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达特是1952年埃及“七?二三”革命的组织者和发起者之一。革命成功后,他不图大权,恬淡自若。 对于大权在握的纳赛尔的话,他总是唯唯诺诺。纳赛尔为此称萨达特为“是是上校”,甚至不满意地讲:“只要萨达特不老说‘是’,而用别的话来表示他的赞成意见时,我就会觉
萨达特是1952年埃及“七?二三”革命的组织者和发起者之一。革命成功后,他不图大权,恬淡自若。
对于大权在握的纳赛尔的话,他总是唯唯诺诺。纳赛尔为此称萨达特为“是是上校”,甚至不满意地讲:“只要萨达特不老说‘是’,而用别的话来表示他的赞成意见时,我就会觉得舒服些。”
在日常工作中,萨达特不露声色,表现得平平常常。对于内政问题和外交大事,他从不拿出主见,偶尔自己的公开态度稍有出格,他就会立刻纠正,与纳赛尔的信徒保持一致。
1967年第三次中东战争后,纳赛尔考虑隐退,将扎克里亚、毛希西提名为继任者。但三年之后,经再三权衡,考虑到顺从及危险性小等理由,纳赛尔出人意料地选萨达特为继任者。
出于易于控制和为人温和的考虑,埃及军方也支持萨达特。
1979年9月纳赛尔去世,埃及开始了一场激烈的权力之争。争夺者们既有潜在势力,又都大权在握,他们互不相让。后来出于政治妥协,把平日不起眼的萨达特捧上了总统宝座。
但是,谁也没有想到,这位看来不起眼的萨达特,且继任总统,竟一反平日之态,大刀阔斧,雷厉风行,迅速控制了政府权力。
古话说得好:“好话不可说尽、力气不可用尽、才华不可露尽。”这也是在办公室政治获胜的“圣经”。
要知道,人们通常不会去妒忌一个表现柔弱的人,也不会去怨恨一个与世无争的人。一个人怨恨另一个人,往往是对方表现得比他优越。如果一个人自高自大、处处显露自己的才干和见识,人们就会嫉恨他,想方设法打击他。
也就是说,即使你内心有主见、有远见并且野心勃勃,但只要表面上能以低姿态示人,就能避开他人的耳目,不被列人打击对象。否则,很可能成为他人攻击的目标,过早地卷入升迁之争。
职场存在的一个普遍规律便是淘汰制,通过不断地淘汰来实现金字塔式的职位升迁。过早地表现自己,就意味着过早地进入这个程序,就意味着有可能过早地遭到淘汰。淘汰是人际关系失衡后一种权宜的矫正,或是一种不公平、不光彩的人为私欲的暗箱操作和利益交换。过早地卷入,更是大大增加了成为无辜牺牲品的概率。
相反,如果你深藏不露,韬光养晦,甚至向对方示弱乞怜,这样,你便成功地避免了你撕我扯的忌恨,反而能巧妙借助对方的力量,壮大自己的力量。
萨达特便是如此。从萨达特登上国王宝座后的一系列举措,我们可以看出,他并不是一个没有抱负、没有主张的平庸之辈。相反,他是一个有野心、有个性、雷厉风行的军人。
那么,为什么在纳赛尔面前,他总是唯唯诺诺?
这并不难理解,他不想让自己过早地卷入政治斗争中。当时纳赛尔大权在握,萨达特的力量尚不足以与之抗衡。如果纳赛尔知道他觊觎总统宝座,肯定会对他充满敌意、倍加提防。
为此,他尽量使自己的言论与纳赛尔保持一致,让纳赛尔认为他是一个顺从的下属,不具有危险性。这样既消除了纳赛尔的戒备心,又为纳赛尔把他安排为继任者埋下了伏笔O
后来埃及军方之所以同意他继任总统,各大派系之所以把他捧上总统宝座,也都是为萨达特平日的表现所迷惑,认为他易于控制、为人温和。
试想,如果萨达特一开始就显露他的野心、宣扬他的主张、展现他的个性,结果会怎么样?
不用说,总统的宝座不可能属于他。自然,他也无法大展宏图,施展其远大抱负。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