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心学孟子张载对良知的理解(1)

发布时间: 2020-02-01 10:53:44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129

前面我们对王阳明”格物致知”的观点做了一些简单的介绍,我们接下来讲王阳明的”良知”说。在整个王阳明的心学思想体系当中,”“良知”学说”是最核心的一个部分。王阳明学说当中最引起争议,同时对后代产生莫大影响,也在后代引起莫大争议的一个问题,也是““良知”学说”。王阳明大概是在正德15年左右提

王阳明心学孟子张载对良知的理解(1)

  前面我们对王阳明”格物致知”的观点做了一些简单的介绍,我们接下来讲王阳明的”良知”说。

  在整个王阳明的心学思想体系当中,”“良知”学说”是最核心的一个部分。王阳明学说当中最引起争议,同时对后代产生莫大影响,也在后代引起莫大争议的一个问题,也是““良知”学说”。王阳明大概是在正德15年左右提出的”良知”说,他平定了宁王朱宸濠的谋反之后,阐述”“良知”学说”,阐明了”“良知”学说”之后他曾经说过一句话。他说我讲的全部思想,从农场以后所体悟到的基本也就不出”良知”两个字了,只不过在当时那个时候,我还点”良知”这两个字不出。他也和学生们讲到,所说的““良知””两个字的的确确是他自己体会出来的。

  我们如果比较了解王阳明的生平事迹的话我们就可以知道,正德15年左右消灭平定宁王朱宸濠的谋反,坚守”“良知”学说”实际上只是表明一点,的的确确““良知””两个字是王阳明结合他自己生活经验总结出来的。但是呢!”良知”这一个概念并不是王阳明首创的,最早在孟子那里就讲到”良知”,孟子曾经说过:人不学而能谓之良能,不学而知之者谓之”良知”。孟子讲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我们人都有恻隐羞恶辞让是非之心。恻隐、羞恶、是非、辞让,所有这些东西在人本身的存在,并不是外在强加给我的,是我原本就固有的,这是不虑而知,是不学而能的。比如孟子当年用”良知”之说来阐述人:父子之间,是父子之间这样的一种情感之情,讲恻隐之心作为人之端在人本身存在的固有性。

  随着宋明理学的发展,在北宋的时候张载也曾经提到过一个说法,张载曾经区分了,“德性之知”和“闻见之知”。张载讲过一个意思:德性之知不源于见闻,也就是说和闻见是没有关系的,而闻见之知就是来源于我们的生活经验,来源于我们的官能感觉和后天的经验知识。这个在张载那里就把它叫做“闻见之知”。但所谓的“德性之知”便是天德”良知”,所以是不学而能不虑而知的。那相比较“闻见之知”来说天德”良知”,不仅仅是非经验的,甚至在某种意义上说超经验的。所以我们每一个人原本就有,是所谓固有。张载还讲过一个意思:德性之知不源于见闻,但是又不离于见闻。基本的意思是说:“德性之知”在经验当中的表达,同样是通过我们的自然情感,通过我们的视听言动,这样的一种经验方式来传递的。

  王阳明讲”良知”在某种意义上面来说,他既源于孟子的”良知”,也和张载的德性之知有联系,但是呢?又和他们并不相同,很有他自己的特殊性。那么在阳明这里讲”良知”讲什么?请持续关注,我们下回在给大家细细道来。

本文标题: 王阳明心学孟子张载对良知的理解(1)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112001.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心中的沪剧露营活动畅想曲4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