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个盒饭还要分男女?歧视就歧视,扯什么节约粮食??

发布时间: 2020-08-27 09:43:15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114

腿毛仙子首发于微信号腿毛仙子微博@腿毛仙子的日常01买盒饭还要分男版女版?谁能想到;连公厕都开始推广无性别的现在;吃饭这么日常的事,居然还能因为性别而被区别对待。前几天;天津市某饭店推出了两种份量的盒饭;一种是两荤两素,米饭量正常2

吃个盒饭还要分男女?歧视就歧视,扯什么节约粮食??

  腿毛仙子

  首发于微信号 腿毛仙子

  微博@腿毛仙子的日常

  01

  买盒饭还要分男版女版?

  谁能想到;

  连公厕都开始推广无性别的现在;

  吃饭这么日常的事,居然还能因为性别而被区别对待。

  前几天;

  天津市某饭店推出了两种份量的盒饭;

  一种是两荤两素,米饭量正常275克;

  一种是两荤一素,米饭量减为225克。

  按理说,为了避免餐饮浪费;

  提供不同规格盒饭的方式是值得推广的。

  毕竟不同消费者的饭量都不一样;

  有了分类后,大家也可以视情况进行自由选择。

  然而这个饭店却“不走寻常路”;

  把大小份盒饭硬是按照男女做了区分:

  饭菜丰富的是男版,少的是女版。

  说实话;

  一般来说,女生的饭量确实比男生小;

  我也赞同餐饮业给顾客提供不同的选择。

  但我无法理解的是;

  这事儿怎么非要按性别一刀切。

  合着女生想多吃点还得买“男版”?

  男生吃得少,那不是得买“女版”?

  关键的是,饭量上搞性别区分;

  价格上又开始一视同仁:

  女版菜品米饭都更少,定价却不变。

  合着女生花同样的钱却吃的更少?

  你粮食是减少浪费了;

  但女性顾客的钱倒是一点没少赚啊。

  昨天;

  天津市餐饮行业协会出来回应;

  对于饮食他们从没提倡过性别分类;

  用男女区分盒饭是根据市场需求定的:

  “吃饭面前人人平等。”

  并且对方还强调:

  “消费者也都对这一举动表示赞同。”

  图/澎湃新闻采访

  然而;

  这个苍白的解释很难服众。

  减量不减价不仅是钻空子的奸商行为;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

  这不就是打着“节约粮食”的旗号;

  明目张胆强化性别刻板印象?

  但显然;

  还有小部分人面对基于性别的区别对待;

  仍然感到不以为然:

  “女生可以买男版。”

  “这个可以女选男,男选女吧。”

  你看看;

  大家明明都知道饭量有个体差异;

  可为什么偏要用性别进行绝对化的区分呢?

  评论中还不乏帮商家“解释”的人。

  他们觉得计较男女过于上纲上线;

  其实商家只是“啥也不懂的奸商”。

  但这真是女性过于敏感;

  或是女权故意把矛盾转移到性别上吗?

  很多人想到了自己经历过的区别对待:

  食堂大妈给男生很多饭菜;

  女生要求多打一点,阿姨却斥责女生吃太多。

  在学校门口理发店洗头;

  男生头发再长也是5块,女生头发再短也是10块。

  这定价和服务,像极了女性在职场中同工不同酬的待遇。

  板子不打在自己身上不觉得痛。

  能轻松说出这些话的人;

  大概率是没有吃过性别刻板化的亏。

  02

  前阵子;

  华东师大出版社将数学教辅分男女版引发了网友争议。

  出版社将初中数学分成不同的难度;

  从而推出红蓝两版材料书:

  “男生用蓝版,女生用红版。”

  说真的;

  这样的区分很容易就让人联想到;

  在文理科的学习上对女生的偏见。

  “男生逻辑思维更强,理科比女生好。”

  “女生成绩差就选文科,背背书就行。”

  “男生数学好就是聪明悟性强,学不好就是他聪明但不肯学。”

  “女生数学不好就是笨脑子,天生不如男的。”

  ......

  相信不少人都听过类似的话;

  男女生的数学能力真是天差地别吗?

  事实是,心理学研究表明:

  人一生下来,数学能力根本没什么差别。

  面对这些质疑;

  出版方为了证明自己并不是性别歧视;

  立刻发了一篇文章进行回应:

  《我女儿数学不错,就买男生版吧》

  这标题妥妥的自己打自己的脸。

  既然女生数学也可以很好;

  为什么非要用性别区分难度;

  老老实实叫基础版/进阶版/强化版不好吗?

  不仅如此;

  看完文章后面的内容,大家更困惑了。

  该出版社解释道:

  做区分是有研究依据的;

  之所以分两版是因材施教;

  为了让男女生在不同学习模块发挥各自优势。

  可到底是因材施教还是因性别施教;

  许多家长心里都打了个问号。

  华东师大出版社或许也没有想到;

  明明是有科学依据的划分;

  却会引起这么大的争议。

  但事实上;

  不论他们的出发点多么科学;

  这样针对性别的一刀切操作;

  无疑是给学生心里筑起了男女差异的高墙。

  本来女生就很怵理科;

  如果有这样的区分;

  她们是否会先入为主觉得自己更差?

  在这样的心理压力和认知环境下;

  她们还能以良好的心态面对数学吗?

  我始终认为在学习上;

  智商和付出和最终的成绩有关。

  但过于强调性别差异;

  影响更多的还是学生的心态。

  在我看来;

  无论是推出男女版快餐的商家;

  或是搞男女版教辅资料的出版社;

  他们确实不一定是故意“歧视”女性;

  可这才是最让人担心的。

  因为这意味着;

  对男女差异的刻板印象始终都根植于大家潜意识之中。

  03

  每次聊性别歧视,免不了会有人说:

  “又开始搞女权了。”

  其实关于女性歧视这回事;

  真的不单单关乎女性权益;

  很多时候,男性同样会被性别歧视捆绑。

  去年夏天有这么一个新闻。

  某高校一男寝4个人;

  因为上课路上又晒又热;

  想打伞又怕被说太娘;

  干脆买了把巨型遮阳伞,4个人一起扛着去上课。

  还有男生怕打伞被说娘;

  干脆找女性好友当“伞蜜”;

  就为了能光明正大在大太阳下打伞。

  在日本;

  为了鼓励男士打伞防晒;

  相关部门甚至还在各地举办宣传活动;

  在百货店打出“男士遮阳伞”的广告。

  不论中国外国;

  撑伞遮阳这种再正常不过的事;

  却是男性为了坚持“男性形象”牺牲掉的权益。

  我们还常常听一些话:

  男人就是容易冲动;

  一个大男人竟然还怕虫子;

  男人打耳洞穿裙子就是变态;

  男人太白/化妆/带首饰好娘炮......

  你看,男性因为性别承受的压力也不小。

  但,凭什么?

  明明男人也可以脆弱哭泣,也可以精致生活;

  就像女人可以独立坚韧,可以不拘小节一样啊。

  说个很容易让我们忽略的事实:

  扭曲的性别差异化可能并不止针对一方;

  有些操作也暗含对男性的刻板印象。

  就像最开始的男女版盒饭一样;

  它剔除了胃口稍大的女性;

  但反过来,不也歧视了胃口小的男性么。

  想象一下那个场景:

  饭量很小的男生如果点一份女版盒饭;

  指点的声音就变成了:

  “呀,你一个大男人怎么吃这么少?”

  说白了,妥妥的双向歧视。

  再比如说一些城市的女性专列。

  它出现的初衷是为了照顾女性;

  也是为了降低女性乘坐公共交通是遭受侵犯的概率。

  乍一看这个举措出发点很人性;

  但仔细想想,这和我们倡导平权背道而驰。

  老弱病残孕可以享受优待;

  但同样是健康正常的成人;

  偏偏女性就可以拥有单独的车厢;

  这也是下意识将女性放在弱势一方。

  更扯淡的是;

  如果说是为了降低犯罪概率而划男女界限;

  这不就是将所有男性视为潜在性犯罪者吗?

  这也恰恰说明;

  对于男性来说,受到的性别刻板印象同样不少。

  说真的;

  大部分涉及到男女之分的事儿;

  其实都可以抛开性别来聊。

  比如男女版餐食分的是大小;

  男女版教材分的是难易程度;

  被照顾的是弱者而不是女性;

  ......

  别总说男性该是什么样,女性该是什么样。

  哪有那么多该不该?

  不贴标签、拒绝刻板印象;

  这并不是特别难的一件事。

  前提是,男女双方都能对彼此的处境有同理心。

  或者说,不谈男女;

  直接抛开对立的性别认知;

  只是简单的,把对方当作一个独立的人来对待。

  而性别标准,不该压迫任何一方。

  策划/腿毛 编辑/鱼鱼

  正文插图来源于网络,告侵删

  End

  你可能还想看

  ▼

本文标题: 吃个盒饭还要分男女?歧视就歧视,扯什么节约粮食??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122149.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一生的呼召读后感1000字大象詹妮与我读后感摘抄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