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总是向前发展,为什么现在的课本却推崇学习古文?

发布时间: 2021-04-19 12:52:53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113

历史一直往前发展,为何我们课本还要提倡古文,倒行逆施吗?历史只能往前发展,所以,我们要学习,也只能学习古代的东西。事实上,我们虽...

历史总是向前发展,为什么现在的课本却推崇学习古文?

历史一直往前发展,为何我们课本还要提倡古文,倒行逆施吗?历史只能往前发展,所以,我们要学习,也只能学习古代的东西。事实上,我们虽然学了古代的东西,可是重点依然是近现代史。时间只能前进不能后退,所以,我们学习的时候,三部分知识,过去,现在和未来,能学哪一个?

这是一个很有价值的问题,不少人对学习文言文并不是很理解,认为信息化高度发达的今天,花时间学习很有难度的文言文,是没有必要的。这样错误的观点不只是很多学生和一些成人有,个别语文高级教师竟然也如此认为。

近几年,中小学语文课本中古诗文篇目增多了,这和国家振兴民族文化的战略方针是一致的,在今天,对于中小学生,学习文言文不但是必要的,也是重要的,中高考试卷中古诗文的比重超过了百分之二十,这是其重要性的一个具体体现。

几十年前,我见到过台湾中考试卷,其中古诗文的比重超过了百分之三十,比我们现在的还高很多,这让我很惊讶,当时我们的中高考试卷古诗文比重要小得多。后来,读三毛、琼瑶小说,感觉到道家文化和宋词在她们的小说中竟如盐在水,她们传统文化功底之厚让我深为敬佩。再后来,读南怀瑾的《论语别裁》,钱穆讲传统文化的著作,蒋勋的文章,白先勇的小说《台北人》……深感台湾作家、学者在传统文化方面的功底,整体要比大陆学人高出不少。港澳台现在还使用繁体字,连日本至今都保留着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很多东西,他们的经济和科技在很多方面要比我们还发达,足见传统文化并不影响经济和科技的发展,而我们常常把落后于人的责任归罪到传统文化,不在自身找原因,这是缺少担当推卸责任的懒汉思想。真担心别应验了孔子那句话:“礼失求诸野。”

有位哲人说过:历史如果不能照亮现在,未来将是黑暗的。历史的价值就在于照亮现在,但照亮要靠现在的人自己去高举历史的火把。历史、现在、未来,是不可分割的,了解历史,学习历史是为了现在和未来,死守历史和历史虚无主义都是错误的做法。

文言文的学习涉及古代文化的继承问题,人类历史是不断发展的,知识也是不断更新的,但只要人还是人,必然存在很多古今相同、相通的思想和情感,即使人文科学有很大发展变化,古代的文化也能给予我们重要的启发。

有人会说,干嘛不直接翻译好,这不就省事了吗?文言文的翻译和外文翻译有相同的情况,翻译是不得已而为之的事,再好的翻译也是隔靴搔痒,再说,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同时也是文化本身,学习文言文,就是学习古代文化,只读翻译,就像吃甘蔗渣,更何况抒情性比较强的诗文是难以翻译的,个人感受,体会相差比较大,野狐认为翻译诗歌的说法是很荒唐的,诗歌能翻译吗?可以讲,可以解释,翻译那也是自己说自己的了。不得已而为之的翻译,只是帮助我们学习和掌握文言文的一个手段,它不能解决终极问题——对传统文化的弘扬。

过去的,已成定论,可以学习。现在的,新闻里播了,如果真要努力学习,还真是学不过来。未来的,还没有发生,该如何学习?说来说去,我们的选择实际上很有限。不学过去的,学哪里的?很多人看待世界,抱着一种“形而上学”的态度。通常的逻辑是这样“xx和我没关系,所以不用学”。

古代的人和我有啥关系,我又不会穿越回去,不学!外国的人和我有啥关系,我又不打算出国,不学!如果按照这种逻辑,咱们什么都不用学了。古代的人,和我们有关系,有很大关系。古代人的经验教学,我们必须学,还要认真学,创新的学。比如说,古代人如何相处,做的事情和现代人并无太大不同。如果我们学习古人的生活方式、学习古人的思想,会对现代生活有非常有益的指导。

古代人讲的仁义礼智信,这是人类社会的普世价值,不仅我们要学,外国人也要学,学会这些,会让社会更加和谐,生活得更加幸福。外国的人,和我们也有关系,有很大关系。我们要学,要认真学,创新的学。现代科技基本都来自于西方,即使到现在,我国科技也并非每一种都领先,很多方面我们还要向西方学习。向西方学习先进科技,借鉴先进社会管理方式,都是非常重要的。

不管是向西方学习还是向古人学习,都是为了提高自己,让自己拥有更好的未来。只有学会过去,才能面对未来!只有学会别人,才能过好自己!

我想有这种疑问的人应该不在少数,但这恰恰是需要加强古文学习的原因之一,因为文化是我们民族的根,没有这个大家共同认可根,我们将来的问题会愈来愈严重。

学习古文绝不仅仅是用来应付考试的,就语言的学习来说,谁也无法否认我们传统语言(古文)精炼、含蓄、优美等的特点,它是现代语言的源头,更是现代语言无法超越的典范。

一句话,现代语言用来交流是足够用的,但我们人之所以是人,就是人有更高的精神上的追求,我们不仅满足于相互理解,更追求能说的雅、说的美,这是我们学习古文的内在的需求。

另外,学习古文更重要的原因在于,它让我们有一种民族认同感,这是保证我们这个民族在世界民族之林一直屹立不倒的一个重要原因。

因为,无论遇到什么样的风雨,我们骨子里传承的文化会深深影响我们的思维和行动。有些东西,平时我们或许看不见,但关键时候就会发挥作用。

像老一辈科学家钱学森等,一听新中国诞生,为什么甘愿放弃国外优渥的生活,急急要赶回来,因为我们传统文化中有“爱国”的基因;为什么许多人在外流浪一辈子,老了都想回归故里,那是传统文化里“叶落归根”的基因在起作用。

有人说“科学无国界”,有能耐在哪里发挥都可以,这是一个典型的谬论,这种人正是中国传统文化学得不到位,或没学过的人,科学可以无国界,但科学家有国界,为之服务的对象是有国界的。

当然,学习传统文化的意义还远不止这些,我们传统文化中有许多值得我们今天的现代人去学习和借鉴的,比如,《孙子兵法》中的军事思想,儒家的“和”“中庸”的思想,王阳明“知行合一”的思想等等。

可以说,中国古代文化是一座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思想和智慧的“宝库”。这是让多少外国人感到羡慕的事,我们又怎能不懂得去珍惜呢?

今天,其中的一些东西虽然有些落后,但更多的东西放在今天仍具有现实意义,甚至可以说,藏着我们人类未来命运的玄机,比如《周易》这本书,我们对其的认识还远未达到其应有的高度。

说了这么多,一句话,我们要正确认识中国传统文化的巨大魅力,这无关考试,考试只是一种手段,我们真正要掌握和接受的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些核心的理念和思维方式。

这两方面并没有什么矛盾。历史向前发展是历史规律,推崇古文学习是传承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不忘华夏文明的坚实根基,温故然后知新,提升人民的文化自信。

就好比,人的年龄总是一年年增加,但是我们却提倡反思、总结自身,而过去那些经历也是我们继续向前的实践基础。

经过新文化运动,文学创作中白话文代替了文言文,文学作品也走向大众化,只要识字,人人都能读懂。似乎文言文就成了封建社会的糟粕,变得没什么用,关键是没有文言文基础的人根本读不懂。那么我们为什么还要在中小学教学中推崇古文学习呢?

学习古文,了解民族源远流长的历史,增强文化自信

我国几千年的历史必须通过古文去了解。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基,一个没有文化底蕴的民族就像水上浮萍,难以稳固。虽然我们不是史学家,不需要对古文进行全方位的学习,但是我们课本上所学的古文都属于精髓中的精髓,通过学习,我们能够大体了解民族历史,了解古代的民风民俗,这对培养学生兴趣,启迪学生心灵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另一方面,通过学习普及性的古文,掌握基本的古代文化、社会常识,让学生接触优秀的民族文化,有利于增强青年一代的文化自信和整个民族的凝聚力。敏儿觉得这一点非常重要,尤其是在崇洋媚外之风盛行的时代,在全国人民戮力同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时代,中华民族历经几千年沉淀下来的优秀文化对我们坚守自我,不断前行意义重大。

学习古文,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发扬中华民族精神

文化是一个国家的软实力,优秀的传统文化是建立先进文化的基础。在中小学课本中的古文中所展现出的忧国忧民、积极乐观、诚信友善等精神,正是华夏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今天,古人留下的精神文明仍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传统文化需要传承,民族精神需要继承,这是我们前进的精神动力,不论走多远,都不能舍弃。

有一句话,叫做“不读书,不知学问之大也。”古代的书,包含了数千年的智慧,你读不读?

有人可能会说,现代社会,读古代的书干什么?现代人应该读现代的书才对,古代的书是给古代的人读的。

我们可以想一想煤的形成。一开始是一棵树,经历了千百万年,经历了地壳的重压,才形成那么一点点碳。可以说,煤是浓缩的树木。书也是一样。人类的书籍,经历几千年的规程,浩如烟海,能够流传到今天的,是原来的几分之几。能流传到现在仍然被奉为经典的,又是几分之几。所以,读古书,就是学习古人积累下来的智慧。

书籍,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多读书,多读古书,使我们学到很多古人的东西,得以继往开来,为人类的进步作出贡献。

就中国而言,古书不仅涉及多学科领域,也涉及很多高精尖的技术。有些东西我们现代人都没有搞懂。古人的学问大着呢。木牛流马,谁造出来了?浑天仪,谁造出来了?李白的诗,现在有人写得出吗?还是多学学吧。

本文标题: 历史总是向前发展,为什么现在的课本却推崇学习古文?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136976.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慧海拾贝 道法自然笔墨纸砚的别称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