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胭脂扣》:那些殉情的人,后来都怎么样了?有人说:,没读过李碧华的小说,不足以谈爱情。,举双手双脚赞成。,李碧华比亦舒...
《胭脂扣》:那些殉情的人,后来都怎么样了?
举双手双脚赞成。
李碧华比亦舒更真实,比张爱玲更毒舌,比琼瑶更懂爱情,她总是一边歌颂爱情的忠贞伟大,一边揭露现实的荒诞残酷。
她总能让我们看见,世俗男女在爱情里的纠结和无奈。
她创作的初衷,似乎只是为了警醒世人: 不要高估爱情,不要低估人性。
李碧华笔下的爱情故事,透着夜半三更的冷气,让人对爱情少了几分不切实际的幻想,多了几分斯多葛式的冷静。
在李碧华众多作品当中, 我最爱的是《胭脂扣》,这是一个恩客爱上青楼女的故事。
爱,是一场盛大的遇见
上世纪三十年代,香港石塘咀灯红酒绿,男男女女醉生梦死。
怡红楼头牌如花,女扮男装给客人唱曲儿,举手投足间英姿飒爽,却又尽显风情。
久经风月场的阔家少爷十二少,怡红楼寻乐,与擦肩而过的女人眉来眼去。
一转身,他进入一个包间,和唱曲儿的如花四目相对。
未饮酒已酩酊,爱情噼里啪啦闪着火花,十二少被如花深深吸引了。
第二日,十二少独自前来,指明要找如花。
如花有一搭没一搭地和姐妹聊着天,本不想见,转头却又跟下人说:我去看看什么来头。
推开门,是十二少。
他说: 记得我吗?
她回: 太近了看不清楚。
如花16岁做小琵琶,见惯了风月场里的逢场作戏,她知道寻欢的男人假意多、真情少,便有意吊着他:我先陪姐妹们打四圈,再来陪你。
他不急不恼,乖乖等了一整天。
如花心里在打鼓,第六感告诉她: 这个男人不一般。
事实证明,女人的第六感准的可怕。
十二少对如花展开了猛烈地追求,当众放鞭炮,悬挂表达爱意的对联:如梦如幻月,若即若离花。
送高级洋床,高调地吊进如花的房间。
姐妹们炸开了锅,怡红院的当家人不无羡慕地说:我做了二十几年的老板,还没见过一个孝子,像你这个官人,这么会孝顺人的。
人人都知十二少对如花情深意笃,如花又怎能抗拒这个煞费苦心,只为博她一笑的男人。
如花和十二少好上了。
时光在耳鬓厮磨中飞快流逝,两个人的爱情像锅里煲的汤,越煮越浓,逐渐到了谈婚论嫁的地步。
可他们,一个是豪门公子哥,一个是风尘中的女子,在一起哪有那么容易。
如花带着礼物上门拜访,陈母笑里藏刀,拿出乳前龙景招待,话里话外指桑骂槐:
杭州的女孩子清明以前上山采茶,摘一些最嫩的茶放在乳兜里,用香汗和体温暖着带回家,这就叫做乳前龙井。不过要用处女的乳房湿润过才算是极品,我跟你都不行了。
如此赤裸的言外之意,如花怎能听不出来,她忍着屈辱对陈母说,自己并无非分之想,只想有个栖身之地,和十二少在一起。
陈母对如花的话,嗤之以鼻,明里暗里告诉如花: 陈家的门你进不来!
如花绝望地拜别陈母,十二少迎上前去,对如花说: 我在摆花街找了间房子,我们明天搬进去,不要理他们。
如花一脸不敢置信,她没想到十二少为了自己可以忤逆父母。
如花陷得更深了。她知道,今生今世她的情和爱,都要绑在这个男人身上了。
富家少爷爱上青楼女,古往今来许许多多,但大多数这样的组合,就像沙子堆的城堡,被父母这股浪一拍,了无痕迹。
如花和十二少的爱情,却是混凝土结构的,他们一个放弃了锦衣玉食的生活,只为得一人心;一个谢绝了其他恩客,只为白首不相离。
所谓真爱,大抵不过如此吧。
生活,只有爱是不够的
十二少是那个时代标准的纨绔子弟,和如花同居前,尚有父母可以依靠,不用为生计发愁。和如花同居后,啃老这条路就被堵死了,日常开销只能靠如花在怡红楼接客赚钱。
如花既已真心实意和十二少在一起,便没办法像从前那样“兢兢业业”,恩客的过分要求她通通拒绝了,这让她门前冷落、收入锐减。
倘若两个人能够精打细算过日子,日子倒也能过得去,偏偏两个人都有抽大烟、听曲儿的烧钱嗜好,如花挣得那点钱,根本不够两个人造的。
很快,他们就开始为生计发愁。
十二少没啥挣钱的门路,只有一副好嗓子,于是进了戏班子学戏,端茶倒水、忍气吞声,过去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人,如今干起了“下等人”的活儿。
一次,十二少在戏台子上跑龙套,众人看到昔日风光的阔家少爷,沦落到在戏班子讨饭吃,议论纷纷。而此时,十二少的父母和跟他有婚约的表妹,就坐在台下,他们听着众人的议论,心中五味陈杂,深觉颜面尽失。
一场戏毕,他们三人冲到后台,软磨硬泡劝十二少回家。十二少嘴上没有答应,心里却动摇了。
大戏结束后,十二少在戏院门口的地摊上,买了一个胭脂扣送给如花。虽不是什么名贵的东西,如花却视若珍宝,她欣喜地看着情郎,眼睛里装满了幸福,十二少却眼神闪躲,不敢直视如花的眼睛。
一枚胭脂扣,女人把它当信物,看到的是爱意;男人却想着怎样离开,表达的是歉意。
心思敏感的如花,怎能感觉不到十二少的变化,她知道十二少动摇了,她知道十二少想回家了,或许不久之后他就会乖乖回家,乖乖娶表妹为妻,还会乖乖地给父母生个孙子。
没有她,十二少依然能过得很好,甚至过得更好,但她呢?
原本她已经接受了这该死的命运和苦涩的生活,甚至在生活长期的蹂躏中,找到了让自己舒服的姿势。偏偏十二少闯进了她的生活,让她体会到有爱生活就不苦了,有情生活就甜了。一 个尝过甜的人,再也吃不下苦了。
为了让十二少永远地属于自己,如花提议吞鸦片殉情,十二少骑虎难下,答应了。
如花挖起一勺鸦片送到十二少嘴边,十二少眉头轻皱,嘴巴下意识抿紧,浑身上下写满了拒绝。
如花不是没有看到,她收回了勺子,一口将鸦片送进自己口中,像是在说:“我已经吃了,你看着办吧。”
十二少咬牙闭眼,一口吞下鸦片。
“如梦如幻月,若即若离花”,十二少送给如花的对联一语成谶,他们的爱就像水中月、镜中花,固然美好,却无法在现实里生根发芽、结出硕果。
他们都爱得太理想化,以为有爱,生活就千般好,却不知生活就像个粗鄙的菜篮子,里面装满了金钱、欲望、尊严、野心、恐惧……
若将它们都放在人性这杆称上称一称,会发现每一个的分量都比爱情重。十二少在爱情里犹疑,就是最好的证明。
可如花却始终执迷不悟,最终走上了不归路。
学会放下,才能重生
天意弄人,她死了,他却没有死。
她按死前约定,苦苦在下面等他。半个世纪过去了,还是等不到他,她实在熬不住了,以来世折寿七年为代价,向阴间借了七天还魂期,到上面找他。
世间早已变了模样,如花无从找起,绝望之时遇到了一对在报社工作的情侣,他们不懈的帮助如花找十二少。
找寻的过程中,真相一点点浮出水面,如花诧异地发现十二少不仅没有死,还乖乖听父母的话,娶了表妹,生了一个儿子。只是风光不再,穷困潦倒:妻子早逝,因为烟瘾大,把家产败了个精光,儿子将他视若仇敌,平日里没有任何来往。
如今的十二少,就像一条凄惨的流浪狗,苟活在尘世间。 可就算这样,他也不愿履行那未完成的爱的约定,让她在底下一个人苦苦等待。
此时的如花,终于醒悟 。
本书的最后,如花在片场见到了老态龙钟的十二少,她平静地取下珍藏53年的胭脂扣,如释重负地说: “十二少,谢谢你还记得我,这个胭脂盒我挂了53年。现在还给你,我不再等了。”
一念放下,万般自在,如花终于聪明了一回。
放下是一种勇气,也是一种智慧:放下一处烦恼,收获的是淡然;放下一种执着,收获的是自在,而放下一个人,收获的是重生。
过去的如花,就像一个饥寒交迫的孩子,好不容易得到一块刚出锅的山芋,自然要牢牢攥在手里,急不可耐地咬上一口,最终烫伤了手,也烫伤了心。
而今,她终于懂得,命里无时莫强求,他若无心我便休,才是爱情最好的姿态。
李碧华以阴阳相隔的方式,让如花跨过53年的漫长岁月,才看清爱情的真相。而我们呢,又要到什么时候才能够看清?
李碧华在《胭脂扣》中这样阐释爱情:“这便是爱情:大概一千万人之中,才有一双梁祝,才可以化蝶,其他的只化为蛾、蟑螂、蚊蚋、苍蝇、金龟子……就是化不成蝶,并无想象中之美丽。”
如花和十二少的故事,就像一曲变了味儿的梁祝,听不到双双化蝶的美好,唱得尽是爱情的粗鄙和无奈,可这便是人世间最真实的爱情。
或许我们都应该学着聪明点, 爱的时候尽情爱,无法再爱的时候就潇洒放手,不要过度执迷,也不要做傻事,毕竟爱情没了还可以有新的爱情,而命没了,一切就都没了。
求小说《胭脂扣》读后感只为应付功课 字数不限
记得里面有一段话,给我的映像非常深——“这便是人生,即使使出浑身解数,结果也由天定。有些人还未下台,已经累垮了;有些人巴望闭幕,无端拥有过分的余地。这便是爱情,大概一千万人之中,才有一双梁祝,才可以化蝶。其他的只化为蛾、蟑螂、蚊蚋、苍蝇、金龟子......就是化不成蝶,并无想象中之美丽。”我们总喜欢把一切都想得这么美好,看了一本小说,便把主人公想成是自己;看了某部爱情片,就会以为这样轰轰烈烈的爱情,自己也会拥有;小时候听了一个故事,听了一个传说,就以为这样的事在我们长大了之后也会遇到,也会经历。其实李碧华说的很对——“大概一千万人之中,才有一双梁祝。”其实我们都是常人罢了。哪会有这么多的际遇?我们都喜欢把自己想得与众不同,殊不知,我们其实也只是淹没于人群中的那个普通人。无论一个人有多能干,他始终逃不过命运的掌控,当我们洋洋得意的说“人定胜天”的时候,其实我们自己也不相信。成与败,得与失,牵手与擦肩,其实在冥冥之中早已经注定了的。为什么同样有才华,有的人状元及第,而归有光却要八次落第?为什么有时候明明就是一步之遥,却成了一道无法跨越的鸿沟?张爱玲说:“在时间的荒原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迟一步,遇到了该遇到的人,只能轻轻的说一句:你也在这里?”但是总会有人早一步,总会有人迟了那么一步,两人连说句“你也在这里?”的机会也没有。没有什么好遗憾,也没有什么好抱怨,这就是命!
小说中的女鬼如花申请了七天的时间来人间找她的十二少,在他心中的十二少,依旧是那个风流倜傥,痴情的十二少,但是到了故事的结局,她才发现,他心目中的“白马王子”已经变成了一个到处吐痰,满口脏话,猥琐的,鄙夷的,肮脏的而且经常到警局报到的糟老头子。故事的最后,是如花一声不响的离开了。他因该是心痛的吧!自己在黄泉等了他那么多年,他竟没有随自己殉情;自己甘心忍受下一世减寿的条件,只是为了能见他一面,岂知见到的却是这么个让自己倒胃的人!哎!这就是现实啊!我们望月亮觉得很美,其实月亮上全都是凹凸不平的陨石坑,有些东西就是注定要仰望才会觉得美的!!!
李碧华《胭脂扣》:“人一穷,连最细致的感情都粗糙”你同意这种说法吗?
世事短如春梦,人情薄似秋云。不须计较苦劳心,万事原来有命。幸遇三杯酒好,况逢一朵花新。片时欢笑且相亲,明日阴晴未定。
多年前看《胭脂扣》的电影,记住了梅艳芳和张国荣。如花那暮气沉沉的眼晴里透出的幽怨与凄婉,给人无尽绮思,身姿更是如风拂柳;多情的十二少,细致温文的风华,出场第一个浮现出来的词竟是“面若桃花”,一个男人原来也可以烟行媚视,满目慵懒缱绻。
这该是最动人的鬼故事,古来多少人鬼情未了,都不及《胭脂扣》来得深刻。杜丽娘也好,聂小倩也罢,开头无非邂垢一场,再弄一出没来由的爱情,几番曲折后,结尾莫不是皆大欢喜。迎合了人们预设中的好看,但是空洞。
李碧华擅写言情故事,十八岁的时候就能创作出《霸王别姬》这般难望其项背的佳作,想来有人生来是调剂文字的天才。《胭脂扣》的小说略逊色些,但关锦鹏改编的电影,愣是把一个老套的故事,拍成了难以逾越的经典。梅姑和哥哥将如花与十二少之间的情,演绎得缠绵悱恻、余韵悠长。如今斯人已去,再温故电影时,愈感悲凉,真真“世事短如春梦,万事原有命”……
“谁敢说,一见钟情,与皮囊无关”?十二少的形象,眉目自有情,与错身而过的佳人们眼波流转,好一个面若冠玉的纨绔贵公子!琵琶鼓点阵阵如浪,推着一个娇客、一个花魁,四目交错,“凉风有信,秋月无边”,从唱词里送出脉脉多情,如花唱着句“你睇斜阳照住个对双飞燕”,十二少接一句“亏我怀人愁对月华圆”,如花嗔道:“哪来那么多愁”,施施然而去,留给十二少个余兴未消的背影。却不知她和十二少之间,一如这曲名《客途秋恨》,当真此恨绵绵无绝期。
李碧华有言“谁敢说,一见钟情,与皮囊无关?”那咬住的目光纠缠,不过正当春华,风月无边。一个俊朗、一个美貌。一个来寻欢,一个会做戏。李甲为杜十娘散尽身家,无心功名。王景隆为玉堂春筑小楼,豪掷三万两白银,古往今来,唱词剧本里,为博佳人青睐,总得有所付出。
十二少耐心地等如花,“打完”一个又一个四圈,心甘情愿被如花“干煎甲鱼”。他送如花用生花扎作的对联花牌,联云:“如梦如幻月,若即若离花”。风月沉浮已久的如花,深谙如何抓住一个男人的心,适可而止的拒绝、恰如其分的回应。南北行的十二少,有的是金钱,有的是时间,最不缺的,就是情场里的耐心。
十二少送如花几百块的大铜床,沉甸甸抬进如花的闺房,入侵式的、连带他的“野心”一齐进了去。如花到底是被打动了,两人偎在那张金灿灿的铜床上,像他们虚张声势的爱情,渡了金,内里却是铜的。
十二少说他喜欢如花的多变,有男妆、浓妆、淡妆、不化妆,种种风情,不知哪一个是真正的她。如花迎来送往,看惯风月无情,她说“真的东西最不好看”,最坦诚不过。张爱玲曾说:“男人彻底懂了一个女人之后,是不会爱她的”,如花在十二少面前呈现的各色风情,有一点老道的心机,十二少迷恋的,不正是那个他看不懂的女人么?
爱情,不落实到穿衣、吃饭、是不容易长久的如花与十二少有情吗?自然有的,不然如花也不会为了十二少谢绝所有的恩客,十二少更不会为了如花舍弃南北行阔少的身份,到戏院去学戏打杂。
然而,就像李甲与杜十娘的故事,李甲用度不愁的时候,两个人可以你侬我侬,情深如火。一旦支撑这种爱情的经济基础坍塌,就会陷入尴尬的困境。当下一顿饭都不知道在哪儿的时候,爱情就是虚无缥缈的空中楼阁,那些精致的海誓山盟怎能经得起贫穷的考验?
如花与十二少都是清醒的人儿,谁也不比谁单纯。迟早要面对的事,心知肚明却谁也不点破,为最接近爱情的模样,各自努力地挣扎着。如花重迎新客,用赚到的钱供养十二少。十二少岂能不知?他空无本领,除了在如花走后,崩溃痛哭,又能如何?
有一个情节,是如花在戏院看十二少跑完龙套,十二少的父母带着他门当户对的未婚妻淑娴来后台看他,面对父母的质问,十二少目光游移,狼狈地在催促中上了戏台,如蒙大赦,将烂摊子留给了如花。如花的果敢坚决与十二少的懦弱胆怯跃然而出,然而这样一个从未经受过人间疾苦的十二少,愿意为如花与家庭决裂,已然是他为爱情最勇敢的付出了。
戏散了,十二少用为数不多的钱在小摊上买了个胭脂扣送给如花,这比当初十二少送她昂贵的礼物更令她动容。那一刻,两个追逐爱情的人都意识到现实的无情,十二少抱住如花,有些无助地将头埋在如花后肩,第一次当着她的面哭泣了起来,也正是十二少的哭泣,令如花动摇了。她实在没有把握,在一贫如洗的情况下,困顿的生活会不会侵蚀他们脆弱的爱情,最后被撕毁的面目全非。
三毛说:“爱情,如果不落实到穿衣、吃饭、数钱、睡觉这些实实在在的生活里去,是不容易天长地久的。”如花与十二少的爱情,更像一场步步为营的各取所需,她沦落风尘,身如雨打浮萍,只想有个栖身之处,找个情投意合的托付终身。
十二少作为一个情场浪子,他追逐的是乏味生活中的新鲜感,品一番爱情的独特。十二少的能力难以肩负起如花的情,没有富裕的家庭为后盾,十二少的离开,只是时日问题。
所以如花选择了一起赴死,戛然而止的生命,会将最美好的情定格,而将那些未来的现实与不堪挡在爱情之外。如花没有退路,长期得罪恩客,她早已门庭冷清。
但十二少是有的,他可以回头,有富裕的家庭和温柔的未婚妻,缺少了如花不过是十二少生命中略带哀愁的一缕叹息,最后消散于漫长的时光里不落痕迹。
《胭脂扣》的艺术特色有哪些独特性?
该小说讲述了香港石塘咀红牌阿姑如花与南北行富家公子十二少陈振邦的一段时空交错、缠绵悱恻的情爱纠葛。小说塑造了如花和阿楚两个隔着50年的不同身份背景的女性,以此探寻现代女性意识的逐渐觉醒
胭脂扣讽刺了什么
《胭脂扣》讽刺了当代人不肯付出真心的游戏爱情观,更揭露了人性中懦弱、畏惧等的弱点与缺陷。
《胭脂扣》以爱情为主题,却不似大多数爱情片那般竭力地表现爱情的伟大与纯洁,它以如花妓女的身份作为讽刺的条件,讽刺了当代人不肯付出真心的游戏爱情观,更揭露了人性中懦弱、畏惧等的弱点与缺陷。如果说一个风尘女子都能为爱情付出所有,那么我们是否需要好好地重新审视一下自己。
影片中袁永定与阿楚这两个角色的设定便是当代人对于自身爱情观念的反思,当他们看到了如花对陈十二少那般“热烈的爱”时,他们彼此询问了对方一个问题:“你会不会为我自杀?”而最终,他们的回答是否定的。他们没有如花那样的勇气,他们不会有如花“那么浪漫”,他们的爱情是“在一起高兴就行了”的爱情。
而陈十二少的爱,是在其懦弱、畏惧的人性弱点下畸形生长的爱。我们不能说他是个负心汉,因为他毕竟陪如花去过了一趟鬼门关;我们只能说他的爱没有那么勇敢,因为他没有勇气再独自去面对一次死亡,最终,他的懦弱让他抛下了他的爱情,抛下了如花。然而,这世上也并没有多少人有着如花般为爱的奋不顾身,因为“我们是普通人”。
《胭脂扣》简介
电影《胭脂扣》是一部爱情片,由关锦鹏执导,邱刚健、李碧华编剧,梅艳芳、张国荣主演,于1987年12月5日在中国台湾上映,1988年1月7日在中国香港上映。
影片改编自李碧华的同名通俗小说,讲述了青楼女子如花与富家阔少陈振邦(十二少)之间缠绵哀婉的爱情悲剧。影片在回忆与现实的双重时空交错,以如花在人鬼两界的命运为线索,通过如花重返人间,在报社记者袁永定、阿楚的帮助下寻找旧情人的过程,塑造颇具人性的女鬼形象。
《胭脂扣》是关锦鹏执导的第三部长片作品,与《人在纽约》《阮玲玉》并称为“女性三部曲”。该片获得第8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电影、最佳导演、最佳编剧等7项大奖,以及第24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女主角、最佳摄影等荣誉。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