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不知道在哪里看到这样一句话,中国人的一生都在为养老做准备。想想觉得还真是,我们年轻时做的任何决定都不是为了当下,而是为了“当你老了的那一天“。△今天文章的配图来自《死亡诗社》我们咬着牙选择自己不喜欢的工作,期待能够依靠它来养老;我们省吃俭用不敢做任何“疯狂的事“,攒钱买房
前段时间不知道在哪里看到这样一句话,中国人的一生都在为养老做准备。
想想觉得还真是,我们年轻时做的任何决定都不是为了当下,而是为了“当你老了的那一天“。
△今天文章的配图来自《死亡诗社》
我们咬着牙选择自己不喜欢的工作,期待能够依靠它来养老;
我们省吃俭用不敢做任何“疯狂的事“,攒钱买房,为了不要让自己老了居无定所;
尽管不想结婚,但大多数人仍然会在“合适的年纪“找个人凑合过,不然“老了一个人多孤单”;
我们也这样稀里糊涂地生了孩子,只是出于以后没人给我们养老的担心。
……
“不然老了怎么办“这个实际上根本无解的问题,却在日复一日、代复一代地束缚着每个年轻人。
那些为了养老而存在的生命,20岁和70岁在做同一件事,就是养老。
危机感几乎从刚出生的那一刻就开始了,人生的前60年,不断磨平自己,扭曲自己的意志,忽略自己的需要,否定自己的渴望,把自己锻造成一架永不停歇、没有个性、不会出格的机器,不断运作、不断运作、不断运作,只为了人生最后的20年不要活得像前60年那样辛苦。
很可惜,老去,本身就是一个伴随着无力感的概念。到了特定的年纪,无论我们之前做了多少努力,把自己驯化得多么服服帖帖,在那一天来临的时候,我们还是会逐渐失去对自己身体和命运的掌控,失去对这个世界的认识——如果我们真的有机会认识过这个世界的话。
即使我们遵守这一套迂腐的游戏规则,碾碎自己的个性,按部就班地工作、买房、结婚、生孩子,我们依然不能保证,在老去的那一天,可以如我们所愿有人陪伴,有人养老。
至少,我们这一代大多数人,都不具备给父母养老的能力,我们又怎么去期待下一代有意愿有能力为我们养老?
而那个当初凑合着结了婚的人,能否陪伴我们到最后又是一个现实的问题,到了今天这个时代,婚姻变得极不稳定又漏洞百出,说不定不仅没能陪你到老,反而让你心碎,还要你给ta还债。
终生为养老做准备的人有一个奇怪的逻辑:前60年当牛做马,敷衍当前的生活,牺牲自己,牺牲父母、伴侣和子女,把他们都当成自己养老的工具。但却期待自己真的老了的那一天,不但有爱人相伴、儿孙绕膝,还能毫不费力地拥有对生活的热情和认真对待眼前生活的能力。
这些人没有认真对待自己的少年、青年和中年,凭什么相信他们会认真对待自己的老年。我觉得我能看得到他们的老年生活:拿出一生积蓄给孩子买房,催孩子结婚生子,然后每天给孩子当保姆带孩子。
如果把自己压抑半个世纪就是为了这个结果的话,也许从一开始,就没有压抑的必要。
更何况,让我们承认这样一个事实吧,我们中的一部分人,因为这个世界的无常,根本没有机会活到“老了“的那一天——也可能是你,也可能是我。
既然生命本身不可预测,既然养老本身就是一个伪命题——我们不可能为养老做好准备,那么为什么不能放弃对养老的执着,踏实尽兴地活在当下呢?
20岁就去考虑20岁的事情,大胆拥有20岁应该有的烦恼,也许是一场独自的旅行,也许是一次突如其来的心碎,也许关乎一只路边的流浪猫。
30岁不要惊慌,不要急着买房,不要急着结婚,属于自我的人生才刚刚看到点雏形,要努力把自己和世界都看个透。
40岁不要油腻,不要早早地就开始回顾自己的一生,不做疲惫的中年人,利用自己积攒已久的力量做点什么,成为一束发着光的火苗。
……
到了70岁、80岁,那个曾经困扰你的老年生活就在眼前,到了这个时候,再开始认真对待老年生活吧,就像你对待前几十年的生活一样认真。
当然一切仍是未知的,不管你的老年生活是幸福的还是糟糕的,至少你没有只为了人生后20年而活,至少你凭着自己的意愿度过了这场人生——这是唯一证明你真的活过的依据。
有人会说,这种想法太天真,没有远见。
却不知道,天真并不一定是坏事,但是世故一定是。
而大多数人口中的远见,只是一条把所有人都印制成一样模型的流水线而已,只有看到你被放置在这条流水线上运送到同一个终点,才能让人心安。
可我们来到这个世界,本就是为了寻找各自不同的去处啊。
相关阅读
买房是必要的吗?我们让两个没房的年轻人来了一场对话回复以下关键词获取更多信息
不婚丨丁克丨 多元成家 丨多元婚育丨荡妇羞辱丨同志 | 30岁去留学丨义工丨职野 丨代孕丨冻卵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