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床日记》是一本由(英)玛格丽特·德拉布尔著作,南海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5.00元,页数:253,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空床日记》精选点评:●一开始觉得很没意思,读的很枯燥,一个女人在絮絮叨叨的诉说,越往后越有意思,当不同的七个女人聚
《空床日记》是一本由(英)玛格丽特·德拉布尔著作,南海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5.00元,页数:253,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空床日记》精选点评:
●一开始觉得很没意思,读的很枯燥,一个女人在絮絮叨叨的诉说,越往后越有意思,当不同的七个女人聚在一起开始朝圣之旅的时候,就是最有意思的地方了 人或许必须要自己去排解自己的困扰
●果然是著名畅销书女作家,对女生心理的刻画和描述,丝丝入微,惟妙惟肖,虽然一个人的生活充满未知的期待和某种孤独的幻想,但同时也在告诉人们,人是不能孤立存在的,不管我们身上有多少缺欠和交流上的障碍,我们都会去寻求与人相处,寻求心灵的共鸣,并且我们永远对周围的事物充满好奇,当七个女人凑在一起,本身就会有许多耐人寻味有趣的故事发生,而这种看似平淡的旅行在女人决定从现实环境生活中抽离之后,会让女人感觉真的能变成一种冒险,因为女人本身就缺少一种安全感,但同时她们的多变又使得她们愿意不断的改变自已。 爱仍然是一种永恒的主题,但是一直埋藏在主人的心理,因为怕受伤害,所以人们都在不自觉的掩饰自已,不敢去爱,但同时又渴望爱,这正是现代人精神世界困惑的写照,也是现代人生存的一种悲哀。
●睡前的书,听一个老女人絮絮叨叨。没有什么跌宕起伏的情节,但是文字平实,虽然有些淡淡的忧伤,但是却自一种温暖在心间。
●坎迪亚就是这个国家无数被贴上"不幸女人"标签中的一个.如今她以止水般的安静.写下这部<空床日记>.将寂寞圈成一个清楚的括弧.手捧少女时代狂热过的<埃涅阿斯纪>.隐约地怨恨与爱慕着几个人.一些事.她不明白是什么令自己如此空洞苍白.那比皮肤更细薄的未来总是被渲染得神秘而又黯淡.于是仔细翻阅书中传奇.想到达纸上描绘的那一方燃烧之地.向古老的预言女神西比尔寻求答案.
●这标题十分误导及不正经啊
●阴暗??重生??
●可能是没到那个年龄,没有什么共鸣
● 不想读了不想读 。
●这段时间的状态和女主很相似
●越看越恐惧,我在现在的自己身上看到了未来的自己,后面那段“自杀”和“复活”太精彩,看得我泪流满面。
《空床日记》读后感(一):等一个晴天
刚看第一页的时候,小小怀疑自己的能力够不够消化这本书...
是一本可以随看随停的书啦
可以慢慢看
个人不觉得是什么励志书
反正挺喜欢的
适合一个人慢慢看咯
纯属拙见
《空床日记》读后感(二):孤冷的生活
虽说是一个比自己年长许多的老妇人日志,书中某些描写还是很多共鸣的,谁知道这样冰冷与琐碎的生活是不是你的将来呢,尤其是她的意大利之旅,本是我借这本书的初衷。然而,对她而言,潘多拉的盒子,怪兽并没有被放出来过,而且年龄也可以避免很多挣扎,虽然结尾她依然痛苦挣扎着,对跳入运河的想象。真心和她一样佩服敢去拥抱死亡的人,那样的果断勇气,而我们即便现实再惨淡难过,也依然要一天天挣扎,打自己的怪兽。只要自己还存活下来,就必须继续,至少,我还没有认输 (收起评论)
《空床日记》读后感(三):当我们老去,失落的时候
看了一半,没有看完,很合我的口味
女主人年龄不小了,被第三者插足了,和孩子们的关系不怎么好
独自搬到陌生的伦敦,一个闹市区破旧的房子里
没有什么高深的生活技能,也没有什么钱
这样的生活看起来真是恐怖
她却用笔记下了生活中的细枝末节,包括的回忆
最重要的是她在这个年龄还能拥有梦想
嗯,梦想不一定要是强大的,在这个年龄做一些梦有时候是会尴尬的
她也会想去高级的肉店买东西,她装的像个有钱人
萨利来家里做客,她的安慰和小情绪
她去以前老师家,心不在焉的读老师的诗集,描写的非常生动
而她的老师,85岁了,仍然保持着对生命的乐观
对啊,有时候我们不就是那样的情绪
有些世故,厌恶,不安,我们装腔作势,我们敷衍应付
我们也会在健身房听到别人的对话
她还有想法,去这里转转去那里看看,体验她曾经没有体验过的生活
这种体验的勇气在这个年龄应该是可贵的吧
我年纪轻轻有时候路过我的梦想路过我的好奇,我只是走过去而没有触碰它
但是她试着去触碰了,用她最后的精力
去体会世界上每一点一滴的细节,感悟周围每个人的人生~
我觉得很不错~~我还只看了三分之一~
但是这本书让我很兴奋~
不过我觉得封面太一般~怎么搞的这么色情
还有这个名字~没有看的时候~我还以为的描写寂寞女人的混乱生活呢
《空床日记》读后感(四):年华老去,该如何放任自流?
转自 暗地妖娆/文
坎迪亚·威尔顿喜欢写日记,她忍住玩单人纸牌游戏的瘾头在电脑里洋洋洒洒写下诸多的生活感悟,显然五十多年过下来,她亦似乎并没有特别值得炫耀的经历,无论是已划上句号的那段糟糕婚姻,抑或和三个女儿冷淡疏远的亲情,更别提经济拮据的现状,她甚至还有一个因奸杀罪而被判终生监禁的危险情人。坎迪亚就是这个国家无数被贴上“不幸女人”标签中的一个,如今她以止水般的安静,写下这部《空床日记》,将寂寞圈成一个清楚的括弧,手捧少女时代狂热过的《埃涅阿斯纪》,隐隐约约地怨恨与爱慕着几个人,一些事,她不明白是什么令自己如此空洞苍白,那比皮肤更细薄的未来总是被渲染得神秘而又黯淡,于是仔细翻阅书中传奇,想到达纸上描绘的那一方燃烧之地,向古老的预言女神西比尔寻求答案。
玛格丽特·德拉布尔写下的每一行句子都珠圆玉润,娓娓道来,填满你内里每道复杂的沟壑,她敏锐却又宽容,将失败的坎迪亚缓缓地推到你面前,摆出只是坐下聊聊的姿势,然后你就上当了,不知道正在观察审视着的就是以后的自己。是的,坎迪亚就是我们将来一不小心便要挫伤成的模样,孤独、自尊、对性事兴致索然,终日自怜自哀,离婚后只能靠前夫的赡养费渡日,从宽敞明亮的别墅搬至伦敦下等住宅区,每天只能在潮湿肮脏的街道上散步,去廉价超市买食物,给自己准备晚餐。这种形单影只的典范并不少见,坎迪亚只是被拎出的一个典型,当幸福不着边际,安逸却时时吞噬你的辰光,的确是有些承受不住,尤其是已步入人生第三阶段的女人,或者她除了臆想之外,真就再无别的精神寄托。我被书中那些平和的字眼所打动,坎迪亚就是每个女人的将来,宛若篡了味的杜松子酒,含一口已不自觉地皱眉,却还得咽下去,那逆来顺受的淑女特质是从小接受良好教育的后果,如今她输给另一个女人,灰溜溜让出光鲜的主妇生活,去挑战实际并且残酷的后半辈子。
沉溺在希腊神话中的女人是可悲的,当岁月逐渐讨回当初慷慨赠予的青春与美貌,坎迪亚就表现得非常绝望,她的瑟缩是我可以体会的,甚至于放弃的态度里不小心泼落的几滴向往,仿佛愈是趋向枯萎便愈要注水挽留的残艳,是凋零之前必经的挣扎反抗。庆幸的是,这位似乎被全世界抛弃的女士找到了她的一群伴,她们有形形色色的生活,与她并无特别相似之处,女人虚浮飘渺的友谊却随老去的年华而变得坚固,所以坎迪亚后来才用一笔意外之财邀请她们与她一道去完成某个梦想。这场美丽的意大利之旅像是对积压矣久的心病一次优雅的追问,每个人都显得兴致勃勃,她们知道这大概是最后一次到那不勒斯这种城市,那么远,又这样近,可以一面欣赏异国风情,借美酒佳肴之魔力打开心扉,纷纷调侃自己的尴尬事,这其中亦不乏有所触动感悟的特殊经历。七个女人将本已七零八落的坎迪达硬是拼凑齐整了,她们并不完美,有诸多互相难以忍受的坏毛病,亦不失女性特有的魅力,普通,倒也不见得很平凡,难得的是我并没有看到刻意构勒女性众生相,要将那些劣根性暴露得面面俱到的野心,即便是那么热闹庞大的旅行队伍,笔触依旧是端庄稳妥的,未流出一丝一毫的焦躁与失态。于是随着那女人真假参半的日记一道远游,在那不勒斯古老的氛围里迷失、舒展、放纵、疲惫。
那的确是老年人的腔调,唠叨中有些慢条斯理,不急于表达什么,仿佛一切都是随性而为,点点滴滴、零零碎碎,小心地揭开这位单身女郎不愿触碰的旧伤,只有真正陷入过困境的人才会这么胆怯,不敢抬起头来喘一口气,怕动静过大会再次招引厄运的注意。所以我们会犯的傻,折断过的欣喜与甜蜜,最终都会凝固结霜,成为书中形容的那种“薄薄”的眼泪。最终或许什么都无法改变,就像坎迪达鼓起勇气想要挪掉街边那颗发黄的垃圾圣诞树,她穿过铁丝网开始行动,小腿划出一道崭新的伤口,于是狼狈地被送入医院救诊,次日她拖着包扎好的腿回到那个街区,丑陋的圣诞树还是放在原位,像一个讽刺的表情伫立在那里,动也不动。可是该痛的都痛过了,哪怕是中途夭折的旅行,都有它曾经存在过的痕迹和意义。合上《空床日记》,我对年华老去的忧虑感并未减轻分毫,只是就跟很久以前看电影《杯酒人生》后一样,晓得失意如滚雪球般袭来的辰光,该如何放任自流,在被推搡着前进的困惑时光里饮下这一杯苦难酿的酒。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