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情怀

发布时间: 2019-03-14 03:50:51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美文 点击: 132

石榴花染红了五月,栀子醇厚的香气袅袅袭来,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粽叶和艾蒿的缕缕清香,又是一年一度的端午时节了。只记得儿时的端午,母亲要煮一大锅粽子和鸡蛋,并把菖蒲和艾蒿插在门框上,用雄黄在我额头上画个王字。然后把鸡蛋灌在用采色丝线织成的网兜里,挂在我

端午情怀

  石榴花染红了五月,栀子醇厚的香气袅袅袭来,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粽叶和艾蒿的缕缕清香,又是一年一度的端午时节了。只记得儿时的端午,母亲要煮一大锅粽子和鸡蛋,并把菖蒲和艾蒿插在门框上,用雄黄在我额头上画个王字。然后把鸡蛋灌在用采色丝线织成的网兜里,挂在我的脖子上。我不知道这些是为了什么,母亲说这是祖祖辈辈传下来的规矩。端午那一天是不要上学的,私塾的老夫子也被请来吃饭。席间他自然要对我夸奖一番,此时要算母亲最开心了,频频给先生斟酒,连说:先生辛苦。

  随着年岁的增大,慢慢接触到一些关于端午的传说,和一些文人描述端午的诗词。比如文秀的“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汤显祖的“独写菖蒲竹叶杯,蓬城芳草踏初回”;李静山的“樱桃桑椹与菖蒲,更买雄黄酒一壶”。才逐渐知道端午是纪念一个叫屈原的诗人的节日,而且喝雄黄酒,插菖蒲和艾蒿的习俗也已流传久远了。说明母亲的话:这是祖祖辈辈传下来的规矩,没有错。

  新中国成立以后,城里人过端午的气氛就渐见淡薄,农村也只知道这一天要包粽子,已很少有人提到屈原了。如今端午已被定为法定假日,不知道节日里还有多少人会想起当年这位不识事务的楚国三闾大夫。我在想,屈原出生的秭归,处于大山之中,2000多年前,他目睹着民不聊生的社会景象,满怀豪情壮志,乘一叶扁舟,踏着西陵峡的滚滚波涛,走进了他立志为国的那座圣洁殿殿。然而君主昏聩,佞臣当道,他实在回天乏力。虽然他知道要实现自己的理想“路漫漫其修远兮”,虽然他也决心“吾将上下而求索”。然而在那样的环境下,他难以力挽狂澜。面对现实,他只能发出“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的叹息。他只能将他的满腔忧愤诉诸笔端,为后人留下《离骚》、《天问》等不朽诗篇后,抱恨投江,以身殉志,也许这就是千百年来中国知识分子命运的缩影吧。但他爱国忧民的胸怀情操,却随着端午的习俗千古传乘。他坚毅不屈的精神品格,烛照着湘楚大地的巍峨群山、烛照着峡江的惊涛骇浪,也烛照着中华大地,成为后世典范。

  离归州古城不远的山坡上,有一片郁郁葱葱的桔林,桔林中掩映着一片仿古建筑群。陆游笔下“江上荒城猿鸟悲,隔江便是屈原祠”中的屈原祠就在其中。但这已经不是原来的屈原祠了,因修建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始建于宋元丰三年的屈原祠行将淹没,政府按原貌将它迁建于此。如今三峡工程蓄水后,屈原祠将随同归州古城永没江底。一座新的秭归将易地重建,屈原祠也将搬迁。屈原祠数度搬迁,说明虽经几千年的岁月流逝,并没有冲淡国人对这位爱国诗人的缅怀和崇敬。屈原的精神仍将回荡在神州大地,人们以各种形式纪念这位爱国的先驱者。端午这一古老的传统仍将延续,端午的包粽子,赛龙舟等习俗也将延续,并赋于更多的现实意义。

  又是一年端午节了,物是人非,孩提时代盼望端午的心情早已不再。但那淡淡的粽叶和艾蒿的清香,依然使人浮想联翩。忽然想起唐人殷尧藩关于端午的那首诗:“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诗人的意境,不经岁月沧桑的洗礼,恐怕是很难体会得到的。在这个节日里,愿大家都有个好心情!

本文标题: 端午情怀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meiwen/40414.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世界边缘“空仓”打“粮仓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