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负荷的大脑》的读后感大全

发布时间: 2020-07-20 08:32:58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113

《超负荷的大脑》是一本由[瑞典]TorkelKlingberg著作,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3.00元,页数:20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超负荷的大脑》精选点评:●了解大脑,我们才能更好地使用它。工作记忆,限制了我们对及时

《超负荷的大脑》的读后感大全

  《超负荷的大脑》是一本由[瑞典] Torkel Klingberg著作,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3.00元,页数:20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超负荷的大脑》精选点评:

  ●了解大脑,我们才能更好地使用它。工作记忆,限制了我们对及时信息的加工。但人类的语言能力,又突破了这样的限制,使人类的经验智慧得以更好地传播。 所以说什么脑袋很笨的借口站不住脚啦,成长性思维,踏实学习知识才是王道。

  ●书展时候买的。居然已经过去三个月了

  ●如果用软件训教工作记忆,思维质量真的提高了吗?这样不就仍然是被软件编程对象,而不是自己去编程了。

  ●关于工作记忆的介绍之书。基础,适合初学者阅读,对我来说没有很多新知识。但是里面的观点基本都是基于实验研究,还是可以看下的。2019年8月1日

  ●绝无西方科普节奏拖沓、爱夹带私货的毛病,薄薄一本满满干货。内容是浅了点,作为了解工作记忆的第一本书非常合适,能够改变观念。

  ●十分精简全面地科普了大脑基础知识,也是对自己过去零散脑科学知识的一次总结,看完受益不少。

  ●顶叶和额叶的部分脑区活跃程度决定了我们的工作容量,而锻炼一块与大脑常规运作有关的脑区是有可能提升工作记忆容量的。从认知科学的角度也解释了《刻意练习》和《心流》的理论。

  ●刻意练习若要行之有效,需要其强度接近我们能力的极限,并坚持数月。

  ●工作记忆:就是人们在有限的一段时间里记住信息的能力,这段时间一般只有几秒钟。

  ●处理信息的痛点就在于工作记忆。人从小到大工作记忆是会变的。同时,这也是可以被训练的。也可以吃“兴奋剂”来提高表现。过度的应激损害大脑。

  《超负荷的大脑》读后感(一):书名和副标题是主要内容

  感觉这套人文丛书比较踏实、严谨、知性。你知道很多书的书名和内容严重不一致。

  作者带着问题,一环扣一环地写,各种假说也写得很清楚。

  容易读(大概我这方面看得也多),也值得再读。

  ***********************************************

  1.当你和孩子下围棋的时候,你在想什么?

  我在想,要不要改成学习语数外,哈哈!

  围棋的推算考验的是工作记忆而不是短时记忆。这样说,你是不是会明白二者的区别了?

  工作记忆和流体智力相关性很高。

  推理能力差不多就是工作记忆。

  当孩子进步不大时,你记得这句:工作记忆储存容量每年增长7%,一直到25岁。

  ***********************************************

  2. 还要不要继续下围棋?

  爱因斯坦衰老研究院研究表面,下棋*是训练效果(提高认知能力)最显著的活动。

  每周至少8次心智训练。

  *同样被证明有效的是,阅读。

  ***********************************************

  3. 为什么我要关闭朋友圈?

  我怕自己ADD。石器时代的大脑,遭遇信息洪流。因为大脑的工作记忆容量有限。

  我怎么看大家都有点ADD呢?尤其最近刷屏疫情。我抄写的过程是在反思自己:

  1)因为不注重细节和专心而导致错误

  2)完成人物或从事活动时,难以保持注意力

  3)说话时心不在焉、似听非听

  4)往往不能按照只是完成作业、日常家务或工作

  5) 常常难以有条理地安排tast或活动

  6)不喜欢不愿意从事,逃避那些需要精力持久的事

  7)常常丢失学习、活动所必须的东西

  8)很容易受外界刺激而分心

  9)在日常生活中很容易丢三落四

  ***********************************************

  4.协同能力和脑力带宽

  你猜猜看信息编码是并行的吗?也就是每个细胞对应一个特定的刺激。

  对了一半。除此之外,还有汇聚点,也就是造成瓶颈。

  瓶颈不是散布在新皮质上,而是局限在顶叶和额叶的几个关键脑区。

  ***********************************************

  5.工作记忆可以提高8-18%:P106

  训练强度要大,0.5小时,每周5天

  ***********************************************

  6.怎样提高工作记忆?

  冥想、下棋、阅读。

  ***********************************************

  7.你有没有想过孩子的大脑超负荷了呢?

  这个时代的孩子,我觉得是。

  《超负荷的大脑》读后感(二):我们必须记住,才能专注

  这本书比较详细的解释了工作记忆。不过比较让我注意的一句话是:我们必须记住,才能专注。书中指出,我们的工作记忆与抗干扰能力成正比。工作记忆能力越强,越能专注。而以前我一直以为是专注才能记住,将二者的关系弄反了。

  那为什么是工作记忆影响了专注能力?因为工作记忆能力低的人,没有区分什么信息相关,什么不相关,因此也就无法抵抗不相关信息的干扰。可以认为,他们将干扰信息也存进了工作记忆,就直接导致一定量工作记忆容量下,他们能用于有效工作的容量减少,还在把工作记忆应用于其他无关事情,因此也就表现出来为”不专注,三心二意“。工作记忆容量低的人,往往不能专注于手头的工作,而是花更多的时间”神游天外“。工作的心智要求越高,工作记忆容量低的人神游程度也就越高。所以越是有挑战的事情,工作记忆容量低之人的表现之差就越明显。深圳含有长句子和生僻词汇的文本对心智的要求也比较高,所以工作记忆容量低者,常会看不懂或理解不了某些文本。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有些学霸,一边看着电视还能一边写作业,作业还能写对。因为他们没有把那些内容放入自己的工作记忆里。而有些人,即使只是听着歌,都看不成书,因为他们的大脑在试图记住那些旋律。我们需要合理估计自己的工作记忆容量,对于容量低的人,去有音乐的咖啡馆、书店看书,或许不算明智之举。

  这本书还给工作记忆能力不足的人,指出了一些解决大问题的方案,核心就是改善语言指令,比如:

  1.一次只给一项指令;

  2.指令的描述务必简明扼要;

  3.重复指令的重要部分;

  4.提供指令的视觉辅助(比如一个待办事项的列表)。

  在面对一项复杂而艰巨的任务时,有些人可能会难以记下整套解决方案。因此,他们也许会觉得有必要把方案分解成一系列描述明确的小步骤,并把他们写下来。理清整个架构和组织的来龙去脉。

  我们看到很多讲清单的新式成功学、很多分享拆书的新式”拆书家“、很多写工作组织方法讲To do的日式方法论,都是在这种基础上衍生而出。还有许多相应的APP可以使用。没有做清单、拆分任务习惯的人,可以用起来。清单、To do等不是毫无根据的营销概念,而是适用于一定人群的有效工作方法。在这里,第1点“一次只给一个指令”是最容易被忽略的。现在的许多工作要求人们多任务同时进行,在时间的合理安排上,我们还需要下点功夫。

  而对于工作中抗干扰,可以要求弹性工作制,以避开干扰最强的时段;申请部分时间在家工作;用白噪声消除声音;让自己的办公桌背对人流;申请在某段时间内使用独立办公室或事会议室等。这里大部分是我们普通上班族自己控制不了的,唯一能控制下的,可能就是白噪声了——但即使这样,很多时候也无法使用,而且耳机带久了,又有负面影响。

  书里还指出脑力是可以锻炼的,但是需要把自己的能力逼到极限,也就是种种“To do学“所说的”走出舒适区“,并要长时间坚持,至少数月。

  阅读、下棋、弹奏乐器和跳舞,可以相对改善后期的认知能力。但每7天才下一盘棋是不够的,每周至少要进行8次心智训练。跑步、高尔夫球、游泳,这些对于这个是没用的。对于学龄儿童而言,数学——尤其是心算——是最大的挑战。而最容易达到的是阅读。阅读属于自己不熟悉的领域并夹杂大量行业术语的文章,或是通篇都是措辞艰涩的长句复杂条款,会在我们思考或试图回忆某个深奥术语的含义时,对我们保存句子中所含信息的能力提出很高的要求,从而得到锻炼。

  所以人要多阅读,并且重要的是要不断阅读自己不熟悉的领域,拓宽涉猎范围。以前有哈佛或是其他大学的学生说过,你的课表里,至少要有一半以上,都是“初级”课程。意思是应该不断去挑战新的领域,学习不熟悉的知识,到熟悉到一定程度,你就应该继续往上走,同时也往周边走——在自己深入学习已熟悉内容的过程中,还不断增加新领域的初级课程。这句话与此书所指,收异曲同工之妙。

  练习坐禅也有一定锻炼效果。凡夫禅要求人们眼睛半闭坐着,试着专注姿势和呼吸。人们需要做的是数自己的呼吸,每呼吸一次记一次数,直到数到10,然后从头数起。计数的作用是提醒自己,什么时候开始走神了。如果忘了数到了几,或者一不小心数到了10以后的数字,那就说明你的注意力分散了。这种冥想的凡夫禅,与注意力训练极为相似。

  以前零零散散看过一些公众号推送,都是些贩卖焦虑的新式成功学、方法论。后来陆陆续续读了几本书,那些所谓的百万阅读文章,大部分不过都来自这些心理学、脑科学上的研究。与其焦虑,不如看看这些。天生的工作记忆竟然在前,专注在后——简直让我等咸鱼为自己学习不专心找到借口与逃避现实的良药(笑)。

  《超负荷的大脑》读后感(三):一些笔记

  1.当今社会的信息洪流对人类成熟于石器时代的大脑构成了巨大挑战

  2.注意力的背后,是神经元之间的竞争。注意力就像聚光灯一样,是以牺牲其他神经元活性为代价,选择性的激活某一些神经元。

  如果我们只想一件事,那注意力一定没有什么问题,但当我们加入冲动,记忆和其他想法时,压力就开始增加了。

  2.注意力有两套光源,顶叶和额叶中分别有两个区域,一套负责受控注意,一套负责刺激驱动注意。

  还有一个注意力类型是唤醒(Arousal)他,它是非选择性的,每分每秒都会有所不同,在单调重复的工作中,唤醒水平还会慢慢减退,唤醒和表现的关系是倒U型,中度唤醒下人的表现最好。

  3.我们通过工作记忆记住那些需要我们专注的东西。working memory.有三个组成部分:

  一个负责储存视觉信息,视觉空间模板

  一个负责储存文字信息,语音回路

  一个负责协调两者的中央部分,中央执行系统

  还有一个存储情境信息的情境缓冲器

  4.长时记忆分类:与事件有关的记忆被称为情境记忆,与概念性信息有关的记忆被称为语义记忆。

  长时记忆中可以存储的信息量几乎是无限的

  5、工作记忆对控制注意力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我们必须记住才能专注。

  工作记忆容量是在对人类认知能力的研究和理论中得出的对智力的最佳预判因素(大约有一半的权重归因于工作记忆容量的差别)

  工作记忆测试的表现与解决问题能力(准确滴说是gI,即也太智力 fluid intelligence)息息相关。工作记忆可以用来控制注意力,记住指令,把做事情的计划存储在脑海中,以及解决复杂的问题。

  6、短时记忆和工作记忆的区别:

  短时记忆仅仅涉及对信息的保存和重复,它与复杂心智功能及gF之间的相关性比较低(但是近期研究表现很大信息量的短时记忆任务也具有很高的gF相关性)

  工作记忆则代表短时记忆任务中需要某些额外操作的那部分,包括某种形式的注意力分散,或要求一定程度的协同执行能力,它与gF的相关性很高。

  7、工作记忆的开发

  12个月大的婴儿可以在几秒的延迟期后找到在她眼前藏起来的玩具

  6-7岁的儿童会运用默念来记住数字

  8岁的儿童可能会记不住,拿出你的铅笔,橡皮,草稿纸和数学课本,翻到25页开始做题目这样复杂的指令。他们可能是想继续玩,但也有可能是他的工作记忆超负荷了。

  8、更强的神经联系让我们有更好的工作记忆(熟能生巧?),更快的神经联系能够增加工作记忆容量。

  9、华莱士悖论:跳出这个悖论的方法是,假设我们的心智器官要么作为副产品出现的,要么是性选择的结果,因此在人类发展的早期阶段我们就被赋予了超越环境需求的潜力。

  还有一个可能是大脑的可塑性,我们大脑的能力有多少是天生的,又有多少是后天培养的?

  大脑一样存在用进废退,低强度的用和高强度的训练存在着巨大的差别。拿起一张纸和拿起一个沉重的哑铃,竭尽全力仅能重复10-12次,这两者的差异是巨大的。同样大脑是可以通过训练来强化的。

  10、如何避免注意力缺陷:

  1)要求弹性工作制以避开干扰性最强的时段

  2)申请部分时间在家工作

  3)用耳机或白噪声来消除外界声音

  4)让你的办公室座背对人流

  5)申请在某段时间使用独立办公室或者会议室

  11、锻炼工作记忆:

  1)高强度,长时间的认知任务训练能够改变大脑活动,这与感觉和运动训练的效果如出一辙。

  科学家发现训练第音高的敏感性,可以增加参与该任务的神经元的数量

  2)记录到发生变化的脑区,不是视觉听觉或者是运动皮层,而是与工作记忆的容量限制有关的 结构,顶内沟。

  训练工具:雷文矩阵

  3)对老年人同样适用

  阅读,下棋,弹奏乐器与跳舞都与后期认知能力的相对改善和痴呆症风险的降低有关。

  每周进行8次心智训练的话,他们发生痴呆的风险会降低一半。

  4)打坐参禅冥想有助于提高专注力

  12.ID即智商,通过测得的心智年龄处以实际的年龄再乘以100得到。

  晶态智力gC决定在那些与词汇和常识有关的任务中的表现。

  液态智力gF解释了为什么在那些不依赖常识的非语言的推理和解决问题的任务中,人们的表现会有差异。

  智力计划(project intelligence)有一套课程来训练13-14学龄儿童的观察技巧和分类,归纳或演绎推理,语言的精准运用,解决问题的能力,创造力和决断力。

  13、信息洪流增加的工作记忆的负荷,其实对你的工作记忆的增强是有帮助的,但是因为工作记忆增强的速度低于处理信息的需求的增长速度,所以你感觉到了压力。

  弗林效应,我们生活中对心智的严苛要求和越来越高的复杂性,使我们处理信息和及决问题的能力渐渐的越变越强。

  14

  注意力缺乏的一个可能的原因,与需求和能力从差异有关。比起三年前,一边打电话一遍删除邮件的能力提高了10%,但是邮件数量增加了200%。

  应激水平和情境有关,并受到我们对自身所处状况的解读影响,主要和我们感觉到或者认识到自己无法掌控的事态有关。

  令某些人急出一身冷汗的问题,对于另一些人来说不过是一个有趣的挑战

  当任务的要求与当事人的能力刚好匹配的时候,高水准的挑战和高潮的技能就会用导出心流的状态。

  15、奇克森特米哈伊 认知地图

  《超负荷的大脑》读后感(四):了解大脑的科普小品

  一本科普小品, 由浅入深把我们人类大脑的一些常识性科学知识做了介绍, 偏重于我们的大脑在当今世界海量信息的背景下如何工作. 事实上,我们的大脑和我们几万年前祖先所拥有的并无二致, 但是需要处理的信息量却爆炸式增长, 所以, 探明这部分尤为重要. 稍微总结一下知识点吧:

  我们的**注意力**分为三种: + 受控注意 Controlled attention 这是我们强迫自己集中精神时调用的注意力 + 刺激驱动注意 Stimulus-driven attention 这个很简单,比如安静环境下,突然啪, 你的杯子跌落摔碎,这是你的这部分注意力就会被吸引国区 + 唤醒 Arousal 这种注意力是非选择性的 有趣的是, 科学家们注意到这三种注意力是各自为政互相独立的, 也就是可以说是正交的. 注意力工作的一个基本机制建立在偏向竞争上,也就是你的注意力集中时你是牺牲了部分神经元活性来激活另一部分, 例如你很投入的工作时可能就注意不到周遭办公室的嘈杂了. *这里不由得想到深度学习里的Attention机制, 但是我们并没有对Attention做任何区分, 当然计算机设计上并不一定要遵从认知科学的研究, 但是也不失为发散思维的一种方法. * 下面来聊聊**记忆**, 现在较为公认的记忆分为3种: + 工作记忆 持续时间大概几秒, 比如记住一个电话号码直到你找到纸币将其记下, 此时调用的就是工作记忆, 当你记下之后基本上就忘了电话号码了. 再比如, 做一个长的思维运算a+b+c+d=? 如果是心算,你会先计算出a+b,然后将其和c相加, 然后你就将a+b的值抛之脑后继续下面的计算了. 有一派学者认为, **工作记忆的容量约等于推理能力**. + 长时记忆 这种记忆通常能够持续几年到几十年, 例如法国的首都是巴黎这种常识或者背诵过的某首诗. + 短时记忆 这种记忆持续时间介于前二者之间, 例如考试前突击背诵的知识点, 可能考后一两天就忘了. 那么注意和记忆之间有什么联系呢? 人们发现**工作记忆的容量应该是我们石器时代大脑遭遇信息洪流时的瓶颈,我们遍寻大脑发现工作记忆容量局限在顶叶和额叶的几个脑区(同时这些脑区和受控注意也有密切关联),然后接着想探究这几个脑区中限制容量的机制是什么时,就触到了当前科研的最前沿。计算机模拟的结果告诉我们,神经元之间更强的突触关系可能在其中起到某些作用。** 那么记忆容量为何有极限呢,人们想研究一下儿童大脑成长的过程来看看是什么导致增长停止。儿童的大脑在成长时,突触以及神经元的数量是在不断减少的。可能是强化重要的神经联系和退化次要神经联系使记忆结构不断优化。但是迄今为止我们对工作记忆的成长机制仍然知之甚少。 *这里还是有些违反直觉的, 人类大脑在发育时突触以及神经元的数量是在减少而不是增加的. 如果将这种概念迁移到人工NN上,就是神经网络中权值矩阵是在变得越来越稀疏以便强化某些重要部分的功能.* 接着人们研究发现, 大脑图谱实在持续变化的, 具有高度的可塑性, 那么理论上,工作记忆是可以锻炼出来的. 最早的研究是来自ADHA也就是注意力缺陷症, 俗称多动症, 既然ADHD患者是可以治疗的, 那么正常人的受控注意也可以提高以提高工作记忆容量. *历史上很多东西都是先从治疗患者开始, 再到提高普通人类地步. 例如医学美容最早是来治疗烧伤患者的*. 实际上, 更多的实验证实了工作记忆的容量是可以被拓展的, 和增肌一样, 提高工作记忆容量需要**长时间,高强度** 的认知训练, 通常至少需要5周x5天x30分钟来能看出效果. **修禅**被认为是一种可行的训练方法, 冥想和禅定都可以练习专注力, 其中有种**凡夫禅**较为简单, 就是静坐下来数自己的呼吸数, 数到十接着从头再来, 保持较长的时间. 另外**电脑游戏** 也有增强空间技巧和反应时间的功能, 并且**没有研究显示游戏会损害注意力**. 由上面的知识我们可以推导出, IQ显然也并非恒定的, 而是可以提高的.* 这对我这种低智商患者来说是个福音了* . 当我们在工作时, 处于一个叫做"心流"的状态是最有效率的, (也就是一种忘我的状态), 能否进入这种状态和一个人的控制注意力能力等等都有关, 而且和自身能力和工作的难度是有关联的, 一张简单的图可以说明这种关系. ![](http://lublog-1253263790.cossh.myqcloud.com/book/book_1802_1.jpg)

本文标题: 《超负荷的大脑》的读后感大全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120250.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中国通史(上下册)读后感1000字亲完之后该干嘛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