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夜魔术的读后感大全

发布时间: 2020-08-20 09:47:16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105

《暗夜魔术》是一本由焦窈瑶著作,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5.00元,页数:215,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暗夜魔术》读后感(一):一座教堂和人名的璀璨颜色我是焦窈瑶学姐特别不称职的粉丝。我喜欢和人说第一次读到学姐诗歌的「天启」式激

暗夜魔术的读后感大全

  《暗夜魔术》是一本由焦窈瑶著作,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5.00元,页数:215,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暗夜魔术》读后感(一):一座教堂和人名的璀璨颜色

  我是焦窈瑶学姐特别不称职的粉丝。我喜欢和人说第一次读到学姐诗歌的「天启」式激动,但却从来没有认真给学姐写过什么——学姐刚寄来的短篇小说集《暗夜魔术》,其中似乎有三篇学姐曾经发给过我,但我什么也没说。

  我现在想,为什么呢?

  是恐惧:一种渴望逃离的恐惧。

  学姐的短篇小说的确应该结集来看:它们并不是独立的,互文组成的这个「芦镇」版图对我来说又熟悉又陌生——我能一眼看出这是南京的大厂,可我对大厂和这背后的城镇生活并不熟悉。它们对我来说是距离很近的,可又是极为陌生的,这令我恐惧,恐惧我作为一个自认在「写作」的人,对世界的冷眼无视的罪孽。

  但我的确觉得我能感觉到什么:一个文学故乡,一个对过往城镇生活的追忆和祭祀,一个我童年的改革/通货紧缩时期的微观记述,一座教堂与《圣经》下的超主流话语的边缘性,以及那些把试图把文学和艺术当作平凡生活的超越手段。

  因此,这些故事都发生在校园,我相信他们都有现实的原型,它可以是对青春的怀恋,却也可以是对某种半集体生活的依恋:而在学姐的小说里,他们组成了故事却又不是故事,他们出现,生活,消失,求之不得,放下提起,然后又组成了历史。

  写作已经是一种历史。

  这种历史,这种心灵史最令人难以解脱的原因是:它是一些最终不可超越的人们,在超越之路上的记述。我们看着上一代人陷入淤泥,然后自己怀着高洁的心向前走着,直到我们知道我们也在淤泥里。我们的心灵没有结尾,没有高潮,没有故事。

  那么,《暗夜魔术》里的芦镇给我最后的印象,是学姐在「小说」和「当代史」话语里表现出的强烈克制,以至于我习惯的她笔下的那些缤纷璀璨,烟花般不时在脑内爆炸的颜色,都只出现在那些人名里:可正是这些如万花筒般泼洒多色,微弱点燃的人名,像河流上飘荡的浮花,是暗夜的幻梦魔术里唯一存在的真实。

  《暗夜魔术》读后感(二):语言,思想以及故事

  首先不可否认,作为一个偏爱宏大叙事且自知审美趣味不很高尚的读者,我在打开焦窈瑶的这本小说前是非常谨慎的。

  某位业余写作的赛车手在没拍电影前曾经说过,文学作品语言是主要的,故事是次要的,思想是用来扯淡的。然而我对这三者的重视正好调了个个。没办法,我多年来还依然停留在“要听故事”这个初级阶段。

  然而看完第一个故事之后,我就突然想起了,焦窈瑶本人也是喜欢看雷米周浩晖横沟正史的。只不过她更爱的是《红楼梦》。

  说起来,我一直没有勇气翻开红楼梦。我觉得不管怎么样分析,在我心中,宝二爷也绝对不讨喜。萨孟武说贾宝玉是行为变态和思想激烈的合体,李洁非说二爷是贾府里的朱厚照。我估计我看完评价差不了太远。

  所以,看焦窈瑶的小说,我做好了准备,做好了可能无法理解作品中人物的准备。然而抱着这种心态,反而起到了另一种奇妙的效果。从第一篇有一些摸不着头脑,到第二篇倒吸一口凉气,第三第四篇有些呼吸困难,第五第六篇松了一口气,第七篇耸耸肩,第八篇会心一笑,最后一篇又感觉有些欲言又止。一次不算“愉快”的阅读体验就这么结束了。(p.S.如果有谁看完这九篇小说很愉快……我觉得这比小说本身还cult)。

  作者笔下的世界叫芦镇,我第一反应就是联想起沈从文和汪曾祺,乃至于芦苇飘扬的“白洋淀”……文艺清新的名字只是表象,这个原型位于南京大厂的地方,硬生生给了我一种地处瑞典三省的感觉。书里的人物在小说中无数次要逃离芦镇,,又无数次在宿命的指引下回到芦镇。我甚至好奇省会的人们也会有这样的感觉么?但是想到我自己,一个长江北岸说不清自己是苏中还是苏北的尴尬小佬,也曾想过在省会扎根,现在却很庆幸能回到江北“颐养天年”,一笑。

  虽然更多人会关注文字。但是我觉得还是要有人热衷于“听故事”的。这部小说里的人物大多都有一种阴郁和残酷的气息,我时刻担心下一秒他们会做出什么(事实上他们有的也确实做了),我不理解他们。我又有些理解他们。我对他们是有些怕的。唯独花颖和铁马这两位小学生,让我多出了些亲近。可能他们是小说里最硬桥硬马的两人吧。

  以上就是我,一个先天缺少“共鸣”之人,走出舒适区寻找“共鸣”的心路历程,然而这个历程我才走了一半。自私的讲,于我而言,我希望有机会能看到焦窈瑶的长篇作品,也算是对我“宏达叙事”偏好的一种变相满足吧。希望这一天早日到来。

  (end)

  《暗夜魔术》读后感(三):【读来读往】无迹可寻,有求必应

  

《暗夜魔术》里的每个故事,基本都跨了几代人。故事很艳,两性关系错综复杂,成年情欲与少年情怀交织,逝者回魂与生者落魄共存。读完后,你甚至可以绘出一张庞大的人物关系图。此时你才发现,“芦镇”并非宏大叙事里地理意义上的故乡,而是心灵及血脉里的死结与魔咒。

最初,幼童玩耍,两小无猜,看似一张白纸,但上一代的恩怨情仇变作背景板,就像《茉莉香片》里的言子夜与冯碧落,难以擦除。“芦镇”处于城乡结合部,既有乡村的人际关系遗留,又沾染了城市边缘无人问津的光怪陆离,因着某种奇异的封闭性,霉味儿迟迟散不去。在这半包围结构的小镇上,姐妹间的魅力竞争,疯母亲与早慧女儿间的龃龉,优柔画家与烈性少女的碰撞,变来变去最后把自己变没了的魔术师,都是“八仙过海”的困兽。困兽犹斗,在狭窄到近乎腾挪不开的情爱领域,咬紧牙关,与宿命纠缠不休。总是爱上熟人,爱上熟人的熟人,总是在突围之后发现自己落入旧窠。从来就没有真正的出走与逃离,反弹总是加倍奉还。困兽垂老,午夜梦回时犹恋故土,归来后却发现新人怒放,一切仍以DNA链的形式,进入死循环。单看每一则故事,都有奇情,都是异闻,一旦俯瞰整个集子,所有的诱惑与悸动,都化在一片相似度极高的灰蒙蒙里。这就是芦镇,它太小,难免样本哺育样本,粘贴、复制,又错开、混搭,在螺蛳壳里穷尽变幻,成为一只单手可握的人性万花筒。也正因着小,个体之间的区分度便颇值得玩味。《蓝乌鸦》里的祁雪萍与《夏娃的礼物》里的陆星岚,同样失父,同样恋父,开端相似,最终却分了叉,各自走向属于自己的死与生。写群像是困难的,每个人不可能截然不同,尤其在芦镇。这是命运交叉的城堡,个体何等渺小脆弱,稍作加减,便偏离既有轨道。陆星岚有文夏的守护,有乔之桑的陪伴,便多了点烟火气的眷恋;而祁雪萍仅有的温暖,也是作为蜜儿的替代品。她的处境像掷骰子里最烂的一把,过于孤绝,将她逼成了一只羽色诡异的蓝乌鸦。二人的呼应,就像《红楼梦》里的晴雯(眉眼有些像林妹妹)与黛玉,是精神双生儿的对照。

作者深谙人物心理,写青春萌动,笔触干净,三言两语就击中幽微心事;写情欲缱绻,会有意扰乱时间线,以色块与意象勾勒,云遮雾掩,增加迷幻效果。就算是配角,戏份也有藏有显,不容小觑。比如《夏娃的礼物》里的文夏,自小女性化,爱手工,看似无能懦弱,却在陆星岚攻击自己母亲时反唇相讥:“说你和姓乔的!怎么样!”有了这次反应打底,之后他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保护逞强的她,行为逻辑极其合理,人物就此立了起来。日后再相逢,文夏已变成艺术家模样,手机合影隐约透露性向。二人相对,岁月淙淙,少年时的燥热、清澈与炽烈,像夏蝉鸣响绵延不绝,渐渐地疏了,哑了,一去不复返。

读完这本书,我仍然无法在地图上指认“芦镇”。三毛说:“并不执着于拥有一匹摸得着的骏马,那样就也只有一匹了,这个不够。有了真马,落了实相,不自由,反而怅然若失。”也许,“芦镇”就是一种暗夜魔术,每个人都能用它变出自己想要的。它隐秘,狂热,无迹可寻,有求必应。

  《暗夜魔术》读后感(四):彼城——有关《暗夜魔术》

  “讲故事者是一个让其生命之灯芯由他的故事的柔和烛光徐徐燃尽的人。这就是环绕于讲故事者的无可比拟的气息的底蕴。”

  ——本雅明《讲故事的人》

  江城五月的大雨中,我收到了焦窈瑶学姐从南京寄来的小说集《暗夜魔术》。颇感意外,集子里没有收录《一九九一年的柏拉图》。我异常钟爱这篇首发于《钟山》2019年第6期“南京小青年”专辑的短篇小说,初遇它,打动我的不仅是文学之梦的光晕与虚构之境的迷狂,还有文学的“传奇”和日常的“残酷”。或许同为在随园“读中文系的人”,对于《一九九一的柏拉图》,我总感觉自己有相当的共情能力。《暗夜魔术》是芦镇“九故事”集,我出于私心讲了一点与“芦镇”无关的题外话。去年焦窈瑶学姐在《西湖》“新锐”栏目首发两篇新作,我有幸写了篇所谓的简评前去凑数。说来惭愧,对于作者苦心经营的“芦镇”文学版图,我丧失了共情能力。2019年3月,我第一次读焦窈瑶学姐的小说《夏娃的礼物》,那时无知且无畏,一厢情愿地在综述里下了判断:“当然,在得心应手的‘芦镇’中作家也应该思考如何走出‘芦镇’。”及至去年写作简评,我才真正地走进了“芦镇”,走进了作家“虚构的圣殿”。当我读完作者所有公开发表的小说后,我又一厢情愿地下了判断:“‘芦镇’是作者记忆的泊位,也是作者最初的宇宙。”那么,这次就索性将“一厢情愿”贯彻到底了。布尔加科夫笔下的沃兰德有句名言“手稿不发光”,文学作品既不会自我开启,也不会自我阐释。也许作品完成之时,评价的权利就已交到了接受者的手中。在此,我仅能提供一点个人的阅读体会。

  看得见的故乡是相似的,看不见的故乡则各有各的不同。再次走进“芦镇”,空间关系的变化让我深刻感知到“可见”与“不可见”的意义。2020年的新冠疫情深刻地改变了我们熟悉的空间关系,“保持距离”成为当下的一大主题。如果说身处南京的我曾试图以一种内在视野去观看“芦镇”,那么回到故乡武汉的我,则完全回归了一个外来者的身份——“保持距离”,我不断地提醒自己。外在视野的参与让“芦镇”在我们彼此的眼中形成了独特的文学样态,“芦镇”于我而言,是一座彼城。我与作者之间的距离,也折射了彼此眼中的“芦镇”切面:“芦镇”由焦窈瑶率先构建,它也存在于不同的接受者的阐释中。某种意义上,这是相互成就,由此大家看到了一座充满梦幻色彩和神秘气息的“芦镇”,一个讲故事的焦窈瑶,一个思绪万千的你。

  我无意于对芦镇“九故事”集做擘肌分理式的文本细读,也无意于用所谓的专业腔调总结焦窈瑶的个人风格,这次,我想谈谈“彼城”带给我的启迪。中国当代文学写作中,“南京”虽然存在于不同作家构建的系谱中,但它多以一种怀旧的、感伤的姿态出现——它有一种与生俱来的nostalgia气质。我们鲜少见到作为现代都市的南京,更遑论偏居南京一隅的某个小镇。正是在这个意义上,焦窈瑶的 “芦镇”为南京城市书写开拓了新的视角和文学版图,她在传统中打开了罅隙。值得注意的是,“芦镇”虽是“镇”,却不等于中国行政区划中的“镇”,它的原型是“一个集聚了老牌国企的化工小镇,位于城郊接合部的‘大厂’,相对于‘南京城’总是个边缘的所在”。因此,“芦镇”不是中国当代文学中业已存在的“小镇”或“县城”,它是工业化和集体化的产物, “厂镇”,因厂而建,它的出现、兴盛、衰败都与工厂的命运息息相关。某种意义上,“厂镇”相对封闭,自给自足,然而它也是最先感知时代变革的所在。生于斯长于斯的人们是典型的工业之子,谁都无法置身于时代的风暴之外。亲历“大时代”的年长一辈聚焦的是如何“分享艰难”或“重头再来”,那么更年轻的一代工业之子呢?他们面对的是崭新的时代环境、空间关系和人际网络,却又无法完全割裂与“厂镇”天然的血脉联系。在这个意义上,焦窈瑶的“芦镇”系列小说为当代青年作家的厂镇书写提供了值得参考的“样板”。

  焦窈瑶在《暗夜魔术·后记》中讲到“文学于我,应该是一种宿命”,这似乎是中文系人惯常的思维:我们擅长用一种虚无缥缈、不可捉摸的力量来解释自我的选择。虽是宿命,透过《暗夜魔术》,我看到的依然是焦窈瑶在文学创作领域的持续探索与深耕。近日正在读福楼拜的《庸见词典》,译者施康强在“前言”中指出,福楼拜不能容忍的所谓“庸见”,“是现成的见解、固定的观念、多数人的看法,不假思索就做的结论、老生常谈”。也许某种意义上,同质化和“青春疼痛文学”就是青年写作中的“庸见”,令人高兴的是,焦窈瑶用自己的“魔法”反抗着“庸见”。

  《暗夜魔术》读后感(五):琥珀

  《暗夜魔术》由九篇小说组成,大多没有偏离情欲、死亡、沉沦、挣扎等概念,小镇生活就像一潭死水,而这些概念下的状态则是投击水面的石头,溅起令人侧目的水花,打破宁静与凝结。芦镇醒过来了,有人无视,有人细语,有人悲怆,有人惊惶,有人成魔。作者站在水边,把狼狈痛楚的画面搜集起来,用一张最洁白的纸,记录下来。作为读者,我意识到,必须如作者般敏感冷静豁达,才能既清晰又魔幻地书写出这本芦镇风云。

  我并不是没有听过类似事件,它们以私语的方式传播,又被溶入各种主观色彩,变得不像事件本身,诸君可以嘲笑唏嘘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也可以添油加醋耸人听闻,但是事件很快被抛之脑后,毕竟体面人的人生还将继续,我们只需要汲取对自己有用有效的因素,比如——真善美?

  作者尽可能地体谅这群被回避的人,可怜人不复可怜,可恨者黯然枯萎,他们爱恨交织,竭力拥有想要的人生,也平静地承受结局。就算是悲剧的始作俑者,生命中依然有美好一瞬的出现,《满天星》里的碎片是如此璀璨,“穿燕尾服的房文彬在舞台上引吭高歌,穿鲜红连衣裙的肖玉莲在一旁伴唱,台下鼓掌的人里有苏月娥和米福杰,他们都那么年轻,所有的人,脸上焕发着青春的荣光,没有嫉妒,没有怨恨......”

  作者将更多的笔墨倾注于一群特殊的年轻人,由于宿命,他们在黑暗中萌生,浸渍最苦涩的汁液,从头到脚被灼上了难以抹去的伤疤。畸眼的社会,粘滞的亲人,悲剧的命运,卑猥的内心是他们赖以生存的泥淖,挣扎是如此狼狈,是一次次梦魇,是扑向另一种丑恶的欢愉,是酒肉泪血的浑然一体,可挣扎也是生而不屈的倔强,是灵魂昭明时闪耀的光焰。在芦镇,有一座教堂,有被传递的《圣经》,有面目模糊的善者说,原谅他们吧,原谅所有伤害你的人。《夏娃的礼物》里在脑海中勾画着与乔之桑相伴的陆星岚,《黑水仙》里渴望沉溺于幽蓝之海的水星,《蓝乌鸦》里张开蓝色双翼扑向盛大死亡的祁雪萍,《男孩三木》里从惊惧和隐秘中逃脱的尹森,《暗夜魔术》里将忧郁脆弱包裹在缤纷幻梦中的彭克,《花颖的春天》里在人们口中可能会成为任何身份的花颖,《金色曼陀罗》里将各色女人定格于画布上的苏展,还有那些缠绕着走在迷雾中的芦镇人,他们各有各的姿态,神情庄严,意志坚定,犹如信徒般执迷。

  芦镇人的命运纠缠在一起,不能相互挽救被灼伤的灵魂,却能缠绕住脖子令人窒息。就像房苏婷意识到,尽管黎真一“驱散纠缠着她的那些阴霾”,但是却救不了她,她将带着旧梦驶向永恒的未知。就像祁雪萍踏过痴滞的姐姐和垂死的母亲,披上了蜜儿的外衣,也不能从男人那里交换到苦苦寻找的洁净与爱。

  假如我来设计封面,可能会设想一个孤独的背影站在空无一人的舞台上,大约是彭克的身影。我很喜欢《暗夜魔术》这个短篇,周夕雾这一形象让我感到熟悉,清醒克制,这是我们一贯追求呈现的状态,不管是什么样的魔术,不管内心是有多么渴望,可还是毫不犹豫地提醒自己,该无声退场了。无声和退场,一个都不能少。至于追忆,一个人坐在凉伞下喝柳橙汁,就已经足够了。多奇怪,一点也不像芦镇人,不像那些轰轰烈烈、情感恣肆、无视后果的芦镇人,甚至不像一个标准的文科生。而彭克,搞不清“是个热闹人,还是冷清人”,他的魔术“心有铃系”是忧郁的,“铃铛的造型千变万化,最后定格成一个少女的侧脸,被萤绿的灯光映照着”,令我想起动画影片《千年女优》中千代子变幻一生去追寻一个早已逝去的背影,透着“一种清冷,一种忧郁的气质”。唐喜娜继续在情场中追求猎奇和欢愉,与纯爱背道而驰。爱、欲、死亡、记忆、遗忘,被杂糅在一起,竟然一点不违和,像一场魔术,这是这篇小说的精妙之处。

  就内容而言,芦镇打破次序,随意地交往,戏谑地相处,纵情于声色和救赎。同时,小说语言上展现出狂欢化的特征,写人物心理状态时尤为汪洋恣肆,刚好与小说情节相得益彰。有趣之处是,作者的才情赋予了笔下人物奇异的斑斓的精神世界,使得人物形象更加有张力,但是结合多篇来看,不同的人物形象又会出现同一性。以下摘录两段分享——

  “夜里房苏婷又做梦了,她梦见马沙河里涌出了无数条银白色的死鱼,在漫天的星光下全部复活,如潮水般攻占了整个芦镇。骑车的肖玉莲的幽灵(在她死后的许多年里,经常有芦镇人说,仍然能看到她到处出没)就在鱼群的簇拥下箭一般地驰过空荡荡的街头,在那些困住房苏婷的烟囱之间来回穿梭。她脸上的面纱飘起来,飘成了一张巨大的纱网,天上的星星簌簌地往网里掉,燃成了一团烈火,肖玉莲也连人带车地掉了下去...... ——《满天星》

  “震荡在芊蕾脑中的回音渐渐淡去,窗外的雨声越来越大,放眼望去,远处雨幕中的楼群全都朝她倾斜过来,如同平平仄仄的诗句乱横交错,利箭一般直戳她的胸口。她没有躲闪,任凭它们穿心而过,又‘嗖嗖嗖’地一根根射中墙上的芭蕾舞女......向日葵在雨中凋零了吗?她伸展开双臂,昂头朝天,闭起双眼的瞬间,她的身体慢慢绽放,如同千万朵纤柔的水仙”——《黑水仙》

  如果故事不是发生在芦镇,那又会怎么样呢?在西方,在日本,或者是中国的大都市,是不是主人公们会活成另一种姿态?但是在芦镇,关于自我的追寻,似乎是以救赎的方式来呈现的。

  作者以《暗夜魔术》做一个阶段性的小结,停下来看,芦镇凝成了琥珀,又美又残酷。一切都消逝了,一切永远停驻,一切又还将继续。

本文标题: 暗夜魔术的读后感大全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121817.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和富婆小姐姐谈恋爱到底有多香?《虞美人之剑指江山》的读后感大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