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以「小行星与地球擦肩而过的那个夜晚,进化已悄悄展开」为开头写一篇科幻文

发布时间: 2023-05-28 19:00:46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故事 点击: 90

一颗直径1.8千米的小行星与地球擦肩而过,地球上的生命会不会有危险?直径1.8千米的小行星若是落入地球太平洋中心,尚不会使人类灭...

如何以「小行星与地球擦肩而过的那个夜晚,进化已悄悄展开」为开头写一篇科幻文

一颗直径1.8千米的小行星与地球擦肩而过,地球上的生命会不会有危险?

直径1.8千米的小行星若是落入地球太平洋中心,尚不会使人类灭绝,但它对地球和人类造成的影响不容小觑。首先小行星的巨大动能将使海水掀起数千米的巨浪,由它带来的热量使大量海水气化升到空中。

由于小行星落入深海,必定带来巨大的海啸,海啸到达浅海区,将使海浪的高度达到几十米到数百米。延太平洋周边的国家,无一幸免地遭受巨大冲击。像日本这样的岛国,瞬间会被海啸淹没。因为沿海有许多大城市人口密集,数千万乃至上亿的沿海和岛国的居民失去生命。

由于小行星撞击,使地球产生超级地震和火山爆发。火山灰和天空的水蒸气遮天蔽日,产生连续的雷电和暴雨。由于火山灰的长期遮挡,造成农作物大幅度减产数年之久。持续时间的长短,也决定了死亡人数的多少。

图为位于美国亚利桑那州的陨石坑,宽1.2公里、深200米,是5万年前一颗重达6万吨、直径30米的陨石撞击而成

凌晨3点,直径约50米、质量约13万吨的小行星”2021DAl4”,以大约每小时2.8万公里的速度,由印度洋苏门答腊岛上空掠过,与地球表面最近距离约为 2.7万公里。2028年直径1.6公里的小行星1997XF11,会与地球擦肩而过,真要撞上地球,简直不可想象!

不要把小行星落入深海想象成石头投进泳池。小行星的高速度,它若具有的巨大能量,使其落入海洋和落在陆地造成的灾害相差不大。

应该说较大的小行星撞击地球的概率极小,撞击前人类是会有预测到的。人类能采取什么防御手段和措施,就要看当时的科技水平了。

是的,有危险的,因为这个小行星的体积非常的大,在高速坠落的过程中会着火,所以就会影响到地球上的生命。
地球上的生命会有危险,如果这颗小行星撞上了地球,那么它将毁坏地球上的生命。
擦肩而过是不会对地球上的生命造成影响的,只要没有撞击到地球就不会有任何问题。
当然是不会有危险的,因为这颗星球并没有撞到地球,没有让地球受到危害。

以地球为题目写作文

1. 请以“保护地球”为话题写一篇800字作文

保护地球妈妈

“咦,你们不知道吗?春姑娘来了 。”小草在微风中睡醒了,正对大家生机勃勃的抱喜呢?

春天来了。小草从地下长了,鲜花从孤独的岁月里绽放开来,柳树姑娘梳展着美丽的头发

想在新的一年里让大地美丽……

我对春天说:“春天样子吗?真是太美了!”大树伯伯对我说“孩子,你不知道啊!地球就快消失了。这几年,人们用办法让地球无法生活。比如:乱丢垃圾、乱吐口谈、的砍树、污染环境……没做过啊!现在的地球还着一点美丽,但的地球快……这可怎么办啊?都快急病了,可人们还逍遥自在的游山玩水。该怎么做呢?

一朵青绿色的鲜花对大家说:“既然人们这么不领情,那就给一点教训吧!”“教训?”“从现在开始藏起来,让人们找,在往后的日子里,不好过,就会来请回去,并从此保护了”大伙都连连说好。于是,大家东躲西藏,让人们找了……

人们一大早起来时,大树不见了,车辆一辆一辆的跑开,花朵消失了,连做的房子也不要了……这怎么办?怎么生活?这到底是怎么了,花朵呢?大树呢?小草呢?汽车呢?房子呢?……怎么地球上一样东西也了?长腿跑了吗?顿时地球上到处是人们的议论。在角落里,一棵小草就快死了,小草微弱的叹息道:你们,你们……你们坏人,让生不如死,你们……人们都不明白他为说,

最后,明白了,原来是不顾地球,让动物,植物们纷纷逃跑,于是,愧疚,求着回来了,从此人们保护地球,爱护地球。让动物和植物安全感,就留下来了,从此地球和人们就快乐的生活着,再也受到伤害了

2. 以地球为话题的作文 800字

地球

地球是神圣的,美丽的。她是人类的母亲,是生命的摇篮。原来的天是蔚蓝色的,可以清晰地看见白云朵朵,地面上干净清爽,四处飘来鸟语花香,这是多么美丽的景色啊!

现在天不是那么蓝,据专家介绍是人为造成的。有工厂排放的废气,汽车排放的尾气。地上有污水成积。时常有那么些不讲卫生的人随处乱扔果皮、纸屑,日久堆积,没有人去管就那么睁眼闭眼的从旁边走过,这就给害虫制造了生存的有利条件。有许多水利资源被污染,鱼儿可怜地浮在水面上,这样的水还可以让我们安全饮用吗?如今我的地球母亲已经严重生病了。

我们人人都知道保护环境,讲究卫生,人人有责,让我们来爱护环境保护美丽的地球吧!地球永远是我们的家!

3. 以保护地球为主题、写作文

贪欲消灭人类

程啸

白鳍豚原是长江的龙头老大,居于长江水生生物食物链的顶端长达2500万年,在漫长的水域里所向披靡,但是它们最终灭绝了。上世纪80年代初种群数量为400头左右;1986年,300头;1990年,200头;1994年,100头以下;1997年,13头;1999年,5头;2006年,生命之旗已经降落。这位长江的原始主人无声无息地消失了,在一个不为人知的时刻,完成了最后的挣扎,把最后一滴眼泪汇入了奔腾不息的万古长江。这可怕的灾难只有可能来自——人类。

上帝派了个天才来向人类透露它的绝密消息,那个叫做霍金的天才歪歪斜斜地坐在轮椅上,口齿不清地说:最后的日子,就在下个世纪。

霍金说的很对,人类末日不再遥远。

是什么导致人类的灭绝呢?

是欲望!是的,人类贪婪的欲望导致了动物的灭绝,导致了地球的变异,导致了灾难的产生,最终,贪欲将灭绝人类自己。

香格里拉人是外星人遗留在地球上的高智能物种,是他们创造了人类,并且进行了一次清除。东方佛经里所记载的乐园叫香巴拉,西方传说的乐园叫伊甸园。伊甸园中的一对男女最终被欲望驱使而犯错被驱逐出了乐园。香格里拉人制造了人类,但是人类被欲望驱使,最终繁殖过多,被香格里拉人惩罚,将人类所在的大陆沉入水底。西方人说是挪亚方舟拯救了人类,其实,那只是人类为了躲避洪灾而逃到神圣的地球最高峰——喜马拉亚山。据说进入香格里拉世界的通道在布达拉宫的底部,但是,很少有人进入。神圣的香格里拉已经抛弃了人类,这是因为,人类有贪婪的欲望,而这欲望,和传说一样,会导致人类的灭绝,而毁灭人类的工具就是——洪水。

贪婪的欲望本身就是洪水猛兽,最终,洪水猛兽将吞噬人类,吞噬人类的欲望。

你可曾发现?在局部范围,洪水越来越猛烈,不管人类科技如何进步,也无法抵抗?你可曾发现?海啸越来越猛烈,可以瞬间吞噬无数岛屿?你可曾发现?台风越来越猛烈?可以将一切都拦腰折断?你可曾发现?冬天变的如此短暂,气温升的如此快速?你可曾知道?喜马拉雅山的冰川正在融化,北极冰雪将在本世纪内消失,纽约、东京等城市将被上升的海水淹没。

还有更多你所不知道的,那深沉的海底,隐藏着太多史前的古生物,当海水逐渐上升,当城市逐渐被淹没,人类,都将成为海底猛兽的快餐。

人类的末期啊,已近在眼前。是欲望,是贪婪的欲望,最终消灭了人类自己!

4. 以《地球》为题的作文400字

地球

你曾走在昏天暗地的公路上吗?你看到曾经清澈见底的小河如今变得又黑又臭了吗?你看到曾经蔚蓝明净的天空如今到处弥漫着灰尘了吗?你看到曾经森林茂密、鸟语花香的大山,如今只剩下 *** 的黄土和干枯的小草了吗?噢!地球!这个人类生命的摇篮,这位美丽无私的母亲,她绚丽多姿的芳容,她安逸舒适的怀抱已经一点点地从人们的记忆中消逝了……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环境污染时刻威胁着我们和动物的生命,我们曾经在一只供人观赏、死去的梅花鹿胃里发现包装袋,这是因为我们向它扔去食物时,包装袋也随着食物进了它的肚子,使它不明不白地死去。难道我们就这样残忍地杀害朋友吗?别忘了我们也是动物呀!再说说我们通辽市吧!我们通辽市有一家味精厂,他们经常排放臭气,而且还是酸臭酸臭的,非常烦人。还有汽车尾气,一次,我和妈妈在路边等车,这时,一辆汽车从我身旁“飞”过,我闻到了一股难闻的气味—汽车尾气。最后是噪音,尤其是汽车的“大噪门”特讨厌人,如果声音到了一个极限的时候,人的耳朵就会受到影响……

同学们,让我们携起手来保护我们的母亲—地球吧!

5. 以《只有一个地球》为题,写一篇文章

'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这是宇航员遨游太空时发出的感叹。是啊,我们的地球的确太容易破碎了,在二十一世纪里,保护地球又成了一个摆在人类面前的新课题。

大自然是无私的,他向人类慷慨的提供着自然资源,而人类却不加节制的开采导致了一系列的不良后果,九八年的洪水,北京的沙尘暴,南极上空臭氧层空洞,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人类不加节制地开采,不仅引起一系列的不良后果,而且会造成资源短缺,也会给人类造成巨大威胁。

有些人可能会说,当地球资源枯竭时,可不可以搬到别的星球上去呢?不错,科学家们提出了许多设想,并且为此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可每一次都失败了,他们已经证明:至少在以地球为中心的四十万亿公里的范围内没有可以向地球那样可以给人提供自然资源的第二个星球,所以人类不可能把地球上的资源浪费完了以后搬到别的星球去居住。这又为我们敲响了警钟,在新世纪里,如果人类不精心地保护地球,地球必然会一步一步的走向灭亡,所以,我们必须更加爱护地球,让它成为一个更加美丽的星球。

让我们行动起来吧,让地球的天更蓝,水更清,草更绿,花更美!

6. 以保护地球为话题写一篇科幻文 600字以上

惜日,地球是美丽的;今天,地球也忍无可忍了。

到宇宙医院后,医生太阳公公了解情况后,气愤地说道:“这些愚昧的人类,地球为你们提供资源,你们却恩将仇报;地球给予你们朋友,可却将它们摆上邪恶的餐桌,哼,让我来晒死你们!”

“不行!医生。人类需要地球,但地球我也许要人类啊!没有人类,地球就没有今天那样生机盎然呀!”太阳犹豫了一下,说:“我有一个办法能让人类醒悟。”就这样,太阳和地球讨论开了

现在,那些贪图富贵的人们仍在无休止地砍伐树木,让遥远处的树叶也为之颤抖;工厂也在排放废气废水,污染新鲜的空气;过路的行人也是“本性难移”,不断地扔垃圾,那些果皮箱根本就是摆设,一点作用也没有起到,让宽阔干净的公路变得肮脏。

但是,人类万万没想到的是,一系列的生态灾难降临了……

树木是绿色精灵,没有了它们,就会引来可怕的沙尘暴:沙尘暴如一个身穿黄色衣服的灾难使者,把我们的家园弄得天昏地暗,黄沙飞扬。这能怨谁呢?还不都是愚蠢的人类乱砍滥伐的严重后果呀;某些地区的火山也爆发了。岩浆淹没了座座村庄和寸寸土地,如火红的巨人,如残忍的恶魔……这,这能怪谁呢?都是人类的错!不仅这样,很多地方洪水泛滥,更为恐怖的海啸也席卷陆地,势不可挡……唉,这又能赖谁呢?都是人类……

在人类最绝望的那一刻,天地间出现了这样一句话:保护家园!看完后,人类一下子明白了。

太阳见人们都醒悟了,变收回了灾难。

从那以后,人类都植树造林,保护地球。人们明白了,以前那一切的一切,都是自己的错!

7. 以地球的心为题 写一篇作文 600字

地球的心

我曾经看到这样一则漫画:一个男人,嘴里悠闲地叼着一根烟,手里轻松地挥着一把斧头,在一片幽静无声,荒无人烟的大森林里,砍着一棵粗壮挺拔的大树。他显然不知道随意砍伐树木是错误的行为,其实自己在害自己,心里还美滋滋地盘算着如何砍掉这棵树,然后怎样拿到市场去卖钱。在男人肩上,落着一只啄木鸟。这只啄木鸟不但不去为树木捉虫治病,却飞到了伐木工人肩上想啄他的脑袋,边啄边想:这个脑袋里一定有虫。而我的观点恰恰和啄木鸟一样,认为这位伐木工人的朽木脑袋一定是被“金钱”这只贪婪的虫子给蛀了。

8. 作文一篇,以"我爱地球"为主题,题目自拟,1000到1500字

很久很久以前,宇宙中出现了一颗美丽的行星——地球。自从她诞生以后,便开始为她的儿女——人类——创造美好的一切。“鲜花、白云、蓝天、大海……。”成了她送给下一代的最好的礼物。许多年后,人类终于诞生了,就在她无微不至的关怀下诞生了。作为人类的一个成员,我爱地球,就像爱我母亲一样。

自古以来,许多诗人和作家都在赞美地球的美。“大自然”便成了他们写诗作文的最好素材。“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地现牛羊。”这句诗道出了自然的美。画家报导喜欢在空气新鲜的乡村中用画笔勾勒一幅幅令人心旷神怡的图画。

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人类通过长期有意识的社会劳动,创造出了社会环境。环境问题并不仅仅是一个生活质量的问题,它也是一个直接危及人类生存与发展基础的地球生态问题。当今社会,全球范围内环境的污染和生态恶化已成为最棘手的问题。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人口的不断增长不仅仅会引起土地短缺,还会造成许多影响。如:垃圾和各种废物的增加;还有就是一场空前环境恶化的危机“臭氧层的破坏”;CO2的增多等。

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除了深刻地了解国内外环境危机之外,也应该对整个地球和人类所面临的环境挑战有一清醒的了解。

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发布的文件指出:地球上有15%的陆地受到土壤退化的影响,每年估计有600—700万公顷农用土地因受到侵蚀而无法再用。一年全球因土壤退化造成的损失达420亿美元,大约有100万公顷的良田被城市吞噬。这一个又一个让人惊心动魄的数字还不值得我们深刻的反省吗?当然,光靠一个人的力量是绝对不可能改变整个地球的环境状况,只有靠大家齐心协力,才能改善我们的环境。

毫无疑问,人类从环境问题的那一刻起就在不懈努力地挽回昔日的良辰美景。从1974年第一届世界环境日开始到1996年“我们的地球、居住的家园”,显示出人类对环境问题的认识过程:70年代,初识环境问题的重要性;80年代,致力于环境污染的防治和关注;90年代,人类开始计划怎样改善恶化的环境。近年来,我国的改革措施已经取得很大的成效;防止水土流失的“三北”防护林和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体系;10个国家重点自然保护区;以及对工业生产布局的合理规划等。这些都是创造良好环境开端。

我们属于大自然,大自然也属于我们。让我们拥抱大自然,拥抱美好的明天!

9. 以为来的地球为题写一篇作文

第一篇:未来的地球 今天,由于人类对环境不重视,地球环境急剧恶化,水资源和空气受到了很大程度的污染。

让我们一起乘坐时光机来到二百年后的地球,一起看看地球的未来。 刚到达目的地,一阵黄风刮来,眼前一片昏暗,风过后,我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

因土地的沙漠化,地球上已无一寸耕地,一片狼藉,寸草不生,地球上又因无花草树木来提供氧气,阻挡风沙雨雪。地球上海啸,地震,火山喷发等自然灾害,肆虐在人类曾赖以生存的家园。

如今的人类死的死伤的伤,这一景象仿佛又回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但这并不是人与人之间的战争,而是人与自然之间的战争,但这一战争最终还是以人类的失败而告终。 回想200年前人类的生活多么的惬意,在地球上过着幸福的生活,可是人类不但不知道珍惜,反而还一次次的伤害她——白色污染,空气污染等。

所以说现在所发生的结果是人类一手造成的。人类也是为以前损害环境作出了应有的补偿。

所以说为了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请珍爱我们的地球——保护环境。 第二篇:未来的地球 昨天晚上,我做了一个奇怪的梦,梦见我来到了二十六世纪的地球上,那里的一切都是那么完美,和现在的地球完全不同。

未来的地球上战争已经永远消失了,所有的地球人都和平生活在一个碧水蓝天的世界里。昔日的沙漠荒野重新披上了绿色植被,被人类滥砍滥伐而日益减少的森林资源又恢复到了二十世纪初的水平,各种濒危动植物不再因为人类的活动而灭绝。

人们漫步在各种生态公园,仰望着蓝天白云,尽情享受着大自然带来的阳光雨露,身边不再是污染的空气、水流,也没有了沙尘暴,头顶上飞过的鸟儿也露出了微笑。 未来的地球上,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前所未有的提高。

所有的建筑都是用新型环保材料建造的,室内冬暖夏凉,完全不用安装空调了。当我们回到家时,大门会通过感应器自动识别是否主人而决定开启与否。

进入家中,一切电器只需听到我们的一声指令就能自动启动或关闭。在家中敲击一下电脑键盘,人们的衣食住行许多事情足不出户就可完成,不再为家务琐事而烦恼,真正实现了舒适家居。

未来的地球上,交通出行将超乎想象的便捷。比目前的高铁和磁悬浮列车速度快上两倍的列车已经运行在世界各地,空中是突破了音障和各种技术难题的新式超音速飞机来来往往,海上的航船则最大程度上满足了运载更多旅客和货物的需要,能运送一两万人的轮船穿越太平洋只需一天半时间。

而在城市道路上,很少出现私家车,人们基本上都选择公共交通方式出行,便捷的公交、轻轨、地铁、出租等等完全满足了人们出行的需要。而一切车辆都是以电能或太阳能为动力,真正实现了清洁环保。

…… 虽然梦醒了,但我相信梦中的一切总有一天都会真的到来,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第三篇:未来的地球 未来的地球是什么样呢?核子大战?飞速发展发展?环境污染?地球绿化?我冒出了一连串的问号,就这样畅想着,我竟迷迷糊糊睡着了。 我梦见了未来的地球,科学家们绞尽脑汁,发明了长生不老药。

因此,地球上的人口增加的那叫一个疯狂啊!每天有婴儿出,却没有一个人死去,人口增长又引起了科学家们的注意。科学家们想借用克隆的技术,把地球克隆出几个来,这可是一项大工程,消息一传开,就得到了人们的大力支持。

科学家们选择好了轨道线,就开始复制轨道,这是一种磁力电波和地磁极一起制件的圆形轨道,可以让地球顺着它走,真是天遂人愿。科学家们发现了一些未知小行星,那里的土壤比地球的土壤好很多,即使要种一棵参天大树,只要几小时的时间,种子就可以发芽变成一棵小树苗。

所以,科学家们选用了这种土壤。无数火箭脱离地球,到百足之虫小行星,伸出机械铲,疯狂挖一阵,组合起来,变成一团巨大的土球,几支火箭将它带走,运送到轨道线上,又飞回小行星……经过了九九八十一天,“地球二号克隆成功,移民开始,万箭齐发,壮观极了,科学家们露出了笑容。

梦醒了,我想,以后一定要把祖国建设地和梦中一样美好。 第四篇:未来的地球 转眼间,已是2025年了,科学虽然发达了许多,但人类注重了对地球的生态保护。

未来的地球资源,从不可再生渐渐繁衍成可再生资源了。 清澈的小河从每家每户的门前流过,已成了家平常事了。

枝繁叶茂的森林又充满了生机勃勃的气息,小鸟叽叽喳喳地自由飞翔,砍伐森林对于20年后的人类来讲,简直就是不知所云。凡是惜日用木材所做的产品已用电脑高纤维代替,这种高纤维科技产品,在2025年,它将战胜任何木制产品,让树木重回翠绿,重回茂密。

未来的人类不再使用空调,由于知道空调的破坏性,人们都变得越来越珍惜地球。从此,南极上空的臭氧层空洞一日一日变小,终在2026年,咱们美妙的臭氧层又合拢在我们地球的周围,强烈的紫外线无法穿入我们的家园,地球妈妈再也不用忍受地狱般的煎熬了。

20年后的车辆不再使用汽油了,都有磁浮功能了。每一辆车的“司机”都是电脑,只要输入要去的地址,就马上出发。

近至五分钟,远至二十分钟不等。这种功能有多个好处:时间大大缩短了;不会破坏环境……一举多得哇! 20年后的地。

小行星再次与地球擦肩而过 人类该怎么防范行星的撞击

 地球还会遭受小行星的撞击吗(1)

  媒体曾报道过一颗编号为2000QWT的小行星在2000年9月1日险撞地球,以及天文学家发现至少还有900颗小天体可能危及地球的消息,这一消息引起了许多人对生存家园和自身命运的关注。

  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的行星专家为此发表文章指出900颗小行星威胁地球确有其事,但这绝不能说明地球受到的危险概率会增加。相反,这更说明了人类已经逐步掌握了小行星的运行规律和行踪。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人类已有能力掌握自己的命运,完全可以避免小行星撞击地球的恶性事件发生。

  科学家还说,尽管这900颗小行星在目前来说对地球还构不成严重威胁,但也必须引起天文学家的密切关注,因为小行星如果真要撞到地球,其造成的危害确实是巨大的。

  我们再来看看几年前发生在太阳系里的彗木大碰撞吧。1994年7月16日,一颗名叫“苏梅克-利维9号”的彗星被分解成21块碎片后,以每秒60千米的速度撞向木星,而其中一块的直径仅有4000米。排列为G的碎块撞击木星时,冲天的火光达到1600多千米,炙热的高温在瞬间升到三万摄氏度以上,被破坏的木星面积相当于地球的80%。

  千载难逢的彗木大碰撞景象是十分壮观的,彗星碎块一直延续到1994年的9月才对木星轰击完毕,整个过程所释放的能量相当于20亿颗原子弹爆炸所产生的能量,然而我们很难相信这些巨型炸弹却是由尘埃、石块和碎冰等物质组成的不规则的“脏”雪球。

  相撞事件已过去多年了,但留给我们地球人的是怎样的思考呢?如果说这次碰撞发生在地球,又将是怎样的结局?地球经历过类似的撞击吗?

  我们再想想恐龙吧,这些庞然大物曾经称霸地球数亿年,但它们却在很短的时间内销声匿迹。6500万年前的那次行星撞击地球,导致了全球大范围的地震、海啸和火山的爆发,地球上空遮天盖日、一片昏暗,尘埃环绕在空中达五年之久。气温在撞击前期温度极高,以后又长时间下降,致使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停止,从而使恐龙及80%以上的生物灭绝。

  1998年,斯克里普斯海洋研究所的科学家们在位于丹麦和西班牙恐龙灭绝时期的地层沉积物中发现了大量的铬同位索CY-53。这种金属是由放射性锰在数亿年前完全衰变时形成的,由于这种同位素在太阳系里正处于消失之中,所以非常稀少,因此可以断定大多数铬同位素一定来自地球之外,也就是说这是行星撞地球的“罪证”。另外,科学家还发现在沉积物里的铬同位素与在富含碳的陨石里发现的铬同位素完全相同,这就毫无疑问地证实了6500万年前地球上的恐龙灭绝确是由于地球遭受一颗小行星撞击引起的假说。

  据地质学家研究分析,大约在二亿五千万年以前,还有一颗几乎使地球致命的小天体落入地球。这颗天体从太平洋上方斜穿过地球中心,在相撞的巨大压力下迫使中国西部的青藏高原严重隆起,并使陆地形成了多条断裂地带。原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非洲、欧洲在三亿年前是连在一起的,由于这颗行星的撞击,迫使板块向水平方向漂移,才形成了今天的地理相貌。

  据《科学杂志》1988年7月的报道,加里福尼亚大学地球行星物理学研究所的凯特博士在南太平洋海底又发现有小行星撞击地球后的堆积残迹,这次事件大约发生在230万年之前。这个阶段正是地球冰河开始的时期,剧烈的撞击导致了大量海水被卷入大气层,遮住了太阳,造成了地球全球性的降温。

  行星之间的相互碰撞是在所难免的,地球有史以来至少经历过几十亿次外星体的撞击。只是现在人类还无法证实它们发生的确切时间和相关的地理位置以及它们所带来的后果。据科学家们估计,在地球上,直径大于800米的撞击坑大约有150000个以上。另外我们通过天文望远镜和宇宙飞船带回的照片可以清楚地看到,月球、水星、火星、金星、木星等行星上都布满了成千上万的环形山,而这些山体大都是由其他天体撞击留下的痕迹。

  科学家们根据射电天文观测发现,宇宙中的暗星云是一些质量很大、温度极低的星云集合体。那儿的星云数多达5000个以上,质量约是太阳的50万倍。近年来,英国天文台的两位科学家提出了一种新理论,他们认为地球每隔1亿年就会接近或穿越星云极密区一次,这时宇宙空间的尘埃和陨石将会大量地袭击地球。如果他们的假设成立的话,那就可以断言:地球受到小天体撞击的机会远比我们原来估计的要大得多。

  迄今为止,人类已经计算出5200多颗小行星的运行轨道,其中有95%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目前所知道的直径大于l000米的近地小行星至少有2000颗,而直径小于100米大于50米的则有30万颗之多。这些小天体在地球附近空间穿梭般地转来转去,给地球造成很大的威胁。

  在20世纪的100年中,实际上已发生过多次小行星与地球近距离相遇事件。早在1936年,就有一颗编号为“2101”的小行星在与地球相距只有220万千米处擦肩而过。1937年,又有一颗名叫“赫米斯”的小行星在距地球70万千米处与地球遭遇。更近的一次发生在1991年,一颗不太大的小行星竟在距地球17万千米处做不规则运动,使我们的科学家着着实实地吓了一跳。而2000年9月1日的这颗小行星,距地球最近点约240万千米。据康乃尔大学科学家预测,如果这颗小行星不幸撞上地球,可能会导致全球大约15亿人的死亡,这将给地球带来毁灭性的灾难。幸运的是,这颗小行星没有“做客”地球的兴致,不然后果不堪设想。

  既然小天体撞击地球的潜在危险是客观存在的,那么在未来,地球不可避免地还会遭到外来天体的袭击。1998年3月11日,国际权威小行星专家玛尔斯顿通过国际天文学联合会的第6837期快报,向全世界发布了一条惊人的消息:一颗直径大于1000米的小行星将可能在2028年的10月28日与地球相遇,最近距离为4500千米,误差为30万千米,因此,不能排除小行星撞到地球的可能性。另外,据他们掌握的有关资料计算,在21世纪,距地球不小于300万千米的小行星与地球近距离的相遇至少还有7次。

  在公元22世纪的2126年8月,还将有一颗名叫“斯威夫特-塔特乐”的周期彗星与地球相遇。而英国天文学家则计算出一颗名叫“1983Tv”的小行星将在2155年与地球相撞,如果它不改变轨道的话,可能将给人类带来不可挽救的灾难。

  地球还会遭受小行星的撞击吗(2)

  1996年3月,天文学家进行了为期12天的对近地小天体的第一轮观测。他们发现,在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大约有2000个直径大于800米的天体在地球旁游荡,而其中一半以上是以前未曾发现的,很难想像哪一天地球将与这些小行星相撞。
    因为这些天体受太阳系各行星引力的作用,轨道每分钟都可能会发生变动,所以不到即将与地球发生碰撞的最后时刻,结局是很难预料的。就拿近年发现的“2000QWT”来说,在事件发生的6天前,阿雷西波天文台才观察到它的行踪。国家太空总署的首席调查员海林表示,他们对这颗以前未曾见过的小行星感到震惊。  
    彗星和小行星之类天体与地球碰撞的灾难并非像过去某些人认为的那样几乎没有可能,相反却是一个非常现实与严峻的问题。美国国家宇航局的科学家曾多次以会议的形式讨论如何及早发现有危险“意图”的近地天体,研究如何及时有效地用导弹及其他方式进行拦截,使其在一定距离内炸毁或使其偏离轨道。  
    1993年4月,在意大利的埃里斯召开了保卫地球的专题国际会议。会上不仅讨论了地球目前的处境及准备采取的措施,还发表通过了《埃里斯宣言》。会议要求,应将国际上现有的天文设备发展成互联的“空间警戒网”,用来共同检测和防范外来“侵略者”对地球的攻击。会议还要求国际间应加强相互合作,并及时交换各国掌握的有关小行星威胁地球的情报和数据资料。  
   《埃里斯宣言》的第二条明确指出,从很长远的观点来看,有可能发生一次足以毁灭人类文明的近地小天体碰撞,不过这种威胁近期还不算严重,但是决不亚于其他自然灾害。这种威胁是现实的,国际社会需要进一步地协调努力,以唤起公众的注意。  
    仰望无限苍穹,我们的星球显得何等渺小。前苏联宇航员谢氏斯季诺夫曾经这样讲过:“从太空俯视我们这个小而脆弱的行星时,就会特别清楚地意识到它是多么没有防御能力和多么容易受到打击。”  
    无论是黑种人、白种人,还是黄种人,我们都是地球人。无论你在非洲、欧洲,还是亚洲,我们同乘一艘船。面对种种灾难和宇宙中“不速之客”对地球的侵犯,人类只有联合起来,用集体的智慧和高科技的手段才能保卫我们赖以生存的共同家园。  
    当然,类似6500万年前造成恐龙灭绝那样的大碰撞毕竟不多,我们目前完全没有必要惊慌失措。据行星科学研究所的查普曼及国家宇航局埃姆斯航天研究中心的莫里森两位科学家研究预测,较大的天体与地球碰撞的概率每年的可能性为五十万分之一,今后100年中是十万分之一,而在人的一生中,可能性只占其二十万分之一。  
    即便碰撞事件在近期发生,大家也不必担心,因为我们已具备了拦截手段。我们相信,依靠全世界共同的技术和智慧,人类一定能够掌握住自己的命运,也一定能够驾驶好这艘在浩瀚宇宙中遨游的地球航舟。   
   ※ 对地球构成最大威胁的小行星--NT7  
    
    据英国广播公司报道,在2021年,地球有可能与一颗宽度超过2公里的小行星相撞。编号为NT7的小行星是天文学家在2002年7月5日首次发现的,根据所谓的巴勒莫危险技术等级,天文学家将这颗新发现的小行星定为0.06级。因此NT7成为第一颗巴勒莫危险技术等级为正数值的小行星。  
    根据初步计算,NT7与地球轨道会在2021年2月1日相交,在NT7与地球相撞时,科学家估计,NT7的速度可达到28公里/秒。由于NT7宽度超过2公里,这将足以使地球的一个洲从地球上消失。  
    NT7围绕太阳运行一周的时间是837天,它沿有时接近火星有时接近地球的倾斜轨道运行。它位于天文学家通常不很注意的太空区域,因此一直未被发现。自从发现NT7以来,全球已有近200个天文台对它进行了跟踪观察。发现这颗危险小行星的科学家要求增加跟踪观察它的天文台数量,希望能更准确地计算出它的运行轨道。  
    英国天文学家称:“在我们观察小行星的整个历史中,NT7是一颗对我们地球构成最大威胁的小行星。” 
    ※ 2071年∶2000SG344千分之一可能撞击  
    2002年4月底,一颗1950年发现的名为1950DA的小行星再次成为科学家们重点关注的对象。科学家们预测,根据它现在的运行轨道,该小行星将在2880年3月16日与地球相撞。尽管科学家们声称相撞机率约为三百分之一,但对科学家和逻辑学者来说,这已经是一个令人触目惊心的数字了。 对地球来说,到现在为止,科学家们所熟知的最迫在眉睫的危险是来自一颗代号为2000SG344的小行星。科学家们测算出,这颗小行星将在2071年与地球发生碰撞,可能性为千分之一。而一旦与地球相撞,那么它的撞击能量将大于100颗广岛原子弹,其爆炸力超过世界上最强大的核武器
现在专门独立出一个国 专门应对

当一颗直径为1000公里的小行星要撞击地球......

谁能描述一下当一颗直径为1000公里的小行星撞击地球时会是怎么一个情景?rn 我现在正在写一篇关于小行星撞击地球的科幻小说,为了能表现这场灾难的严重性,我大胆地选择了一颗直径为1000公里的小行星,作为灾难的对象,时间就发生在200年后:rn 公元2200年,一颗直径为1000公里的小行星要撞击地球,它的撞击足以能毁灭地球上的一切,任何形式的生命都无法在撞击中存活下来,而以人类当时的科技则毫无招架之力,任何手段和方法都不能阻止这场灾难的最终降临,人类陷入束手无策地境地,而这时,离这场灾难的发生也只剩下短短的一年多时间。人类要么选择坐以待毙,rn 最后,人类不得不通过召开紧急会议的方法,商讨应对方法,全世界的专家和学者都来出席此次会议。rn 经过漫长的讨论,人类最终得出一个迫不得已的万全之策:向火星撤离。rn 当时人类已经登陆火星,并对火星进行了一系列改造,虽然没有把火星完全变成地球的样子,但制造在火星的基地仍能容得下大多数人类。rn 而那个时候,星际旅行也已经成为可能,人类能研制出专门用于星际航行的飞船,可以往返于火星之间,人类可以依靠这些飞船完成撤离任务。只是这些飞船体积太小,根本不可能一次性运送如此多的人类,而分批次运送也是不可能的,因为当时的人类人口已达100亿,数量有限的飞船不可能完成这一艰巨任务。因此人类不得不面临一个巨大的挑战,建造一些更大的飞船,一次能运送上万人以上,以完成这一看似不可能的任务。rn 经过不懈努力,第一艘飞船总算在预定时间内完成了,一次能载送数万人以上,人类就用这艘飞船往返于地球-火星之间,把更多人转移到火星上,同时,人类又建造了更多大型飞船,以确保任务的尽快完成。rn 最后人类最终撤离到火星上,又把一些地球上的花花草草、野生动物都带到了火星上,让他们可以在火星上成长。rn 到了这个时候就是描写1000公里的小行星与地球相撞的景象了,前面的还好写,就是描写撞击的难一些,我不知道直径为1000公里的小行星撞击地球时将会是一幅怎样的景象,也不知道该怎样把这种情景写出来,谁能帮我一下?(可以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手法,大胆地发挥一下自己的想像力,写出1000公里小行星撞击地球的情景,把撞击的过程尽量具体、生动地描写出来,可以运用你所知道的科学知知识,你也可以尽情想像,对经过进行一下分析,并估计一下撞击的可能后果,希望大家能帮我这个忙,谢谢!)rn 下面是我已经写好了,大家可以根据这个帮我补上:rn “所有人都已经成功撤离到火星上,即使是那些顽固的不愿撤离的人也在政府的劝说下陆续撤离家园,地球上已没有任何一个人留下,至于生存在地球上的动植物,人类已尽了最大努力,能带走的都带走,不能带走的也只好留留下,任由他们自生自灭,不过人类也尽量保存着这些动植物的DNA,以便在火星上能把它们复制出来。rn 最后,人类要做的就是静待这颗直径1000公里与地球相撞的场景了,人们的心情在此刻都非常悲痛,因为他们要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生存已久的家园被毁灭,而自己却无能为力,这种事情是非常难以接受的,但人类又不得不面对。rn 撞击就要开始了,所有人都把视线对准了地球,所有摄像机也都朝向地球,准备把这难得一见,同时又悲惨万分的景象纪录下来。rn 撞击终于要开始了,小行星逐渐向地球靠近,出现在了地球的天空中......”rn 我就只能写到这了,至于撞击的情景还得有望于大家的帮忙,请大家根据情况帮我具体、生动地描述一下,谢谢!
地球
地球
Earth
太阳系九大行星之一。地球在太阳系中并不居显著的地位,而太阳也不过是一颗普通的恒星。但由于人类定居和生活在地球上,因此对它不得不寻求深入的了解。
行星地球按离太阳由近及远的顺序,地球是第3个行星,它与太阳的平均距离是1.496亿千米,这个距离叫做一个天文单位(A)。地球的公转轨道是椭圆形,其轨道长半径为149597870千米,轨道偏心率为0.0167,公转轨道运动的平 均速度是29.79千米/秒。
地球的赤道半径约为6378 千米,极半径约为6357千米,二者相差约21千米。地球的平均半径约为6371千米。地球的平均密度为5.517克/厘米。地球的尺度和其他参量见表。
形状和大小 中国古代对天地的认识有所谓浑天说。东汉张衡在《浑天仪图注》里写道:“天体圆如弹丸,地如鸡中黄……天之包地犹壳之裹黄。”地球是圆的这个概念在远古就已模糊地存在了。723年唐玄宗派一行和南宫说等人,在今河南省选定同一条子午线上的13个地点,测量夏至的日影长度和北极的高度,得到子午线一度之长为351里80步( 唐代的度和长度单位)。折合现代的尺度就是纬度一度长132.3千米,相当于地球半径为7600千米,比现代的数值约大20%。这是地球尺度最早的估计(埃及人的测量更早一些,但观测点不在同一 子午线上,而且长度单位核算标准不详,精度无从估计)。
精确的地形测量只是到了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之后才有可能,而地球形状的概念也逐渐明确。地球并非是很规则的正球体。它的表面可以用一个扁率不大的旋转椭球面来极好地逼近。扁率e为椭球长短轴之差与长轴之比,是表示地球形状的一个重要参量。经过多年的几何测量、天文测量以至人造地球卫星测量,它的数值已经达到很高的精度。这个椭球面不是真正的地球表面,而是对地面的一个更好的科学概括,用来作为全球各地大地测量的共同标准,所以也叫做参考椭球面。按照这个参考椭球面,子午圈上一平均度是111.1千米,赤道上一平均度是111.3千米。在参考椭球面上重力势能是相等的,所以在它上面各点的重力加速度是可以计算的,公式如下: g0=9.780318(1+0.0053024sin2j-0.0000059sin2j)米/秒2,
式中g0是海拔为零时的重力加速度,j是地理纬度。知道了地球形状、重力加速度和万有引力常数G=6.670×10-11N·M^2/KG^2,可以计算出地球的质量M为5.975x10^24kg克。

地球的尺度和其他参量
自转由于地球转动的相对稳定性,人类生活历来都利用它作为计时的标准,简单地说,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的时间叫做一年,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叫做一日。然而由于地球外部和内部的原因,地球的转动其实是很复杂的。地球自转的复杂性表现在自转轴方向的变化和自转速率即日长的变化。
自转轴方向的变化中,最主要的是自转轴在空间绕黄道轴缓慢旋进,造成春分点每年向西移动50.256〃的岁差。这是日、月对地球赤道突出部分吸引的结果。其次是地球自转轴相对于地球本身的位置变化,造成了地面各点的纬度变化。这种变化主要有两种成分 :一种以一年为周期,振幅约为0.09〃,是大气和海水等季节性变化所引起的,是一种强迫振动;另一种成分以14个月为周期,振幅约为0.15〃,是地球内部变化所引起的,叫做张德勒摆动,是一种自由振动。此外还有一些较小的自由振动。
转速的变化造成日长的变化。主要有3类:长期变化是减速的,使日长每百年增加1~2毫秒,是潮汐摩擦的结果;季节性变化最大可使日长变化0.6毫秒,是气象因素引起的;不规则的短期变化,最大可使日长变化4毫秒,是地球内部变化的结果。
表面形态和地壳运动 地球的表面形态是极复杂的,有绵亘的高山,有广袤的海盆,还有各种尺度的构造。
地表的各种形态主要不是外力造成的,它们来源于地壳的构造运动。地壳运动的起因至少有以下几种设想:①地球的收缩或膨胀。许多地学家认为地球一直在冷却收缩,因而造成巨大的地层褶皱和断裂。然而观测表明,地面流出去的热量和地球内部因放射性物质的衰变而生出的热量是同量级的。也有人提出地球在膨胀的论据。这个问题现在尚无定论。②地壳均衡。在地壳以下的某一定深度,单位面积上的载荷有一种倾向于均等的趋势。地面上的巨大高差为地下深部横向物质流动所调节。③板块大地构造假说——地球最上层约八、九十千米厚的岩石层是由几块巨大的板块组成的。这些板块相互作用和相对运动就产生地面上一切大地构造现象。板块运动的动力来自何处,现在还不清楚,但不少人认为地球内部物质的对流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地图:世界地形
电磁性质地磁场并不指向正南。11世纪中国的《梦溪笔谈》就有记载。地磁偏角随地而异。真正地磁场的形态是很复杂的。它有显著的时间变化,最大的变化幅度可达到总地磁场的千分之几或更高。变化可分为长期的和短期的。长期变化来源于地球内部的物质运动;短期变化来源于电离层的潮汐运动和太阳活动的变化。在地磁场中,用统计平均或其他方法将短期变化消去后就得到所谓基本地磁场。用球谐分析的方法可以证明基本地磁场有99%以上来源于地下,而相当于一阶球谐函数部分约占 80%,这部分相当于一个偶极场,它的北极坐标是北纬78.5°,西经69.0°。短期变化分为平静变化和干扰变化两大类。平静变化是经常出现的,比较有规律并有一定的周期,变化的磁场强度可达几十纳特;干扰变化有时是全球性的,最大幅度可达几千纳特,叫做磁暴。
基本磁场也不是完全固定的,磁场强度的图像每年向西漂移0.2°~0.3°,叫做西向漂移。这就指出地磁场的产生可能是地球内部物质流动的结果。现在普遍认为地球核主要是铁镍组成的(还包含少量的轻元素)导电流体,导体在磁场中运动便产生电流。这种电磁流体的耦合产生一种自激发电机的作用,因而产生了地磁场。这是当前比较最为人接受的地磁场成因的假说。
当岩浆在地磁场中降温而凝固成岩石时,便受到地磁场磁化而保留少许的永久磁性,称为热剩磁。大多数岩浆岩都带有磁性,其方向和成岩时的地磁场方向一致。由相同时代的不同岩石标本可以确定成岩时地球磁极的位置。但由不同地质时代的岩石标本所确定的地磁极位置却是不同的。这就给大陆漂移的假说提供了一个有力的证据。人们还发现,在某些地质时代成岩的岩石,磁化方向恰好和现代的地磁场方向相反。这是由于地球在形成之后,地磁场曾多次自己反向的结果。按照自激发电机地磁场成因假说,这种反向是可以理解的。地磁场的短期变化可以感应地下电流,而地下电流又引起地面的感应磁场。地下电流同地下物质的电导率有关,因而可由此估计地球内部的电导率分布。然而计算是复杂的,而且解答不单一。现在所能取得的一致意见是电导率随深度而增加,在60~100千米深度附近增加很快。在400~700千米的深处,电导率又有明显的变化,此处相当于地幔中的过渡层(又叫C层)。
温度和能源地面从太阳接受的辐射能量每年约有10焦耳,但绝大部分又向空间辐射回去,只有极小一部分穿入地下很浅的地方。浅层的地下温度梯度约为每增加30米,温度升高1℃ ,但各地的差别很大。由温度梯度和岩石的热导率可以计算热流。由地面向外流出的热量,全球平均值约为6.27微焦耳/厘米秒,由地面流出的总热能约为 10.032×10^20焦耳/年。
地球内部的一部分能源来自岩石所含的放射性元素铀、钍、钾。它们在岩石中的含量近年来总在不断地修正,有人估计地球现在每年由长寿命的放射性元素所释放的能量约为9.614×10^20焦耳,与地面热流很相近,不过这种估计是极其粗略的,含有许多未知因素。另一种能源是地球形成时的引力势能,假定地球是由太阳系中的弥漫物质积聚而成的。这部分能量估计有25×10^32焦耳,但在积聚过程中有一大部分能量消失在地球以外的空间,有一小部分,约为1× 10^32焦耳,由于地球的绝热压缩而积蓄为地球物质的弹性能。假设地球形成时最初是相当均匀的,以后才演变成为现在的层状结构,这样就会释放出一部分引力势能,估计约为2×10^30焦耳。这将导致地球的加温。地球是越转越慢的。地球自形成以来,旋转能的消失估计大约有1.5×1031焦耳,还有火山喷发和地震释放的能量,但其数量级都要小得多。
地面附近的温度梯度不能外推到几十千米深度以下。地下深处的传热机制是极其复杂的,由热传导的理论去估计地球内部的温度分布,常得不到可信的结果。但根据其他地球物理现象的考虑,地球内部某些特定深度的温度是可以估计的。结果如下:①在100千米的深度,温度接近该处岩石的熔点,约为 1100~1200℃;②在400千米和650千米的深度,岩石发生相变,温度各约在1500℃和1900℃;③ 在核幔边界,温度在铁的熔点之上,但在地幔物质的熔点之下,约为3700℃;④在外核与内核边界,深度为5100千米,温度约为4300℃,地球中心的温度,估计与此相差不多。
内部结构 地球的分层结构基本上是按地震波(P和S)的传播速度划分的。地球上层有显著的横向不均匀性:大陆地壳和海洋地壳的厚度大不相同,海水只覆盖着2/3的地面。
地震时,震源辐射出两种地震波,纵波P和横波S。它们各以不同的速度向四围传播�经过不同的时间到达地面上不同的地点。若在地面上记录到P和S的传播时间随震中距离的变化,就可以推算地下不同深度地震波的传播速度υp和υs。
地球内部的分层就是由地震波速度分布定义的,在海水之下,地球最上层叫做地壳,厚约几十千米。地壳以下直对地核,这部分统称为地幔。地幔内部又有许多层次。地壳与地幔的边界是一个明显的间断面,称为M界面或莫霍界面。界面以下约到会80千米的深度,速度变化不大,这部分叫做盖层。再往下,速度变化不大,这部分叫做盖层。再往下,速度明显降低,直到约220千米深度才又回升。这部分叫低速带。以下直到2891千米深度叫做下地幔。核幔边界是一个极明显的间断面。进入地核,S波消失,所以地球外核是液体。到了5149.5千米的深度,S波又出现,便进入了地球内核。
由地球的速度和密度的分布可以计算出地球内部的两个弹性常数、压力和重力加速度的分布。在地幔中,重力加速度g的变化很小,只是过了核幔边界才向地心递减至零。在核幔边界处的压力为1.36兆巴,在地心处为3.64兆巴。
内部物质组成地震波的速度和密度分布对于地球内部的物质组成是一个限制条件。地球核有约90%是由铁镍合金组成的,但还含有约法三章10%的较轻物质;可能是硫或氧。关于地幔的矿物组成,现在还存在分歧意见。地壳中的岩石矿物是由地幔物质分异而成的。火山活动和地幔物质的喷发表明地幔的主要矿物是橄榄岩。地震波速度的数据表明在内400、500、和谐500千米的深度,波速的梯度很大。这可解释为矿物相变的结果。在内400千米的深处,橄榄石相变为尖晶石的结构,而辉石则熔入石榴石。在家500千米的深度,辉石也分解为尖晶石和超石英的结构。在先650千米深度下,这些矿物都为钙钛矿和氧化物结构。在下地幔最下的200千米中,物质密度有显著增加。这个区域有无铁元素的富集还是一个有争论的问题。
起源和演化地球的起源和演化问题实际上也就是太阳系的起源和演化问题。早期的假说主要分两大派:以康德和拉普拉斯为代表的渐变派和以G.L.L.布丰为代表的灾变派。渐变派认为太阳系是由高温的旋转气体逐渐冷却而成的;灾变派主张太阳系是由此及彼2个或3个恒星发生碰撞或近距离吸引而产生的。早期的假说主要企图解释一些天文事实,如行星轨道的规律性,内行星和外行星的区别。太阳系中角动量的分布等。在全面解释上述观测事实时,两派都遇到不可克服的因难。
从20世纪40年代中期起,人们逐渐倾向于太阳系起源于低温的固体尘埃的观点。较早的倡议者有魏茨泽克、施米特和尤里。他们认为行星不是由高温气体凝固而成,而是由温度不高的固体尘物质积聚而成的。
地球形成时基本上是各种石质物体和尘、气的混合物积聚而成的。初始地球的平均温度估计不超过去时1000℃。由于长寿命放射性无素的衰变和引力势能的释放,地球的温度逐渐升高。当温度超过铁的熔点时,原始地球中的铁元素就化成液态,由于密度大就流向地球的中心部分,从而形成了地核。地球内部温度继续升高,使地幔局部熔化,引起了化学分异,促进了地壳形成。
海洋和大气都不是地球形成时就有的,而是次生的。因为原始地球不可能保持大气和水。海洋是地球内部增温和分异的结果。原始大气是从地球内部放出的,是还原性的。直到绿色植物出现后,大气中才逐渐积累了自由氧,在漫长的地质年代中逐渐形成现在的大气(见地球起源)。
地球的年龄,如果定义为原始地球形成后到现在的时间,则由岩石和矿物所含的放射性同位素可以测定。但是这样做时,仍免不了对地球的初始状态做一些假定,根据岩石矿物中和陨石中铅同位素的精密分析,现在一般都接受的地球年龄约为46亿年。
对地球起源和演化问题进行系统的科学研究始于十八世纪中叶,至今已经提出多种学说。现在流行的看法是:地球作为一个行星,远在46亿年以前起源于原始太阳星云。它同其他行星一样,经历了吸积、碰撞这样一些共同的物理演化过程。地球胎形成伊始,温度较低,并无分层结构,只有由于陨石物质的轰击、放射性衰变致热和原始地球的重力收缩,才使地球温度逐渐增加。随着温度的升高,地球内部物质也就具有越来越大的可塑性,且有局部熔融现象。这时,在重力作用下物质分异开始,靠近表面的较重物质逐渐下沉,地球内部较轻的物质逐渐上升,一些重的元素(如液态的铁)沉到地球中心,形成一个密度较大的地核(地震波的观测表明,地球外核是液态的)。物质的对流伴随着大规模的化学分离,最后地球就逐渐形成现今的地壳、地幔和地核等层次。
在地球演化早期,原始大气逃逸殆尽。伴随着物质的重新组合和分化,原先在地球内部的各种气体上升到地表成为第二代大气;后来,因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进一步发展成为现代大气。另一方面,地球内部温度升高,使内部结晶水汽化。随着地表温度逐渐下降,气态水经过凝结、降雨落到地面形成水圈。约在三、四十亿年前,地球上开始出现单细胞生命,然后逐步进化为各种各样的生物,直到人类这样的高级生物,构成了一个生物圈。
在地球引力作用下,大量气体聚集在地球周围所形成的包层叫大气层。大气随着地球运动;日、月的引力也对它起着潮汐作用。大气层对地面的物理状况和生态环境有决定性的影响。地球大气的质量约占地球总质量的百万分之一。大气密度随高度的增加而下降,大气总质量的90%集中在离地表15公里高度以内, 99.9%在50公里高度以内。在2,000公里高度以上,大气极其稀薄,逐渐向行星际空间过渡,而无明显的上界。
地球大气的密度、 温度、 压力、化学组成等都随高度变化。可以按照大气的温度分布、组成状况、电离程度这些不同参数,对地球大气进行分层。
按大气温度随高度的分布可以分为:
对流层:靠地表的底层大气,对流运动显著。其厚度因纬度、季节以及其他条件而异,在赤道区约16~18公里,中纬度区约10~12公里,两极区约 7~8公里。一般来说,夏季厚而冬季薄。对流层与地表联系最密切,受地表状况影响最大,大气中的水汽大部集中于此层,形成云和降水等现象。对流层的上部称为“对流层顶”,厚约几百米到1~2公里。对流层的温度几乎随高度直线下降,到对流层顶时约为零下50摄氏度。
平流层:(又称同温层)由对流层顶到离地表50公里高度的一层,大气主要是平流运动。层内温度随高度增加而略微上升,到约50公里高度处,达到极大值(约零下10~零上20摄氏度)。
中间层:(又称散逸层) 高度在离地表50~85公里的一层,温度随高度增加而下降,到离地表高度85公里的中间层顶,温度接近最小值,约为零下摄氏度。
热层:中间层以上的一层,温度随高度增加而上升,在离地表500公里处,即热层顶,达到1100摄氏度左右。这一层的温度因为大气大量吸收太阳紫外辐射而升高。热层顶以上为外大气层。这里的大气已极稀薄。
按大气的组成状况可以分为两层:离地表约100公里以下是均质层(大气由各种气体混合组成);以上是非均质层。在均质层中离地表10~50公里处,太阳紫外辐射的光化作用产生臭氧,形成臭氧层,这一层的高度大抵与上述平流层相当。在离地表20~30公里处,臭氧浓度最大,不过这部分大气中的臭氧含量仍然不到这一层大气的十万分之一,各种气体依然视为均匀混合的。臭氧层吸收掉危害生命的太阳紫外辐射,使之不能到达地表。
按大气的电离程度可以分为两层:从地表到离地表80公里这一层,大气中的分子和原子都处于中性状态,称为中性层。离地表80~1000公里这一层,大气中的原子在太阳辐射(主要是紫外辐射)作用下电离,成为大量正离子和电子,构成电离层。电离分为4层,这些层的高度和电离情况都随一天中的不同时刻、一年中的不同季节和太阳活动程度而发生变化。许多有趣的天文现象,如极光、流星等都发生在电离层中。电离层还能反射无线电短波,从而使地面上可以实现短波无线电通讯。
近地表大气中78%为氮,21%为氧,其他还有二氧化碳、氩等多种气体成分以及水汽。水汽是大气中最不稳定的组成部分。在夏季湿热处,水汽在大气中的含量可以达到4%;而在冬季干寒处,它的含量可下降到0.01%。除水汽外,离地表 3公里内还有尘埃、花粉、火山灰及流星尘等微粒。地球形成初期的原始大气已不存在,它已全部或大部散逸到空间。后来,由于放射性元素的衰变和所谓“引力致热”,地球处于一种熔化阶段,从而加速了气体从地球内部逸出的过程。地球的引力使这些逸出的大气渐渐积蓄在地球的周围。这种第二代地球大气缺少氧,主要由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甲烷和氨组成,称为还原大气。后来,主要是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其次是来自太阳的辐射使水分解为游离氧,从而使还原大气变为以氮和氧为主的氧化大气。有的科学家通过分析赤铁矿中的沉积物,推断出氧存在的时间至少在25亿年以上。从那时起,大气中便含有丰富的游离氧了。
地球是一个非均质体,内部具有分层结构,各层物质的成分、密度、温度各不相同。人们主要通过对地震波来研究地球内部结构。地震波的传播速度与地球内部物质的密度和性质密切相关。在不同性质和状态的介质中,地震波传播速度有显著变化。依据地球内部不同部分的地震波传播速度的资料,可以分析地球内部的结构。分析表明,地球内部存在两个间断面,这两个间断面把地球内部分成三个主要的同心层:地壳、地幔和地核。
地壳又称A层,它的厚度是不均匀的,大陆地壳平均厚度约30多公里(中国青藏高原的地壳厚度可达65公里多),而海洋地壳仅5~8公里。密度为地球平均密度的1/2。大陆地壳上层的成分约在花岗闪长岩和闪长岩之间,下层岩石可能是麻粒岩和闪岩。海洋地壳是橄榄岩。据目前所知,地壳岩石的年龄绝大多数小于 20多亿年。这意味着现在地球壳层的岩石不是地球的原始壳层,是以后由地球内部的物质通过火山活动与造山运动而形成的。
地幔的物质密度由近地壳处的每立方厘米3.3克增至近地核处的每立方厘米5.6克,地震波传播的速度也随之增大。地幔分为三层。B、C两层称为上地幔。再往下到2,900公里处称为D层,即下地幔。地幔物质的主要成分可能是同橄榄岩相似的超基性岩。
地核也分为三层。E层是外地核,可能是液体。 F层是外地核和内地核之间的过渡层。G层是内地核,可能是固体的。地核虽只占地球体积的16.2%,但由于它的密度相当高(地核中心物质密度达到每立方厘米13克,压力可能超过370万大气压),根据有些学者计算,它的质量超过地球总质量的31%。地核主要由铁和镍等金属物质构成。
地球内部的温度随深度而上升。根据地震波传播情况得知:地幔是固体状态的,100公里深处的温度已达1300摄氏度,300公里深处的温度是2000摄氏度。据最近估计,地核边缘的温度约4000摄氏度,地心的温度为5500~6000摄氏度。由于地球表层是热的不良导体,来自太阳的巨大热量只有极少一部分能穿透到地下极浅处。因此,地球内部的热能可能主要来源于地球本身,即产生于天然放射性元素的衰变。
地球的重力加速度也随深度而变化。一般认为,从地表到地下2900公里深处,重力大致随深度而增加,在2900公里处重力达到最高值,从这里再到地心,重力急剧减小,到地心为0。
地球不停地绕自转轴自西向东自转,各种天体东升西落的现象就是地球自转的反映。地球自转是最早用来作为计量时间的基准(见时间及其计量),这就形成了通常所用的时间单位——日。二十世纪以来,天文学的一项重要发现,是确认地球自转速度是不均匀的,从而动摇了以地球自转作为计量时间的传统观念,出现了历书时和原子时。到目前为止,人们发现地球自转速度有三种变化:长期减慢、不规则变化和周期变化。
地球自转的长期减慢,使日长在一个世纪内大约增长1~2毫秒,使以地球自转周期为基准所计量的时间,二千年来累计慢了两个多小时。地球自转的长期减慢,可以通过对月球、太阳和行星的观测资料以及古代日月食资料的分析加以确认。通过对古珊瑚化石生长线的研究,可以知道地质时期地球自转的情况。例如,人们发现在泥盆纪中期,即3亿7千万年以前,每年约有400天左右,这与天文论证的地球自转长期减慢的量级是一致的。引起地球自转的长期减慢的主要原因,可能是潮汐摩擦。潮汐摩擦引起地球自转角动量减少,同时使月球离地球越来越远,进而使月球绕地球公转的周期变长。这种潮汐摩擦作用主要发生在浅海地区。另外,地球半径的胀缩,地核增生,地核与地幔之间的耦合也可能会引起地球自转的长期变化。
地球自转速度除长期减慢外,还存在着时快时慢的不规则变化。这种不规则变化同样可以在月球、太阳和行星的观测资料以及天文测时的资料中得到证实。根据变化的情况,大致可以分为三种:几十年或更长的一段时间内的相对变化;几年到十年的时间内的相对变化;几星期到几个月的时间内的相对变化。前两种变化相对来说比较平稳,而最后一种变化是相当剧烈的。产生这些不规则变化的机制,目前尚无定论。比较平稳的变化可能是由于地幔与地核之间的角动量交换或海平面和冰川的变化引起的;而比较剧烈的变化可能是由于风的作用引起的。
地球自转速度季节性的周期变化是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发现的。除春天变慢和秋天变快的周年变化外,还有半年周期的变化。这些变化的振幅和位相,相对来说,比较稳定。相应的物理机制也研究得比较成熟,看法比较一致。周年变化的振幅约为20~25毫秒,主要是由风的季节性变化引起的。半年变化的振幅约为 9毫秒,主要是由太阳潮汐引起的。由于天文测时精度的不断提高,在六十年代末,从观测资料中求得了地球自转速度的一些微小的短周期变化,其周期主要是一个月和半个月,振幅的量级只有1毫秒左右,这主要是由月球潮汐引起的。
地球的直径也不过才1.2万公里左右,这么大的小行星,对地球的撞击完全有可能导致地球解体。粉碎成无数的碎块。即使不会造成地球解体,我个人认为至少会出现以下情况:
在该小行星接近地球时,其引力的作用将变的很明显,首先会在距离地球一定距离时就干扰了月球的运行。在稍微近一些后,地球上的潮汐变的复杂和剧烈,固体潮也是如此。会在地面上看到一个大小可和月球相比的天体悬挂在空中。这颗小行星进入地球大气层后,会首先对地球大气形成一个巨大的冲击波,在大气的作用下,会在表面散落出一些小碎块,会看到一个大火球周围伴随着一群小火球。小行星撞击到地面后,以它的大小,很可能会直接冲进地核。会带给全世界一个史无前例的大地震或者大地震群,以及火山的喷发,因为地球内部的平衡被打破了。冷却下来后,会出现一个硕大的陨击坑,地球将不再是球状的。撞击激起的灰尘会随着气流飘散到全球,数十年不会消散,阳光无法照射到地面,地面的温度会逐渐降低到很冷。没有光,也就没有了光合作用,幸存下来的绿色植物会成批死亡,食物链开始一节一节的断掉……
导致2.5亿年前的二叠纪100%的地球生物灭绝的小行星有40公里
导致6400万年前的白垩纪末期恐龙灭绝的小行星有16千米!
1000公里小行星撞地球,顿时地壳飞溅到月球附近,形成美丽的小行星环带,熔岩立即包裹整个地球,发出暗红色的光线,地球变成了“太阳”!1000公里小行星穿过地核,从液态的地球对面飞出,由于失去了大量动能,没有逃逸地球引力范围,将大量的岩浆在数十万公里内抛洒形成螺旋。
人类的建筑没有了,生命消失了,海洋蒸发了,地球变成了第二个木卫一。还好,这次事件增加了不少月亮……以及由熔岩冷却产生的光环。地球又长大了“一岁”,现在可以和巨行星其名了,成为太阳系第五大具有光环的美丽体系。
很明显,这样的事情是必然发生的,不需要祈祷,在宇宙中,司空见惯。
1994年7月17日4时15分到22日8时12分的5天多时间内,SL9的20多块岁片接二连三地撞向木星,这相当于在130多个小时中,在木星上空不间断地爆炸了20亿颗原子弹,释放出了约40万亿吨“TNT”烈性炸药爆炸时的能量。
天文学家通过观测和计算发现,SL9闯进我们太阳系已有相当长的时间。它在飞向太阳系内层的途中,于1992年7月8日到达离木星中心只有11万千米左右,对于半径达7万千米的木星来说,这是个很近的距离。木星的强大引力毫不客气地把离得如此近的SL9给瓦解了。待到1993年3月苏梅克夫妇和利维先生发现SL9时,它至少已经分裂成21块碎片,这些碎片排成一列,全长超过16万千米。有人形容它是“一列奔驰在太阳系空间的长长的列车”。
木星不仅“碾”碎了彗星,也改变了它的轨道。就在SL9被发现之后不久,天文学家们作出了准确的预报,不仅预报了它撞向木星将是不可避免的,也告诉了我们撞击的时间和撞在木星上的位置等。撞击事件准时发生了,当时,由21块碎片组成的“宇宙列车”已长达500万千米以上,其中半数以上的碎块的直径都超过了2千米。最大的碎块的直径大约是35千米,它是第一个撞上木星的。撞击产生出来的能量相当于6万亿吨“TNT”当量,瞬间温度在3万摄氏度以上,也许达到了5万摄氏度,撞击处的直径相当于地球直径的80%,撞击处周围的黑斑更比地球大得多。这一切说明木星受到了重重的一击。
当时,全世界都在关注这项千年难遇的天象奇观,正在太空中运行的空间望远镜和“伽利略号”木星探测器等,也都投入了观测,获得了大量第一手资料。
你看看,最大的碎块的直径大约是35千米,它是第一个撞上木星的。撞击产生出来的能量相当于6万亿吨“TNT”当量,瞬间温度在3万摄氏度以上,也许达到了5万摄氏度,撞击处的直径相当于地球直径的80%!更不用如你所说直径1000公里的了!
你可以上网搜一下94年彗木相撞的视屏,估计就会有灵感了!祝你好运!
我现在正在写一篇关于小行星撞击地球的科幻小说,为了能表现这场灾难的严重性,我大胆地选择了一颗直径为1000公里的小行星,作为灾难的对象,时间就发生在200年后:
公元2200年,一颗直径为1000公里的小行星要撞击地球,它的撞击足以能毁灭地球上的一切,任何形式的生命都无法在撞击中存活下来,而以人类当时的科技则毫无招架之力,任何手段和方法都不能阻止这场灾难的最终降临,人类陷入束手无策地境地,而这时,离这场灾难的发生也只剩下短短的一年多时间。人类要么选择坐以待毙,
最后,人类不得不通过召开紧急会议的方法,商讨应对方法,全世界的专家和学者都来出席此次会议。
经过漫长的讨论,人类最终得出一个迫不得已的万全之策:向火星撤离。
当时人类已经登陆火星,并对火星进行了一系列改造,虽然没有把火星完全变成地球的样子,但制造在火星的基地仍能容得下大多数人类。
而那个时候,星际旅行也已经成为可能,人类能研制出专门用于星际航行的飞船,可以往返于火星之间,人类可以依靠这些飞船完成撤离任务。只是这些飞船体积太小,根本不可能一次性运送如此多的人类,而分批次运送也是不可能的,因为当时的人类人口已达100亿,数量有限的飞船不可能完成这一艰巨任务。因此人类不得不面临一个巨大的挑战,建造一些更大的飞船,一次能运送上万人以上,以完成这一看似不可能的任务。
经过不懈努力,第一艘飞船总算在预定时间内完成了,一次能载送数万人以上,人类就用这艘飞船往返于地球-火星之间,把更多人转移到火星上,同时,人类又建造了更多大型飞船,以确保任务的尽快完成。
最后人类最终撤离到火星上,又把一些地球上的花花草草、野生动物都带到了火星上,让他们可以在火星上成长。
到了这个时候就是描写1000公里的小行星与地球相撞的景象了,前面的还好写,就是描写撞击的难一些,我不知道直径为1000公里的小行星撞击地球时将会是一幅怎样的景象,也不知道该怎样把这种情景写出来,谁能帮我一下?(可以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手法,大胆地发挥一下自己的想像力,写出1000公里小行星撞击地球的情景,把撞击的过程尽量具体、生动地描写出来,可以运用你所知道的科学知知识,你也可以尽情想像,对经过进行一下分析,并估计一下撞击的可能后果,希望大家能帮我这个忙,谢谢!)
下面是我已经写好了,大家可以根据这个帮我补上:
“所有人都已经成功撤离到火星上,即使是那些顽固的不愿撤离的人也在政府的劝说下陆续撤离家园,地球上已没有任何一个人留下,至于生存在地球上的动植物,人类已尽了最大努力,能带走的都带走,不能带走的也只好留留下,任由他们自生自灭,不过人类也尽量保存着这些动植物的DNA,以便在火星上能把它们复制出来。
最后,人类要做的就是静待这颗直径1000公里与地球相撞的场景了,人们的心情在此刻都非常悲痛,因为他们要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生存已久的家园被毁灭,而自己却无能为力,这种事情是非常难以接受的,但人类又不得不面对。
撞击就要开始了,所有人都把视线对准了地球,所有摄像机也都朝向地球,准备把这难得一见,同时又悲惨万分的景象纪录下来。
撞击终于要开始了,小行星逐渐向地球靠近,出现在了地球的天空中......”
我就只能写到这了,至于撞击的情景还得有望于大家的帮忙,请大家根据情况帮我具体、生动地描述一下,谢谢!
问题补充:大家请看一下这个视频:
http://v.youku.com/v_show/id_XNDkwMDIwODQ=.html
我觉得这个视频里所描述的景象跟我想要写的差不多,非常值得一提,而里面的场景也正是我最想用的,只是我一时无法用文字的方式把它表达出来,希望哪个作文高手能帮我一下,用你的文采描述一下这个视频,谢谢!
本文标题: 如何以「小行星与地球擦肩而过的那个夜晚,进化已悄悄展开」为开头写一篇科幻文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gushi/311294.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为什么花近江国第二部和第一部感受特别不一样小说男主喊女主初初 重生醒来,她一句二哥哥,抱抱!他压抑眼底的疯狂:是你回来了吗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