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取威虎山》是一部由陈志宏执导,李扬主演的一部历史动画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智取威虎山》观后感(一):为了表示我的中立,我给两星麻烦中国给小孩子看的电影能不能不要加入这么多政治的元素在里面?我很少见到西方在拍给小孩子看的片子了,把
《智取威虎山》是一部由陈志宏执导,李扬主演的一部历史 / 动画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智取威虎山》观后感(一):为了表示我的中立,我给两星
麻烦中国给小孩子看的电影能不能不要加入这么多政治的元素在里面?我很少见到西方在拍给小孩子看的片子了,把政治意味表现的这么赤裸裸,就算是有,也只是隐喻而已,不管怎么美化政治,这东西终究是人类文明中最肮脏最丑恶的一部分而已
《智取威虎山》观后感(二):有病吗?这个段子触到你们G点了?
你们都闲的蛋疼??
智取威虎山的段子你们不知道我不怪,你们年纪小。那TMD能不能先去百度一下再来发言?
请愤青们对经典保持一点起码的尊重好吗?想寄托你们的政治抱负换个地方,骂动画片随意,别TMD侮辱这个段子。
《智取威虎山》观后感(三):成人主旋律换装在奶瓶里
红色样板戏改编成动画片,让我心里一惊;想到抱着钢枪、戴着红星闪闪的帽子、高大威猛怒目圆睁的杨子荣形象,让我心里一麻;这无疑就是成人主旋律换装在奶瓶中!惩恶扬善、正义战胜邪恶的灌输无话可说,但是政治宣传这东西对于儿童来说就是三聚氰胺,这东西看多了未来会在思想上患结石的。
当我抱着“救救孩子”的心态看完整出动画的时候觉得担心倒是有些多余,活在体制内的文艺工作者们尚未有能力将主旋律百分之百的换装在奶瓶里。
动画中合理添加了儿童作为动画受众该有的元素,杨子荣身边的小松鼠和座山雕的小雕黑煞拟人化就是典型的代表,导演对于小动物的运用并不是简单的硬插在其中,而是让小松鼠担负起了传递总攻时间情报的重任,参与到了具体的情节发展当中。这显然不是原著该有的情节,这样的改变无疑是在照顾孩子。在杨子荣和座山雕的表面和气暗藏怀疑的冷战的同时让小松鼠和黑煞公开化斗争,这样的编排使得剧情更具张力,不至于过分冷场。
当然这出成人主旋律在换装成儿童奶制品的时候去掉了不少意识形态的渲染和假大空英雄形象的描述,不过这出戏已经深深打上了“红色政党宣传工具”的烙印,宣传也差不多在半个世纪内成了它的主要功能,一旦丢弃,智取威虎山与普通好人抓坏人的动画片几无区别。
换装奶瓶的过程中出现的失误也是有的,在整个故事中出现了很多不合理性,其中尤以杨子荣带着座山雕一伙找宝藏严重偏离戏外,显然当它没法过多的着墨在政党宣传上时就只能走这种探宝历险的歪路子。杨子荣一而再再而三的救助座山雕及其他匪徒让人觉得大可不必,在地道里炸药爆炸如果杨子荣不让他们逃命岂不是一下子全部解决了坏人?还要后边的故事干嘛?整个故事惊险不足,智谋有余。
所以面对这样的动画片我们用不着担心“三聚氰胺”给孩子带来的健康问题,义愤者也大可不必大发牢骚,这份奶制品健康但无营养而已。
《智取威虎山》观后感(四):就片论片,8岁以上的孩子还是可以看一看的。
今晚带孩子看了《智取威虎山》,主要是想让孩子知道有这么一个故事,有杨子荣、座山雕这些文学人物,毕竟这个故事知名度还是蛮高的。现在的孩子基本没有那么多时间看《林海雪原》这样的大部头小说,而且当今时代这些所谓的红色经典不看也罢,但是看看动画片略微知道一下这个故事还是可以的。
很多人对这些红色经典非常反感,即使没有看过片子也会直接投票否决。虽然这种反感有其一定道理,但我看了片子之后,就片论片,感觉超出预期。
首先片子内容虽然是剿匪,但非常干净,既不血腥,也不暴力。孩子看完后,高兴地说:“我最喜欢这样的动画片了,好人一个没死,坏蛋全部被抓。”虽然孩子的话很幼稚,但也说明了孩子心地善良,喜欢看圆满结局的片子。孩子还是简单善良幼稚些好。
其次片子的画面还是很美的,尤其是东北的林海雪原。片子为了讨好小朋友,加入了一些动物,主要是杨子荣的松鼠和座山雕的老鹰,这样人和人斗,动物和动物斗,增加了一些笑料。片子还非常在意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杨子荣对老虎的赶而不杀和对小松鼠的悉心照料都反映了这一点。
当然,片子故事还是非常幼稚的,小松鼠传递情报、小分队偷袭威虎山、杨子荣座山雕的终极对决都如同儿戏,也就是拍给孩子看,成年人基本会嗤之以鼻不屑一顾的,像《飞屋》《玩具3》这样内涵丰富老少皆宜的经典动画还不是我们可以奢望的。因此,片子也就适合孩子观看,而且不太适合8、9岁以下的孩子观看,估计他们搞不懂什么是解放军什么是国军什么是土匪为什么东北有日本人的军械库以及座山雕为什么要试探杨子荣等问题,除非大人给他们做必要的解说。个人认为,三年级以上的孩子看看还是不错的,毕竟适合孩子看的片子太少了。而且内容是剿匪,还是可以接受的。
以上纯为个人闲聊,如有分歧,请勿纠结。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