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八仙过海的精典故事怎么写?要300字的,一定要快。很急的!!!!!!!!有八位得道仙人:铁拐李、汉钟离、吕洞宾、曹国舅、张果...
一个八仙过海的精典故事怎么写?要300字的,一定要快。很急的!!!!!!!!
有八位得道仙人:铁拐李、汉钟离、吕洞宾、曹国舅、张果老、韩湘子、蓝采和、何仙姑,人称八仙。
一次他们向西王母拜寿,腾云驾雾从东海上空经过
“八仙过海”,道教掌故之一。在传说中,八仙各有不同的法器,铁拐李有铁杖及葫芦,汉钟离有芭蕉扇,张果老有纸叠驴,蓝采和有花篮,何仙姑有莲花,吕洞宾有长剑,韩湘子有横笛,曹国舅有玉版。他们随身所携带的法器各有妙用。
在中国历史上,有关八仙的文学艺术作品可谓比比皆是,甚至在旧时新娘出嫁所乘的轿子上以及印糕上,都可以看到形态各异、栩栩如生的八仙造型。明代出现的青花瓷瓶上有以西王母为中心的图案,其中也有八仙祝寿的场面。在民间,有一种颇为人们所喜爱的方桌叫“八仙桌”。凡此种种,说明八仙在人们心目中具有深刻影响。
八仙驾云去蓬莱仙岛赴宴赏牡丹,蓬莱仙岛是在东海之中,八仙饮呀醉醉,要过东海,吕洞宾乘酒兴建议通个显出自己的神通,按海面漂过去。八仙就各人提出各人的宝贝,李铁拐将伊的葫芦,吕洞宾将伊的宝剑,汉钟离将伊的芭蕉扇,蓝采和将伊的花篮,何仙姑将伊的莲花,曹国舅将伊的玉板,扔扔落去海咧,宝贝变大,六位神仙就彳奇在自己的宝贝顶面,而张果老就直接骑伊的老驴行在水面,韩湘子没将伊的梅花笛扔落水,而是去彳奇咧汉钟离的大芭蕉扇咧吹笛仔。八个神仙过海,宝贝将海水滚呀哗哗吼,韩湘子的笛声冲上云霄,透入海底,惊动了东海龙王。
龙王的两个龙太子率领鱼兵虾将出龙宫探看,将蓝采和拖落水去,又抢去曹国舅的玉板。八仙剩七仙,合龙太子以及鱼兵虾将大战,两个龙太子一死一伤。东海龙王请南海、北海、西海龙王助战,四海龙王又合八仙大战,打 赢,又请来三官,就是天官、地官、水官相助,三官是神,很多所在都有三官庙。八仙也得到齐天、通天、搅海、翻江、移山五个大圣的帮助,大闹了龙宫,救出蓝采和,夺回曹国舅的玉板,大获全胜。后来,如来佛出面调解,请八仙,五圣合四海龙王、三官到灵鹫山讲和,一场大风波才平息。
因为受八仙过海故事的影响,往时渔民出海,忌克一只船坐七男一女,惊海龙王会误会,以为八仙又来,会再引起争斗,人不是神仙,逐个都会让海龙王掠去做点心。有的所在还禁止妇女落海,惊会让龙王龙太子当做何仙姑,拖落水晶宫去成亲。
不过以后图画中的八仙过海的场面合形象,都很优美,八仙相合坐咧独木船咧吹箫唱曲,风平浪静,休闲浪漫,一派祥和景象。
一次他们向西王母拜寿,腾云驾雾从东海上空经过
“八仙过海”,道教掌故之一。在传说中,八仙各有不同的法器,铁拐李有铁杖及葫芦,汉钟离有芭蕉扇,张果老有纸叠驴,蓝采和有花篮,何仙姑有莲花,吕洞宾有长剑,韩湘子有横笛,曹国舅有玉版。他们随身所携带的法器各有妙用。
在中国历史上,有关八仙的文学艺术作品可谓比比皆是,甚至在旧时新娘出嫁所乘的轿子上以及印糕上,都可以看到形态各异、栩栩如生的八仙造型。明代出现的青花瓷瓶上有以西王母为中心的图案,其中也有八仙祝寿的场面。在民间,有一种颇为人们所喜爱的方桌叫“八仙桌”。凡此种种,说明八仙在人们心目中具有深刻影响。
八仙驾云去蓬莱仙岛赴宴赏牡丹,蓬莱仙岛是在东海之中,八仙饮呀醉醉,要过东海,吕洞宾乘酒兴建议通个显出自己的神通,按海面漂过去。八仙就各人提出各人的宝贝,李铁拐将伊的葫芦,吕洞宾将伊的宝剑,汉钟离将伊的芭蕉扇,蓝采和将伊的花篮,何仙姑将伊的莲花,曹国舅将伊的玉板,扔扔落去海咧,宝贝变大,六位神仙就彳奇在自己的宝贝顶面,而张果老就直接骑伊的老驴行在水面,韩湘子没将伊的梅花笛扔落水,而是去彳奇咧汉钟离的大芭蕉扇咧吹笛仔。八个神仙过海,宝贝将海水滚呀哗哗吼,韩湘子的笛声冲上云霄,透入海底,惊动了东海龙王。
龙王的两个龙太子率领鱼兵虾将出龙宫探看,将蓝采和拖落水去,又抢去曹国舅的玉板。八仙剩七仙,合龙太子以及鱼兵虾将大战,两个龙太子一死一伤。东海龙王请南海、北海、西海龙王助战,四海龙王又合八仙大战,打 赢,又请来三官,就是天官、地官、水官相助,三官是神,很多所在都有三官庙。八仙也得到齐天、通天、搅海、翻江、移山五个大圣的帮助,大闹了龙宫,救出蓝采和,夺回曹国舅的玉板,大获全胜。后来,如来佛出面调解,请八仙,五圣合四海龙王、三官到灵鹫山讲和,一场大风波才平息。
因为受八仙过海故事的影响,往时渔民出海,忌克一只船坐七男一女,惊海龙王会误会,以为八仙又来,会再引起争斗,人不是神仙,逐个都会让海龙王掠去做点心。有的所在还禁止妇女落海,惊会让龙王龙太子当做何仙姑,拖落水晶宫去成亲。
不过以后图画中的八仙过海的场面合形象,都很优美,八仙相合坐咧独木船咧吹箫唱曲,风平浪静,休闲浪漫,一派祥和景象。
八仙过海有八位仙人:铁拐李,汉钟离,吕洞宾,曹国舅,张果老,韩湘子,蓝采和,何仙姑,这八人称八仙
八仙过海有八位仙人:铁拐李,汉钟离,吕洞宾,曹国舅,张果老,韩湘子,蓝采和,何仙姑,这八人称八仙
排位赛季奖励吗丁啉?
有八位得道仙人:铁bai拐李、汉钟离、吕洞宾du、曹国舅、张果zhi老、韩湘子、蓝采和、何dao仙姑,人称八仙。
一次他们向西王母拜寿,腾云驾雾从东海上空经过
“八仙过海”,道教掌故之一。在传说中,八仙各有不同的法器,铁拐李有铁杖及葫芦,汉钟离有芭蕉扇,张果老有纸叠驴,蓝采和有花篮,何仙姑有莲花,吕洞宾有长剑,韩湘子有横笛,曹国舅有玉版。他们随身所携带的法器各有妙用。
在中国历史上,有关八仙的文学艺术作品可谓比比皆是,甚至在旧时新娘出嫁所乘的轿子上以及印糕上,都可以看到形态各异、栩栩如生的八仙造型。明代出现的青花瓷瓶上有以西王母为中心的图案,其中也有八仙祝寿的场面。在民间,有一种颇为人们所喜爱的方桌叫“八仙桌”。凡此种种,说明八仙在人们心目中具有深刻影响。
八仙驾云去蓬莱仙岛赴宴赏牡丹,蓬莱仙岛是在东海之中,八仙饮呀醉醉,要过东海,吕洞宾乘酒兴建议通个显出自己的神通,按海面漂过去。八仙就各人提出各人的宝贝,李铁拐将伊的葫芦,吕洞宾将伊的宝剑,汉钟离将伊的芭蕉扇,蓝采和将伊的花篮,何仙姑将伊的莲花,曹国舅将伊的玉板,扔扔落去海咧,宝贝变大,六位神仙就彳奇在自己的宝贝顶面,而张果老就直接骑伊的老驴行在水面,韩湘子没将伊的梅花笛扔落水,而是去彳奇咧汉钟离的大芭蕉扇咧吹笛仔。八个神仙过海,宝贝将海水滚呀哗哗吼,韩湘子的笛声冲上云霄,透入海底,惊动了东海龙王。
龙王的两个龙太子率领鱼兵虾将出龙宫探看,将蓝采和拖落水去,又抢去曹国舅的玉板。八仙剩七仙,合龙太子以及鱼兵虾将大战,两个龙太子一死一伤。东海龙王请南海、北海、西海龙王助战,四海龙王又合八仙大战,打 赢,又请来三官,就是天官、地官、水官相助,三官是神,很多所在都有三官庙。八仙也得到齐天、通天、搅海、翻江、移山五个大圣的帮助,大闹了龙宫,救出蓝采和,夺回曹国舅的玉板,大获全胜。后来,如来佛出面调解,请八仙,五圣合四海龙王、三官到灵鹫山讲和,一场大风波才平息。
因为受八仙过海故事的影响,往时渔民出海,忌克一只船坐七男一女,惊海龙王会误会,以为八仙又来,会再引起争斗,人不是神仙,逐个都会让海龙王掠去做点心。有的所在还禁止妇女落海,惊会让龙王龙太子当做何仙姑,拖落水晶宫去成亲。
不过以后图画中的八仙过海的场面合形象,都很优美,八仙相合坐咧独木船咧吹箫唱曲,风平浪静,休闲浪漫,一派祥和景象。
一次他们向西王母拜寿,腾云驾雾从东海上空经过
“八仙过海”,道教掌故之一。在传说中,八仙各有不同的法器,铁拐李有铁杖及葫芦,汉钟离有芭蕉扇,张果老有纸叠驴,蓝采和有花篮,何仙姑有莲花,吕洞宾有长剑,韩湘子有横笛,曹国舅有玉版。他们随身所携带的法器各有妙用。
在中国历史上,有关八仙的文学艺术作品可谓比比皆是,甚至在旧时新娘出嫁所乘的轿子上以及印糕上,都可以看到形态各异、栩栩如生的八仙造型。明代出现的青花瓷瓶上有以西王母为中心的图案,其中也有八仙祝寿的场面。在民间,有一种颇为人们所喜爱的方桌叫“八仙桌”。凡此种种,说明八仙在人们心目中具有深刻影响。
八仙驾云去蓬莱仙岛赴宴赏牡丹,蓬莱仙岛是在东海之中,八仙饮呀醉醉,要过东海,吕洞宾乘酒兴建议通个显出自己的神通,按海面漂过去。八仙就各人提出各人的宝贝,李铁拐将伊的葫芦,吕洞宾将伊的宝剑,汉钟离将伊的芭蕉扇,蓝采和将伊的花篮,何仙姑将伊的莲花,曹国舅将伊的玉板,扔扔落去海咧,宝贝变大,六位神仙就彳奇在自己的宝贝顶面,而张果老就直接骑伊的老驴行在水面,韩湘子没将伊的梅花笛扔落水,而是去彳奇咧汉钟离的大芭蕉扇咧吹笛仔。八个神仙过海,宝贝将海水滚呀哗哗吼,韩湘子的笛声冲上云霄,透入海底,惊动了东海龙王。
龙王的两个龙太子率领鱼兵虾将出龙宫探看,将蓝采和拖落水去,又抢去曹国舅的玉板。八仙剩七仙,合龙太子以及鱼兵虾将大战,两个龙太子一死一伤。东海龙王请南海、北海、西海龙王助战,四海龙王又合八仙大战,打 赢,又请来三官,就是天官、地官、水官相助,三官是神,很多所在都有三官庙。八仙也得到齐天、通天、搅海、翻江、移山五个大圣的帮助,大闹了龙宫,救出蓝采和,夺回曹国舅的玉板,大获全胜。后来,如来佛出面调解,请八仙,五圣合四海龙王、三官到灵鹫山讲和,一场大风波才平息。
因为受八仙过海故事的影响,往时渔民出海,忌克一只船坐七男一女,惊海龙王会误会,以为八仙又来,会再引起争斗,人不是神仙,逐个都会让海龙王掠去做点心。有的所在还禁止妇女落海,惊会让龙王龙太子当做何仙姑,拖落水晶宫去成亲。
不过以后图画中的八仙过海的场面合形象,都很优美,八仙相合坐咧独木船咧吹箫唱曲,风平浪静,休闲浪漫,一派祥和景象。
请给我几个民间故事题材 我要写一篇作文
这是我国民间四大传说:
牛郎织女
牛郎只有一头老牛、一张犁,他每天刚亮就下地耕田,回家后还要自己做饭洗衣,日子过得十分辛苦。谁料有一天,奇迹发生了!牛郎干完活回到家,一进家门,就看见屋子里被打扫得干干净净,衣服被洗得清清爽爽,桌子上还摆着热腾腾、香喷喷的饭菜。牛郎吃惊得瞪大了眼睛,心想:这是怎么回事?神仙下凡了吗?不管了,先吃饭吧。此后,一连几天,天天如此,牛郎耐不住性子了,他一定要弄个水落石出。这天,牛郎象往常一样,一大早就出了门,其实,他走了几步就转身回来了,没进家门,而是找了个隐蔽的地方躲了起来,偷偷地观察着。果然,没过多久,来了一位美若天仙的姑娘,一进门就忙着收拾屋子、做饭,甭提多勤劳了!牛郎实在忍不住了,站了出来道:“姑娘,请问你为什么要来帮我做家务呢?”那姑娘吃了一惊,脸红了,小声说道:“我叫织女,看你日子过得辛苦,就来帮帮你。”牛郎听得心花怒放,赶忙接着说:“那你就留下来吧,我们同甘共苦,一起用双手建设幸福的生活!”织女红着脸点了点头,他们就此结为夫妻,男耕女织,生活得很美满。 过了几年,他们生了一男一女两个孩子,一家人过得开心极了。一天,突然间天空乌云密布,狂风大作,雷电交加,织女不见了,两个孩子哭个不停,牛郎急得不知如何是好。正着急时,乌云又突然全散了,天气又变得风和日丽,织女也回到了家中,但她的脸上却满是愁云。只见她轻轻地拉住牛郎,又把两个孩子揽入怀中,说道:“其实我不是凡人,而是王母娘娘的外孙女,现在,天宫来人要把我接回去了,你们自己多多保重!”说罢,泪如雨下,腾云而去。牛郎搂着两个年幼的孩子,欲哭无泪,呆呆地站了半天。不行,我不能让妻子就这样离我而去,我不能让孩子就这样失去母亲,我要去找她,我一定要把织女找回来!这时,那头老牛突然开口了:“别难过!你把我杀了,把我的皮披上,再编两个箩筐装着两个孩子,就可以上天宫去找织女了。”牛郎说什么也不愿意这样对待这个陪伴了自己数十年的伙伴,但拗不过它,又没有别的办法,只得忍着痛、含着泪照它的话去做了。 到了天宫,王母娘娘不愿认牛郎这个人间的外孙女婿,不让织女出来见他,而是找来七个蒙着面、高矮胖瘦一模一样的女子,对牛郎说:“你认吧,认对了就让你们见面。”牛郎一看傻了眼,怀中两个孩子却欢蹦乱跳地奔向自己的妈妈,原来,母子之间的血亲是什么也无法阻隔的!王母娘娘没办法了,但她还是不甘心织女再回到人间,于是就下令把织女带走。牛郎急了,牵着两个孩子赶紧追上去。他们跑着跑着,累了也不肯停歇,跌倒了再爬起来,眼看着就快追上了,王母娘娘情急之下拔出头上的金簪一划,在他们中间划出了一道宽宽的银河。从此,牛郎和织女只能站在银河的两端,遥遥相望。而到了每年农历的七月初七,会有成千上万的喜鹊飞来,在银河上架起一座长长的鹊桥,让牛郎织女一家再次团聚。
孟姜女哭长城
秦朝时候,有个善良美丽的女子,名叫孟姜女。一天,她正在自家的院子里做家务,突然发现葡萄架下藏了一个人,吓了她一大跳,正要叫喊,只见那个人连连摆手,恳求道:“别喊别喊,救救我吧!我叫范喜良,是来逃难的。”原来这时秦始皇为了造长城,正到处抓人做劳工,已经饿死、累死了不知多少人!孟姜女把范喜良救了下来,见他知书达理,眉清目秀,对他产生了爱慕之情,而范喜良也喜欢上了孟姜女。他俩儿心心相印,征得了父母的同意后,就准备结为夫妻。成亲那天,孟家张灯结彩,宾客满堂,一派喜气洋洋的情景。眼看天快黑了,喝喜酒的人也都渐渐散了,新郎新娘正要入洞房,忽然只听见鸡飞狗叫,随后闯进来一队恶狠狠的官兵,不容分说,用铁链一锁,硬把范喜良抓到长城去做工了。好端端的喜事变成了一场空,孟姜女悲愤交加,日夜思念着丈夫。她想:我与其坐在家里干着急,还不如自己到长城去找他。对!就这么办!孟姜女立刻收拾收拾行装,上路了。 一路上,也不知经历了多少风霜雨雪,跋涉过多少险山恶水,孟姜女没有喊过一声苦,没有掉过一滴泪,终于,凭着顽强的毅力,凭着对丈夫深深的爱,她到达了长城。这时的长城已经是由一个个工地组成的一道很长很长的城墙了,孟姜女一个工地一个工地地找过来,却始终不见丈夫的踪影。最后,她鼓起勇气,向一队正要上工的民工询问:“你们这儿有个范喜良吗?”民工说:“有这么个人,新来的。”孟姜女一听,甭提多开心了!她连忙再问:“他在哪儿呢?”民工说:“已经死了,尸首都已经填了城脚了!”猛地听到这个噩耗,这好似晴天霹雳一般,孟姜女只觉眼前一黑,一阵心酸,大哭起来。整整哭了三天三夜,哭得天昏地暗,连天地都感动了。天越来越阴沉,风越来越猛烈,只听“哗啦”一声,一段长城被哭倒了,露出来的正是范喜良的尸首,孟姜女的眼泪滴在了他血肉模糊的脸上。她终于见到了自己心爱的丈夫,但他却再也看不到她了,因为他已经被残暴的秦始皇害死了。
梁山伯与祝英台
从前有个姓祝的会稽士族,人称祝员外,他的女儿祝英台不仅美丽大方,而且非常的聪明好学。但由于古时候女子不能进学堂读书,祝英台只好日日倚在窗栏上,望着大街上身背着书箱来来往往的读书人,心里羡慕极了!难道女子只能在家里绣花吗?为什么我不能去上学?她突然反问自己:对啊!我为什么就不能上学呢?
想到这儿,祝英台赶紧回到房间,鼓起勇气向父母要求:“爹,娘,我要到会稽(绍兴)城里读书。我可以穿男人的衣服,扮成男人的样子,一定不让别人认出来,你们就答应我吧!”祝员外夫妇开始不同意,但经不住英台撒娇哀求,只好答应了。第二天一清早,天刚蒙蒙亮,祝英台就和丫鬟扮成男装,辞别父母,带着书箱,兴高采烈地出发去杭州了。 到了学堂的第一天,祝英台遇见了一个叫梁山伯的男同学,学问出众,人品也十分优秀。她想:这么好的人,要是能天天在一起,一定会学到很多东西,也一定会很开心的。而梁山伯也觉得与她很投缘,有一种一见如故的感觉。于是,他们常常一起诗呀文呀谈得情投意合,冷呀热呀相互关心体贴,促膝并肩,两小无猜。后来,两人结拜为兄弟,更是时时刻刻,形影不离。春去秋来,一晃三年过去了,学年期满,该是打点行装、拜别老师、返回家乡的时候了。同窗共烛整三载,祝英台已经深深爱上了她的梁兄,而梁山伯虽不知祝英台是女生,但也对她十分倾慕。他俩恋恋不舍地分了手,回到家后,都日夜思念着对方。几个月后,梁山伯前往祝家拜访,结果令他又惊又喜。原来这时,他见到的祝英台,已不再是那个清秀的小书生,而是一位年轻美貌的大姑娘。再见的那一刻,他们都明白了彼此之间的感情,早已是心心相印。 此后,梁山伯请人到祝家去求亲。可祝员外哪会看得上这穷书生呢,他早已把女儿许配给了有钱人家的少爷马公子。梁山伯顿觉万念俱灰,一病不起,没多久就死去了。听到梁山伯去世的消息,一直在与父母抗争以反对包办婚姻的祝英台反而突然变得异常镇静。她套上红衣红裙,走进了迎亲的花轿。迎亲的队伍一路敲锣打鼓,好不热闹!路过梁山伯的坟前时,忽然间飞沙走石,花轿不得不停了下来。只见祝英台走出轿来,脱去红装,一身素服,缓缓地走到坟前,跪下来放声大哭,霎时间风雨飘摇,雷声大作,“轰”的一声,坟墓裂开了,祝英台似乎又见到了她的梁兄那温柔的面庞,她微笑着纵身跳了进去。接着又是一声巨响,坟墓合上了。这时风消云散,雨过天晴,各种野花在风中轻柔地摇曳,一对美丽的蝴蝶从坟头飞出来,在阳光下自由地翩翩起舞
白蛇传
清明时分,西湖岸边花红柳绿,断桥上面游人如梭,真是好一幅春光明媚的美丽画面。突然,从西湖底悄悄 白娘子升上来两个如花似玉的姑娘,怎么回事?人怎么会从水里升出来呢?原来,她们是两条修炼成了人形的蛇精,虽然如此,但她们并无害人之心,只因羡慕世间的多彩人生,才一个化名叫白素贞,一个化名叫小青,来到西湖边游玩。偏偏老天爷忽然发起脾气来,霎时间下起了倾盆大雨,白素贞和小青被淋得无处藏身,正发愁呢,突然只觉头顶多了一把伞,转身一看,只见一位温文尔雅、白净秀气的年轻书生撑着伞在为她们遮雨。白素贞和这小书生四目相交,都不约而同地红了红脸,相互产生了爱慕之情。小青看在眼里,忙说:“多谢!请问客官尊姓大名。”那小书生道:“我叫许仙,就住在这断桥边。”白素贞和小青也赶忙作了自我介绍。从此,他们三人常常见面,白素贞和许仙的感情越来越好,过了不久,他们就结为夫妻,并开了一间“保和堂”药店,小日子过得可美了!由于“保和堂”治好了很多很多疑难病症,而且给穷人看病配药还分文不收,所以药店的生意越来越红火,远近来找白素贞治病的人越来越多,人们将白素贞亲切地称为白娘子。可是,“保和堂”的兴隆、许仙和白娘子的幸福生活却惹恼了一个人,谁呢?那就是金山寺的法海和尚。因为人们的病都被白娘子治好了,到金山寺烧香求菩萨的人就少多了,香火不旺,法海和尚自然就高兴不起来了。这天,他又来到“保和堂”前,看到白娘子正在给人治病,不禁心内妒火中烧,再定睛一瞧,哎呀!原来这白娘子不是凡人,而是条白蛇变的!法海虽有点小法术,但他的心术却不正。看出了白娘子的身份后,他就整日想拆散许仙白娘子夫妇、搞垮“保和堂”。于是,他偷偷把许仙叫到寺中,对他说:“你娘子是蛇精变的,你快点和她分手吧,不然,她会吃掉你的!”许仙一听,非常气愤,他想:我娘子心地善良,对我的情意比海还深。就算她是蛇精,也不会害我,何况她如今已有了身孕,我怎能离弃她呢!法海见许仙不上他的当,恼羞成怒,便把许仙关在了寺里。 “保和堂”里,白娘子正焦急地等待许仙回来。一天、两天,左等、右等,白娘子心急如焚。终于打听到原来许仙被金山寺的法海和尚给“留”住了,白娘子赶紧带着小青来到金山寺,苦苦哀求,请法海放回许仙。法海见了白娘子,一阵冷笑,说道:“大胆妖蛇,我劝你还是快点离开人间,否则别怪我不客气了!”白娘子见法海拒不放人,无奈,只得拔下头上的金钗,迎风一摇,掀起滔滔大浪,向金山寺直逼过去。法海眼见水漫金山寺,连忙脱下袈裟,变成一道长堤,拦在寺门外。大水涨一尺,长堤就高一尺,大水涨一丈,长堤就高一丈,任凭波浪再大,也漫不过去。再加上白娘子有孕在身,实在斗不过法海,后来,法海使出欺诈的手法,将白娘子收进金钵,压在了雷峰塔下,把许仙和白娘子这对恩爱夫妻活生生地拆散了。小青逃离金山寺后,数十载深山练功,最终打败了法海,将他逼进了螃蟹腹中,救出了白娘子,从此,她和许仙以及他们的孩子幸福地生活在一起,再也不分离了。
牛郎织女
牛郎只有一头老牛、一张犁,他每天刚亮就下地耕田,回家后还要自己做饭洗衣,日子过得十分辛苦。谁料有一天,奇迹发生了!牛郎干完活回到家,一进家门,就看见屋子里被打扫得干干净净,衣服被洗得清清爽爽,桌子上还摆着热腾腾、香喷喷的饭菜。牛郎吃惊得瞪大了眼睛,心想:这是怎么回事?神仙下凡了吗?不管了,先吃饭吧。此后,一连几天,天天如此,牛郎耐不住性子了,他一定要弄个水落石出。这天,牛郎象往常一样,一大早就出了门,其实,他走了几步就转身回来了,没进家门,而是找了个隐蔽的地方躲了起来,偷偷地观察着。果然,没过多久,来了一位美若天仙的姑娘,一进门就忙着收拾屋子、做饭,甭提多勤劳了!牛郎实在忍不住了,站了出来道:“姑娘,请问你为什么要来帮我做家务呢?”那姑娘吃了一惊,脸红了,小声说道:“我叫织女,看你日子过得辛苦,就来帮帮你。”牛郎听得心花怒放,赶忙接着说:“那你就留下来吧,我们同甘共苦,一起用双手建设幸福的生活!”织女红着脸点了点头,他们就此结为夫妻,男耕女织,生活得很美满。 过了几年,他们生了一男一女两个孩子,一家人过得开心极了。一天,突然间天空乌云密布,狂风大作,雷电交加,织女不见了,两个孩子哭个不停,牛郎急得不知如何是好。正着急时,乌云又突然全散了,天气又变得风和日丽,织女也回到了家中,但她的脸上却满是愁云。只见她轻轻地拉住牛郎,又把两个孩子揽入怀中,说道:“其实我不是凡人,而是王母娘娘的外孙女,现在,天宫来人要把我接回去了,你们自己多多保重!”说罢,泪如雨下,腾云而去。牛郎搂着两个年幼的孩子,欲哭无泪,呆呆地站了半天。不行,我不能让妻子就这样离我而去,我不能让孩子就这样失去母亲,我要去找她,我一定要把织女找回来!这时,那头老牛突然开口了:“别难过!你把我杀了,把我的皮披上,再编两个箩筐装着两个孩子,就可以上天宫去找织女了。”牛郎说什么也不愿意这样对待这个陪伴了自己数十年的伙伴,但拗不过它,又没有别的办法,只得忍着痛、含着泪照它的话去做了。 到了天宫,王母娘娘不愿认牛郎这个人间的外孙女婿,不让织女出来见他,而是找来七个蒙着面、高矮胖瘦一模一样的女子,对牛郎说:“你认吧,认对了就让你们见面。”牛郎一看傻了眼,怀中两个孩子却欢蹦乱跳地奔向自己的妈妈,原来,母子之间的血亲是什么也无法阻隔的!王母娘娘没办法了,但她还是不甘心织女再回到人间,于是就下令把织女带走。牛郎急了,牵着两个孩子赶紧追上去。他们跑着跑着,累了也不肯停歇,跌倒了再爬起来,眼看着就快追上了,王母娘娘情急之下拔出头上的金簪一划,在他们中间划出了一道宽宽的银河。从此,牛郎和织女只能站在银河的两端,遥遥相望。而到了每年农历的七月初七,会有成千上万的喜鹊飞来,在银河上架起一座长长的鹊桥,让牛郎织女一家再次团聚。
孟姜女哭长城
秦朝时候,有个善良美丽的女子,名叫孟姜女。一天,她正在自家的院子里做家务,突然发现葡萄架下藏了一个人,吓了她一大跳,正要叫喊,只见那个人连连摆手,恳求道:“别喊别喊,救救我吧!我叫范喜良,是来逃难的。”原来这时秦始皇为了造长城,正到处抓人做劳工,已经饿死、累死了不知多少人!孟姜女把范喜良救了下来,见他知书达理,眉清目秀,对他产生了爱慕之情,而范喜良也喜欢上了孟姜女。他俩儿心心相印,征得了父母的同意后,就准备结为夫妻。成亲那天,孟家张灯结彩,宾客满堂,一派喜气洋洋的情景。眼看天快黑了,喝喜酒的人也都渐渐散了,新郎新娘正要入洞房,忽然只听见鸡飞狗叫,随后闯进来一队恶狠狠的官兵,不容分说,用铁链一锁,硬把范喜良抓到长城去做工了。好端端的喜事变成了一场空,孟姜女悲愤交加,日夜思念着丈夫。她想:我与其坐在家里干着急,还不如自己到长城去找他。对!就这么办!孟姜女立刻收拾收拾行装,上路了。 一路上,也不知经历了多少风霜雨雪,跋涉过多少险山恶水,孟姜女没有喊过一声苦,没有掉过一滴泪,终于,凭着顽强的毅力,凭着对丈夫深深的爱,她到达了长城。这时的长城已经是由一个个工地组成的一道很长很长的城墙了,孟姜女一个工地一个工地地找过来,却始终不见丈夫的踪影。最后,她鼓起勇气,向一队正要上工的民工询问:“你们这儿有个范喜良吗?”民工说:“有这么个人,新来的。”孟姜女一听,甭提多开心了!她连忙再问:“他在哪儿呢?”民工说:“已经死了,尸首都已经填了城脚了!”猛地听到这个噩耗,这好似晴天霹雳一般,孟姜女只觉眼前一黑,一阵心酸,大哭起来。整整哭了三天三夜,哭得天昏地暗,连天地都感动了。天越来越阴沉,风越来越猛烈,只听“哗啦”一声,一段长城被哭倒了,露出来的正是范喜良的尸首,孟姜女的眼泪滴在了他血肉模糊的脸上。她终于见到了自己心爱的丈夫,但他却再也看不到她了,因为他已经被残暴的秦始皇害死了。
梁山伯与祝英台
从前有个姓祝的会稽士族,人称祝员外,他的女儿祝英台不仅美丽大方,而且非常的聪明好学。但由于古时候女子不能进学堂读书,祝英台只好日日倚在窗栏上,望着大街上身背着书箱来来往往的读书人,心里羡慕极了!难道女子只能在家里绣花吗?为什么我不能去上学?她突然反问自己:对啊!我为什么就不能上学呢?
想到这儿,祝英台赶紧回到房间,鼓起勇气向父母要求:“爹,娘,我要到会稽(绍兴)城里读书。我可以穿男人的衣服,扮成男人的样子,一定不让别人认出来,你们就答应我吧!”祝员外夫妇开始不同意,但经不住英台撒娇哀求,只好答应了。第二天一清早,天刚蒙蒙亮,祝英台就和丫鬟扮成男装,辞别父母,带着书箱,兴高采烈地出发去杭州了。 到了学堂的第一天,祝英台遇见了一个叫梁山伯的男同学,学问出众,人品也十分优秀。她想:这么好的人,要是能天天在一起,一定会学到很多东西,也一定会很开心的。而梁山伯也觉得与她很投缘,有一种一见如故的感觉。于是,他们常常一起诗呀文呀谈得情投意合,冷呀热呀相互关心体贴,促膝并肩,两小无猜。后来,两人结拜为兄弟,更是时时刻刻,形影不离。春去秋来,一晃三年过去了,学年期满,该是打点行装、拜别老师、返回家乡的时候了。同窗共烛整三载,祝英台已经深深爱上了她的梁兄,而梁山伯虽不知祝英台是女生,但也对她十分倾慕。他俩恋恋不舍地分了手,回到家后,都日夜思念着对方。几个月后,梁山伯前往祝家拜访,结果令他又惊又喜。原来这时,他见到的祝英台,已不再是那个清秀的小书生,而是一位年轻美貌的大姑娘。再见的那一刻,他们都明白了彼此之间的感情,早已是心心相印。 此后,梁山伯请人到祝家去求亲。可祝员外哪会看得上这穷书生呢,他早已把女儿许配给了有钱人家的少爷马公子。梁山伯顿觉万念俱灰,一病不起,没多久就死去了。听到梁山伯去世的消息,一直在与父母抗争以反对包办婚姻的祝英台反而突然变得异常镇静。她套上红衣红裙,走进了迎亲的花轿。迎亲的队伍一路敲锣打鼓,好不热闹!路过梁山伯的坟前时,忽然间飞沙走石,花轿不得不停了下来。只见祝英台走出轿来,脱去红装,一身素服,缓缓地走到坟前,跪下来放声大哭,霎时间风雨飘摇,雷声大作,“轰”的一声,坟墓裂开了,祝英台似乎又见到了她的梁兄那温柔的面庞,她微笑着纵身跳了进去。接着又是一声巨响,坟墓合上了。这时风消云散,雨过天晴,各种野花在风中轻柔地摇曳,一对美丽的蝴蝶从坟头飞出来,在阳光下自由地翩翩起舞
白蛇传
清明时分,西湖岸边花红柳绿,断桥上面游人如梭,真是好一幅春光明媚的美丽画面。突然,从西湖底悄悄 白娘子升上来两个如花似玉的姑娘,怎么回事?人怎么会从水里升出来呢?原来,她们是两条修炼成了人形的蛇精,虽然如此,但她们并无害人之心,只因羡慕世间的多彩人生,才一个化名叫白素贞,一个化名叫小青,来到西湖边游玩。偏偏老天爷忽然发起脾气来,霎时间下起了倾盆大雨,白素贞和小青被淋得无处藏身,正发愁呢,突然只觉头顶多了一把伞,转身一看,只见一位温文尔雅、白净秀气的年轻书生撑着伞在为她们遮雨。白素贞和这小书生四目相交,都不约而同地红了红脸,相互产生了爱慕之情。小青看在眼里,忙说:“多谢!请问客官尊姓大名。”那小书生道:“我叫许仙,就住在这断桥边。”白素贞和小青也赶忙作了自我介绍。从此,他们三人常常见面,白素贞和许仙的感情越来越好,过了不久,他们就结为夫妻,并开了一间“保和堂”药店,小日子过得可美了!由于“保和堂”治好了很多很多疑难病症,而且给穷人看病配药还分文不收,所以药店的生意越来越红火,远近来找白素贞治病的人越来越多,人们将白素贞亲切地称为白娘子。可是,“保和堂”的兴隆、许仙和白娘子的幸福生活却惹恼了一个人,谁呢?那就是金山寺的法海和尚。因为人们的病都被白娘子治好了,到金山寺烧香求菩萨的人就少多了,香火不旺,法海和尚自然就高兴不起来了。这天,他又来到“保和堂”前,看到白娘子正在给人治病,不禁心内妒火中烧,再定睛一瞧,哎呀!原来这白娘子不是凡人,而是条白蛇变的!法海虽有点小法术,但他的心术却不正。看出了白娘子的身份后,他就整日想拆散许仙白娘子夫妇、搞垮“保和堂”。于是,他偷偷把许仙叫到寺中,对他说:“你娘子是蛇精变的,你快点和她分手吧,不然,她会吃掉你的!”许仙一听,非常气愤,他想:我娘子心地善良,对我的情意比海还深。就算她是蛇精,也不会害我,何况她如今已有了身孕,我怎能离弃她呢!法海见许仙不上他的当,恼羞成怒,便把许仙关在了寺里。 “保和堂”里,白娘子正焦急地等待许仙回来。一天、两天,左等、右等,白娘子心急如焚。终于打听到原来许仙被金山寺的法海和尚给“留”住了,白娘子赶紧带着小青来到金山寺,苦苦哀求,请法海放回许仙。法海见了白娘子,一阵冷笑,说道:“大胆妖蛇,我劝你还是快点离开人间,否则别怪我不客气了!”白娘子见法海拒不放人,无奈,只得拔下头上的金钗,迎风一摇,掀起滔滔大浪,向金山寺直逼过去。法海眼见水漫金山寺,连忙脱下袈裟,变成一道长堤,拦在寺门外。大水涨一尺,长堤就高一尺,大水涨一丈,长堤就高一丈,任凭波浪再大,也漫不过去。再加上白娘子有孕在身,实在斗不过法海,后来,法海使出欺诈的手法,将白娘子收进金钵,压在了雷峰塔下,把许仙和白娘子这对恩爱夫妻活生生地拆散了。小青逃离金山寺后,数十载深山练功,最终打败了法海,将他逼进了螃蟹腹中,救出了白娘子,从此,她和许仙以及他们的孩子幸福地生活在一起,再也不分离了。
泼水节的传说
西双版纳、德宏傣族的泼水节传说都是“七公主杀火魔”的故事,华坪傣族的泼水节传说故事却独具特色。
相传在很久以前,金沙江边一个聚居在密林深处的傣族村寨,因树林起火,村民处在被大火吞没的危难之中,一个名叫李良的傣家汉子,为保护村庄,不畏危险,冲出火网,从金沙江里挑来一桶桶江水,泼洒山火。
经过一天一夜的劳累,山火终于被泼灭了,村民得救,李良因为劳累把汗流干了,倒在山头上。村民打来清水给李良解渴,但他喝了九十九挑水也解不了渴。后来,李良索性一头扑到江水中,变成一条巨龙,顺江而去。有的说,他变成了一棵大树。
傣族人民为纪念李良,每年农历三月初三这一天,每家房屋清扫一新,撒上青松叶,并在选定的江边或井旁,用绿树搭起长半里长的青棚,棚下撒满厚厚的松针,两旁放上盛满水的水槽,午间太阳当顶时,众人穿行于棚间,相互用青松蘸水洒身,吉祥幸福的水相互泼洒,表示对李良的怀念和对新年的祝福。
这项活动一直延续至今,成为傣族人民辞旧迎新祝福吉祥的节日——泼水节。
金角老龙王救始祖的传说(仡佬族)
相传,很久以前,仡佬族的始祖先民,居住在山林里,在大树上搭窝栖息,以猎狩小型动物为生。一日,先民们在山林里寻找猎物的时候,与一群猛虎不期而遇,短暂的相峙之后,先民们开始逃跑。他们逃到了山的最高处,虎群也追到了最高处,他们爬上了最高的树,虎群就在树下停了下来,围着大树,不住地咆哮,仿佛打定主意,非以先民们为食不可。三天三夜过去了,虎群仍旧围困着先民们,眼看树上的人们就要坚持不住了。这时,天空中飘来一朵彩云,东海的金角老龙王站在云端,他是受天庭调派,在此方布云行雨的。他搭手一看,便发现了相峙的人和虎。他想,地界上人本来就少,让他们成了虎的食物,岂不可怜,让我救他们一救。于是,龙王倾东海之水,倾泻而下,渐渐的,水漫上了山顶,淹没了虎群。
先民们得救了,他们十分感谢金角老龙王的救命之恩,同时,他们对洪水也产生了敬畏之情,给后人们留下了描述这次洪水的八字真言:“洪水朝天,淹(读an)死老鹰”。后来,仡佬人为感族龙王的救命之恩,把他们奔走山林间,脚上必须穿着的鞋叫做“八块金龙”。八块是鞋由八块兽皮缝制而成,金龙是指金角老龙王,意在祈望仡佬人穿上“八块金龙”走在山野间,有金角老龙王的眷顾,能够平安顺利。为了感谢他们的大树,自此以后,他们每年都要祭树,把山林中的大树作为神灵来供奉,让有灵的大树永佑仡佬人的平安。(这个传说在贵州省务川县的长脚、蕉坝和贵州六枝的居都仡佬村至今仍然流传,居都村的仡佬人每年的三月还要过祭树节。)
西双版纳、德宏傣族的泼水节传说都是“七公主杀火魔”的故事,华坪傣族的泼水节传说故事却独具特色。
相传在很久以前,金沙江边一个聚居在密林深处的傣族村寨,因树林起火,村民处在被大火吞没的危难之中,一个名叫李良的傣家汉子,为保护村庄,不畏危险,冲出火网,从金沙江里挑来一桶桶江水,泼洒山火。
经过一天一夜的劳累,山火终于被泼灭了,村民得救,李良因为劳累把汗流干了,倒在山头上。村民打来清水给李良解渴,但他喝了九十九挑水也解不了渴。后来,李良索性一头扑到江水中,变成一条巨龙,顺江而去。有的说,他变成了一棵大树。
傣族人民为纪念李良,每年农历三月初三这一天,每家房屋清扫一新,撒上青松叶,并在选定的江边或井旁,用绿树搭起长半里长的青棚,棚下撒满厚厚的松针,两旁放上盛满水的水槽,午间太阳当顶时,众人穿行于棚间,相互用青松蘸水洒身,吉祥幸福的水相互泼洒,表示对李良的怀念和对新年的祝福。
这项活动一直延续至今,成为傣族人民辞旧迎新祝福吉祥的节日——泼水节。
金角老龙王救始祖的传说(仡佬族)
相传,很久以前,仡佬族的始祖先民,居住在山林里,在大树上搭窝栖息,以猎狩小型动物为生。一日,先民们在山林里寻找猎物的时候,与一群猛虎不期而遇,短暂的相峙之后,先民们开始逃跑。他们逃到了山的最高处,虎群也追到了最高处,他们爬上了最高的树,虎群就在树下停了下来,围着大树,不住地咆哮,仿佛打定主意,非以先民们为食不可。三天三夜过去了,虎群仍旧围困着先民们,眼看树上的人们就要坚持不住了。这时,天空中飘来一朵彩云,东海的金角老龙王站在云端,他是受天庭调派,在此方布云行雨的。他搭手一看,便发现了相峙的人和虎。他想,地界上人本来就少,让他们成了虎的食物,岂不可怜,让我救他们一救。于是,龙王倾东海之水,倾泻而下,渐渐的,水漫上了山顶,淹没了虎群。
先民们得救了,他们十分感谢金角老龙王的救命之恩,同时,他们对洪水也产生了敬畏之情,给后人们留下了描述这次洪水的八字真言:“洪水朝天,淹(读an)死老鹰”。后来,仡佬人为感族龙王的救命之恩,把他们奔走山林间,脚上必须穿着的鞋叫做“八块金龙”。八块是鞋由八块兽皮缝制而成,金龙是指金角老龙王,意在祈望仡佬人穿上“八块金龙”走在山野间,有金角老龙王的眷顾,能够平安顺利。为了感谢他们的大树,自此以后,他们每年都要祭树,把山林中的大树作为神灵来供奉,让有灵的大树永佑仡佬人的平安。(这个传说在贵州省务川县的长脚、蕉坝和贵州六枝的居都仡佬村至今仍然流传,居都村的仡佬人每年的三月还要过祭树节。)
田螺姑娘 人参娃娃神农尝百草
【急求!】大家帮我写5篇西游记的复述,200字左右!以及那5篇故事里唐玄奘师徒四人的性格!小唯感激不尽!
<<西游记>>
《西游记》主要描写的是孙悟空保唐僧西天取经,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的故事。唐僧取经是历史上一件真实的事。大约距今一千三百多年前,即唐太宗贞观元年(627),年仅25岁的青年和尚玄奘离开京城长安,只身到天竺(印度)游学。他从长安出发后,途经中亚、阿富汗、巴基斯坦,历尽艰难险阻,最后到达了印度。他在那里学习了两年多,并在一次大型佛教经学辩论会任主讲,受到了赞誉。贞观十九年(645)玄奘回到了长安,带回佛经657部。他这次西天取经,前后十九年,行程几万里,是一次传奇式的万里长征,轰动一时。后来玄奘口述西行见闻,由弟子辩机辑录成《大唐西域记》十二卷。但这部书主要讲述了路上所见各国的历史、地理及交通,没有什么故事。及到他的弟子慧立、彦琮撰写的《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则为玄奘的经历增添了许多神话色彩,从此,唐僧取经的故事便开始在民间广为流传。南宋有《大唐三藏取经诗话》,金代院本有《唐三藏》、《蟠桃会》等,元杂剧有吴昌龄的《唐三藏西天取经》、无名氏的《二郎神锁齐大圣》等,这些都为《西游记》的创作奠定了基础。吴承恩也正是在民间传说和话本、戏曲的基础上,经过艰苦的再创造,完成了这部令中华民族为之骄傲的伟大大文学巨著。吴承恩,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淮安府山阳(今江苏省淮安市)人。约生于明弘治十三年至正德初年之间(1500—1510),约卒于万历十年(1582)。吴承恩的曾祖父、祖父都是读书人,任过县学的训导、教谕。但到了他父亲吴锐这一辈,由于家贫困,出赘徐家,“遂袭徐氏业,坐肆中”,当起了小商人。尽管如此,吴家却不失读书的传统。据说其父吴锐虽为商人,不仅为人正派,而且好读书,好谈时政,这自然对吴承恩产生较大影响。吴承恩从小就很聪明,很早入了学,少年得志,名满乡里。天启《淮安府志》卷十六说吴承恩“性敏而多慧,博极群书,为诗文,下笔立成。”但成年后的吴承恩却很不顺利,在科举进身的道路上屡遭挫折,到四十多岁才补了一个岁贡生,五十多岁任过浙江长兴县丞,后又担任过荆王府纪善,这是同县丞级别差不多的闲职。吴承恩创作《西游记》大约是中年以后,或认为是晚年所作,具体时间无法确定。除《西游记》外,他还创作有长诗《二郎搜山图歌》和《禹鼎志》。现存《射阳先生存稿》四卷,包括诗一卷、散文三卷,是吴承恩逝世后由丘度编订而成。 《西游记》全书一百回,从大的结构上看,可分成三个部分。第一回至第八回是第一部分,主要写了孙悟空出世、拜师、大闹天宫,这是全书最精彩的章节,热闹非凡,孙悟空上天入地好一顿折腾,将他的反抗性格表现得淋漓尽致。第八回至第十二回是第二部分,主要写了唐僧的出身及取经的缘由。第十三回至最后一回是第三部分,主要写唐僧西天取经,路上先后收了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三个徒弟,并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取到了真经,修成了正果。
以上是简述。下面是5个经典西游记小故事!!
1.[西游记] 石猴出世
在大海里面有一个花果山,这个山顶上有一大块石头柱子,3丈多高,2丈多粗,有这么一天,这块石头轰的一声裂了,从里面蹦出一个大石头球来,这个石头球咕噜一滚,你说怪不怪呀,这个石头球变出来一个石头猴了。过了一会这个石头球眼睛就睁开了,它活了!往地下一跪,朝东西南北这四个方向就拜开了,拜完了,“腾”一蹦他就跳下山去了,他看见山下有好多好多的猴子,在那里又跳又蹦的,他就说:"喂,我跟你们一块玩呀!"大家看见他都很高兴,他们一块就玩开了,成了好朋友了。他们在一块摘果子吃,在一块支个树枝打秋千玩,大伙过的别提多高兴了。
有这么一个夏天,天别提多热了,石猴他们就在河里洗澡,洗着洗着就说"你看这个河,哗,哗,哗的流水,这个水是从那里流出来的?咱们顺着这个小河往上走看着这个水到底儿从哪里流出来的,你们说好不好?“好,好。”这个石头猴把手一举:“走,咱们瞅瞅去?”说着这些猴子你揪着我,我拽着你,像一窝蜂似的,顺着河往上面走去了。他们走呀走呀,走了好远,忽然听到哗哗哗的声音,那是什么呀?抬头一瞧呀,那是个大瀑布,瀑布就从山上往下流的那个大水就跟那个白布似的,往下流,就像帘子,好看急了。这些猴子看了,就非常高兴。又拍巴掌又拍脑子,这个时候有个猴子就说“这个水帘子后面是什么呀?这样好不好,谁要有本事敢钻进去,瞧瞧里面有什么?这样再出来,我们就拜他为大王好不好?”“好,对。谁要敢进去瞧瞧然后再出来我们就拜他们为大王,谁去?”大伙一瞅这水哗哗的往下流,谁也不敢去。他们楞了半天。猴子们你瞅瞅我,我瞅瞅你,没有一个敢去的。这个时候从猴中间跳出来一个猴,喊了一声:“我敢进去”。大家一看就是这个石猴,你瞧吧,这个石猴睁大了眼睛,晃了晃身子,跳到了瀑布里面去了。后面的猴子站在那边,都为他担心,“哎呀,他掉到里面还出的来吗?”
这个石猴不是跳到里面了吗?他站在了一个地方一瞧是铁板桥,原来这个瀑布是往桥下流的,可是这个桥柱子有一个大石头,水往上一冲呀,就溅起老高的大浪花,这样以来,这个瀑布就像一个大帘子,往上面一瞧,把这个桥给挡住了,这个石猴看了看里面还有一个大洞,他就朝洞里面走去了,看了看,好家伙,里面一个大石房子,里面两边有花还有树,当中还有一个石碑,这个碑还刻着一行字。石猴蹦过去一瞧“花果山福地,水帘洞洞天”,好呀!这是块福地,他就这瞧瞧,那里看看,又用力一跳从这个桥上跳出来了。猴子们在外面等的着急呢,看见他出来了,轰的一下就把他围起来了。“里面都是什么样的?水深吗?”石猴把头一摇:“别着急,听我慢慢说,那里面根本就没有水,原来是瀑布把一座铁板桥遮住了,桥那边有一座房子、里面有石头床、石头桌子、石头凳子还有石头盆、石碗、石头这个石头那个可宽敞了,咱们这些老的小的,胖的瘦的都能坐的下,是一个好地方呀!”猴子们一听就高兴了,高兴得直蹦,“咱们进去,咱们进去。”“好”说着石猴就头一低,噌地一跳就带着猴们跳过去了。过了这个铁板桥就来到了房子里面,猴子们一瞧“哎呀!这可真是一个好地方呀!”猴子们一个一个抱桌子抢碗的,豁的就折腾开了。挪过来挪过去,半天才安静下来了。这个时候,石猴往一个大石头上一坐,跟猴子们说了,“喂,你们刚才可说过,谁要有本事赶先进来,还好好的出去就拜他为大王,对不对?我现在进来又出去,出去又进来,找了这么一个好地方,你们还不赶紧拜我为大王吗?”猴子们一听就喊开了“对对对,咱们说就得这么办,来来来咱们来拜他为大王。”说着猴子们就排好了队,这个石猴坐在当中间,他们都跪下了给他磕头。从那里以后这个石猴就带着他们在花果山水帘洞里面过起日子来了。
2.龙宫夺宝
你们知道孙悟空手里拿的那个兵器叫什么吗?金箍棒,对了,叫金箍棒,可是你们知道他的这个金箍棒从那里得来的?现在我就跟你们说说,原来这个孙悟空住在花果山水帘洞,手下有好多好多的猴子,因为孙悟空本领高强,猴子们就拜他为美猴王,孙大圣,这个孙悟空为了不让花果山的猴子受欺负,就带着猴子练起武艺,可是他们的这个兵器都是木头竿和刀什么的,孙悟空就想这么弄一种真正合适的兵器给孩们弄呢?这个老猴子就说了:“大王,想要兵器可以到京城兵器库里面去拿呀。”孙悟空一听,就问这个兵器库在什么地方?“哎呀太远了。”“远怕什么,快说快说。”“在东方”“好勒!你在家里看着孩儿们练习武艺,我老孙去也。”说着噌就没有影了,哪去了?上京城给小猴子们找兵器去了。
工夫不大他就到京城了,一看,呵!这个地人来人往,骑马的、坐轿的、做买卖的。他下来了,变成一个农民混在城里了,一边走一边打听,打听兵器库在什么地方。打听着了。可是到那里一瞧,不行进不去,在外面有好些站岗的看着门呢。他变了一个会飞的小虫,顺着门缝就钻进去了,到里面一瞧,豁!这里面的兵器可真多了,刀、枪、剑、斧、钩、叉什么都有,屋子都快装满了,哎呀,这么多的东西我怎么拿呀?有办法!他抓了一把猴毛轻轻的一吹,噗,变了好些的猴,有拿三把的、四把的、五把的,一个人抱了一大包,可是这么出去,这个门关着呢,孙悟空有主意,腾一下就把这个门打开了,张着大嘴使劲的噗的一吹,好家伙,他这一口气变成了一阵大风,刮的是黑天黑地,看守的兵都让吹趴下去了,街上的人也睁不开眼,找地方躲风,孙悟空就趁这个机会,抱着这些兵器跟这些小猴们架着筋斗云回花果山来了。这个时候,老猴子正带着猴子们练习武艺呢。“喂,孩儿们!我回来了。”大伙抬头一瞧美猴王回来了,心里别提多高兴了,抱着兵器的孩子们全都下来了,把这些兵器都搁在那个山坡上了,他把身上一抖,那些猴毛又回到他的身上去了,孙悟空就跟这些小猴们说:“孩儿们,你们随便拿一件兵器练吧。”小猴们一听稀里糊涂,稀里糊涂连蹦带跳就练开了,孙悟空看着就高兴,他就跟老猴子说:“你看孩儿们都有了合适的兵器了可是这些兵器都太轻,可是我怎么样才能得一件合适的兵器呢?”这个时候,老猴子就说:“大王呀,咱们这个铁板桥下面一直通到东海龙宫,你到那边去找一件好不好呀?”孙悟空一听“对!我去!”孙悟空是急脾气,说干就干,跳下了铁板桥“吱”就跳下了水里面去了,工夫不大就来到了东海龙宫了。他刚要往里面走,里面来了一个巡海夜叉,拿着钢叉“站住,你是干什么的?”“啊,你不知道我是花果山水帘洞的美猴王,我要见你们的东海龙王。”“哦,你等着,我给你禀告一声。”“好,你去”“哎”说着那个巡海夜叉进了水晶宫。工夫不大,又出来了,“东海龙王有旨,请进”。“好勒”孙悟空进了水晶宫,一瞧这个东海龙王,高高的坐在那个宝座上,旁边站着文武的官员,虾兵蟹将、龙子龙孙一大帮,孙悟空进去行了一个礼。龙王抬头一瞧,“哦,你就是花果山水帘洞的孙悟空美猴王吗?你有什么事找我呢?”“我老孙只想跟你借一件兵器使使。”“哦,这点小事好说好说,来人那,你们给美猴王拿一把大刀来。”“龙王呀,我不愿意使刀。”“哦,那么你们把九拱钢叉抬来吧。”他们就抬来了。孙悟空抓起来呀,试了试,往地下一扔“不行,太轻,太轻!”“这个叉呀,3600多呀还轻?”“还轻,还轻。”“好!你们把那个方天化戢抬来。”“是”。有十好几个乌龟大力士一摇一晃的抬来了。孙悟空拿起来就好象小孩玩的那个木头棍似的。抓了两下,往地下一扔“不行不行!太轻。”“啊?还太轻,哎呀!它是7200斤重呀!还轻?我除了这把方天化戢,没有更重的兵器了。”“龙王,你就再找找呀!”这时候龙婆在龙王的耳朵那边嘀咕了嘀咕,龙王说:“哦,想起来了,我的海底宝库里头有一个震海神针铁,有13000多斤重,你看你拿的动吗?”“好,让人把他抬来。”“哎呀,谁弄的动他呀,还是你亲自去看看吧,你要是拿的动呀,我就把它送给你。”“好的好的,带我去看看。”孙悟空跟着龙王来到了海底宝库,真的有一个又粗又高的大铁柱子放着万道金光,孙悟空过去了用手摸了摸,“好到是好,就是太粗太长了点,如果能够再细点,再短点就好了。”孙悟空刚说完,你说怪不怪呀,“吱吱”那个大铁柱子立刻就变的细了一些,也短了一些,孙悟空又说了一句:“再细点、再短点才好”,“吱吱”又变细又变短了。他一看这个柱子的两头都有两道金箍,当中间是黑铁,那个金箍上面还刻着字呢:如意金箍棒13000斤。孙悟空说还能不能再短点呀,再细点,再短点,再细点,再短点,“吱吱吱”你说多神呀,这个大柱子变得像绣花针那么点了,搁到耳朵眼里面去了。别提多乐了,拿着它一耍,变大一点,变得有碗口粗细了,接着叽里咕噜的就耍开了,一直耍到了水晶宫。把龙王吓得浑身直哆嗦,虾兵蟹将也吓得趴在地上不敢动了。孙悟空拿着金箍棒往龙王宝殿一坐,“龙王,老孙谢谢你。”“哎,不用谢不用谢。”“龙王我还要麻烦你一件事。”“什么事呀,孙大圣?你看我有了金箍棒,还得有一身盔甲才好呀。”龙王一听,怎么着!你还要盔甲?他着急了,我可没有什么好的盔甲呀。“这么你有要说你没有呀,找找嘛,我老孙也不白要你的,赶明儿,我老孙给你献个宝贝。”
龙王没有办法就把西海、南海、北海三个龙王都叫过来了。三个龙王一到就问:“大哥找我们有什么事呀?”“是这么回事:花果山水帘洞来了一个孙悟空,要走了我的镇海神针铁,还要让我给他盔甲,我找你们商量商量怎么办?”南海龙王一听就火了:“大哥这个猴子太可恨了,先把他抓来,我揍他一顿再说!”“哎呀,不行呀,他手里头有兵器呀,他要是一抡呀,谁也别想活了。”“那这么办呢?西海龙王想了想就说了,我看那,咱们把这个盔甲假装地给他,然后摆酒把他灌醉了,把他再杀了,怎么样?”“好,就这么办。”说着这四个龙王就来到了孙悟空的面前,“我南海龙王有一顶凤威紫金冠。你看西海龙王有一副琐子黄金甲,北海龙王有一双耦丝布云鞋,孙悟空点了点头,“好,就放到一块用包袱给我包起来。”“好,快包快包”“包好了我老孙就拿着走。”“别走呀,我大哥给您预备好了,摆好了酒席。”孙悟空一听呵呵的一笑,嘿嘿,得了吧,什么吃酒送行,你们是想把我灌醉了把我杀死,我都听见了。可恼呀可恼,说着腾的一腿桌子给踢翻了,稀里哗啦桌子碗全碎了。龙王一看心说,这没的说了,打吧!这南海龙王就向孙悟空扑过去了。这孙悟空拿金箍棒往上一挑,这么一拽就跟挑一根蛇似的,“啪”一摔就摔到东海龙王身上。把东海龙王也给砸爬下了。西海龙王和南海龙王,和鱼兵虾蟹,王八精一看都胡噜胡噜全上来了。孙悟空一看他全上来了,“我没工夫给你们耗工夫,他把这个金箍棒这么一抡,他把那个大柱子都给打折了,接着稀里哗啦的,哎哟我的妈呀!怎么回事呀?孙悟空把那个大柱子都给打折了。还不塌吗,噼里啪啦这么一砸,这个龙子龙孙们直叫妈。孙悟空就趁着这个工夫,把那个包袱一抱,把金箍棒往胳肢窝里面一夹,噌就没有影了。等四位龙王爬出来了,想要追他,还上那里去追他去呀。这个时候孙悟空早回到花果山回到水帘洞里面去。拿着他的金箍棒给孩儿们说呢。
自从孙悟空大闹水晶宫以后,可就气坏了四个龙王了。东海龙王到玉皇大帝那边把孙悟空给告下来了。玉皇大帝是天上的皇帝,他立刻派天兵天将去捉拿孙悟空。这个时候有个太白金星对玉皇大帝说了,慢着,看来这个猴子神通广大,要想抓住他恐怕不太容易,不如下一道命令把他骗到天来,给他一个小官做做,他也就老实了。要是到了天上,他再胡闹,那咱们也不怕。随时都可以把他抓住,你看是不是这样做好呢?玉皇大帝想了想也好,那就这么办吧。“你去把那个猴子骗到山上来吧。”“是”这个太白金星就立刻驾着云去找孙悟空去了,见了孙悟空这么一说,这个孙悟空一听怎么着,“玉皇大帝要请我去天上做官,这个好呀。”孙悟空一听就高兴了,他把金箍棒往耳朵眼里面一藏变小了能搁到里面去,他就跟猴子们说了:“你们听着,我老孙要上天上做官去了,你们好好看着咱们这个水帘洞。”说着他就跟着太白金星上天了。
西游记] 收服沙和尚
第二天一大早,孙悟空又让八戒下河把那个妖怪骗上来,八戒没有什么办法呀,只好又系了系腰带下河去了。这一回八戒跟水里头的妖怪可真打得欢呀,打了半天。八戒想把那个妖怪骗上岸上来,可是那个妖怪学乖了,每次追八戒的时候一到了岸边就不追了,又回来了。哎呀,抓不了妖怪又过不了河,这怎么呢?孙悟空就想,对呀,我为什么不去找观音菩萨去呢,叫他帮帮忙。想到这里孙悟空就跟师傅说了:“师傅,你说我到南海去问问观音菩萨,请他帮帮忙好不好呀?”“好,你呀就快去吧。”“诶。”孙悟空把腰一拧,噌就没影了。
工夫不大,他就到了南海,菩萨一看见他来了,就问他:“悟空,怎么不保护师傅,你到这里来干什么呀?”“菩萨,我和八戒保护师傅到了流沙河,河面有800里宽呀,没有桥、没有船,还有一个妖怪,我和八戒跟他打了好几仗,也没有把他打着。怎么过河呀?没什么说的,还请你指教指教吧。”观音菩萨一听笑了,“你这个猴子,你这么不把你们保护师傅去西天取经的事跟他说说呢?”“跟妖怪说,跟妖怪说干吗呀?”“你要跟他说到西天去取经的事呀,不用打他就会跟你们一块保护师傅了。”“这,这是这么回事呀?”“你听我说,他原来是天宫里面的卷帘大将,就因为那一会在蟠桃会上他打破了一个酒杯,王母娘娘要杀他,是我给他说的情,免他一死,让他在流沙河等着,等着唐僧路过的时候,让他当徒弟跟你们一块保护师傅去取经。”“哦,原来他还是我的一个师弟呢。”“可不是吗?”“慧岸”慧岸是观音菩萨的一个随从,他说:“你跟大圣去一趟吧。带着这个红葫芦到了流沙河你就喊一声说悟净,他就出来了,先让他向唐僧拜师,然后你就把这个红葫芦跟他脖子上的念珠穿在一块弄到河里头,他呀就会变成一支大船了,唐僧他就可以过河了。”慧岸接过了红葫芦说了一声“是”孙悟空呢,就向观音菩萨行礼道谢,然后就跟慧岸一块驾着云儿,工夫不大呀就到了流沙河了。
4.三打白骨精
白骨精知道唐僧肉能长生不老,所以要抓唐僧。白骨精的计划开始了......
孙悟空,沙和尚,猪八戒和唐僧,师徒四人在路上救了一个女子。女子请他们吃饭。孙悟空看出她是白骨精所以把她打死了,白骨精跑了。唐僧有些生气,因为孙悟空打死了人。
又走了一会,他们遇见了一个老婆婆。结果还是白骨精,又被孙悟空打死了,白骨精又跑了。唐僧气急败坏,觉得孙悟空无可救药,把孙悟空赶走了。
赶走了孙悟空,唐僧一徒又向前走。遇到了一个老头,没有了孙悟空的火眼晶晶,唐僧被引诱到了一个教堂里。在那里遇到了假菩萨(是白骨精),菩萨攻击起了唐僧。
就在这时,孙悟空过来打败了白骨精。唐僧知道了实情,向孙悟空道歉。又走上了去西天取经的旅途。唐僧因悟空又打死拦路强盗,再次把他撵走。六耳猕猴精趁机变作悟空模样,抢走行李关文,又把小妖变作唐僧、八戒、沙僧模样,欲上西天骗取真经。真假二悟空从天上杀到地下,菩萨、玉帝、地藏王等均不能辨认真假,直到雷音寺如来佛处,才被佛祖说出本相,猕猴精被悟空打死。
5.蟠桃会偷桃
美猴王为能够长生不死,远离花果山去寻仙访道。在一位樵夫的指引下他来到灵台方寸山,须菩提祖师收他为徒弟,赐名孙悟空。须菩提祖师认为他有灵性教授悟空七十二种变化和一个跟头可以翻十万八千里的筋斗云。功夫学成,孙悟空回到了花果山。为操练群猴,悟空使起法术,将傲来国的兵器摄上了花果山,山中的妖、兽全拜在了悟空足下。后来,悟空入东海龙宫借宝,讨得了定海神针做兵器,即重达一万三千五百斤的如意金箍棒。不久,他又大闹地府,在生死簿上涂掉了所有猴子的名字。东海龙王和阎王表奏玉帝,请伏妖猴。
玉帝采纳太白金星的建议,召孙悟空上天宫当了专管养马的弼马温。当时猴王欢欢喜喜到任。事后,悟空发现这是个不入流的官职,知道受了愚弄,气愤地返回了花果山水帘洞,树立了“齐天大圣”的旗帜。玉帝命托塔李天王和哪吒太子带着天兵天将来捉悟空,结果被悟空打得大败。玉帝无奈,只好承认“齐天大圣”的名号,命令孙悟空到天宫管理蟠桃园。
蟠桃会这天,孙悟空喝光了宴会用的仙酒,还闯入太上老君的丹房,吃尽了葫芦内的金丹,然后回到了水帘洞。玉帝对孙悟空扰乱蟠桃会甚为痛恨,命令四大天王、托塔李天王和哪吒太子去捉悟空,10万天兵被悟空打败。玉帝又派二郎神来战孙悟空。经过多次交手,在二郎神同悟空大战之际,太上老君抛下金刚圈击中悟空,方才将他捉拿。
呜呼!!终于搜完了。怎么样?给个分啊……
《西游记》主要描写的是孙悟空保唐僧西天取经,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的故事。唐僧取经是历史上一件真实的事。大约距今一千三百多年前,即唐太宗贞观元年(627),年仅25岁的青年和尚玄奘离开京城长安,只身到天竺(印度)游学。他从长安出发后,途经中亚、阿富汗、巴基斯坦,历尽艰难险阻,最后到达了印度。他在那里学习了两年多,并在一次大型佛教经学辩论会任主讲,受到了赞誉。贞观十九年(645)玄奘回到了长安,带回佛经657部。他这次西天取经,前后十九年,行程几万里,是一次传奇式的万里长征,轰动一时。后来玄奘口述西行见闻,由弟子辩机辑录成《大唐西域记》十二卷。但这部书主要讲述了路上所见各国的历史、地理及交通,没有什么故事。及到他的弟子慧立、彦琮撰写的《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则为玄奘的经历增添了许多神话色彩,从此,唐僧取经的故事便开始在民间广为流传。南宋有《大唐三藏取经诗话》,金代院本有《唐三藏》、《蟠桃会》等,元杂剧有吴昌龄的《唐三藏西天取经》、无名氏的《二郎神锁齐大圣》等,这些都为《西游记》的创作奠定了基础。吴承恩也正是在民间传说和话本、戏曲的基础上,经过艰苦的再创造,完成了这部令中华民族为之骄傲的伟大大文学巨著。吴承恩,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淮安府山阳(今江苏省淮安市)人。约生于明弘治十三年至正德初年之间(1500—1510),约卒于万历十年(1582)。吴承恩的曾祖父、祖父都是读书人,任过县学的训导、教谕。但到了他父亲吴锐这一辈,由于家贫困,出赘徐家,“遂袭徐氏业,坐肆中”,当起了小商人。尽管如此,吴家却不失读书的传统。据说其父吴锐虽为商人,不仅为人正派,而且好读书,好谈时政,这自然对吴承恩产生较大影响。吴承恩从小就很聪明,很早入了学,少年得志,名满乡里。天启《淮安府志》卷十六说吴承恩“性敏而多慧,博极群书,为诗文,下笔立成。”但成年后的吴承恩却很不顺利,在科举进身的道路上屡遭挫折,到四十多岁才补了一个岁贡生,五十多岁任过浙江长兴县丞,后又担任过荆王府纪善,这是同县丞级别差不多的闲职。吴承恩创作《西游记》大约是中年以后,或认为是晚年所作,具体时间无法确定。除《西游记》外,他还创作有长诗《二郎搜山图歌》和《禹鼎志》。现存《射阳先生存稿》四卷,包括诗一卷、散文三卷,是吴承恩逝世后由丘度编订而成。 《西游记》全书一百回,从大的结构上看,可分成三个部分。第一回至第八回是第一部分,主要写了孙悟空出世、拜师、大闹天宫,这是全书最精彩的章节,热闹非凡,孙悟空上天入地好一顿折腾,将他的反抗性格表现得淋漓尽致。第八回至第十二回是第二部分,主要写了唐僧的出身及取经的缘由。第十三回至最后一回是第三部分,主要写唐僧西天取经,路上先后收了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三个徒弟,并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取到了真经,修成了正果。
以上是简述。下面是5个经典西游记小故事!!
1.[西游记] 石猴出世
在大海里面有一个花果山,这个山顶上有一大块石头柱子,3丈多高,2丈多粗,有这么一天,这块石头轰的一声裂了,从里面蹦出一个大石头球来,这个石头球咕噜一滚,你说怪不怪呀,这个石头球变出来一个石头猴了。过了一会这个石头球眼睛就睁开了,它活了!往地下一跪,朝东西南北这四个方向就拜开了,拜完了,“腾”一蹦他就跳下山去了,他看见山下有好多好多的猴子,在那里又跳又蹦的,他就说:"喂,我跟你们一块玩呀!"大家看见他都很高兴,他们一块就玩开了,成了好朋友了。他们在一块摘果子吃,在一块支个树枝打秋千玩,大伙过的别提多高兴了。
有这么一个夏天,天别提多热了,石猴他们就在河里洗澡,洗着洗着就说"你看这个河,哗,哗,哗的流水,这个水是从那里流出来的?咱们顺着这个小河往上走看着这个水到底儿从哪里流出来的,你们说好不好?“好,好。”这个石头猴把手一举:“走,咱们瞅瞅去?”说着这些猴子你揪着我,我拽着你,像一窝蜂似的,顺着河往上面走去了。他们走呀走呀,走了好远,忽然听到哗哗哗的声音,那是什么呀?抬头一瞧呀,那是个大瀑布,瀑布就从山上往下流的那个大水就跟那个白布似的,往下流,就像帘子,好看急了。这些猴子看了,就非常高兴。又拍巴掌又拍脑子,这个时候有个猴子就说“这个水帘子后面是什么呀?这样好不好,谁要有本事敢钻进去,瞧瞧里面有什么?这样再出来,我们就拜他为大王好不好?”“好,对。谁要敢进去瞧瞧然后再出来我们就拜他们为大王,谁去?”大伙一瞅这水哗哗的往下流,谁也不敢去。他们楞了半天。猴子们你瞅瞅我,我瞅瞅你,没有一个敢去的。这个时候从猴中间跳出来一个猴,喊了一声:“我敢进去”。大家一看就是这个石猴,你瞧吧,这个石猴睁大了眼睛,晃了晃身子,跳到了瀑布里面去了。后面的猴子站在那边,都为他担心,“哎呀,他掉到里面还出的来吗?”
这个石猴不是跳到里面了吗?他站在了一个地方一瞧是铁板桥,原来这个瀑布是往桥下流的,可是这个桥柱子有一个大石头,水往上一冲呀,就溅起老高的大浪花,这样以来,这个瀑布就像一个大帘子,往上面一瞧,把这个桥给挡住了,这个石猴看了看里面还有一个大洞,他就朝洞里面走去了,看了看,好家伙,里面一个大石房子,里面两边有花还有树,当中还有一个石碑,这个碑还刻着一行字。石猴蹦过去一瞧“花果山福地,水帘洞洞天”,好呀!这是块福地,他就这瞧瞧,那里看看,又用力一跳从这个桥上跳出来了。猴子们在外面等的着急呢,看见他出来了,轰的一下就把他围起来了。“里面都是什么样的?水深吗?”石猴把头一摇:“别着急,听我慢慢说,那里面根本就没有水,原来是瀑布把一座铁板桥遮住了,桥那边有一座房子、里面有石头床、石头桌子、石头凳子还有石头盆、石碗、石头这个石头那个可宽敞了,咱们这些老的小的,胖的瘦的都能坐的下,是一个好地方呀!”猴子们一听就高兴了,高兴得直蹦,“咱们进去,咱们进去。”“好”说着石猴就头一低,噌地一跳就带着猴们跳过去了。过了这个铁板桥就来到了房子里面,猴子们一瞧“哎呀!这可真是一个好地方呀!”猴子们一个一个抱桌子抢碗的,豁的就折腾开了。挪过来挪过去,半天才安静下来了。这个时候,石猴往一个大石头上一坐,跟猴子们说了,“喂,你们刚才可说过,谁要有本事赶先进来,还好好的出去就拜他为大王,对不对?我现在进来又出去,出去又进来,找了这么一个好地方,你们还不赶紧拜我为大王吗?”猴子们一听就喊开了“对对对,咱们说就得这么办,来来来咱们来拜他为大王。”说着猴子们就排好了队,这个石猴坐在当中间,他们都跪下了给他磕头。从那里以后这个石猴就带着他们在花果山水帘洞里面过起日子来了。
2.龙宫夺宝
你们知道孙悟空手里拿的那个兵器叫什么吗?金箍棒,对了,叫金箍棒,可是你们知道他的这个金箍棒从那里得来的?现在我就跟你们说说,原来这个孙悟空住在花果山水帘洞,手下有好多好多的猴子,因为孙悟空本领高强,猴子们就拜他为美猴王,孙大圣,这个孙悟空为了不让花果山的猴子受欺负,就带着猴子练起武艺,可是他们的这个兵器都是木头竿和刀什么的,孙悟空就想这么弄一种真正合适的兵器给孩们弄呢?这个老猴子就说了:“大王,想要兵器可以到京城兵器库里面去拿呀。”孙悟空一听,就问这个兵器库在什么地方?“哎呀太远了。”“远怕什么,快说快说。”“在东方”“好勒!你在家里看着孩儿们练习武艺,我老孙去也。”说着噌就没有影了,哪去了?上京城给小猴子们找兵器去了。
工夫不大他就到京城了,一看,呵!这个地人来人往,骑马的、坐轿的、做买卖的。他下来了,变成一个农民混在城里了,一边走一边打听,打听兵器库在什么地方。打听着了。可是到那里一瞧,不行进不去,在外面有好些站岗的看着门呢。他变了一个会飞的小虫,顺着门缝就钻进去了,到里面一瞧,豁!这里面的兵器可真多了,刀、枪、剑、斧、钩、叉什么都有,屋子都快装满了,哎呀,这么多的东西我怎么拿呀?有办法!他抓了一把猴毛轻轻的一吹,噗,变了好些的猴,有拿三把的、四把的、五把的,一个人抱了一大包,可是这么出去,这个门关着呢,孙悟空有主意,腾一下就把这个门打开了,张着大嘴使劲的噗的一吹,好家伙,他这一口气变成了一阵大风,刮的是黑天黑地,看守的兵都让吹趴下去了,街上的人也睁不开眼,找地方躲风,孙悟空就趁这个机会,抱着这些兵器跟这些小猴们架着筋斗云回花果山来了。这个时候,老猴子正带着猴子们练习武艺呢。“喂,孩儿们!我回来了。”大伙抬头一瞧美猴王回来了,心里别提多高兴了,抱着兵器的孩子们全都下来了,把这些兵器都搁在那个山坡上了,他把身上一抖,那些猴毛又回到他的身上去了,孙悟空就跟这些小猴们说:“孩儿们,你们随便拿一件兵器练吧。”小猴们一听稀里糊涂,稀里糊涂连蹦带跳就练开了,孙悟空看着就高兴,他就跟老猴子说:“你看孩儿们都有了合适的兵器了可是这些兵器都太轻,可是我怎么样才能得一件合适的兵器呢?”这个时候,老猴子就说:“大王呀,咱们这个铁板桥下面一直通到东海龙宫,你到那边去找一件好不好呀?”孙悟空一听“对!我去!”孙悟空是急脾气,说干就干,跳下了铁板桥“吱”就跳下了水里面去了,工夫不大就来到了东海龙宫了。他刚要往里面走,里面来了一个巡海夜叉,拿着钢叉“站住,你是干什么的?”“啊,你不知道我是花果山水帘洞的美猴王,我要见你们的东海龙王。”“哦,你等着,我给你禀告一声。”“好,你去”“哎”说着那个巡海夜叉进了水晶宫。工夫不大,又出来了,“东海龙王有旨,请进”。“好勒”孙悟空进了水晶宫,一瞧这个东海龙王,高高的坐在那个宝座上,旁边站着文武的官员,虾兵蟹将、龙子龙孙一大帮,孙悟空进去行了一个礼。龙王抬头一瞧,“哦,你就是花果山水帘洞的孙悟空美猴王吗?你有什么事找我呢?”“我老孙只想跟你借一件兵器使使。”“哦,这点小事好说好说,来人那,你们给美猴王拿一把大刀来。”“龙王呀,我不愿意使刀。”“哦,那么你们把九拱钢叉抬来吧。”他们就抬来了。孙悟空抓起来呀,试了试,往地下一扔“不行,太轻,太轻!”“这个叉呀,3600多呀还轻?”“还轻,还轻。”“好!你们把那个方天化戢抬来。”“是”。有十好几个乌龟大力士一摇一晃的抬来了。孙悟空拿起来就好象小孩玩的那个木头棍似的。抓了两下,往地下一扔“不行不行!太轻。”“啊?还太轻,哎呀!它是7200斤重呀!还轻?我除了这把方天化戢,没有更重的兵器了。”“龙王,你就再找找呀!”这时候龙婆在龙王的耳朵那边嘀咕了嘀咕,龙王说:“哦,想起来了,我的海底宝库里头有一个震海神针铁,有13000多斤重,你看你拿的动吗?”“好,让人把他抬来。”“哎呀,谁弄的动他呀,还是你亲自去看看吧,你要是拿的动呀,我就把它送给你。”“好的好的,带我去看看。”孙悟空跟着龙王来到了海底宝库,真的有一个又粗又高的大铁柱子放着万道金光,孙悟空过去了用手摸了摸,“好到是好,就是太粗太长了点,如果能够再细点,再短点就好了。”孙悟空刚说完,你说怪不怪呀,“吱吱”那个大铁柱子立刻就变的细了一些,也短了一些,孙悟空又说了一句:“再细点、再短点才好”,“吱吱”又变细又变短了。他一看这个柱子的两头都有两道金箍,当中间是黑铁,那个金箍上面还刻着字呢:如意金箍棒13000斤。孙悟空说还能不能再短点呀,再细点,再短点,再细点,再短点,“吱吱吱”你说多神呀,这个大柱子变得像绣花针那么点了,搁到耳朵眼里面去了。别提多乐了,拿着它一耍,变大一点,变得有碗口粗细了,接着叽里咕噜的就耍开了,一直耍到了水晶宫。把龙王吓得浑身直哆嗦,虾兵蟹将也吓得趴在地上不敢动了。孙悟空拿着金箍棒往龙王宝殿一坐,“龙王,老孙谢谢你。”“哎,不用谢不用谢。”“龙王我还要麻烦你一件事。”“什么事呀,孙大圣?你看我有了金箍棒,还得有一身盔甲才好呀。”龙王一听,怎么着!你还要盔甲?他着急了,我可没有什么好的盔甲呀。“这么你有要说你没有呀,找找嘛,我老孙也不白要你的,赶明儿,我老孙给你献个宝贝。”
龙王没有办法就把西海、南海、北海三个龙王都叫过来了。三个龙王一到就问:“大哥找我们有什么事呀?”“是这么回事:花果山水帘洞来了一个孙悟空,要走了我的镇海神针铁,还要让我给他盔甲,我找你们商量商量怎么办?”南海龙王一听就火了:“大哥这个猴子太可恨了,先把他抓来,我揍他一顿再说!”“哎呀,不行呀,他手里头有兵器呀,他要是一抡呀,谁也别想活了。”“那这么办呢?西海龙王想了想就说了,我看那,咱们把这个盔甲假装地给他,然后摆酒把他灌醉了,把他再杀了,怎么样?”“好,就这么办。”说着这四个龙王就来到了孙悟空的面前,“我南海龙王有一顶凤威紫金冠。你看西海龙王有一副琐子黄金甲,北海龙王有一双耦丝布云鞋,孙悟空点了点头,“好,就放到一块用包袱给我包起来。”“好,快包快包”“包好了我老孙就拿着走。”“别走呀,我大哥给您预备好了,摆好了酒席。”孙悟空一听呵呵的一笑,嘿嘿,得了吧,什么吃酒送行,你们是想把我灌醉了把我杀死,我都听见了。可恼呀可恼,说着腾的一腿桌子给踢翻了,稀里哗啦桌子碗全碎了。龙王一看心说,这没的说了,打吧!这南海龙王就向孙悟空扑过去了。这孙悟空拿金箍棒往上一挑,这么一拽就跟挑一根蛇似的,“啪”一摔就摔到东海龙王身上。把东海龙王也给砸爬下了。西海龙王和南海龙王,和鱼兵虾蟹,王八精一看都胡噜胡噜全上来了。孙悟空一看他全上来了,“我没工夫给你们耗工夫,他把这个金箍棒这么一抡,他把那个大柱子都给打折了,接着稀里哗啦的,哎哟我的妈呀!怎么回事呀?孙悟空把那个大柱子都给打折了。还不塌吗,噼里啪啦这么一砸,这个龙子龙孙们直叫妈。孙悟空就趁着这个工夫,把那个包袱一抱,把金箍棒往胳肢窝里面一夹,噌就没有影了。等四位龙王爬出来了,想要追他,还上那里去追他去呀。这个时候孙悟空早回到花果山回到水帘洞里面去。拿着他的金箍棒给孩儿们说呢。
自从孙悟空大闹水晶宫以后,可就气坏了四个龙王了。东海龙王到玉皇大帝那边把孙悟空给告下来了。玉皇大帝是天上的皇帝,他立刻派天兵天将去捉拿孙悟空。这个时候有个太白金星对玉皇大帝说了,慢着,看来这个猴子神通广大,要想抓住他恐怕不太容易,不如下一道命令把他骗到天来,给他一个小官做做,他也就老实了。要是到了天上,他再胡闹,那咱们也不怕。随时都可以把他抓住,你看是不是这样做好呢?玉皇大帝想了想也好,那就这么办吧。“你去把那个猴子骗到山上来吧。”“是”这个太白金星就立刻驾着云去找孙悟空去了,见了孙悟空这么一说,这个孙悟空一听怎么着,“玉皇大帝要请我去天上做官,这个好呀。”孙悟空一听就高兴了,他把金箍棒往耳朵眼里面一藏变小了能搁到里面去,他就跟猴子们说了:“你们听着,我老孙要上天上做官去了,你们好好看着咱们这个水帘洞。”说着他就跟着太白金星上天了。
西游记] 收服沙和尚
第二天一大早,孙悟空又让八戒下河把那个妖怪骗上来,八戒没有什么办法呀,只好又系了系腰带下河去了。这一回八戒跟水里头的妖怪可真打得欢呀,打了半天。八戒想把那个妖怪骗上岸上来,可是那个妖怪学乖了,每次追八戒的时候一到了岸边就不追了,又回来了。哎呀,抓不了妖怪又过不了河,这怎么呢?孙悟空就想,对呀,我为什么不去找观音菩萨去呢,叫他帮帮忙。想到这里孙悟空就跟师傅说了:“师傅,你说我到南海去问问观音菩萨,请他帮帮忙好不好呀?”“好,你呀就快去吧。”“诶。”孙悟空把腰一拧,噌就没影了。
工夫不大,他就到了南海,菩萨一看见他来了,就问他:“悟空,怎么不保护师傅,你到这里来干什么呀?”“菩萨,我和八戒保护师傅到了流沙河,河面有800里宽呀,没有桥、没有船,还有一个妖怪,我和八戒跟他打了好几仗,也没有把他打着。怎么过河呀?没什么说的,还请你指教指教吧。”观音菩萨一听笑了,“你这个猴子,你这么不把你们保护师傅去西天取经的事跟他说说呢?”“跟妖怪说,跟妖怪说干吗呀?”“你要跟他说到西天去取经的事呀,不用打他就会跟你们一块保护师傅了。”“这,这是这么回事呀?”“你听我说,他原来是天宫里面的卷帘大将,就因为那一会在蟠桃会上他打破了一个酒杯,王母娘娘要杀他,是我给他说的情,免他一死,让他在流沙河等着,等着唐僧路过的时候,让他当徒弟跟你们一块保护师傅去取经。”“哦,原来他还是我的一个师弟呢。”“可不是吗?”“慧岸”慧岸是观音菩萨的一个随从,他说:“你跟大圣去一趟吧。带着这个红葫芦到了流沙河你就喊一声说悟净,他就出来了,先让他向唐僧拜师,然后你就把这个红葫芦跟他脖子上的念珠穿在一块弄到河里头,他呀就会变成一支大船了,唐僧他就可以过河了。”慧岸接过了红葫芦说了一声“是”孙悟空呢,就向观音菩萨行礼道谢,然后就跟慧岸一块驾着云儿,工夫不大呀就到了流沙河了。
4.三打白骨精
白骨精知道唐僧肉能长生不老,所以要抓唐僧。白骨精的计划开始了......
孙悟空,沙和尚,猪八戒和唐僧,师徒四人在路上救了一个女子。女子请他们吃饭。孙悟空看出她是白骨精所以把她打死了,白骨精跑了。唐僧有些生气,因为孙悟空打死了人。
又走了一会,他们遇见了一个老婆婆。结果还是白骨精,又被孙悟空打死了,白骨精又跑了。唐僧气急败坏,觉得孙悟空无可救药,把孙悟空赶走了。
赶走了孙悟空,唐僧一徒又向前走。遇到了一个老头,没有了孙悟空的火眼晶晶,唐僧被引诱到了一个教堂里。在那里遇到了假菩萨(是白骨精),菩萨攻击起了唐僧。
就在这时,孙悟空过来打败了白骨精。唐僧知道了实情,向孙悟空道歉。又走上了去西天取经的旅途。唐僧因悟空又打死拦路强盗,再次把他撵走。六耳猕猴精趁机变作悟空模样,抢走行李关文,又把小妖变作唐僧、八戒、沙僧模样,欲上西天骗取真经。真假二悟空从天上杀到地下,菩萨、玉帝、地藏王等均不能辨认真假,直到雷音寺如来佛处,才被佛祖说出本相,猕猴精被悟空打死。
5.蟠桃会偷桃
美猴王为能够长生不死,远离花果山去寻仙访道。在一位樵夫的指引下他来到灵台方寸山,须菩提祖师收他为徒弟,赐名孙悟空。须菩提祖师认为他有灵性教授悟空七十二种变化和一个跟头可以翻十万八千里的筋斗云。功夫学成,孙悟空回到了花果山。为操练群猴,悟空使起法术,将傲来国的兵器摄上了花果山,山中的妖、兽全拜在了悟空足下。后来,悟空入东海龙宫借宝,讨得了定海神针做兵器,即重达一万三千五百斤的如意金箍棒。不久,他又大闹地府,在生死簿上涂掉了所有猴子的名字。东海龙王和阎王表奏玉帝,请伏妖猴。
玉帝采纳太白金星的建议,召孙悟空上天宫当了专管养马的弼马温。当时猴王欢欢喜喜到任。事后,悟空发现这是个不入流的官职,知道受了愚弄,气愤地返回了花果山水帘洞,树立了“齐天大圣”的旗帜。玉帝命托塔李天王和哪吒太子带着天兵天将来捉悟空,结果被悟空打得大败。玉帝无奈,只好承认“齐天大圣”的名号,命令孙悟空到天宫管理蟠桃园。
蟠桃会这天,孙悟空喝光了宴会用的仙酒,还闯入太上老君的丹房,吃尽了葫芦内的金丹,然后回到了水帘洞。玉帝对孙悟空扰乱蟠桃会甚为痛恨,命令四大天王、托塔李天王和哪吒太子去捉悟空,10万天兵被悟空打败。玉帝又派二郎神来战孙悟空。经过多次交手,在二郎神同悟空大战之际,太上老君抛下金刚圈击中悟空,方才将他捉拿。
呜呼!!终于搜完了。怎么样?给个分啊……
龙王降雨的故事 被道士测出下雨之地与多少,心中恼怒便私自改变降水量。求完整故事,那个道士是谁?
《西游记》第九回 袁守诚妙算无私曲 老龙王拙计犯天条
诗曰:都城大国实堪观,八水周流绕四山。多少帝王兴此处,古来天下说长安。主
此单表陕西大国长安城,乃历代帝王建都之地。自周、秦、汉以来,三州花似锦,八水绕城流。三十六条花柳巷,七十二座管弦楼。华夷图上看,天下最为头,真是奇胜之方。今却是大唐太宗文皇帝登基,改元龙集贞观。此时已登极十三年,岁在己巳。且不说他驾前有安邦定国的英豪,与那创业争疆的杰士。主
却说长安城外泾河岸边,有两个贤人:一个是渔翁,名唤张稍;一个是樵子,名唤李定。他两个是不登科的进士,能识字的山人。古
一日,在长安城里,卖了肩上柴,货了篮中鲤,同入酒馆之中,吃了半酣,各携一瓶,顺泾河岸边,徐步而回。张稍道:“李兄,我想那争名的,因名丧体;夺利的,为利亡身;受爵的,抱虎而眠;承恩的,袖蛇而去。算起来,还不如我们水秀山青,逍遥自在,甘淡薄,随缘而过。”李定道:“张兄说得有理。但只是你那水秀,不如我的山青。”张稍道:你山青不如我的水秀。有一《蝶恋花》词为证,词曰:主
烟波万里扁舟小,静依孤篷,西施声音绕。涤虑洗心名利少,闲攀蓼穗蒹葭草。古
数点沙鸥堪乐道,柳岸芦湾,妻子同欢笑。一觉安眠风浪俏,无荣无辱无烦恼。”主
李定道:你的水秀,不如我的山青。也有个《蝶恋花》词为证,词曰:知
云林一段松花满,默听莺啼,巧舌如调管。红瘦绿肥春正暖,倏然夏至光阴转。又值秋来容易换,黄花香,堪供玩。迅速严冬如指拈,逍遥四季无人管。斋
渔翁道:你山青不如我水秀,受用些好物,有一《鹧鸪天》为证:主
仙乡云水足生涯,摆橹横舟便是家。活剖鲜鳞烹绿鳖,旋蒸紫蟹煮红虾。青芦笋,水荇芽,菱角鸡头更可夸。娇藕老莲芹叶嫩,慈菇茭白鸟英花。古
樵夫道:你水秀不如我山青,受用些好物,亦有一《鹧鸪天》为证:斋
崔巍峻岭接天涯,草舍茅庵是我家。腌腊鸡鹅强蟹鳖,獐把兔鹿胜鱼虾。香椿叶,黄楝芽,竹笋山茶更可夸。紫李红桃梅杏熟,甜梨酸枣木樨花。知
渔翁道:你山青真个不如我的水秀,又有《天仙子》一首:古
一叶小舟随所寓,万迭烟波无恐惧。垂钩撒网捉鲜鳞,没酱腻,偏有味,老妻稚子团圆会。鱼多又货长安市,换得香醪吃个醉。蓑衣当被卧秋江,鼾鼾睡,无忧虑,不恋人间荣与贵。知
樵子道:你水秀还不如我的山青,也有《天仙子》一首:古
茆舍数椽山下盖,松竹梅兰真可爱。穿林越岭觅干柴,没人怪,从我卖,或少或多凭世界。将钱沽酒随心快,瓦钵磁瓯殊自在。窍菘醉了卧松阴,无挂碍,无利害,不管人间兴与败。知
渔翁道:李兄,你山中不如我水上生意快活,有一《西江月》为证:古
红蓼花繁映月,黄芦叶乱摇风。碧天清远楚江空,牵搅一潭星动。入网大鱼作队,吞钩小鳜成丛。得来烹煮味偏浓,笑傲江湖打哄。主
樵夫道:张兄,你水上还不如我山中的生意快活,亦有《西江月》为证:知
败叶枯藤满路,破梢老竹盈山。女萝干葛乱牵攀,折取收绳杀担。虫蛀空心榆柳,风吹断头松楠。采来堆积备冬寒,换酒换钱从俺。斋
渔翁道:你山中虽可比过,还不如我水秀的幽雅,有一《临江仙》为证:主
潮落旋移孤艇去,夜深罢棹歌来。蓑衣残月甚幽哉,宿鸥惊不起,天际彩云开。困卧芦洲无个事,三竿日上还捱。随心尽意自安排,朝臣寒待漏,争似我宽怀?斋
樵夫道:你水秀的幽雅,还不如我山青更幽雅,亦有《临江仙》可证:主
苍径秋高拽斧去,晚凉抬担回来。野花插鬓更奇哉,拨云寻路出,待月叫门开。稚子山妻欣笑接,草床木枕尚捱。蒸梨炊黍旋铺排,瓮中新酿熟,真个壮幽怀!”斋
渔翁道:这都是我两个生意,赡身的勾当,你却没有我闲时节的好处,有诗为证,诗曰:知
闲看天边白鹤飞,停舟溪畔掩苍扉。倚篷教子搓钓线,罢棹同妻晒网围。古
性定果然知浪静,身安自是觉风微。绿蓑青笠随时着,胜挂朝中紫绶衣。斋
樵夫道:“你那闲时又不如我的闲时好也,亦有诗为证,诗曰:主
闲观缥缈白云飞,独坐茅庵掩竹扉。无事训儿开卷读,有时对客把棋围。知
喜来策杖歌芳径,兴到携琴上翠微。草履麻绦粗布被,心宽强似着罗衣。古
张稍道:“李定,我两个真是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但散道词章,不为稀罕,且各联几句,看我们渔樵攀话何如?”李定道:张兄言之最妙,请兄先吟。知
舟停绿水烟波内,家住深山旷野中。偏爱溪桥春水涨,最怜岩岫晓云蒙。古
龙门鲜鲤时烹煮,虫蛀干柴日燎烘。钓网多般堪赡老,担绳二事可容终。斋
小舟仰卧观飞雁,草径斜尚听唳鸿。口舌场中无我分,是非海内少吾踪。主
溪边挂晒缯如锦,石上重磨斧似锋。秋月晖晖常独钓,春山寂寂没人逢。知
鱼多换酒同妻饮,柴剩沽壶共子丛。自唱自斟随放荡,长歌长叹任颠风。古
呼兄唤弟邀船伙,挈友携朋聚野翁。行令猜拳频递盏,拆牌道字漫传钟。斋
烹虾煮蟹朝朝乐,炒鸭毳鸡日日丰。愚妇煎茶情散诞,山妻造饭意从容。主
晓来举杖淘轻浪,日出担柴过大冲。雨后披蓑擒活鲤,风前弄斧伐枯松。知
潜踪避世妆痴蠢,隐姓埋名作哑聋。古
张稍道:李兄,我才僭先起句,今到我兄,也先起一联,小弟亦当续之。斋
风月佯狂山野汉,江湖寄傲老余丁。清闲有分随潇洒,口舌无闻喜太平。主
月夜身眠茅屋稳,天昏体盖箬蓑轻。忘情结识松梅友,乐意相交鸥鹭盟。知
名利心头无算计,干戈耳畔不闻声。随时一酌香醪酒,度日三餐野菜羹。古
两束柴薪为活计,一竿钓线是营生。闲呼稚子磨钢斧,静唤憨儿补旧缯。斋
春到爱观杨柳绿,时融喜看荻芦青。夏天避暑修新竹,六月乘凉摘嫩菱。主
霜降鸡肥常日宰,重阳蟹壮及时烹。冬来日上还沉睡,数九天高自不蒸。知
八节山中随放性,四时湖里任陶情。采薪自有仙家兴,垂钓全无世俗形。古
门外野花香艳艳,船头绿水浪平平。身安不说三公位,性定强如十里城。斋
十里城高防阃令,三公位显听宣声。乐山乐水真是罕,谢天谢地谢神明。主
他二人既各道词章,又相联诗句,行到那分路去处,躬身作别。张稍道:“李兄呵,途中保重!上山仔细看虎。假若有些凶险,正是明日街头少故人!”李定闻言,大怒道:“你这厮惫懒!好朋友也替得生死,你怎么咒我?我若遇虎遭害,你必遇浪翻江!”张稍道:“我永世也不得翻江。”李定道:“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暂时祸福。你怎么就保得无事?”张稍道:“李兄,你虽这等说,你还没捉摸。不若我的生意有捉摸,定不遭此等事。”李定道:“你那水面上营生,极凶极险,隐隐暗暗,有什么捉摸?”张稍道:“你是不晓得。这长安城里,西门街上,有一个卖卦的先生。我每日送他一尾金色鲤,他就与我袖传一课,依方位,百下百着。今日我又去买卦,他教我在泾河湾头东边下网,西岸抛钓,定获满载鱼虾而归。明日上城来,卖钱沽酒,再与老兄相叙。”二人从此叙别。古
这正是路上说话,草里有人。原来这泾河水府有一个巡水的夜叉,听见了百下百着之言,急转水晶宫,慌忙报与龙王道:“祸事了,祸事了!”龙王问:“有甚祸事?”夜叉道:“臣巡水去到河边,只听得两个渔樵攀话。相别时,言语甚是利害。那渔翁说:长安城里西门街上,有个卖卦先生,算得最准。他每日送他鲤鱼一尾,他就袖传一课,教他百下百着。若依此等算准,却不将水族尽情打了?何以壮观水府,何以跃浪翻波辅助大王威力?”龙王甚怒,急提了剑就要上长安城,诛灭这卖卦的。旁边闪过龙子、龙孙、虾臣、蟹士、鲥军师、鳜少卿、鲤太宰,一齐启奏道:“大王且息怒。常言道,过耳之言,不可听信。大王此去,必有云从,必有雨助,恐惊了长安黎庶,上天见责。大王隐显莫测,变化无方,但只变一秀士,到长安城内,访问一番。果有此辈,容加诛灭不迟;若无此辈,可不是妄害他人也?”知
龙王依奏,遂弃宝剑,也不兴云雨,出岸上,摇身一变,变作一个白衣秀士,真个——斋
丰姿英伟,耸壑昂霄。步履端祥,循规蹈矩。语言遵孔孟,礼貌体周文。身穿玉色罗蝠服,头戴逍遥一字巾。知
上路来拽开云步,径到长安城西门大街上。只见一簇人,挤挤杂杂,闹闹哄哄,内有高谈阔论的道:“属龙的本命,属虎的相冲。寅辰巳亥,虽称合局,但只怕的是日犯岁君。”龙王闻言,情知是那卖卜之处,走上前,分开众人,望里观看,只见——知
四壁珠玑,满堂绮绣。宝鸭香无断,磁瓶水恁清。两边罗列王维画,座上高悬鬼谷形。端溪砚,金烟墨,相衬着霜毫大笔;火珠林,郭璞数,谨对了台政新经。六爻熟谙,八卦精通。能知天地理,善晓鬼神情。一脖子午主
安排定,满腹星辰布列清。真个那未来事,过去事,观如月镜;几家兴,几家败,鉴若神明。知凶定吉,断死言生。开谈风雨迅,下笔鬼神惊。招牌有字书名姓,神课先生袁守诚。斋
此人是谁?原来是当朝钦天监台正先生袁天罡的叔父,袁守诚是也。那先生果然相貌稀奇,仪容秀丽,名扬大国,术冠长安。龙王入门来,与先生相见。礼毕,请龙上坐,童子献茶。先生问曰:“公来问何事?”龙王曰:“请卜天上阴晴事如何。”先生即袖传一课,断曰:“云迷山顶,雾罩林梢。若占雨泽,准在明朝。”龙王曰:“明日甚时下雨?雨有多少尺寸?”先生道:“明日辰时布云,巳时发雷,午时下雨,未时雨足,共得水三尺三寸零四十八点”。龙王笑曰:“此言不可作戏。如是明日有雨,依你断的时辰数目,我送课金五十两奉谢。若无雨,或不按时辰数目,我与你实说,定要打坏你的门面,扯碎你的招牌,即时赶出长安,不许在此惑众!”先生欣然而答:“这个一定任你。请了,请了,明朝雨后来会。”知
龙王辞别,出长安,回水府。大小水神接着,问曰:“大王访那卖卦的如何?”龙王道:“有,有,有!但是一个掉嘴口讨春的先生。我问他几时下雨,他就说明日下雨;问他什么时辰,什么雨数,他就说辰时布云,巳时发雷,午时下雨,未时雨足,得水三尺三寸零四十八点,我与他打了个赌赛;若果如他言,送他谢金五十两;如略差些,就打破他门面,赶他起身,不许在长安惑众。”众水族笑曰:“大王是八河都总管,司雨大龙神,有雨无雨,惟大王知之,他怎敢这等胡言?那卖卦的定是输了,定是输了!”主
此时龙子龙孙与那鱼鲫蟹士,正欢笑谈此事未毕,只听得半空中叫:“泾河龙王接旨。”众抬头上看,是一个金衣力士,手擎玉帝敕旨,径投水府而来。慌得龙王整衣端肃,焚香接了旨。金衣力士回空而去。龙王谢恩,拆封看时,上写着:“敕命八河总,驱雷掣电行;明朝施雨泽,普济长安城。”旨意上时辰数目,与那先生判断者毫发不差,唬得那龙王魂飞魄散。少顷苏醒,对众水族曰:“尘世上有此灵人,真个是能通天彻地,却不输与他呵!”鲥军师奏曰:“大王放心。要赢他有何难处?臣有小计,管教灭那厮的口嘴。”龙王问计,军师道:“行雨差了时辰,少些点数,就是那厮断卦不准,怕不赢他?那时捽碎招牌,赶他跑路,果何难也?”龙王依他所奏,果不担忧。知
至次日,点札风伯、雷公、云童、电母,直至长安城九霄空上。他挨到那巳时方布云,午时发雷,未时落雨,申时雨止,却只得三尺零四十点,改了他一个时辰,克了他三寸八点,雨后发放众将班师。他又按落云头,还变作白衣秀士,到那西门里大街上,撞入袁守诚卦铺,不容分说,就把他招牌、笔、砚等一齐捽碎。那先生坐在椅上,公然不动。这龙王又轮起门板便打、骂道:“这妄言祸福的妖人,擅惑众心的泼汉!你卦又不灵,言又狂谬!说今日下雨的时辰点数俱不相对,你还危然高坐,趁早去,饶你死罪!”守诚犹公然不惧分毫,仰面朝天冷笑道:“我不怕,我不怕!我无死罪,只怕你倒有个死罪哩!别人好瞒,只是难瞒我也。我认得你,你不是秀士,乃是泾河龙王。你违了玉帝敕旨,改了时辰,克了点数,犯了天条。你在那剐龙台上,恐难免一刀,你还在此骂我?”龙王见说,心惊胆战,毛骨悚然,急丢了门板,整衣伏礼,向先生跪下道:“先生休怪。前言戏之耳,岂知弄假成真,果然违犯天条,奈何?望先生救我一救!不然,我死也不放你。”守诚曰:“我救你不得,只是指条生路与你投生便了。”龙曰:“愿求指教。”先生曰:“你明日午时三刻,该赴人曹官魏征处听斩。你果要性命,须当急急去告当今唐太宗皇帝方好。那魏征是唐王驾下的丞相,若是讨他个人情,方保无事。”龙王闻言,拜辞含泪而去。不觉红日西沉,太阴星上,但见——古
烟凝山紫归鸦倦,远路行人投旅店。渡头新雁宿眭沙,银河现。催更筹,孤村灯火光无焰。风袅炉烟清道院,蝴蝶梦中人不见。月移花影上栏杆,星光乱。漏声换,不觉深沉夜已半。知
这泾河龙王也不回水府,只在空中,等到子时前后,收了云头,敛了雾角,径来皇宫门首。此时唐王正梦出宫门之外,步月花阴,忽然龙王变作人相,上前跪拜。口叫“陛下,救我,救我!”太宗云:“你是何人?朕当救你。”龙王云:“陛下是真龙,臣是业龙。臣因犯了天条,该陛下贤臣人曹官魏征处斩,故来拜求,望陛下救我一救!”太宗曰:“既是魏征处斩,朕可以救你。你放心前去。”龙王欢喜,叩谢而去。斋
却说那太宗梦醒后,念念在心。早已至五鼓三点,太宗设朝,聚集两班文武官员。但见那——知
烟笼凤阙,香蔼龙楼。光摇丹郡动,云拂翠华流。君臣相契同尧古
舜,礼乐威严近汉周。侍臣灯,宫女扇,双双映彩;孔雀屏,麒麟殿,处处光浮。山呼万岁,华祝千秋。静鞭三下响,衣冠拜冕旒。宫花灿烂天香袭,堤柳轻柔御乐讴。珍珠帘,翡翠帘,金钩高控;龙凤扇,山河扇,宝辇停留。文官英秀,武将抖擞。御道分高下,丹墀列品流。金章紫绶乘三象,地久天长万万秋。古
众官朝贺已毕,各各分班。唐王闪凤目龙睛,一一从头观看,只见那文官内是房玄龄、杜如晦、徐世卞、许敬宗、王圭等,武官内是马三宝、段志贤、殷开山、程咬金、刘洪纪、胡敬德、秦叔宝等,一个个威仪端肃,却不见魏征丞相。唐王召徐世勣上殿道:“朕夜间得一怪梦,梦见一人迎面拜谒,口称是泾河龙王,犯了天条,该人曹官魏征处斩,拜告寡人救他,朕已许诺。今日班前独不见魏征,何也?”世勣对曰:“此梦告准,须臾魏征来朝,陛下不要放他出门。过此一日,可救梦中之龙。”唐王大喜,即传旨,着当驾官宣魏征入朝。知
却说魏征丞相在府,夜观乾象,正爇宝香,只闻得九霄鹤唳,却是天差仙使,捧玉帝金旨一道,着他午时三刻,梦斩泾河老龙。这丞相谢了天恩,斋戒沐浴,在府中试慧剑,运元神,故此不曾入朝。一见当驾官赍旨来宣,惶惧无任;又不敢违迟君命,只得急急整衣束带,同旨入朝,在御前叩头请罪。唐王出旨道:“赦卿无罪。”那时诸臣尚未退朝,至此,却命卷帘散朝,独留魏征,宣上金銮,召入便殿,先议论安邦之策,定国之谋。将近巳末午初时候,却命宫人取过大棋来,“朕与贤卿对弈一局。”众嫔妃随取棋枰,铺设御案。魏征谢了恩,即与唐王对弈。毕竟不知胜负如何,且听下回分解。知
诗曰:都城大国实堪观,八水周流绕四山。多少帝王兴此处,古来天下说长安。主
此单表陕西大国长安城,乃历代帝王建都之地。自周、秦、汉以来,三州花似锦,八水绕城流。三十六条花柳巷,七十二座管弦楼。华夷图上看,天下最为头,真是奇胜之方。今却是大唐太宗文皇帝登基,改元龙集贞观。此时已登极十三年,岁在己巳。且不说他驾前有安邦定国的英豪,与那创业争疆的杰士。主
却说长安城外泾河岸边,有两个贤人:一个是渔翁,名唤张稍;一个是樵子,名唤李定。他两个是不登科的进士,能识字的山人。古
一日,在长安城里,卖了肩上柴,货了篮中鲤,同入酒馆之中,吃了半酣,各携一瓶,顺泾河岸边,徐步而回。张稍道:“李兄,我想那争名的,因名丧体;夺利的,为利亡身;受爵的,抱虎而眠;承恩的,袖蛇而去。算起来,还不如我们水秀山青,逍遥自在,甘淡薄,随缘而过。”李定道:“张兄说得有理。但只是你那水秀,不如我的山青。”张稍道:你山青不如我的水秀。有一《蝶恋花》词为证,词曰:主
烟波万里扁舟小,静依孤篷,西施声音绕。涤虑洗心名利少,闲攀蓼穗蒹葭草。古
数点沙鸥堪乐道,柳岸芦湾,妻子同欢笑。一觉安眠风浪俏,无荣无辱无烦恼。”主
李定道:你的水秀,不如我的山青。也有个《蝶恋花》词为证,词曰:知
云林一段松花满,默听莺啼,巧舌如调管。红瘦绿肥春正暖,倏然夏至光阴转。又值秋来容易换,黄花香,堪供玩。迅速严冬如指拈,逍遥四季无人管。斋
渔翁道:你山青不如我水秀,受用些好物,有一《鹧鸪天》为证:主
仙乡云水足生涯,摆橹横舟便是家。活剖鲜鳞烹绿鳖,旋蒸紫蟹煮红虾。青芦笋,水荇芽,菱角鸡头更可夸。娇藕老莲芹叶嫩,慈菇茭白鸟英花。古
樵夫道:你水秀不如我山青,受用些好物,亦有一《鹧鸪天》为证:斋
崔巍峻岭接天涯,草舍茅庵是我家。腌腊鸡鹅强蟹鳖,獐把兔鹿胜鱼虾。香椿叶,黄楝芽,竹笋山茶更可夸。紫李红桃梅杏熟,甜梨酸枣木樨花。知
渔翁道:你山青真个不如我的水秀,又有《天仙子》一首:古
一叶小舟随所寓,万迭烟波无恐惧。垂钩撒网捉鲜鳞,没酱腻,偏有味,老妻稚子团圆会。鱼多又货长安市,换得香醪吃个醉。蓑衣当被卧秋江,鼾鼾睡,无忧虑,不恋人间荣与贵。知
樵子道:你水秀还不如我的山青,也有《天仙子》一首:古
茆舍数椽山下盖,松竹梅兰真可爱。穿林越岭觅干柴,没人怪,从我卖,或少或多凭世界。将钱沽酒随心快,瓦钵磁瓯殊自在。窍菘醉了卧松阴,无挂碍,无利害,不管人间兴与败。知
渔翁道:李兄,你山中不如我水上生意快活,有一《西江月》为证:古
红蓼花繁映月,黄芦叶乱摇风。碧天清远楚江空,牵搅一潭星动。入网大鱼作队,吞钩小鳜成丛。得来烹煮味偏浓,笑傲江湖打哄。主
樵夫道:张兄,你水上还不如我山中的生意快活,亦有《西江月》为证:知
败叶枯藤满路,破梢老竹盈山。女萝干葛乱牵攀,折取收绳杀担。虫蛀空心榆柳,风吹断头松楠。采来堆积备冬寒,换酒换钱从俺。斋
渔翁道:你山中虽可比过,还不如我水秀的幽雅,有一《临江仙》为证:主
潮落旋移孤艇去,夜深罢棹歌来。蓑衣残月甚幽哉,宿鸥惊不起,天际彩云开。困卧芦洲无个事,三竿日上还捱。随心尽意自安排,朝臣寒待漏,争似我宽怀?斋
樵夫道:你水秀的幽雅,还不如我山青更幽雅,亦有《临江仙》可证:主
苍径秋高拽斧去,晚凉抬担回来。野花插鬓更奇哉,拨云寻路出,待月叫门开。稚子山妻欣笑接,草床木枕尚捱。蒸梨炊黍旋铺排,瓮中新酿熟,真个壮幽怀!”斋
渔翁道:这都是我两个生意,赡身的勾当,你却没有我闲时节的好处,有诗为证,诗曰:知
闲看天边白鹤飞,停舟溪畔掩苍扉。倚篷教子搓钓线,罢棹同妻晒网围。古
性定果然知浪静,身安自是觉风微。绿蓑青笠随时着,胜挂朝中紫绶衣。斋
樵夫道:“你那闲时又不如我的闲时好也,亦有诗为证,诗曰:主
闲观缥缈白云飞,独坐茅庵掩竹扉。无事训儿开卷读,有时对客把棋围。知
喜来策杖歌芳径,兴到携琴上翠微。草履麻绦粗布被,心宽强似着罗衣。古
张稍道:“李定,我两个真是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但散道词章,不为稀罕,且各联几句,看我们渔樵攀话何如?”李定道:张兄言之最妙,请兄先吟。知
舟停绿水烟波内,家住深山旷野中。偏爱溪桥春水涨,最怜岩岫晓云蒙。古
龙门鲜鲤时烹煮,虫蛀干柴日燎烘。钓网多般堪赡老,担绳二事可容终。斋
小舟仰卧观飞雁,草径斜尚听唳鸿。口舌场中无我分,是非海内少吾踪。主
溪边挂晒缯如锦,石上重磨斧似锋。秋月晖晖常独钓,春山寂寂没人逢。知
鱼多换酒同妻饮,柴剩沽壶共子丛。自唱自斟随放荡,长歌长叹任颠风。古
呼兄唤弟邀船伙,挈友携朋聚野翁。行令猜拳频递盏,拆牌道字漫传钟。斋
烹虾煮蟹朝朝乐,炒鸭毳鸡日日丰。愚妇煎茶情散诞,山妻造饭意从容。主
晓来举杖淘轻浪,日出担柴过大冲。雨后披蓑擒活鲤,风前弄斧伐枯松。知
潜踪避世妆痴蠢,隐姓埋名作哑聋。古
张稍道:李兄,我才僭先起句,今到我兄,也先起一联,小弟亦当续之。斋
风月佯狂山野汉,江湖寄傲老余丁。清闲有分随潇洒,口舌无闻喜太平。主
月夜身眠茅屋稳,天昏体盖箬蓑轻。忘情结识松梅友,乐意相交鸥鹭盟。知
名利心头无算计,干戈耳畔不闻声。随时一酌香醪酒,度日三餐野菜羹。古
两束柴薪为活计,一竿钓线是营生。闲呼稚子磨钢斧,静唤憨儿补旧缯。斋
春到爱观杨柳绿,时融喜看荻芦青。夏天避暑修新竹,六月乘凉摘嫩菱。主
霜降鸡肥常日宰,重阳蟹壮及时烹。冬来日上还沉睡,数九天高自不蒸。知
八节山中随放性,四时湖里任陶情。采薪自有仙家兴,垂钓全无世俗形。古
门外野花香艳艳,船头绿水浪平平。身安不说三公位,性定强如十里城。斋
十里城高防阃令,三公位显听宣声。乐山乐水真是罕,谢天谢地谢神明。主
他二人既各道词章,又相联诗句,行到那分路去处,躬身作别。张稍道:“李兄呵,途中保重!上山仔细看虎。假若有些凶险,正是明日街头少故人!”李定闻言,大怒道:“你这厮惫懒!好朋友也替得生死,你怎么咒我?我若遇虎遭害,你必遇浪翻江!”张稍道:“我永世也不得翻江。”李定道:“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暂时祸福。你怎么就保得无事?”张稍道:“李兄,你虽这等说,你还没捉摸。不若我的生意有捉摸,定不遭此等事。”李定道:“你那水面上营生,极凶极险,隐隐暗暗,有什么捉摸?”张稍道:“你是不晓得。这长安城里,西门街上,有一个卖卦的先生。我每日送他一尾金色鲤,他就与我袖传一课,依方位,百下百着。今日我又去买卦,他教我在泾河湾头东边下网,西岸抛钓,定获满载鱼虾而归。明日上城来,卖钱沽酒,再与老兄相叙。”二人从此叙别。古
这正是路上说话,草里有人。原来这泾河水府有一个巡水的夜叉,听见了百下百着之言,急转水晶宫,慌忙报与龙王道:“祸事了,祸事了!”龙王问:“有甚祸事?”夜叉道:“臣巡水去到河边,只听得两个渔樵攀话。相别时,言语甚是利害。那渔翁说:长安城里西门街上,有个卖卦先生,算得最准。他每日送他鲤鱼一尾,他就袖传一课,教他百下百着。若依此等算准,却不将水族尽情打了?何以壮观水府,何以跃浪翻波辅助大王威力?”龙王甚怒,急提了剑就要上长安城,诛灭这卖卦的。旁边闪过龙子、龙孙、虾臣、蟹士、鲥军师、鳜少卿、鲤太宰,一齐启奏道:“大王且息怒。常言道,过耳之言,不可听信。大王此去,必有云从,必有雨助,恐惊了长安黎庶,上天见责。大王隐显莫测,变化无方,但只变一秀士,到长安城内,访问一番。果有此辈,容加诛灭不迟;若无此辈,可不是妄害他人也?”知
龙王依奏,遂弃宝剑,也不兴云雨,出岸上,摇身一变,变作一个白衣秀士,真个——斋
丰姿英伟,耸壑昂霄。步履端祥,循规蹈矩。语言遵孔孟,礼貌体周文。身穿玉色罗蝠服,头戴逍遥一字巾。知
上路来拽开云步,径到长安城西门大街上。只见一簇人,挤挤杂杂,闹闹哄哄,内有高谈阔论的道:“属龙的本命,属虎的相冲。寅辰巳亥,虽称合局,但只怕的是日犯岁君。”龙王闻言,情知是那卖卜之处,走上前,分开众人,望里观看,只见——知
四壁珠玑,满堂绮绣。宝鸭香无断,磁瓶水恁清。两边罗列王维画,座上高悬鬼谷形。端溪砚,金烟墨,相衬着霜毫大笔;火珠林,郭璞数,谨对了台政新经。六爻熟谙,八卦精通。能知天地理,善晓鬼神情。一脖子午主
安排定,满腹星辰布列清。真个那未来事,过去事,观如月镜;几家兴,几家败,鉴若神明。知凶定吉,断死言生。开谈风雨迅,下笔鬼神惊。招牌有字书名姓,神课先生袁守诚。斋
此人是谁?原来是当朝钦天监台正先生袁天罡的叔父,袁守诚是也。那先生果然相貌稀奇,仪容秀丽,名扬大国,术冠长安。龙王入门来,与先生相见。礼毕,请龙上坐,童子献茶。先生问曰:“公来问何事?”龙王曰:“请卜天上阴晴事如何。”先生即袖传一课,断曰:“云迷山顶,雾罩林梢。若占雨泽,准在明朝。”龙王曰:“明日甚时下雨?雨有多少尺寸?”先生道:“明日辰时布云,巳时发雷,午时下雨,未时雨足,共得水三尺三寸零四十八点”。龙王笑曰:“此言不可作戏。如是明日有雨,依你断的时辰数目,我送课金五十两奉谢。若无雨,或不按时辰数目,我与你实说,定要打坏你的门面,扯碎你的招牌,即时赶出长安,不许在此惑众!”先生欣然而答:“这个一定任你。请了,请了,明朝雨后来会。”知
龙王辞别,出长安,回水府。大小水神接着,问曰:“大王访那卖卦的如何?”龙王道:“有,有,有!但是一个掉嘴口讨春的先生。我问他几时下雨,他就说明日下雨;问他什么时辰,什么雨数,他就说辰时布云,巳时发雷,午时下雨,未时雨足,得水三尺三寸零四十八点,我与他打了个赌赛;若果如他言,送他谢金五十两;如略差些,就打破他门面,赶他起身,不许在长安惑众。”众水族笑曰:“大王是八河都总管,司雨大龙神,有雨无雨,惟大王知之,他怎敢这等胡言?那卖卦的定是输了,定是输了!”主
此时龙子龙孙与那鱼鲫蟹士,正欢笑谈此事未毕,只听得半空中叫:“泾河龙王接旨。”众抬头上看,是一个金衣力士,手擎玉帝敕旨,径投水府而来。慌得龙王整衣端肃,焚香接了旨。金衣力士回空而去。龙王谢恩,拆封看时,上写着:“敕命八河总,驱雷掣电行;明朝施雨泽,普济长安城。”旨意上时辰数目,与那先生判断者毫发不差,唬得那龙王魂飞魄散。少顷苏醒,对众水族曰:“尘世上有此灵人,真个是能通天彻地,却不输与他呵!”鲥军师奏曰:“大王放心。要赢他有何难处?臣有小计,管教灭那厮的口嘴。”龙王问计,军师道:“行雨差了时辰,少些点数,就是那厮断卦不准,怕不赢他?那时捽碎招牌,赶他跑路,果何难也?”龙王依他所奏,果不担忧。知
至次日,点札风伯、雷公、云童、电母,直至长安城九霄空上。他挨到那巳时方布云,午时发雷,未时落雨,申时雨止,却只得三尺零四十点,改了他一个时辰,克了他三寸八点,雨后发放众将班师。他又按落云头,还变作白衣秀士,到那西门里大街上,撞入袁守诚卦铺,不容分说,就把他招牌、笔、砚等一齐捽碎。那先生坐在椅上,公然不动。这龙王又轮起门板便打、骂道:“这妄言祸福的妖人,擅惑众心的泼汉!你卦又不灵,言又狂谬!说今日下雨的时辰点数俱不相对,你还危然高坐,趁早去,饶你死罪!”守诚犹公然不惧分毫,仰面朝天冷笑道:“我不怕,我不怕!我无死罪,只怕你倒有个死罪哩!别人好瞒,只是难瞒我也。我认得你,你不是秀士,乃是泾河龙王。你违了玉帝敕旨,改了时辰,克了点数,犯了天条。你在那剐龙台上,恐难免一刀,你还在此骂我?”龙王见说,心惊胆战,毛骨悚然,急丢了门板,整衣伏礼,向先生跪下道:“先生休怪。前言戏之耳,岂知弄假成真,果然违犯天条,奈何?望先生救我一救!不然,我死也不放你。”守诚曰:“我救你不得,只是指条生路与你投生便了。”龙曰:“愿求指教。”先生曰:“你明日午时三刻,该赴人曹官魏征处听斩。你果要性命,须当急急去告当今唐太宗皇帝方好。那魏征是唐王驾下的丞相,若是讨他个人情,方保无事。”龙王闻言,拜辞含泪而去。不觉红日西沉,太阴星上,但见——古
烟凝山紫归鸦倦,远路行人投旅店。渡头新雁宿眭沙,银河现。催更筹,孤村灯火光无焰。风袅炉烟清道院,蝴蝶梦中人不见。月移花影上栏杆,星光乱。漏声换,不觉深沉夜已半。知
这泾河龙王也不回水府,只在空中,等到子时前后,收了云头,敛了雾角,径来皇宫门首。此时唐王正梦出宫门之外,步月花阴,忽然龙王变作人相,上前跪拜。口叫“陛下,救我,救我!”太宗云:“你是何人?朕当救你。”龙王云:“陛下是真龙,臣是业龙。臣因犯了天条,该陛下贤臣人曹官魏征处斩,故来拜求,望陛下救我一救!”太宗曰:“既是魏征处斩,朕可以救你。你放心前去。”龙王欢喜,叩谢而去。斋
却说那太宗梦醒后,念念在心。早已至五鼓三点,太宗设朝,聚集两班文武官员。但见那——知
烟笼凤阙,香蔼龙楼。光摇丹郡动,云拂翠华流。君臣相契同尧古
舜,礼乐威严近汉周。侍臣灯,宫女扇,双双映彩;孔雀屏,麒麟殿,处处光浮。山呼万岁,华祝千秋。静鞭三下响,衣冠拜冕旒。宫花灿烂天香袭,堤柳轻柔御乐讴。珍珠帘,翡翠帘,金钩高控;龙凤扇,山河扇,宝辇停留。文官英秀,武将抖擞。御道分高下,丹墀列品流。金章紫绶乘三象,地久天长万万秋。古
众官朝贺已毕,各各分班。唐王闪凤目龙睛,一一从头观看,只见那文官内是房玄龄、杜如晦、徐世卞、许敬宗、王圭等,武官内是马三宝、段志贤、殷开山、程咬金、刘洪纪、胡敬德、秦叔宝等,一个个威仪端肃,却不见魏征丞相。唐王召徐世勣上殿道:“朕夜间得一怪梦,梦见一人迎面拜谒,口称是泾河龙王,犯了天条,该人曹官魏征处斩,拜告寡人救他,朕已许诺。今日班前独不见魏征,何也?”世勣对曰:“此梦告准,须臾魏征来朝,陛下不要放他出门。过此一日,可救梦中之龙。”唐王大喜,即传旨,着当驾官宣魏征入朝。知
却说魏征丞相在府,夜观乾象,正爇宝香,只闻得九霄鹤唳,却是天差仙使,捧玉帝金旨一道,着他午时三刻,梦斩泾河老龙。这丞相谢了天恩,斋戒沐浴,在府中试慧剑,运元神,故此不曾入朝。一见当驾官赍旨来宣,惶惧无任;又不敢违迟君命,只得急急整衣束带,同旨入朝,在御前叩头请罪。唐王出旨道:“赦卿无罪。”那时诸臣尚未退朝,至此,却命卷帘散朝,独留魏征,宣上金銮,召入便殿,先议论安邦之策,定国之谋。将近巳末午初时候,却命宫人取过大棋来,“朕与贤卿对弈一局。”众嫔妃随取棋枰,铺设御案。魏征谢了恩,即与唐王对弈。毕竟不知胜负如何,且听下回分解。知
西游记那个泾河龙王和姓袁的算命先生
袁天罡
作文 龙的传说
五年级的,老师要啊作为中国文化的象征,龙不是被帝王们全部霸占。在民间,龙仍然以各种方式出现。中国的各个民族几乎都有以龙为主题的传说和故事,人们以赛龙舟、舞龙灯来欢庆节日,以祭祀龙来祈求风调雨顺,下面介绍一些龙的传说:
龙的传说——天龙:
太原晚报副刊以“天龙”为名。有朋友问:天龙是怎样的龙?为什么会有天龙?
天龙,当然指天上的龙,或升天的龙。龙能够腾翔于云天,是由其取材对象和神性决定的。龙的神性可以用喜水、好飞、通天、善变、显灵、征瑞、兆祸、示威来概括。其中的“好飞”和“通天”,是“天龙”形成的决定性因素。我们知道,作为龙的集合对象,雷电、云雾、虹霓等本来就是飞腾在空中的“天象”;而鱼、鳄、蛇等在水中潜游之快,马、牛、鹿等在陆地上奔跑之速,都类似于“飞”枣古人由于思维的模糊性,往往将潜游于水中的鱼、鳄、蛇等,奔跑于陆地上的马、牛、鹿等,和飞升腾跃在空中的雷电、云雾、虹霓等看成一个神物的不同表现,从而认为能在水中游、地上跑,也就能在天上飞。
“好飞”必然“通天”。因为“飞”的方向和域界,自然是,也只能是神秘、辽阔、至高无上的天。因而,从远古到如今,人们总是让神龙常常出现在浩渺无垠的昊天云气中。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出土的黑陶双耳盆上,有将“鱼藻纹”和“鸟纹”刻划在一起的图案;陕西宝鸡北首岭遗址出土的“鸟鱼纹”,也将天上飞的鸟同水中游的鱼枣龙的集合对象联系起来。这就透示出,早在新石器时代早期,龙的模糊集合之初,龙就开始有了“通天”的意味。长沙陈家大山楚墓出土了一件“龙凤导引升天帛画”。画面上的龙,竖身卷尾,头脸朝天,肢爪划动,跃跃而上。旁边是它的同伴枣昂首展翅的凤。龙凤之下,站一位双手合十的裙服女子。显然,这位女子在祈祷着、接受着龙凤的导引,要飞升到天上去,做一名自由自在的“女仙”。
于是,龙就有了沟通天地,做天地间的桥梁和信使的能力和身份。那些专制帝王们之所以称自己为“真龙天子”,其根本点就在于瞅准了龙的“通天”的神性,和充当天地间桥梁和信使的能力。
对于老百姓而言,“天龙”则是一种民族心理的对应、释放和外化。我们的祖先们,生活在异常艰辛的环境里,自然界灾害频仍,氏族间你争我斗,自身面临生老病死诸多苦痛。进入阶级社会后,又增加了来自专制皇权的压力,而这后一种压力又同道德伦理相结合,以“三纲五常”等形式箍桶填鸭般灌进人们的血脉中,不容分说、无可拒绝地捆绑住人们的手脚。然而,追求自由乃是人之为人的天性枣天性自由却无时不在羁绊之中,于是,人们期冀着、希求着、幻想着挣开绳索,超脱尘世,过一种能使天性充分展开的无拘无束的生活。
龙为满足人们这样的心理提供了可能。它既可以舒畅地在水中游,矫捷地在地上走,更可以潇洒地在天上飞。天上多么美妙啊!皎洁的明月,雪白的云团,艳丽的霞光,更有长风千里,电掣万仞,雷霹八方……天龙,天龙,实际上是人心想高飞、在高飞啊。
龙的传说——龙珠:
人们在建筑彩画、雕刻、服饰绣品等载体上常见“龙戏珠”(有“单龙戏珠”、“二龙戏珠”、“三龙戏珠”、“多龙戏珠”之分)图案。有朋友问了:什么是“龙珠”?“龙珠”因何而来?“龙戏珠”又是怎么回事?
龙珠是与龙有关的珠。“千金之珠,必在九重之渊而骊龙颌下。”这是《庄子》的说法了。《埤雅》也言“龙珠在颌”。《述异记》讲,“凡有龙珠,龙所吐者……越人谚云:‘种千亩木奴,不如一龙珠。’”上述说法讲了两个意思:一是龙珠常藏在龙的口腔之中,适当的时候,龙会把它吐出来;二是龙珠的价值很高,用民谚来说,就是得一颗龙珠,胜过种一千亩柑橘。
那么,龙珠从何而来呢?龙为什么要戏珠呢?
我们知道,珠,是水中的某些软体动物,在一定的外界条件刺激下,其贝壳内分泌并形成的圆形颗粒,因其有亮丽的光泽而被人们所喜爱,因而被称作珍珠。既然水中的动物能生出珠来,作为水族之长的龙,自然也要有珠而生了枣这该是龙珠神话产生的一个基本思路。
但是,事情好像还不是这么简单。龙是模糊集合起来的神物,集合的对象有鱼、鳄、蛇、猪、马、牛,以及雷电、云雾、虹霓等等。其中,鳄类和蛇类是卵生的。卵是圆形的,也可以说是颗粒状的,是比珍珠大得多的颗粒。那么,古人会不会把鳄卵蛇卵当作一种“珠”呢?回答是肯定的。古人能将鳄蛇作为主要的集合对象,对其卵自然不会忽略;对鳄和蛇来说,卵的意义是重大的,是生命之源,有卵便有鳄、有蛇,进而才有龙。因此,卵是完全可以以“珠”的身份进入龙的生活之中的。那么,龙珠就是龙卵;龙戏珠,实际上就是龙戏“卵”,是龙这个神物,对生命的呵护、爱抚和尊重。其中体现和表达的,是古人的一种“生命意识”,即对转承不息的生命现象的认识、理解和发挥。
民间吞珠化龙的传说为我们的看法提供了注脚:某少年割草(或打水)得一宝珠,此珠放到米缸涨米,放到钱柜生钱。某财主知道后,带人来抢珠。少年情急中将珠放到口里,却一不小心咽了下去。于是口渴求饮,缸水喝干了,又去喝河水、江水。喝着喝着,头上冒出了角,眼睛朝外凸,身子变长出鳞枣化为龙了。这样的传说广泛地流传于四川、浙江、广东等地,从中透示出“珠”的珍贵,以及珠和龙生命相依的关系。
太阳,是我们对“珠”的另一个理解。我们见到的一些龙戏珠图案,尤其是那些二龙戏珠图案,其珠多有火焰升腾,分明是一枚“火珠”或“火球”;下面是滔滔海水,可以理解为火球跃出海面。在人们的视野和观念中,堪称“火球”的,太阳可排在第一。那么,很显然,火球出海也就是太阳出海了。既然是太阳出海,为什么要龙来“戏”呢?这里要引入古人眼中的四方神:东方青龙,西方白虎,南方朱雀,北方玄武。太阳是从东方升起的,龙则是代表东方的神物。这样看来,龙戏珠就有太阳崇拜的意思了,该是太阳崇拜和龙崇拜的交融。
龙分雌雄,这是二龙戏珠的图案比较多的原因。如果珠作卵解,就是父母双方共同呵护、爱抚他们的子女;如果珠作太阳解,就是雌雄二龙共迎旭日东升,让灿烂的阳光普照大地。再者,二龙对称,龙体弯长,珠形滚圆,在构图上也具有一种美感。
龙的传说——乌龙:
少华山下的龙潭堡,原先只有十来户人家。村里住着:一家姓刘的父女二人,靠做卖豆腐为生。女儿名珠凤,出落得俏模俊样。
有一天珠凤去挑水,钩搭上挂上来一条小黑蛇。她把小黑蛇捉下来放到井台上,说:“怪可怜的,放了去吧!”小黑蛇对她点了点头,一转身窜到井里去了。
珠凤挑水刚进屋,听见背后有人叫她。转身一看,是个二十来岁的漂亮小伙。小伙拉住珠凤的手,在她手心里放了一粒滚圆滚圆的珠子,说:“我是渭河龙君的五太子,刚才在龙潭中戏游,不小心撞在你的钩搭上挣脱不得,多谢大姐救命之恩。这是一颗龙珠,你把它放在水缸里,就不用天天挑水了。往后有啥为难事,大姐只管说一声吧。”说完,顿时不见了影儿。珠凤追出门外,只见井口一团白雾,听得井水哗啦啦响了几声。她觉得像是在梦中一般,再看手里,分明是颗宝珠。进屋后,她将龙珠往水瓮里一丢,哗枣,水花翻溅,泛起满满一瓮清水,尝一口,比那井水还甜,珠凤知是宝物,对谁也没讲,连她亲大也瞒着。只是常常想起乌龙,每天都去井台上挑一担水,偷偷往井里看上几眼。
离龙潭堡四五里的孙家堡住着一家财东尹立先。珠凤他妈死的时候,刘老汉没钱殓葬,借了尹财东十两银子。日子穷,还不起,却常给尹家送些豆腐,权当付了利息。这十两本银尹财东也不催要,乐得一年到头吃豆腐不花钱买。
珠凤姑娘年长一年,越发出落。尹立先贼眼骨碌一转,打起了珠凤的鬼主意。先是请了个能说会道的媒婆,给珠凤说媒下聘礼来了。刘老汉执意不肯,珠凤心性刚烈,提起礼盒子摔到门外,媒婆碰了一鼻子灰。
尹财东知道了,气得直翻白眼,骂道:“老东西给脸不要脸,十两银子的财十几年咧欠着不还。哼!连本带利纹银百两,三天内交来啥说不说,交不来银子枣哼哼!”他眯起眼一声冷笑:“叫珠凤姑娘来顶账!”话传到刘老汉耳朵里,他也没了主意。珠凤只是爬在炕沿上哭,左思右想没办法”等到半夜她大睡定,跑到井台儿上,牙一咬,心一横,大叫一声:“妈,儿跟你来了!”眼睛一闭,纵身扑进井里。
珠凤只觉得头晕目眩,像是腾云驾雾一般。忽听得耳朵边有人呼喊:“珠凤,珠凤妹妹!”慢慢睁开眼一看,原来自己不曾落到水里,却躺在乌龙的胳膊上。“乌龙哥!”她像见到亲人一般,伏在乌龙的怀里大哭起来。乌龙劝她说:“珠凤,你的事我都知道,你不要难过。狗财东为富不仁,天理难容,看我收拾这条老狗”……我送你回去吧!”珠凤不肯,他在她耳边一阵悄声絮语,说得珠凤含泪带笑,连连点头。
听得珠凤投井、乡亲们打着火把下井救人。乌龙见有人下来,轻声对珠凤说:“好妹妹,我不送你了。”双手将珠凤托起。下井的人摸到珠凤,连忙绑上绳子,把她救了上来。
夜深人静,珠风把她和乌龙的事从头到尾给父亲学了一遍,老汉听了暗暗惊喜,却又半信半疑。珠风从瓮里捞起龙珠,老汉见果然不是世俗之物,才信了珠凤的话。珠凤跳井得救的消息传到尹立先耳里,老贼捋着鼠须一阵奸笑:“嘿,分明是天公作美。我尹某人家财万贯,金银满箱,再能有这么个美人几,可真是……啊,嘿……”贼眼一转,吩咐下人分头准备去了。第二天一大早,老贼带着一伙家丁朝珠凤家奔去。走到半路,一阵狂风卷着沙石吹得天昏地暗,带来的财礼早刮得没了影儿,尹贼连人带马翻倒在地。狂风过后,老贼一看,财礼虽空,人马俱在,就揉了揉被摔歪的鼻子,带着一帮家院,挥棍舞棒,直奔刘老汉家来抢珠凤。
乌龙见老贼三番事过,仍不知改,待老贼冲到井台边,便现出真形,口含龙珠,喷出一股清泉。一时间电闪雷呜,恶浪滔天,尹贼一伙狼哭鬼嚎,随波翻滚,被冲入渭水河中,喂了鱼鳖。
一会儿云消雾散,满天霞光,云端里舞起一条黑色巨龙,龙背上坐着珠凤姑娘。飞到山顶,乌龙卧下歇息,珠凤向父亲和乡亲们挥手告别。
从此,人们就把这村子叫做龙泉村,后来又改成龙潭堡,把龙歇息的山头也起名叫做乌龙山,年代久了,都叫做五龙山了。
龙的传说——龙舟:
龙舟竞渡又称“赛龙舟”、“划龙船”、“龙船赛会”等,是一种源远流长的群众性娱乐活动。其起因历来说法不一,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说是为了纪念越王勾践操练水师,打败吴国。“越地传云,竞渡之事起于越王勾践,今龙舟是也。”(《事物原始·端阳》)吴越交战,勾践败而被俘,在吴国过了三年忍辱含垢的生活,骗得了吴王夫差的信任,被放回越国。回国后,他卧薪尝胆,立志雪耻,于当年五月初五成立水师,开始操练,终于在数年后,一举消灭吴国。后人为了昭彰勾践这种坚韧不拨的精神,便效仿越国水师演练时的情景,于五月五日这一天划船竞渡,以示纪念。
二说是为了纪念伍子胥和曹娥。传说伍子胥因遭谗言诽谤,被吴王夫差命人抛于钱塘江波涛之中,有曹娥驾舟去救。“五月五日,时迎伍君,逆涛而上,为水所淹”(《曹娥碑》)。后世遂划龙舟,作救伍员状。
三说是为了纪念楚大夫屈原。这种说法普遍被接受,其文字记载始见于南朝梁人撰写的《续齐谐记》:“楚大夫屈原遭谗不用,是日投汨罗江死,楚人哀之,乃以舟楫拯救。端阳竞渡,乃遗俗也。”
除上述外,各地还有一些不同的说法。在贵州黔东南地区,有说法认为龙舟竞渡是为了纪念舍身杀死毒龙的老人;云南傣族认为是纪念古代英雄岩红窝(又作“岩宏窝”)。还有“迎夏至”、“避恶日”——认为五月是“恶月”,五月初五是不祥的日子等说法。
这些说法,都各有各的道理,但都没有说清楚一个最基本的问题:不管是为了纪念某某人,还是为了“迎夏至”、“避恶日”,为什么偏偏要举办“龙舟”竞渡呢?也就是说,为什么要赛“龙舟”而不赛其它什么“舟”呢?
回答这个问题,得从龙的基本神性入手。我们说过,龙有喜水、好飞、善变、征瑞等神性和兴云布雨、司水理水的神职。既然有这样的神性和神职,被生活在江渎四流、湖泊星罗的水乡各族人民所崇拜就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崇拜意识必然要外化为具体行为。这些行为包括:祭神,将人间美味敬献给神灵,并伴之以香火,让其款款享用;娱神,歌唱、舞蹈,想着法儿让神快乐;拟神,模仿神的举止形态,表示自己和神物有密切的关系,自己身上已秉赋了“神性”,从而能够“神灵活现”。这大概是“龙舟竞渡”的深层动因。人们相信,通过声势浩大的竞赛龙舟,能使天上水中的神龙心神感应而大娱大悦,从而焕发神性,克尽神职,保佑一方水土风调雨顺,稼渔丰成。同时,也使人们自身秉赋龙性,像龙那样强悍矫健,进而怯邪弥难。至于纪念某某人云云,只不过是一种附会。原因大概在于,这些人杰的“人性”和龙的“神性”有相通一致之处,又多少分担了龙的一部分“神职”。比如伍子胥就曾被奉为长江水域的“水仙”、“涛神”、“潮神”和“江神”;屈原也曾被封为“广源顺济王”,有“江神即楚大夫屈原”之说。
“龙舟”是做成龙形或刻有龙纹的船只。古代那些有“真龙天子”之称的帝王们,行走水路时一般都要乘龙舟。如“天子乘鸟舟龙舟浮于大沼”(《穆天子传》),“上御龙舟,幸江都”(《隋书·炀帝纪》)。皇帝乘坐的龙舟,高大宽敞,雄伟奢华,舟上楼阁巍峨,舟身精雕细镂,彩绘金饰,气象非凡。南宋画院待诏李嵩画的“大龙舟”,即是一例。民间用来竞渡的龙舟和皇家龙舟不可比肩,一般都做得窄小狭长一些,以利赛事。
用作竞渡的龙舟,其形制因时代而变化,因地域而不同。据载,旧时西湖上的龙舟,约四五丈长,头尾高翘,彩画成龙形;中舱上下两层,船首有龙头太子和秋千架,均以小孩装扮,太子立而不动,秋千上下推移;旁列弓、弩、剑、戟等“十八般武艺”和各式旗帜。尾有蜈蚣旗,中舱下层敲打锣鼓,旁坐水手划船。
苏州的龙舟分成各色,四角插旌旗,鼓吹手伏在中舱,两旁划手十六人。篙师执长钩立于船头,称作挡头篙。船头亭上,选面端貌正的儿童,装扮成台阁故事,称龙头太子。船尾高丈余,牵系彩绳,由擅长嬉水的小儿表演“独占鳌头”、“童子拜观音”、“指日高升”、“杨妃春睡”等节目。
当代用来竞渡的龙船,形制比旧时简化了许多。船以色彩分赤龙、青龙、黄龙、白龙、黑龙等。船身、船上的罗伞旌旗等装饰,以及划手们的服装乃至船桨,都要求一色。湖北、湖南等地的龙舟短则七丈多,长则十一丈余,划动时有如游龙戏水。福建的龙舟,船首雕刻龙头,口能开合,舌能转动。贵州的龙舟由三只独木船联合而成,中间较长的一只称“母船”,船上有鼓手指挥,两边的两只船身稍短,称“子船”。
有关竞渡的仪式、规定、技巧和情景也因时因地不同而丰富多彩。
“五月五日天晴明,杨花绕江啼晓莺。使君未出郡斋外,江上早闻齐和声。”“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鼓声渐急标将近,两龙望标目如瞬。”“锣挟鸣涛鼓骇雷,红旗斜插剪波来。锦标夺到轩腾处,风卷龙髯雪作堆。”古人的诗句将几百年前龙舟竞渡的热闹场面跃然纸上。
诗中提到的“标”即“标竿”或“标船”,是各龙船争夺的目标。“标竿”上悬挂锦彩、银碗、钱钞等赏物,立于水中,快捷先到者可得。“标船”设置在终点,当竞渡的龙舟接近时,将“标”抛入水中,让诸“龙”争夺。标有“鱼标”、“鸭标”、“铁标”等。鱼标鸭标是活的,投入水中即刻游走,要一下子捉住,是不容易的。铁标沉重,抛落便到水底,如果没有相当棒的潜水本领,同样是捉不起来的。因此,龙船上一般都要安排一两个水性极好的“标手”,专司夺标之职。
有的地方还流行“做胜会”——即由看船上的游客买土罐或鸭子,掷入水中,由参与竞渡的龙舟,入水争夺以为娱乐。
龙舟竞渡前一般都要举行隆重的祭祀仪式。如在屈原投水的汨罗江畔,每年龙舟竞渡前,都要先祭屈子庙。来自四面八方的男女老幼,抬着龙头,一批一批地汇聚在屈原像下,叩拜、吊唁、以粽子、包子、酒水等祭奠。然后由主祭人将一条红绸系到“头龙”的头上,由“头桡”将龙头扛到江边洗澡,洗完后将龙头安于船首,这才开始赛龙舟。地域不同,讲究不同。有的地方出龙前数日,要祀神演试一番,名曰“下水”。上岸送神,称作“拨龙头”。竞渡的组织者,年前率众位游手,将一根带叶竹竿竖立桥头,以便来年“出龙认色”,其名曰“钻五”;月朔互相往来,名曰“拜客”,等等。
随着中外文化的交流,龙舟竞渡也传到了日本及东南亚诸国。比如,日本的九州、冲绳等沿海地区,就流行一种赛船活动。不过他们不叫龙舟竞渡,而叫“爬龙”。新加坡常在端午节这天,举行全国性的龙舟比赛。他们的龙舟披红挂彩,扮作“狮子”、“狗熊”的司鼓手站在龙舟最前面,擂动大鼓,指挥和协调划手动作。整个比赛,一般从下午两三点开始,直到夕阳西下才告结束。
龙舟竞渡是一种具有浓郁的民俗文化色彩的群众性娱乐活动,同时也是一种有利于增强人民体质,培养勇往直前、坚毅果敢精神的体育运动。因此,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运动委员会于1984年5月16日作出决定,将龙舟竞渡列为正式比赛项目。当年10月,在广东佛山举行了全国首届屈原杯龙舟赛。1985年6月6日,中国龙舟协会在湖北省宜昌市宣告成立。7月,第二届屈原杯龙舟赛在葛洲坝三江航道举行,观众多达十余万。这样的龙舟竞渡至今已举行了十数届。近年来的龙舟竞渡,赛制趋于完善,规模也越来越大,并向国际性赛事进展。
龙舟竞渡需要宽而深的江海湖泊,水域浅小浮不起船的地方就竞渡不成了。于是,浅水地的人们就做成“旱龙舟”,在街市、高台、场地上游走,俗称“迎鬼船”。江西一带有这样的风俗,时间亦在端午节。
造龙船也不只是为了竞渡。如贵州黔东南和湘西一带苗族同胞的“龙船节”,所做的龙船就不是为了竞赛,而主要是为了乘坐龙船游村串寨,会亲访友。龙船下水前,先由歌师唱吉祥祝福歌,祝愿龙船一路顺风。每条船上都有一位“鼓头”,由全寨推选出德高望重的老人担任,坐于龙颈击鼓发令,主持船上活动。龙船过寨,鸣放铁炮传告亲友,岸上报以“接龙”鞭炮,亲友遂上前向船上的人敬米酒,并将鸭、鹅、彩绸等礼品挂于“龙头”。龙船靠岸,水手们将糯米饭团和菜肴放在船帮上就餐,不用碗筷。妇女、儿童这时纷纷前来“讨路边饭”,据说吃了龙船上的食品能消灾避难。龙船形制精巧美观,龙身由一只母船和两只子船捆扎而成,叫做“子母船”,皆为独木镂空。龙头约长两米多,用水柳木雕刻,装有一对一米多长的龙角。因龙头着色不同,分为青龙、赤龙、黄龙等。各寨为了保护龙船,还专门建有“龙篷”。龙船节从农历五月十六日开始,具体节期各地各寨略有不同,只要全寨薅完秧,本寨龙船即可下水,历时三天左右。在广东水乡,龙船出游时,家家送米酒给划船的人,并由老人为龙点眼,然后才下水游去。游完后,龙头供奉在龙王庙,船身埋入河床沙泥中,第二年挖出来再用。傍晚,村民们还要烧一大锅“龙船饭”,不管什么人都可以食用,以广结“龙缘”,遍得“龙福”。
龙的传说——舞龙:
每逢节日庆典,我们都能看到欢腾旋跃,让人兴奋不已的舞龙。舞龙也称“龙舞”、“耍龙”、“闹龙灯”、“玩龙灯”、“龙灯会”。那么,为什么要舞龙呢?
舞龙的用意,概括起来不外乎这么几条:一为祈雨祈福,二为娱神娱己,三为彰显力量,四为兴旺人丁。
其中,祈雨祈福是最基础的。两湖一带民间传说,战国时的鬼谷子和金角老龙相遇,鬼谷子说:“据我掐算,近日有雨,城内三十六点,城外四十八点。”金角老龙有意让鬼谷子的预言落空,便利用职务之便,让城内下了四十八点,城外下了三十六点,结果城内不少老百姓死于水患。后来玉皇大帝问罪,金角老龙受到贬黜。为了赎罪,老龙便在每年的新春到来之际,逐门逐户地向老百姓鞠躬赔礼,并承诺一年的风调雨顺。于是,人们便据此传说,用竹条铁丝、绸缎纱布扎制成彩龙,每逢年节舞耍一番,表达欢快喜悦之情,也寓意老龙臣服,天随人愿。四川铜梁一带的传说也异曲同工:东海龙王患腰痛病,变成一个老头上岸求医。大夫通过把脉知其非人,便让其恢复原形,并从其腰间捉出一条蜈蚣。龙王病愈后,以泄露天机为谢:言人们只要照它的样子造一条龙四处舞游,便能保雨水及时,五谷丰成。
舞龙祈雨在先秦时期已开始流行,到汉代已具相当规模,形式也多有讲究。据董仲舒《春秋繁露》载,汉代人春旱求雨舞青龙,炎夏求雨舞赤龙或黄龙,秋季求雨舞白龙,冬天求雨舞黑龙。这些龙长达数丈,每次出动五至九条不等。
后世的舞龙,大都包含有祈雨祈福的意味。如流行于湖南省湘西山区的“龙头蚕身灯”。该灯由“龙”的头和“蚕”的身与尾组成。制作考究,形体小巧,头尾能曲能伸,宛转灵活。竹圈联成蚕身,绳索系其内,白布蒙其外,外用红绿彩环缠身,由三个舞技出众的民间艺人分别持头、腰、尾三个部分执耍。“龙头蚕身灯”一般都是成对出行。出灯前,每对灯都要下到江边“吸水”,然后才沿门沿户祝福吉祥。为什么要“吸水”呢?很好理解,龙吸饱了水,才能保证雨水充足。
南方一些地方流行舞草龙枣由柳条、青藤、稻草扎成,夜晚舞耍时,龙身上满插香火,因而又称“香龙”、“香火龙”。舞龙结束时,还要在喧天的锣鼓鞭炮声中,恭恭敬敬地将草龙送到江河溪潭之中。其用意也是让龙回龙宫,以保佑一方地面风调雨顺。
以娱神娱己为目的舞龙可追溯到汉代的“鱼龙曼延”。《汉书·西域传赞》载:“孝武之世……设酒池肉林以飨四夷之客,作巴俞都卢、海中砀极、漫衍鱼龙、角抵之戏以观视之。”颜师古解释说,巴俞都卢、海中砀极都是歌舞名,而“鱼龙”,则是由人装扮成一种来自西域的巨形珍兽枣舍利之兽,先在庭前舞蹈戏乐,然后到殿前激水,水花飞溅中,化作一条巨大的比目鱼,“跳跃漱水,作雾障目”。然后,再化作身长八丈的黄龙,“出水敖戏于庭,炫耀日光”,故又名“黄龙变”。由此看来,“鱼龙”,当是一种由人装扮成巨鱼和巨龙进行表演的大型舞蹈。由于巨鱼和巨龙之间有一个“变”的问题,因此在表演时,可能还需要幻术、布景、烟雾等来配合。
那么,“曼延”又作何解释呢?“曼延”也作漫衍、曼衍、蔓延等,是古代一种大兽的名字。据说这种大兽“似狸,长百寻”,可以“仿此演为百戏。”古代八尺为一寻,百寻就是八十丈。因而《西京赋》中有“巨兽百寻,是为曼延”之句,薛综注曰:“作大兽,长八十丈,所谓鱼龙曼延也。”由此推断,“曼延”是“假作兽以戏”,是由人扮演成各种巨兽的舞蹈。“鱼龙”当是其中典型的主要的一种,因而称作“鱼龙曼延”。
东汉张衡在《西京赋》、李尤在《平乐观赋》中都有对“鱼龙曼延”的生动描述。从中可以看到,作为汉代的大型歌舞,“鱼龙曼延”集合了当时最高水平的演员阵容以及布景、道具和特技,可谓规模宏大,幻象纷呈。除中心节目“巨鱼变巨龙”外,还有由人扮装的熊、虎、猿猴、大象、大雀、大龟、大蟾蜍及其它不知名的奇兽参与演出。
史料之外,还可以从汉代画像石上找到“鱼龙曼延”的影子。如铜山洪楼发现的乐舞百戏画像石,山东沂南出土的角抵百戏画像石,上面都有鱼龙作舞的图像。
“鱼龙曼延”从汉至唐,延续了将近七八百年的时间,唐以后,整体上逐渐失传,后世传留下来的,只是其中的部分节目。民间的龙舞、狮子舞、麒麟舞等,可视作对“鱼龙曼延”的传承和演变。
灯与龙的结合,大约起始于宋时。南宋吴自牧在《梦梁录》中记道:“元宵之夜……草缚成龙,用青幕遮草上,密置灯烛万盏,望之蜿蜒如双龙之状。”这样的龙灯,即是我们所说的放置在那里专供人们观赏的龙形灯饰。问题是龙是一个能行走、善飞腾的神物,总不能呆到那儿不动啊,况且无论宫廷还是民间,自古都有舞龙的传统。既然舞,就不光在白天舞,晚上也要舞,晚上舞就离不开灯,因此大凡舞之龙,都通称“龙灯”。
“龙灯会”一般在佳节、盛会时举行,场地选在长街广场、村头湾边开阔平坦的地方。龙的品种丰富多彩,有竹龙、木龙、荆龙、草龙、布龙、纱龙、纸龙;有由荷花和蝴蝶组成的“百叶龙”,用刨花扎成的“木花龙”,用铁皮卷成的“铁皮龙”,等等。
龙灯各地都有。四川省铜梁县的龙灯比较出名。国庆50周年大典上的金色巨龙,就出自这个县。铜梁龙灯有“正龙”:头大、胫长、节内点灯,以灯光取代烟火,玩时比较安全。还有用竹编作龙骨,纸扎龙头,布做龙脊,借助灯火而起舞的“彩龙”;用皮纸或绢绸做皮,彩绘鳞甲,龙身能伸缩转动的“肉龙”或“蠕龙”;天旱时求雨,舞时可泼水的“黄荆龙”;用白花扎成,用来祭祀亡灵的“孝龙”;用稻草扎成,插入竹竿,执持起来耍舞的“草把龙”;以及由孩子们耍舞的,用一棵棵大白菜插上竹竿,点燃红烛,中间串以绳索的“菜龙”,等等。
铜梁人舞龙有不少讲究。过去沿袭汉代的春舞青龙、夏舞赤龙、秋舞白龙、冬舞黑龙的规矩。现在逢年过节舞彩龙,舞到人家门前就暂时停下来,龙头频点向主人拜年祝福,然后再上下翻腾,左盘右旋。这时,主人必须鸣放鞭炮以示欢迎,并有所答谢:裹着钱的“红包”或糖果香烟等。
广东佛山人也喜欢舞龙。四五十年代,佛山龙多是用一把把雨伞连接?/ca>
龙的传说——天龙:
太原晚报副刊以“天龙”为名。有朋友问:天龙是怎样的龙?为什么会有天龙?
天龙,当然指天上的龙,或升天的龙。龙能够腾翔于云天,是由其取材对象和神性决定的。龙的神性可以用喜水、好飞、通天、善变、显灵、征瑞、兆祸、示威来概括。其中的“好飞”和“通天”,是“天龙”形成的决定性因素。我们知道,作为龙的集合对象,雷电、云雾、虹霓等本来就是飞腾在空中的“天象”;而鱼、鳄、蛇等在水中潜游之快,马、牛、鹿等在陆地上奔跑之速,都类似于“飞”枣古人由于思维的模糊性,往往将潜游于水中的鱼、鳄、蛇等,奔跑于陆地上的马、牛、鹿等,和飞升腾跃在空中的雷电、云雾、虹霓等看成一个神物的不同表现,从而认为能在水中游、地上跑,也就能在天上飞。
“好飞”必然“通天”。因为“飞”的方向和域界,自然是,也只能是神秘、辽阔、至高无上的天。因而,从远古到如今,人们总是让神龙常常出现在浩渺无垠的昊天云气中。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出土的黑陶双耳盆上,有将“鱼藻纹”和“鸟纹”刻划在一起的图案;陕西宝鸡北首岭遗址出土的“鸟鱼纹”,也将天上飞的鸟同水中游的鱼枣龙的集合对象联系起来。这就透示出,早在新石器时代早期,龙的模糊集合之初,龙就开始有了“通天”的意味。长沙陈家大山楚墓出土了一件“龙凤导引升天帛画”。画面上的龙,竖身卷尾,头脸朝天,肢爪划动,跃跃而上。旁边是它的同伴枣昂首展翅的凤。龙凤之下,站一位双手合十的裙服女子。显然,这位女子在祈祷着、接受着龙凤的导引,要飞升到天上去,做一名自由自在的“女仙”。
于是,龙就有了沟通天地,做天地间的桥梁和信使的能力和身份。那些专制帝王们之所以称自己为“真龙天子”,其根本点就在于瞅准了龙的“通天”的神性,和充当天地间桥梁和信使的能力。
对于老百姓而言,“天龙”则是一种民族心理的对应、释放和外化。我们的祖先们,生活在异常艰辛的环境里,自然界灾害频仍,氏族间你争我斗,自身面临生老病死诸多苦痛。进入阶级社会后,又增加了来自专制皇权的压力,而这后一种压力又同道德伦理相结合,以“三纲五常”等形式箍桶填鸭般灌进人们的血脉中,不容分说、无可拒绝地捆绑住人们的手脚。然而,追求自由乃是人之为人的天性枣天性自由却无时不在羁绊之中,于是,人们期冀着、希求着、幻想着挣开绳索,超脱尘世,过一种能使天性充分展开的无拘无束的生活。
龙为满足人们这样的心理提供了可能。它既可以舒畅地在水中游,矫捷地在地上走,更可以潇洒地在天上飞。天上多么美妙啊!皎洁的明月,雪白的云团,艳丽的霞光,更有长风千里,电掣万仞,雷霹八方……天龙,天龙,实际上是人心想高飞、在高飞啊。
龙的传说——龙珠:
人们在建筑彩画、雕刻、服饰绣品等载体上常见“龙戏珠”(有“单龙戏珠”、“二龙戏珠”、“三龙戏珠”、“多龙戏珠”之分)图案。有朋友问了:什么是“龙珠”?“龙珠”因何而来?“龙戏珠”又是怎么回事?
龙珠是与龙有关的珠。“千金之珠,必在九重之渊而骊龙颌下。”这是《庄子》的说法了。《埤雅》也言“龙珠在颌”。《述异记》讲,“凡有龙珠,龙所吐者……越人谚云:‘种千亩木奴,不如一龙珠。’”上述说法讲了两个意思:一是龙珠常藏在龙的口腔之中,适当的时候,龙会把它吐出来;二是龙珠的价值很高,用民谚来说,就是得一颗龙珠,胜过种一千亩柑橘。
那么,龙珠从何而来呢?龙为什么要戏珠呢?
我们知道,珠,是水中的某些软体动物,在一定的外界条件刺激下,其贝壳内分泌并形成的圆形颗粒,因其有亮丽的光泽而被人们所喜爱,因而被称作珍珠。既然水中的动物能生出珠来,作为水族之长的龙,自然也要有珠而生了枣这该是龙珠神话产生的一个基本思路。
但是,事情好像还不是这么简单。龙是模糊集合起来的神物,集合的对象有鱼、鳄、蛇、猪、马、牛,以及雷电、云雾、虹霓等等。其中,鳄类和蛇类是卵生的。卵是圆形的,也可以说是颗粒状的,是比珍珠大得多的颗粒。那么,古人会不会把鳄卵蛇卵当作一种“珠”呢?回答是肯定的。古人能将鳄蛇作为主要的集合对象,对其卵自然不会忽略;对鳄和蛇来说,卵的意义是重大的,是生命之源,有卵便有鳄、有蛇,进而才有龙。因此,卵是完全可以以“珠”的身份进入龙的生活之中的。那么,龙珠就是龙卵;龙戏珠,实际上就是龙戏“卵”,是龙这个神物,对生命的呵护、爱抚和尊重。其中体现和表达的,是古人的一种“生命意识”,即对转承不息的生命现象的认识、理解和发挥。
民间吞珠化龙的传说为我们的看法提供了注脚:某少年割草(或打水)得一宝珠,此珠放到米缸涨米,放到钱柜生钱。某财主知道后,带人来抢珠。少年情急中将珠放到口里,却一不小心咽了下去。于是口渴求饮,缸水喝干了,又去喝河水、江水。喝着喝着,头上冒出了角,眼睛朝外凸,身子变长出鳞枣化为龙了。这样的传说广泛地流传于四川、浙江、广东等地,从中透示出“珠”的珍贵,以及珠和龙生命相依的关系。
太阳,是我们对“珠”的另一个理解。我们见到的一些龙戏珠图案,尤其是那些二龙戏珠图案,其珠多有火焰升腾,分明是一枚“火珠”或“火球”;下面是滔滔海水,可以理解为火球跃出海面。在人们的视野和观念中,堪称“火球”的,太阳可排在第一。那么,很显然,火球出海也就是太阳出海了。既然是太阳出海,为什么要龙来“戏”呢?这里要引入古人眼中的四方神:东方青龙,西方白虎,南方朱雀,北方玄武。太阳是从东方升起的,龙则是代表东方的神物。这样看来,龙戏珠就有太阳崇拜的意思了,该是太阳崇拜和龙崇拜的交融。
龙分雌雄,这是二龙戏珠的图案比较多的原因。如果珠作卵解,就是父母双方共同呵护、爱抚他们的子女;如果珠作太阳解,就是雌雄二龙共迎旭日东升,让灿烂的阳光普照大地。再者,二龙对称,龙体弯长,珠形滚圆,在构图上也具有一种美感。
龙的传说——乌龙:
少华山下的龙潭堡,原先只有十来户人家。村里住着:一家姓刘的父女二人,靠做卖豆腐为生。女儿名珠凤,出落得俏模俊样。
有一天珠凤去挑水,钩搭上挂上来一条小黑蛇。她把小黑蛇捉下来放到井台上,说:“怪可怜的,放了去吧!”小黑蛇对她点了点头,一转身窜到井里去了。
珠凤挑水刚进屋,听见背后有人叫她。转身一看,是个二十来岁的漂亮小伙。小伙拉住珠凤的手,在她手心里放了一粒滚圆滚圆的珠子,说:“我是渭河龙君的五太子,刚才在龙潭中戏游,不小心撞在你的钩搭上挣脱不得,多谢大姐救命之恩。这是一颗龙珠,你把它放在水缸里,就不用天天挑水了。往后有啥为难事,大姐只管说一声吧。”说完,顿时不见了影儿。珠凤追出门外,只见井口一团白雾,听得井水哗啦啦响了几声。她觉得像是在梦中一般,再看手里,分明是颗宝珠。进屋后,她将龙珠往水瓮里一丢,哗枣,水花翻溅,泛起满满一瓮清水,尝一口,比那井水还甜,珠凤知是宝物,对谁也没讲,连她亲大也瞒着。只是常常想起乌龙,每天都去井台上挑一担水,偷偷往井里看上几眼。
离龙潭堡四五里的孙家堡住着一家财东尹立先。珠凤他妈死的时候,刘老汉没钱殓葬,借了尹财东十两银子。日子穷,还不起,却常给尹家送些豆腐,权当付了利息。这十两本银尹财东也不催要,乐得一年到头吃豆腐不花钱买。
珠凤姑娘年长一年,越发出落。尹立先贼眼骨碌一转,打起了珠凤的鬼主意。先是请了个能说会道的媒婆,给珠凤说媒下聘礼来了。刘老汉执意不肯,珠凤心性刚烈,提起礼盒子摔到门外,媒婆碰了一鼻子灰。
尹财东知道了,气得直翻白眼,骂道:“老东西给脸不要脸,十两银子的财十几年咧欠着不还。哼!连本带利纹银百两,三天内交来啥说不说,交不来银子枣哼哼!”他眯起眼一声冷笑:“叫珠凤姑娘来顶账!”话传到刘老汉耳朵里,他也没了主意。珠凤只是爬在炕沿上哭,左思右想没办法”等到半夜她大睡定,跑到井台儿上,牙一咬,心一横,大叫一声:“妈,儿跟你来了!”眼睛一闭,纵身扑进井里。
珠凤只觉得头晕目眩,像是腾云驾雾一般。忽听得耳朵边有人呼喊:“珠凤,珠凤妹妹!”慢慢睁开眼一看,原来自己不曾落到水里,却躺在乌龙的胳膊上。“乌龙哥!”她像见到亲人一般,伏在乌龙的怀里大哭起来。乌龙劝她说:“珠凤,你的事我都知道,你不要难过。狗财东为富不仁,天理难容,看我收拾这条老狗”……我送你回去吧!”珠凤不肯,他在她耳边一阵悄声絮语,说得珠凤含泪带笑,连连点头。
听得珠凤投井、乡亲们打着火把下井救人。乌龙见有人下来,轻声对珠凤说:“好妹妹,我不送你了。”双手将珠凤托起。下井的人摸到珠凤,连忙绑上绳子,把她救了上来。
夜深人静,珠风把她和乌龙的事从头到尾给父亲学了一遍,老汉听了暗暗惊喜,却又半信半疑。珠风从瓮里捞起龙珠,老汉见果然不是世俗之物,才信了珠凤的话。珠凤跳井得救的消息传到尹立先耳里,老贼捋着鼠须一阵奸笑:“嘿,分明是天公作美。我尹某人家财万贯,金银满箱,再能有这么个美人几,可真是……啊,嘿……”贼眼一转,吩咐下人分头准备去了。第二天一大早,老贼带着一伙家丁朝珠凤家奔去。走到半路,一阵狂风卷着沙石吹得天昏地暗,带来的财礼早刮得没了影儿,尹贼连人带马翻倒在地。狂风过后,老贼一看,财礼虽空,人马俱在,就揉了揉被摔歪的鼻子,带着一帮家院,挥棍舞棒,直奔刘老汉家来抢珠凤。
乌龙见老贼三番事过,仍不知改,待老贼冲到井台边,便现出真形,口含龙珠,喷出一股清泉。一时间电闪雷呜,恶浪滔天,尹贼一伙狼哭鬼嚎,随波翻滚,被冲入渭水河中,喂了鱼鳖。
一会儿云消雾散,满天霞光,云端里舞起一条黑色巨龙,龙背上坐着珠凤姑娘。飞到山顶,乌龙卧下歇息,珠凤向父亲和乡亲们挥手告别。
从此,人们就把这村子叫做龙泉村,后来又改成龙潭堡,把龙歇息的山头也起名叫做乌龙山,年代久了,都叫做五龙山了。
龙的传说——龙舟:
龙舟竞渡又称“赛龙舟”、“划龙船”、“龙船赛会”等,是一种源远流长的群众性娱乐活动。其起因历来说法不一,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说是为了纪念越王勾践操练水师,打败吴国。“越地传云,竞渡之事起于越王勾践,今龙舟是也。”(《事物原始·端阳》)吴越交战,勾践败而被俘,在吴国过了三年忍辱含垢的生活,骗得了吴王夫差的信任,被放回越国。回国后,他卧薪尝胆,立志雪耻,于当年五月初五成立水师,开始操练,终于在数年后,一举消灭吴国。后人为了昭彰勾践这种坚韧不拨的精神,便效仿越国水师演练时的情景,于五月五日这一天划船竞渡,以示纪念。
二说是为了纪念伍子胥和曹娥。传说伍子胥因遭谗言诽谤,被吴王夫差命人抛于钱塘江波涛之中,有曹娥驾舟去救。“五月五日,时迎伍君,逆涛而上,为水所淹”(《曹娥碑》)。后世遂划龙舟,作救伍员状。
三说是为了纪念楚大夫屈原。这种说法普遍被接受,其文字记载始见于南朝梁人撰写的《续齐谐记》:“楚大夫屈原遭谗不用,是日投汨罗江死,楚人哀之,乃以舟楫拯救。端阳竞渡,乃遗俗也。”
除上述外,各地还有一些不同的说法。在贵州黔东南地区,有说法认为龙舟竞渡是为了纪念舍身杀死毒龙的老人;云南傣族认为是纪念古代英雄岩红窝(又作“岩宏窝”)。还有“迎夏至”、“避恶日”——认为五月是“恶月”,五月初五是不祥的日子等说法。
这些说法,都各有各的道理,但都没有说清楚一个最基本的问题:不管是为了纪念某某人,还是为了“迎夏至”、“避恶日”,为什么偏偏要举办“龙舟”竞渡呢?也就是说,为什么要赛“龙舟”而不赛其它什么“舟”呢?
回答这个问题,得从龙的基本神性入手。我们说过,龙有喜水、好飞、善变、征瑞等神性和兴云布雨、司水理水的神职。既然有这样的神性和神职,被生活在江渎四流、湖泊星罗的水乡各族人民所崇拜就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崇拜意识必然要外化为具体行为。这些行为包括:祭神,将人间美味敬献给神灵,并伴之以香火,让其款款享用;娱神,歌唱、舞蹈,想着法儿让神快乐;拟神,模仿神的举止形态,表示自己和神物有密切的关系,自己身上已秉赋了“神性”,从而能够“神灵活现”。这大概是“龙舟竞渡”的深层动因。人们相信,通过声势浩大的竞赛龙舟,能使天上水中的神龙心神感应而大娱大悦,从而焕发神性,克尽神职,保佑一方水土风调雨顺,稼渔丰成。同时,也使人们自身秉赋龙性,像龙那样强悍矫健,进而怯邪弥难。至于纪念某某人云云,只不过是一种附会。原因大概在于,这些人杰的“人性”和龙的“神性”有相通一致之处,又多少分担了龙的一部分“神职”。比如伍子胥就曾被奉为长江水域的“水仙”、“涛神”、“潮神”和“江神”;屈原也曾被封为“广源顺济王”,有“江神即楚大夫屈原”之说。
“龙舟”是做成龙形或刻有龙纹的船只。古代那些有“真龙天子”之称的帝王们,行走水路时一般都要乘龙舟。如“天子乘鸟舟龙舟浮于大沼”(《穆天子传》),“上御龙舟,幸江都”(《隋书·炀帝纪》)。皇帝乘坐的龙舟,高大宽敞,雄伟奢华,舟上楼阁巍峨,舟身精雕细镂,彩绘金饰,气象非凡。南宋画院待诏李嵩画的“大龙舟”,即是一例。民间用来竞渡的龙舟和皇家龙舟不可比肩,一般都做得窄小狭长一些,以利赛事。
用作竞渡的龙舟,其形制因时代而变化,因地域而不同。据载,旧时西湖上的龙舟,约四五丈长,头尾高翘,彩画成龙形;中舱上下两层,船首有龙头太子和秋千架,均以小孩装扮,太子立而不动,秋千上下推移;旁列弓、弩、剑、戟等“十八般武艺”和各式旗帜。尾有蜈蚣旗,中舱下层敲打锣鼓,旁坐水手划船。
苏州的龙舟分成各色,四角插旌旗,鼓吹手伏在中舱,两旁划手十六人。篙师执长钩立于船头,称作挡头篙。船头亭上,选面端貌正的儿童,装扮成台阁故事,称龙头太子。船尾高丈余,牵系彩绳,由擅长嬉水的小儿表演“独占鳌头”、“童子拜观音”、“指日高升”、“杨妃春睡”等节目。
当代用来竞渡的龙船,形制比旧时简化了许多。船以色彩分赤龙、青龙、黄龙、白龙、黑龙等。船身、船上的罗伞旌旗等装饰,以及划手们的服装乃至船桨,都要求一色。湖北、湖南等地的龙舟短则七丈多,长则十一丈余,划动时有如游龙戏水。福建的龙舟,船首雕刻龙头,口能开合,舌能转动。贵州的龙舟由三只独木船联合而成,中间较长的一只称“母船”,船上有鼓手指挥,两边的两只船身稍短,称“子船”。
有关竞渡的仪式、规定、技巧和情景也因时因地不同而丰富多彩。
“五月五日天晴明,杨花绕江啼晓莺。使君未出郡斋外,江上早闻齐和声。”“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鼓声渐急标将近,两龙望标目如瞬。”“锣挟鸣涛鼓骇雷,红旗斜插剪波来。锦标夺到轩腾处,风卷龙髯雪作堆。”古人的诗句将几百年前龙舟竞渡的热闹场面跃然纸上。
诗中提到的“标”即“标竿”或“标船”,是各龙船争夺的目标。“标竿”上悬挂锦彩、银碗、钱钞等赏物,立于水中,快捷先到者可得。“标船”设置在终点,当竞渡的龙舟接近时,将“标”抛入水中,让诸“龙”争夺。标有“鱼标”、“鸭标”、“铁标”等。鱼标鸭标是活的,投入水中即刻游走,要一下子捉住,是不容易的。铁标沉重,抛落便到水底,如果没有相当棒的潜水本领,同样是捉不起来的。因此,龙船上一般都要安排一两个水性极好的“标手”,专司夺标之职。
有的地方还流行“做胜会”——即由看船上的游客买土罐或鸭子,掷入水中,由参与竞渡的龙舟,入水争夺以为娱乐。
龙舟竞渡前一般都要举行隆重的祭祀仪式。如在屈原投水的汨罗江畔,每年龙舟竞渡前,都要先祭屈子庙。来自四面八方的男女老幼,抬着龙头,一批一批地汇聚在屈原像下,叩拜、吊唁、以粽子、包子、酒水等祭奠。然后由主祭人将一条红绸系到“头龙”的头上,由“头桡”将龙头扛到江边洗澡,洗完后将龙头安于船首,这才开始赛龙舟。地域不同,讲究不同。有的地方出龙前数日,要祀神演试一番,名曰“下水”。上岸送神,称作“拨龙头”。竞渡的组织者,年前率众位游手,将一根带叶竹竿竖立桥头,以便来年“出龙认色”,其名曰“钻五”;月朔互相往来,名曰“拜客”,等等。
随着中外文化的交流,龙舟竞渡也传到了日本及东南亚诸国。比如,日本的九州、冲绳等沿海地区,就流行一种赛船活动。不过他们不叫龙舟竞渡,而叫“爬龙”。新加坡常在端午节这天,举行全国性的龙舟比赛。他们的龙舟披红挂彩,扮作“狮子”、“狗熊”的司鼓手站在龙舟最前面,擂动大鼓,指挥和协调划手动作。整个比赛,一般从下午两三点开始,直到夕阳西下才告结束。
龙舟竞渡是一种具有浓郁的民俗文化色彩的群众性娱乐活动,同时也是一种有利于增强人民体质,培养勇往直前、坚毅果敢精神的体育运动。因此,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运动委员会于1984年5月16日作出决定,将龙舟竞渡列为正式比赛项目。当年10月,在广东佛山举行了全国首届屈原杯龙舟赛。1985年6月6日,中国龙舟协会在湖北省宜昌市宣告成立。7月,第二届屈原杯龙舟赛在葛洲坝三江航道举行,观众多达十余万。这样的龙舟竞渡至今已举行了十数届。近年来的龙舟竞渡,赛制趋于完善,规模也越来越大,并向国际性赛事进展。
龙舟竞渡需要宽而深的江海湖泊,水域浅小浮不起船的地方就竞渡不成了。于是,浅水地的人们就做成“旱龙舟”,在街市、高台、场地上游走,俗称“迎鬼船”。江西一带有这样的风俗,时间亦在端午节。
造龙船也不只是为了竞渡。如贵州黔东南和湘西一带苗族同胞的“龙船节”,所做的龙船就不是为了竞赛,而主要是为了乘坐龙船游村串寨,会亲访友。龙船下水前,先由歌师唱吉祥祝福歌,祝愿龙船一路顺风。每条船上都有一位“鼓头”,由全寨推选出德高望重的老人担任,坐于龙颈击鼓发令,主持船上活动。龙船过寨,鸣放铁炮传告亲友,岸上报以“接龙”鞭炮,亲友遂上前向船上的人敬米酒,并将鸭、鹅、彩绸等礼品挂于“龙头”。龙船靠岸,水手们将糯米饭团和菜肴放在船帮上就餐,不用碗筷。妇女、儿童这时纷纷前来“讨路边饭”,据说吃了龙船上的食品能消灾避难。龙船形制精巧美观,龙身由一只母船和两只子船捆扎而成,叫做“子母船”,皆为独木镂空。龙头约长两米多,用水柳木雕刻,装有一对一米多长的龙角。因龙头着色不同,分为青龙、赤龙、黄龙等。各寨为了保护龙船,还专门建有“龙篷”。龙船节从农历五月十六日开始,具体节期各地各寨略有不同,只要全寨薅完秧,本寨龙船即可下水,历时三天左右。在广东水乡,龙船出游时,家家送米酒给划船的人,并由老人为龙点眼,然后才下水游去。游完后,龙头供奉在龙王庙,船身埋入河床沙泥中,第二年挖出来再用。傍晚,村民们还要烧一大锅“龙船饭”,不管什么人都可以食用,以广结“龙缘”,遍得“龙福”。
龙的传说——舞龙:
每逢节日庆典,我们都能看到欢腾旋跃,让人兴奋不已的舞龙。舞龙也称“龙舞”、“耍龙”、“闹龙灯”、“玩龙灯”、“龙灯会”。那么,为什么要舞龙呢?
舞龙的用意,概括起来不外乎这么几条:一为祈雨祈福,二为娱神娱己,三为彰显力量,四为兴旺人丁。
其中,祈雨祈福是最基础的。两湖一带民间传说,战国时的鬼谷子和金角老龙相遇,鬼谷子说:“据我掐算,近日有雨,城内三十六点,城外四十八点。”金角老龙有意让鬼谷子的预言落空,便利用职务之便,让城内下了四十八点,城外下了三十六点,结果城内不少老百姓死于水患。后来玉皇大帝问罪,金角老龙受到贬黜。为了赎罪,老龙便在每年的新春到来之际,逐门逐户地向老百姓鞠躬赔礼,并承诺一年的风调雨顺。于是,人们便据此传说,用竹条铁丝、绸缎纱布扎制成彩龙,每逢年节舞耍一番,表达欢快喜悦之情,也寓意老龙臣服,天随人愿。四川铜梁一带的传说也异曲同工:东海龙王患腰痛病,变成一个老头上岸求医。大夫通过把脉知其非人,便让其恢复原形,并从其腰间捉出一条蜈蚣。龙王病愈后,以泄露天机为谢:言人们只要照它的样子造一条龙四处舞游,便能保雨水及时,五谷丰成。
舞龙祈雨在先秦时期已开始流行,到汉代已具相当规模,形式也多有讲究。据董仲舒《春秋繁露》载,汉代人春旱求雨舞青龙,炎夏求雨舞赤龙或黄龙,秋季求雨舞白龙,冬天求雨舞黑龙。这些龙长达数丈,每次出动五至九条不等。
后世的舞龙,大都包含有祈雨祈福的意味。如流行于湖南省湘西山区的“龙头蚕身灯”。该灯由“龙”的头和“蚕”的身与尾组成。制作考究,形体小巧,头尾能曲能伸,宛转灵活。竹圈联成蚕身,绳索系其内,白布蒙其外,外用红绿彩环缠身,由三个舞技出众的民间艺人分别持头、腰、尾三个部分执耍。“龙头蚕身灯”一般都是成对出行。出灯前,每对灯都要下到江边“吸水”,然后才沿门沿户祝福吉祥。为什么要“吸水”呢?很好理解,龙吸饱了水,才能保证雨水充足。
南方一些地方流行舞草龙枣由柳条、青藤、稻草扎成,夜晚舞耍时,龙身上满插香火,因而又称“香龙”、“香火龙”。舞龙结束时,还要在喧天的锣鼓鞭炮声中,恭恭敬敬地将草龙送到江河溪潭之中。其用意也是让龙回龙宫,以保佑一方地面风调雨顺。
以娱神娱己为目的舞龙可追溯到汉代的“鱼龙曼延”。《汉书·西域传赞》载:“孝武之世……设酒池肉林以飨四夷之客,作巴俞都卢、海中砀极、漫衍鱼龙、角抵之戏以观视之。”颜师古解释说,巴俞都卢、海中砀极都是歌舞名,而“鱼龙”,则是由人装扮成一种来自西域的巨形珍兽枣舍利之兽,先在庭前舞蹈戏乐,然后到殿前激水,水花飞溅中,化作一条巨大的比目鱼,“跳跃漱水,作雾障目”。然后,再化作身长八丈的黄龙,“出水敖戏于庭,炫耀日光”,故又名“黄龙变”。由此看来,“鱼龙”,当是一种由人装扮成巨鱼和巨龙进行表演的大型舞蹈。由于巨鱼和巨龙之间有一个“变”的问题,因此在表演时,可能还需要幻术、布景、烟雾等来配合。
那么,“曼延”又作何解释呢?“曼延”也作漫衍、曼衍、蔓延等,是古代一种大兽的名字。据说这种大兽“似狸,长百寻”,可以“仿此演为百戏。”古代八尺为一寻,百寻就是八十丈。因而《西京赋》中有“巨兽百寻,是为曼延”之句,薛综注曰:“作大兽,长八十丈,所谓鱼龙曼延也。”由此推断,“曼延”是“假作兽以戏”,是由人扮演成各种巨兽的舞蹈。“鱼龙”当是其中典型的主要的一种,因而称作“鱼龙曼延”。
东汉张衡在《西京赋》、李尤在《平乐观赋》中都有对“鱼龙曼延”的生动描述。从中可以看到,作为汉代的大型歌舞,“鱼龙曼延”集合了当时最高水平的演员阵容以及布景、道具和特技,可谓规模宏大,幻象纷呈。除中心节目“巨鱼变巨龙”外,还有由人扮装的熊、虎、猿猴、大象、大雀、大龟、大蟾蜍及其它不知名的奇兽参与演出。
史料之外,还可以从汉代画像石上找到“鱼龙曼延”的影子。如铜山洪楼发现的乐舞百戏画像石,山东沂南出土的角抵百戏画像石,上面都有鱼龙作舞的图像。
“鱼龙曼延”从汉至唐,延续了将近七八百年的时间,唐以后,整体上逐渐失传,后世传留下来的,只是其中的部分节目。民间的龙舞、狮子舞、麒麟舞等,可视作对“鱼龙曼延”的传承和演变。
灯与龙的结合,大约起始于宋时。南宋吴自牧在《梦梁录》中记道:“元宵之夜……草缚成龙,用青幕遮草上,密置灯烛万盏,望之蜿蜒如双龙之状。”这样的龙灯,即是我们所说的放置在那里专供人们观赏的龙形灯饰。问题是龙是一个能行走、善飞腾的神物,总不能呆到那儿不动啊,况且无论宫廷还是民间,自古都有舞龙的传统。既然舞,就不光在白天舞,晚上也要舞,晚上舞就离不开灯,因此大凡舞之龙,都通称“龙灯”。
“龙灯会”一般在佳节、盛会时举行,场地选在长街广场、村头湾边开阔平坦的地方。龙的品种丰富多彩,有竹龙、木龙、荆龙、草龙、布龙、纱龙、纸龙;有由荷花和蝴蝶组成的“百叶龙”,用刨花扎成的“木花龙”,用铁皮卷成的“铁皮龙”,等等。
龙灯各地都有。四川省铜梁县的龙灯比较出名。国庆50周年大典上的金色巨龙,就出自这个县。铜梁龙灯有“正龙”:头大、胫长、节内点灯,以灯光取代烟火,玩时比较安全。还有用竹编作龙骨,纸扎龙头,布做龙脊,借助灯火而起舞的“彩龙”;用皮纸或绢绸做皮,彩绘鳞甲,龙身能伸缩转动的“肉龙”或“蠕龙”;天旱时求雨,舞时可泼水的“黄荆龙”;用白花扎成,用来祭祀亡灵的“孝龙”;用稻草扎成,插入竹竿,执持起来耍舞的“草把龙”;以及由孩子们耍舞的,用一棵棵大白菜插上竹竿,点燃红烛,中间串以绳索的“菜龙”,等等。
铜梁人舞龙有不少讲究。过去沿袭汉代的春舞青龙、夏舞赤龙、秋舞白龙、冬舞黑龙的规矩。现在逢年过节舞彩龙,舞到人家门前就暂时停下来,龙头频点向主人拜年祝福,然后再上下翻腾,左盘右旋。这时,主人必须鸣放鞭炮以示欢迎,并有所答谢:裹着钱的“红包”或糖果香烟等。
广东佛山人也喜欢舞龙。四五十年代,佛山龙多是用一把把雨伞连接?/ca>
1.很久很久以前,在浙江北部的苕溪岸边,住着一对勤劳善良的青年夫妇。妻子怀胎一年,生下一个怪胎,似人非人,似蛇非蛇。
老族长知道后,大发雷霆,一口咬定这是不祥之物,逼着夫妻俩立即把婴儿卡死。夫妻俩不忍心,就咬咬牙,叫男人掇起脚盆,将婴儿倒入门前的荷花池中。
几天后,妻子下床,到荷花池中淘米,猛然看见她那儿子从荷花丛中游到石埠上,向娘讨奶吃。娘总是爱儿子的,于是抱起来喂了奶,就这样,她一天三次淘米,就喂儿子三次奶。一天,两天,一直过了三百六十天,儿子渐渐长大,却现出龙的样子来。
这消息又传到老族长的耳朵中,他知道怪胎非但没卡死,反而长大了,大为恼怒,于是想出一条毒计,要宰掉它。
一天中午,这个老头儿身边藏把砍柴刀,偷偷躲在池边树丛里。等到那个女人淘米时,果然看见有条小龙游上岸来向她讨奶吃。
老头儿见状举刀就砍,小龙连忙跃人荷花池中。可是迟了,这一刀,把小龙的尾巴砍了下来,霎时间鲜血淋漓。刚好池中停着一只美丽的大蝴蝶,那蝴蝶见小龙无故受害,没了尾巴,心里十分同情,就立即飞过去,用自己的身子接在它的尾巴上,于是变成了一条美丽的龙尾巴。
就在这时候,狂风大作,乌云翻滚,满池荷花的花瓣纷纷扬扬飞旋起来,那条龙一下子长到十几丈长,骤然从池中跃起来,身上插满了荷花花瓣,直向天空飞腾而去。
那老头儿见到这股气势,吓得昏过去,死了。小龙的娘一见儿子飞人云层,含着眼泪连唤三声小龙,但是小龙已经飞得无影无踪了。
自此以后,苕溪两岸每逢干旱,小龙就会飞来降云播雨,使乡亲们获得丰收。长兴一带老百姓为了感谢它,就用彩布做荷花瓣龙鳞和蝴蝶龙尾,制成长兴著名的“百叶龙”,每年春节,人们都要舞龙,用来纪念和庆贺。
2.舟山岛西岸有个海湾叫岑港。岑港有座高山,山水倾泻下来,犹如百尺白布悬挂在峭壁
上,煞是壮观。年复一年,在岭脚边冲出一口深深的石潭,名叫“龙潭”。
相传很久以前,潭里有一条白龙。每当乾旱之年,那白龙使吸来东海之水,化作甘霖喷
降下来,使方圆数十里的村庄年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们感念白龙,都称他为“岑港白
老龙”。
有一年,又逢乾旱,白老龙正要吸水降雨,不料玉皇大帝听一信了东海龙王的馋言,降
下旨意,不许他再到东海吸水。白老龙只得忍气吞声回到龙潭。一路上,只见禾菽枯焦,遍
地生姻,心中好不怆然。一行走之间,忽然耳边响起一阵哭声,走近一看,是一位年轻妇人
浑身披麻,正跪在滚烫的沙滩上,面对着大海嚎哭。白老龙听了不免心酸,便上前问道:
“大嫂因何在此啼哭?”
那妇人抹泪一看,见是一位白须白发、面目慈祥的老人,正关切地看着自己,心里一
暖,便哭诉起来。原来那妇人名叫青莲,从小死了爹娘,由兄嫂作主,嫁给一个孤身小子,
夫妻十分恩爱。谁知好景不长,两人成亲不到半年,就碰上这大旱季节。田里没指望了,丈
夫便邀集乡亲们下海捕鱼。不料初次出海就遭横祸,船被风浪掀翻了,丈夫落水身亡,撇下
她一个年轻寡妇,无依无靠,好不凄苦。
白老龙听了非常同情,叹了口气说:“大嫂不要过份伤心,自古人死不能复生。若不嫌
弃,我愿帮你捕三年鱼。”
青莲一怔,慌忙收泪道:“这……这如何使得!俗话说‘海上无风三尺浪’,你这样大
年纪怎么受得起!”
白老龙捋着白须说:“大嫂尽管放心,老汉自有道理。”
青莲见他说得诚恳,心里暗暗嘀咕道:“瞧他的模样,八成也是个落荒遭灾的。我何不
积点阴德,将他收留下来。”于是说道:“我从小没爹没娘的,就让我认你作爹吧!”.说
着就要叩头。
白老龙心里好不喜欢,忙伸手将她扶起,笑着说:“青儿不必多礼,老汉当之有愧了!”
当天夜里,白老龙借着星光叮叮当当动手修起船来。青莲回家,取出一畚斗糯米,按照
白老龙的嘱咐,做了满满一篮糯米块。第二天天亮,青莲提着篮子来到海边,左看右看,却
找不见那条破船,心里正着急,忽听有人叫她,定睛一看,见白老龙汗水淋漓地从一条崭新
的船里爬出来,才知自己的破船已经修好了,心里又高兴又感激,忙迎上去说:“爹爹辛苦
啦!快吃饭吧!”
白老龙吃过糯米块,带了几名渔工,当天就出海捕鱼了。渔船像箭一样驶离港湾,不一
刻就来到东海大洋。白老龙吩咐渔工撒网,自己却枕着舱板“呼噜呼噜”打起瞌睡来。只见
他一边打鼾,一边流汗,巨大的汗珠从他额上不断地涌出来,沾湿了舱面。渔工心里好不奇
怪,却又不敢叫醒他。不一会,鼾声止了,又听他梦叹般地喊道:“快起网!快起网!”渔
工闻声,慌忙赶到船沿拉起网来。
说也奇怪,几个人拉着偌大一顶渔网,却像扯着一条丝线那般轻巧。拉呀拉呀,拉出海
面,竟是满满一网大黄鱼,条条金光闪亮,尾尾活蹦乱跳。渔工惊喜万分,忙把黄鱼倒进舱
里。谁知倒啊倒啊,三个船舱都装满了,网里的鱼还不见倒完。渔工们你看看我,我看看
你,都楞住了。
傍晚,渔船归航。青莲见捕了这许多大黄鱼,心里高兴极了!大伙听说这个白须白发老
人捕鱼的本事这么大,都纷纷赶来,求他作大伙的带头老大。白老龙捋着白须哈哈笑着,满
口答应了。
从此,白老龙使领着大伙起早摸黑地捕起鱼来。每次出海都是满载而归,捕上来的鱼又
大又肥,乡亲们的生活一天天好起来。
转眼半年过去了。一天,白老龙又领着大伙出海去了。青莲在家准备好白老龙爱吃的糯
米块,照例到海边去等船回来。等啊等啊,直到太阳落山,月亮升起,还不见渔船归航。青
莲又饿又累,就倚着礁石打起盹来……
突然,她望见面容憔樵悴的义父匆匆走来,满怀悲愤地对她说:
“青儿,我要走了,你多保重!要是想我,就到岑港岭下来找,我的屋前挂着九丈六尺
白布。”说罢飘然而去。”
青莲上前去拉,却扑了个空。顿时惊醒,才知是梦,心生疑惑。突然,只见海面上呼啸
的狂风推着小山似的大浪铺天盖地涌来。这风多大呀!
把岸上所有的船桩都吹跑了把最坚硬的礁石都打碎了。青连怔怔地望着汹涌的大海,想
到自己丈夫的悲惨遭遇,立时脸孔发自,浑身发抖,对着茫茫海天失声痛哭起来。
一天又一天,直至第八天早晨,海面上才风平浪息,可是好心肠的白老龙却再也没回
来。青莲想起梦里白老龙跟她说的话,就决定要到岑港岭下去寻找义父。她做了一篮白老龙
爱吃的糯米块,告别了乡亲们上路了。
走了一天又一天,过了一村又一村,终于来到岑港岭下,举目一看,只见四野茫茫,哪
有一户人家?心里不免有点害怕。正在焦虑,猛见岭脚边有一个石潭,上面悬着百尺飞瀑,
就像飘着一块白布。青莲赶紧放下篮子,取出糯米块往潭里丢。丢一块糯米块,叫一声爹。
丢了一阵,叫了一阵,潭中突然泛起一阵波浪,水面上慢慢露出一对龙角来。
青莲吓了一跳,却听潭中传出声音道:“青儿不要害怕,我便是你的乾爹。”
青莲听了,伤心地哭道:“爹爹,你为啥变成这副样子?” 白老龙道:“我本是此地的一条白老龙,想不到此番帮助百姓捕鱼,又得罪了东海龙王,在玉帝面前参了一本,说我残害水族,扰乱龙宫,玉帝降罪下来,把我禁铜在这龙潭之中,不得自由。”青莲闻言:心里气极啦!顿时揩乾眼泪,忿忿地叹道;“唉!为什勤劳的人反而受苦,好心眼的反而获罪呢?这样不公平的世间,活着还有什么意思!”说完,她把糯米块全倒进潭里,自己也跟着跳下去。青莲跳进龙潭,就变成一条青龙,跟着白老龙隐没在清清的潭水中后来,当地百姓为了纪念他们,设立了两个会社:一个叫白龙会,一个叫青龙会。每隔 三年一小会,十二年一大会。出会时,人们敲锣打鼓,抬着造型美观的青、白二龙,穿村游乡,好不热闹.
老族长知道后,大发雷霆,一口咬定这是不祥之物,逼着夫妻俩立即把婴儿卡死。夫妻俩不忍心,就咬咬牙,叫男人掇起脚盆,将婴儿倒入门前的荷花池中。
几天后,妻子下床,到荷花池中淘米,猛然看见她那儿子从荷花丛中游到石埠上,向娘讨奶吃。娘总是爱儿子的,于是抱起来喂了奶,就这样,她一天三次淘米,就喂儿子三次奶。一天,两天,一直过了三百六十天,儿子渐渐长大,却现出龙的样子来。
这消息又传到老族长的耳朵中,他知道怪胎非但没卡死,反而长大了,大为恼怒,于是想出一条毒计,要宰掉它。
一天中午,这个老头儿身边藏把砍柴刀,偷偷躲在池边树丛里。等到那个女人淘米时,果然看见有条小龙游上岸来向她讨奶吃。
老头儿见状举刀就砍,小龙连忙跃人荷花池中。可是迟了,这一刀,把小龙的尾巴砍了下来,霎时间鲜血淋漓。刚好池中停着一只美丽的大蝴蝶,那蝴蝶见小龙无故受害,没了尾巴,心里十分同情,就立即飞过去,用自己的身子接在它的尾巴上,于是变成了一条美丽的龙尾巴。
就在这时候,狂风大作,乌云翻滚,满池荷花的花瓣纷纷扬扬飞旋起来,那条龙一下子长到十几丈长,骤然从池中跃起来,身上插满了荷花花瓣,直向天空飞腾而去。
那老头儿见到这股气势,吓得昏过去,死了。小龙的娘一见儿子飞人云层,含着眼泪连唤三声小龙,但是小龙已经飞得无影无踪了。
自此以后,苕溪两岸每逢干旱,小龙就会飞来降云播雨,使乡亲们获得丰收。长兴一带老百姓为了感谢它,就用彩布做荷花瓣龙鳞和蝴蝶龙尾,制成长兴著名的“百叶龙”,每年春节,人们都要舞龙,用来纪念和庆贺。
2.舟山岛西岸有个海湾叫岑港。岑港有座高山,山水倾泻下来,犹如百尺白布悬挂在峭壁
上,煞是壮观。年复一年,在岭脚边冲出一口深深的石潭,名叫“龙潭”。
相传很久以前,潭里有一条白龙。每当乾旱之年,那白龙使吸来东海之水,化作甘霖喷
降下来,使方圆数十里的村庄年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们感念白龙,都称他为“岑港白
老龙”。
有一年,又逢乾旱,白老龙正要吸水降雨,不料玉皇大帝听一信了东海龙王的馋言,降
下旨意,不许他再到东海吸水。白老龙只得忍气吞声回到龙潭。一路上,只见禾菽枯焦,遍
地生姻,心中好不怆然。一行走之间,忽然耳边响起一阵哭声,走近一看,是一位年轻妇人
浑身披麻,正跪在滚烫的沙滩上,面对着大海嚎哭。白老龙听了不免心酸,便上前问道:
“大嫂因何在此啼哭?”
那妇人抹泪一看,见是一位白须白发、面目慈祥的老人,正关切地看着自己,心里一
暖,便哭诉起来。原来那妇人名叫青莲,从小死了爹娘,由兄嫂作主,嫁给一个孤身小子,
夫妻十分恩爱。谁知好景不长,两人成亲不到半年,就碰上这大旱季节。田里没指望了,丈
夫便邀集乡亲们下海捕鱼。不料初次出海就遭横祸,船被风浪掀翻了,丈夫落水身亡,撇下
她一个年轻寡妇,无依无靠,好不凄苦。
白老龙听了非常同情,叹了口气说:“大嫂不要过份伤心,自古人死不能复生。若不嫌
弃,我愿帮你捕三年鱼。”
青莲一怔,慌忙收泪道:“这……这如何使得!俗话说‘海上无风三尺浪’,你这样大
年纪怎么受得起!”
白老龙捋着白须说:“大嫂尽管放心,老汉自有道理。”
青莲见他说得诚恳,心里暗暗嘀咕道:“瞧他的模样,八成也是个落荒遭灾的。我何不
积点阴德,将他收留下来。”于是说道:“我从小没爹没娘的,就让我认你作爹吧!”.说
着就要叩头。
白老龙心里好不喜欢,忙伸手将她扶起,笑着说:“青儿不必多礼,老汉当之有愧了!”
当天夜里,白老龙借着星光叮叮当当动手修起船来。青莲回家,取出一畚斗糯米,按照
白老龙的嘱咐,做了满满一篮糯米块。第二天天亮,青莲提着篮子来到海边,左看右看,却
找不见那条破船,心里正着急,忽听有人叫她,定睛一看,见白老龙汗水淋漓地从一条崭新
的船里爬出来,才知自己的破船已经修好了,心里又高兴又感激,忙迎上去说:“爹爹辛苦
啦!快吃饭吧!”
白老龙吃过糯米块,带了几名渔工,当天就出海捕鱼了。渔船像箭一样驶离港湾,不一
刻就来到东海大洋。白老龙吩咐渔工撒网,自己却枕着舱板“呼噜呼噜”打起瞌睡来。只见
他一边打鼾,一边流汗,巨大的汗珠从他额上不断地涌出来,沾湿了舱面。渔工心里好不奇
怪,却又不敢叫醒他。不一会,鼾声止了,又听他梦叹般地喊道:“快起网!快起网!”渔
工闻声,慌忙赶到船沿拉起网来。
说也奇怪,几个人拉着偌大一顶渔网,却像扯着一条丝线那般轻巧。拉呀拉呀,拉出海
面,竟是满满一网大黄鱼,条条金光闪亮,尾尾活蹦乱跳。渔工惊喜万分,忙把黄鱼倒进舱
里。谁知倒啊倒啊,三个船舱都装满了,网里的鱼还不见倒完。渔工们你看看我,我看看
你,都楞住了。
傍晚,渔船归航。青莲见捕了这许多大黄鱼,心里高兴极了!大伙听说这个白须白发老
人捕鱼的本事这么大,都纷纷赶来,求他作大伙的带头老大。白老龙捋着白须哈哈笑着,满
口答应了。
从此,白老龙使领着大伙起早摸黑地捕起鱼来。每次出海都是满载而归,捕上来的鱼又
大又肥,乡亲们的生活一天天好起来。
转眼半年过去了。一天,白老龙又领着大伙出海去了。青莲在家准备好白老龙爱吃的糯
米块,照例到海边去等船回来。等啊等啊,直到太阳落山,月亮升起,还不见渔船归航。青
莲又饿又累,就倚着礁石打起盹来……
突然,她望见面容憔樵悴的义父匆匆走来,满怀悲愤地对她说:
“青儿,我要走了,你多保重!要是想我,就到岑港岭下来找,我的屋前挂着九丈六尺
白布。”说罢飘然而去。”
青莲上前去拉,却扑了个空。顿时惊醒,才知是梦,心生疑惑。突然,只见海面上呼啸
的狂风推着小山似的大浪铺天盖地涌来。这风多大呀!
把岸上所有的船桩都吹跑了把最坚硬的礁石都打碎了。青连怔怔地望着汹涌的大海,想
到自己丈夫的悲惨遭遇,立时脸孔发自,浑身发抖,对着茫茫海天失声痛哭起来。
一天又一天,直至第八天早晨,海面上才风平浪息,可是好心肠的白老龙却再也没回
来。青莲想起梦里白老龙跟她说的话,就决定要到岑港岭下去寻找义父。她做了一篮白老龙
爱吃的糯米块,告别了乡亲们上路了。
走了一天又一天,过了一村又一村,终于来到岑港岭下,举目一看,只见四野茫茫,哪
有一户人家?心里不免有点害怕。正在焦虑,猛见岭脚边有一个石潭,上面悬着百尺飞瀑,
就像飘着一块白布。青莲赶紧放下篮子,取出糯米块往潭里丢。丢一块糯米块,叫一声爹。
丢了一阵,叫了一阵,潭中突然泛起一阵波浪,水面上慢慢露出一对龙角来。
青莲吓了一跳,却听潭中传出声音道:“青儿不要害怕,我便是你的乾爹。”
青莲听了,伤心地哭道:“爹爹,你为啥变成这副样子?” 白老龙道:“我本是此地的一条白老龙,想不到此番帮助百姓捕鱼,又得罪了东海龙王,在玉帝面前参了一本,说我残害水族,扰乱龙宫,玉帝降罪下来,把我禁铜在这龙潭之中,不得自由。”青莲闻言:心里气极啦!顿时揩乾眼泪,忿忿地叹道;“唉!为什勤劳的人反而受苦,好心眼的反而获罪呢?这样不公平的世间,活着还有什么意思!”说完,她把糯米块全倒进潭里,自己也跟着跳下去。青莲跳进龙潭,就变成一条青龙,跟着白老龙隐没在清清的潭水中后来,当地百姓为了纪念他们,设立了两个会社:一个叫白龙会,一个叫青龙会。每隔 三年一小会,十二年一大会。出会时,人们敲锣打鼓,抬着造型美观的青、白二龙,穿村游乡,好不热闹.
龙的传说
据说在很久很久以前,住在深海的龙王有一日巡海归来,一下觉得腰间象是有枚钻子刺一样痛,没一下就头晕目花起来,老龙王实在支撑不住了,痛得在牙床上打滚。龙王想:“在这样痛下去是要了我的老命的还是去凡间试一下。”
龙王摇身变成一个白发苍苍的老头子,再说老郎中见一个白发苍苍的老头子按住腰,痛得满脸发青、虚汗淋淋走进来,就劝开众人说让老人家先看。龙王也也不客气,一屁股坐下来就伸手。老郎中摸了一下脉门,吓了一跳,心想自己看了几十年的病,怎么这人的脉和常人不同。他起身招呼这老人走进里头的房间,老郎中要他说出自己到底是什么人,不说实话很难诊病处方,再这样拖下去,难说会大祸临头。龙王一听,心想还是病要紧,就如实说出自己是龙王,在巡海时,一下觉得腰间有钻骨的痒痛,归到龙宫后,更是痛得难受,叫遍了龙医看也没见凑效,这才来到凡间求郎中诊断。
老郎中长叹了一口气说道:“哦,原来是这样。那好吧,不过,你只有再到海边去现出身方能确诊。”
说来也怪老龙王的病一下子就好了。老郎中转身就要走,龙王一把扯住他说:“恩人,要不是你,老龙这条老命就难保了,你等一下,我马上就来。”说完就一头钻进海里。没一下,龙王带着龙婆和龙子,端着一盘海里的珍宝向老郎中拜谢。郎中说什么也不肯收,他边推边说:“只要龙王保佑人间,年年能风调雨顺就是谢礼了。 ”老龙王想了想说:“那好,每年开春,你们人间只要仿我的身子扎成纸龙,敲锣打鼓叫我来,我老龙保证凡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打那后,每当到了大年春节,人们都扎起纸龙敲锣打鼓舞龙灯,以庆来年风调雨顺。那舞龙灯的习俗也就这样一代一代传下来了。这虽然是传说,但象征龙在我们心目中的形象
据说在很久很久以前,住在深海的龙王有一日巡海归来,一下觉得腰间象是有枚钻子刺一样痛,没一下就头晕目花起来,老龙王实在支撑不住了,痛得在牙床上打滚。龙王想:“在这样痛下去是要了我的老命的还是去凡间试一下。”
龙王摇身变成一个白发苍苍的老头子,再说老郎中见一个白发苍苍的老头子按住腰,痛得满脸发青、虚汗淋淋走进来,就劝开众人说让老人家先看。龙王也也不客气,一屁股坐下来就伸手。老郎中摸了一下脉门,吓了一跳,心想自己看了几十年的病,怎么这人的脉和常人不同。他起身招呼这老人走进里头的房间,老郎中要他说出自己到底是什么人,不说实话很难诊病处方,再这样拖下去,难说会大祸临头。龙王一听,心想还是病要紧,就如实说出自己是龙王,在巡海时,一下觉得腰间有钻骨的痒痛,归到龙宫后,更是痛得难受,叫遍了龙医看也没见凑效,这才来到凡间求郎中诊断。
老郎中长叹了一口气说道:“哦,原来是这样。那好吧,不过,你只有再到海边去现出身方能确诊。”
说来也怪老龙王的病一下子就好了。老郎中转身就要走,龙王一把扯住他说:“恩人,要不是你,老龙这条老命就难保了,你等一下,我马上就来。”说完就一头钻进海里。没一下,龙王带着龙婆和龙子,端着一盘海里的珍宝向老郎中拜谢。郎中说什么也不肯收,他边推边说:“只要龙王保佑人间,年年能风调雨顺就是谢礼了。 ”老龙王想了想说:“那好,每年开春,你们人间只要仿我的身子扎成纸龙,敲锣打鼓叫我来,我老龙保证凡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打那后,每当到了大年春节,人们都扎起纸龙敲锣打鼓舞龙灯,以庆来年风调雨顺。那舞龙灯的习俗也就这样一代一代传下来了。这虽然是传说,但象征龙在我们心目中的形象
喜欢太阳的老龙
很久以前,一条孤独的老龙盘踞在一条河低的洞穴里,那条河的能流入大海。老龙喜欢晒太阳。因为他的样子很凶恶,村民们都很怕他。
事实上,老龙的性情很温和,他的双角已经脱落,嘴里只剩下一颗老龙牙。他每天大部分时间都躺在阳光底下,似乎在回忆往事。
一天,他听见有人叫喊:“救命啊!请救救我!”
老龙抬头一看,原来是一个少女跌进河里了。他马上跳进水中把少女拉上岸。
老龙问道:“你在河里干什么?”
“我的衣服被水冲走了,我想把它捞回来!”
牢笼微笑着问道:“你难道不怕我吗?”
“ 我的祖父说你从来没有伤害过任何人!”
“那是事实,可你怎么知道我不会吃掉你?”
少女说:“要是那样你就不会救我了,不过,你可以告诉我你爱吃什么,我去给你找,算我报答你的。”
老龙告诉少女,他最喜欢吃海燕,由于身体衰老,不能再飞起来捉。第二天少女国人带了你直飞能的海燕给老龙。
村里的年轻人看见少女对老龙那么好,都十分嫉妒,想把老龙吓跑。
一天,牢笼在阳光下睡觉,青年们乘机用绳索和网绑住他的身体。牢笼醒来后拼命挣扎。这一来,许多书目都连根拔起,一时飞沙走石,吼声震天。村名门都心惊胆战。少女连忙跑去问祖父:“那是什么声音?”
祖父告诉她:“那是年轻人在绑老龙!”
“可他从不伤害人呀!我去救他。”
少女说着跑到河边,但已经太迟了,只见那牢笼的尸体正渐渐地沉入浑浊的水中,少女不经落下了眼泪,因为她知道老龙是善良的。
很久以前,一条孤独的老龙盘踞在一条河低的洞穴里,那条河的能流入大海。老龙喜欢晒太阳。因为他的样子很凶恶,村民们都很怕他。
事实上,老龙的性情很温和,他的双角已经脱落,嘴里只剩下一颗老龙牙。他每天大部分时间都躺在阳光底下,似乎在回忆往事。
一天,他听见有人叫喊:“救命啊!请救救我!”
老龙抬头一看,原来是一个少女跌进河里了。他马上跳进水中把少女拉上岸。
老龙问道:“你在河里干什么?”
“我的衣服被水冲走了,我想把它捞回来!”
牢笼微笑着问道:“你难道不怕我吗?”
“ 我的祖父说你从来没有伤害过任何人!”
“那是事实,可你怎么知道我不会吃掉你?”
少女说:“要是那样你就不会救我了,不过,你可以告诉我你爱吃什么,我去给你找,算我报答你的。”
老龙告诉少女,他最喜欢吃海燕,由于身体衰老,不能再飞起来捉。第二天少女国人带了你直飞能的海燕给老龙。
村里的年轻人看见少女对老龙那么好,都十分嫉妒,想把老龙吓跑。
一天,牢笼在阳光下睡觉,青年们乘机用绳索和网绑住他的身体。牢笼醒来后拼命挣扎。这一来,许多书目都连根拔起,一时飞沙走石,吼声震天。村名门都心惊胆战。少女连忙跑去问祖父:“那是什么声音?”
祖父告诉她:“那是年轻人在绑老龙!”
“可他从不伤害人呀!我去救他。”
少女说着跑到河边,但已经太迟了,只见那牢笼的尸体正渐渐地沉入浑浊的水中,少女不经落下了眼泪,因为她知道老龙是善良的。
看,
看龙的故乡——中国!
看它锦绣河山,
看它美丽富饶!
最值得一看的是:
看龙的传人,
看他们为了锦绣河山,
牺牲了自己,
将自己的血液洒满山河!
勇猛的中华儿女,
永远也忘不了中华的耻辱,
忘不了火烧圆明园,
忘不了割地条约,
忘不了南京大屠杀
忘不了……
我相信,
龙的传人将它们一一记在心中,
将来血债血还!
这就是龙的传人,
倔强的、
顽强的龙的传人
看龙的故乡——中国!
看它锦绣河山,
看它美丽富饶!
最值得一看的是:
看龙的传人,
看他们为了锦绣河山,
牺牲了自己,
将自己的血液洒满山河!
勇猛的中华儿女,
永远也忘不了中华的耻辱,
忘不了火烧圆明园,
忘不了割地条约,
忘不了南京大屠杀
忘不了……
我相信,
龙的传人将它们一一记在心中,
将来血债血还!
这就是龙的传人,
倔强的、
顽强的龙的传人
本文标题: 如何以[作为一个龙王,我刚上任却发现这湖的水干了]为开头写一个故事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gushi/221462.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