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我听了某老师的一节语文课,课文里面有一个词语“骑虎难下”,该老师在讲解这个词义时,引发了某个学生和他的一次辩论:老师:“骑虎难下就是骑在老虎背上难以下来。”学生:“老师,这种解释不对呀。”“为什么呀?”“老虎吃人呀,有可能骑在它的背上吗?”“哦?”
昨天,我听了某老师的一节语文课,课文里面有一个词语“骑虎难下”,该老师在讲解这个词义时,引发了某个学生和他的一次辩论:
老师:“骑虎难下就是骑在老虎背上难以下来。”
学生:“老师,这种解释不对呀。”
“为什么呀?”
“老虎吃人呀,有可能骑在它的背上吗?”
“哦?”
“我想应该改一下。应是骑狗难下。”
班里同学笑了。
“说说理由吧。”老师常常地吸了一口气。
“我常常骑在狗背上,手舞足蹈呢,爸爸叫我下来,哇,我就是不呀。”
班里同学又笑了。
该老师也默默地笑了。
“老师,我感觉不是骑虎难下,因为老虎呀我们从来没有见过,更谈不上骑它。”另一个同学插了一句。
同学们纷纷议论,我留意了一下,支持学生意见的占大多数,最后,该老师还是否定了学生的想法。
由此,我产生了诸多想法。
首先,教学要允许并且积极鼓励学生畅所欲言,这个同学的想法也有道理吗。他把自己亲身经历的说出来,这的确难能可贵,教师怎么就轻易地否定了呢?刚刚燃起的火苗就被不经意间扑灭了,可惜呀,又很可悲。综观国内外的教育观,只要学生的想法有道理,都可以肯定,为什么非要千篇一律呢?
其次,备课要深入。学生这一突然提问,老师事先没有预料到的,但,不可能把每个学生的想法都想到,因此,作为教师,要充分作好对付和有效处理应急问题的准备,这就要求老师不断提高自身驾驭课堂的技能,不断学习,勤奋积累,适应新教育的需要。
再次,不要轻易下结论,可以让大家讨论,分析,对比一下各自的优劣,教师可以给学生简要讲述我国词语的构造历史,重点讲讲词语的普及性,“骑狗难下”是不是人们都接受?下结论要顾及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感,不要轻易抹杀,哪怕学生说错了,还要鼓励他们的闪光点。
最后,也给学校的教育教学敲了一个警示:现在的教学充满着挑战性,现在的教学允许不同层面的见解保留,这就给学校的评价带来了一个困惑,如何评价才合理?哦,学校教育是一个不断发现,不断尝试,不断改进,初步完善的理性和感性相交融的过程。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