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以「你让我当公主,我帮你和亲」开头,写一个故事

发布时间: 2021-07-04 23:57:14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故事 点击: 95

请问,假如你是一位受宠的公主(或长公主),皇上要你去和亲,你会怎么办?急需答案!!举身赴清池,自挂东南枝和亲公主的故事王昭君,名...

如何以「你让我当公主,我帮你和亲」开头,写一个故事

请问,假如你是一位受宠的公主(或长公主),皇上要你去和亲,你会怎么办?急需答案!!

举身赴清池,自挂东南枝

和亲公主的故事

王昭君,名嫱,汉元帝时宫女,封为昭君,晋因避司马昭讳,改称为明君或明妃。西汉南郡秭归(今湖北兴山)人。

元帝(公元前49-前33年在位),王昭君以“良家子”被选入宫。她相貌出众,品格高贵。可“入宫数岁,不得见御,积悲怨”。正当此时,竟宁元年(前33年),匈奴呼韩邪单于来朝请求和亲,昭君自愿请求嫁于匈奴。得到同意,她嫁到匈奴,被单于封为“宁胡阏氏”。生育有一男孩,名伊屠智牙师,后为右日逐王。成帝建始二年(前31)呼韩邪死,成帝命她遵从匈奴风俗,昭君继为复株累若鞮单于阏氏。又生二女,长女名云,为须卜居次,次女为当于居次。

昭君死后,匈奴为其建宫立碑。它就是位于内蒙古呼和浩特城南10公里的“青冢”,即昭君墓。墓总高33米,占地约1.5公顷。上有青松翠柏,繁花环绕。墓前有凉亭。墓园内姹紫嫣红,花团锦簇之中,王昭君与呼韩邪单于的塑像巍然屹立,威武雄健,又不乏温情。秭归县城也立有“汉昭君王嫱故里”的石碑。

昭君出塞和亲,为汉匈之间结束战争,安定边陲,对加强汉与匈奴和好关系,使呼韩邪后裔长期亲汉作出了重要贡献。

她的故事成为后来诗词、戏曲、小说、说唱等的流行题材。如杜甫《咏怀古迹五首》之三: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其实,早在杜甫之前,对王昭君身世的悲叹,就已经成为不少诗歌乐曲的主题。宋郭茂倩所编的《乐府诗集》卷五十九“琴曲歌辞”有托名“汉王嫱”的《昭君怨》一首。卷二十九“相和歌辞”更收有以《王明君》、《王昭君》、《明君词》、《昭君叹》等为题的多首吟叹曲。唐李白、白居易,宋苏轼、王安石等诗人均有吟咏昭君的诗作。元曲四大家之一马致远创了的著名的杂剧《汉宫秋》。

但也有很多诗词是歌颂昭君出塞的。如董必武参观昭君墓后,作诗赞道“昭君自有千秋在,胡汉和亲见识高”。剧作家曹禺剧本《王昭君》中,表现了昭君义无反顾地担当民族友好使者的重任,歌颂了她高尚的情怀。史学家翦伯赞也在《游昭君墓》的长诗中,赞美昭君的功绩,指出“和亲政策”的重要意义。自她出塞后的六十多年内,汉匈相安无事,长城内外出现了“剑戟归田尽,牛羊绕塞多”的祥和景象。

文成公主

隋末唐初,在西藏高原上掘起了一个强大的民族政权---吐蕃。636年,年轻的松赞干布统一了西藏高原,他向往大唐的制度和繁华,曾经几次向唐朝求婚,因为种种原因都被拒绝。松赞干布大怒,向大唐的边境出兵,然被大唐的军队打败。松赞干布意识到了自己的轻狂和大唐的强盛,640年,他以更加虔诚和恭敬的态度再次向唐太宗求婚,唐太宗被松赞干布的精神所打动,终于同意。唐太宗虽有十几个女儿,却舍不得把其中任何一位嫁去西藏。最后他选中了一位宗室女,封为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
从长安到拉萨,不仅路徒遥远,而且路况复杂艰险,据说大唐的车队一直走了两年,才到达拉萨。文成公主641年正月从长安出发时,18岁,到达拉萨时已经20岁了。史书没有记载文成公主的容貌,据此推测她并不特别漂亮。但作为皇家女儿,公主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知书识礼,加上身材丰满,举手投足间处处体现着大唐帝国的泱泱风范。吐蕃人以最高格的仪式窿重欢迎来自大唐的尊贵公主。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共同生活了9年,她没有生育。松赞干布在650年去世,公主仍然留在吐蕃,又生活了30多年,直到680年因病去世。
在这漫长的40多年中,正史上没有留下关于文成公主具体生活 的任何记载,但可以推测的是,她在吐蕃的地位是尊贵的,因为强盛的大唐保证了她在吐蕃的地位。虽然她本人谈不上有多么幸福的个人生活或者爱情,但她带去的各种谷物、工艺品、药材、先进技术、书籍,对吐蕃的农牧业、手工业以及宗教文化等的发展都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公主本人也因此得到了吐蕃人民的爱戴,著名的布达拉宫至今保存着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结婚的洞房遗址,拉萨的大昭寺里至今还供奉着她的雕像。文成公主和亲成为汉藏友好交往的佳话,她本人也成为和亲公主的代名词,在浩浩荡荡的和亲公主队伍中,文成公主是最为有名的之一,她实在算是幸运的了。

金城公主
金城公主是雍王李守礼的女儿,她的祖父、也就是李守礼的父亲是武则天的第2个儿子李贤。李贤文武双全,是武则天4个儿子中天赋最高的一个,675年,他被立为太子。李贤的才干和在朝臣中的威望成为武则天的极大威胁,她不能容忍任何人与自己争权,哪怕是自己的亲身儿子。680年,武则天以谋发的罪名废除李贤,将他幽禁巴州,3年后,唐高宗去世,武则天的第3个儿子李显只当了2个月皇帝就被废除,第4子李旦即位,也是傀儡,实权掌握在武则天的手中。为免除祸患,武则天派人赐死了年仅31岁的 李贤。李贤的3个儿子也被幽禁宫中,按时由太监杖打。李守礼的哥哥和弟弟都在这无情的杖打下死去,只有他顽强的活了下来,熬到了唐中宗李显复位的这一天。李守礼经过这样险恶的岁月,性情大变。史书对李守礼是很有微词的,说他十分贪财而且家教不好,女儿几乎个个是荡妇,儿子几乎个个是无赖。
但金城公主却和哥哥姐姐们不一样。原来,唐中宗李显有感于哥哥李贤的悲惨命运,收养了李守礼的一个女儿。这个女儿就是金城公主,她从小生活在皇宫中,不仅受到良好教育,而且培养出高贵优雅的气质。唐中宗软弱无能,受制于韦皇后和女儿安乐公主,两个女人不仅野心勃勃想当武则天第2,而且生活糜烂,尤其是安乐公主,可说恶贯满盈,别的公主受安乐公主的刺激,也全心全意穷奢极欲,只有金城公主不为所动。她一直没有出嫁,因为朝廷已经将她定为和亲公主了。
金城公主哭过伤心过,但最后还是接受了这个事实,她心静如水,默默的等待着命运的安排。
这一天终于到来了。705年,垂帘听政的赤德祖丹祖母派人向大唐求婚,中宗当场答应将金城公主嫁给藏王赤德祖丹。710年,金城公主正式出发,唐中宗亲自将她送至陕西兴平县。金城公主含着热泪辞别亲人,沿着当年文成公主走过的道路来到拉萨。
赤德祖丹成年后多被大臣操纵,虽然与大唐通婚,但双方边境还是不时发生战争。金城公主夹在其中,左右为难。不过,吐蕃输多赢少,赤德祖丹只得派人向大唐求和,这时唐朝的皇帝已经是唐玄宗了,玄宗一方面优待吐蕃使者,一方面派使臣前往吐蕃,赐给金城公主书信,并带去大量的赏赐。赤德祖丹非常高兴,签定了以青海日月山为界互不侵犯的条约,双方终于有了一段相对和平的时期。
关于金城公主在西藏的生活,藏史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724年,金城公主生下儿子赤松德赞,赤德祖丹的另外一位王后细顿知道后十分嫉妒,以阴谋手段夺走了小王子,伪称是自己所生。藏王和大臣也不知道谁是王子的真正母亲。按照西藏的风俗,王子会走路时要举行宴会庆祝。到了这天,赤德祖丹将酒杯交给儿子,说:‘儿啊,把酒送到你舅舅家吧。’细顿王后家的人用尽方法引诱他,王子都不为所动,而是将酒递给了金城公主的家人,金城公主高兴的落下了泪。王子认母的故事只是个传说,不足为信,却曲折的反映了西藏人对金城公主的爱戴以及金城公主育有儿子、曾在西藏有过一段艰苦岁月这些事情。
金城公主在西藏生活了32年,741年因病去世。

宁国公主
在我国西部一带,活跃着一个英勇善战的民族----回纥,即是今天新疆维吾尔族人的远祖。
755年“安史之乱”爆发后,唐军队一败涂地,无力收复失地。回纥可汗派太子叶护与后来的唐代宗李豫(宁国公主的哥哥)在甘肃歃血为盟,约为兄弟。回纥骑兵勇猛无比,在一连串的战斗中,立下赫赫战功,唐军在回纥军队的帮助下很快收复了东都洛阳。
756年,唐肃宗李亨正式即位,758年,在基本平息了“安史之乱”后,回纥可汗派使节向大唐求婚,唐肃宗为表示对回纥的感谢,答应将女儿宁国公主嫁之。
自西汉高祖刘邦采取和亲来换取边境暂时安宁的妥协政策后,一大批公主含悲远嫁,在这众多的和亲公主中,大多只是宗室女或者宫女,真正以真公主即皇帝的亲生女儿下嫁的,却只有唐代,宁国公主大概就是第1位吧。
宁国公主是唐肃宗李亨的次女,在肃宗的7个女儿中,容貌最为出众,她先嫁郑巽,又嫁薛康衡,不幸两个丈夫都先后死去,公主还没从丈夫去世的悲痛中醒来,就被选定和亲。
到了出发这一天,肃宗亲自将女儿送至陕西咸阳市,在那里设宴告别。宁国公主根本无心下咽,她哭着安慰父亲:“国家事重,死且无恨!”。唐肃宗也十分伤心,流泪送走女儿。
宁国公主到达回纥,可汗举行了盛大的仪式,封宁国公主为新王后,并派王子率领骑兵继续帮唐天子平叛。
可是仅仅三个月后,可汗便去世了。回纥人按本国风俗,准备让宁国公主殉葬。在此生死关头,宁国公主表现出了大唐公主的威严与镇定,她据理力争:“按我国风俗,丈夫亡故,妻子为其服丧三年,服满,就可以改嫁,这叫终礼。现在回纥既然万里迢迢与唐通婚,不就是仰慕大唐的风俗习惯吗?所以,我是不应该为可汗殉葬的!”国人见公主言之有理,只好做罢。不过,为了照顾回纥人的情绪,宁国公主也用刀划面,自毁容貌,痛哭流涕。
一年后,因宁国公主没有子女,新可汗允许她返回长安。
宁国公主万没想到自己还能重回家乡,喜极而泣,毕竟和亲公主能重回故国的屈指可数啊。关于她回国后的生活情况,是否再嫁了人?死于何年?史书都没有记载,可以推测的是,她是在富贵和平静中走完余生的。
宁国公主算是和亲公主中的幸运者。

咸安公主
“安史之乱”后。唐朝元气大伤,皇帝也一代不如一代,国力渐渐衰败,直至最后灭亡。
回纥本来就是彪悍善战的民族,在帮助大唐平息了“安史之乱”后,更是傲慢不逊。比如,回纥使节敢在长安杀人越货,偷运汉女出境,甚至持刀抢劫,放走罪犯等等。唐德宗李适恼怒回纥的无理,所以双方关系一度变得紧张,回纥几次求婚,都被德宗拒绝了。宰相李泌多次劝解,德宗方答应将第8个女儿咸安公主下嫁。
武义成功可汗得知,喜出望外,派宰相送上厚礼,又派妹妹亲自率领由50多位大酋长妻子们组成的队伍迎接咸安公主。
咸安公主满含悲戚来到回纥,见到如此盛大的欢迎仪式和一张张热情的笑脸,心中顿时豁然开朗了。她在回纥生活了21年,经历了4位可汗,直到808年去世,唐朝追她为燕国公主。至于她在回纥生活的具体细节,史书没有记载。

太和公主

唐穆宗时,崇德可汗派出2000多人的庞大队伍,再次向大唐求婚。穆宗答应以自己的妹妹、唐宪宗的第17个女儿太和公主下嫁。
出嫁这天,唐穆宗和皇后亲自前来送行,太和公主含泪辞别了故乡、亲人,踏上了北去之路。到达回纥,崇德可汗封太和公主为新王后并举行了盛大的婚礼。几天后,大唐使节准备返回长安,太和公主不忍故乡的使节离开,痛哭失声,场面很是悲伤。
公元825年,崇德可汗去世,其弟彰信可汗即位;832年,彰信可汗又去世,特勒可汗即位,根据回纥的风俗,太和公主又先后成为了彰信可汗和特勒可汗的王后。此后几年,回纥发生大灾难,先是连年饥荒,接着瘟疫大做,然后便发生了内乱,回纥国内四分五裂:一部分势力杀死可汗,将牙帐(皇宫)烧了个精光,投奔了戒嘎思(回纥周边的一个国家);一部分势力投奔吐蕃;还有一部分势力则跟随乌介可汗逃到今天的外蒙古南部。
在混战中,太和公主被戒嘎思的军队俘虏,乌介可汗大怒,发兵杀死了戒嘎思的首领,抢回了太和公主,并劫持公主南下,侵犯大唐的边境,先后攻打了今天的山西大同市、山西马县、天德、振武等地方,唐朝派大将石雄迎战,经过激烈的战斗,唐军终于在振武大败回纥军队,乌介可汗丢下公主,狼狈逃走。
公元843年,太和公主跟随唐军回到了故国,唐武宗李炎以盛大的礼仪迎接公主的归来,那天的京城仿佛披上了盛装,人人都喜气洋洋的。然而太和公主的心情却是悲喜交加甚至有几分凄凉的,她先去参拜了父亲宪宗和哥哥穆宗的神位,然后脱下盛装换上囚服,痛哭流涕,自言辜负了朝廷的重托,没有尽到责任,没有好好完成和亲的任务,请皇帝降罪。唐武宗派人安慰公主,并晋封她为安定长公主。
历经坎坷的太和公主终于回到了阔别近20年的故国,本来可以安心过几年富贵安逸的日子。然而,因为在战乱中饱受屈辱和惊吓,使她的身心受到极大的损害,在返回长安不久(可能只是几个月),太和公主便因病去世了。

当然,唐朝真正和亲的公主远不止这几位,有很多女子连名字都没有留下来,自然更谈不上什么事迹。比如,《旧唐书》记载,当初宁国公主下嫁回纥可汗时,朝廷同时还派了荣王的一个女儿也封为公主嫁给可汗做小老婆,后来宁国公主返回了故国,这位公主却留了下来,回纥人称她为小宁国公主,此后她在回纥情况怎么样,史书没有记载,也就不知道了。
还有个姓卢的女子,也是贵族出生,她美貌多才,朝廷封她为宜芬公主,派去和亲。她在路中悲伤难抑,写下一首诗。这首诗留传了下来并被后人收入《全唐诗》,她才算留下了自己的一点点事迹。至于在正史中,她是找不到一丝一毫记载的。

汉武帝元封六年(公元前105年),武帝派江都王刘建的女儿细君公主,下嫁昆莫(乌孙王号)猎骄靡。汉武帝对这次联姻非常重视,除了赐乘舆及御用之物外,特置属官、宦官和侍御数百人随公主出嫁,赠送的嫁妆极为丰厚。猎骄靡立细君公主为右夫人,她出生在王侯世家,容貌美丽,气质高贵,乌孙国王见了自然喜出望外。不久,匈奴闻讯,也将单于的女儿嫁给昆莫,被立为左夫人。

于是,这右夫人和左夫人面临的不仅仅是情斗,更重要的是政治斗争。要获得政治斗争的胜利,必须获得应有的权力。

匈奴公主马上来,马上去,挽弓射雕,驰骋草原,很快便习惯了乌孙国的生活方式;相比之下,自幼长在汉朝深闺、锦衣玉食的细君却是如坐针毡,度日如年,加以昆莫年老体衰,细君只好自制宫室独居,生活异常愁苦。

有歌写道:

吾家嫁我兮天一方,

远托异国兮乌孙王;

穹庐为室兮旗为墙,

以肉为食兮酪为浆;

居常思土兮心内伤,

愿为黄鹤兮归故乡。

当这歌辗转传到汉武帝的耳中时,汉武帝对细君深表同情,因此每隔一年,就派使者携带帷帐、锦绣等物,到乌孙国予以慰问。

两年后,老乌孙王一病不起,他的儿子早已死去,于是孙子军须靡继承王位,按照习俗也继承了祖父的妻妾。这在大汉王朝被认为是禽兽般的行为,在匈奴及西域等野蛮之邦,却被奉为传统。细君公主自然不肯接受,于是派人上书汉武帝,不料得到的答复却是“在其国,从其俗,我欲与乌孙共灭匈奴,只有委屈你了。请你以国家为重,顾全大局,继续做好和亲工作”。细君既然得不到汉廷的支持,只得“入乡随俗”,含悲忍辱再嫁。然而,她却是天天以泪洗面,内心悲痛不已,愁绪百结,勉强支撑了3年,为新夫生下一女。因为产后失调,再加上恶劣的心情始终无法排遣,不久之后就忧伤而死。她死时才25岁。

为了继续保持这种政治联姻,细君公主死后,汉武帝选派楚王刘成的女儿解忧,仍以公主的身份下嫁军须靡。这个解忧公主可不是一般的女子,她与细君是完全不同的两种类型,她丰腴健美,生性爽朗,很有女英雄气概,忠君爱国的观念很深,对政治的兴趣也十分浓厚,对朝廷的“和亲政策”,她更有相当程度的理解,因此,她是抱着一种大将军出征,必定凯旋而还一般的心情,踏上征途,在另一个战场上为国效命。她远嫁塞外,不是悲悲戚戚,而是轰轰烈烈,壮志满怀。

可是好景不长,解忧的丈夫暴毙。按照习俗,当了国王的翁归靡“肥王”也就接受了解忧和匈奴公主。

这给解忧带来了新的希望。她认为既来之则安之,于是千方百计赢得肥王的欢心,以图国家的安宁,不达目的决不罢休。同时,解忧与肥王性情相投,恩爱异常,接二连三地生下了贵靡、万年、大乐三位王子。这时肥王对解忧关怀备至,言听计从,从而也使汉朝与乌孙国的关系相当密切,双方信使往返,不绝于途。那边被冷落的匈奴公主不断向娘家告状,激怒了匈奴单于出面干涉,双方闹得很不愉快,以至于大有一触即发的战争态势。

随同解忧远嫁乌孙的婢女冯嫽,也是一位知书达礼、细心有谋、机敏爽朗、能言善辩的女子,兼有特殊的语言才能,解忧待她如姐妹,到了乌孙国后为她物色到一个乘龙快婿,将她嫁给了位高权重的右将军为妻。解忧和冯嫽在乌孙国特殊的地位,实际上形成了一种特殊的权力。这样解忧与冯嫽在乌孙王廷内外连成犄角之势,对乌孙国的政治、经济、社会、军事等,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汉宣帝本始三年(公元前71年),匈奴单于终于发兵威胁乌孙国,大言不惭地要乌孙国王献出解忧公主,并和汉廷断绝一切关系。面对匈奴人的欺凌与勒索,肥王与解忧大为震怒,火速上书汉廷,表示愿与汉朝军队共同夹击匈奴。这年,汉朝发15万大军,与5万乌孙军队联合,打败了匈奴,擒获匈奴单于的叔父、嫂嫂、名王(亲王)和都尉等4万余人,还虏获马、牛、羊、驴、骆驼70余万头。这次重创匈奴的战役,扭转了西域的政治形势。
汉廷与乌孙国通过这次军事合作,双方进一步增进了解和友谊,彼此更加水乳交融。解忧在乌孙国的地位如日中天,掌握了一定的权力,就连她的婢女冯嫽也被称作冯夫人,活跃在王公大臣之间,受尽礼遇尊敬,而且还代表汉廷,锦车持节,宣抚西域各国。

可惜肥王不久之后一病不起,王位转给了匈奴公主新生的儿子泥靡,也就是匈奴公主的骨肉,原有的政治格局迅速发生激烈变化,于是解忧的势力、乌孙的强盛、汉廷与乌孙的大好关系,一夜之间付诸东流。泥靡自幼饱尝冷漠滋味,也深感解忧长期以来对他及他族人的压制,如今当了国王,终于有了出头之日,于是施展出倒行逆施、暴虐无道、为非作歹的手段,弄得鸡犬不宁,天下大乱,怨声载道,大家都称他为“狂王”。解忧公主依照乌孙的习俗,无可奈何地第三度再嫁给狂王,并为他还生了一个儿子叫鸱靡。两人感情不和,解忧提倡以德治国,发展生产,改善国民的生活;狂王则实施独裁政治,挥霍无度,沉溺酒色。国内反对狂王的声浪此起彼伏。不久之后,狂王把一个反对他的兄弟杀死,乌孙国就此陷入动荡不安的局面之中。

解忧迅速把这里的情况告诉汉朝廷。汉廷听到这个消息,派遣使者率兵前往乌孙国进行军事干预,并利用冯夫人能言善辩的口才,以及她对乌孙国内部情况的了解,多方疏通,上下协调,说服各方派系,揭穿匈奴人的诡计,使乌孙接受汉廷的安排:解忧与肥王所生的大儿子贵靡为大国王,统治六万户;同时,为了稳住匈奴,封匈奴公主所生的乌就奢为小国王,统治四万户。这样,双方分而治之,安定了一段时间。

若干年过后,解忧所生的长子贵靡和幼子邸靡相继病死,乌孙国人都归附匈奴公主所生的乌就奢,再加上汉朝已大不如从前强盛,不能事事为解忧撑腰,解忧的处境也大不如当年。

自从汉武帝太初年间,解忧意气风发踏上征途,到如今汉宣帝甘露初年,她在西域已经生活了50多年,当年是粉白玉嫩的及笄少女,此时已是鸡皮鹤发的老太婆。

公元前51年,解忧公主上书汉宣帝,表示“年老思土,愿得为骸骨,葬汉地”,当时她已是古稀之年。宣帝深表同情,派人将她迎回长安,同来的还有孙子和孙女三人。汉宣帝赐给她田宅奴婢,待遇如同公主,以酬劳她为国牺牲、效命国家的艰苦卓绝的精神。大约过了两年,解忧公主就与世长辞了。

当然,从细君和解忧两位“和亲”大使身上,我们能看到两种不同的结局。

王昭君
汉宣帝时匈奴贵族争夺权力,势渐衰落,五个单于分立,互相攻打不休。其中呼韩邪单于,被他的哥哥郅支(郅音zhi)单于打败。呼韩邪决心跟汉朝和好,亲自朝见汉宣帝。
呼韩邪是第一个到中原来朝见的单于,汉宣帝亲自到长安郊外去迎接他,为他举行了盛大的宴会。呼韩邪单于在长安住了一个多月。他要求汉宣帝帮助他回去。汉宣帝答应了,派了两个将军带领一万名骑兵护送他到了漠南。这时候,匈奴正缺少粮食,汉朝还送去三万四千斛粮食。
呼韩邪单于十分感激,一心和汉朝和好。西域各国听到匈奴和汉朝和好了,也都争先恐后地同汉朝打交道。汉宣帝死了后,他的儿子刘奭(音shi)即位,就是汉元帝。匈奴的郅支单于侵犯西域各国,杀了汉朝派去的使者。汉朝派兵打到康居,杀郅支单于。郅支单于一死,呼韩邪单于的地位稳定了。公元前33年,呼韩邪单于再一次到长安,要求和亲。元帝许。汉朝和匈奴和亲,都得挑个公主或者宗室的女儿。这回,汉元帝决定挑个宫女给他,他吩咐人到后宫去传话:"谁愿意到匈奴去的,皇上就把她当公主看待。"后宫的宫女都是从民间选来的,她们一进了皇宫,就像鸟儿被关进笼里一样,都巴望有一天能把她们放出宫去。但是听说要离开本国到匈奴去,却又不乐意。有个宫女叫王嫱(音qiang),号昭君,长得美丽,有见识。自愿到匈奴去和亲。元帝逐择日让呼韩邪单于和王昭君在长安成亲。呼韩邪单于和王昭君向汉元帝谢恩的时候,汉元帝看到昭君又美丽又大方,使汉宫为之生色。
传说汉元帝回到内宫,越想越懊恼。他再叫人从宫女的画像中拿出昭君的像来看。模样虽有点像,但完全没有昭君本人那样可爱。原来宫女进宫后,一般都是见不到皇帝的,而是由画工画了像,送到皇帝那里去听候挑选。有个画工名叫毛延寿,给宫女画像的时候,宫女们送点礼物给他,他就画得美一点。王昭君不愿意送礼物,所以毛延寿没有把王昭君的美貌如实地画出来。汉元帝一气之下,把毛延寿杀了。
王昭君在汉朝和匈奴官员的护送下,离开了长安。她骑着马,冒着刺骨的寒风,千里迢迢地到了匈奴,做了呼韩邪单于的阏氏。封「宁胡阏氏」,希望她能为匈奴带来安宁和平,昭君远离自己的家乡,长期定居在匈奴。她劝呼韩邪单于不要去发动战争,还把中原的文化传给匈奴。打这以后,匈奴和汉朝和睦相处,有六十多年没有发生战争。难能可贵的是,当呼韩邪单于去世后,她又「从胡俗」,再嫁给呼韩邪单于的大阏氏的长子,虽然这和中原的伦理观念相抵触,但她从大局出发,珍惜汉与匈奴的友谊。王昭君在匈奴生一男二女。昭君的死年和死地,史书没有记载。

「昭君出塞」是汉匈历史上一次重要的事件。王昭君与西施、杨贵妃、貂婵为中国古代四大美女。
王昭君
汉宣帝时匈奴贵族争夺权力,势渐衰落,五个单于分立,互相攻打不休。其中呼韩邪单于,被他的哥哥郅支(郅音zhi)单于打败。呼韩邪决心跟汉朝和好,亲自朝见汉宣帝。
呼韩邪是第一个到中原来朝见的单于,汉宣帝亲自到长安郊外去迎接他,为他举行了盛大的宴会。呼韩邪单于在长安住了一个多月。他要求汉宣帝帮助他回去。汉宣帝答应了,派了两个将军带领一万名骑兵护送他到了漠南。这时候,匈奴正缺少粮食,汉朝还送去三万四千斛粮食。
呼韩邪单于十分感激,一心和汉朝和好。西域各国听到匈奴和汉朝和好了,也都争先恐后地同汉朝打交道。汉宣帝死了后,他的儿子刘奭(音shi)即位,就是汉元帝。匈奴的郅支单于侵犯西域各国,杀了汉朝派去的使者。汉朝派兵打到康居,杀郅支单于。郅支单于一死,呼韩邪单于的地位稳定了。公元前33年,呼韩邪单于再一次到长安,要求和亲。元帝许。汉朝和匈奴和亲,都得挑个公主或者宗室的女儿。这回,汉元帝决定挑个宫女给他,他吩咐人到后宫去传话:"谁愿意到匈奴去的,皇上就把她当公主看待。"后宫的宫女都是从民间选来的,她们一进了皇宫,就像鸟儿被关进笼里一样,都巴望有一天能把她们放出宫去。但是听说要离开本国到匈奴去,却又不乐意。有个宫女叫王嫱(音qiang),号昭君,长得美丽,有见识。自愿到匈奴去和亲。元帝逐择日让呼韩邪单于和王昭君在长安成亲。呼韩邪单于和王昭君向汉元帝谢恩的时候,汉元帝看到昭君又美丽又大方,使汉宫为之生色。
传说汉元帝回到内宫,越想越懊恼。他再叫人从宫女的画像中拿出昭君的像来看。模样虽有点像,但完全没有昭君本人那样可爱。原来宫女进宫后,一般都是见不到皇帝的,而是由画工画了像,送到皇帝那里去听候挑选。有个画工名叫毛延寿,给宫女画像的时候,宫女们送点礼物给他,他就画得美一点。王昭君不愿意送礼物,所以毛延寿没有把王昭君的美貌如实地画出来。汉元帝一气之下,把毛延寿杀了。
王昭君在汉朝和匈奴官员的护送下,离开了长安。她骑着马,冒着刺骨的寒风,千里迢迢地到了匈奴,做了呼韩邪单于的阏氏。封「宁胡阏氏」,希望她能为匈奴带来安宁和平,昭君远离自己的家乡,长期定居在匈奴。她劝呼韩邪单于不要去发动战争,还把中原的文化传给匈奴。打这以后,匈奴和汉朝和睦相处,有六十多年没有发生战争。难能可贵的是,当呼韩邪单于去世后,她又「从胡俗」,再嫁给呼韩邪单于的大阏氏的长子,虽然这和中原的伦理观念相抵触,但她从大局出发,珍惜汉与匈奴的友谊。王昭君在匈奴生一男二女。昭君的死年和死地,史书没有记载。

「昭君出塞」是汉匈历史上一次重要的事件。王昭君与西施、杨贵妃、貂婵为中国古代四大美女
文成公主 金城公主(唐).义城公主(隋).解忧郡主(汉).细君郡主(汉)
千金公主(隋).南宫公主(汉).宁胡公主(王昭君)

下面介绍其中几个
文成公主
http://baike.baidu.com/view/7672.html
王昭君
http://baike.baidu.com/view/3083.htm
王昭君,名嫱,汉元帝时宫女,封为昭君,晋因避司马昭讳,改称为明君或明妃。西汉南郡秭归(今湖北兴山)人。

元帝(公元前49-前33年在位),王昭君以“良家子”被选入宫。她相貌出众,品格高贵。可“入宫数岁,不得见御,积悲怨”。正当此时,竟宁元年(前33年),匈奴呼韩邪单于来朝请求和亲,昭君自愿请求嫁于匈奴。得到同意,她嫁到匈奴,被单于封为“宁胡阏氏”。生育有一男孩,名伊屠智牙师,后为右日逐王。成帝建始二年(前31)呼韩邪死,成帝命她遵从匈奴风俗,昭君继为复株累若鞮单于阏氏。又生二女,长女名云,为须卜居次,次女为当于居次。

昭君死后,匈奴为其建宫立碑。它就是位于内蒙古呼和浩特城南10公里的“青冢”,即昭君墓。墓总高33米,占地约1.5公顷。上有青松翠柏,繁花环绕。墓前有凉亭。墓园内姹紫嫣红,花团锦簇之中,王昭君与呼韩邪单于的塑像巍然屹立,威武雄健,又不乏温情。秭归县城也立有“汉昭君王嫱故里”的石碑。

昭君出塞和亲,为汉匈之间结束战争,安定边陲,对加强汉与匈奴和好关系,使呼韩邪后裔长期亲汉作出了重要贡献。

她的故事成为后来诗词、戏曲、小说、说唱等的流行题材。如杜甫《咏怀古迹五首》之三: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其实,早在杜甫之前,对王昭君身世的悲叹,就已经成为不少诗歌乐曲的主题。宋郭茂倩所编的《乐府诗集》卷五十九“琴曲歌辞”有托名“汉王嫱”的《昭君怨》一首。卷二十九“相和歌辞”更收有以《王明君》、《王昭君》、《明君词》、《昭君叹》等为题的多首吟叹曲。唐李白、白居易,宋苏轼、王安石等诗人均有吟咏昭君的诗作。元曲四大家之一马致远创了的著名的杂剧《汉宫秋》。

但也有很多诗词是歌颂昭君出塞的。如董必武参观昭君墓后,作诗赞道“昭君自有千秋在,胡汉和亲见识高”。剧作家曹禺剧本《王昭君》中,表现了昭君义无反顾地担当民族友好使者的重任,歌颂了她高尚的情怀。史学家翦伯赞也在《游昭君墓》的长诗中,赞美昭君的功绩,指出“和亲政策”的重要意义。自她出塞后的六十多年内,汉匈相安无事,长城内外出现了“剑戟归田尽,牛羊绕塞多”的祥和景象。

文成公主

隋末唐初,在西藏高原上掘起了一个强大的民族政权---吐蕃。636年,年轻的松赞干布统一了西藏高原,他向往大唐的制度和繁华,曾经几次向唐朝求婚,因为种种原因都被拒绝。松赞干布大怒,向大唐的边境出兵,然被大唐的军队打败。松赞干布意识到了自己的轻狂和大唐的强盛,640年,他以更加虔诚和恭敬的态度再次向唐太宗求婚,唐太宗被松赞干布的精神所打动,终于同意。唐太宗虽有十几个女儿,却舍不得把其中任何一位嫁去西藏。最后他选中了一位宗室女,封为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
从长安到拉萨,不仅路徒遥远,而且路况复杂艰险,据说大唐的车队一直走了两年,才到达拉萨。文成公主641年正月从长安出发时,18岁,到达拉萨时已经20岁了。史书没有记载文成公主的容貌,据此推测她并不特别漂亮。但作为皇家女儿,公主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知书识礼,加上身材丰满,举手投足间处处体现着大唐帝国的泱泱风范。吐蕃人以最高格的仪式窿重欢迎来自大唐的尊贵公主。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共同生活了9年,她没有生育。松赞干布在650年去世,公主仍然留在吐蕃,又生活了30多年,直到680年因病去世。
在这漫长的40多年中,正史上没有留下关于文成公主具体生活 的任何记载,但可以推测的是,她在吐蕃的地位是尊贵的,因为强盛的大唐保证了她在吐蕃的地位。虽然她本人谈不上有多么幸福的个人生活或者爱情,但她带去的各种谷物、工艺品、药材、先进技术、书籍,对吐蕃的农牧业、手工业以及宗教文化等的发展都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公主本人也因此得到了吐蕃人民的爱戴,著名的布达拉宫至今保存着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结婚的洞房遗址,拉萨的大昭寺里至今还供奉着她的雕像。文成公主和亲成为汉藏友好交往的佳话,她本人也成为和亲公主的代名词,在浩浩荡荡的和亲公主队伍中,文成公主是最为有名的之一,她实在算是幸运的了。

金城公主
金城公主是雍王李守礼的女儿,她的祖父、也就是李守礼的父亲是武则天的第2个儿子李贤。李贤文武双全,是武则天4个儿子中天赋最高的一个,675年,他被立为太子。李贤的才干和在朝臣中的威望成为武则天的极大威胁,她不能容忍任何人与自己争权,哪怕是自己的亲身儿子。680年,武则天以谋发的罪名废除李贤,将他幽禁巴州,3年后,唐高宗去世,武则天的第3个儿子李显只当了2个月皇帝就被废除,第4子李旦即位,也是傀儡,实权掌握在武则天的手中。为免除祸患,武则天派人赐死了年仅31岁的 李贤。李贤的3个儿子也被幽禁宫中,按时由太监杖打。李守礼的哥哥和弟弟都在这无情的杖打下死去,只有他顽强的活了下来,熬到了唐中宗李显复位的这一天。李守礼经过这样险恶的岁月,性情大变。史书对李守礼是很有微词的,说他十分贪财而且家教不好,女儿几乎个个是荡妇,儿子几乎个个是无赖。
但金城公主却和哥哥姐姐们不一样。原来,唐中宗李显有感于哥哥李贤的悲惨命运,收养了李守礼的一个女儿。这个女儿就是金城公主,她从小生活在皇宫中,不仅受到良好教育,而且培养出高贵优雅的气质。唐中宗软弱无能,受制于韦皇后和女儿安乐公主,两个女人不仅野心勃勃想当武则天第2,而且生活糜烂,尤其是安乐公主,可说恶贯满盈,别的公主受安乐公主的刺激,也全心全意穷奢极欲,只有金城公主不为所动。她一直没有出嫁,因为朝廷已经将她定为和亲公主了。
金城公主哭过伤心过,但最后还是接受了这个事实,她心静如水,默默的等待着命运的安排。
这一天终于到来了。705年,垂帘听政的赤德祖丹祖母派人向大唐求婚,中宗当场答应将金城公主嫁给藏王赤德祖丹。710年,金城公主正式出发,唐中宗亲自将她送至陕西兴平县。金城公主含着热泪辞别亲人,沿着当年文成公主走过的道路来到拉萨。
赤德祖丹成年后多被大臣操纵,虽然与大唐通婚,但双方边境还是不时发生战争。金城公主夹在其中,左右为难。不过,吐蕃输多赢少,赤德祖丹只得派人向大唐求和,这时唐朝的皇帝已经是唐玄宗了,玄宗一方面优待吐蕃使者,一方面派使臣前往吐蕃,赐给金城公主书信,并带去大量的赏赐。赤德祖丹非常高兴,签定了以青海日月山为界互不侵犯的条约,双方终于有了一段相对和平的时期。
关于金城公主在西藏的生活,藏史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724年,金城公主生下儿子赤松德赞,赤德祖丹的另外一位王后细顿知道后十分嫉妒,以阴谋手段夺走了小王子,伪称是自己所生。藏王和大臣也不知道谁是王子的真正母亲。按照西藏的风俗,王子会走路时要举行宴会庆祝。到了这天,赤德祖丹将酒杯交给儿子,说:‘儿啊,把酒送到你舅舅家吧。’细顿王后家的人用尽方法引诱他,王子都不为所动,而是将酒递给了金城公主的家人,金城公主高兴的落下了泪。王子认母的故事只是个传说,不足为信,却曲折的反映了西藏人对金城公主的爱戴以及金城公主育有儿子、曾在西藏有过一段艰苦岁月这些事情。
金城公主在西藏生活了32年,741年因病去世。

宁国公主
在我国西部一带,活跃着一个英勇善战的民族----回纥,即是今天新疆维吾尔族人的远祖。
755年“安史之乱”爆发后,唐军队一败涂地,无力收复失地。回纥可汗派太子叶护与后来的唐代宗李豫(宁国公主的哥哥)在甘肃歃血为盟,约为兄弟。回纥骑兵勇猛无比,在一连串的战斗中,立下赫赫战功,唐军在回纥军队的帮助下很快收复了东都洛阳。
756年,唐肃宗李亨正式即位,758年,在基本平息了“安史之乱”后,回纥可汗派使节向大唐求婚,唐肃宗为表示对回纥的感谢,答应将女儿宁国公主嫁之。
自西汉高祖刘邦采取和亲来换取边境暂时安宁的妥协政策后,一大批公主含悲远嫁,在这众多的和亲公主中,大多只是宗室女或者宫女,真正以真公主即皇帝的亲生女儿下嫁的,却只有唐代,宁国公主大概就是第1位吧。
宁国公主是唐肃宗李亨的次女,在肃宗的7个女儿中,容貌最为出众,她先嫁郑巽,又嫁薛康衡,不幸两个丈夫都先后死去,公主还没从丈夫去世的悲痛中醒来,就被选定和亲。
到了出发这一天,肃宗亲自将女儿送至陕西咸阳市,在那里设宴告别。宁国公主根本无心下咽,她哭着安慰父亲:“国家事重,死且无恨!”。唐肃宗也十分伤心,流泪送走女儿。
宁国公主到达回纥,可汗举行了盛大的仪式,封宁国公主为新王后,并派王子率领骑兵继续帮唐天子平叛。
可是仅仅三个月后,可汗便去世了。回纥人按本国风俗,准备让宁国公主殉葬。在此生死关头,宁国公主表现出了大唐公主的威严与镇定,她据理力争:“按我国风俗,丈夫亡故,妻子为其服丧三年,服满,就可以改嫁,这叫终礼。现在回纥既然万里迢迢与唐通婚,不就是仰慕大唐的风俗习惯吗?所以,我是不应该为可汗殉葬的!”国人见公主言之有理,只好做罢。不过,为了照顾回纥人的情绪,宁国公主也用刀划面,自毁容貌,痛哭流涕。
一年后,因宁国公主没有子女,新可汗允许她返回长安。
宁国公主万没想到自己还能重回家乡,喜极而泣,毕竟和亲公主能重回故国的屈指可数啊。关于她回国后的生活情况,是否再嫁了人?死于何年?史书都没有记载,可以推测的是,她是在富贵和平静中走完余生的。
宁国公主算是和亲公主中的幸运者。

咸安公主
“安史之乱”后。唐朝元气大伤,皇帝也一代不如一代,国力渐渐衰败,直至最后灭亡。
回纥本来就是彪悍善战的民族,在帮助大唐平息了“安史之乱”后,更是傲慢不逊。比如,回纥使节敢在长安杀人越货,偷运汉女出境,甚至持刀抢劫,放走罪犯等等。唐德宗李适恼怒回纥的无理,所以双方关系一度变得紧张,回纥几次求婚,都被德宗拒绝了。宰相李泌多次劝解,德宗方答应将第8个女儿咸安公主下嫁。
武义成功可汗得知,喜出望外,派宰相送上厚礼,又派妹妹亲自率领由50多位大酋长妻子们组成的队伍迎接咸安公主。
咸安公主满含悲戚来到回纥,见到如此盛大的欢迎仪式和一张张热情的笑脸,心中顿时豁然开朗了。她在回纥生活了21年,经历了4位可汗,直到808年去世,唐朝追她为燕国公主。至于她在回纥生活的具体细节,史书没有记载。

太和公主

唐穆宗时,崇德可汗派出2000多人的庞大队伍,再次向大唐求婚。穆宗答应以自己的妹妹、唐宪宗的第17个女儿太和公主下嫁。
出嫁这天,唐穆宗和皇后亲自前来送行,太和公主含泪辞别了故乡、亲人,踏上了北去之路。到达回纥,崇德可汗封太和公主为新王后并举行了盛大的婚礼。几天后,大唐使节准备返回长安,太和公主不忍故乡的使节离开,痛哭失声,场面很是悲伤。
公元825年,崇德可汗去世,其弟彰信可汗即位;832年,彰信可汗又去世,特勒可汗即位,根据回纥的风俗,太和公主又先后成为了彰信可汗和特勒可汗的王后。此后几年,回纥发生大灾难,先是连年饥荒,接着瘟疫大做,然后便发生了内乱,回纥国内四分五裂:一部分势力杀死可汗,将牙帐(皇宫)烧了个精光,投奔了戒嘎思(回纥周边的一个国家);一部分势力投奔吐蕃;还有一部分势力则跟随乌介可汗逃到今天的外蒙古南部。
在混战中,太和公主被戒嘎思的军队俘虏,乌介可汗大怒,发兵杀死了戒嘎思的首领,抢回了太和公主,并劫持公主南下,侵犯大唐的边境,先后攻打了今天的山西大同市、山西马县、天德、振武等地方,唐朝派大将石雄迎战,经过激烈的战斗,唐军终于在振武大败回纥军队,乌介可汗丢下公主,狼狈逃走。
公元843年,太和公主跟随唐军回到了故国,唐武宗李炎以盛大的礼仪迎接公主的归来,那天的京城仿佛披上了盛装,人人都喜气洋洋的。然而太和公主的心情却是悲喜交加甚至有几分凄凉的,她先去参拜了父亲宪宗和哥哥穆宗的神位,然后脱下盛装换上囚服,痛哭流涕,自言辜负了朝廷的重托,没有尽到责任,没有好好完成和亲的任务,请皇帝降罪。唐武宗派人安慰公主,并晋封她为安定长公主。
历经坎坷的太和公主终于回到了阔别近20年的故国,本来可以安心过几年富贵安逸的日子。然而,因为在战乱中饱受屈辱和惊吓,使她的身心受到极大的损害,在返回长安不久(可能只是几个月),太和公主便因病去世了。

当然,唐朝真正和亲的公主远不止这几位,有很多女子连名字都没有留下来,自然更谈不上什么事迹。比如,《旧唐书》记载,当初宁国公主下嫁回纥可汗时,朝廷同时还派了荣王的一个女儿也封为公主嫁给可汗做小老婆,后来宁国公主返回了故国,这位公主却留了下来,回纥人称她为小宁国公主,此后她在回纥情况怎么样,史书没有记载,也就不知道了。
还有个姓卢的女子,也是贵族出生,她美貌多才,朝廷封她为宜芬公主,派去和亲。她在路中悲伤难抑,写下一首诗。这首诗留传了下来并被后人收入《全唐诗》,她才算留下了自己的一点点事迹。至于在正史中,她是找不到一丝一毫记载的。

汉武帝元封六年(公元前105年),武帝派江都王刘建的女儿细君公主,下嫁昆莫(乌孙王号)猎骄靡。汉武帝对这次联姻非常重视,除了赐乘舆及御用之物外,特置属官、宦官和侍御数百人随公主出嫁,赠送的嫁妆极为丰厚。猎骄靡立细君公主为右夫人,她出生在王侯世家,容貌美丽,气质高贵,乌孙国王见了自然喜出望外。不久,匈奴闻讯,也将单于的女儿嫁给昆莫,被立为左夫人。

于是,这右夫人和左夫人面临的不仅仅是情斗,更重要的是政治斗争。要获得政治斗争的胜利,必须获得应有的权力。

匈奴公主马上来,马上去,挽弓射雕,驰骋草原,很快便习惯了乌孙国的生活方式;相比之下,自幼长在汉朝深闺、锦衣玉食的细君却是如坐针毡,度日如年,加以昆莫年老体衰,细君只好自制宫室独居,生活异常愁苦。

有歌写道:

吾家嫁我兮天一方,

远托异国兮乌孙王;

穹庐为室兮旗为墙,

以肉为食兮酪为浆;

居常思土兮心内伤,

愿为黄鹤兮归故乡。

当这歌辗转传到汉武帝的耳中时,汉武帝对细君深表同情,因此每隔一年,就派使者携带帷帐、锦绣等物,到乌孙国予以慰问。

两年后,老乌孙王一病不起,他的儿子早已死去,于是孙子军须靡继承王位,按照习俗也继承了祖父的妻妾。这在大汉王朝被认为是禽兽般的行为,在匈奴及西域等野蛮之邦,却被奉为传统。细君公主自然不肯接受,于是派人上书汉武帝,不料得到的答复却是“在其国,从其俗,我欲与乌孙共灭匈奴,只有委屈你了。请你以国家为重,顾全大局,继续做好和亲工作”。细君既然得不到汉廷的支持,只得“入乡随俗”,含悲忍辱再嫁。然而,她却是天天以泪洗面,内心悲痛不已,愁绪百结,勉强支撑了3年,为新夫生下一女。因为产后失调,再加上恶劣的心情始终无法排遣,不久之后就忧伤而死。她死时才25岁。

为了继续保持这种政治联姻,细君公主死后,汉武帝选派楚王刘成的女儿解忧,仍以公主的身份下嫁军须靡。这个解忧公主可不是一般的女子,她与细君是完全不同的两种类型,她丰腴健美,生性爽朗,很有女英雄气概,忠君爱国的观念很深,对政治的兴趣也十分浓厚,对朝廷的“和亲政策”,她更有相当程度的理解,因此,她是抱着一种大将军出征,必定凯旋而还一般的心情,踏上征途,在另一个战场上为国效命。她远嫁塞外,不是悲悲戚戚,而是轰轰烈烈,壮志满怀。

可是好景不长,解忧的丈夫暴毙。按照习俗,当了国王的翁归靡“肥王”也就接受了解忧和匈奴公主。

这给解忧带来了新的希望。她认为既来之则安之,于是千方百计赢得肥王的欢心,以图国家的安宁,不达目的决不罢休。同时,解忧与肥王性情相投,恩爱异常,接二连三地生下了贵靡、万年、大乐三位王子。这时肥王对解忧关怀备至,言听计从,从而也使汉朝与乌孙国的关系相当密切,双方信使往返,不绝于途。那边被冷落的匈奴公主不断向娘家告状,激怒了匈奴单于出面干涉,双方闹得很不愉快,以至于大有一触即发的战争态势。

随同解忧远嫁乌孙的婢女冯嫽,也是一位知书达礼、细心有谋、机敏爽朗、能言善辩的女子,兼有特殊的语言才能,解忧待她如姐妹,到了乌孙国后为她物色到一个乘龙快婿,将她嫁给了位高权重的右将军为妻。解忧和冯嫽在乌孙国特殊的地位,实际上形成了一种特殊的权力。这样解忧与冯嫽在乌孙王廷内外连成犄角之势,对乌孙国的政治、经济、社会、军事等,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汉宣帝本始三年(公元前71年),匈奴单于终于发兵威胁乌孙国,大言不惭地要乌孙国王献出解忧公主,并和汉廷断绝一切关系。面对匈奴人的欺凌与勒索,肥王与解忧大为震怒,火速上书汉廷,表示愿与汉朝军队共同夹击匈奴。这年,汉朝发15万大军,与5万乌孙军队联合,打败了匈奴,擒获匈奴单于的叔父、嫂嫂、名王(亲王)和都尉等4万余人,还虏获马、牛、羊、驴、骆驼70余万头。这次重创匈奴的战役,扭转了西域的政治形势。
汉廷与乌孙国通过这次军事合作,双方进一步增进了解和友谊,彼此更加水乳交融。解忧在乌孙国的地位如日中天,掌握了一定的权力,就连她的婢女冯嫽也被称作冯夫人,活跃在王公大臣之间,受尽礼遇尊敬,而且还代表汉廷,锦车持节,宣抚西域各国。

可惜肥王不久之后一病不起,王位转给了匈奴公主新生的儿子泥靡,也就是匈奴公主的骨肉,原有的政治格局迅速发生激烈变化,于是解忧的势力、乌孙的强盛、汉廷与乌孙的大好关系,一夜之间付诸东流。泥靡自幼饱尝冷漠滋味,也深感解忧长期以来对他及他族人的压制,如今当了国王,终于有了出头之日,于是施展出倒行逆施、暴虐无道、为非作歹的手段,弄得鸡犬不宁,天下大乱,怨声载道,大家都称他为“狂王”。解忧公主依照乌孙的习俗,无可奈何地第三度再嫁给狂王,并为他还生了一个儿子叫鸱靡。两人感情不和,解忧提倡以德治国,发展生产,改善国民的生活;狂王则实施独裁政治,挥霍无度,沉溺酒色。国内反对狂王的声浪此起彼伏。不久之后,狂王把一个反对他的兄弟杀死,乌孙国就此陷入动荡不安的局面之中。

解忧迅速把这里的情况告诉汉朝廷。汉廷听到这个消息,派遣使者率兵前往乌孙国进行军事干预,并利用冯夫人能言善辩的口才,以及她对乌孙国内部情况的了解,多方疏通,上下协调,说服各方派系,揭穿匈奴人的诡计,使乌孙接受汉廷的安排:解忧与肥王所生的大儿子贵靡为大国王,统治六万户;同时,为了稳住匈奴,封匈奴公主所生的乌就奢为小国王,统治四万户。这样,双方分而治之,安定了一段时间。

若干年过后,解忧所生的长子贵靡和幼子邸靡相继病死,乌孙国人都归附匈奴公主所生的乌就奢,再加上汉朝已大不如从前强盛,不能事事为解忧撑腰,解忧的处境也大不如当年。

自从汉武帝太初年间,解忧意气风发踏上征途,到如今汉宣帝甘露初年,她在西域已经生活了50多年,当年是粉白玉嫩的及笄少女,此时已是鸡皮鹤发的老太婆。

公元前51年,解忧公主上书汉宣帝,表示“年老思土,愿得为骸骨,葬汉地”,当时她已是古稀之年。宣帝深表同情,派人将她迎回长安,同来的还有孙子和孙女三人。汉宣帝赐给她田宅奴婢,待遇如同公主,以酬劳她为国牺牲、效命国家的艰苦卓绝的精神。大约过了两年,解忧公主就与世长辞了。

当然,从细君和解忧两位“和亲”大使身上,我们能看到两种不同的结局。
王昭君
汉宣帝时匈奴贵族争夺权力,势渐衰落,五个单于分立,互相攻打不休。其中呼韩邪单于,被他的哥哥郅支(郅音zhi)单于打败。呼韩邪决心跟汉朝和好,亲自朝见汉宣帝。
呼韩邪是第一个到中原来朝见的单于,汉宣帝亲自到长安郊外去迎接他,为他举行了盛大的宴会。呼韩邪单于在长安住了一个多月。他要求汉宣帝帮助他回去。汉宣帝答应了,派了两个将军带领一万名骑兵护送他到了漠南。这时候,匈奴正缺少粮食,汉朝还送去三万四千斛粮食。
呼韩邪单于十分感激,一心和汉朝和好。西域各国听到匈奴和汉朝和好了,也都争先恐后地同汉朝打交道。汉宣帝死了后,他的儿子刘奭(音shi)即位,就是汉元帝。匈奴的郅支单于侵犯西域各国,杀了汉朝派去的使者。汉朝派兵打到康居,杀郅支单于。郅支单于一死,呼韩邪单于的地位稳定了。公元前33年,呼韩邪单于再一次到长安,要求和亲。元帝许。汉朝和匈奴和亲,都得挑个公主或者宗室的女儿。这回,汉元帝决定挑个宫女给他,他吩咐人到后宫去传话:"谁愿意到匈奴去的,皇上就把她当公主看待。"后宫的宫女都是从民间选来的,她们一进了皇宫,就像鸟儿被关进笼里一样,都巴望有一天能把她们放出宫去。但是听说要离开本国到匈奴去,却又不乐意。有个宫女叫王嫱(音qiang),号昭君,长得美丽,有见识。自愿到匈奴去和亲。元帝逐择日让呼韩邪单于和王昭君在长安成亲。呼韩邪单于和王昭君向汉元帝谢恩的时候,汉元帝看到昭君又美丽又大方,使汉宫为之生色。
传说汉元帝回到内宫,越想越懊恼。他再叫人从宫女的画像中拿出昭君的像来看。模样虽有点像,但完全没有昭君本人那样可爱。原来宫女进宫后,一般都是见不到皇帝的,而是由画工画了像,送到皇帝那里去听候挑选。有个画工名叫毛延寿,给宫女画像的时候,宫女们送点礼物给他,他就画得美一点。王昭君不愿意送礼物,所以毛延寿没有把王昭君的美貌如实地画出来。汉元帝一气之下,把毛延寿杀了。
王昭君在汉朝和匈奴官员的护送下,离开了长安。她骑着马,冒着刺骨的寒风,千里迢迢地到了匈奴,做了呼韩邪单于的阏氏。封「宁胡阏氏」,希望她能为匈奴带来安宁和平,昭君远离自己的家乡,长期定居在匈奴。她劝呼韩邪单于不要去发动战争,还把中原的文化传给匈奴。打这以后,匈奴和汉朝和睦相处,有六十多年没有发生战争。难能可贵的是,当呼韩邪单于去世后,她又「从胡俗」,再嫁给呼韩邪单于的大阏氏的长子,虽然这和中原的伦理观念相抵触,但她从大局出发,珍惜汉与匈奴的友谊。王昭君在匈奴生一男二女。昭君的死年和死地,史书没有记载。

「昭君出塞」是汉匈历史上一次重要的事件。王昭君与西施、杨贵妃、貂婵为中国古代四大美女。
王昭君
汉宣帝时匈奴贵族争夺权力,势渐衰落,五个单于分立,互相攻打不休。其中呼韩邪单于,被他的哥哥郅支(郅音zhi)单于打败。呼韩邪决心跟汉朝和好,亲自朝见汉宣帝。
呼韩邪是第一个到中原来朝见的单于,汉宣帝亲自到长安郊外去迎接他,为他举行了盛大的宴会。呼韩邪单于在长安住了一个多月。他要求汉宣帝帮助他回去。汉宣帝答应了,派了两个将军带领一万名骑兵护送他到了漠南。这时候,匈奴正缺少粮食,汉朝还送去三万四千斛粮食。
呼韩邪单于十分感激,一心和汉朝和好。西域各国听到匈奴和汉朝和好了,也都争先恐后地同汉朝打交道。汉宣帝死了后,他的儿子刘奭(音shi)即位,就是汉元帝。匈奴的郅支单于侵犯西域各国,杀了汉朝派去的使者。汉朝派兵打到康居,杀郅支单于。郅支单于一死,呼韩邪单于的地位稳定了。公元前33年,呼韩邪单于再一次到长安,要求和亲。元帝许。汉朝和匈奴和亲,都得挑个公主或者宗室的女儿。这回,汉元帝决定挑个宫女给他,他吩咐人到后宫去传话:"谁愿意到匈奴去的,皇上就把她当公主看待。"后宫的宫女都是从民间选来的,她们一进了皇宫,就像鸟儿被关进笼里一样,都巴望有一天能把她们放出宫去。但是听说要离开本国到匈奴去,却又不乐意。有个宫女叫王嫱(音qiang),号昭君,长得美丽,有见识。自愿到匈奴去和亲。元帝逐择日让呼韩邪单于和王昭君在长安成亲。呼韩邪单于和王昭君向汉元帝谢恩的时候,汉元帝看到昭君又美丽又大方,使汉宫为之生色。
传说汉元帝回到内宫,越想越懊恼。他再叫人从宫女的画像中拿出昭君的像来看。模样虽有点像,但完全没有昭君本人那样可爱。原来宫女进宫后,一般都是见不到皇帝的,而是由画工画了像,送到皇帝那里去听候挑选。有个画工名叫毛延寿,给宫女画像的时候,宫女们送点礼物给他,他就画得美一点。王昭君不愿意送礼物,所以毛延寿没有把王昭君的美貌如实地画出来。汉元帝一气之下,把毛延寿杀了。
王昭君在汉朝和匈奴官员的护送下,离开了长安。她骑着马,冒着刺骨的寒风,千里迢迢地到了匈奴,做了呼韩邪单于的阏氏。封「宁胡阏氏」,希望她能为匈奴带来安宁和平,昭君远离自己的家乡,长期定居在匈奴。她劝呼韩邪单于不要去发动战争,还把中原的文化传给匈奴。打这以后,匈奴和汉朝和睦相处,有六十多年没有发生战争。难能可贵的是,当呼韩邪单于去世后,她又「从胡俗」,再嫁给呼韩邪单于的大阏氏的长子,虽然这和中原的伦理观念相抵触,但她从大局出发,珍惜汉与匈奴的友谊。王昭君在匈奴生一男二女。昭君的死年和死地,史书没有记载。

「昭君出塞」是汉匈历史上一次重要的事件。王昭君与西施、杨贵妃、貂婵为中国古代四大美女。
文成公主

隋末唐初,在西藏高原上掘起了一个强大的民族政权---吐蕃。636年,年轻的松赞干布统一了西藏高原,他向往大唐的制度和繁华,曾经几次向唐朝求婚,因为种种原因都被拒绝。松赞干布大怒,向大唐的边境出兵,然被大唐的军队打败。松赞干布意识到了自己的轻狂和大唐的强盛,640年,他以更加虔诚和恭敬的态度再次向唐太宗求婚,唐太宗被松赞干布的精神所打动,终于同意。唐太宗虽有十几个女儿,却舍不得把其中任何一位嫁去西藏。最后他选中了一位宗室女,封为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
从长安到拉萨,不仅路徒遥远,而且路况复杂艰险,据说大唐的车队一直走了两年,才到达拉萨。文成公主641年正月从长安出发时,18岁,到达拉萨时已经20岁了。史书没有记载文成公主的容貌,据此推测她并不特别漂亮。但作为皇家女儿,公主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知书识礼,加上身材丰满,举手投足间处处体现着大唐帝国的泱泱风范。吐蕃人以最高格的仪式窿重欢迎来自大唐的尊贵公主。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共同生活了9年,她没有生育。松赞干布在650年去世,公主仍然留在吐蕃,又生活了30多年,直到680年因病去世。
在这漫长的40多年中,正史上没有留下关于文成公主具体生活 的任何记载,但可以推测的是,她在吐蕃的地位是尊贵的,因为强盛的大唐保证了她在吐蕃的地位。虽然她本人谈不上有多么幸福的个人生活或者爱情,但她带去的各种谷物、工艺品、药材、先进技术、书籍,对吐蕃的农牧业、手工业以及宗教文化等的发展都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公主本人也因此得到了吐蕃人民的爱戴,著名的布达拉宫至今保存着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结婚的洞房遗址,拉萨的大昭寺里至今还供奉着她的雕像。文成公主和亲成为汉藏友好交往的佳话,她本人也成为和亲公主的代名词,在浩浩荡荡的和亲公主队伍中,文成公主是最为有名的之一,她实在算是幸运的了。

金城公主
金城公主是雍王李守礼的女儿,她的祖父、也就是李守礼的父亲是武则天的第2个儿子李贤。李贤文武双全,是武则天4个儿子中天赋最高的一个,675年,他被立为太子。李贤的才干和在朝臣中的威望成为武则天的极大威胁,她不能容忍任何人与自己争权,哪怕是自己的亲身儿子。680年,武则天以谋发的罪名废除李贤,将他幽禁巴州,3年后,唐高宗去世,武则天的第3个儿子李显只当了2个月皇帝就被废除,第4子李旦即位,也是傀儡,实权掌握在武则天的手中。为免除祸患,武则天派人赐死了年仅31岁的 李贤。李贤的3个儿子也被幽禁宫中,按时由太监杖打。李守礼的哥哥和弟弟都在这无情的杖打下死去,只有他顽强的活了下来,熬到了唐中宗李显复位的这一天。李守礼经过这样险恶的岁月,性情大变。史书对李守礼是很有微词的,说他十分贪财而且家教不好,女儿几乎个个是荡妇,儿子几乎个个是无赖。
但金城公主却和哥哥姐姐们不一样。原来,唐中宗李显有感于哥哥李贤的悲惨命运,收养了李守礼的一个女儿。这个女儿就是金城公主,她从小生活在皇宫中,不仅受到良好教育,而且培养出高贵优雅的气质。唐中宗软弱无能,受制于韦皇后和女儿安乐公主,两个女人不仅野心勃勃想当武则天第2,而且生活糜烂,尤其是安乐公主,可说恶贯满盈,别的公主受安乐公主的刺激,也全心全意穷奢极欲,只有金城公主不为所动。她一直没有出嫁,因为朝廷已经将她定为和亲公主了。
金城公主哭过伤心过,但最后还是接受了这个事实,她心静如水,默默的等待着命运的安排。
这一天终于到来了。705年,垂帘听政的赤德祖丹祖母派人向大唐求婚,中宗当场答应将金城公主嫁给藏王赤德祖丹。710年,金城公主正式出发,唐中宗亲自将她送至陕西兴平县。金城公主含着热泪辞别亲人,沿着当年文成公主走过的道路来到拉萨。
赤德祖丹成年后多被大臣操纵,虽然与大唐通婚,但双方边境还是不时发生战争。金城公主夹在其中,左右为难。不过,吐蕃输多赢少,赤德祖丹只得派人向大唐求和,这时唐朝的皇帝已经是唐玄宗了,玄宗一方面优待吐蕃使者,一方面派使臣前往吐蕃,赐给金城公主书信,并带去大量的赏赐。赤德祖丹非常高兴,签定了以青海日月山为界互不侵犯的条约,双方终于有了一段相对和平的时期。
关于金城公主在西藏的生活,藏史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724年,金城公主生下儿子赤松德赞,赤德祖丹的另外一位王后细顿知道后十分嫉妒,以阴谋手段夺走了小王子,伪称是自己所生。藏王和大臣也不知道谁是王子的真正母亲。按照西藏的风俗,王子会走路时要举行宴会庆祝。到了这天,赤德祖丹将酒杯交给儿子,说:‘儿啊,把酒送到你舅舅家吧。’细顿王后家的人用尽方法引诱他,王子都不为所动,而是将酒递给了金城公主的家人,金城公主高兴的落下了泪。王子认母的故事只是个传说,不足为信,却曲折的反映了西藏人对金城公主的爱戴以及金城公主育有儿子、曾在西藏有过一段艰苦岁月这些事情。
金城公主在西藏生活了32年,741年因病去世。

宁国公主
在我国西部一带,活跃着一个英勇善战的民族----回纥,即是今天新疆维吾尔族人的远祖。
755年“安史之乱”爆发后,唐军队一败涂地,无力收复失地。回纥可汗派太子叶护与后来的唐代宗李豫(宁国公主的哥哥)在甘肃歃血为盟,约为兄弟。回纥骑兵勇猛无比,在一连串的战斗中,立下赫赫战功,唐军在回纥军队的帮助下很快收复了东都洛阳。
756年,唐肃宗李亨正式即位,758年,在基本平息了“安史之乱”后,回纥可汗派使节向大唐求婚,唐肃宗为表示对回纥的感谢,答应将女儿宁国公主嫁之。
自西汉高祖刘邦采取和亲来换取边境暂时安宁的妥协政策后,一大批公主含悲远嫁,在这众多的和亲公主中,大多只是宗室女或者宫女,真正以真公主即皇帝的亲生女儿下嫁的,却只有唐代,宁国公主大概就是第1位吧。
宁国公主是唐肃宗李亨的次女,在肃宗的7个女儿中,容貌最为出众,她先嫁郑巽,又嫁薛康衡,不幸两个丈夫都先后死去,公主还没从丈夫去世的悲痛中醒来,就被选定和亲。
到了出发这一天,肃宗亲自将女儿送至陕西咸阳市,在那里设宴告别。宁国公主根本无心下咽,她哭着安慰父亲:“国家事重,死且无恨!”。唐肃宗也十分伤心,流泪送走女儿。
宁国公主到达回纥,可汗举行了盛大的仪式,封宁国公主为新王后,并派王子率领骑兵继续帮唐天子平叛。
可是仅仅三个月后,可汗便去世了。回纥人按本国风俗,准备让宁国公主殉葬。在此生死关头,宁国公主表现出了大唐公主的威严与镇定,她据理力争:“按我国风俗,丈夫亡故,妻子为其服丧三年,服满,就可以改嫁,这叫终礼。现在回纥既然万里迢迢与唐通婚,不就是仰慕大唐的风俗习惯吗?所以,我是不应该为可汗殉葬的!”国人见公主言之有理,只好做罢。不过,为了照顾回纥人的情绪,宁国公主也用刀划面,自毁容貌,痛哭流涕。
一年后,因宁国公主没有子女,新可汗允许她返回长安。
宁国公主万没想到自己还能重回家乡,喜极而泣,毕竟和亲公主能重回故国的屈指可数啊。关于她回国后的生活情况,是否再嫁了人?死于何年?史书都没有记载,可以推测的是,她是在富贵和平静中走完余生的。
宁国公主算是和亲公主中的幸运者。

咸安公主
“安史之乱”后。唐朝元气大伤,皇帝也一代不如一代,国力渐渐衰败,直至最后灭亡。
回纥本来就是彪悍善战的民族,在帮助大唐平息了“安史之乱”后,更是傲慢不逊。比如,回纥使节敢在长安杀人越货,偷运汉女出境,甚至持刀抢劫,放走罪犯等等。唐德宗李适恼怒回纥的无理,所以双方关系一度变得紧张,回纥几次求婚,都被德宗拒绝了。宰相李泌多次劝解,德宗方答应将第8个女儿咸安公主下嫁。
武义成功可汗得知,喜出望外,派宰相送上厚礼,又派妹妹亲自率领由50多位大酋长妻子们组成的队伍迎接咸安公主。
咸安公主满含悲戚来到回纥,见到如此盛大的欢迎仪式和一张张热情的笑脸,心中顿时豁然开朗了。她在回纥生活了21年,经历了4位可汗,直到808年去世,唐朝追她为燕国公主。至于她在回纥生活的具体细节,史书没有记载。

太和公主

唐穆宗时,崇德可汗派出2000多人的庞大队伍,再次向大唐求婚。穆宗答应以自己的妹妹、唐宪宗的第17个女儿太和公主下嫁。
出嫁这天,唐穆宗和皇后亲自前来送行,太和公主含泪辞别了故乡、亲人,踏上了北去之路。到达回纥,崇德可汗封太和公主为新王后并举行了盛大的婚礼。几天后,大唐使节准备返回长安,太和公主不忍故乡的使节离开,痛哭失声,场面很是悲伤。
公元825年,崇德可汗去世,其弟彰信可汗即位;832年,彰信可汗又去世,特勒可汗即位,根据回纥的风俗,太和公主又先后成为了彰信可汗和特勒可汗的王后。此后几年,回纥发生大灾难,先是连年饥荒,接着瘟疫大做,然后便发生了内乱,回纥国内四分五裂:一部分势力杀死可汗,将牙帐(皇宫)烧了个精光,投奔了戒嘎思(回纥周边的一个国家);一部分势力投奔吐蕃;还有一部分势力则跟随乌介可汗逃到今天的外蒙古南部。
在混战中,太和公主被戒嘎思的军队俘虏,乌介可汗大怒,发兵杀死了戒嘎思的首领,抢回了太和公主,并劫持公主南下,侵犯大唐的边境,先后攻打了今天的山西大同市、山西马县、天德、振武等地方,唐朝派大将石雄迎战,经过激烈的战斗,唐军终于在振武大败回纥军队,乌介可汗丢下公主,狼狈逃走。
公元843年,太和公主跟随唐军回到了故国,唐武宗李炎以盛大的礼仪迎接公主的归来,那天的京城仿佛披上了盛装,人人都喜气洋洋的。然而太和公主的心情却是悲喜交加甚至有几分凄凉的,她先去参拜了父亲宪宗和哥哥穆宗的神位,然后脱下盛装换上囚服,痛哭流涕,自言辜负了朝廷的重托,没有尽到责任,没有好好完成和亲的任务,请皇帝降罪。唐武宗派人安慰公主,并晋封她为安定长公主。
历经坎坷的太和公主终于回到了阔别近20年的故国,本来可以安心过几年富贵安逸的日子。然而,因为在战乱中饱受屈辱和惊吓,使她的身心受到极大的损害,在返回长安不久(可能只是几个月),太和公主便因病去世了。

当然,唐朝真正和亲的公主远不止这几位,有很多女子连名字都没有留下来,自然更谈不上什么事迹。比如,《旧唐书》记载,当初宁国公主下嫁回纥可汗时,朝廷同时还派了荣王的一个女儿也封为公主嫁给可汗做小老婆,后来宁国公主返回了故国,这位公主却留了下来,回纥人称她为小宁国公主,此后她在回纥情况怎么样,史书没有记载,也就不知道了。
还有个姓卢的女子,也是贵族出生,她美貌多才,朝廷封她为宜芬公主,派去和亲。她在路中悲伤难抑,写下一首诗。这首诗留传了下来并被后人收入《全唐诗》,她才算留下了自己的一点点事迹。至于在正史中,她是找不到一丝一毫记载的。

汉武帝元封六年(公元前105年),武帝派江都王刘建的女儿细君公主,下嫁昆莫(乌孙王号)猎骄靡。汉武帝对这次联姻非常重视,除了赐乘舆及御用之物外,特置属官、宦官和侍御数百人随公主出嫁,赠送的嫁妆极为丰厚。猎骄靡立细君公主为右夫人,她出生在王侯世家,容貌美丽,气质高贵,乌孙国王见了自然喜出望外。不久,匈奴闻讯,也将单于的女儿嫁给昆莫,被立为左夫人。

于是,这右夫人和左夫人面临的不仅仅是情斗,更重要的是政治斗争。要获得政治斗争的胜利,必须获得应有的权力。

匈奴公主马上来,马上去,挽弓射雕,驰骋草原,很快便习惯了乌孙国的生活方式;相比之下,自幼长在汉朝深闺、锦衣玉食的细君却是如坐针毡,度日如年,加以昆莫年老体衰,细君只好自制宫室独居,生活异常愁苦。

有歌写道:

吾家嫁我兮天一方,

远托异国兮乌孙王;

穹庐为室兮旗为墙,

以肉为食兮酪为浆;

居常思土兮心内伤,

愿为黄鹤兮归故乡。

当这歌辗转传到汉武帝的耳中时,汉武帝对细君深表同情,因此每隔一年,就派使者携带帷帐、锦绣等物,到乌孙国予以慰问。

两年后,老乌孙王一病不起,他的儿子早已死去,于是孙子军须靡继承王位,按照习俗也继承了祖父的妻妾。这在大汉王朝被认为是禽兽般的行为,在匈奴及西域等野蛮之邦,却被奉为传统。细君公主自然不肯接受,于是派人上书汉武帝,不料得到的答复却是“在其国,从其俗,我欲与乌孙共灭匈奴,只有委屈你了。请你以国家为重,顾全大局,继续做好和亲工作”。细君既然得不到汉廷的支持,只得“入乡随俗”,含悲忍辱再嫁。然而,她却是天天以泪洗面,内心悲痛不已,愁绪百结,勉强支撑了3年,为新夫生下一女。因为产后失调,再加上恶劣的心情始终无法排遣,不久之后就忧伤而死。她死时才25岁。

为了继续保持这种政治联姻,细君公主死后,汉武帝选派楚王刘成的女儿解忧,仍以公主的身份下嫁军须靡。这个解忧公主可不是一般的女子,她与细君是完全不同的两种类型,她丰腴健美,生性爽朗,很有女英雄气概,忠君爱国的观念很深,对政治的兴趣也十分浓厚,对朝廷的“和亲政策”,她更有相当程度的理解,因此,她是抱着一种大将军出征,必定凯旋而还一般的心情,踏上征途,在另一个战场上为国效命。她远嫁塞外,不是悲悲戚戚,而是轰轰烈烈,壮志满怀。

可是好景不长,解忧的丈夫暴毙。按照习俗,当了国王的翁归靡“肥王”也就接受了解忧和匈奴公主。

这给解忧带来了新的希望。她认为既来之则安之,于是千方百计赢得肥王的欢心,以图国家的安宁,不达目的决不罢休。同时,解忧与肥王性情相投,恩爱异常,接二连三地生下了贵靡、万年、大乐三位王子。这时肥王对解忧关怀备至,言听计从,从而也使汉朝与乌孙国的关系相当密切,双方信使往返,不绝于途。那边被冷落的匈奴公主不断向娘家告状,激怒了匈奴单于出面干涉,双方闹得很不愉快,以至于大有一触即发的战争态势。

随同解忧远嫁乌孙的婢女冯嫽,也是一位知书达礼、细心有谋、机敏爽朗、能言善辩的女子,兼有特殊的语言才能,解忧待她如姐妹,到了乌孙国后为她物色到一个乘龙快婿,将她嫁给了位高权重的右将军为妻。解忧和冯嫽在乌孙国特殊的地位,实际上形成了一种特殊的权力。这样解忧与冯嫽在乌孙王廷内外连成犄角之势,对乌孙国的政治、经济、社会、军事等,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汉宣帝本始三年(公元前71年),匈奴单于终于发兵威胁乌孙国,大言不惭地要乌孙国王献出解忧公主,并和汉廷断绝一切关系。面对匈奴人的欺凌与勒索,肥王与解忧大为震怒,火速上书汉廷,表示愿与汉朝军队共同夹击匈奴。这年,汉朝发15万大军,与5万乌孙军队联合,打败了匈奴,擒获匈奴单于的叔父、嫂嫂、名王(亲王)和都尉等4万余人,还虏获马、牛、羊、驴、骆驼70余万头。这次重创匈奴的战役,扭转了西域的政治形势。
汉廷与乌孙国通过这次军事合作,双方进一步增进了解和友谊,彼此更加水乳交融。解忧在乌孙国的地位如日中天,掌握了一定的权力,就连她的婢女冯嫽也被称作冯夫人,活跃在王公大臣之间,受尽礼遇尊敬,而且还代表汉廷,锦车持节,宣抚西域各国。

可惜肥王不久之后一病不起,王位转给了匈奴公主新生的儿子泥靡,也就是匈奴公主的骨肉,原有的政治格局迅速发生激烈变化,于是解忧的势力、乌孙的强盛、汉廷与乌孙的大好关系,一夜之间付诸东流。泥靡自幼饱尝冷漠滋味,也深感解忧长期以来对他及他族人的压制,如今当了国王,终于有了出头之日,于是施展出倒行逆施、暴虐无道、为非作歹的手段,弄得鸡犬不宁,天下大乱,怨声载道,大家都称他为“狂王”。解忧公主依照乌孙的习俗,无可奈何地第三度再嫁给狂王,并为他还生了一个儿子叫鸱靡。两人感情不和,解忧提倡以德治国,发展生产,改善国民的生活;狂王则实施独裁政治,挥霍无度,沉溺酒色。国内反对狂王的声浪此起彼伏。不久之后,狂王把一个反对他的兄弟杀死,乌孙国就此陷入动荡不安的局面之中。

解忧迅速把这里的情况告诉汉朝廷。汉廷听到这个消息,派遣使者率兵前往乌孙国进行军事干预,并利用冯夫人能言善辩的口才,以及她对乌孙国内部情况的了解,多方疏通,上下协调,说服各方派系,揭穿匈奴人的诡计,使乌孙接受汉廷的安排:解忧与肥王所生的大儿子贵靡为大国王,统治六万户;同时,为了稳住匈奴,封匈奴公主所生的乌就奢为小国王,统治四万户。这样,双方分而治之,安定了一段时间。

若干年过后,解忧所生的长子贵靡和幼子邸靡相继病死,乌孙国人都归附匈奴公主所生的乌就奢,再加上汉朝已大不如从前强盛,不能事事为解忧撑腰,解忧的处境也大不如当年。

自从汉武帝太初年间,解忧意气风发踏上征途,到如今汉宣帝甘露初年,她在西域已经生活了50多年,当年是粉白玉嫩的及笄少女,此时已是鸡皮鹤发的老太婆。

公元前51年,解忧公主上书汉宣帝,表示“年老思土,愿得为骸骨,葬汉地”,当时她已是古稀之年。宣帝深表同情,派人将她迎回长安,同来的还有孙子和孙女三人。汉宣帝赐给她田宅奴婢,待遇如同公主,以酬劳她为国牺牲、效命国家的艰苦卓绝的精神。大约过了两年,解忧公主就与世长辞了。

当然,从细君和解忧两位“和亲”大使身上,我们能看到两种不同的结局。

如何以王子和公主为主角写一个暖心小故事?

公主被别人陷害,被王子给救了,公主很感谢王子,两人就在一起生活啦。
公主和王子是青梅竹马,从小一起长大,在很小的时候就有婚约,在她成人的那一年,父王给她的生日礼物就是赐婚和王子在一起。
王子第一次见公主就被公主深深吸引住了,然后两个人参加舞会,慢慢的在一起了。
王子和公主终于在一起了,他答应给公主一个完美的婚礼,也实现了。
从前有个公主一直在等待她的王子,她决定去自己去寻找,在一个美丽的小镇上他找到了并把他带回去,告知父王之后,一起去小镇上幸福的生活在一起。

我想写一篇关于公主和王子的故事,请问开头和题目怎么写?还有,名字怎么取?

开头:在美丽的梦幻城堡,有一位公主,叫做玛利亚•克丽丝汀。她的美貌好像天上的仙女,是个上天恩赐的天使。可是,她的母亲安娜萨莎二世的逝世,离开了她,父亲查理国王又娶了年轻漂亮的继母,她被皇族排斥。。。。。。
题目:爱的城堡
王子名叫肯∙威廉姆斯
开头:在很久很久以前.......
开头省去20字。。

如果你要求我把你当公主一样的宠着,你要先学会像公主一样地善解人意,别做一个思想上的乞丐。

是的没错,既然对别人有要求,首先要有的就是能够要求别人的资本。虽然不知道你想问什么,我反正就说说看
是的,要想别人爱你,首先自己会爱自己
这么高傲
赞同加一
加1
本文标题: 如何以「你让我当公主,我帮你和亲」开头,写一个故事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gushi/146888.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求一个快穿小说的名字有什么类似于《掌中之物》的言情小说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