蒸汽的设备和一个头灯,这个发明也让他获得了人生中第一个发明专利。之后他又发明了自动灭火器,用于解决家具厂失火的问题。随着发明专利的不断变多,马克沁也渐渐在科学界变得小有名气。1878年美国电气照明公司聘用他为首席工程师,在那里,他发明了一种可以长期使用的碳丝,并由此制造出了白炽灯。

1881年,马克沁代表美国电气照明公司在巴黎的电气博览会上展示了自己发明的电动压力调节器EPR,还因为自己在电气工程学上的成就获得了法兰西共和国总统颁发的骑士勋章。在那里,一个同样来自美国的熟人告诉马克沁:“忘掉你喜欢的化学和电气工程吧!如果你想赚大钱,就去发明一些能够让欧洲人更有效率杀戮彼此的玩意儿。”马克沁接受了这个建议,同年他移居英国,开始研究新型的速射机枪。

加特林和他发明的加特林机枪

1884年,马克沁机枪诞生了。这是理查德·加特林(Richard Jordan Gatling)和鼎鼎大名的加特林机枪(Gatling Gun)的继任者,在几个关键方面有所不同。门控枪以十发炮管操作,最大射速为每分钟1200发,而马克沁的武器则是通过手动曲柄发射的。它的目的是利用每个子弹的反冲力,这种力量足以将用过的子弹弹出并拉进另一个子弹中,该设计只需要一个枪管自动发射所有子弹,而无需“摇动”武器。他还开发了自己的无烟粉末堇青石,以最大程度地减少射击时的烟雾。此外,马克沁机枪比加特林机枪的机动性强得多。

为了更好的兜售这种武器,马克沁在英国成立了马克沁军火公司(Maxim Gun Company),他想出来的宣传标语简单易懂:“一款按下按钮就能够自动发射的机关枪。”他先是向自己的老家美利坚合众国推销这款大杀器,但美国陆军部认为这种武器没什么用,拒绝与他签约。

失望的马克沁回到英国,英国王室对他的发明很感兴趣,在经过实弹演示后,王室采购了一批马克沁机枪装备于皇家部队。在拿下这笔丰厚的订单后,马克沁的公司与另外两家大的军火公司合并,并准备全力生产这种新型武器。

与英国王室不同,英军高层对这种武器意兴阑珊,他们不知道这种武器怎么运用到实战当中——直到1893-1894年英国在津巴布韦的战争中,马克沁机枪第一次展现出其狰狞的本色,以其恐怖的杀伤力赢得了英军的赞叹。当时的英军在津巴布韦发动的战争中仅仅凭借4挺马克沁机枪就以50人的兵力击退了5000名当地部落士兵的进攻,有超过2000人在战斗中阵亡,而英军仅仅只死了四个人。

这种在开阔地形组成强大火力网的战争方式足以瓦解最强悍步兵的冲锋意志,这才让帝国主义列强开始重视起这种新型兵器的运用。随后德国、沙俄、日本等新兴国家也开始纷纷采购这种兵器并投入到实战之中,直到一战的爆发,马克沁机枪风靡全球战场,成为了死神的代名词。

第一次马塔贝列战争是马克沁机枪在战场上的首次亮相,英国人依靠这个大杀器屠杀了无数黑人原住民

在马克沁整个发明生涯里,他总共获得了122项美国专利和149项英国专利,晚年他不再对研发新的杀人武器感兴趣,而是开始全身心投入到航空器的研究中去。1894年,马克沁建造出了一个采用蒸汽动力的飞行器(这很蒸汽朋克),但在最后的试飞阶段马克沁放弃了这次危险的实验,因为根据计算他认为目前的蒸汽机技术无法提供足够的能效比让飞机成功飞行,而柴油动力的内燃机在当时尚未出现。

不过马克沁并未让自己的研究就此浪费,他用积累的发明经验在1904年为伯爵府展览中心设计了一款用于娱乐的飞行器(Captive Flying),这种娱乐机器迅速风靡英美,直到今天仍有游乐园提供这种充满童趣的游乐项目,如迪斯尼加州冒险乐园的“金色西风”(the golden zephyr)。从发明死神的武器到为孩子们发明娱乐设施,可以看得出晚年马克沁的研究思想发生了一个巨大的转变。

位于加州迪斯尼乐园的金色西风于2001年8月正式运营,距离其发明者马克沁去世已经有八十余年

马克沁于1899年正式入籍英国,1900年被维多利亚女王封为骑士爵位。1916年11月24日,在血腥的索姆河战役发生四个月后,马克沁在伦敦的家中安然去世,享年76岁。这位创造了历史的大发明家被埋葬在伦敦南部的西诺伍德公墓。

从马克沁充满传奇色彩的一生我们可以看出,他确实是天降的一个奇才,发明创造对于他而言就如同吃饭喝水一样,早已成为他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马克沁对于一切新生事物始终保持着足够的好奇心和钻研精神,并且具备迅速看穿事物本质的能力——从家用产品到飞行器,他的发明跨越了多个不同的学科,但让人们始终铭记在心的,还是那把致命的机枪,这是马克沁一生中最重要的发明,也是他在历史上。

然而,历史的真相确实这么单纯吗?


历史上两个科学家同时发现或者发明一项新科技并不是什么罕见的事情,以至于有一位社会学家罗伯特·金·默顿(Robert King Merton)将这种现象总结归纳为一种社会学理论:重复发现论(Multiple Discovery),最著名的例子当属牛顿和莱布尼兹近乎在同一时间独立发现了数学中的微积分概念,为了争夺“第一发现者”的称号,牛顿号召整个英国学术界共同打压和抵制莱布尼兹的研究成果。两个人的争夺直到死后仍在继续,直到今天也没扯出个最终结果,只能将微积分同时冠以俩人的大名。

而近现代为了争抢新发明的专利,诉诸公堂乃至上升到国家层面的例子更是不在少数,比如最早发明无线电通信的尼古拉·特斯拉(Nikola Tesla)被同时期意大利科学家古列尔莫·马可尼(Guglielmo Marconi)后来居上抢走了专利权(据说这和特斯拉的死敌爱迪生有关),后者也因此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而同时期的俄罗斯科学家亚历山大·波波夫(Alexandr Popov)又是首个演示出完整的无线电接收装置的人,所以俄国官方至今只承认波波夫是无线电发明者。当特斯拉在1943年去世后,美国最高法院又转变了态度,裁决宣布特斯拉的无线电专利有效,从而避免继续给马可尼的公司支付专利费用。

从这些例子可以看出,科学家对于金钱和名誉的贪婪程度并不比普通人低,拉帮结派恶意打压竞争对手也是家常便饭的事情——不过马克沁在发明机枪时遇到的竞争对手却不是简简单单的同行相轻,多重的机缘巧合让他的竞争者威廉·坎特洛(William Cantelo)的故事看起来颇具诡异的色彩。

1839年,一个名叫威廉·坎特洛的男子出生在英国怀特岛的纽波特。他是个聪颖的年轻人,在工程学方面有着很深的造诣,凭借着自己的努力成为了一名机械工程师。根据南安普顿市的人口普查记录,1871年的时候,威廉与他的妻子埃里兹(Eliz)和四个孩子共同生活在当地法国街(French Street)40号。

旧塔旅馆

威廉的天赋不仅仅体现在工程技术方面,他在经商领域也小有成就,根据记载,他在法国街拥有一家商店,麾下有着多达40名员工,他还是一家名为旧塔旅馆(Old Tower Hotel)的所有者,这家旅馆位于巴尔盖特街(Bargate Street)。在南安普顿当地,威廉是一个颇受欢迎的地方绅士,他的业余爱好是乐队指挥,曾担任汉普郡第二郡乐队的总指挥,乐队会定期在巴尔盖特街的酒吧里举办演奏会。

1861-1865年,美国爆发南北战争,在这场美国历史上伤亡人数最高的内战中,加特林机枪被广泛运用在战场之上,但是它存在需要人工手摇的问题,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自动化武器。于是,发明一款新型的快速射击机关枪成为了当时工程学领域的一个热点方向,诺顿菲尔特机枪、加德纳机枪等改进型的机关枪都在1870年代左右问世。

显然,对于热衷于发明创造的威廉来说,研制出一款性能优异的机枪不仅可以得到政府的大批资金,还可以扬名立万留名青史。因此威廉将旅馆地下室进行了扩建,根据当地人的记载,他甚至在整条街道的地下挖出了一条完整的隧道,以供他进行机枪的射击实验——虽然威廉非常谨慎的想通过这种掩人耳目的方式完成自己的创造,但不是从地下传来的枪弹射击声还是让邻居们议论纷纷。威廉对这些街边的流言蜚语置之不理,一心一意投入到自己的工程试验中去,后来他发现人手不足,就把自己的两个儿子也拉进了实验中。

在长达数年的时间里,威廉一边专注于速射机枪的改造,一边还常常出差访问法国、比利时等地的工作坊,对新的工程技术进行钻研和交流。直到1880年,威廉终于做出了第一款可用的机关枪,他向家人表示自己的工作暂时告一段落,他打算休假一段时间,大概会持续三个月,顺便向各国的高层人士推广自己的发明。他的儿子们将制造出来的机枪零件分包装进了三个箱子,以便父亲可以便利地携带着它们出去兜售。威廉带上了这份不同寻常的行李,与家人告别,随后离开了南安普顿——从此再也没有回来过。

这就是威廉·坎特洛失踪案的经过。由于威廉本人常常出差或者旅行去欧洲,最开始的时候他的家人并没有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直到三个月后,家人们既没有看到归来的一家之主,也没有收到任何形式的通知或者消息,他们才开始追寻威廉的行踪。

最开始的时候,他们雇佣了一个私家侦探去调查此事,侦探发现,威廉最后一次可查到的记录是他去了美国,此外,他银行户头上的大部分金钱都被他本人取走了。这对于家人来说无异于晴天霹雳,为什么自己的亲人会选择这样无声无息的方式离开他们?正当他们沉浸在悲伤和困惑的时候,一则新闻的出现很快就让他们心中的谜团得到了解答。

1884年,此时距离威廉失踪已经过去了数年,英国伦敦的报纸上刊登了一条爆炸的新闻,一位从美国移居过来的名为海勒姆·马克沁的工程师向公众公开了自己最新发明的一款速射机枪,这种机枪采用了一种巧妙的设计,通过子弹射击时的后坐力来实现弹夹的持续轮转,从而实现高速的全自动的射击,由于其出色的性能,英国政府已经决定购买其专利。

报道不但展示了发明者马克沁和机枪的照片,还将机枪的原理粗略的写了出来——看到报纸的威廉家人如同遭遇了晴天霹雳一般,威廉的两个儿子看完报道后大声惊呼:“这不是我们发明的机枪吗?”再一看马克沁的照片,更是吓了一跳,因为他长得和威廉·坎特洛非常相似,同样的高鼻深目,同样的花白长须,严肃的双目中透出坚毅的神色。

威廉·坎特洛流传下来的相片,由他的直系后代巴里·坎特洛提供
海勒姆·马克沁与他的机枪合影

威廉的两个儿子很快就得出了结论,这个马克沁就是他们的亲生父亲威廉,只是不知道为什么父亲要用冒名顶替的方式来公布自己的发明。由于此时马克沁在英国已经名声大噪,威廉的家人没有费太大的力气就找到了他。在伦敦的滑铁卢车站,两个儿子蹲守在此,等候前来坐车的马克沁,当他们看到他走近的时候,连忙大声地叫住了他:“嘿!父亲!”马克沁回头看了他们俩一眼,说了一句:“孩子们,我能为你们做点什么吗?”两个年轻人连忙说道:“快回家看看妈妈吧。”马克沁没有继续回话,而是匆匆跳上了火车。

两个年轻人立即赶回家中告诉母亲,他们找到了父亲,不过根据他们的说法,马克沁的声音虽然和父亲很像,但带了点美国口音。南安普顿当地人在看到了报纸上的照片后,也纷纷表示这就是生活在这里的威廉·坎特洛。

然而马克沁本人却对威廉的家人置之不理,也许是在他功成名就之后,借着奇怪理由接近他的人变多了,当威廉的儿子来到马克沁在肯特郡贝克斯利鲍德温公园的大房子找他做进一步确认的时候,马克沁虽然看到了兄弟俩,但还是迅速跳上了马车离开住处,此后威廉的家人就再也没有近距离见到过马克沁。

而其他南安普顿居民也曾在不同的场合见过马克沁,在一次切尔姆斯福德(Chelmsford)举办的武器展览会上,一个名叫杜威的(Mr Dewey)的熟人冲着马克沁喊了一声“坎特洛先生!”马克沁看了他一眼,但是没有做出任何回应,然后迅速离开了会场。还有一次,另一个熟人在伦敦偶遇了马克沁,他也打了一声招呼“坎特洛先生!”但这一次马克沁的反应非常激烈,他大声呵斥道:“如果你再用这个名字来叫我,我会到法院去起诉你!”这种反应说明他并非第一次被人用这个名字叫起过,而他对此感到非常恼怒。

除了容貌相似,还有一些巧合之处让威廉的家人认定马克沁就是换了身份的威廉·坎特洛。首先,坎特洛是一个热爱引用格言的人,他总是怀揣着一本书在兜里,以便可以随时查阅,而格言(Maxim)这个单词恰好就是马克沁的名字;其次,一些南安普顿的当地人表示曾不止一次听到坎特洛将自己发明的枪械命名为“Maxim Gun”。马克沁1916年去世的时候,他拒绝了牧师为他主持葬礼,而根据坎特洛家人的说法,威廉失踪前也曾多次表达过相同的愿望。

对于坎特洛的儿子来说,失踪的父亲是因为不愿与家人分享从发明中得到的巨额财富和名声,才选择以另一个人的身份继续自己的人生。倘若事实的确如此,对于他们而言,自己的亲人和与世长辞已经没有什么本质区别了。


看到这里,大部分读者都应该意识到,从现实的角度考虑,威廉·坎特洛跑到美国化名马克沁这件事情几乎是不可能发生的,因为这个马克沁不是一个无名之辈,他有着丰富的人生经历,不但留下了诸多伟大的发明,同时也和同时期的许多发明家有着不少交集。一个出生(教会档案)、成长(人口普查记录)、结婚生子(有妻有女)、建立事业(开办公司)各项经历都记载的如此详尽的人,有没有可能被人冒名顶替呢?答案无疑是否定的。

然而即便威廉·坎特洛和马克沁基本上不可能是同一个人,两人似乎也并非毫无干系。

在马克沁本人亲自撰写的自传《My Life》中,曾提到了当他移居欧洲后,仍有人以他的名义在美国招摇撞骗:

“我经常能从报纸上看到我在美国教授一些爆炸物技巧,或者在吹捧自己发明的枪,或者是在灯具里点燃硝酸甘油之类的蠢事,而实际上我一直都在欧洲……拥有一个替身貌似听起来非常可笑——但对我来说这是一件很麻烦的事情。”

这个冒名顶替者闹得影响之大,以至于甚至有一个美国纽约的记者专程赶到伦敦采访马克沁——因为记者认为英国版的这个马克沁是个假货,他有责任和义务揭发这个骗局。这个记者甚至对着马克沁说到“facts were very stubborn things to deal with”(真相是不允许改变的),让马克沁本人感到哭笑不得,不得不将自己随身携带的各类证件、证明以及专利文件都展示给他看,记者最终也接受了眼前这个人正是那个鼎鼎大名的枪械发明家的事实。

在发生了这件事情后,马克沁专门雇佣了一个律师在英美两国调查专利申请的相关事宜,最终确认了只有马克沁本人申请了这种类型的机枪专利。而对于那个冒名顶替的人,马克沁并没有做过多的关心,反正专利权在自己手上,对方再怎么坑蒙拐骗也只能赚点小钱。

当然,这桩离奇的失踪案还存在着另外一种可能——马克沁是一个无耻的剽窃者,他窃取了坎特洛发明的机枪。许多人在一个相同的领域钻研,彼此借鉴(抄袭)创意,从而完善自己的研究成果,这在当时的欧美发明界并不罕见。

根据南安普顿当地一名船舶工程师菲利普·布农(Philip Branon)的说法,马克沁移居英国后曾经来到南安普顿参观他的工厂,并对他发明的一种新型螺旋桨很感兴趣,但这位工程师警告厂里的工人不要给马克沁看到实物,因为当时的他被盛传是一个“创意的剽窃者”(a reputation for brain-sucking)。

可能会有人提出疑问:如果马克沁真的剽窃了坎特洛的创意,坎特洛为什么不直接将真相公诸于众?他可能压根不知道这件事情,因为马克沁是回到英国公开的发明,而他出于某种原因不愿意回到自己的故乡;也有可能他的尝试处处碰壁,毕竟在美国他只是一个无关紧要的异乡人。

关键的是,即使坎特洛的机枪和马克沁机枪一样性能优异,要等到各国政府真正重视起这款杀人兵器,都要到1893年以后了。当时的英军在津巴布韦战争中第一次通过实战验证了马克沁机枪的杀伤力,这才让帝国主义列强开始重视起这种新型兵器的运用。所以即使坎特洛在1880年代试图靠着手中的发明击垮马克沁的专利,也不会得到任何政府机构的支持和帮助。

还有一点值得注意,在研发机枪之前,马克沁实际上压根就不是干这行的,他之所以跑到英国去研发机枪,主要的原因是著名的专利恶霸托马斯·爱迪生。最开始的时候他发明了自动灭火器,赚取了第一桶金,随后于19世纪70年代末在纽约开办了一家照明灯生产公司,作为最早投入生产白炽灯的公司,马克沁很快就拿下了许多订单,正当他雄心勃勃准备大干一场的时候,爱迪生跳了出来。

当时爱迪生已经是资产万贯的大资本家,但他依然不打算给这个年轻人一点机会去威胁自己。1881年他花费重金从马克沁的美国电气照明公司(U.S. Electric Lighting Company)中挖走了一个名为刘易斯·拉蒂莫(Lewis Latimer)的非洲裔美国人,要求他在碳纤维白炽灯丝的专利诉讼中担任关键的专家证人,并且不惜血本砸下了200万美金(在当时可谓天文数字),将白炽灯的发明专利抢了过来。随后他又动用自己在美国商界的人脉全力排挤马克沁,马克沁走投无路,被迫放弃自己苦心经营多年的照明行业,他的公司最终也于1888年被西屋电气收购。

刘易斯·拉蒂莫曾是马克沁的员工,但他后来被爱迪生挖角,成为了起诉马克沁侵权的重要证人——为了讨好黑人选民,美国总统拜登在竞选前曾宣称刘易斯才是电灯泡的真正发明者

1882年,已经在考虑转行的马克沁在维亚纳遇到了一个美国人,是他建议马克沁转行发明人间凶器,这才让马克沁转向了武器发明家之路,并在两年后迅速拿出了成品——这个速度快的有些不太正常,很难想象这种武器是他从零开始独自研发出来的,不过参考爱迪生的故事可以看到,对于当时的科学界,真正的发明者是谁无人关心,大家只会认可那个抢注专利的人——所以马克沁急着在1883年6月和7月注册了马克沁机枪的第一批专利,即使当时他尚未制造出原型产品。

从马克沁发明机枪的工作进度来看,他很大概率和爱迪生一样是吸纳了他人的研究成果,按照他自传里的说法,他之所以想到依靠子弹发射的后坐力来实现机枪的自动化运转,是因为自己小时候使用步枪的时候曾被巨大的后坐力撞倒过。这种说法非常可疑,听着就像是牛顿被苹果砸到发现万有引力一样戏剧性。

马克沁本人确实在英国伦敦西诺伍德的大房子里进行过一段时间的机枪射击实验,并大张旗鼓的在当地媒体上刊登了警告,要求当地居民不要靠近他家的花园。但这一切究竟是作秀还是实打实的研究就不得而知了,无论如何,目前仍没有证据可以证实马克沁机枪是创意剽窃的产物。


马克沁和坎特洛的故事仍存在着许多谜团,但历史的长河里并没有真相在流淌。我只能自己构思一个合理的故事——这未必是事实,但也许很有趣。

威廉·坎特洛带着他的发明离家之后,先是在欧洲大陆推广他的产品,但遭到了冷遇——这和马克沁遇到的情况基本一致,当时的列强军队的战争思维还未跟得上科技进步的步伐。于是他想起了美国,毕竟那里刚刚结束了一场血腥的战争,为了前往那片遥远的大陆,坎特洛提取了大量的储蓄。然而当他来到美国以后,发现在这里的人们已经厌倦了流血和杀戮,对他的新发明嗤之以鼻。遭受了重重打击的坎特洛认为不能就这样回国,仍然努力在广阔的美洲大陆上寻找机会,可就在这个时候,传来了英国发明出自动速射机枪的新闻。

作为行家,坎特洛很快就了解到马克沁机枪的精妙之处——无论他手头的机枪是否采用了相同的原理,他的发明都已经在事实上变成了一堆废铜烂铁,毕竟牛顿和莱布尼兹的争斗尚且是两个贵族科学家的对抗,自己作为一个漂泊异乡的普通人,与早就已经声名大噪的大发明家马克沁根本没有争斗的实力。

但是他很快就注意到马克沁的相貌与自己十分相似,而自己对于机枪的研究也颇具水准,以马克沁的名义留在美国招摇撞骗混口饭吃倒也不是什么难事,又或者坎特洛还希望在马克沁的基础上改进自己的机枪,希冀能靠着美国政府的认可打一场翻身仗——无论结果如何,他最终都是默默无闻消失在了历史的长河之中,只留下亲人百思不得其解的困惑与痛苦。

如果构思一个恶意的故事版本,那就是这样:

坎特洛只身来到美国,开始向各大军事机关、工程技术公司推销自己的机枪,而这恰好被当时已经被爱迪生压迫的喘不过气的马克沁注意到了。两个人也许有过深入的交流,马克沁认为这是一个发财的大好机会,于是就迅速移居到英国注册了专利,当坎特洛发现自己的发明被剽窃之后,他或许只是感到深深的失望,又或许他试图向美国政府揭露马克沁的无耻行为,但都被实力雄厚的马克沁强行打压了,恰如当初爱迪生对付马克沁的手段。最后认为自己无颜回家的坎特洛在郁郁寡欢中撒手人寰,没能成功在历史上书写自己的故事。


威廉·坎特洛的失踪始终是一件难以解释的怪谈,从常理来讲,如果他在外推销武器的时候没有遇到什么可靠的机遇,那唯一的出路就是回到自己的故乡——这是人之常情,没有人会无缘无故愿意客死他乡。又或者,他在旅行的过程中遭遇了什么不测(意外、失事或者人为犯罪),但他的身份和发明不应该就这样完全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之中。

假设坎特洛的发明得到了青睐?毕竟当时的美国相较英国已经更加现代化,文化的冲击力也更强,作为一个小镇英国人,在获得了大量金钱后选择以一个新的身份在美国重新开始生活也并不是完全不可能的事情,但这也势必就会与马克沁的发明专利发生冲突。当然如果他真的是马克沁,会选择大摇大摆的回到英国吗?毕竟在那里认识他的人可不少,而且一个人怎么能够做到对自己的亲生儿子如此冷酷无情?

BBC电台专门为这个神奇的失踪案做了一期节目,也采访了许多南安普顿当地人的后代希望能给出一个答案,但结果依然是未知的。无论真相究竟是怎样的,最终在历史上留下机枪发明家大名的是海勒姆·马克沁,而不是威廉·坎特洛。或许在另一个平行世界里,威廉·坎特洛才是那个享誉寰宇的大发明家,拥有着这个世界中马克沁爵士独享的荣光。

本文标题: 消失的机枪发明家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137954.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孙子》谋攻篇(上)《大秦帝国》读书笔记第十六天:莫让出身成为一个人前进的绊脚石!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