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选题:现在建筑师的真实工作生活状态是什么样的

发布时间: 2023-08-10 23:00:59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故事 点击: 104

建筑师的工作内容,建筑师的工作内容,建筑师主要负责管理建筑方案设计等相关的内容,下面是...

小说选题:现在建筑师的真实工作生活状态是什么样的

建筑师的工作内容

建筑师的工作内容

  建筑师主要负责管理建筑方案设计等相关的内容,下面是我为大家详细介绍建筑师的工作内容,欢迎大家阅读!

   岗位职责:

  1、协助部门经理指导设计公司、顾问的管理及协调工作,正确且有效地传递业主及设计事务所对设计意见,以及政府回馈意见,并落实设计修改等工作;

  2、协助设计部门经理对项目设计进度的计划管理、组织编写设计任务书;

  3、负责项目设计招投标、方案、扩初、施工图阶段的设计管理工作,负责设计评审的组织、设计质量的检查和评估,促使项目设计的进度及质量达到策划目标;

  4、负责组织本专业的图纸审查和设计技术交底;参加施工图技术交底,图纸会审并提出专业意见;

  5、协助设计、工程、综合部做好方案、扩初、施工图等设计文件的`审核与报批工作;负责建筑专业的设计节点、构造大样研究;负责本专业技术资料归档;协助督促设计公司做好规划、消防、环保、交通、卫生防疫、技防办、抗震办以及水电气、通讯等有关政府部门的征询、协调工作;

  6、做好施工协调与配合,提供设计技术咨询和服务,及时协调项目部处理专业设计问题和设计变更;负责项目开发全过程的本专业技术支持;参于质量问题处理的调查及处理方案的落实;

  7、参加公司发展项目中与本专业相关的施工控制点和关键部位的阶段性工程验收工作,并对相关工程技术工作进行检查和督导,及时发现项目发展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提出意见和解决方案;同时注意成本控制;

  8、协助设计部门经理处理日常事务及安排的其他工作。

   任职要求:

  1、第一学历为全日制、211院校本科或以上学历、建筑学专业;

  2、五年以上设计院或开发商工作经验(其中有三年以上施工图深化的工作经验);具备良好的协调协调能力、对顾问和设计公司管理能力;

  3、具精品住宅建筑设计经验,熟悉建筑构造,掌握建筑设计及相关专业知识,熟悉国家、行业及地方法规,了解房地产开发程序;具备较高的建筑艺术鉴赏能力,对色彩、空间感觉良好;熟练使用Autocad等各种设计软件;

  4、较好的沟通协调能力,能承受较大的工作强度及压力。

;

建筑师的工作是怎样的?

我是学土木的,一直很想转建筑,今天突然想到个问题,建筑师到底是不是我想象的那样呢?建筑师的工作是怎么样的呢?是充满艺术性的创造性工作还是无聊的机械性工作呢?到底是怎么样的呢?我很迷茫……到底是不是我喜欢的那样的呢?希望有学建筑毕业工作的大哥大姐给个答案,谢谢。
建筑师也要分为好几类,比如建筑设计、建筑施工组织、建筑监理、建筑概预算等等。不同的方向对应着不同的工作内容。

另外即使是例如建筑设计这种看似比较有创造性的具体专业,实际的工作过程中也要受到例如甲方的要求、实地环境和相应的建筑法规及标准的限制等等。由此可见,在其他方面,无论是施工组织、监理还是概预算等等更是如此。

因此,并不是说成了建筑师就能够随心所欲,真正让你的想象力“自由的飞翔”~~这也正应了那句老话:(无论是在哪个行业)“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的道理。

个人以前就是建筑专业毕业的,在这个行业里也做了好几年。以上只是点心得,希望能给楼主一点启示。呵呵!~~
得分是干施工,干甲方,还是设计
施工是累的,没白没黑,跟着工人后面跑
甲方是心累,又要抓工期,又要管质量,还得应付施工单位的工程款。各种检查,接待。
设计是担心,怕设计出问题,一有工程也是加班投标设计图纸。
看样你是想干设计:不要想得太完美,在中国社会一切都是向钱看,得根据甲方意图更改设计,你设计的再有艺术性也得看甲方满意不。
是充满艺术性的创造性工作还是无聊的机械性工作呢?
这个不好说吧,一些好的事务所大院,或头儿比较有想法或团队中优秀的人。工作就理想化一些。而大多数存在的设计院,就没那么理想化。说机械也是,但有时也有点意思。
什么行业都有优秀的 操蛋的,创造性的,无聊的。公司很重要。
关键是自己的能力和际遇。
这个问题一时半会也说不清,自己找些专业的书,杂志看看。
1、十年建筑设计工作下来,就一个字:累。

优秀的建筑师应该具备哪些基本素质和基本知识?

(一) 对建筑师主观心态的要求
1 正确认识建筑师的天职
建筑是不是艺术家。
因此,建筑师的首要职责是服务社会、以自己的一专之才满足社会的需求,而不是仅仅追求个人价值的实现。画家的一幅作品标价百万,即便无人问津,尚可孤芳自赏。而建筑设计的目的是建造和使用,需要社会要投入大量资金、人力并且占用土地和环境资源。

建筑师不是理论家。
对各种前卫建筑设计流派和时髦的主义与理论,建筑师可以了解,但不能将其视为工作核心,每必奉之。那属于建筑理论家、评论家、学术研究者、教育研究者的工作范畴,而建筑师的首要职责不是夸夸其谈,而是脚踏实地的实现。

足球行业涉及的人群可分为三类,一类是球员,是足球艺术的直接创造者;第二类人指导球员创造足球艺术的人,比如各种不同专业的教练;第三类人更关心足球演绎出来的种种文化,如某球员的转会费多少,谁又下课了,对甲A在册球员家史了如指掌。他们也是足球文化的一部分,但绝不是足球文化的主体。

相应在建筑界,一类人在第一线生产,是直接做设计的建筑师;一类人是从事建筑学术研究和理论教育的工作者;还有一类是建筑评论家。就好比一个高水平的球员应该上球场证明自己,而不是整天谈论足球文化一样,建筑设计师应该通过身体力行的设计来解决社会与技术问题,而不是主义谈的不精,设计做的不良,偏废正务,不知所从。

建筑师也不是哲学家。
确实,象路易·斯·康这样伟大的建筑哲人,以其圣经式的建筑言论,影响和感召着一个时代的建筑师。但这不是大多数建筑师的方向,作为一名职业建筑师,康不算成功,他一生的大多数方案都留于纸面,而且最终悄无声息的死于三等舱的卫生间里。

建筑师属于服务行业的一支。
建筑作品最终要服务于社会中的广大用户。一个小区可能居住着上千户人家,数万人口。一套百余平米的住房,在建筑师而言,或许只是复杂日常工作中一带而过的细节,但对于众多月薪不过千余的普通居住者,价值几十万元的住宅,往往是一生之中最大的投资,也是将在其中度过大多数时光的所在,想到这些,哪位建筑师还会敷衍了事呢?

任何建筑都有它的投资方。对于一个开发项目,发展商的投资动辄百万、千万、甚至几亿。受人之托,忠人之事,建筑师必须根据设计委托合同的要求,在建筑技术上提交一个解决方案。对于一个政府项目,资金来源与纳税人的税金,建筑师对纳税人承担责任。即便是对于一座艺术要求再高,纪念性再强的建筑,比如美术馆或是纪念碑,终究是一项工程,有出资者,建筑师在表现艺术性的同时,也必须满足出资方的要求。这反映了建筑师对建设方的投资,以及所承担风险的尊重。

建筑师对国家和社会也负有深刻的责任。
在有限的土地上,建筑物一经建造,通常要使用几十年甚至更多,建筑师的工作影响和改造着城市的空间环境和文化环境。每一个建筑师都希望自己的作品是城市的地标性建筑,当各具特色、缺乏主次的众多标志性建筑集中在一起的时候,建筑师是否又能站到更高的层面去考虑建筑,避免因此而来的混乱城市面貌呢?

建筑不是空中楼阁,而是盖在土地上。建筑师没有资格牺牲国家不可再生的土地资源,满足个人创作的欲望。不单是服务于投资建设方,更要服务于社会大众,这是建筑师的天职。

2 建筑师的团队精神
在西方人眼中,中国人被称为一盘散沙,团队精神相对较弱,往往更注重个人利益。尤其在建筑行业中,建筑师作为“自由职业者”,工作有艺术性的一面,比较容易注重个人价值,而忽视团队精神。事实上,作为生产行业,建筑从设计到建造的复杂分工,使得严密的团队协作成为必需。

大型事务所的常见架构是在公司内部分为不同的设计小组,比如因为不同建筑类型的规范不同而分为商业,住宅,学校,办公楼小组等,小组间的互相协调是顺利完成大项目的保证。小组一般由资深建筑师带领,一味追求个人表现而不讲团队精神的设计师对小组的工作效率和工作结果都会造成一定影响。

另外,建筑设计行业不断进行中的结构调整,要求企业间的合理协作。目前国内的大型设计企业大多是综合型的,“什么都能做”。这使得众多企业在同一平台上进行不必要的竞争,也不利于专业水准的提高。

国家政策也在鼓励专业化趋势。目前我国把施工企业资质分为总承包、专业分包和劳务分包三个序列,在最近的一次企业资质就位中,从事专业分包的企业比例相当大。据了解,设计方面的类似政策不久也会出台。

在世界范围内,专门化创作已成为惯例。安德鲁事务所的规模并不大,在国家大剧院中标后,立刻寻找最好的专业公司合作。北京五合也是如此,着重发展建筑设计一个工种,在结构、水、暖、电等领域都根据项目需要寻找相应的能力最强的公司合作。为了提高竞争能力,随着设计企业的专门化,公司间协作是必然趋势。

3 不断学习的态度
优秀建筑师是由时代造就的。
只要将身边八十年代、九十年代、二十一世纪的建筑稍做对比,就能明显地感受到时代对建筑设计不断提高的要求。一般应用型人才,如书架型人才、工匠型人才,已难以适应时代的发展;而素质全面,接受继续教育能力强,智能型、创造型人才在时代的激烈竞争中愈来愈表现出充分的活力。建筑师需要学习的内容主要包括如下方面:

新兴的工程技术和材料知识。
随着新技术新材料的开发与应用,从砖混结构、框架结构到钢结构,从石头、木材到钢和玻璃,建筑技术和材料的发展带来了建筑形象一次次的飞跃。建筑师要创新,就必须掌握新技术。

即便是为了能够以最经济便捷的方法建造建筑物,技术方面的不断学习也不可或缺。目前我国建筑界在这方面有较大差距。在有些大跨度建筑中,运用钢结构显然有更快更经济的优势,而由于钢结构设计能力弱被迫采用混凝土框架结构的事屡有发生。

新设计手段的学习。
美国著名建筑师法兰克·盖瑞在闻名世界的解构主义建筑--西班牙毕尔巴鄂·古根海姆美术馆的设计过程中,首次引入了用于航天造型技术的软件,这使得将古根海姆美术馆完全自由的外形,转化成施工图纸进行建造成为了可能。当然,有人认为建筑师对计算机软件的过分依赖将导致创造力的退化,但在西方很多建筑学校,比如引领世界建筑潮流的英国AA SCHOOL,计算机辅助设计确实被列为重要课程之一。应该承认,新一代建筑师对于新型设计手段的掌握是必需的。不断掌握和运用性的设计手段,要求建筑师有不断学习的精神。
不断更新的市场环境。

建筑设计师为市场服务,而市场比知识的更新速度更快。不了解别人在做什么,不了解用户在想什么,对于建筑设计来说无异于盲人摸象。

市场是建筑设计师最好的老师。有效吸收和学习有用的市场信息,对建筑师思维的敏锐程度和专业判断力也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活到老、学到老”的古训,对于建筑师保持更长的职业生命力显得尤为重要。

(二) 对建筑师专业技能的要求
1 做出正确决策的判断能力及将其贯彻下去的宏观控制能力
建筑设计的过程是从分析问题开始的。
周边环境的建筑约束和文化约束、使用者的需求、项目的市场定位、建筑的性质和特征,都是建筑师必须纳入分析判断体系的影响因素,并形成最初的设计构想。这是对建筑师综合分析和判断能力的考验。

而最初构想在设计全过程中的逐步落实,则取决于建筑师的宏观控制能力。从构想到施工图的完成,众多具体问题需要判断取舍、不断追溯和贯彻最初决策,将宏观决策转化为微观的解决方案,避免出现因为战术而改变战略的错误。

在2000-2001年,北京五合负责位于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一栋洋房”住宅项目的规划、建筑和景观设计。接到项目之后,北京五合的建筑设计师认识到项目定位是设计的关键,也是贯穿设计始终的核心问题。于是与代理商北京金网络置业投资顾问有限公司通力合作,把握住了两点最关键的因素:项目的位置优势和销售对象。

“一栋洋房”项目位于经济技术开发区,从1992年4月8日亦庄开发区成立以来,10年间有1000余家高新技术企业驻扎于此,其中有著名跨国公司60余家,世界500强企业40家,在15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投资总额近40亿美元。巨大的经济力量使开发区具有良好的生活环境,形成了“一栋洋房”项目的位置优势。

由位置特点决定了“一栋洋房”项目面向的销售对象主要为中高收入的年轻白领,包括开发区的外企工作者和在CBD工作在郊区居住的有车族,属于成功人士的过渡性第一居所。因而建筑设计师选择了有朝气、积极向上、色调明快、符合青年人需求的格调氛围。
准确分析和正确决策给后续设计明确了方向。从设计至施工图,建筑设计师避免装饰的堆砌,不表现奢华,从形象到功能基本实现了最初的设计构想,并成为2001年北京十大明星楼盘之首。

2 具备足够的专业知识积累
积累是建筑师必不可少的过程。包括:建筑技术方面知识的积累、建筑法规规范知识的积累、对于国内外建筑作品的了解以及长期实践经验的积累。也正是由于足够的积累对时间的要求,建筑设计被不太准确地称为“老年人的行业”。一般来说,建筑师的成熟期都在四五十岁以后,而50岁以下的建筑师都属于“青年建筑师”之列。现代主义大师柯布西耶设计最著名的朗香教堂时是63岁。建筑师需要充分积累,才能寻求到知识和创造力的平衡点。

积累的实现也来自于对生活点滴事情的关注。据说中国建筑界第一人梁思成先生,去中南海开会还随身携带卷尺,遇见坐着舒服的沙发,他就拿出卷尺来量一量尺寸。对很多建筑师而言,关注生活中的建筑现象和细节已经成为了一种职业习惯。
3 对城市空间尺度、建筑群空间尺度的把握
创造良好的城市、建筑空间,始终是建筑设计的首要责任。
空间尺度是建筑的基本问题,也是当前一些建筑师在追求建筑理念时容易忽略的问题。城市和建筑群的空间尺度存在着基本规律,只有掌握了这一规律,才不会导致建筑创作时的方向性失误。

对于建筑师来说,城市和建筑群空间尺度的把握能力是比较高级的专业能力要求。不具备这一能力的建筑师可能永远只能停留在建筑小品的创作层面上,或者是给城市留下一些大而无当的空间和蠢笨骇人的建筑群。

4 审美素养和造型能力
“坚固、实用、美观”是维特鲁威提出的最早判断建筑优劣的标准。审美素养是成为一个优秀建筑师的必要前提。

人创造了建筑,建筑也改变着生活其间的人们。建筑的外观会潜移默化的影响使用者的审美和情绪。建筑的美观有不同的表现形式,文化建筑的美表现在温文尔雅,商业建筑的美表现在生机勃勃,建筑的审美取向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一个城市和国家的特征,也是当地社会人文的重要组成。

缺乏审美素养的设计人员与其说是建筑师不如说是工程师。而在审美素养中尤为重要的是宏观造型能力。悉尼歌剧院、艾菲尔铁塔等流传百世的著名建筑均可简练到用一根线条来表达,其宏观造型是震撼世界的重要原因。

5 对建筑构件在空间和形象表现上的预知力
人们使用的是建筑物的空间,而建筑空间本身是由一系列不同功能和尺寸的构件组合而成的。构件是建筑和人交流的最直接途径,极大地影响了人对空间的感受和对建筑的认知。

建筑是不是随心所欲的雕塑,建筑师必须能够通过各种比例的图纸感受到建筑物建成足尺后的实际效果,对各种建筑构件在未来空间和形象表现中所起的作用具备较强预知力。这种能力需要长时间实践的培养逐步形成。

6 对建筑功能的综合解决能力
包括建筑内部功能布置和建筑群体中的场地设计和流线组织两个方面。具体说来有:
建筑内部的水平和垂直交通;
各使用空间的排布和组合;
建筑物和城市道路周边环境的衔接;
地面地下停车的组织;
各建筑物间的协调关系等等。
这些功能问题的解决,既需要建筑师的专业技能,也需要深入学习和了解相应建筑的运转规律。对新技术新材料的掌握为建筑师的解决能力提供了必要的工具,而最关键的还是取决于建筑师对最终用户的关怀。

7 对使用者的关注和了解
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不同行业、不同年龄的人对同类建筑会有不同的需求。建筑师必须关注其差异,提出有针对性地设计方案。这就需要建筑师有丰富准确的生活体验,对各种社会现象进行积极的思考,善于和使用者沟通,这往往比设计本身更重要。

同样是别墅,在美国,比如洛杉矶,是普通人的居住场所,两个孩子一条狗,一栋house一辆车,是标准的大众化幸福家庭模式;在中国,别墅则是有钱人才能享受的奢侈品,是事业成功,成为“人上人”的标志。于是洛杉矶的别墅可以是简单温馨的,而在中国,则需要能够表现居住者的尊贵身份,超越一般人的高尚品位,而且要以最直接的方式,“看得见摸得着”的方式表现出来。有人认为建筑师迎合这种心理和需求是“媚俗”,但“建筑”物本来就是现实生活中的“俗”物,只有尽早还“俗”的建筑师才能“普渡众生”!

8 表达和沟通能力
表达和沟通合称“交流”,是说明自身意图,进行讨论,并接受反馈意见的过程。包括建筑和思想两方面内容。建筑师的建筑表达能力,即将自己对空间和形态的设想用图的形式反映为具体的形象,这是建筑师的基本功。

首先是徒手绘图的能力,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手头功夫”。徒手绘图可以迅速而概括地表达设计意图,也可以用来记录,很适合于面对面的交流。

其次是电脑绘图。电脑绘图可以精确的绘制图纸,易于修改,也可以很真实的表达建筑形象和空间氛围,能够缩短图纸和现实的距离,在专业人士和非专业人士的交流中必不可少。

思想交流是通过语言进行的,在各行各业中都很必要。建筑师良好的思想交流能力有助于理解业主需求,提供更好的服务,同时交流过程中充分的表达也是建筑师自身思想的实现成为了可能。

9 组织协调能力
建筑设计是一个分工协作的复杂过程,历史上著名建筑的设计通常历时数十年甚至上百年。天主教中心梵蒂冈的圣彼得大教堂始建于4世纪20年代,最初为长方形“巴西里卡”式大会堂,1506年拆毁后重建,于1626年完工,历时120年,先后经过勃拉芒特、米开朗基罗、拉斐尔、小桑迦洛等10位建筑师之手,其工程前后协调的难度可想而知。即使在建设速度快得惊人的中国,一栋普通公建的设计建造周期也在3年左右。在这样长的时间里,建筑师一方面要负责设计工作,另一方面要面对很多不可预见的矛盾和变故,及时进行协调解决。

在建筑从策划、设计到施工、验收使用的漫长过程中,建筑师对外联系着使用者、投资者和建造者,对内协调着结构、水、暖、电各工种,承担着核心和纽带的作用。建筑师要组织各类人员的协同工作,同时必须协调众人之间不可避免的矛盾。使用者追求高标准和投资方追求低造价之间的矛盾,高质量设计所需时间和甲方缩短设计周期要求之间的矛盾,建筑造型变化与结构简捷实用之间的矛盾,如此等等,使建筑师的责任远远超出设计本身。难怪梁思成先生说,建筑师的工作就像“带着镣铐跳舞”。

二. 社会和市场对建筑系毕业生的基本要求
建筑系毕业生走出校门之后,不小的一部分人将选择专业道路,投身职业建筑师行列。他们的心态形形色色,水平参差不齐,但他们是否满足社会和市场对于毕业生的基本要求呢?

作为市场一线的建筑设计单位,也是建筑系毕业生的直接用人单位,我们认为,毕业生在进入专业设计队伍之前必须做好如下两个方面的准备。

(一) 坚定、清晰、踏实的主观心态
1 对自身发展方向有明确的定位
无论是本科生、硕士生还是博士生。毕业生首先需要根据自身的长处和短处做一明确定位,并规划好自己的未来发展方向。

目前建筑专业的本科毕业1-2年的学生中,考研成风。约有80%的人想考,50%的人真正复习并参加考研,而最后只有5%以下的人才能考上。从考研的动机来看,最多的可能是想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再找一个机会继续学习;第二是拿学位镀金以此提高收入;第三个原因是不想走入社会或者在社会上碰壁,想在象牙塔里再躲几年。真正考虑清楚为何考研的学生,少而又少。

对于想提高业务水平的人,读完博士可以说在理论修养上有长足的提高,但建筑设计能力决不是按比例增长,与其他同时期的本科毕业生相比,缺少了宝贵的几年实际工程经验,在这方面实际是落后了,在建筑设计市场上的竞争力反而下降。在国外,设计公司大多不愿意接受理论能力强,工资水平高,而设计能力弱,创造产值低的博士。综观国内外建筑设计大师,几乎没有几个是建筑学博士毕业的,(较多的是有杰出成就以后,被授予名誉博士)这也从一个方面说明了建筑大师获得成功的根本原因在于能创作出优秀的建筑设计作品。

对于想拿学位镀金以此提高收入的人,总有学位至上的想法。这跟中国的传统教育观念有关系,也是社会意识上的误区。普遍认为学位代表水平,学位越高,综合水平越高。最典型的笑话是把博士后当作一种学位。事实上,一个人所获得的收入,不是他的学位高低所决定的,而是与他的劳动在社会市场中所拥有的价值对应。从实际工作中获得的经验,对于建筑设计师而言,会带来更大的社会价值,相应的带来高收入。

对于不敢走入社会抱有逃避心理的人,应该正视自己的胆怯,明确自身的特点,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拿不定主意的不妨走出来试一试,只有勇于尝试才能在实践中获得更全面地认识,更好的规划自己的未来。

所以毕业生首先应该明白,社会分工的不同赋予建筑师和学者的不同职责。学者和教师同样是社会的需要,认真做科研与教学的好学者能教出一万个好建筑师;设计师是社会的需要,在最前沿直接服务于社会,也是建筑界的主力。建筑师的学位或高深的理论不能证明什么,他们的价值在于实实在在的设计能力。

在国外,这两者分得很清楚:读硕士或博士的人,走的是学术道路,就很可能回不到实际生产里来。大部分中国人出国,是为了拿奖学金,为了出国而出国。出国读了几年之后才逐渐明白了这个道理,学位越高越不好找工作,在大学里当教授也好,做研究也好,注定了在学术这个领域里面,路是非常窄的。很多硕士、博士到设计公司找工作,不敢说自己是博士,甚至连硕士也不说,只拿本科文凭找工作,这对于个人来说,也是时间和资源的浪费。

总之,对自身发展方向有明确定位的毕业生,于已可尽量避免盲目性、少走弯路;于社会,可以节省不必要的教育投入,提高人才的培养效率。

2 正确认识自身能力
刚出校门的建筑系毕业生普遍对自己的创意设计能力过于自信,无视或轻视社会对建筑设计的实际需求,不肯踏踏实实的从点滴做起。尤其是读完研究生的毕业生,过惯了懒散的研究生生活,不适应设计行业严格的作息时间和工作方式。他们应聘时薪金一开口就是别人的几倍,认为学位高的人能力就比别人强,实际情况可能是恰恰相反。

读学位不代表设计能力的提高,也不代表工资应该提高。学位主要代表的是理论水平,与实际生产能力没有本质关系。甚至有些设计单位在这一点上有认识误区,认为学生有创意,将方案推给新毕业生、甚至实习学生做。致使学生也以这样的观点来认识自己,最终误人误己。

3 有长远目光避免浮躁的心态
在明确规划未来和正确认识自身能力的基础上,毕业生应该有长远的目光和踏实的态度。整个社会的浮躁使得大多数年轻人不愿脚踏实地从小处做起,常常这山望着那山高,不断调换工作,总认为没有找到适合发展的空间。殊不知,限制其发展的不见得是所在的企业,而往往是自身浮躁的心态。

很多学生都崇拜或很推崇实验建筑,热衷于前卫的、另类的、更有表现力的建筑语言,追求表现自我。这也是毕业生不实际的浮躁心态的表现。建筑师可以自诩是或被别人称为建筑大师。建筑也常被称做艺术。建筑有艺术的成份,它是跨越了工程技术和造型艺术的一门学科,同时也包括城市环境与社会文化等诸多方面的因素。只追求创意的实验建筑有其积极的意义,但于社会而言不可能成为主流。

实现了七成的毕业生就业率。未来可以预见,毕业生就业压力将会越来越大。因为不具备良好的心态导致未能迅速地融入行业和社会,可以说是当前各行各业中毕业生普遍出现的问题。对于建筑系毕业的学生来说,因为心态而耽误了自我发展的时机,更令人惋惜。

(二) 在专业技能方面达到基本要求
对于毕业生而言,要具备成熟建筑师的各种技能是苛求,但一些基本要求应该达到,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1 审美素养和基本的建筑感觉
现状是毕业生所掌握的创意与空间变化等知识常不切实际,同时缺乏对高品位建筑作品的鉴赏能力的培养。而且由于城市规划、城市设计方面的训练相对薄弱,毕业生常常对城市空间尺度、建筑群体空间塑造缺少基本的感觉与能力。

2 对建筑所涉及各系统和程序的初步了解
这方面要求包括对结构、水、暖、电与建筑配合的基本认识,和构造方面的基本知识,主要是外墙构造知识。由于在构造方面缺少感性认识,即便了解的也是相对老旧的知识,以至于设计出来的方案要么脱离现实无法实施,要么不懂得如何利用新的材料技术,创造新的表现手段与形式语言。

3 绘图技能
主要是计算机绘图,这一点大多数毕业生都能符合要求。在手绘方面,则有较明显的不足。实际上,计算机的广泛使用终究不能代替手绘的工作。
4 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
这是从业建筑师必备的能力,也是大多数毕业生所缺乏的,需要在工作中不断提升。
(一) 对建筑师主观心态的要求
1 正确认识建筑师的天职
建筑是不是艺术家。
因此,建筑师的首要职责是服务社会、以自己的一专之才满足社会的需求,而不是仅仅追求个人价值的实现。画家的一幅作品标价百万,即便无人问津,尚可孤芳自赏。而建筑设计的目的是建造和使用,需要社会要投入大量资金、人力并且占用土地和环境资源。

建筑师不是理论家。
对各种前卫建筑设计流派和时髦的主义与理论,建筑师可以了解,但不能将其视为工作核心,每必奉之。那属于建筑理论家、评论家、学术研究者、教育研究者的工作范畴,而建筑师的首要职责不是夸夸其谈,而是脚踏实地的实现。

足球行业涉及的人群可分为三类,一类是球员,是足球艺术的直接创造者;第二类人指导球员创造足球艺术的人,比如各种不同专业的教练;第三类人更关心足球演绎出来的种种文化,如某球员的转会费多少,谁又下课了,对甲A在册球员家史了如指掌。他们也是足球文化的一部分,但绝不是足球文化的主体。

相应在建筑界,一类人在第一线生产,是直接做设计的建筑师;一类人是从事建筑学术研究和理论教育的工作者;还有一类是建筑评论家。就好比一个高水平的球员应该上球场证明自己,而不是整天谈论足球文化一样,建筑设计师应该通过身体力行的设计来解决社会与技术问题,而不是主义谈的不精,设计做的不良,偏废正务,不知所从。

建筑师也不是哲学家。
确实,象路易·斯·康这样伟大的建筑哲人,以其圣经式的建筑言论,影响和感召着一个时代的建筑师。但这不是大多数建筑师的方向,作为一名职业建筑师,康不算成功,他一生的大多数方案都留于纸面,而且最终悄无声息的死于三等舱的卫生间里。

建筑师属于服务行业的一支。
建筑作品最终要服务于社会中的广大用户。一个小区可能居住着上千户人家,数万人口。一套百余平米的住房,在建筑师而言,或许只是复杂日常工作中一带而过的细节,但对于众多月薪不过千余的普通居住者,价值几十万元的住宅,往往是一生之中最大的投资,也是将在其中度过大多数时光的所在,想到这些,哪位建筑师还会敷衍了事呢?

任何建筑都有它的投资方。对于一个开发项目,发展商的投资动辄百万、千万、甚至几亿。受人之托,忠人之事,建筑师必须根据设计委托合同的要求,在建筑技术上提交一个解决方案。对于一个政府项目,资金来源与纳税人的税金,建筑师对纳税人承担责任。即便是对于一座艺术要求再高,纪念性再强的建筑,比如美术馆或是纪念碑,终究是一项工程,有出资者,建筑师在表现艺术性的同时,也必须满足出资方的要求。这反映了建筑师对建设方的投资,以及所承担风险的尊重。

建筑师对国家和社会也负有深刻的责任。
在有限的土地上,建筑物一经建造,通常要使用几十年甚至更多,建筑师的工作影响和改造着城市的空间环境和文化环境。每一个建筑师都希望自己的作品是城市的地标性建筑,当各具特色、缺乏主次的众多标志性建筑集中在一起的时候,建筑师是否又能站到更高的层面去考虑建筑,避免因此而来的混乱城市面貌呢?

建筑不是空中楼阁,而是盖在土地上。建筑师没有资格牺牲国家不可再生的土地资源,满足个人创作的欲望。不单是服务于投资建设方,更要服务于社会大众,这是建筑师的天职。

2 建筑师的团队精神
在西方人眼中,中国人被称为一盘散沙,团队精神相对较弱,往往更注重个人利益。尤其在建筑行业中,建筑师作为“自由职业者”,工作有艺术性的一面,比较容易注重个人价值,而忽视团队精神。事实上,作为生产行业,建筑从设计到建造的复杂分工,使得严密的团队协作成为必需。

大型事务所的常见架构是在公司内部分为不同的设计小组,比如因为不同建筑类型的规范不同而分为商业,住宅,学校,办公楼小组等,小组间的互相协调是顺利完成大项目的保证。小组一般由资深建筑师带领,一味追求个人表现而不讲团队精神的设计师对小组的工作效率和工作结果都会造成一定影响。

另外,建筑设计行业不断进行中的结构调整,要求企业间的合理协作。目前国内的大型设计企业大多是综合型的,“什么都能做”。这使得众多企业在同一平台上进行不必要的竞争,也不利于专业水准的提高。

国家政策也在鼓励专业化趋势。目前我国把施工企业资质分为总承包、专业分包和劳务分包三个序列,在最近的一次企业资质就位中,从事专业分包的企业比例相当大。据了解,设计方面的类似政策不久也会出台。

在世界范围内,专门化创作已成为惯例。安德鲁事务所的规模并不大,在国家大剧院中标后,立刻寻找最好的专业公司合作。北京五合也是如此,着重发展建筑设计一个工种,在结构、水、暖、电等领域都根据项目需要寻找相应的能力最强的公司合作。为了提高竞争能力,随着设计企业的专门化,公司间协作是必然趋势。

3 不断学习的态度
优秀建筑师是由时代造就的。
只要将身边八十年代、九十年代、二十一世纪的建筑稍做对比,就能明显地感受到时代对建筑设计不断提高的要求。一般应用型人才,如书架型人才、工匠型人才,已难以适应时代的发展;而素质全面,接受继续教育能力强,智能型、创造型人才在时代的激烈竞争中愈来愈表现出充分的活力。建筑师需要学习的内容主要包括如下方面:

新兴的工程技术和材料知识。
随着新技术新材料的开发与应用,从砖混结构、框架结构到钢结构,从石头、木材到钢和玻璃,建筑技术和材料的发展带来了建筑形象一次次的飞跃。建筑师要创新,就必须掌握新技术。

即便是为了能够以最经济便捷的方法建造建筑物,技术方面的不断学习也不可或缺。目前我国建筑界在这方面有较大差距。在有些大跨度建筑中,运用钢结构显然有更快更经济的优势,而由于钢结构设计能力弱被迫采用混凝土框架结构的事屡有发生。

新设计手段的学习。
美国著名建筑师法兰克·盖瑞在闻名世界的解构主义建筑--西班牙毕尔巴鄂·古根海姆美术馆的设计过程中,首次引入了用于航天造型技术的软件,这使得将古根海姆美术馆完全自由的外形,转化成施工图纸进行建造成为了可能。当然,有人认为建筑师对计算机软件的过分依赖将导致创造力的退化,但在西方很多建筑学校,比如引领世界建筑潮流的英国AA SCHOOL,计算机辅助设计确实被列为重要课程之一。应该承认,新一代建筑师对于新型设计手段的掌握是必需的。不断掌握和运用性的设计手段,要求建筑师有不断学习的精神。
不断更新的市场环境。

建筑设计师为市场服务,而市场比知识的更新速度更快。不了解别人在做什么,不了解用户在想什么,对于建筑设计来说无异于盲人摸象。

市场是建筑设计师最好的老师。有效吸收和学习有用的市场信息,对建筑师思维的敏锐程度和专业判断力也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活到老、学到老”的古训,对于建筑师保持更长的职业生命力显得尤为重要。

(二) 对建筑师专业技能的要求
1 做出正确决策的判断能力及将其贯彻下去的宏观控制能力
建筑设计的过程是从分析问题开始的。
周边环境的建筑约束和文化约束、使用者的需求、项目的市场定位、建筑的性质和特征,都是建筑师必须纳入分析判断体系的影响因素,并形成最初的设计构想。这是对建筑师综合分析和判断能力的考验。

而最初构想在设计全过程中的逐步落实,则取决于建筑师的宏观控制能力。从构想到施工图的完成,众多具体问题需要判断取舍、不断追溯和贯彻最初决策,将宏观决策转化为微观的解决方案,避免出现因为战术而改变战略的错误。

在2000-2001年,北京五合负责位于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一栋洋房”住宅项目的规划、建筑和景观设计。接到项目之后,北京五合的建筑设计师认识到项目定位是设计的关键,也是贯穿设计始终的核心问题。于是与代理商北京金网络置业投资顾问有限公司通力合作,把握住了两点最关键的因素:项目的位置优势和销售对象。

“一栋洋房”项目位于经济技术开发区,从1992年4月8日亦庄开发区成立以来,10年间有1000余家高新技术企业驻扎于此,其中有著名跨国公司60余家,世界500强企业40家,在15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投资总额近40亿美元。巨大的经济力量使开发区具有良好的生活环境,形成了“一栋洋房”项目的位置优势。

由位置特点决定了“一栋洋房”项目面向的销售对象主要为中高收入的年轻白领,包括开发区的外企工作者和在CBD工作在郊区居住的有车族,属于成功人士的过渡性第一居所。因而建筑设计师选择了有朝气、积极向上、色调明快、符合青年人需求的格调氛围。
准确分析和正确决策给后续设计明确了方向。从设计至施工图,建筑设计师避免装饰的堆砌,不表现奢华,从形象到功能基本实现了最初的设计构想,并成为2001年北京十大明星楼盘之首。

2 具备足够的专业知识积累
积累是建筑师必不可少的过程。包括:建筑技术方面知识的积累、建筑法规规范知识的积累、对于国内外建筑作品的了解以及长期实践经验的积累。也正是由于足够的积累对时间的要求,建筑设计被不太准确地称为“老年人的行业”。一般来说,建筑师的成熟期都在四五十岁以后,而50岁以下的建筑师都属于“青年建筑师”之列。现代主义大师柯布西耶设计最著名的朗香教堂时是63岁。建筑师需要充分积累,才能寻求到知识和创造力的平衡点。

积累的实现也来自于对生活点滴事情的关注。据说中国建筑界第一人梁思成先生,去中南海开会还随身携带卷尺,遇见坐着舒服的沙发,他就拿出卷尺来量一量尺寸。对很多建筑师而言,关注生活中的建筑现象和细节已经成为了一种职业习惯。
3 对城市空间尺度、建筑群空间尺度的把握
创造良好的城市、建筑空间,始终是建筑设计的首要责任。
空间尺度是建筑的基本问题,也是当前一些建筑师在追求建筑理念时容易忽略的问题。城市和建筑群的空间尺度存在着基本规律,只有掌握了这一规律,才不会导致建筑创作时的方向性失误。

对于建筑师来说,城市和建筑群空间尺度的把握能力是比较高级的专业能力要求。不具备这一能力的建筑师可能永远只能停留在建筑小品的创作层面上,或者是给城市留下一些大而无当的空间和蠢笨骇人的建筑群。

4 审美素养和造型能力
“坚固、实用、美观”是维特鲁威提出的最早判断建筑优劣的标准。审美素养是成为一个优秀建筑师的必要前提。

人创造了建筑,建筑也改变着生活其间的人们。建筑的外观会潜移默化的影响使用者的审美和情绪。建筑的美观有不同的表现形式,文化建筑的美表现在温文尔雅,商业建筑的美表现在生机勃勃,建筑的审美取向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一个城市和国家的特征,也是当地社会人文的重要组成。

缺乏审美素养的设计人员与其说是建筑师不如说是工程师。而在审美素养中尤为重要的是宏观造型能力。悉尼歌剧院、艾菲尔铁塔等流传百世的著名建筑均可简练到用一根线条来表达,其宏观造型是震撼世界的重要原因。

5 对建筑构件在空间和形象表现上的预知力
人们使用的是建筑物的空间,而建筑空间本身是由一系列不同功能和尺寸的构件组合而成的。构件是建筑和人交流的最直接途径,极大地影响了人对空间的感受和对建筑的认知。

建筑是不是随心所欲的雕塑,建筑师必须能够通过各种比例的图纸感受到建筑物建成足尺后的实际效果,对各种建筑构件在未来空间和形象表现中所起的作用具备较强预知力。这种能力需要长时间实践的培养逐步形成。

6 对建筑功能的综合解决能力
包括建筑内部功能布置和建筑群体中的场地设计和流线组织两个方面。具体说来有:
建筑内部的水平和垂直交通;
各使用空间的排布和组合;
建筑物和城市道路周边环境的衔接;
地面地下停车的组织;
各建筑物间的协调关系等等。
这些功能问题的解决,既需要建筑师的专业技能,也需要深入学习和了解相应建筑的运转规律。对新技术新材料的掌握为建筑师的解决能力提供了必要的工具,而最关键的还是取决于建筑师对最终用户的关怀。

7 对使用者的关注和了解
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不同行业、不同年龄的人对同类建筑会有不同的需求。建筑师必须关注其差异,提出有针对性地设计方案。这就需要建筑师有丰富准确的生活体验,对各种社会现象进行积极的思考,善于和使用者沟通,这往往比设计本身更重要。

同样是别墅,在美国,比如洛杉矶,是普通人的居住场所,两个孩子一条狗,一栋house一辆车,是标准的大众化幸福家庭模式;在中国,别墅则是有钱人才能享受的奢侈品,是事业成功,成为“人上人”的标志。于是洛杉矶的别墅可以是简单温馨的,而在中国,则需要能够表现居住者的尊贵身份,超越一般人的高尚品位,而且要以最直接的方式,“看得见摸得着”的方式表现出来。有人认为建筑师迎合这种心理和需求是“媚俗”,但“建筑”物本来就是现实生活中的“俗”物,只有尽早还“俗”的建筑师才能“普渡众生”!

8 表达和沟通能力
表达和沟通合称“交流”,是说明自身意图,进行讨论,并接受反馈意见的过程。包括建筑和思想两方面内容。建筑师的建筑表达能力,即将自己对空间和形态的设想用图的形式反映为具体的形象,这是建筑师的基本功。

首先是徒手绘图的能力,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手头功夫”。徒手绘图可以迅速而概括地表达设计意图,也可以用来记录,很适合于面对面的交流。

其次是电脑绘图。电脑绘图可以精确的绘制图纸,易于修改,也可以很真实的表达建筑形象和空间氛围,能够缩短图纸和现实的距离,在专业人士和非专业人士的交流中必不可少。

思想交流是通过语言进行的,在各行各业中都很必要。建筑师良好的思想交流能力有助于理解业主需求,提供更好的服务,同时交流过程中充分的表达也是建筑师自身思想的实现成为了可能。

9 组织协调能力
建筑设计是一个分工协作的复杂过程,历史上著名建筑的设计通常历时数十年甚至上百年。天主教中心梵蒂冈的圣彼得大教堂始建于4世纪20年代,最初为长方形“巴西里卡”式大会堂,1506年拆毁后重建,于1626年完工,历时120年,先后经过勃拉芒特、米开朗基罗、拉斐尔、小桑迦洛等10位建筑师之手,其工程前后协调的难度可想而知。即使在建设速度快得惊人的中国,一栋普通公建的设计建造周期也在3年左右。在这样长的时间里,建筑师一方面要负责设计工作,另一方面要面对很多不可预见的矛盾和变故,及时进行协调解决。

在建筑从策划、设计到施工、验收使用的漫长过程中,建筑师对外联系着使用者、投资者和建造者,对内协调着结构、水、暖、电各工种,承担着核心和纽带的作用。建筑师要组织各类人员的协同工作,同时必须协调众人之间不可避免的矛盾。使用者追求高标准和投资方追求低造价之间的矛盾,高质量设计所需时间和甲方缩短设计周期要求之间的矛盾,建筑造型变化与结构简捷实用之间的矛盾,如此等等,使建筑师的责任远远超出设计本身。难怪梁思成先生说,建筑师的工作就像“带着镣铐跳舞”。

二. 社会和市场对建筑系毕业生的基本要求
建筑系毕业生走出校门之后,不小的一部分人将选择专业道路,投身职业建筑师行列。他们的心态形形色色,水平参差不齐,但他们是否满足社会和市场对于毕业生的基本要求呢?

作为市场一线的建筑设计单位,也是建筑系毕业生的直接用人单位,我们认为,毕业生在进入专业设计队伍之前必须做好如下两个方面的准备。

(一) 坚定、清晰、踏实的主观心态
1 对自身发展方向有明确的定位
无论是本科生、硕士生还是博士生。毕业生首先需要根据自身的长处和短处做一明确定位,并规划好自己的未来发展方向。

目前建筑专业的本科毕业1-2年的学生中,考研成风。约有80%的人想考,50%的人真正复习并参加考研,而最后只有5%以下的人才能考上。从考研的动机来看,最多的可能是想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再找一个机会继续学习;第二是拿学位镀金以此提高收入;第三个原因是不想走入社会或者在社会上碰壁,想在象牙塔里再躲几年。真正考虑清楚为何考研的学生,少而又少。

对于想提高业务水平的人,读完博士可以说在理论修养上有长足的提高,但建筑设计能力决不是按比例增长,与其他同时期的本科毕业生相比,缺少了宝贵的几年实际工程经验,在这方面实际是落后了,在建筑设计市场上的竞争力反而下降。在国外,设计公司大多不愿意接受理论能力强,工资水平高,而设计能力弱,创造产值低的博士。综观国内外建筑设计大师,几乎没有几个是建筑学博士毕业的,(较多的是有杰出成就以后,被授予名誉博士)这也从一个方面说明了建筑大师获得成功的根本原因在于能创作出优秀的建筑设计作品。

对于想拿学位镀金以此提高收入的人,总有学位至上的想法。这跟中国的传统教育观念有关系,也是社会意识上的误区。普遍认为学位代表水平,学位越高,综合水平越高。最典型的笑话是把博士后当作一种学位。事实上,一个人所获得的收入,不是他的学位高低所决定的,而是与他的劳动在社会市场中所拥有的价值对应。从实际工作中获得的经验,对于建筑设计师而言,会带来更大的社会价值,相应的带来高收入。

对于不敢走入社会抱有逃避心理的人,应该正视自己的胆怯,明确自身的特点,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拿不定主意的不妨走出来试一试,只有勇于尝试才能在实践中获得更全面地认识,更好的规划自己的未来。

所以毕业生首先应该明白,社会分工的不同赋予建筑师和学者的不同职责。学者和教师同样是社会的需要,认真做科研与教学的好学者能教出一万个好建筑师;设计师是社会的需要,在最前沿直接服务于社会,也是建筑界的主力。建筑师的学位或高深的理论不能证明什么,他们的价值在于实实在在的设计能力。

在国外,这两者分得很清楚:读硕士或博士的人,走的是学术道路,就很可能回不到实际生产里来。大部分中国人出国,是为了拿奖学金,为了出国而出国。出国读了几年之后才逐渐明白了这个道理,学位越高越不好找工作,在大学里当教授也好,做研究也好,注定了在学术这个领域里面,路是非常窄的。很多硕士、博士到设计公司找工作,不敢说自己是博士,甚至连硕士也不说,只拿本科文凭找工作,这对于个人来说,也是时间和资源的浪费。

总之,对自身发展方向有明确定位的毕业生,于已可尽量避免盲目性、少走弯路;于社会,可以节省不必要的教育投入,提高人才的培养效率。

2 正确认识自身能力
刚出校门的建筑系毕业生普遍对自己的创意设计能力过于自信,无视或轻视社会对建筑设计的实际需求,不肯踏踏实实的从点滴做起。尤其是读完研究生的毕业生,过惯了懒散的研究生生活,不适应设计行业严格的作息时间和工作方式。他们应聘时薪金一开口就是别人的几倍,认为学位高的人能力就比别人强,实际情况可能是恰恰相反。

读学位不代表设计能力的提高,也不代表工资应该提高。学位主要代表的是理论水平,与实际生产能力没有本质关系。甚至有些设计单位在这一点上有认识误区,认为学生有创意,将方案推给新毕业生、甚至实习学生做。致使学生也以这样的观点来认识自己,最终误人误己。

3 有长远目光避免浮躁的心态
在明确规划未来和正确认识自身能力的基础上,毕业生应该有长远的目光和踏实的态度。整个社会的浮躁使得大多数年轻人不愿脚踏实地从小处做起,常常这山望着那山高,不断调换工作,总认为没有找到适合发展的空间。殊不知,限制其发展的不见得是所在的企业,而往往是自身浮躁的心态。

很多学生都崇拜或很推崇实验建筑,热衷于前卫的、另类的、更有表现力的建筑语言,追求表现自我。这也是毕业生不实际的浮躁心态的表现。建筑师可以自诩是或被别人称为建筑大师。建筑也常被称做艺术。建筑有艺术的成份,它是跨越了工程技术和造型艺术的一门学科,同时也包括城市环境与社会文化等诸多方面的因素。只追求创意的实验建筑有其积极的意义,但于社会而言不可能成为主流。

实现了七成的毕业生就业率。未来可以预见,毕业生就业压力将会越来越大。因为不具备良好的心态导致未能迅速地融入行业和社会,可以说是当前各行各业中毕业生普遍出现的问题。对于建筑系毕业的学生来说,因为心态而耽误了自我发展的时机,更令人惋惜。

(二) 在专业技能方面达到基本要求
对于毕业生而言,要具备成熟建筑师的各种技能是苛求,但一些基本要求应该达到,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1 审美素养和基本的建筑感觉
现状是毕业生所掌握的创意与空间变化等知识常不切实际,同时缺乏对高品位建筑作品的鉴赏能力的培养。而且由于城市规划、城市设计方面的训练相对薄弱,毕业生常常对城市空间尺度、建筑群体空间塑造缺少基本的感觉与能力。

2 对建筑所涉及各系统和程序的初步了解
这方面要求包括对结构、水、暖、电与建筑配合的基本认识,和构造方面的基本知识,主要是外墙构造知识。由于在构造方面缺少感性认识,即便了解的也是相对老旧的知识,以至于设计出来的方案要么脱离现实无法实施,要么不懂得如何利用新的材料技术,创造新的表现手段与形式语言。

3 绘图技能
主要是计算机绘图,这一点大多数毕业生都能符合要求。在手绘方面,则有较明显的不足。实际上,计算机的广泛使用终究不能代替手绘的工作。
4 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
这是从业建筑师必备的能力,也是大多数毕业生所缺乏的,需要在工作中不断提升。

2021年建筑师都需要具备哪些技能?网页链接

本人是结构工程师想问一下,建筑师与结构工程师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从狭义来理解建筑师和结构师的主要工作:建筑师主要是建筑方案的制定,建筑物的外观、内部布局、功能划分、功能区间的有机连接,建筑施工图的绘制;
结构师主要是根据建筑各方面的要求来进行结构选型,构件布置,然后通过力学计算决定各承重构件的大小,形状,材料及内部构造,绘制结构施工图。
从物质利益,社会地位来说,
建筑师是毫无疑问的高于结构师,因为注册建筑师全国范围比注册结构师是几乎少一半,建筑师的工作是发明创造性劳动,结构师是理性逻辑思维,相对于建筑师,发明创造性要低点,而且建筑师比结构师废脑子,还要求有灵感。对于建筑物来说,盖得好首先是建筑师的功劳,建筑师是建筑的“门面”,“前台”,其他都是在后面“服务”的,所以造成外行都以为建筑师就是设计房子的全部,而不知道结构师是何物,等等因素,才成就了建筑师的物质和社会地位都高于结构工程师。
从工作特点来说,建筑师的成果,如果出问题了是小事,结构师出问题了就不是小事了,而且结构师去工地比建筑师多,验收时和建筑师比,结构师是要唱主角的。对于建筑造价来说,省钱的大头在结构上设计,而不是在建筑设计上,好的结构设计可以为建筑总造价省下20%,所以施工单位要是偷料就是偷结构上的料。
建筑师结构师也可以指拥有资格证的人,那么单就设计来说,只要有能力,拥有建筑师资格的人可以设计结构图,结构师也可以设计建筑图,但有限制的是,在图纸上审核签字并盖注册章的就必须是自己所拥有的资格章。
建筑师主要设计建筑的使用功能(如房间布置,人流线,采光等)、外形(如外立面设计);
结构工程师当然关注的是结构本身的安全,如结构形式、结构布置、抗震抗风设计、配筋设计等。
二者所关注的是同一建筑的不同方面。

什么是建筑师?主要做什么?在哪里工作?前景怎么样?

说通俗一点
你看见的建筑就都是由建筑师设计的
建筑师是很重要的一个行业
前景很不错
但十分辛苦
工作一般在设计院
房地产公司等等
建筑师是指受过专业教育或训练,以建筑设计为主要职业的人,建筑师通过与工程投资方(即通常所说的甲方)和施工方的合作,在技术、经济、功能和造型上实现建筑物的营造。建筑师是从事建筑设计及相关业务活动的专业技术人员,一般在设计院或其他单位的设计部门工作。建筑师是指建筑设计师,主要是在建筑设计公司,工作环境差别很大,收入不好说,现在会和效益,职位等等因素挂钩。
本文标题: 小说选题:现在建筑师的真实工作生活状态是什么样的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gushi/325432.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如何以“平行”为题进行故事创作(不能科幻)请问1840年鸦片战争,清军雇佣美利坚联盟国陆军帮助分散防守大清海岸能不能打赢英军啊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