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事生非》是一部由乔斯·韦登执导,艾米·阿克埃里克斯·德尼索夫里德·戴蒙德主演的一部剧情喜剧爱情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无事生非》观后感(一):极客莎翁剧宅神韦登大人的身份首先是一位奇才编剧,再极客的作家也会有小资
《无事生非》是一部由乔斯·韦登执导,艾米·阿克 / 埃里克斯·德尼索夫 / 里德·戴蒙德主演的一部剧情 / 喜剧 / 爱情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无事生非》观后感(一):极客莎翁剧
宅神韦登大人的身份首先是一位奇才编剧,再极客的作家也会有小资文艺情结,所以才会有这部改编自莎翁名作的影像小品。
韦登将故事背景改设在了现代,但台词却依然是古典英语,此举不仅没有违和感,而且还让全片具有了原作并不具备的夸张喜感。
虽然写的不再是漫威英雄传或吸血鬼青春颂,但韦登还是将自己的御用老班底们拉来加盟创作,“菲尔”一登场自己瞬间还真有些跳戏。
这儿没有梦幻般的怪力乱神,只有浓浓的美式小清新,韦登抛弃粉丝自娱自乐了一回。
《无事生非》观后感(二):短评告诉我字数太多所以发到这儿来了
莎翁其实喜剧写的要比悲剧好,毕竟那个时代他的剧就等于现在的商业片了。可惜现在都讲什么“幸福的人幸福都一样,不幸的人各有各的不幸”这种屁话,导致了普遍觉得悲剧是永恒的喜剧就是新鲜感,所以才不太重视了都。再说悲剧确实是学院派用来讲“人物维度”什么的利器,直接搞死学生的板子,也不会让学生质疑这群老师“肤浅”。
颇具轻喜剧向的无事生非明显没有莎翁的悲剧在国内那么广为人知,国内似乎一直信奉“无苦大仇深则无深度,无深度则无13可装”的原则来看莎翁,却忽略了无事生非作为莎翁成熟期的作品的优秀程度。其实也不全是国内,整个世界来说这部剧被搬上大银幕的次数都屈指可数。
最初期待时朋友说应该拍不好,我觉得开玩笑吧这是乔斯·韦登。当然如果以印象中莎翁时代的华丽要求,这部电影肯定不够,但模糊地域的现代设定和黑白胶片最大限度地消解掉时代感和舞台感后,这部简约的无事生非,反而更见其对男女情感的描摹,或许乔斯·韦登才真正抓住了这部剧的精髓吧。
至于对这部电影来说,果然崔碧丝和班狄克才是搞笑的王道,这个时代必然是他们这种角色的。莎翁的悲剧是真的只能做教科书了,当初看莎翁这部剧亮瞎我的眼,旧式英语对我影响不大因为看得都是翻译腔的中译本,所以觉得这俩人物是穿越过去的吧?现代感十足的人。
说起来,钢铁侠这些人物的源出来源都可以追溯到这两位身上去了,这才是莎翁不朽的原因。最后……我AA姐终于迎来了后女神时代拼生活化拼腹黑化的全盛时代了~
其实给个四星差不多,但是最后一星给AA……这就是脑残粉的坚持啊!
《无事生非》观后感(三):非典型影评
好吧我得先承认我是本故事终极脑残粉将近十年所以它拍成个啥我都不好意思下狠手给低分啊!相比之前所有无厘头的剧院版以及几乎毁了我三观的93版。。。男女主合格入眼景深玄玄乎乎音乐差强人意尤其是黑白画面再加几首原著诗改变的歌曲就戳到了lz伪文艺的点啊。
不过该吐槽还是吐槽吧。首先整个故事不换setting直接平移到了现代好吗!一群开名车穿西服的精英男女各种谈战争啊!王爷啊!死了多少人啊!贞洁啊!然后掏出枪来了是咋回事啊!宽容点的觉得可能是高贵冷艳的现代王室生活乐于吐槽的觉得简直是黑手党圈子的儿童版啊!然后男女主之前就有一腿是怎么回事啊,刮胡子的男主脸盲各种认不出来啊!表妹之前跟过人(即便是假的)就值得被抛弃被爹嫌弃可是表姐之前搞了男猪为何没人过问呢(所谓double standard官配随便睡?)豆豆眼王爷成天不想国家大事就是知道给人牵线是咋回事!以前没发现claudio就是一纯傻逼!而且让演员演得傻逼地活灵活现怎么破!从头到尾这家伙就没干过一件有脑子的事情,让人帮你追妹子已经不可原谅了(damn you原著设定如此啊)让人一句话就骗了个团团转(again设定真是蛋疼)然后居然轻描淡写的被Hero原谅了,姑娘活着敢情真不是为了自己痛快!
同时我一如既往的中意所有有恶趣味的导演,就比如假面舞会上那个一直在摸beatrice后背的男的(无力吐槽)。。。比如Don John在诬陷了Hero之后拉着Claudio和王爷走的时候还不忘顺了个cupcake,比如Antonio(?)众目睽睽下在墙边跟不知哪个maid亲来亲去还被白眼了~
总而言之,要不是这是占据我生命时间将近一半的影响力深厚的故事,我也不会费时费事写这样无意义的影评。移花接木的尝试固然好,可惜从舞台到电影,从古到现的转变难免生硬非常。大段激越的舞台化的内心独白和极其dramatic的剧情转折和简单化人物构造都难免是一步真电影的硬伤。想来想去尾灯拍这一步也并不强求如此,十二天内自己的大house里聚齐一帮闹闹扯扯的家伙一起致敬莎翁未必有何不妥。黑白影像不损画面华美,更削弱了电影银幕的真实感使之戏剧化更合情合理,自行改编的几首短诗也将原故事的轻松写意呈现,不显做作抑或粗俗。只可惜是时我心伤悲,作为一个天生爱好故事者,如此这般让人心折多年好故事却终究遇到的不多。
《无事生非》观后感(四):看了三遍电影一遍剧本还是觉得好好
莎士比亚的戏剧中经常出现角色身份或心理的伪装或错位,这种戏剧性的误解似乎是家常便饭,比如《仲夏夜之梦》里魔水的作用,《威尼斯商人》中善意的伪装等等。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提出“发现”与“突转”理论,被公认为是最富有戏剧性的编剧技巧:突转,指剧情向相反方向的突然变化,即逆境与顺境的转化,通过人物命运与内心感情的根本转变来加强戏剧性;发现,指从不知到知的转变,它可以是主人公对自己身份或者与其他人物关系的新的发现,也可以是对一些重要事实或无生命实物的发现。
较为明显的一个就是《无事生非》了吧,名字取得也很贴这部剧,Benedick和Beatrice,从名字看就是一对,Beatrice意思是保佑他人的人,Benedick意为被保佑。他们互相被对方吸引却表现得水火不容,最后在误以为对方先爱上自己的情况下才走到了一起,从仇人到爱人。而另一对情侣,Hero和Claudio也经历了由爱到误解再到爱的转变,甚至Hero的身份也发生了改变。
Amy Acker讲过这部电影是Joss Whedon在拍摄完《复仇者联盟》的假期里弄出来的,尾灯本来要去意大利度假,结果他妻子说为什么不乘这个时间拍部电影呢?尾灯本身也是莎士比亚迷,于是就又拿假期偷偷来工作了,不过这个工作是满足个人愿望的。主角Alexis Denisof、Amy Acker、Nathan Fillion都是来自《Angle》、《Firefly》的旧将,这次合作也是老朋友聚会,当然不能漏了神盾局局长 Clark Gregg。因为尾灯要忙《复仇者联盟》的剪辑,演员们就自己在尾灯家里排练,基本上就是用话剧的方式来表演,差不多就是剧中那种喝着小酒轻松愉悦的状态,最后只用了十二天就完成,所以大部分镜头都是一遍过的。Amy Acker大学戏剧系毕业后在莎士比亚剧团里工作过,曾饰演过稚嫩的Hero,时光荏苒,少女也进阶成为更有魅力的Beatrice。Amy Acker最早能得到在《Angle》里那个让她一举成名的角色也和莎士比亚有很大关联,当时她去尾灯家参加剧本读书会,刚好讨论的是莎士比亚,而她曾经的工作经历这个时候起了作用,帮助她成功引起了尾灯的注意,最后获得了Freud这个角色。Alexis Deniso也是个很有想法的演员,和这样的演员在一起合作,就算只拍一部戏也会其乐无穷,因为他永远会有新的想法和理解,一部戏也可以有一百种样子。让Amy和Alexis在一起,满足了多少《Angle》影迷的夙愿啊。
我个人是超爱这种调调,黑白摄影,极简主义,原版的对白,现代的演出,演员选得也很有爱,配的爵士乐更是讨喜。比莱昂纳多那个《罗密欧与朱丽叶》有腔调多了,多了份英式的古典气息。最后只能再拜倒在莎士比亚大神脚下,就是他的剧本太好了,这样不怎么改就放现代来演还是这么出彩,随便看都有那么多精彩的句子。
好后悔怎么2019的上海电影节没注意到这个片子,不然就可以大屏幕看了,以及后悔为什么当初看了一集POI就弃剧。。。。。。
《无事生非》观后感(五):第 5 个月,乔斯·韦登休了个假,就有了这部宅男的莎士比亚
2019 年,当乔斯·韦登拍完《复仇者联盟》的主要戏份,到了第 5 个月,回到家准备放个把月的假再回去干活的时候,他邀请了他电影里的几个熟脸演员到他家开了个 party,然后挨个问他们:你们有兴趣演我的电影不?他们都答应了,于是在接下来的 12 天里,乔斯·韦登带着他们拍了一部叫做《无事生非》的片子,又回去忙《复仇者联盟》去了。
宅男拍的莎翁剧,真的全发生在大宅子里。电影台词虽然全部按照莎翁剧本,但场景全部改掉,几乎所有戏份都是在乔斯·韦登马里布的家里或后院拍的。为什么一个宅男会对莎士比亚有如此浓厚的兴趣? 乔斯·韦登是这么说的:“因为漫威作品受到了莎士比亚的强烈影响,两者都涉及了背叛、英雄、激情和难以置信的爱情故事。”所以他用还原绿巨人的方式还原了这部喜剧里两对情人,故事搬到现代,变成具有复古品味的黑白电影,看上去内敛,却解决了莎翁剧最核心的问题。
让我们从这部片子最好玩的部分,40 分钟后开始讲起。几乎所有抱着期待看任何版本的《无事生非》的人,都是来看这场戏的。一个叫做本尼迪克的男人发誓自己对婚姻没有一丝一毫的兴趣,一个叫做贝亚翠丝的女人也有着刻薄豪爽的个性,从不愿意提半个爱字——于是他们身边的那些爱聊八卦朋友们决心使坏,撮合这最不可能的一对。(如果你在现实生活中也碰到这样的人,不妨试试以下方法:)本尼迪克的男性朋友们假装在他身边聊起贝亚翠丝,并说对方爱他爱得疯狂;贝亚翠丝的女性朋友们也假装在她旁边无意透露,那个男人其实心里一直有着她。
本来想不当回事的两人各自听到议论之后陷入了胡思乱想,开始在意自己的形象,并在百般揣摩中开始爱上了对方。因为电影保留了戏剧表现手法的特色,片中演员们的表演比想象中要更喷饭一点,当贝亚翠丝听到自己本尼迪克爱他的时候,整个人直接从楼梯摔了下去;而本尼迪克的反应就更夸张了,他刚好是在落地窗前无意听到朋友的议论的,为了不被发现,他急急忙忙四处找挡脸的地方,左滚右爬,伤痕累累。乔斯·韦登在这个灵魂段落里表现得一点都不差,他既没有过分运用电影的优势来夸大它的喜剧成分,也没有局限于布景简单的戏剧舞台,一方面原样保留了莎翁剧本的台词,一方面又通过扩大了演员的活动空间来增加喜剧成分,很放得开,但也有节制的幽默,古典,又娱乐性十足。
这虽然不是故事的主线,却是一条救命线。改编莎士比亚作品首先处理的是女性身份的问题,比如莎士比亚的《驯悍记》讲的是如何将一个脾气暴躁的女人训练得服服帖帖,在现代社会看来这是有立场问题的,所以去年搬上北京舞台的新版《驯悍记》(TNT 剧场版)就聪明地将整个故事改编成了男主角的一个梦。这部电影里乔斯·韦登的处理有异曲同工之妙,在故事的主线里,女性身份处于弱势。男主角克劳迪娅看上了女主角希洛,却因为听信了挑拨离间的谎言,认定希洛是个荡妇,取消婚礼,并对她恶语相向。后来知道不是,痛改前非,又把人家娶了过来。这期间希洛完全是个弱者,一句说话的机会都没有。可真是便宜了克劳迪娅这个笨蛋。导演借助已经相爱的贝亚翠丝和本尼迪克之间的对话来为希洛平反,将这样的男权主义描述成鲁莽和低智的行为,个性独立爽朗的贝亚翠丝甚至气愤地说:“如果我是个男人,我会吞下克劳迪娅的心脏!”乔斯·韦登对这大胆又解气的一幕花了很大的心思,贝亚翠丝的念白有点像精彩的法庭陈述。
接下来是性。莎士比亚是很黄的。如果你在 16 世纪去看莎剧,一定会被原汁原味的黄段子和观众们的坏笑声震惊到,只不过到了今天,语义消解,我们可以装作什么事都没有发生地把莎士比亚当作纯洁的艺术作品来欣赏。不过乔斯·韦登是一眼就能看清事情本质的人,你可以在艰涩的台词背后的多个场景和动机里找到性的暗示,克劳迪娅在“窗外捉奸”那场戏就拍得很直白,不像话剧里因为条件所限而造成的草草交代。
现代背景、莎翁台词,你可能会想到巴兹·鲁尔曼的《罗密欧与朱丽叶》,但是不一样,乔斯·韦登比巴兹·鲁尔曼老实多了,没有试图利用现代元素碰撞什么新意,他的现代背景只是想让观众在理解上图个方便,在多个方面,包括黑白片的设定,全是为了复原莎剧精髓,极力营造一派复古和精致。另一个超级英雄电影爱好者,拍过《雷神》的肯尼斯·布拉纳也在 1993 年拍过一部《无事生非》,那个更加疯癫一点。
发表于 2019 年《环球银幕》,有小的改动。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