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河界区三部曲Ⅰ深渊上的火》是一本由[美]弗诺·文奇著作,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78,页数:65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银河界区三部曲Ⅰ深渊上的火》精选点评:●这个书的包装真的有问题,拜托你们不要用硬纸板做封面,分成上下册拜托
《银河界区三部曲Ⅰ深渊上的火》是一本由[美]弗诺·文奇著作,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78,页数:65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银河界区三部曲Ⅰ深渊上的火》精选点评:
●这个书的包装真的有问题,拜托你们不要用硬纸板做封面,分成上下册拜托你们至少要在一节结束的时候分,上册在一句话的中间突然结束,下册翻开第一页第一个字直接从一句话的中间突然开始,像话吗
●很多人都在说阅读体验不好,可作为经典大部头作品,其阅读体验不应与短篇故事相比。因其故事很简单,变成大部头后自然有些冗余之感。我把此类书和魔戒或红楼梦归为一大类:作者虚构一个了一个世界,然后从中选取一个故事片段来向世人叙述。所以故事精不精彩不是第一要素,这种书,拼的就是设定与细节够不够丰富,能否写出一个值得推敲的世界。
●人物塑造简直比童书还童书
●尼玛,序章写得都是什么玩意儿,我怀疑真有人能看懂吗?如同梦魇般的阅读体验。李克勤翻译是不是以为卖弄几个生僻的词汇,就表示翻译水平高了? 不过熬过了序章,接下来似乎好看起来了。
●读完之后无法言说的震撼。当时间与空间被放大到宇宙尺度,冰冷,残酷,孤独,对于80亿众神来说,我们不过是不值一提的卑微物种:深海中的原始生命形态,偶尔享受被上层生物遗弃的残渣,却永远不可能进入上层海水。小说对于“银河界区”概念的发挥以及对外星文明形态设定的精细程度都让人叹为观止。实在要说缺点的话,可能叙事节奏慢了些,但作者文风实在有趣,爪族(真正的汪星人哈哈哈哈)卖萌到犯规,并不觉得乏味。
●慢悠悠拖了一个月才读完。对于宏大的星际部分无感,反而小视角的共生体文明这部分很吸引我。
●怎么读起来这么像儿童科幻呢?
●设定亮眼,但剧情一般……
●最后的结局有点太强行了,酝酿五百多页最后天降正义一波带走,emmmmm
●太空歌剧
《银河界区三部曲Ⅰ深渊上的火》读后感(一):新奇的设定
爬行界,飞跃界很新奇的设定,但也因为太新奇了,前文铺垫又不多,对不怎么看科幻的我来说有些难理解。情节吸引,人物描写不够非满,总体可以。
如果按网文写法,也许让读者早些猜到范的目的,在看到大家对范的不满,排斥时,从心底里为范焦急。再加些感情戏,是不是可以?哈哈
为哈要140字呀~~~~~~~~~~~~~~~~~~!~~~~~~~~~~~~
《银河界区三部曲Ⅰ深渊上的火》读后感(二):有意思的设定
这本书的几个设定是让我觉得非常有意思的。
第一是界区的划分。文奇将宇宙从内到外划分成了四个部分,最内维是零意识深渊,没有人去过那里,也没有人从那里出来过,据说那里是一个绝对的深渊,没有意识没有生命,是真正的黑洞。其次是爬行界,智能生物突破不了光速的地方,人类的起源地地球也在这里,这里的智能是最为低等的生物,他们一直被光速束缚着。再其次是飞跃界,故事大都发生在这里,大部分生命也在这里居住,这里有着地球人类无法理解的科技,可以轻易进行超光速旅行。最外围是超限界,这里是天人的地方,有着全宇宙最高等级的超级智能,作者也无法想象这里面的生活是什么样子的。
生活在每一个界区里的文明,如果足够幸运能够突破自身的局限,即获得飞升,可以往上一个界区跨越,但大部分文明都是在不断发展过程中自我消亡。高等级的生命大都对低等级的生命不感兴趣,比如超限界的天人,看待其他界区的生命如同蝼蚁,不过也偶尔有对其他文明充满恶意的存在,比如书中的瘟疫。瘟疫具体是一种什么样的存在,文奇并没有具体说明,不过可以推测出来这也是存在于超限界的一种超级智能,但它对飞跃界的各族文明满怀恶意,不断吞噬消灭其他文明,甚至杀死了其他天人。
高等级界区的设备来到低等级界区,会失去原有的高级智能,比如失去超越光速的能力。这种有点奇幻的界区设定其实是也是人为的,是远古时期的超级智能留下的某种工具或者武器。在最后,范·纽文为了对抗瘟疫,使用了这件武器,将爬行界的界限推广到了超限界,虽然毁灭了很多高级文明,但也组织了瘟疫的扩散。很多人觉得这是一件无法想象的事情,但我看来,这个设定有点像是降维打击,而从高级界区到低级界区的转变也像是从高维度到低维度的转变,只不过比起二向箔打击,这种武器的扩散速度是超越光速几个数量级的。
第二是车行树与共生体。在很多科幻作品里外星人无非是和地球上的各类生物长相相似的,要么像人要么像某些昆虫之类,哪怕是树人也是有鼻子有眼有四肢,但文奇笔下的这两种生物让我感到十分新颖。车行树是植物型的智能生物,他们生活在一种可以移动的小车上,外表看起来像是带有轮子的盆栽。他们没有短期记忆,只能记住反复不断的事情,他们在交流过程中需要不断读取小车内置的记忆芯片提醒他们刚才聊了什么或是发生了什么,否则就会转瞬即忘。还有一种没有小车的树,叫做止树,他们与车行树其实是同一种东西,只是没有神奇的小车,无法移动。文奇通过大量笔墨描写两棵树的状态给我们展现出一种完全不一样的生物,充满新奇和喜感,尤其是看到那句“他枯了”简直让我捧腹。
共生体则是另一种很有意思的生物。他们的单体看起来像狗,不具有智慧,由四至八种单体才能组成一个个体,这时候每一个单体就像是一个器官,缺一不可。单体之间通过振膜交流,从而形成个体的思想,因此他们的思想是有声音的。个体与个体不能靠的太近,否则会干扰每一个个体的思想,比如交配或者打架时,个体的思想受到严重干扰则会彻底失去自我,陷入昏迷或者狂乱的状态,或者叫做“失了智”。虽然单体可以替换,但这就好比一个人换了一部分, 有可能换了之后就不再是原本的那个人了。除此以外,很多个单体也可以组成一些智力低下但方便使用的超级个体,比如三十个单体组成的挖坑小队,或者是上千个单体组成的警戒线,这些东西仅仅只能作为某一种工具使用,而不具备真正的智力。
第三是寰宇文明网。作为1992年的作品,文奇已经设想了未来互联网上的模样,所有人都可以发帖畅所欲言,虽然不乏真知灼见,但也充斥着大量谣言与谎话,就像作者自己吐槽的那样——“百万谎言网”。更重要的是,由于宇宙空间已经大大超越了光能行走的极限,因此真正的宇宙互联网是无法做到的,从一个星座发出的信息可能要经过几百甚至上千年才能到达另一个星座,哪怕在拥有超越光速能力的飞跃界,这个范围也过于庞大了。因此,倘若只是发帖讨论尚且勉强能做到寰宇共网,但要想将所有文明的知识库连载上网是不可能的,往往许多文明的知识库(巨库),你需要去现场下载,如果某些高级智能的古文明已经毁灭,那可能还需要程序员进行考古挖掘,这就是考古程序员的工作。因此,在这个世界中,程序员不再仅仅是编写代码,更是成为了一个考古工作者,要在数以万计的文明废墟,或者庞大的文明网内部,挖掘被人遗忘的高级代码。如果有幸挖掘到超级智能留下的程序,那么这个文明就可以轻易飞升。但有时,也能打开潘多拉的盒子,放出恶魔,斯特劳姆文明就是这样毁灭的。这个设定让我想到了藏传佛教里面的伏藏,通过一些挖掘,将千百年前人类的智慧发掘出来,为我所用。
这些设定,作为1992年的科幻小说,已经是非常跨越时代了,哪怕在今天读起来,依旧让人耳目一新,赞叹不已。
《银河界区三部曲Ⅰ深渊上的火》读后感(三):我看深渊多奇幻☻
《深渊上的火》是我看弗诺文奇的第二部作品,也是所接触的他的第一篇长篇小说。从《真名实姓》开始,我就很喜欢他的风格——展现了极高的科幻水准,同时又拥有浪漫主义色彩(特别是几个我很喜欢的角色)。
一开始,我以为这本书会像《真名实姓》那样讲一个与计算机紧密相关的科幻故事。没想到弗诺.文奇又带来了不一样的内容,故事的世界观变得更加庞大,内容也变得更加错综复杂。
在讨论这个故事之前,我想先来谈一谈我对于书中各种设定的看法。(我读这书比较慢,主要就是因为有些设定让我花了比较多时间去研究,但是依然可能研究的不透彻,之后重新读这本书可能会改)
界区:
一开始我单纯以为这是以发展程度来分的界,与地理位置本身也许没有联系。但实际上地理位置确实是限制发展的一大因素,在爬行界,光速这一先决条件,让很多科技难以突破。
在作者的设想里,人工智能也没有在爬行界里发展出来,直到剧情开始(hhh,我就不过分剧透了)除了爬行界,还有飞越界、超限界。
弗诺.文奇虚构出了一个划分为若干“意识区”的银河世界,离中心越远,越高级别的技术就越可行。
文中还提及了零意识深渊,不过我目前还没有太多了解。大概虽然设定庞大,但是作者要描述的关于深渊的故事,还不涉及那个神秘的地方。(也许在之后的两部里会出现,但是我还没看( •̀ ω •́ )y)
共生体:
一开始在科幻阅读兴趣小组里,有人剧透了这个设定。当时的我还在辛苦的 “搬砖”,于是乎以为这个所谓的共生体会是智慧生命与智能的结合(纯属瞎猜)。直到真正翻开书我才发现我大错特错。
共生体存在在爬行界,那是一个甚至还未开始发展科技的地方。共生体由多个单体组成,几个单体本身能够行动,但思想程度不高,只有匹配成合适的共生体,才会有真正称得上智慧生命的思考能力。
数量过多的单体也能组成共生体,比方说警戒线。但是这种共生体的智力则会比较低下。也可以说是许许多多的共生体组合成一个共生体,如果持续时间过长可能会使原本独立的共生体无法再从这个大型共生体中分离出来。
天人:
文章的大反派就是天人(但是又有点不一样),我说实话,这个天人我也是看得迷迷糊糊的(或者是我看得不详细)。
天人还是不是人(即智慧生物)?与人(智慧生物)的区别?小说里提到了,天人是可以通过进化产生的,但具体如何进化,并未做详述。
但是从天人出场的只言片语中还是能看出,天人具有利用数据库的强大力量。
树族:
树族虽然不新鲜,但文奇笔下的树族和别人家的用根系移动的树族又不太一样。
书里的树族原本初具智慧,传说:某人给它们装上了小车(这里好想剧透啊啊,awsl),内置了记忆体,使它们得以移动和记忆。以车代步,比其他小说中的树族多了科技色彩。
树族还经常忘事,如同患有健忘症的人一般,要时常查看存储器才能继续聊天的举动。不过科技很发达。所以他们是可以更换小车车的,但是因为感恩那个为他们装上小车车的人所以才不换(有伏笔哦)
抛开这些想象力超凡的设定不说,《深渊上的火》一书在情节上也显得比较难读。两条主线的叙述模式下,还有小的支线角度,让刚刚开始阅读本书的我比较难进入小说描绘的太空世界。
同时多线剧情却又让我产生了一种不太一样的阅读体验,有点像读着这个视角,心里还挂念着另一边的剧情发展。
毕竟这篇冒险故事里面夹杂着数不清的风险,各位主人公得到的信息又不见得全面,阴谋总是潜伏在他们的身边。
而在角色方面,范真的好特别,他的经历本身特别(害怕过多剧透的我总在莫名的剧透),作为天人的特使的身份也特别。
中间他变成天人那一段让我想起之前看的电影,莫名有句话浮现在我脑海里:我的眼睛会看着你。
还有共生体剜刀,铁先生以及木女王、行脚,爬行界的诸多角色都有自己鲜明的特色,这些共生体角色确实被刻画的栩栩如生。
结尾结束的有点快,当两条主线终于结合在一起。然后范一接触到了反制手段,反制手段就一下子就消灭了瘟疫,给人一种铺垫已久,却草草就收尾的感觉,有点难过。
不过《深渊上的火》只是三界三部曲中的一部,可能在之后的故事里还会讲到。
最后,封面真的好看,书签的设计也让人心水,比个大大的心。
《银河界区三部曲Ⅰ深渊上的火》读后感(四):是深渊,是太空,闭上眼去感受!
《深渊上的火》这部小说是“银河界区三部曲”的第一部,是由美国著名科幻作家弗诺·文奇的作品。他是一名非常优秀的科幻作家,先后五次获得雨果奖,还有著名小说《天渊》、《费尔蒙特中学的流星岁月》《循环》《彩虹尽头》等。
他在银河界区三部曲中用丰富的想象力和开拓力构筑了一个按文明层次分为三界的豆荚状宇宙,突破了硬科幻小说一成不变的物理法则,以史诗般壮阔的场景征服着我们。
在小说中有三界之分,其设定有点像现在国内网文里仙侠玄幻小说里的武阶,每一层中又分为不同的小层,在《深渊上的火》中的三界分别是爬行、飞跃和超限,区别的标准在于移动的速度。爬行顾名思义就是最慢的,飞跃可以轻而易举的超越光速,而超限则是最慢的移动速度也比光速快千万倍。速度决定着每一个界区的科技水平,快的界区科技水平也高。
而除了三个界区,弗诺·文奇还创造出了“意识区”,实际就是仙侠玄幻小说里的过渡阶吧!只有低界区的智慧生物穿过界线进入意识区,就可以实现升级,而这种升级是不可逆的,高级意识区里的机器到达低级意识区就一点用处都没有,完全成了废物。超越界区的生物就是我们人类的神一般,通过费曼悖论的解释,飞跃界区和超限界区的生物是无法来到爬行界区的,而我们人类就属于爬行界区。所以,霍金语言太空中的智慧生物会来攻击地球是不可能的,因为只有比光速还慢速度才能从高界区穿行到低界区。
在小说中还有两个外星种族——爪族和树族,很有意思的是单个的爪族生物就像白痴,而只有他们聚在一起的时候才有只会,这和我们经常见到的蜜蜂和蚂蚁一样。而树族并不新鲜,在古代的神话里就有了树神,而弗诺·文奇笔下的树族则不像树神有人的形象特征,而是被装上了小车,内置了记忆体,他们才能够以东和记东西。
弗诺·文奇还提出了“超人剧变”理论,他表示,“超人剧变”理论对他的写作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几乎从一开始就影响了他的写作。弗诺·文奇不光是一个科幻作家,他还是一个数学家、计算机专家,他把超级智能诞生的那个时间点同黑洞边缘的奇点相提并论,当超过这个临界点时,就表示着超级智能诞生,旧的社会模式将一去不复返,新的规则将开始主宰这个世界。
银河界区三部曲中的《深渊上的火》的故事发生在飞跃界区,经过飞跃界区的“超人剧变”之后才能到超限界区的超级智能“天人”。天人的力量极其厉害,只需要一束小小的激光,就在转瞬之间全面控制和摧毁已经进入太空的飞船。在《深渊上的火》中有一个叫范·纽文的人物,他就是由天人造出来的,在转瞬间就终结了飞跃界区的大瘟疫。
很多人说弗诺·文奇笔下的范·纽文有着虎头蛇尾的嫌疑,其实并不然,范·纽文反制瘟疫的办法来自于超越“天人”之上的“云中人”,存在于超越界区中的天人已经是神一般的存在,“云上人”的手段就更加超乎我们的想象了,制服瘟疫的时间自然就极短极短了,描写简单的必然的。但它所留下的震撼确实很大的。
在《深渊上的火》中的爪族也很有意思,相当于我们人类的中世纪,政治集团林立,相互之间的斗争不断,不管是代表着正义的木女王还是象征暴力的铁先生,他们都在竭力拉拢这迫降到爪族社会中的人类。并且依靠这些人类都拥有了自己的科技设施,比如,木女王依靠约翰娜逐渐开始认识和研究数据机,而铁先生依靠杰弗里发明了无线电。他们都有一个怒表,就是想要到达更高层次的文明,和人类一样,爪族对科技的痴迷也是与生俱来的,他们也有着十足的好奇心。
在弗诺·文奇的作品中,人类和外星人平分秋色,而且在某些方面人类更加优秀。而对于外星人,作者也塑造了英雄版传奇的外星夫妇,对他们的夸奖也是毫不吝啬,他们正式弗诺·文奇梦想家的特质。
看完《深渊上的火》确实有点意犹未尽,非常期待下一本《天渊》中精彩的故事!
《银河界区三部曲Ⅰ深渊上的火》读后感(五):零意识的深渊里,文明的火依旧闪耀
《深渊上的火》是我看弗诺文奇的第二部作品,也是所接触的他的第一篇长篇小说。从《真名实姓》开始,我就很喜欢他的风格——拥有中世纪的浪漫主义色彩,同时又具有前瞻性的科幻迷情。《深渊上的火》较之《真名实姓》这种风格更明显,而且融合得更好,我觉得这本书是我所看过的最优秀的科幻长篇之一。
故事从斯特劳姆文明圈的超限实验室开始,他们唤醒了沉睡巨库里全能全知的神——“瘟疫”,带来了文明圈的毁灭,在最后关头,巨库里的另外两个意识搭上了最后一艘逃亡飞船。
故事自此分为爬行界与飞跃界两个部分:爬行界里飞船降临与当地文明两个阵营的斗争相互影响;飞跃界里“瘟疫”带来了文明的毁灭。而这两条主线都紧密联系在一起,“纵横二号”既是深潜入爬行界救援杰斯特劳姆最后的文明火种,也是寄希望于飞船搭载的反制手段拯救飞跃界及超限界文明。
书里可以展开来讨论的事情太多,如BBS的神预言,网络暴民与现实懦夫,或者是科幻两大类别“太空歌剧”与“赛博朋克”的完美结合。但我觉得给我印象最深与思考最多的是作者的存在理念,不管是《真名实姓》还是《深渊上的火》,意识与存在、灵魂与文明是无法割裂的。
在谈这本书之前,我觉得有必要先谈谈我对其中一些设定的理解。
界区:书中将宇宙划分为三个界区——爬行界、飞跃界和超限界,其中飞跃界又分为了上中下三界。爬行界与飞跃界的文明生物在智慧上没有太大的区别,但是科技发展水平差距巨大,两界以是否能超越光速来划分。超限界是超出普通文明更高层次的界区,书中并没有详细给出这个界区的情况,我个人的理解是,在这个界区人的意识与网络相融合,拥有了更强大的计算处理能力,所以这个界区的生命称为“天人”,对于其他界区的人来说属于神一般的级别(原文有提到“全知全能”这样的说法)。书中有个比喻,三个界区像是海洋,表层生活着大鱼,而爬行界的低级文明靠深海的压力安全生存——这一点也是故事情节推动的核心之一。
天人:我认为是意识与网络融合的智慧文明存在,可能并不存在实体化生命形式。天人类似于神,拥有强大的计算能力,但对低级界区只能干扰到飞跃上界,每个天人的性格也并不一致。
爪族:这个种族自称为共生体,每个共生体通常有四到六只组件。单个的组件是像狗或者狼的生物,但不具有智慧,多个组件靠近之后依靠额前的震膜共享思想,协调形成共生体思维与人格。组件过少不能形成智慧共生体,过多思维无法统一会比较混乱且智力低下(如警卫线)。共生体组件的死亡并不意味着共生体的死亡,共生体可以吸收新的组件保持意识延续。
树族:树族主要出现的是两个类别——止树与车行树。止树相对低级,他们通常生活在固定区域,慢车的思维与记忆能力也比较低,低智慧类;车行树的小车能处理短时记忆,相对也比慢车更为灵活。总体而言树族给人的印象是温和的生意人,各个种族的好邻居。树族守着一个古老的传说,所以无论科技如何发展都坚守车神传说设定的小车。
科幻作品中群体思维的智慧生命形式有很多种,最常见也最具代表性的应该是虫族类,虫母直接控制整个群体共享思维。
但共生体这种智慧生命的形式是独一无二的,我觉得是意识存在核心理念最完美的体现,他们的生命以思想的形式存在却不依赖于某个单体。一开始我不理解为什么共生体的名字那么长,看到后面才发现,行脚才是智慧生命,而各种组件威克乌阿拉克罗姆只是生命的载体。行脚失去了罗姆,但是可以寻得疤癞,他依然是行脚;木王成为了木女王,经历了六百多年的组件更替,她也依旧是原来的那个人。共生体的每个阶段会融入组件特有的部分,但保持原本的身份,需要核心的思想。比如残体——尤其是单体,就算寻找到新的组合,当初的共生体也已经死去(天知道写写画画只剩下贾的时候我有多难过!)。
但这并不意味着单独的组件不重要。例如剜刀,剜刀的两个残体与教师的残体融合在一起,两种思想便一刻也没停止斗争。当泰娜瑟被剜刀撕碎意识的时候,我本以为自己喜欢的角色又死了一个,但到最后却发现,剜刀已经不再是剜刀,那个微不足道的小教师的意识像一粒种子,埋在他的意识里。
而树族,他们从普通植物上升为智慧生命,就因为获得了小车——拥有记忆与相对清晰的思维。树族本是深埋的工具,但是当他们作为工具被唤醒的时候,绿茎称之为“被侵犯”。在见过绿茎的异化之后蓝荚依然坚信自己是忠诚的伙伴。
“他拼命想对范阁下证明这种事是不可能的——其实是想说服他自己。”我觉得就算是经历过异化,树族依然在内心深处有自己的坚守与信念,尽量作为工具而存在,他们拥有自己独特的文明。
人类角色里我最喜欢的是范,对于他来说,他最大的骄傲是青河的记忆,但那也是他最深的痛苦。一路走来,那些似真似幻的记忆,让他不断怀疑否定自我。
堪培拉,辛迪,几个世纪与青河的漫游,野鹅区的最后一次飞行。都是真的。于此我真感谢老头,其他真的已经不在重要。
作者自己的观点是,尽管有些文明已经死去,他们存在过的痕迹是那些如今无法解读的巨库。这让我想起《真名实姓》里的埃莉,千千万万年之后,她依然存在,那依旧是她。
爬行界的底部是零意识深渊,而最终拯救宇宙的是爬行界底部打捞的深潜船里的范,他身上有着超限界的天人裂体意识,连接了反制手段,让人看到超越天人的智慧存在——云中人划定了界区。
文明的火种是绿茎的种子,是行脚向往星辰的梦想,也是人类文明的残余。
:我觉得自己有毒,每当喜欢了一个角色,他/就死了……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