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挺进小学聆听了七节古诗教学的观摩课。七位老师精彩纷呈的展示,给我带来了或是清新婉约或是大气磅礴的感受。总而言之,每个授课者的身上都有其亮点,都有触及我内心之处。这次听课最大的感慨就是,名师就在我们身边,她们身上有太多值得我学习的地方。纵观这七节课,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阜盛小学的卞
今天在挺进小学聆听了七节古诗教学的观摩课。七位老师精彩纷呈的展示,给我带来了或是清新婉约或是大气磅礴的感受。总而言之,每个授课者的身上都有其亮点,都有触及我内心之处。这次听课最大的感慨就是,名师就在我们身边,她们身上有太多值得我学习的地方。
纵观这七节课,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阜盛小学的卞立贞,今天她授课的内容是《乡村四月》,首先被她精练的课堂语言所感染。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提出:“教师语言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效率”。优美的课堂教学语言如春风化雨,常常能使学生如沐春风,如饮甘霖。从根本上讲,课堂语言是一种激情,是一种文化,是一种智慧,不单纯是技能或是技巧。我深深地感到教师丰富的课堂语言在一节课中所起到的作用。卞老师发音吐字很清晰,声音甜美富有感染力,语言明朗,句子结构流畅完整,具有新鲜感。犹如一眼活泼泼的泉水叮叮淙淙地注入我的心灵。在卞老师的课上体现了许多的语言艺术
其次,她设计的两个环节可谓是匠心独运。为了让孩子们感受乡村四月农民的忙,她充分调动孩子的想象力,除了采桑叶和插田,农民们还会干哪些农活?孩子们众说纷纭,捉虫,浇水,除草,放羊,放牛等等,然后他把这些农活放到一个句式当中,才了……又……,于是孩子们有兴味盎然地仿说句子,“才了”捉虫“又”浇水;“才了”除草“又”放羊……这样的教学不仅让孩子们轻车熟路地感悟到农人的忙而且潜移默化地锻炼了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起到了“一石两鸟”的作用。再就是,她运用了古诗新唱的形式,在这课堂结束之际,和孩子们一起把古诗唱出来,既达到巩固古诗的目的又愉悦了孩子的身心。实现了美术课和语文课的整合。让孩子们在歌声中结束这堂课,的确是很美的一种享受。
如果说卞立贞老师的这堂课是一首清新婉约的小诗,那么挺进小学李俊红老师的课犹如大气磅礴的交响乐。
人都说“字如其人”,“文如其人”,在这里我要说,“课如其人”。虽然对李俊红老师了解不是很多,但从她站在讲台上那一刻,我就感觉到她应该属于豪放之人,当她出示课题后,给我的第一感觉是她应该上得很出彩。果不其然,李老师整堂课都让我沉浸在一种激动之中,深深地被她的激情感染着,被她的豪情冲击着,尤其让我佩服的是,李老师在备课时,对教材挖掘得很深很透,尤其注入了自己很多理性的思考。在备课的同时真正的把学生放在“课”中,对学生的学情摸得很透。这体现在她把苏轼作词时的心境(时代背景)用讲故事的形式展示,(给人的感觉时间好像用得长了点)学生在了解到苏轼是怀着怎样的心情做词后,就很容易入情入境地理解,感悟和品位。用李老师的话说:“好的东西是需要品的。”
她执教的是苏轼的《浣溪沙》,让我感触很深的是,在她的课堂上让我看到了她深入思考的影子。这体现在“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这三幅场景,能不能打乱顺序?为什么这样排列?看似无心的发问,经她一点拨,竟有拨云见日之感。她倡导孩子们读诗或词,要先给诗词定个调子,也就是说把握住诗词的感情基调。这样读,才会融入自己的感情,才会读出韵味,才会感悟作者想表达的思想感情。比如,她在引导孩子们读“萧萧暮雨子规啼”这句时,她既联系了当时的背景又结合了自身的情感经历,让孩子们体味那淡淡的忧伤。一般人在黄昏在萧萧的雨中,都会莫名地生发伤感。当时听到这里时,陆游《咏梅》中的诗句突兀地跳入我的脑海中“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当时陆游的心境是否也是灰暗的呢?
课听完了,心绪还沉浸在其中,一首清新婉约的小诗在耳畔被轻轻吟唱;如一条涓涓小溪在心头温暖地流过;一首大气磅礴的交响乐在心潮跌宕起伏,以他铿锵有力的声音鼓舞着我们奋发向上,积极进取。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