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戈拉》简介、作者是谁?简单介绍一下作者。rnrn(本提问属于[外国文学]分类)《戈拉》作者是泰戈尔罗宾德拉纳特·泰戈尔(186...
《戈拉》简介、作者是谁?
简单介绍一下作者。rnrn(本提问属于[外国文学]分类)《戈拉》作者是泰戈尔
罗宾德拉纳特·泰戈尔(1861年5月7日—1941年8月7日)是一位印度诗人、哲学家和印度民族主义者,1913年他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亚洲人。
长篇小说《戈拉》发表,它反映了印度社会生活中的复杂现象,塑造了争取民族自由解放的战士形象;歌颂了新印度教徒爱国主义热情和对祖国必获自由的信心,同时也批判他们维护旧传统的思想;对梵社某些人的教条主义、崇洋媚外也予以鞭挞。
罗宾德拉纳特·泰戈尔(1861年5月7日—1941年8月7日)是一位印度诗人、哲学家和印度民族主义者,1913年他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亚洲人。
长篇小说《戈拉》发表,它反映了印度社会生活中的复杂现象,塑造了争取民族自由解放的战士形象;歌颂了新印度教徒爱国主义热情和对祖国必获自由的信心,同时也批判他们维护旧传统的思想;对梵社某些人的教条主义、崇洋媚外也予以鞭挞。
泰戈尔
在印度的民族解放运动中,代表知识分子另一种思潮的是新印度教。这一派主张发展民族文化,恢复民族自尊心,反对崇洋媚外,反对殖民主义者对印度人民的残酷压迫。但他们认为要恢复民族自尊心就得严格遵守印度教的一切传统,甚至是腐朽的传统。泰戈尔通过《戈拉》这部作品歌颂了新印度教徒反对殖民主义压迫、热爱祖国的思想,同时也批判了他们维护种姓制度、遵守印度教各种腐朽传统的错误做法。
在印度的民族解放运动中,代表知识分子另一种思潮的是新印度教。这一派主张发展民族文化,恢复民族自尊心,反对崇洋媚外,反对殖民主义者对印度人民的残酷压迫。但他们认为要恢复民族自尊心就得严格遵守印度教的一切传统,甚至是腐朽的传统。泰戈尔通过《戈拉》这部作品歌颂了新印度教徒反对殖民主义压迫、热爱祖国的思想,同时也批判了他们维护种姓制度、遵守印度教各种腐朽传统的错误做法。
《戈拉》作者是泰戈尔
1、《戈拉》内容简介
在印度的民族解放运动中,代表知识分子另一种思潮的是新印度教。这一派主张发展民族文化,恢复民族自尊心,反对崇洋媚外,反对殖民主义者对印度人民的残酷压迫。但他们认为要恢复民族自尊心就得严格遵守印度教的一切传统,甚至是腐朽的传统。泰戈尔通过《戈拉》这部作品歌颂了新印度教徒反对殖民主义压迫、热爱祖国的思想,同时也批判了他们维护种姓制度、遵守印度教各种腐朽传统的错误做法。
2、泰戈尔简介
拉宾德拉纳特 · 泰戈尔(1861年—1941年),印度著名诗人、文学家、社会活动家、哲学家和印度民族主义者。1861年5月7日,拉宾德拉纳特·泰戈尔出生于印度加尔各答一个富有的贵族家庭。1913年,他以《吉檀迦利》成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亚洲人。他的诗中含有深刻的宗教和哲学的见解,泰戈尔的诗在印度享有史诗的地位,代表作《吉檀迦利》、《飞鸟集》、《眼中沙》、《四个人》、《家庭与世界》、《园丁集》、《新月集》、《最后的诗篇》、《戈拉》、《文明的危机》等。
3、影响
泰戈尔是具有巨大世界影响的作家。他共写了50多部诗集,被称为"诗圣"。写了12部中长篇小说,100多篇短篇小说,20多部剧本及大量文学、哲学、政治论著,并创作了1500多幅画,谱写了难以统计的众多歌曲。
191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在印度的民族解放运动中,代表知识分子另一种思潮的是新印度教。这一派主张发展民族文化,恢复民族自尊心,反对崇洋媚外,反对殖民主义者对印度人民的残酷压迫。但他们认为要恢复民族自尊心就得严格遵守印度教的一切传统,甚至是腐朽的传统。泰戈尔通过《戈拉》这部作品歌颂了新印度教徒反对殖民主义压迫、热爱祖国的思想,同时也批判了他们维护种姓制度、遵守印度教各种腐朽传统的错误做法。
2、泰戈尔简介
拉宾德拉纳特 · 泰戈尔(1861年—1941年),印度著名诗人、文学家、社会活动家、哲学家和印度民族主义者。1861年5月7日,拉宾德拉纳特·泰戈尔出生于印度加尔各答一个富有的贵族家庭。1913年,他以《吉檀迦利》成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亚洲人。他的诗中含有深刻的宗教和哲学的见解,泰戈尔的诗在印度享有史诗的地位,代表作《吉檀迦利》、《飞鸟集》、《眼中沙》、《四个人》、《家庭与世界》、《园丁集》、《新月集》、《最后的诗篇》、《戈拉》、《文明的危机》等。
3、影响
泰戈尔是具有巨大世界影响的作家。他共写了50多部诗集,被称为"诗圣"。写了12部中长篇小说,100多篇短篇小说,20多部剧本及大量文学、哲学、政治论著,并创作了1500多幅画,谱写了难以统计的众多歌曲。
191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戈拉》在艺术表现上有什么特点?
先是它的论辩性。这部小说主要通过人物之间的对话和论辩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表现人物性格的特点。无论是在父母子女之间、兄弟姐妹之间、情人之间和朋友之间,还是在不同教派、不同观点的人们之间都要进行论辩,并且这些论辩往往涉及祖国、民族、政治、社会、宗教、种姓等当时印度人所密切关注的课题。这是因为小说的主题和题材具有社会性和争议性,小说的主要人物又是知识分子,他们处于开始觉醒阶段,需要探讨许多认识问题,实际行动常常跟不上去。这种论辩性对于加强小说思想内容的深度和广度来说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若就艺术表现的生动性和多样性而言却带来了某些不良的影响。
其次是它的抒情性。泰戈尔是个抒情诗人,他的小说也经常带有浓郁的抒情味道。在这部小说里,作者无论是在描绘景物、布置环境时,还是在叙述事件、刻画人物时都怀着满腔的热情,读者仿佛能够从中感觉到他那颗火热的爱国之心在剧烈地跳动。尤其是在戈拉由于知道自己的出生秘密而抛掉自己的思想偏见后所发表的大段抒情独白,更把小说的抒情推上了高潮,颇有激动人心的艺术效果。
《戈拉》是泰戈尔的著名作品,试论作者在塑造成女主人公戈拉时所运用的主要艺术手法
外国文学史试题参考答案
课程代码:00540
一、单项选择题
1. D 2. D 3. B 4. D 5. C
6. B 7. C 8. C 9. C 10. A
11. B 12. C 13. B 14. B 15. A
16.A 17.C 18.C 19.B 20.A
21.B 22.D 23.C 24.C
二、多项选择题
25.A B E 26.A B 27.B C E 28.A B C D
29. B C D E 30. A B D E 31. A B C D E 32. A B C D E
三、名词解释
[参考答案]
33.(1)18世纪70至80年代,在德国发生的一场文学运动。
(2)要求个性解放,崇尚天才和叛逆,推崇自然和自我。
(3)代表作家有席勒和歌德。
34.(1)荒诞派戏剧是20世纪50年代兴起于法国,60年代后流行于欧美其他国家的一个反传统戏剧流派。
(2)它没有完整连贯的情节,没有戏剧冲突,舞台形象支离破碎,人物语言颠三倒四,它表现的世界是荒诞的,人生是痛苦的,人与人的关系是无法沟通的。
(3)代表作家有尤奈斯库、贝克特、品特和阿尔比等。
35.(1)是日本民族创造的一种形式最短小的诗歌形体。
(2)由“五、七、五”句式共17个音组成,含蓄、凝炼,追求一种淡雅、静寂和隽秀的意境。
(3)代表作家是被尊为“俳圣”的松尾芭蕉。
四、简答题
36.(1)答尔丢夫是17世纪宗教伪善者的化身,表里不一,将自己装扮成虔诚的教士。实际上却是贪食贪睡贪财贪色的恶棍。
(2)恶行败露时,立刻露出狰狞面目,利用法律,串通官府,企图置他人于死地。
(3)他的行为向世人昭示了这种伪善者与法律、宗教、官府、宫廷联系密切,是伪善社会的产物,具有极大的欺骗性和危害性。
37.(1)个人的悲剧: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使苔丝始终不向环境和命运低头,但她又相信人的一生是由命运安排的。
(2)时代的悲剧:资本主义大工业侵入宗法制乡村,宗法制农民纷纷破产,道德秩序与生活秩序一样产生了混乱。苔丝内心的纯洁与所处环境的冲突形成了悲剧的因素,不合理的社会制度毁灭了苔丝。
38.(1)“军规”本身就是一种高度抽象和集中,象征着冥冥中统治世界的神秘力量,变化无常,莫测高深;
(2)作为一条军规,它是强制性的;它运用了自相矛盾的推理逻辑,在似是而非中包藏着祸心;
(3)它的本质在于它是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圈套,是一种永远无法摆脱的困境,是现代西方人对世界的一种感受。
五、论述题
[参考答案]
39.堂·吉诃德是个满脑子骑士幻想而又具有人文主义思想特征的可笑而又可敬的矛盾复杂形象。
(1)他是个满脑子骑士幻想的不切买际的幻想家的典型。理想与现实脱节,主观与客观分离是其主要特征。受流行的骑士小说的毒害,他迷上了骑士道,试图恢复过时的骑士道。因而,虽然动机良好,但行为却极其荒唐,效果也极坏。吃尽了苦头。出够了洋相。
(2)同时,他还是一个具有人文主义特征的可敬的人物。他有渊博的学识,崇高的理想,有为真理和正义而献身的精神。他打起仗来勇往直前,无所畏惧。且道德高尚,诚实守信。他心目中的骑士道实际上也是他的人文主义理想的载体和寄托。
(3)当时的西班牙社会没有提供实现其理想的土壤,因而造就了这个可笑而又可敬的矛盾形象。
(4)这个形象具有重要意义。通过他,既讽刺了不切实际的幻想家,也表达和寄托了人文主义理想,同时.还表达了对当时西班牙社会的苦涩理解。
40.(1)人物对话富有论辩性。戈拉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与别人争论,有助于揭示人物性格和内心思想。
(2)人物形象的鲜明对比。戈拉与毕诺耶,戈拉与哈伦的对比更深刻地刻画出人物形象。
(3)优美的抒情格调。在描摹戈拉的言行时,伴随着作者的强烈抒情。
六、分析题
[参考答案]
41.相同点:
(1)葛朗台的一切信仰都以金钱利害关系为基础,他搞政治投机,正是为了经济掠夺。波留希金具有强烈的积聚财富的欲望,一天到晚为财物的积累和贮存而奔波。
(2)贪婪使葛朗台被金钱所奴役,最终在对黄金的渴欲中送命。贪婪使波留希金变成了财富的奴隶,成为受物质支配的异化了的人。
(3)吝啬使葛朗台丧失人性,他对妻子、女儿、侄子毫无感情可言。吝啬使波留希金失去了性别,他过着乞丐一般的生活,和儿女断绝亲情。
不同点:
葛朗台是法国19世纪初期一个资产阶级暴发户,他的最大特征是巧取豪夺。
他的发迹是靠侵占大革命的胜利果实与剥夺人民财富发家致富的,充满了血腥与罪恶。
波留希金是19世纪俄国农奴制度崩溃时期的地主,他的最大的特征是没落和堕落,他残酷地压榨和剥削农奴,他的没落表现了俄国农奴主阶级的衰亡。
嘿嘿,,,,,地址是http://www.qhzk.com/qhzk_zk/stdq/ljst/2001.10/2001b0540st.htm
全部答案
课程代码:00540
一、单项选择题
1. D 2. D 3. B 4. D 5. C
6. B 7. C 8. C 9. C 10. A
11. B 12. C 13. B 14. B 15. A
16.A 17.C 18.C 19.B 20.A
21.B 22.D 23.C 24.C
二、多项选择题
25.A B E 26.A B 27.B C E 28.A B C D
29. B C D E 30. A B D E 31. A B C D E 32. A B C D E
三、名词解释
[参考答案]
33.(1)18世纪70至80年代,在德国发生的一场文学运动。
(2)要求个性解放,崇尚天才和叛逆,推崇自然和自我。
(3)代表作家有席勒和歌德。
34.(1)荒诞派戏剧是20世纪50年代兴起于法国,60年代后流行于欧美其他国家的一个反传统戏剧流派。
(2)它没有完整连贯的情节,没有戏剧冲突,舞台形象支离破碎,人物语言颠三倒四,它表现的世界是荒诞的,人生是痛苦的,人与人的关系是无法沟通的。
(3)代表作家有尤奈斯库、贝克特、品特和阿尔比等。
35.(1)是日本民族创造的一种形式最短小的诗歌形体。
(2)由“五、七、五”句式共17个音组成,含蓄、凝炼,追求一种淡雅、静寂和隽秀的意境。
(3)代表作家是被尊为“俳圣”的松尾芭蕉。
四、简答题
36.(1)答尔丢夫是17世纪宗教伪善者的化身,表里不一,将自己装扮成虔诚的教士。实际上却是贪食贪睡贪财贪色的恶棍。
(2)恶行败露时,立刻露出狰狞面目,利用法律,串通官府,企图置他人于死地。
(3)他的行为向世人昭示了这种伪善者与法律、宗教、官府、宫廷联系密切,是伪善社会的产物,具有极大的欺骗性和危害性。
37.(1)个人的悲剧: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使苔丝始终不向环境和命运低头,但她又相信人的一生是由命运安排的。
(2)时代的悲剧:资本主义大工业侵入宗法制乡村,宗法制农民纷纷破产,道德秩序与生活秩序一样产生了混乱。苔丝内心的纯洁与所处环境的冲突形成了悲剧的因素,不合理的社会制度毁灭了苔丝。
38.(1)“军规”本身就是一种高度抽象和集中,象征着冥冥中统治世界的神秘力量,变化无常,莫测高深;
(2)作为一条军规,它是强制性的;它运用了自相矛盾的推理逻辑,在似是而非中包藏着祸心;
(3)它的本质在于它是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圈套,是一种永远无法摆脱的困境,是现代西方人对世界的一种感受。
五、论述题
[参考答案]
39.堂·吉诃德是个满脑子骑士幻想而又具有人文主义思想特征的可笑而又可敬的矛盾复杂形象。
(1)他是个满脑子骑士幻想的不切买际的幻想家的典型。理想与现实脱节,主观与客观分离是其主要特征。受流行的骑士小说的毒害,他迷上了骑士道,试图恢复过时的骑士道。因而,虽然动机良好,但行为却极其荒唐,效果也极坏。吃尽了苦头。出够了洋相。
(2)同时,他还是一个具有人文主义特征的可敬的人物。他有渊博的学识,崇高的理想,有为真理和正义而献身的精神。他打起仗来勇往直前,无所畏惧。且道德高尚,诚实守信。他心目中的骑士道实际上也是他的人文主义理想的载体和寄托。
(3)当时的西班牙社会没有提供实现其理想的土壤,因而造就了这个可笑而又可敬的矛盾形象。
(4)这个形象具有重要意义。通过他,既讽刺了不切实际的幻想家,也表达和寄托了人文主义理想,同时.还表达了对当时西班牙社会的苦涩理解。
40.(1)人物对话富有论辩性。戈拉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与别人争论,有助于揭示人物性格和内心思想。
(2)人物形象的鲜明对比。戈拉与毕诺耶,戈拉与哈伦的对比更深刻地刻画出人物形象。
(3)优美的抒情格调。在描摹戈拉的言行时,伴随着作者的强烈抒情。
六、分析题
[参考答案]
41.相同点:
(1)葛朗台的一切信仰都以金钱利害关系为基础,他搞政治投机,正是为了经济掠夺。波留希金具有强烈的积聚财富的欲望,一天到晚为财物的积累和贮存而奔波。
(2)贪婪使葛朗台被金钱所奴役,最终在对黄金的渴欲中送命。贪婪使波留希金变成了财富的奴隶,成为受物质支配的异化了的人。
(3)吝啬使葛朗台丧失人性,他对妻子、女儿、侄子毫无感情可言。吝啬使波留希金失去了性别,他过着乞丐一般的生活,和儿女断绝亲情。
不同点:
葛朗台是法国19世纪初期一个资产阶级暴发户,他的最大特征是巧取豪夺。
他的发迹是靠侵占大革命的胜利果实与剥夺人民财富发家致富的,充满了血腥与罪恶。
波留希金是19世纪俄国农奴制度崩溃时期的地主,他的最大的特征是没落和堕落,他残酷地压榨和剥削农奴,他的没落表现了俄国农奴主阶级的衰亡。
嘿嘿,,,,,地址是http://www.qhzk.com/qhzk_zk/stdq/ljst/2001.10/2001b0540st.htm
全部答案
1)人物对话富有论辩性。戈拉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与别人争论,有助于揭示人物性格和内心思想。
(2)人物形象的鲜明对比。戈拉与毕诺耶,戈拉与哈伦的对比更深刻地刻画出人物形象。
(3)优美的抒情格调。在描摹戈拉的言行时,伴随着作者的强烈抒情。
(2)人物形象的鲜明对比。戈拉与毕诺耶,戈拉与哈伦的对比更深刻地刻画出人物形象。
(3)优美的抒情格调。在描摹戈拉的言行时,伴随着作者的强烈抒情。
《戈拉》主要讲了什么?
《戈拉》是泰戈尔长篇小说方面的代表作品,写于1910年。
它所表现的是19世纪70、80年代印度民族复兴时期的社会生活。当时各个阶层的人民纷纷觉醒,反对殖民统治、谋求独立自主的意识深入人心,开展民族解放运动的条件业已成熟。不过,由于印度社会的种种复杂情况,民族运动内部的矛盾犬牙交错。其中,有一派强调接受外国文化,铲除封建陋习;但是他们中间有人轻视民族传统,盲目崇拜外国。这就是“印度梵社”。另一派则反对崇拜外国文化,主张发展民族文化;但同时又提倡复古主义,维护落后习俗。这就是“新印度教”。《戈拉》写在20世纪初叶,因而也具有新的时代特征。这时国大党温和派与急进派斗争激烈。急进派反对与殖民当局妥协,要求民族独立;但是同时也提倡复古主义,保护落后传统。小说主人公戈拉的身上既有19世纪末新印度的特点,又有20世纪初急进派的影子。
这部小说以正统派新印度教徒戈拉的家庭和梵社姑娘苏查丽妲的家庭为主要舞台,以戈拉和苏查丽妲的爱情为主要线索,讴歌印度青年救民族出水火热情,批判宗教教派的偏见,揭露殖民主义的罪恶,号召人民群众联合起来,为了民族解放事业贡献力量。
在这部小说里,爱国的青年知识分子戈拉和毕诺业的形象、正在觉醒起来的妇女苏查丽妲和罗丽妲的形象、体现了作者理想的人物安楠达摩依和帕瑞什的形象以及买办洋奴的代表人物哈兰的形象等都写得颇有深度,并且相当生动。
小说的主人公戈拉是正统派新印度教徒,印度爱国者协会主席。他的身上集中地体现了当时先进知识青年的特点——澎湃的爱国热情,积极的活动精神和战斗精神;狭隘的民族观念和宗教观念,缺乏明确的斗争方向和实际办法。在一方面,他无限热爱印度,无限关心印度,准备为她献出自己的一切;他坚决相信印度必将获得自由和独立。但在另一方面,他的思想偏见也是相当严重的。他严格遵守印度教所有的清规戒律,小心保护婆罗门种姓的纯洁。虽然他这样做并非出于纯粹的宗教感情,而是出于对外国传教士攻击印度的反感,是想把印度教当作团结群众、接近人民的工作;可是这类行动却常常在事实面前碰壁,不仅得罪自己周围的亲友,而且也给社会带来不良的影响。
小说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描写了戈拉克服自己的思想偏见的过程:首先,他所耳闻目睹的社会现实和他的思想偏见发生了冲突。他到农村后发现,所谓“通过服务、爱情、同情、自尊和对全人类的尊重,给予所有的人以力量、生命和幸福的宗教,连影子也看不到。传统只是把人分为各个等级,又把不同的等级互相隔离,甚至把爱情也赶得老远;它不愿人类探索的结果得以实现,只是在人类来往的路上到处设下障碍”。这种盲目的束缚所造成的残酷、罪恶的结果,已经被他看清楚了,他再也不能用自己织成的幻想之网来欺骗自己了。其次,他与苏查丽妲的恋爱也和他的思想偏见发生了冲突。从第一次见到苏查丽妲起,他就对她产生了爱慕之心。但是,由于苏查丽妲是个梵社成员,所以他千方百计地压制自己的感情。这种努力是违心的,不合情理的。爱情在奋力地推动着他向前进,偏见却又拼命地加以阻挠,使他的内心矛盾和冲突达到了空前剧烈的程度。最后,他从养父母嘴里知道了自己出生的秘密——他不是印度人,而是爱尔兰人。听到这个突如其来的消息,起初他感到周围一片空虚,茫然不知所措;随后便觉得身心获得自由,精神无限振奋,他激动地高声说:“今天我自由了!我用不着害怕被玷污或失掉种姓了——现在我用不着每走一步都盯着地面来保持洁净了。……现在我真的有权为她服务了,因为真正的劳动场所已经在我面前展开——这不是我自己想象出来的——这是为3亿印度儿女谋福利的真实的场所!”到了这时,戈拉终于彻底地克服了思想偏见,成长为一个头脑清醒的爱国者。
《戈拉》是泰戈尔所写的篇幅最长的长篇小说。它通过个人之间和家族亲友之间的复杂关系,着重表现当时社会和政治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都是在历史上确实存在的。它广泛、真实地展示了孟加拉社会生活的画面,深入、细致地探索了印度民族命运的课题。它刻画了众多的人物形象,其中的主要人物形象是鲜明的、丰满的、有血有肉的,不少次要人物形象也具有明显的个性特征,从他们身上可以清楚地看出时代的风貌。由于这些因素,使得这部小说具有了史诗一般的性质,给人以宏伟壮观的感觉。
《戈拉》在艺术表现上也有鲜明的特点。
首先是它的论辩性。这部小说主要通过人物之间的对话和论辩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表现人物性格的特点。无论是在父母子女之间、兄弟姐妹之间、情人之间和朋友之间,还是在不同教派、不同观点的人们之间都要进行论辩,并且这些论辩往往涉及祖国、民族、政治、社会、宗教、种姓等当时印度人所密切关注的课题。这是因为小说的主题和题材具有社会性和争议性,小说的主要人物又是知识分子,他们处于开始觉醒阶段,需要探讨许多认识问题,实际行动常常跟不上去。这种论辩性对于加强小说思想内容的深度和广度来说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若就艺术表现的生动性和多样性而言却带来了某些不良的影响。
其次是它的抒情性。泰戈尔是个抒情诗人,他的小说也经常带有浓郁的抒情味道。在这部小说里,作者无论是在描绘景物、布置环境时,还是在叙述事件、刻画人物时都怀着满腔的热情,读者仿佛能够从中感觉到他那颗火热的爱国之心在剧烈地跳动。尤其是在戈拉由于知道自己的出生秘密而抛掉自己的思想偏见后所发表的大段抒情独白,更把小说的抒情推上了高潮,颇有激动人心的艺术效果。
它所表现的是19世纪70、80年代印度民族复兴时期的社会生活。当时各个阶层的人民纷纷觉醒,反对殖民统治、谋求独立自主的意识深入人心,开展民族解放运动的条件业已成熟。不过,由于印度社会的种种复杂情况,民族运动内部的矛盾犬牙交错。其中,有一派强调接受外国文化,铲除封建陋习;但是他们中间有人轻视民族传统,盲目崇拜外国。这就是“印度梵社”。另一派则反对崇拜外国文化,主张发展民族文化;但同时又提倡复古主义,维护落后习俗。这就是“新印度教”。《戈拉》写在20世纪初叶,因而也具有新的时代特征。这时国大党温和派与急进派斗争激烈。急进派反对与殖民当局妥协,要求民族独立;但是同时也提倡复古主义,保护落后传统。小说主人公戈拉的身上既有19世纪末新印度的特点,又有20世纪初急进派的影子。
这部小说以正统派新印度教徒戈拉的家庭和梵社姑娘苏查丽妲的家庭为主要舞台,以戈拉和苏查丽妲的爱情为主要线索,讴歌印度青年救民族出水火热情,批判宗教教派的偏见,揭露殖民主义的罪恶,号召人民群众联合起来,为了民族解放事业贡献力量。
在这部小说里,爱国的青年知识分子戈拉和毕诺业的形象、正在觉醒起来的妇女苏查丽妲和罗丽妲的形象、体现了作者理想的人物安楠达摩依和帕瑞什的形象以及买办洋奴的代表人物哈兰的形象等都写得颇有深度,并且相当生动。
小说的主人公戈拉是正统派新印度教徒,印度爱国者协会主席。他的身上集中地体现了当时先进知识青年的特点——澎湃的爱国热情,积极的活动精神和战斗精神;狭隘的民族观念和宗教观念,缺乏明确的斗争方向和实际办法。在一方面,他无限热爱印度,无限关心印度,准备为她献出自己的一切;他坚决相信印度必将获得自由和独立。但在另一方面,他的思想偏见也是相当严重的。他严格遵守印度教所有的清规戒律,小心保护婆罗门种姓的纯洁。虽然他这样做并非出于纯粹的宗教感情,而是出于对外国传教士攻击印度的反感,是想把印度教当作团结群众、接近人民的工作;可是这类行动却常常在事实面前碰壁,不仅得罪自己周围的亲友,而且也给社会带来不良的影响。
小说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描写了戈拉克服自己的思想偏见的过程:首先,他所耳闻目睹的社会现实和他的思想偏见发生了冲突。他到农村后发现,所谓“通过服务、爱情、同情、自尊和对全人类的尊重,给予所有的人以力量、生命和幸福的宗教,连影子也看不到。传统只是把人分为各个等级,又把不同的等级互相隔离,甚至把爱情也赶得老远;它不愿人类探索的结果得以实现,只是在人类来往的路上到处设下障碍”。这种盲目的束缚所造成的残酷、罪恶的结果,已经被他看清楚了,他再也不能用自己织成的幻想之网来欺骗自己了。其次,他与苏查丽妲的恋爱也和他的思想偏见发生了冲突。从第一次见到苏查丽妲起,他就对她产生了爱慕之心。但是,由于苏查丽妲是个梵社成员,所以他千方百计地压制自己的感情。这种努力是违心的,不合情理的。爱情在奋力地推动着他向前进,偏见却又拼命地加以阻挠,使他的内心矛盾和冲突达到了空前剧烈的程度。最后,他从养父母嘴里知道了自己出生的秘密——他不是印度人,而是爱尔兰人。听到这个突如其来的消息,起初他感到周围一片空虚,茫然不知所措;随后便觉得身心获得自由,精神无限振奋,他激动地高声说:“今天我自由了!我用不着害怕被玷污或失掉种姓了——现在我用不着每走一步都盯着地面来保持洁净了。……现在我真的有权为她服务了,因为真正的劳动场所已经在我面前展开——这不是我自己想象出来的——这是为3亿印度儿女谋福利的真实的场所!”到了这时,戈拉终于彻底地克服了思想偏见,成长为一个头脑清醒的爱国者。
《戈拉》是泰戈尔所写的篇幅最长的长篇小说。它通过个人之间和家族亲友之间的复杂关系,着重表现当时社会和政治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都是在历史上确实存在的。它广泛、真实地展示了孟加拉社会生活的画面,深入、细致地探索了印度民族命运的课题。它刻画了众多的人物形象,其中的主要人物形象是鲜明的、丰满的、有血有肉的,不少次要人物形象也具有明显的个性特征,从他们身上可以清楚地看出时代的风貌。由于这些因素,使得这部小说具有了史诗一般的性质,给人以宏伟壮观的感觉。
《戈拉》在艺术表现上也有鲜明的特点。
首先是它的论辩性。这部小说主要通过人物之间的对话和论辩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表现人物性格的特点。无论是在父母子女之间、兄弟姐妹之间、情人之间和朋友之间,还是在不同教派、不同观点的人们之间都要进行论辩,并且这些论辩往往涉及祖国、民族、政治、社会、宗教、种姓等当时印度人所密切关注的课题。这是因为小说的主题和题材具有社会性和争议性,小说的主要人物又是知识分子,他们处于开始觉醒阶段,需要探讨许多认识问题,实际行动常常跟不上去。这种论辩性对于加强小说思想内容的深度和广度来说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若就艺术表现的生动性和多样性而言却带来了某些不良的影响。
其次是它的抒情性。泰戈尔是个抒情诗人,他的小说也经常带有浓郁的抒情味道。在这部小说里,作者无论是在描绘景物、布置环境时,还是在叙述事件、刻画人物时都怀着满腔的热情,读者仿佛能够从中感觉到他那颗火热的爱国之心在剧烈地跳动。尤其是在戈拉由于知道自己的出生秘密而抛掉自己的思想偏见后所发表的大段抒情独白,更把小说的抒情推上了高潮,颇有激动人心的艺术效果。
本文标题: 结合泰戈尔的小说《戈拉》,谈谈戈拉的人物形象及该部小说的艺术特色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gushi/242332.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