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文章,怎么写才会不矫情。有时候自己写着写着就有一种想呕吐的感觉,太恶心了!写文章就是用文字表达!一般人在口头说事或人的时候,...
关于文章,怎么写才会不矫情。有时候自己写着写着就有一种想呕吐的感觉,太恶心了!
如何让文字不矫情?
分两种情况来说。
一、如果是别人评价你的文字娇情,你自己觉得已经是真实水平、真情抒发了,那么,不用理。因为你们不在一个境界。
这很正常,“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文字也一样,接触时间的长短决定文字的境界。
二、如果你自己读来都觉得娇情,开始不自信了。那么说明你正在走向文字的另一层境界。可以试着从你欣赏的文字类型开始模仿,包括句式、形容词、语气词各方面。
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大可不必在乎别人的看法,觉得自己应该怎么写就怎么写。“文无第一”无论怎样的文字都做不到人人喜欢。
当然这期间,不断学习是很重要的,没有输入,就没有优质的输出。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你看第一境,把天涯路都望尽了,它夸不夸张,娇不娇情?但这种句子,宋词里大把的,这是真实情感最原始的表达。单句看,并不惊艳。非得结合全诗、结合背景,才能体会作者的情绪。
第二境,这种深情仿佛发自骨子里的,或许作者想过第一境的句子那样的句子,但思虑再三也觉得娇情,于是长吁一口气,千言万语化作“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令每个人读到都感到心痛,所以前面写些啥已经不重要了。
第三境,到这里,似乎已经大彻大悟,蓦然回首,众里寻的那么多年原来就是一场空。
说到人生、学问的境界,还可以结合下面参禅的三种境界来看,有异曲同工之妙。
宋代禅宗大师青原行思提出参禅的三重境界:
参禅之初,看山是山,看水是水;
禅有悟时,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
禅中彻悟,看山仍然山,看水仍然是水。
参禅的三种境界,也是人生成长的三种境界的概括,从孩童时期的天真,到中年的成熟,再到老年时的返璞归真。人的阅历和知识量在增加,境界也不同。
以前喜欢华丽优美的辞藻,那时候觉得把字写得美美的,自己也很开心。现在已经逐渐归于简单化了,但是总忍不住妄自菲薄,发一篇文章要忐忑好久,老觉得有瑕疵。
所以,应该珍藏那些娇情的文字,因为以后可能你想写都写不出来了。就像青春一去不复返。
写文案的时候,如何区分矫情和情怀?
很多小伙伴的文案都会被批有这样的问题,矫情,不知道说什么,空洞,形容词汇的堆积等等。现在很多品牌做的情怀文案都很棒,比如江小白就是一个典型的品牌。那么应该如何区分一个文案到底是在矫情还是真正的情怀呢?
写前,思考你要写什么;写完,读一下你的文案,想象如果你是个消费者,你能不能明白你的文案在说什么。最近丧文案毒鸡汤流行,有些品牌也想借这股东风,但却因为没有找到合适的产品融合点,导致其文案变成了空洞的毒鸡汤文字的堆积,“空矫情”被大家吐槽。所以说,写文案之前你要想一想,你这篇文案的目的是什么,想让目标人群感觉到什么,你要怎么说让他们产生这种感觉,所有的问题你都想好了再写。一边想一边写,没有目的地写作,最终很可能就是一篇空洞文字和形容词汇的堆积,也许你自己读着感觉不错,但目标人群读起来却不知道你这个品牌到底想说什么。
还有一个就是真正好的情怀文案,是要抓对痛点的。找对目标人群,做好画像以后,要找到痛点和需求,针对这些去写文案,才能真正让目标人群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叶小鱼,《新媒体文案创作与传播》作者,微信公众号:叶小鱼跑跑跑(talkto520)
矫情即矫揉造作,即它没有足够支撑表面情感的内容。很多时候我们本来是有一些真情实感的,但是写着写着仿佛就被文字控制了,开始不停地往某个目标上靠拢,这种时候,我们就开始不说实话了。
所以要避免矫情,最根本的是写作者要对自己诚实。不能因为某一句话听起来煽情就盲目使用。文以载道,往小了说,文章至少需要达到的是反应内心真实的情感才对。当然这也不是绝对的。
比如,英国文学家奥斯卡-王尔德,他是唯美主义的代表,他的理念就是“Art for art’s sake”,也就是为了“艺术而艺术”。他总是写出一些表面看上去耐人寻味的句子,而深究之下其实无甚意义,有的人就会陷入思考的漩涡,以为他在说什么很有哲理的东西。其实这不过是他的行文风格罢了。然而即使是这样,也是因为他有想要表达的东西。他的“为艺术而艺术”是不希望自己的文学作品被有心人利用。
而“情怀”这个词,现在越来越具有贬义,人们往往会说某某某“卖情怀”。它一般指的是,以现在为比较对象的,对过去的一种又苦又甜的复杂情绪。所以“矫情”跟“情怀”这两个词不是同个层面上的东西。泛情处处都有,“卖情怀”就是其中一种。如今国内的电影市场就充斥着“卖情怀”的影片,究其原因不过是有些人想从一代人的共同记忆里捞点便宜,少花点力气罢了。而观众越来越来能够分辨这样的东西。因为阅读或者体验是不会骗人的,你到底是否具有真情实感,一个好的读者或观众看过之后就能够感觉出来。(李婉婷)
心中无感而刻意为之就是矫情,真情实感的合适表达就是情怀。其实这很容易区分,首先是你自己觉得感动吗、有共鸣吗?你是否认可你表达的观点和情绪?无法打动自己,当然别人更加无感。那么,怎么写会写出矫情,怎么写才能写出情怀?
空洞的描述容易矫情,具体的细节和故事显现情怀。这就跟男生夸女友一样,有人提供了一个万能模板叫做一个小细节+具体的赞美+情话,为什么是小细节和具体的赞美呢?因为话说话来一旦显得大和空,就会看起来很假。
例如:有一天我加班很晚回来,发现你还在等我,你没有埋怨我晚回家,而是问我饿不饿,给我下了一碗鸡蛋面,那一瞬间我觉得自己吃到了全世界最好吃的美味。那时我就在心里发誓,一定要好好守护在你身边,和你一起做很多很多最浪漫的事。
但是刻意编故事也是简直了,怎么写细节才不矫情?——要真实、要人之常情。这就得考验一个人对人情世故的观察了,你必须反应出受众真实的情绪,否则可能你眼里的真情也是别人眼里的矫情,你需要去分析目标读者的生活、情感、思想等,找出他们心里苦恼和喜悦的点,然后为这些定制一个故事。
这个故事很可能是俗套的,也大概率不会是很创新的,但是却能帮助目标读者释放真情实感。“总有人在偷偷爱着你”也不是讲的什么新故事嘛,无非是来自陌生人的善意而已。
故事有思路了,该怎么表达?你们有没有发现,那些真实故事改变的作品总是打动人,那么能不能把编造的故事写成像真实故事一样呢?——能。太阳底下无新事,很多东西都是有“模板”的,拿着模板再创造的同时,再结合真实情境增加故事的合理性,写出来不会太差的。
我用一句话来区分矫情和情怀,矫情是自己看了很感动,别人看了没感觉;而情怀是不管自己看了感不感动,至少别人看了有感觉,这就是矫情和情怀之间的区别。
我们通常说一个人很矫情,其实就是他曾经在自己的世界里,自己对这件事情或者某一个情绪特别的有感觉,然后便以为全世界都是这样,但是事实上,别人看了以后就觉得这个人真的挺无聊的。
为什么会产生矫情这种现象出现呢,有可能是自以为是,并没有把握到大众关注到的到底是什么,也有可能是太过于在乎自己个人的感受,以至于沉迷在这种情绪当中无法自拔。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自己在某种情绪中并没有意识到客观上这个情绪到底意味着什么,所以就造成了矫情。而情怀呢,往往是从自身出发然后能够推广及人,让别人也能够引起共鸣。
比如说大家都是90后,你拿出90后的回忆,比如说以前喜欢吃的零食,喜欢玩的玩具,然后发现特别能够引起共鸣,这就叫做情怀。当然也有人是他自己本身对这方面没有感觉,但是却能够很好的去主导别人的感觉,让这种情怀高手更是牛了。
比如马东就很厉害,他自称自己是“最懂90后的70后”,即使不是自己的世界,也能带节奏,这就很厉害了。
卖矫情基本属于什么都卖不动,卖情怀嘛,往往可以取得暂时性的成果,但我个人认为这都不是长久之计。因为所谓的情怀呀,真的会越消耗越少的。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