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个法律问题,能解答一下么?如果你与对方商谈的身份是以个人,不是以商事主体进行的话,没有合法有效的协议,该笔账款非法部分,可...
我有一个法律问题,能解答一下么?
就目前你这种状况来看,基本上是陷于了一种困境。如果想从困境中解脱,最好的办法是起诉。起诉对你来说是成本最低也是权益保障对你最有利的手段。因为有些非法债务关系,最怕的是见光,见光即死的现象很多。尤其是有些势力所控的不合法的民间债权债务关系,更是国家打击的重点。
从您的表述可知,您是在做生意。说明你们之间是商事主体之间的借贷关系。这种关系以双方意思表示一致为要件。如果你的钱并没有用在购房上,而是用在其他事上,说明合同内容不真实,合同目的是空洞的,这也是主张协议可撤销的一重要原因。从您的表述可知,一直以被迫来形容你们之间的签约过程。但如果没有相关的证据表明是受迫使的,一般很难主张因胁迫原因产生的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瑕疵,也难以一并主张撤销。
质押的客体只能是不动产。您说的房子应当是抵押,不应该是质押。在法律上,房屋是不动产,只能抵押,不能质押。流押(质)条款是无效条款。这里的流押(质)条款通俗的讲,就是在协议中说明,如果不能偿还到期债务的话,以所涉抵押或者质押物抵债的条款是无效的。法律之所以这样规定,就是为了规避处于弱势地位的出质出押人的基本权益不受侵害。
在房屋抵押问题上,您所说的质押是不对的。抵押合同成立不代表抵押权成立。以不动产抵押的,应当以产权管理部门登记为生效条件。只有登记的不动产抵押权才是有效的,只有合同,没有办理登记,抵押权没有,也就是说对方并没有取得抵押物的抵押权。这是就不动产权作抵押的登记生效意义所在。也就是说,如果没有对房屋做抵押登记的话,抵押合同是无效的。如果房子产权在你名下,你大可不必担心抵押的问题。因为他们抵押权根本就没有取得。
第一份购房协议与第二份购房协议:从您的表述可以知道,如果没有错的话,这两份协议的当事人主体是一致的,重新所签的第二份在数额上明显高于第一份。说明您所欠款从二十万已经涨至四十万。从这里可以知道,您这笔账上的交易数字其实就是这个明合同掩盖下的实际贷款数额。
从法律意义上来讲,只有租赁合同是有效的。当然如果你能证明是胁迫所为,同样也可以主张撤销。
真要主张权利的话,尽量别找当地律师。这是建议,也是忠告。因为地方的势力盘根错节,未必对你有利,有甚者可能会是一个更大的坑。
希望对您有用。不走极端,但也不能任由宰割,任其肆意妄为。这也是一种人生态度。
忧天的杞人
4528粉丝 · 7672赞
搜索
2021房价会下跌么
抵押权到底是什么意思
质押权和留置权的区别
正规的抵押借贷
抵押无效的18种情形
恶意抵押怎么举证
12. 人生的价值,并不是用时间,而是用深度去衡量的。
13. 从不充分的前提中推断出充分的结论,这种艺术就是人生。
14. 当争斗在一个内心中发生,他的生存就有价值了。
15. 对于我来说,生命的意义在于设身处地替别人着想,忧他人之忧,乐他人之乐。
16. 工作就是人生的价值,人生的欢乐,也是幸福之所在。
17. 光辉的人生中,一个忙迫的钟头,胜于无意义的人生的一世。
18. 活着,要有自己的价值,要作为一个强者存在于这个世界。
19. 即使我们是一支蜡烛也应该“蜡炬成灰泪始干”;即使我们只是一根火柴也要在关键时刻有一次闪耀;即使我们死后尸骨都腐烂了也要变成磷火了在荒野中燃烧。
20. 路是脚踏出来的,历史是人写出来的。人的每一步行动都在书写自己的历史。
21. 没有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生命想象不到地短暂。
22. 强者向人们提示的是确认人生的价值,弱者向人们提示的却是对人生的怀疑。
23. 人不应该像走兽那样活着,应该追求知识和美德。
24. 人的价值并不取决于是否掌握真理,或者自认为真理在握;决定人的价值的是追求真理的孜孜不倦的精神。
达尔文,海明威,居里夫人的故事
一定要快居里夫人天下闻名,但她既不求名也不求利。她一生获得各种奖金10次,各种奖章16枚,各种名誉头衔107个,却全不在意。有一天,她的一位朋友来她家做客,忽然看见她的小女儿正在玩英国皇家学会刚刚颁发给她的金质奖章,于是惊讶地说“居里夫人,得到一枚英国皇家学会的奖章,是极高的荣誉,你怎么能给孩子玩呢?”居里夫人笑了笑说:“我是想让孩子从小就知道,荣誉就像玩具,只能玩玩而已,绝不能看得太重,否则就将一事无成。”
2.海明威
1899年7月21日, 欧内斯特。海明威出生在世界五大湖之一的密执安湖南岸,一个叫橡树园的小镇。家里一共有六个孩子,海明威是第二个。
母亲很有修养,热爱音乐。父亲是一位杰出的医生,又是个钓鱼和打猎的能手。海明威3 岁时,父亲给他的生日礼物是一根渔竿儿;10岁时,父亲送给他一支一人高的猎枪。父亲的影响使海明威终生充满了对捕鱼和狩猎的热爱。海明威29岁时,父亲因为糖尿病和经济困难,用手枪自杀了。
14岁时海明威在父亲支持下报名学习拳击。第一次训练,他的对手是个职业拳击家,海明威被打得满脸鲜血,躺倒在地。可是第二天,海明威裹着纱布还是来了,并且纵身跳上了拳击场。20个月之后,海明威在一次训练中被击中头部,伤了左眼。这只眼的视力再也没有恢复。
3.达尔文
1828年的一天,在伦敦郊外的一片树林里,一位大学生围着一棵老树转悠。突然,他发现在将要脱落的树皮下,有虫子在里边蠕动,便急忙剥开树皮,发现两只奇特的甲虫,正急速地向前爬去。这位大学生马上左右开弓抓在手里,兴奋地观看起来。正在这时,树皮里又跳出一只甲虫,大学生措手不及,迅即把手里的甲虫藏到嘴里,伸手又把第三只甲虫抓到。看着这些奇怪的甲虫,大学生真有点爱不释手,只顾得意地欣赏手中的甲虫,早把嘴里的哪只给忘记了。嘴里的那只甲虫憋得受不了啦,便放出一股辛辣的毒汁,把这大学生的舌头蜇得又麻又痛。他这才想起口中的甲虫,张口把它吐到手里。然后,不顾口中的疼痛,得意洋洋地向市内的剑桥大学走去。这个大学生就是查理·达尔文。后来,人们为了纪念他首先发现的这种甲虫,就把它命为“达尔文”。
在压迫中降生,在铁蹄下长大的小玛丽,对世间发生的这一切疑惑不解:为什么波兰的孩子不准学波兰话?为什么波兰的孩子不准看波兰书?为什么波兰的孩子要在沙俄监察员的监视下学习?放学回家的路上,玛丽问她的小伙伴:“沙皇要我们波兰干什么?他难道还不够富有吗?他的国土是那么大。”老师最了解孩子们的心里。当沙俄监察员不在的时候,秘密地讲授着波兰民族反抗侵略者的历史;秘密地传授着波兰的文化和语言;秘密地培养孩子们热爱祖国的感情。小玛丽回到家里,父亲和哥哥秘密地给她讲:“压迫会产生反抗”、“知识就是力量”,唤起她追求知识和提高学习成绩的强烈愿望。从此,小玛丽的心窝里,就埋下了对祖国热爱、对侵略者憎恨的感情。虽然她还只有十岁,不懂得怎样去反抗侵略者,但是那种决不屈服的性格却在她幼小的心灵里燃烧着;为祖国解放而学习的念头,在她的脑海里翻腾着。
玛丽由于学习刻苦,成绩优异,顺利地从小学升入中学,又以获得金质奖章的成绩在中学毕了业。她多么想继续升学和深造啊!可是,带着殖民枷锁和封建镣铐的波兰,大学是不收女生的。她梦想去巴黎学习物理和化学。可是,清贫的斯克洛道夫斯基一家,连生活都难以维持,又那里拿得出到外国求学的费用呢?何况她姐姐中学毕业已经三年了,幻想到巴黎学医的计划,一次次都变成了泡影。强烈的求知欲望没有使姊妹俩心灰意冷,而是更加倔强地向既定目标挺进。玛丽和姐姐分别去担任家庭教师,一点一滴地积蓄着去巴黎求学的费用。
一个春天的早晨,玛丽惊喜地告诉姐姐,她想出了一个到巴黎求学的好办法:“是这样,你把我们俩个节省下来的这一点钱都带上,先到巴黎去,我仍然留在这儿当家庭教师,把我挣来的钱都寄给你,等你当了医生,再设法接我到巴黎去学物理和化学。”多大的牺牲,多好的办法啊!玛丽的这一番话,使她姐姐感激地流下了热泪。打这以后,玛丽更加节衣缩食,按月把自己挣来的钱寄给在巴黎的姐姐,宁肯自己穷得身边连零花钱也没有,连写信的邮票都买不起。贫苦的生活影响不了玛丽刻苦学习的积极性。她为了多学一些,养成了每天早晨六点钟以前就起床学习的习惯,而晚上常常自修到深夜。她不仅刻苦自学,而且不辞辛苦地到波兰农村给孩子们讲授科学知识,到工厂女工中传播波兰文化,而这样做是随时都有可能被密探们发现,被沙俄监察员抓走的。可是玛丽的心目中只有一个念头:为被压迫的祖国服务,为祖国的解放而学。正象她给自己一位童年时代的朋友的信中所说:“我用尽了力量来应付这一切,再接再励……我有一个最高原则:不管是对人或者对事,都决不屈服!……”
志在顶峰
有志者事竟成。度过五年艰苦岁月,玛丽用她倔强的两手开拓了达到理想境界的道路,姐姐获得了博士学位,妹妹踏上了新的征程。
玛丽来到巴黎索尔本学院求学,穿着褪了色、挂了丝的衣服;住着难以形容的简陋小屋;钱用光了,常常是整个星期用面包和茶水充饥。大学的图书馆象块有魔力的磁石,紧紧地吸引着玛丽。玛丽象块贪婪的海绵,拚命地吸吮着知识的乳汁。有一次,她正在图书馆里伏案攻读,突然晕倒在地,有的同学找来医 生给她做了检查。原来是因为玛丽忘记了吃饭。忘记吃饭,对于玛丽来说已经成为司空见惯的事了。她的姐夫、姐姐常常为这件事操心,玛丽也常常为这件忘却了的事情发笑。每当晚上十点钟,图书馆闭馆了,玛丽才带着婉惜的心情离去,回到自己的小屋里,在煤油灯下继续用功,一直到后半夜两点钟。当她躺在床上休息的时候,又被冻得不得不爬起来,把自己所有的衣服一件一件地全部穿上,再重新躺下。早晨起床的时候,洗脸盆里的水冻成冰块,就连水壶里的水也结成了冰。艰苦的生活,刻苦的学习,弄得这位年轻的姑娘面色苍白、容颜憔悴。然而,在向科学之巅攀登的玛丽,却象那冰山上的雪莲,开得那样火红,放射出绚丽的异彩。在索尔本学院的学位考试中,玛丽以她优异的成绩获得了物理学硕士第一名。从此,玛丽的研究内容扩充到许多方面。在研究金属磁性的试验中,在物理学会的会议席上,玛丽结识了优秀的物理学家皮埃尔·居里。在崎岖的小路上相识,在向科学顶峰的攀登中结成伴侣。从此玛丽、居里成了不可分开的名字。
物理学家亨利·柏克勒尔发现:铀的盐类会发出一种看不见的射线。当时,这种神秘射线的来源对科学家们来说,还是一个算不出答案的难题。居里夫妇正是从解决这个难题入手,开始了他们共同的生活和战斗。他们经过反复的研究和试验,终于从沥青状铀矿里先后发现了放射性元素——“钋”和“镭”。亨利·柏克勒尔的难题攻下以后,居里夫妇并没有停止他们的脚步,而是继续向光辉的顶点前进!当时,几平所有的化学家、物理学家对于镭的发现都持观望态度。因此,居里夫妇又给自己提出了一个新的攻坚任务:下决心,从沥青状铀矿中取出“相当”分量的镭,拿出“真凭实据”来,证明这种“神密”射线的存在。
没有钱买沥青状铀矿作试验,他们就用沥青状铀矿的残渣供试验用;没有实验室,他们就借用所在学校的一间简陋的木板房搞实验。两位科学家向大自然的开战就这样开始了。要把大量的矿渣加热,要在盛矿渣的大桶里每次搅拌好几个小时,是一项艰巨的体力劳动。小屋里散发出来的刺激性很强的蒸汽使人窒息。居里夫妇正是在这种恶劣的条件下,进行着提取“镭”的不懈的搏斗,为了使实验不间断,他们往往就在这里,边做实验,边做顿简单的饭来充饥。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四年时间过去了,尽管居里夫妇历尽了千辛万苦,可是把镭分析出来的试验还是没有成功。
不卫生的工作环境又使皮埃尔·居里患上了四肢疼痛的病症。玛丽身上的担子就更重了。她需要把大量的矿渣加热、搅拌,把大桶里的流汁倒出来,如蒸馏、结晶等等。化学处理的繁重劳动,累得玛丽瘫痪了一样。每到晚上,她照料完孩子,又要开始他们的论文写作,有时整年的时间在实验室里度过。这对年轻的夫妇没到过一次戏院、没有去听过一次音乐会,甚至没有访问过一次朋友。可是,仅用一年的时间,居里夫妇竟写出过三篇震撼世界的科学论文。正象玛丽·居里后来回顾这段艰苦历程时所说:“…在这 间简陋的木板房子里度过的几年,是我们一生中最有价值的、最幸福的、完全献身于工作的时期。”
一九0二年深冬的一个雪夜,居里夫妇肩并着肩、手挽着手,迎着万家灯火,踏着厚厚的积雪,习惯地向他们的实验室走去。当皮埃尔·居里划火柴开门的时候,被玛丽·居里拦住说:“不要点亮。”他们摸黑走进小屋,顿时惊呆了。这间简陋的木板房简直成了一个魔宫:从瓶子里、罐子里、桶里放出一片晶莹的蓝光,特别是那支盛试验产物的玻璃管里,放射出来的光更加强烈。看不见的射线,看见了!神秘的射线揭穿了!他们日思夜想的镭诞生了!可是,谁曾想到这世界上第一克镭竟是居里夫妇从八吨沥青状铀矿的残渣碎屑中,经过整整四年的辛勤劳动才提炼出来的。它象镶嵌在科学之巅的一颗明亮的珍珠,被不畏劳苦的居里夫妇亲手摘下来了!这一克镭的诞生包含着居里夫妇多少次失败的教训,多少次胜利的喜悦呵!至于究竟盛着他们多少劳动的汗水和脑汁,那却是无法计算了,但是从居里夫人还在学生时代给她哥哥的信中,我们可以看到这个伟大事业的成功所在:
“人必须有耐心,特别是要有信心”,“我应该相信,自己对于某种事业有特殊的才干,并且应该不惜任何代价来完成这个事业。”
鄙视功利
居里夫妇发现镭的伟大功绩和获得诺贝尔奖金的荣誉,象一声春雷轰动了整个世界。外国科学界的诚挚邀请电,各地发来的热情贺信,象雪片一样飞来;怀着崇高敬意的来访者络绎不绝;毫不相识的人,请求他们亲笔签名留念;摄影师赶来拍照;新闻记者前来采访……当玛丽·居里还是一个默默无闻的穷学生时,饥饿、寒冷、清贫和冷眼包围着她、侵扰着她,她对这一切曾做出响铮铮地回答:决不屈服!刻苦学习!今天,当百万法郎、灿灿的金质奖章向她微笑的时候;当成功、荣誉、祝贺象潮水般涌来的时候,居里夫妇用坚定的行动,表现了他们具有高贵的品质;毫不夸耀,谦虚忘我!
一次,有一位报社记者前来采访这位科学家,想把她的事迹报道出去。她坚定地回答:“在科学上重要的是研究出来的‘东西’,不是研究者的‘个人’。”
对于研究出来的东西——镭,有几位朋友劝他们申请生产镭的专利权。玛丽·居里代表她的丈夫作出了这样的决定:“不应该这样做。这是违背科学精神的。科学家的研究成果应该公开发表,不受任何限制。——如果我们的发现可以获利,这只是一件偶然的事情,在这上面我们不应该有什么优先权。何况镭是对于病人有好处的……依我看,我们不应当借此来谋利。”他们把这个伟大的发现交给工业界和医学界广泛利用,并不谋求个人的任何私利。
巨额的诺贝尔奖金,对于一向清贫的居里夫人来说,并不希罕它,而是把大量的奖金赠送给波兰的大学生、贫困的女友、实验室的助手、没有钱的女学生、教过她的老师、资助过她的亲属。
瑞士的日内瓦大学公开提议,给他们提供优厚的待遇,聘请他们到大学讲学。做为普通中学教师的居里夫妇认为,这样做尽管对自己有利,但会影响甚至会中断他们的研究工作,因而谢绝了,仍旧在他们那间破旧的木板房里作实验。
皮埃尔·居里逝世以后,居里夫人把他们共同研究的成果,价值一百万法郎的镭,无偿地赠送给了一个研究治癌的实验室。她说:“只要能治好病,甚至只要能够使病人减轻一些痛苦,那么我们的工作就不算是徒劳的了。”许多朋友责怪她,没有把这笔财产留给自己的孩子。居里夫人却有自己的见解,她说:“贫困固然不大好受”,“但是富裕却也没有必要,甚至是很讨厌的。”她要求自己的孩子,用勤劳的双手去开拓自己的生活道路。而她给孩子们留下的却是那独立不羁的精神和鄙视功利的高尚品德。
有名的学者爱因斯坦曾经这样评价居里夫人:“在我所认识的所有著名人物里面,居里夫人是唯一不为盛名所颠倒的人。”
英勇献身
一九一四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了。
当德国侵略军逼近巴黎的时候,居里夫人毅然走上了反侵略战争的战场。她用她所掌握的科学知识,努力为伤员们服务。为了很快检查出受伤者身上的枪弹和弹皮的所在位置,及时为伤员实施手术,解除他们的痛苦和死亡,居里夫人研究用汽车上的发动机发电,在汽车上安上一套爱克斯光射线设备。这种活动的爱克斯射线车,士兵们亲切地叫它“小居里”。一天早晨,居里夫人乘坐的那辆“小居里”突然发生了事故,跌进了路旁的战壕里,居里夫人被擦伤、摔昏了,这可把年轻的司机吓坏了,表示再也不敢开汽车。居里夫人在战争期间开始刻苦学习驾驶技术。几个星期后,她又成了一名合格的司机。从此,居里夫人亲自驾着汽车,不知疲倦地从一个诊疗站跑到另一个诊疗站,一下车,就投入了透视、照像的紧张战斗……
如果说居里夫人在这炮火连天的战场上,英勇的献身精神是可歌可泣的,那么,她在那无声无响的实验室里,英勇的献身精神。更使人肃然起敬。居里夫人继镭的发现之后,又成为爱克斯光射线学方面的权威,并着手提炼放射性元素“锕”。几十年来,居里夫人由于长期从事放射性物质的研究工作,加上恶劣的实验环境和对身体保护的不够严格,时常受到放射性元素的侵袭,使她的血液渐渐受到了破坏。她患有肺病、眼病、胆病、肾病,甚至患过神经错乱症。但是,在居里夫人看来,科学研究要比她本身的健康更重要。她曾为了能参加世界物理学大会,请求医生延期施行肾脏手术;她曾带病回国参加镭研究所的开幕典礼。她曾忍受着眼睛失明的恐惧,顽强地进行科学研究。直到她生命的最后一息,由于恶性贫血、高烧不退,躺在床上的时候,仍然要求她的女儿向她报告实验室里的工作情况,替她校对她写的《放射性》著作。居里夫人把她的一生完全献给了伟大的科学事业。
一九三四年七月四日,原子时代的先驱、镭的“母亲”——居里夫人与世长辞了。但是,她那决不屈服的最高原则、志在顶峰的雄心壮志、鄙视功利的高尚品德、英勇献身的实际精神,将永远铭刻在人们的心中,激励人们向新的目标前进
他父亲与母亲的兴趣一定截然相反,所以引起他身上相克的反应和某种敌对性。姐姐玛茜琳尼•山福德大他两年,但同海明威一起长大,说他父母亲“互相笃爱”,但承认他们“常常相互感到厌烦”。他母亲格雷丝•霍尔•海明威是公理教会信徒,宗教观念强(她给四个女儿取了圣徒的名字),但也是一位有艺术修养的女人,她把家庭环境布置得如同教堂组织的文化沙龙。他父亲克拉伦斯•艾德家兹•海明威是一个杰出的医生,热心的、有训练的运动员,又是一个专业的研究自然界的人,他引起他儿子对于户外活动的爱好。夏天,他们居住在密执安北部近彼托斯基湖畔的房子里,海明威医生有时候带他儿子一起出诊,横过华隆湖到奥杰布华族印第安人居住地去;他们经常一起钓鱼和打猎。他们关系密切,虽然他父亲严于律己,甚至比海明威太太更严格,更具有清教精神。
他双亲各自对他的影响至少粗粗看去是清楚的。他对户外活动的爱好,作为运动员的训练和勇敢,从来没有减退过。他喜欢音乐(虽然讨厌学大提琴)和美术,也一如既往。他珍爱巴赫和莫扎特,说他从“研究和声学与对位法”之中学到写作方法;又说“我从画家身上学到的东西同从作家身上学到的东西一样”。从海明威在橡树园童年和青少年时代现有的材料看来,没有一点能说明他日后不是一个正常的成年人。然而,我们看一看这位自传性异常突出的作家的创作,就发现那些以涅克•阿丹姆斯为主人公的、关于那一段时间的故事(《印第安帐篷》、《医生与医生妻子》、《某件事情的结束》、《三天大风》、《战斗者》与《杀人者》),写的却是暴力与恐惧、混乱与失望的主题——还有孤独;他的同学指出,孤独与多才多艺是海明威当年最突出之点。
他毕业前两个月,美国参战。卡洛斯•倍克尔写道:“他面临的几条路是上大学、打仗和工作,”海明威选择工作。他左眼有毛病(当初训练拳击的时候意外伤到了左眼,视力下降,从那以后他左眼的视力再也没有恢复过),不适宜去打仗。一九一七年十月,他开始进堪萨斯市的《星报》当见习记者,这家报纸是美国当时最好的报纸之一。六个月之中,他采访医院和警察局,也从《星报》优秀的编者G•G•威灵顿那里学到了出色的业务知识。海明威在《星报》头一次知道,文体像生活一样必须经过训练。《星报》有名的风格要求单上印道:“用短句”,“头一段要短。用生动活泼的语言。正面说,不要反面说。”海明威在相当短的时间内,学会把写新闻的规则化成文学的原则。
但是,战争的吸引力对海明威越来越大,他于一九一八年五月后半月开始这场探险。头两个月,他志愿在意大利当红十字会车队的司机,在前线只呆了一个星期。在这个星期最后一天的下半夜,海明威在意大利东北部皮亚维河边的福萨尔达村,为意大利士兵分发巧克力的时候,被奥地利迫击炮弹片击中。他旁边的一个士兵打死了,就在他前面的另一个士兵受了重伤。他拖着伤兵到后面去的时候,又被机关枪打中了膝部;他们到达掩护所的时候,伤兵已经死去。海明威腿上身上中了两百多片碎弹片,左膝盖被机枪打碎,被迫手术换了一个白金膝盖。他在米兰的医院里住了三个月,动了十几次手术,大多数弹片都取了出来,还有少数弹片至死都保留在他的身上。他受伤的时候,离他十九岁生日还差两个星期。
五十年代早期,海明威说过:“对于作家来说,有战争的经验是难能可贵的。但这种经验太多了,却有危害。”摧残海明威身体的那次炸裂也渗透他脑子里去了,而且影响更长、更深远。一个直接的后果是失眠,黑夜里整夜睡不着觉。五年之后,海明威和他妻子住在巴黎,他不开灯仍然睡不着。在他的作品中,失眠的人处处出现。《太阳照样升起》中的杰克•柏尼斯,《永别了,武器》中的弗瑞德里克•亨利,涅克•阿丹姆斯,《赌徒、修女和无线电》中的弗莱才先生,《乞力马扎罗的雪》中的哈利和《清洁、明亮的地方》中的老年侍者,都患失眠症,害怕黑夜。
那个年老的侍者说:“这毕竟只是失眠。有这病的人一定不少。”失眠是那种痛苦的并发症的症状,海明威、他的主人公和(“有这病的人一定不少”)他的同胞都受到折磨。菲利普•扬对海明威的个性作了出色的、合乎情理的心理学分析,提出一个论点,说他这次创伤引起的情绪,非他理性所能控制。海明威晚年反复地、着了魔似地搜索这类似的经验,来驱除那种精神创伤;如果办不到,他就不断地通过创作和思考来再现这个事件,为的是控制它所激起的忧虑。
扬明智地指出,海明威最终关心的是艺术,而不是创伤。然而,在局部范围内,扬的个性学说可以把海明威的为人与他的作品统一起来。而且,对于海明威观察战争,对于这位艺术家,这种学说赋予特殊的意义。《永别了,武器》和一些短篇小说出色地描述了战争在社会、感情和道德方面的含义,然而,使他的战争经验“难能可贵”的不止是这番描述:它在他心灵上锻铸出他对人的命运的看法,这几乎影响他所有的作品。迫击炮的碎弹片成了残酷世界破坏力量的比喻,海明威和他的主人公成了寻求生存道路、受伤的人类的象征。他已经差不多准备好,可以把那种生活感受转化为文学作品了。
他取得红色英勇勋章之后的五年内,缓慢地却是目的地为写作生涯而努力。橡树园热情欢迎它的英雄归来,但是海明威的父母亲——尤其是他的母亲——感到厌烦,因为这个年轻的除了写作别无雄心,又极为乐意接受家庭的供养。有一度他为多伦多《每日星报》和《星报周刊》写特写。他姐姐玛茜琳尼写道,他刚过完二十一岁生日,他母亲提出最后通牒:要么找一个固定的工作,要么搬出去。海明威搬了出去,到芝加哥当了一年《合作福利》的编辑,这是一份宣传合作投资的机关报。那年冬天,他认识了他在文学界头一位重要的朋友舍伍德•安徒森,并且通过安徒森,认识了“芝加哥派”的其他成员。同时他认识并爱上了哈德莱•理查孙,她是一位漂亮的红发女郎,比他大八岁。1921年九月,海明威与哈德莱结婚,在家里的乡间别墅度蜜月,接着去多伦多,当了几个月的特写记者。
但是,他真心需要的是欧洲,是有空间的时间进行写作。海明威夫妇决心接受一个驻国外兼职记者的工作。此后两年,海明威成了《星报》驻欧洲的流动记者,人住在巴黎,兼写关于日内瓦与洛桑国际会议的报道,包括希土战争的简练的戏剧性电讯。他偶尔写一点轻松的、但观察锐利的印象记,内容是瑞士滑雪、西班牙斗牛和德国战后生活。他早期新闻工作的训练,加上天生爱好简洁,已经成了一种风格,他现在写的电报——浓缩、紧凑——使这种风格更为有力。
在此同时,他写小说,写诗,想找一个出版商发表他一篇东西,但(自一九一八年以来)一直没有找到。一九二二年迅速地发生一连串事件,加速了他的希望,接着他又感到失望。他凭舍伍德•安徒森的一封介绍信,带着他的作品去见葛屈露德•斯泰因,她在弗勒吕斯路的沙龙是依兹拉•庞德、詹姆斯•乔衰斯和麦多克斯•福德等侨居国外的人的艺术中心。斯泰因喜欢这个年轻人,他派头简直像大陆上的人,一双眼睛“好奇得有感情”,她鼓励他当作家,不过劝他应该完全放弃新闻记者的工作,把散文修改得更加精练一些:“这里描写很多,又写得不十分好。从头来起,写得集中一些。”庞德也喜欢这位新到的作家,同他一起散步,拳击,鼓励他继续写诗。五月份和六月份,海明威头一次公开发表作品——一篇只有两页的讽刺性寓言《神妙的姿势》和一首只有四行的诗《最后》,这首诗是补白,填补威廉•福克纳六节诗留下的空白。一家新奥尔良的杂志《两面派》把这两篇作品都发表了,他这番运气,又是靠舍伍德•安徒森帮的忙。
灾难发生在一九二二年末他参加洛桑和平会议的时候。他约定叫哈德莱带一只手提箱去迎他,哈德莱几乎把他所有的手稿都装在这只箱里(少部分邮寄)。在巴黎的里昂车站,她把手提箱放在车箱里,未加提防,过了一会儿回来,发现箱子不见了。几年以后,海明威给卡洛斯•倍克尔的信中说道:这件事使他痛苦万分,他“恨不得去做外科手术,免得去想它。”海明威没有办法,只好重起炉灶,这回获得惊人的成功。一九二三年,他几篇作品被刊物采用。哈丽特•蒙罗在《诗歌》(一九二四年一月号)上发表他的一首短诗;玛格瑞特•安德生和琴•希普在《小评论》(一九二三年四月)上发表了他六个短篇(共十八个短篇,原拟于次年一月发表,总题为《在我们的时代里》;一九二三年夏天,罗伯特•麦卡门发表海明威第一部作品《三篇故事和十首诗》(三篇故事是《在密执安》、《我的老头子》和《不合时宜》)。
虽然前途好像有把握,路上却有现实的障碍。哈德莱怀孕了,两夫妇几乎没有钱。他们同意回多伦多住两年,挣够了钱再到巴黎来,到那时候他可以致力于写作。他们在一九二三年八月离开巴黎。约翰•哈德莱(“勃姆比”)•海明威生在十月,但到了一九二四年一月,海明威夫妇已经回到巴黎和蒙巴那斯,安居在戴尚圣母院的一套公寓房子里。海明威走向成功的步子又耽误了,因为他得拿出一部分时间来干活养家。他不去过蒙马特尔区的游堕生活,吃不饱肚子,这在《流动宴会》里都有记载,但他坚持写作。正如斯泰因所观察的,“他十分认真地写作,想当作家。”突破是在一九二五年——也许是靠两位有影响的支持者帮忙。司各特•菲兹杰拉德还没有认识海明威的时候,艾德蒙•威尔逊已经给他看过海明威的作品,菲兹杰拉德印象很深,并催促斯克利布纳公司的麦克斯威尔•珀金斯去约稿。珀金斯写了信,但因为邮递方面的错误晚到了十天,海明威已经接受了安徒森的出版者波尼和利夫赖特公司二百元的预支稿酬,出版他的短篇小说集《在我们的时代里》,其中包括同名集子中发表的早期的速写,还接受出版公司对于他这两本书的权限。
从经济收入上说,《在我们的时候里》是失败的,下一本书,即讽刺模拟舍伍德•安得森作品的《春潮》,也是失败的,但是海明威引起艾伦•泰特、保尔•罗孙匪尔德和路易斯•克罗纳伯格等美国重要评论家的注意,他们都认为海明威是美国文坛新出现的声音。然而,又是菲兹杰拉德对海明威的才能讲得最有说服力。菲兹杰拉德在《如何浪费材料——评我的同代人》一文中,攻击那些已取得稳固地位的作家——尤其是亨•路•门肯和舍伍德•安德森——认为他们“强调发掘美国的‘意义’”,是“不真诚的,因为他们自己身上并没有这种需要。”菲兹杰拉德说,侨居国外的人倒是有这份好处,能够为自己形成一种“不会败坏的风格”,表现净化了的热烈感情。菲兹杰拉德以海明威和《在我们时代里》为主要的例子,说明这位作家“具有新的气质”,而且具有上述两个方面的特点。菲兹杰拉德的文章发表在五月,五个月以后,海明威证实了菲兹杰拉德的赞扬是很有道理的。
一九二六年十月斯克利布纳公司出版了《太阳照样升起》,不到三十岁的海明威成了有定评的文学家。作为一位作家第一部长篇小说,销路不错,也博得了好评。海明威晚年在《流动宴会》这部书回忆一九二一至一九二六年间的生活情景时,追忆当时的梦想,刻苦的训练和灾难。梦想是牧歌式的:对哈德莱纯洁的爱,巴黎和伏拉尔勃等美好的去处,友人的情谊。刻苦的训练——把自己写为一个挨饿的人,渴望成功心切,无情地律己,同时也为了形成自己的文学风格。灾难是随成功接踵而至的梦魔般的现实,它粉碎了梦想,破坏了训练,只剩下了欲望,放纵和失望。海明威写这本书的时候,生理上和心理上的病痛可能加剧老年人怀旧的甜蜜和痛苦。然而,在某个意义讲,也说明海明威终于明白他早年在巴黎的时代,正是他作为一个人与作为一个艺术家最为融合的年代。他发表了《在我们的时代里》、《太阳照样升起》,尤其是一九二九年发表了《永别了,武器》的时候,他已经有了足够的经历,形成他对人类命运的看法和极能表现这种看法的文体风格。虽然他艺术上的发展还没有结束,但是他后来写的东西至多是技巧更为精致,更有光彩,把他已经写过的主题加以变化罢了。
他此后二、三十年的戏所以能够唱得下去——除了一系列近乎传奇的轶事之外——在某种程度上讲,是由于海明威相当灵活地使自己在群众中的形象适应时代变化的要求。他个人在群众中有魅力,正是这个原因——不管是叫“爸爸”这个慈祥的绰号,也不管是叫“冠军”这个好斗的称呼。然而,更吸引人是内心的戏剧性变化。当他的名声由细流汇成潮流的时候,他的感觉能力好像在水槽里打滚。在早期作品中,恐惧与美感密切得难解难分:他们只能通过极为含蓄的感觉传达出来。艺术家驾驭了人的形象。在后期作品中,受压抑感情的细微之处常常写得过火,几乎成了感情的嘲弄。内心戏剧性的力量正在于此。因为,海明威仿佛要想弥补艺术上的失败,在生活上作出过度的反应。他在现实世界中的行动仍然反映出他关心悲剧性的经验,迫切需要对抗含有敌意的世界,肯定他的自我形象。但是,由于英雄的气概太显眼、太坚决,人物的行动写得过分明显。因此落到滑稽、令人窘迫、甚至常常令人厌烦的地步。如果说他在二十年代是在艺术上探险,那么到了三、四十年代这个艺术家本人成了冒险家。他对人生的看法没有改变,只是艺术的工夫松弛了。
在《太阳照样升起》出版、《永别了,武器》未出版之间,海明威同哈德莱离了婚,与当过《时尚》时装式样编辑的保琳•帕发费结婚,他们回到美国,定居在基维斯岛,一九二七年海明威完成并发表了第二部短篇小说集《没有女人的男人》。一九二八年,他写《永别了,武器》初稿的时候,保琳生下他们第一个孩子(她一共生了两个儿子);他修改初稿时,得知消息:他父亲得了糖尿病,又因经济困难自杀,用的是他自己父亲内战时用过的手枪。二十年以后,海明威在插图本《永别了,武器》的序言中回忆道:“那一年有好的时光和坏的时光,”但又说他当时“生活在书里”,“比我任何时候都愉快。”三十年代早期,他经济富裕,婚姻美满,到处冒险。这些年里,他到怀俄明和蒙大拿打野鸭,打麋子,到非洲猎大动物,登上定制的“皮拉尔”号游艇到基维斯岛和别米尼岛外捕鱼。这些年头正值大萧条时期。国家因经济危机弄得情绪低落,但海明威却更像一个狂热的童子军。一九三四至一九三六年间,他给《老爷》杂志写了二十三篇生动但没有多大价值的文章,描写狩猎和捕鱼,这给大萧条期间城市中的受害者提供了一个精神避难所。他们在海明威粗狂妄的面容和强壮的身躯上看到背运时期一位英雄的面貌;他含蓄的散文、精练的对话表现了典型的“重压下的优美风度”。他这些年来发表的两部非小说的作品加强了这个形象。一部是《午后之死》(1932),称颂斗牛的仪式,一部是《非洲的青山》(1935),描写一次狩猎旅行,预演人与野兽的悲剧,但几乎声嘶力竭地歌颂人类勇气的尊严。
三十年代早期,海明威小说相对地说写得比较少。二十年代,海明威发表了两部小说,三十五个短篇,一部楷模作品,一些诗,外加相当数量的通讯报道。他三十年代前半期产生的主要作品是《胜者无所得》(1933),一个短篇小说集,收入十四个短篇小说。一九三六年,他发表了他最好的短篇小说之一《乞力马扎罗的雪》,主人公是一个作家,因写不出“他该写”的作品而奚落自己。
从一九三七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艺术家海明威还是当他的冒险家,只是改变了装束。从《有的和没有的》(1937)中亨•利•摩根的话——“一个人不行……他好的干不出事”——开始,海明威和他的主人公牺牲了他们的私事,转向世界危机所引起的集体的责任。至少从表面上看来,大萧条与西班牙内战粉碎了海明威的信念:他长期以来认为作家的主要任务是“直接地真诚地写人”,“谁要是把政治当作出路,谁就在骗人。”左翼批评家一向嘲笑他们心目中的海明威耽乐的孤立主义,现在欢迎他的转变。其实,海明威在他的小说创作里并没有向左转,他的人物走的是老路——冒险,孤独,结果是死胡同。他们重新进入世界,因为民主可能比法西斯好些,但他们虽然同人民混在一起,但不是人民的一员。海明威也是如此。不管他参加什么战争,统统成了他的战争,他打仗一如既往,有他自己的条件,自己的理由。
一九三七初海明威去到西班牙。官方名义是北极美报业联盟记者,他却不是不偏不倚的旁观者。他借债为忠于共和政府的部队买救护军,在美国第二届全国作家会议上发言攻击法西斯主义,协助拍摄亲共和政府的影片《西班牙大地》(1938),发表了他唯一的一出长戏《第五纵队》,描写这场冲突。一九三九年他在哈瓦那郊区“了望农场”购买了一份地产,就在地产山顶的房子里,创作关于法西斯主义、民主和个人的长篇小说《丧钟为谁而鸣》。
小说出版几天后,保琳•帕发弗以“遗弃”为理由同他离婚。一个星期之内,海明威娶第三个妻子玛瑟•盖尔荷恩,她是圣路易市人,小说家、记者,他们共同生活了五年,婚后头两年,他们去中国当战地记者,海明威为现已停刊的纽约报纸《下午报》撰写报道。海明威在这些报道中认为:日本、英国与美国之间不大会爆发战争,但不是不可能发生。他有预见,指出如果日本进攻美国在太平洋或东南亚的基地,那么战争不可避免。
从一九四二年到一九四四年他被《柯里厄》杂志作为没有军籍记者派往巴顿将军的第三军为止这段时间内,海明威驾驭“皮拉尔号”——由政府出钱配上通讯与爆破设施——巡逻海上,成了一艘伪装的反潜艇的兵舰。虽然“皮拉尔号”没有遇上潜水艇(如果遇上,海明威准备命令自己在指挥塔上扔手榴弹和燃烧弹),海明威的报告可能帮助了海军侦察到一些潜水艇的方位并把它们炸沉,海明威因这些功绩得到表彰。一九四四年海明威在英国同皇家空军协作,几次坐飞机参加战斗,没有受伤,但在伦敦一次灯火管制时汽车失事,他头部与膝部受伤。几家报纸登出他的讣告,但不久,在联军登陆那一天,在诺曼底的福克斯•格林海滩上海明威观看了几分钟战斗才回到船上。
他虽然名义上属于巴顿将军的军队,却同第一军第四步兵师一起行动,参加解放巴黎的战斗和凸地战役。他描述自己大胆勇敢未免夸大或者歪曲,但他的行动确是更像战士,不大像记者。他在巴黎郊外一个哨所负责巡逻与查问很有成效,为莱克勒克将军部队的前进收集情报。德军反攻期间,他在休特曼森林地带冒着很大的生命危险用短武器参加激烈的战斗。军人对他的印象比新闻界同业对他的印象更好。他的同行生气也许是因为他态度傲慢,也许是因为他过分渲染他个人如何率领一支游击队组成的小部队解放旅游者俱乐部,解放里兹饭店。一群记者控告海明威违反日内瓦会议关于战地记者不得参与战斗的规定。海明威出庭,经过短短的审问免于判罪,后来还得了铜质星章。战争结束时,海明威四十六岁,他给自己画的饱经战患而又不屈不挠的老兵形象已经不是铅笔勾勒的素描,而是油彩阴沉的全身像了。还有什么呢?海明威通过言论与行动说明自己在生活与艺术方面都要来一个新的开端。他在战争的年代里,只发表了为《下午报》写的关于中日战争的报道,还有为《柯里厄》撰写的、从欧洲战区拍回的电讯。现在他笼统声称正在写一部作品,一部关于“陆地、海洋和天空”的长篇小说。海明威仿佛要加强他的新生感觉似的,在一九四五年末同玛瑟•盖尔荷恩离婚,并于一九四六年三月回到了“了望农场”,随同他回去的是他第四个、也是最后一个妻子玛丽•威尔什,又是一位记者,明尼苏达州人。
一九四O年以后海明威一次发表了长篇小说《过河入林》(1950),并不是读者所期望的重头作品。一年前他险些死于丹毒。实际起因是尘土进了眼睛,揉后眼睛发炎,可是海明威夸大这件小事,说他在威尼斯附近打野鸭子时子弹的一点软塞进了眼睛。他住院时决定写这部规模较小的作品。客观情况改变不了批评界的意见,这部作品受到难听的攻击。较温和的批评家说它“情绪厌倦”,相信海明威尚有潜力;绝大多数批评家粗暴地攻击它是顾影自怜的自我仿作。在理查德•康特威尔上校身上,海明威自传性质的形象很突出,唠叨他无法规避的主题——死亡、孤独、爱情和勇敢——这是他四十年代经验的具体化。此后,他不断深入到过去经验里去,仿佛怀旧能补偿艺术上的无能。他从艺术家权充探险家又一次变为追求艺术的冒险家,这个循环过程也就接近结束了。
他先是回到三十年代,打猎和捕鱼的冒险的年代。一九五三年,他与玛丽去非洲作狩猎旅行。他已是满身伤痕,这一次又遇到飞机连续出事,险些丧命。第一次失事,玛丽断了两根胁骨,海明威肝部与腰部震裂,下脊椎骨受到重伤;第二天,飞机再次失事,海明威一生受了十几次脑震荡,这是最严重的一次(机舱着火,门被夹住,海明威用头把门撞开),外加内伤。虽然他开始倒运,不过还算幸运,在内罗毕医院养伤时居然能读到关于自己的讣告(海明威是唯一一个在有生之年见到自己讣告的著名作家)。他写了一篇长篇报告,描述他在非洲的经历,但发表在《展望》杂志上的只是连续性的两段二流水平的新闻报道。
捕鱼的收获在些。十五年前他在《老爷》杂志上发表过一篇关于一个古巴渔夫的通讯,现在根据这个素材写了《老人与海》(1952),补回他在文学上的损失。同时,他得到普立彻奖金,一九五四年他得到诺贝尔文学奖金,可能也是《老人与海》帮的忙。这时,他更加使劲地排除通往过去的顽固的障碍物,走向二十年代,那时候他曾将描写斗牛士安东尼•奥多涅斯与路易斯•多明奎之间的竞争写进另一部《午后之死》里去。成果又是两段连续性的报道,叫做《危险的夏天》,发表在《生活》杂志上(原稿其余部分从未发表过),也写得苍白无力,读来乏味。
再就是巴黎了,二十年代早期他学艺的巴黎。海明威还没有从西班牙回来的时候,就在当年写下的一大箱札记中搜索,他用回力球的术语对他妻子说,他打算“反拍写传记,回忆的传记。”海明威夫妇回到古巴后,对菲德尔•卡德特罗获得胜利后的形势把握不住,就离开“了望农场”,迁居到爱达荷州克特钦的大型别墅,海明威在那里加工修改札记。他去世后,玛丽•海明威在他房间里的一只蓝箱子里发现这份打字稿。她在《纽约时报》的一篇文章里说:“他一定认为这本书已经完稿,只待编辑加工。”一九六四年,此书出版,题为《流动宴会》。
一九六O年,海明威想写作的热情一定使他极为痛苦。他在生理上大为衰弱,高大的身躯萎缩下来了,面容憔悴,忍着痛苦。他住在梅约疗养院时,诊断结果不妙:高血压,可能还有糖尿病(此病曾经折磨过他父亲),而且铁质代谢紊乱,这是一种罕见的疾病,危及主要器官。心理上,他更糟糕,几乎说不清楚话,焦虑,抑郁症很严重——赛摩•贝茨基与莱斯里•菲德勒一九六O年十一月拜访过他,想请他到蒙大拿大学去做演讲,事后写道他像个“没有主意的小学生”。一九六一年春天,他进行了二十五次电疗来减轻抑忧症。他在梅约疗养院住了一个月,刚刚回到克特欠不久,在一九六一年七月二日早晨,他把一支银子镶嵌的猎枪的枪口放在嘴角,两个扳机一齐扣动。
在《海流中的岛屿》里,海明威的受了伤、可能要死去的主人公说:“别操心、老兄……你一辈子走的就是这条路。”当然,海明威在生活和艺术方面的探险满是死亡的诱惑。但应当记住,海明威对于生活也同样执着。他在《流动宴会》结束部分写到巴黎时打过一个比方,这个比方既适用于他自己,也适用于他书中人物的生活:“巴黎总是值得一去,你带去什么东西,总会有报偿。”
前两天我注册了器官捐献志愿者,并且收到了证书,告诉我爸妈以后他俩却执意要我注销,不然就不认我这个儿
前两天我注册了器官捐献志愿者,并且收到了证书,告诉我爸妈以后他俩却执意要我注销,不然就不认我这个儿子。可是我不想取消,之前跟他俩提过,他们没说什么。想求大家帮我支个招,他俩是油盐不进,我现在非常无助。。。可以暂缓注销,等待说服爸爸妈妈重新审视现在捐赠的意义。
后悔了在微信公众号里有取消,具体操作如下:
1、进入“中国人体器官捐献”公众号,点击“志愿登记”。
2、进入志愿登记界面,点击“变更撤销”。
3、 进入变更页面,点击“捐献意愿”,删减或者增加捐献器官或组织,点击“变更意愿”。
4、如果是完全取消志愿者属性,则需要点击“撤销登记”,即可撤销志愿登记。
扩展资料:
器官捐献主要程序:
1、咨询:捐献者首先应了解器官捐献的相关情况。
2、登记:所有的器官捐献者都必须满足自愿、无偿、死亡这3个条件。有关器官或组织功能良好,没有感染艾滋病或其他严重传染病,没有癌症(除原发性脑肿瘤)者,一般都适合捐献器官。
3、 签字:捐献者填写《人体器官捐献登记表》。
4、《人体器官捐献登记表》填写完整后由捐献者本人或委托他人交到当地红十字会,并携带捐献者本人的身份证原件,并经公证处公证。
5、 《人体器官捐献登记表》一式两份,红十字会审核后盖章,一份存档,一份交给本人或委托人自行保管。
6、 时间:因器官捐献有较强的选择性,病人病情恶化后请电话告知红十字会,病人逝世后,以最短的内电话通知红十字会及接收单位。
7、用途:器官的利用严格遵照捐献人的意愿,用于人道主义救治病人,不可进行其他营利性使用。
2, 现在科技水平发展太快,父母理解不了这个很正常,没必要强求他们理解;
3, 你可以把证书先交由朋友保管,然后跟父母说上交了,这事注销了;
4, 毕竟这么点事惹父母生气,没必要.(注意:周六和周日不能干这事,会穿帮的).
社会需要你这样的人,但是父母心里接受不了!可以理解父母的感受,你就撒个慌吧!说已经注销了!
而且我才17岁,他们可能觉得人一旦逝世器官什么的都是身体的一部分,是不能离开身体的,而且你可以告诉父母器官捐献是在逝世之后,而且不会影响抢救和治疗。如果你父母的观念是之前所说那我就没有办法了。
哈利波特几书中,有很多矛盾的地方,比如,邓布利多说莉莉的保护咒致使哈利与伏地魔同在,可保护咒以消失
。各位解释一下。小璃、亲笔
那你的疑问应该是,哈利满17岁,保护咒应该消失了,但为什么之后(哈利已经过了17岁)邓布利多又说保护咒使哈利和伏地魔同在,就好像是保护咒还在。
是这样的,哈利身上的保护咒是莉莉在她死的一瞬间留给哈利的,存在于哈利的身体里,这个保护咒是不会消失的。在第四部中伏地魔取了哈利的血使自己复活,伏地魔也就得到了一部分的保护咒,所以他们俩可以同在。 而之所以后来伏地魔还是死了,是因为阿瓦达索命是死咒,保护咒没有死咒强,所以伏地魔还是被自己的死咒杀死了。 而那个哈利过了17岁就会消失的魔咒是邓布利多在哈利被送到德思礼家时邓布利多施展的魔法,目的是为了哈利不被死食徒找到。 所以这两个魔法之间是没有什么联系的,也就不是矛盾撒~
其实可能是因为《哈》系列的书很长,并且经常会后面的内容和前面的细节有联系,而前面的细节记的又不是很清楚,就容易弄混淆吧~! 嘻~
17岁消失的保护咒是莉莉加在德思礼一家上的,跟哈利身上的未成年“踪丝”相似的一种保护——直到哈利不把那里称为家,和德思礼一家分道扬镳,保护就会同时消失。伏地魔就可以找到哈利。
但是另一个保护是莉莉为了救哈利而死,在哈利身上就形成了一种保护咒语:即古老的爱的魔法,存在于哈利的血液中。
在第七部第三十六章,哈利也是用这种魔法保护了霍格沃茨的人们。伏地魔的咒语对这些人不起作用。
“为了阻止你伤害这些人,我准备了去死——我下了决心,这是关键。我作了我母亲做的事情。你再也伤害不了他们,难道你没有发现射向他们的咒语都没有了约束力?”
所以证明这种存在于哈利血液中的爱的符咒是没有年龄限制的。
伏地魔复活时取了哈利的血,这种联系的结果是:只要伏地魔不死,哈利就不死。也就是老邓最后对哈利说的莉莉的保护咒语使哈利与伏地魔同在!
但是阿瓦达索命咒必须摧毁一个灵魂。正好,在哈利体内有着伏地魔的一片灵魂(哈利是第七个魂器,这点毋庸置疑)
在国王十字车站,凳子下面那个婴儿一般的,红皮肤的,呜咽的生命就是存在于哈利体内的一小片伏地魔的灵魂,它和第四部伏地魔复活时,那个被虫尾巴放进坩埚的生命是一样的描写,你可以回看那一章
所以莉莉的爱的咒语,使哈利和伏地魔同在,而伏地魔有亲手销毁了自己的最后一片灵魂。
而且别忘了,哈利是死亡圣器的拥有者,即死神的主人,无论如何也死不了的
如果大家对这些漏洞有什么完整的解释,或者有新的漏洞,欢迎回帖!
1.既然未成年巫师不得在校外使用魔法,那么为什么赫敏却多次在去霍格沃茨的火车上使用魔法?(详见HP4中《黑魔标记》这一章中赫敏使用了“荧光闪烁”。还有火车上罗恩与马尔福的对话,罗恩关门时把玻璃弄碎了,赫敏使用了“修复如初”这个咒语。)
2.在HP2中,罗恩提到弗雷德(是弗雷德吗?偶记不清了。嘻嘻…………)在他3岁时,把他的玩具熊变成了蜘蛛,所以罗恩从此以后就十分讨厌蜘蛛爬行的样子。根据推算,罗恩比弗雷德和乔治要小2岁。所以呀,当时弗雷德为5岁。因此,我的疑问就是:弗雷德在5岁时就会变形咒之类的魔法吗?(把玩具熊变成蜘蛛,应该是变形咒吧!)即使弗雷德会使用这个变形咒魔法,(我认为这是很不可能的。因为哈利他们在一年级时把火柴变成针之类的简单魔法都很困难。要知道,哈利他们当时都已经11岁了!!)他当时没有受到魔法部的警告吗?(显然,那时的双胞胎未成年)
3.、在HP1里面,罗琳阿姨说哈利是纯种巫师——因为詹姆和莉莉都在霍格沃茨上学;在HP2里面,罗琳阿姨又说哈利是混血巫师——因为麻瓜莉莉找了一个巫师丈夫;在HP5里面,罗琳阿姨再次让哈利在冥想盆里看见莉莉和詹姆在霍格沃茨上学,又说明哈利是纯血统巫师。那么,哈利到底是混血巫师,还是纯种巫师?
4、HP5里面,似乎罗琳阿姨忘记了说学院杯到底被哪个学院捧走了。
5、小天狼星最后到底怎么样了?他为什么不愿意当一个幽灵?当一个幽灵看着哈利不是很好吗?
6、根椐书上的说法,德思礼一家应该是憎恨一切有关魔法世界的东西,那么在HP1圣诞节一章,他们为什么会派海德薇给哈利送礼物呢?要知道,猫头鹰送东西是巫师们的做法呀!
7、HP2 91页倒数第三行------“格兰芬多扣掉五分!”。珀西当时还是级长。HP5 409页中间------“只有老师才能给学院扣分”……“我知道级长不能扣分,韦斯莱王。”。
8、验证小天狼星是不是食死徒,可以看手臂上是否有黑魔标记,干嘛那么费事。
9、HP3第75页,第6行,斯内普说的话: “……只需要一滴耗子的胆汁吗?”如果你是聪明人,你就会知道,耗子(老鼠)是没有胆这个器官的,那又何来的胆汁呢?!
10、在HP1中的斯内普和费尔奇都知道奇洛的坏事。邓不利多信任斯内普,所以他一定也知道了奇洛的坏事。可是他并没有阻止奇洛要抢走魔法石的阴谋,而是让哈利去,这样未必也太冒险了。
11、HP3中赫敏的的考试时间表:
9点钟,算术占卜/9点钟,变形。
午饭
1点钟,魔咒/1点中,古代魔文。
如果说赫敏有了时间转化器才使这一切矛盾的课表得以实现的话,那么其他同学呢?变形课和魔咒课都和魔药课一样是必修课,那么也就是说所有选修了算术占卜和古代魔文的学生都有能在一个时间内坐在两个考场里的本领,而这样就只有两种可能性:(1),选了算术占卜或者古代魔文的人只有赫敏一个人。(2),所有选了算术占卜或者古代魔文的人都和赫敏一样拥有一个时间转化器。要这两样任何一样实现起来都比较困难,那么……
12、HP1中发现的:在14页中说皮尔瘦骨嶙峋,脸像老鼠脸。而到了19页中说皮尔、丹尼、莫肯、戈登都是傻大个。难道说有两个皮尔?
13、在HP1的最后,邓不利多是告诉哈利那件隐形衣是詹姆主要靠它溜进厨房偷东西吃。但是溜进厨房根本不用隐形衣,而且也不算是“偷”东西。詹姆事实上用它来和卢平他们每月一次的行动。邓不利多故意要隐藏这件事?
14、HP2里讲道哈利在第一年最后的魁地奇决赛里面因为躺在医院里,格兰分多少了一个球员。少了一个球员?随便找一个人替补上场也好啊,比如说罗恩。难道用替补的还不如少一人应战,让自己没有一点赢的机会?
15、HP1第24页:“……藏在两打鸡蛋下面,由不知情的送奶员从起居室窗口递给佩妮姨妈。” 送鸡蛋的送奶员?
16、自打第一次飞行课后,似乎再没的提到过飞行课的。
17、哈利在HP5部开头才看见隐身马(对不起,不记得名字了),而罗琳给的解释是哈利在HP4才看见塞德里克死亡.可哈利不是目睹了自己父母亲及奇洛的死亡吗?罗琳女士最明显的失误莫过于对夜骐的描写!读完第五部以后,有一点不和谐的感觉!因为觉得与前四部衔接不完美!比如在第四部末,哈利走出校门,坐上马车,书中有明显 的描写,但为什么哈利没发现夜骐呢!
18、首先,我说小矮星彼得是格兰芬多的学生,没人反对吧?如果他不是格兰芬多的学生,那么詹姆小天狼星卢平为什么会跟他在一起???小矮星彼得是食死徒,他胆小怕事,虚伪,没义气,自私,卑鄙............那为什么分院帽当初不把他放在斯莱特林,而是格兰芬多??????分院帽应该早就看出他的为人啊!!!!!!我的意思不是说分院帽判断错误(分院帽绝对不会判断错误,因为它可以看出学生的将来,例如它说哈利适合在斯莱特林,的确如此;而它把哈利放在格兰芬多,更显出它的智慧),我的意思是:为什么分院帽明知道彼得的为人,还要把他放在格兰芬多???????矛盾!!!!!!!!!!!!
19、我记得在《魔法石》里说,邓不利多和尼可勒梅是合作伙伴,而勒梅600多岁了,他的伙伴也得有几百岁,不然他早炼成了魔法石,不用合作伙伴了。而在密室中,写到邓不利多五十年前头发是棕的,说明他并没有几百岁。
20、为什么飞毯因为是麻瓜纺织品而禁用,扫帚却不因为是麻瓜日常用品而禁用。
21、在HP1中,哈利是由海格带去对角巷的,去火车站也是由韦斯莱夫人教的,刚开始他还不会。可是,像赫敏这样麻瓜家庭来的巫师,他们怎么知道怎样去对角巷和火车站呢?没人教他们呀!不会每个人都像哈利那么幸运吧?
22、HP2第二章,多比用魔法打破了布丁,但却是哈利受到的警告,而在第三册中,从“去年,只不过因为我姨夫家里的小妖精弄坏了一块布丁,我就收到了一次正式警告!”这句话中,就可以看出魔法部已经知道了不是哈利打坏的布丁,因为福吉没有反驳,那为什么还要给他发警告呢?
23、HP3,说到德思礼夫妇买电视欢迎达力回家,这说明达力是在哈利放假后才回家的,那为什么每次哈利放假来接他的人,总是“德思礼一家”,那不是也包括达力吗?
24、HP3末尾,小天狼星用哈利的名字买小猪,但却是到自己的金库取钱,难道古灵阁的妖精明知道他是逃犯,还带着他去取钱吗?
25、HP3,卢平说在活点地图上看见小矮星彼得,可是斑斑在罗恩身边已经很久了不是吗?那为什么弗雷德和乔治用了那么多年也不知道斑斑不是老鼠?应该早就知道了!
26、HP4在上学前,韦斯莱夫人预定了三辆麻瓜汽车去九又四分之三站台。但在“邀请”一章,却说韦斯莱夫人从不穿麻瓜的衣服,她穿这样稀奇古怪的服装,难道麻瓜司机不会怀疑她是巫师吗?
27、HP4在末尾,哈利由门钥匙带到了伏地魔那儿,可是在“门钥匙”一章,却说门钥匙是定时把人送到另一个地方,伏地魔是怎样准确推算哈利碰到门钥匙的时间呢?
28、在HP4281页,哈里由于腿陷进了楼梯而无法拿回活点地图,可他不是学了飞来咒吗?为什么不用飞来咒拿回地图呢?
29、在书中,赫敏多次提到在霍格沃茨学校的墙壁是受到保护的,而且墙壁被施了各种魔法,在城堡里,任何人都不能变型或复原(<<哈利波特与阿兹卡班囚徒>>第98页倒数第13行和第251页第6行).那么,在<<哈利波特与火焰杯>>中,小天狼星布莱克在哈利从伏地魔手中逃回学校后,在邓不利多办公室和校医原两处变形且复原(<<哈利波特与火焰杯第412第17行和第419第10行),这不是与前面的内容前后矛盾吗??
30、巫师家的孩子在6-11岁上什么学校来学习基础知识呢?最基本的写字与算数在哪里学?不会在麻瓜的学校吧?马尔福一类的孩子是不会去的。而且,罗恩说巫师家的孩子在上霍格沃兹之前像麻瓜孩子一样没什么魔法基础,那他们上的应该不是“魔法小学”(好怪哦)PS 金妮在没上学之前并没有和哥哥同一时间去学校,如果因为离得近,不用住校,那……她好像也没提过。
31、哈利的第一封入学通知不像别的通知送进窗户直接给哈利,而是与麻瓜信件一起放在门外等哈利去取,为什么这样大的不同呢?第五册中,那么多猫头鹰冲进家来为哈利送信,难道是那个第一次送信给哈利的猫头鹰太不认真?不会吧,第二天还有好多信在门外呢,都不敬业?
32、在第四本里,三强争霸赛第二个项目,比赛规定明明是只能带魔杖 ,为什么哈利可以吃鳃囊草??!!??
33、差点没头的尼克在生前一定是巫师吧?!为什么巫师杀人还用刀(斧子?)?(一定不可能是麻瓜吧???他们杀不死巫师,对么?????)巫师们不是只用一根魔杖就可以解决人的性命么?!!为什么还会有无头猎手队什么的?????
34、 在HP2里大概是《康奈利.福吉》那一章赫敏被石化了,麦格教授手里拿着一个巨大的紫色麦克风,宣布比赛取消了。这怎么可能??!!在霍格沃茨不是有一个很大的磁场么??!!麻瓜的东东都不能用!!?!而且魔法世界里没有电,怎么可能用麦克风??!!?如果必须要大一点声,《哈4》里不是已经出现了这样的咒语:声音洪亮?!!卢多.巴格曼已经至少用过两次了吧?这么简单的一个咒语难道麦格教授不知道???!!!
35、这个问题和上一个差不多,哈利的手表!明明也是用电的,为什么也带到魔法学校来??!?
36、我们从没听说过去霍格沃茨有交学费,对吧?可老师们的工资谁给出??学校的宴会那么隆重,是谁的钱??以前可能使用尼克.勒梅的魔法石,那现在既然已经销毁了魔法石,谁来出这样一比巨款呢?!???!!??
37、既然韦斯莱家的飞车是违法的,那么海格的那辆摩托也是违法的喽?!为什么魔法不没有没收??!!邓不利多一定不会干违法的事对吧?
38、《哈3》里,哈利在卢平教授的帮助下,练习怎样呼唤摄魂怪,卢平用了一只博格特,既然是博格特,就应该不会吸走人的快乐吧??!那为什么哈利还是昏过去了???他并不是对摄魂怪本身的形象害怕对么?!上回马尔福他们假扮摄魂怪,哈利就没事,对吧?!!!
39、在《哈2》上,伏地魔可以打开密室,也就说明了他是斯莱特林的继承人!
斯莱特林主张收纯巫师,可是,伏地魔的爸爸却是一个麻瓜!
这怎麽说的过去呐!
40、海格说过:“所有变坏的巫师都是从斯来特林出来的”,当是他们认为小天狼星是个坏蛋,但小天却是格兰芬多的。这不矛盾吗?
41、佩妮姨妈说莉莉会“每次放假回到家,口袋里装满蟾蜍蛋,把茶杯变成老鼠”,但根据魔法部的条例,这是违法的。如果她在她的麻瓜家庭里这么做,她会被开除,就好像好几次哈利差点遇到的那样。
42、伏地魔为什么不亲自去拿预言球?既然食尸徒以进去且埋伏好了,他为什么不用幻影移行那了就走?你可别告诉我不能用幻影移行,魔法部的人上班都这么做!
43、在第一部书里,最后关头的时候,邓不利多收到假的紧急通知去了魔法部,以至哈利误认为‘斯内普’去偷魔法石后没能及时通知他。可是疑点在于既然有幻影移行为什么还会耽误那么久的时间。
44、小天狼星告诉哈利,有事找他的时候要及时更换猫头鹰,避免让人找到他。于是哈利就经常到猫头鹰棚屋去随便用一只猫头鹰。而且在此之前,书中已经提到过,无论小天狼星在哪里,猫头鹰都可以找到他。那么难道说,只有哈利指使的猫头鹰可以找到小天狼星,而别人指使的就都不行吗?反过来,如果猫头鹰真的那么有灵性,无论小天狼星在哪里,它都可以找到他的话,那魔法部就派出一只猫头鹰去找他,然后在这只猫头鹰后面跟着不就行了。总之这样讲是讲不通的。
45、赫敏借给了哈利《魁地奇溯源》这本书。在《魁》这本书本身46页第三段写道“最成功的日本队伍,Toyohashi Tengu,在一九九四年……”可是,当时赫敏借给哈利书的时候,时间是一九九一年。
46、当哈利随着海格第一次到对角巷的时候,他听到一个女巫说“一盎司龙肝要十七西可,他们疯了……”。但是根据巫师币的换算,十七西可相当于一个加隆。这就相当于我们说“十角”而不说“一块”一样奇怪。
47、(尚值得商议:)保护魔法石的机关还应该再难一点。如果三个一年级学生能够通过,那么一个成年巫师也可以。奇洛多做的唯一一件事就是打倒巨怪,但是三人组在之前也可以把它打倒。
48、在第一本书中,马可斯?福林(Marcus Flint)已经六年级了,他在第三本书中仍然留在霍格沃茨。这就表示他上了八年级,而霍格沃茨只有七个学年。——罗林解释:他留级了。
49、在第一本书中,哈利藏在隐形斗篷底下躲斯内普。他说他觉得他好像是在厨房附近。但是在第四本,弗雷德和乔治要亲自告诉哈利厨房的位置。
50、在故事开始,动物园里的蟒蛇向哈利眨了眼睛。哈利当然没有理由不惊讶,因为蛇并没有可以移动的眼睑。(译者:汗了……还记得电影里的蛇的眨眼动作,觉得挺顺理成章的说)
51、在第一本的最后,当哈利躺在病床上,罗恩告诉他“你错过了最后一场比赛,没有你,我们被拉文克劳打得落花流水”。但是在之前的一场比赛,由于是斯内普当裁判,罗恩和赫敏建议哈利不要去,哈利拒绝了他们的好心时,说“格兰芬多没有替补的找球手。如果我不参加,格兰芬多就根本无法比赛”。
52、汤姆里德尔在密室里和哈利交谈的时候提到他们两个都是混血。但是哈利不是混血,是纯血统,因为莉莉和詹姆都是巫师。(并不能说因为莉莉来自麻瓜家庭所以哈利是混血。混血指双亲一方是巫师另一方是麻瓜)
53、书中提到了差点没头的尼克“深呼吸了几次,然后用很平稳的腔调问:‘那么是什么在困扰你呢?’”但是,在火焰杯中,桃金娘说鬼魂无法呼吸。
54、在哈利被游走球打断胳膊的那章,书中描述的是他的右臂失去了骨头;但是章节插图画的是他的左臂。
55、赫敏在告诉哈利和罗恩关于复方汤剂的配方的时候,提到了其中的材料之一草蛉,他们要把草蛉处理二十一天。但是在之后书里写罗恩已经在向水蛭上面加死草蛉了——他们不可能那么早加,因为这才是他们熬汤剂的第一天。
56、第二本提到科林?克利维有一加普通的麻瓜照相机。但是在魔法世界,麻瓜的科技会失灵。
57、在书中,所有被石化的人都是透过玻璃或者镜子或者类似的透明体看到了蛇怪,所以他们没有死。但是为什么哭泣的桃金娘死了?她是有眼镜的。——可能的解释:如果桃金娘当时在哭,她可能摘了眼镜。——更进一步的解释:如果仅仅是镜片玻璃就能有效地防护,那么哈利根本不用担心性命,因为他也戴眼镜。JKR不会这么简简单单处理这件事情的。由于神话中有过通过看镜子/反光来阻止目光杀人的事情(蛇怪美杜莎),所以是借用了这个典故,而普通的镜片是不行的。
58、当邓不利多发现科林被石化了的时候,他立即打开了照相机想看看里面有什么线索。但是如果这样做,就算底片没有被蛇怪烧焦,也会由于见光而曝光,变得一片漆黑什么也看不见。
59、科林在他第一学年的一开始就被石化了。他整个学年什么都没有学,竟然也能顺利升级。
60、哈利的考试在6月6日结束,因为在关于巴克比克的信中说,行刑日期是6日,然后罗恩说那刚好是我们考试结束的日子。当天晚上,他们去了打人柳。当他们出来的时候,卢平由于满月而变成了狼。但是在1993年,6月的满月是在4日不是在6日。
61、HP3哈利三人在列车上的时候,看到卢平的箱子上面写着“RJ卢平教授”,字母已经剥落了。但是他才刚刚被任命为教授,字母不会很旧。
62、HP3当他们第一次离开尖叫棚屋的时候,顺序是卢平、彼得、罗恩、斯内普、哈利、赫敏、小天狼星。但是当他们回溯时间看到自己出来的时候,人物出现的顺序是卢平、彼得、罗恩、赫敏、斯内普、哈利、小天狼星。
63、HP3书中提到了“哈利摸索出他的闹钟,看着它……”。但是闹钟是麻瓜的科技,在霍格沃茨中应该不能正常工作。
64、HP3在第十三章说拉文克劳的所有队员都骑着横扫七星,但是之后伍德告诉哈利秋张骑的是彗星260。
65、卢平在讲博格特的时候说“没有人知道博格特独处的时候是什么样子……”但是在第五本,韦斯莱夫人觉得楼上的梳妆台抽屉里有个博格特,她让疯眼汉穆迪用魔眼看看是不是。但这样不就能看到博格特独处的时候的样子了吗?
66、赫敏在放弃了麻瓜研究之后,她说她终于可以有张科目和哈利还有罗恩一样多的正常课表了。但是除了必修课目,她还有算术占卜、保护神奇生物和古代魔文三门课,而哈利他们只有预言和保护神奇生物两门。
67、(尚值得商议:)邓不利多在告诉大家关于三强争霸赛的时候说:“我们整个夏天都在做准备,确保这次比赛没有选手会有生命危险。”但是面临能喷火四十英尺高的巨龙不算生命危险吗?就算周围有强人看护,你只要一被火喷到,在其他人能够反映之前你就已经是焦尸了。
68、门钥匙能在一个定好的时间把触摸者传送到另外的地方。但是伏地魔怎么知道哈利和塞德里克什么时候触摸到三强杯呢?而且,把哈利其他的什么东西(文具,书)变成门钥匙,不是会比绕这么一大圈要省事的多吗?
69、HP4在哈利给小天狼星的一封信中,哈利提到达里把自己的PS游戏机(Playstation)扔出了窗外。但是本书发生的时间是1994年,PS游戏机是1995年才发行的。
70、在世界杯开始之前,卢多?贝格曼在和双胞胎谈论赌博的时候,他给了他们一张有详细内容的羊皮纸。弗雷德“小心地把它放进了他的长袍里”。但在当时,他们穿着的是麻瓜的衣服不是长袍。
71、在霍格沃茨,一切麻瓜科技的东西都无法正常工作。但是哈利的手表,在正常运转了四年之后,才在三强杯第二回合比赛之后由于进水而停了。
72、在《魁地奇溯源》中写道:“1473年,第一届世界杯举行。以后每四年举行一次。”但是在1994年的世界杯,卢多?贝格曼说“欢迎来到第四百二十二届世界杯决赛”。在521年中,每四年举行一次的世界杯怎么可能已经有四百二十二届了呢?
73、如果哈利确实是在1991年开始他的霍格沃茨学校生涯,而且火焰杯的仪式确实发生在1994年的万圣节,那么这天应该不是像书里写的那样是星期六,而应该是一个星期一。
74、如果吐真剂能让你说出实话,为什么审判委员不对小巴蒂?克劳奇的案子的当事人用吐真剂呢?这样既轻松又容易,还不会出现关错人的情况。
75、为什么哈利不在火龙考验里直接说“金蛋飞来”,却要让他的扫帚飞来。
76、在世界杯之后黑魔标志出现,但是为什么韦斯莱夫人要在家里担心呢?他们家的那座奇特的钟能显示家人的情况,他们有没有生命危险都能一目了然。
77、HP5二年级学生丹尼斯?克利维也去参加了猪头酒吧的DA集会,但是霍格莫德村只有三年级以上的学生才可以去。在火焰杯一书的分院仪式里,丹尼斯?克利维是新生之一。由此,他在凤凰社里面应该是二年级。
78、HP5书的封面画的是哈利在神秘事物司里面,左手拿着魔杖。但是哈利是右手持杖的。
79、HP5在OWL的天文测验中,哈利正在完成他的猎户星座的绘制。但是在英国,猎户星座只出现在从十一月到三月的这段时间。哈利他们的考试是在六月。
80、HP3,弗雷德和乔治在学期结束之前就拿到了OWL考试成绩单,而哈利他们要等整个假期才能知道考试成绩。
81、在哈利向《唱唱反调》讲了他的经历、乌姆里奇颁布了条例禁止任何人看那书之后,西莫告诉哈利他相信了他,而且也给他妈妈寄了一份那杂志。但是乌姆里奇也在对邮件把关,西莫是无法这样做的。
83、每年,学生登上霍格沃茨特快专列的日期都是9月1日,而转天开学又都是星期一。这说明连续五年的9月2日都是星期一,这是不可能的。
84、哈利与邓布利多谈话时,书中提到的邓布利多的眼神都是"有穿透力的凝视"及"哈利觉得自己被看透了.这样的描写总让偶想起"摄神取念".哈利与邓布利多之间往往只是寥寥数语,有时甚至只是凝视("凝视"是很关键的!),邓布利多就了解了哈利的想法.就算邓布利多再伟大再了解哈利,也不可能达到这样的程度吧.书中还描写到哈利在邓布利多的凝视下回想了许多事,这些都说明了邓布利多可能一直是通过摄神取念来了解哈利的.书中虽然没有描写邓布利多使用了咒语和魔杖,但邓布利多说过他的摄神取念技艺已颇有成就,加上他的魔法如此强大,完全有可能这样使用摄神取念.偶认为使用这个咒语是对他人极大的不尊重,偶更不愿意相信邓布利多会这样.大家怎么认为呢?
85、《密室》中邓布利多说:"很少有人知道伏地魔以前曾叫汤姆.里德尔......他离开学校后就失踪了......人们很难认出他来......几乎没有一个人把伏地魔同曾在这里念书的那个聪明英俊的男生学生会主席联系起来."可是邓布利多是怎么知道汤姆就是伏地魔的呢?
86、一个不是问题的问题:《魔法石》最后写到邓布利多吃了一颗比比多味豆,然后说:"倒霉!是耳屎!"令偶奇怪的是,他怎么知道耳屎的味道?难道~~~~他吃过耳屎??
莉莉的保护是很强大的,单只针对伏地魔一人(和哈利的魔杖一样),儿邓布利多的魔法加强了这种保护,使得任何食死徒都找不到他(在德思礼家时),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