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年养成了个习惯,一般的书籍或者翻过后毋须再翻的书就会放到书房的书橱里,常读常新的或者是新买来读的就放到卧石床头边的书架上,正读的则直接放在枕边。自从听了《宝玉挨打》那堂课,回来就复燃了对红楼的热情。重新从床头的书架上,把《脂砚斋全评石头记》和刘心武续的《红楼梦》移出来,搁到枕边,夜读。
这些年养成了个习惯,一般的书籍或者翻过后毋须再翻的书就会放到书房的书橱里,常读常新的或者是新买来读的就放到卧石床头边的书架上,正读的则直接放在枕边。
自从听了《宝玉挨打》那堂课,回来就复燃了对红楼的热情。重新从床头的书架上,把《脂砚斋全评石头记》和刘心武续的《红楼梦》移出来,搁到枕边,夜读。
看着以前读的时候做的旁批,感觉读书也是一种灵感,一种福至心灵的境界。周日下午,躺在床上想睡一会,结果捧起红楼就没能睡着。说实话,对刘心武先生的精神我很佩服很欣赏,但对他续写的红楼,感觉就是不对味。前八十回,刘心武先生采用的是周汝昌老先生整理的版本,可以说是当下比较完备的,后面的就是按照自己的理解和研究来写的。第一遍读的时候,感觉不靠谱,不喜欢。昨天再读,居然多少读出点味道来。把前面一些晦暗的诗词或者伏线,在他的故事里完备起来,并且多有交代。基本上就是按照他百家讲坛的那个理论,如秦可卿一线,包括黛玉的羽化、宝钗的死。但为了凸显自己的理论,让人看到自己的研究,写的都过于直白,反而失去红楼的本意了。
到红楼吧逛了逛,看了几篇荒诞不羁的帖子,也看到几篇关于红楼别具一格的文章,例如有人研究说红楼梦是明末清初方以智写的,不是曹雪芹等,有意思啊!
红学走到今天,可以说探佚也好索隐也罢,终究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自圆其说就好。未必是胡适研究的的就对,周汝昌先生说的就准,总不过是一家之言,道理多些罢了。
一直想给学生开个讲座,我知道赵赵有个说红楼,很成功。但我还是怕误了学生,初中生很多东西说道何界才方好?
入夜,听《天上掉下个林妹妹》的戏段,忆半日红楼,才明白一入红楼深四海,我这红楼半个槛外人才知道,红楼威武!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