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学的路有多远读后感450我们在无数的感恩中成长,点点滴滴的感恩都能使我们的生活更加快乐。今天,我读了一篇文章《上学的路有多远》,文章讲的是一个...
上学的路有多远读后感450
今天,我读了一篇文章《上学的路有多远》,文章讲的是一个名叫梅子的九岁小女孩,在那个时代,人们重男轻女,不给女孩子上学,所以,梅子要自己挣钱上学。那时的报名费要三十五元,而梅子要在四十天内挣到钱。梅子想卖冰棒和冰糕挣钱。梅子的哥哥先给了梅子一支钢笔,说是自己人得来的奖,其实是自己捡到的。为了让自己妹妹挣到本钱,哥哥就编出了一个谎言。后来梅子到村长家,说了卖钢笔的缘由,梅子的钢笔想卖三元,而村长却给了她五元。其实钢笔是村长的,村长为了帮助梅子,并没说出来。
梅子批了十根冰糕和二十根冰棒,又买了一个塑料冰棒箱。后来,一些村里的人知道了梅子卖冰棒挣钱,都暗中帮她。有一次,梅子的冰棒、冰糕摔碎了,陈福根老人写了一封信给他儿子,让梅子送给他儿子,说送完信,他儿子会给梅子三元送信报酬钱……梅子终于挣到了钱,到学校报到了名,背上书包上学去了。梅子读书很勤奋,每次都是全校第一,后来梅子还考上了清华大学,并出钱在村里盖起了一所学校,村子里的人很感激梅子……
读了这个故事,我觉得人的成长中需要学会感恩。有一次,我生病了,妈妈在床前喂我吃药,第二天早上,我的病好了,而妈妈的眼里却布满了血丝,原来妈妈为了照顾我一夜没睡。
我们身边有无数的关心和爱护我们的家人和朋友,我们需要感谢他们,报答他们。也许,感恩能让这个世界变得更丰富多彩!
上学路上读后感
读完一本经典名著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何不静下心来写写读后感呢?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读后感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上学路上读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上学路上读后感1你尝试过用什么方式去上学?坐车,还是走路?有这样一群孩子,每天都是“飞”着去上学,所谓“飞”就是溜索,这些孩子,就是出自于《走路上学》。
《走路上学》是彭臣、崔雨竹所写的一部短篇小说。故事主要讲述了生活在怒江边的一户人家,七岁的瓦娃看到姐姐娜香每天溜索过江上学,也偷偷溜索到向往的学校,引起了妈妈的大怒。娜香把唯一的红雨鞋送给弟弟,想把弟弟留在家里,但不忍心的瓦娃又把红雨鞋还给了姐姐。聂老师为瓦娃买了一双新鞋,娜香赶回家给弟弟送鞋时却因鞋子掉入湍急的江中,失手坠江。看到这里,泪水模糊了我的双眼,姐姐为了抓住弟弟的新鞋而失去了宝贵的生命,我从中感受到浓浓的姐弟之情。从那以后,瓦娃就没说过一句话。后来,聂老师用心引导瓦娃,瓦娃又变回了原来勇敢乐观的孩子。当家乡第一座桥建成,瓦娃似乎又看到了姐姐,姐弟俩手牵手实现了走路上学的梦。
看完这本书,我觉得,我们好幸福啊!因为怒江边的孩子每天都要冒着生命危险溜索过江上学,而我们都是坐各种各样的交通工具上学。我想:如果有一条溜索在我们面前,我们肯定有很多同学不敢溜过去,他们却为了能上学,再苦再难也要滑过去;我们过着丰衣足食的生活,他们却一年四季都只能拖鞋穿着,吃不饱穿不暖;我们中多数人都被父母捧在手心怕摔了,含在口中怕化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而他们从小就开始干农活、做家务,自己的事情自己独立去做。我们应该好好反省自己,学习怒江边的孩子们那种坚强、独立、勇敢、乐观向上的精神。
看完这本书,我不但感受到了浓浓的亲情,而且觉得我们要珍惜眼前幸福的生活,因为这是无数革命先辈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我们不能身在福中不知福,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上学路上读后感2今天,我看了一部电影《走路上学》,真的让我很感动。
这部电影主要讲了:瓦娃,一个7岁的傈傈族的孩子,看到姐姐娜香每天能出和小伙伴们一起溜索过江读书非常羡慕。妈妈坚持要瓦娃等爸爸回来带着才可以溜索。但爸爸总是没时间回来,所以瓦娃只好背着妈妈偷偷溜锁去学校看小伙伴们读书,后来被妈妈发现了,妈妈很生气,因为那样很危险,所以妈妈就把绳索藏了起来。后来从城里来的聂老师给姐姐买了双雨鞋,瓦娃也想要,姐姐答应他只要弟弟愿意呆在家里就把鞋子送给他。第二天早上,瓦娃看见别人去上学都穿着新鞋,只有姐姐没有穿,他就把鞋子还给了姐姐。姐姐在放学时,看见了一双鞋很适合弟弟,她想买给弟弟,可是她买不起,老师就帮他买下了这双鞋。姐姐可高兴啦!于是她就迫不及待地要送回去给弟弟,结果在溜索回家时不幸坠落江中。
看了这部电影,我觉得他们的生活跟我们的生活相差得太远了。我们每天上学都是车子接送,而他们连路都没有,只能溜非常危险的索道去上学;我们的教室宽敞,明亮,里面还有电视,电脑等高科技产品,而他们的教室阴凉无光,连像样的桌子都没有;冬天我们穿着暖和的棉衣,棉裤,棉鞋还嫌冷,而他们连鞋子,袜子也没有,只能靠两只脚搓来搓去来取暖;我们有着负责,关爱我们的老师,而他们连老师都没有,只有从远处来的志愿者老师。我们的生活如此幸福,难到我们不应该珍惜吗?我们一定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上学路上读后感3最近,学校组织我们观看了一部名为《上学路上》的电影,观电影《上学路上》有感。
影片中的故事发生在一个偏远的小山村。故事的主人公叫王燕,由于她家境特别贫寒,母亲又重男轻女,家里决定不让她继续上学。可是王燕是个十分好学的孩子,她非常渴望上学。为了挣够下学期的学杂费——二十四元八角钱,能够继续上学,她利用整个暑假的时间,每天冒着酷暑炎热卖鸡蛋,拉着板车割羊草,背着包袱去打工……整整一个暑假,她不知受了多少苦难和委屈,终于挣够了所需的钱。开学那天,她把攥在手心里已经被汗水浸湿的'依靠自己辛苦所挣的二十四元八角钱交给了老师,圆了自己能够继续上学的梦,小学三年级作文《观电影《上学路上》有感》。看到这里,我流下了感动的泪水。一个来自贫困家庭的孩子,为了能够上学,是多么的不容易啊!
看了这部电影,我感触很深。我的家庭条件比她要好很多,我从来就不用为学费而发愁,自己过一次生日的花费就够她报一次名的费用。书包、文具等也是喜欢什么样的,爸妈就给买什么样的。与她相比,我的学习条件要好很多,但我刻苦好学的精神却远远赶不上她。有时不认真完成作业,有时遇到不会做的题也不主动去请教别人。想到这些,我很惭愧。
我今后要向王燕同学学习,珍惜自己优越的学习条件,抓住美好的学习机会,好好学习,争取早日成材,多为社会做贡献,也为象王燕那样因家庭困难面临失学危险的孩子主点力。
上学路上读后感4《上学路上》这部电影讲述了王燕为挣二十四块八的学杂费完成上学的心愿,整个假期奔波挣钱的故事。整部电影用进取、完美的情感感染着每位观赏者。在本是贫穷和苦难的大西北,人性之美闪烁的耀眼光芒就像影片里自始至终流淌的西北明亮的阳光样直射人的心间,带来心灵的震撼与感动。
质朴的村民之间互相帮忙,互相关爱;农村母亲对自我女儿那份别样深沉的母爱;孩子们虽然生活贫穷却依旧坚持着欢乐和童真;王燕为了上学的那份坚持和不放弃,这些无不给我带来份暖暖的感动。
电影中给我印象最深的两个场景,个是王燕追在妈妈身边不停的说:“妈,让我上学”,王燕的妈妈最终说:“行,想上学,自我挣学费”;另个就是在影片的最终,王燕历经千辛万苦,气喘吁吁地跑到学校,把几张被汗水浸湿的钞票摊到教师和妈妈面前,说:“二十四块八,我挣够了”。这两个场景给我的触动很深,也让我想到很多。想要的东西,别人给不了你,只能靠自我争取。
生活的艰辛逼迫王燕早早背负起生活的重担,可我也不得不说这是苦难带给这个孩子最宝贵的财富,我想她以后的人生也会直这么坚强、进取、不放弃地走下去。
人生固然艰辛,可是应当像王燕那样进取乐观的应对,挣学杂费的路上困难重重,波三折,可她从不气馁,我们能看到的仅有她不停向前奔跑追逐的脚步。每个人的人生都应如此,想要的就要靠自我的努力去争取,勇敢应对遇到的种种困难,想办法去战胜它,坚持不放弃,不断地奋斗,最终的结果就像电影里的最终幕,看着王燕紧攥的小手松开后那几张浸满汗水的钞票,固然辛酸和不易,可其中的满足和喜悦却难以言喻,这便是收获和成长。
上学路上读后感5《走路上学》是根据真人真事改编,讲述了生活在云南怒江边上的小姐弟俩,为了到对岸去上学而不得不每天命悬一线,滑索过江的感人故事,真正触动了灵魂最深处的情感。
走路上学,这在常人看来只是最普通不过的事情,然而对于这对小姐弟却是个难以企及的梦想。姐姐娜香靠危险的滑索溜过江上学,在弟弟的眼里,这却是让人无比的羡慕,但妈妈坚持要瓦娃等爸爸回来带着才可以溜索。可是,事与愿违,在外打工的爸爸总也不回。终于一天,弟弟没能抵抗住来自对岸的诱惑,偷偷溜索过江,到了心仪已久的学校。不曾想,瓦娃溜索过江的秘密被家访的聂老师戳破,聂老师送来的那双红雨鞋把瓦娃留在了家里。他答应妈妈和姐姐:有了这双鞋,他就不再偷着溜索。第二天一早,懂事的瓦娃又把这双漂亮雨鞋还给了姐姐。
日子像流水一样悄无声息地淌着。谁也没想到,因为赶着给弟弟送一双新鞋回来,姐姐娜香失手从溜索上坠落江中
影片最后段娜香的坠江相对观众的视觉冲击尤为强烈,故事也因此达到了高潮。这部“将美撕毁给人看”的影片,自始至终是那么完美地、也是令人心碎地呈现在观众面前:剧中人物无论是主角姐姐娜香,还是弟弟瓦娃,以及聂老师,甚至配角村长等等,都无限深情地投入,决不懈怠其中任何一个细微处,那么感人至深、没有悲情、滥情的噱头,《走路上学》通过孩童瓦娃的纯净视角,以朴素而真实的故事蓝本、克制收敛的叙述方式、清新自然的影调、真挚动人的情感和精美简约的风景,紧紧拽住了我们的心灵。
客观上讲,也许人生来就不是那么的平等,而处于优越环境的我更加应该珍惜目前美好的机会和安逸的生活,做到和聂老师那样爱护学生,做学生的知心朋友!让学生的希望没有那么遥远!
上学路上读后感69月18日上午9点钟,我和妈妈一起去电影院观看一部名叫:走路上学的影片。
它主要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主人公,伊娃和他姐姐娜美,在山清水秀、鸟语花香的贫困山区生活。娜美每天上、下学,都要从急匆匆的河水上面滑索回家,那是非常危险的。之后,来了一位深圳的自愿者,她是老师,教山区的孩子们读书。同学们在冬天里没有鞋子穿,就穿拖鞋,老师发现后,将朋友们捐助的第一批货物——鞋子、袜子和书包,便发给大家每人一件物品。看到伊娃那么羡慕,娜美非常想给伊娃买一双鞋子,但要16。5元,于是老师送给伊娃,娜美很开心,滑索回家了。中途鞋子掉出了一半,娜美想去救鞋子,可是滑索松了,娜美掉进河里摔死了……政府为了能让孩子们走路上学,就修了一座桥,实现了伊娃和大家盼望已久的梦想——走路上学。
我觉得,他们虽然是贫困山区的孩子,但是他们的有着远大的理想,等待着被实现;他们非常懂得珍惜,只要机会在面前他们就不会放弃;他们非常的聪明,当天学习的内容有些听几遍就记下来了;他们非常的勇敢,在寒冷的冬天里能忍受寒冷穿拖鞋来上课;他们非常的……他们有着说不完的优点,虽然非常的贫穷,可是他们能坚持下来,说明他们有我们需要学习的地方。
在此我呼吁大家:快快伸出援助之手,帮帮这些贫困山区的孩子们吧!要像老师一样去亲身体验一下他们生活的艰难。
上学路上读后感7这个故事发生在西部农村,它讲述的是13岁的小主人公王燕,利用暑假时间为自己挣学杂费的故事。在我们眼里微不足道的24元8角钱,王燕却挣得很辛苦。要卖鸡蛋,结果鸡蛋被别人踩破,王燕好不容易向踩破鸡蛋的人把钱要回来;卖圆珠笔,笔丢了,千辛万苦才把笔找回来;卖小羊,又没赚到钱——最后,王燕历尽艰难,终于挣够了钱。开学那天,她气喘吁吁的跑到学校,把几张汗水打湿的钱拿到老师的面前,说:“二十四块八,我挣够了!”
看了《上学路上》这片电影让我很感动,贫困的孩子需要的并不是怜悯和同情,王燕身上的闪光点很值得我去思考和学习。她敢于面对困难和失败,还有她的勤劳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让人感到西北虽然穷,但人活得快乐充满希望。让我们向王燕学习,走在上学路上,体会奋斗的失败和成功;走在上学路上,感受童年的希望和阳光。现在我们生活在这么好的环境里,有崭新的书桌,有崭新的课本,有崭新的文具……可她有什么呢?即使她什么都没有,可她上学的决心没有丝毫的动摇。
所以,同学们!抓紧每分每秒,珍惜眼前的大好时光,珍惜我们良好的环境条件,努力学习吧。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对得起我们的父母老师,只有更加努力才不辜负祖国对我们的期望!
上学路上读后感8《上学路上》这并不是出自作家之手,也不是名著,只是一个小学四年级同学的作文。但读了这篇作文后,真的觉得世界很美丽,让人觉得很欣慰。
讲的是这样一个故事:一天早上,作者去上学,突然看见卖早点的摊前,站着一位老奶奶,眼巴巴的望着热气腾腾的锅贴和稀饭。老板娘却不知哪儿去了。于是,作者就靠近早点摊,假装等自己的同伴,注意着老奶奶。只见老奶奶掏出几枚硬币,又放回口袋。朝四周看了看,颤巍巍向食物伸出了手。作者心里想到:快拿呀!拿了就跑!别让别人抓着。可是,老奶奶又迅速把手抽了回来。这时,小作者把自己仅有的两元早点钱拿了出来。老板娘也回来了。作者把钱给了老板娘:“全给奶奶买锅贴和稀饭。”老板娘笑着说:“他是你奶奶?”“我不认识她。”作者小声说。老板娘把钱还给我:“拿去买你的早点吧!锅贴和稀饭我会给她的。”说着她拿了六个锅贴和一碗稀饭,端给老人:“趁热吃吧!”……
一个多么简朴的故事,一个多么平凡的举动,一个多么触动人心的一刻。这个世界因人而美丽。在这篇作文中,有三个值得人敬佩的人。老奶奶人穷而志不穷,能够抵制诱惑。小作者和老板娘就更值得人尊敬,为了一个毫不认识的人,能过帮助她,无论事情有多小,那都是可贵的,是品德的升华!是伟大的!真的让人觉得很感动,很欣慰。
真的希望所有人都能有善心,那么地球会由于我们而放光!
上学的路有多远读后感800字怎么写
刚从被窝中爬出来的我似乎还承受不住这清晨的寒气,搓着手,走在空空的街道上。我半闭着眼睛,一阵寒风更加加重了寒意。我不禁打了个寒颤,又微闭着眼睛继续我“梦游式”的行走。我只有这样来延长我的“睡眠时间”,心想:做学生真是辛苦呀!!尤其是做高三的学生。
都说高三是黑暗的,像地狱般痛苦,难熬;但也又人说如果高中不经历高三那么他的高中生活则是不完整的,无意义的。只有经历了高三才是真正上过高中,因为高三真的会教会你很多很多。它会让你成熟,让你更加懂得世间上最纯真的感情,也会让你更加感受到父母对你那深深的爱,老师对你的期许,朋友对你的祝福和问候,同学对你的支持和鼓舞……这一切的一切都会让你在高三深切滴感受到。
此时,我已陷入了沉思,或许只有此时的我可以忙里偷闲,好好地想想自己,想想远方的朋友,静静地为你们祝福:但愿你们一切都好。
“唰唰”,从不远处传来了清道夫打扫街道的声音。我不禁想:清道夫,他选择了清扫大街就注定他必须每天清晨早起打扫街道,给都市一个崭新洁净的面貌。
选择?是啊,选择!
正如我选择了求学之路,也就意味着我必定要选择高三。即使它如波涛骇浪般汹涌澎湃还是如狂风暴雨般令人不可捉摸。我知道我都会执起我坚定的航标勇敢地前行。
是的,我要成为一个优秀的弄潮儿。在高三这段艰难而又丰盈的日子了,我会承载着父母的爱,亲人、老师的期许,朋友、同学的祝福和支持还有自己的梦想平静地度过每一天。像青云流水般清逸、平缓,不浮躁。
提起希望的灯,为自己开创一条阳光大道,我坚信只要我努力了成功就一定属于我。
这时天已大亮了,路上的行人也渐渐多了。我也加快了步伐,惺睡的眼也清晰了。东方的太阳正冉冉上升,正如我的梦。
我疾步前行,迎接新的一天,也为演绎自己不一般的高三生活,追求自己美好的梦。
我坚信:我的未来不是梦,只要我愿意追逐。
上学路上电视剧读后感200字
引导语:《上学路上》是一部由山东省电影电视剧制作中心拍摄的电影。下面是我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关于上学路上读后感200字范文,欢迎阅读!
《上学路上》读后感200字 (一)这个故事发生在西部农村,它讲述的是13岁的小主人公王燕,利用暑假时间为自己挣学杂费的故事。在我们眼里微不足道的24元8角钱,王燕却挣得很辛苦。要卖鸡蛋,结果鸡蛋被别人踩破,王燕好不容易向踩破鸡蛋的人把钱要回来;卖圆珠笔,笔丢了,千辛万苦才把笔找回来;卖小羊,又没赚到钱——最后,王燕历尽艰难,终于挣够了钱。开学那天,她气喘吁吁的跑到学校,把几张汗水打湿的钱拿到老师的面前,说:“二十四块八,我挣够了!”
看了《上学路上》这片电影让我很感动,贫困的孩子需要的并不是怜悯和同情,王燕身上的闪光点很值得我去思考和学习。她敢于面对困难和失败,还有她的勤劳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让人感到西北虽然穷,但人活得快乐充满希望。让我们向王燕学习,走在上学路上,体会奋斗的失败和成功;走在上学路上,感受童年的希望和阳光。现在我们生活在这么好的环境里,有崭新的书桌,有崭新的课本,有崭新的文具……可她有什么呢?即使她什么都没有,可她上学的决心没有丝毫的动摇。
所以,同学们!抓紧每分每秒,珍惜眼前的大好时光,珍惜我们良好的环境条件,努力学习吧。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对得起我们的父母老师,只有更加努力才不辜负祖国对我们的期望!
《上学路上》读后感200字 (二)《上学路上》其实是一部很多年前公映的电影了,我在初三便看过了。但它曾多次获得了国内外电影大奖,已经被教育部列为小学生必看的影片之一。这次我有机会又重新看了一遍。一句话,确实感人。它揭示了中国教育的辛酸和苦难。
在这里,我以文章中的一个线索为题,来表达我的感想,那就是:《二十四块八…》:
宁夏小学生王燕面临着交不上学费而辍学,她不想像好友三花一样早早嫁人,为了24.8元的学杂费,王燕开始了挣钱交学杂费的旅程:她要到几百里远的地方去帮人摘枸杞挣钱,摘一斤枸杞可以有两毛钱的报酬。可是到摘枸杞的地方需要的十元钱路费家里也没有,为了这笔路费,王燕从家里拿出10个鸡蛋,开始了一系列交易:她偷偷卖了家里的鸡蛋,买了因相亲而认识的小男孩的元珠笔,高价“卖”给了喜欢王燕的老师,然后又租了相亲小男孩的羊羔来养……最后王燕终于到了枸杞园,经过努力挣回了学杂费。
小演员吴旭的表演真实无华,当王燕气喘吁吁的跑到学校,摊开手里被汗水浸湿的二十四块八毛钱的时候,全片最后的一句台词“二十四块八,我挣够了”,可以说赚尽了观众的掌声和泪水。
这是一个很沉重很有震撼力的故事,一个孩子的绿色梦想与快乐王国竟然是在如此贫瘠的黄土地上开始生根发芽,也同时让我们再一次感受到了中国基础教育的窘迫。
记得一名记者曾前往贫困地区采访基础教育现状,感受最深的就是城乡差异变得越来越大了。城市的教育自不用说,虽然我们也在天天的不满意,但比较起来已经“相当的好”。拔尖的学校,如我采访过的北京四中,大学升学率100%,重点大学85%,清华北大50-60%。
而在贫困的地区,象王燕家供不起孩子上学的情况比比皆是。贫穷,让不少孩子的梦想早早地夭折。曾在网上看过这样一个报道,在湘西记者曾遇到过一个全家五口只有一条不穿孔的“好”裤子的家庭,通常是谁出门谁穿这条裤子,两个光屁股的娃娃自然就没法上学。在黄土高原上,一个靠高粱秆子遮窗门的土窑洞里,居然养了6个孩子,当然揭不开锅。记者当时无意中问了一句,超生这么多没人管吗?结果随行的当地记者告诉他:“罚款呀,超生一个罚款30元!”老天,我真的无话可说了。
因此很多贫困地区实际上已经走上了一条恶性循环的路:贫困---无知---更贫困---更无知,这势必进一步拉大地区间的.差异。所以,教育的问题,他不止是教育的问题,也不是希望工程、社会捐助和志愿者们所能解决的问题。
教育部要求每个小学生都看《上学路上》,是要求学习王燕的那种精神。但我们更应该看到,王燕在干的却不是她这个年龄应该干的事。是不是每个面临失学的孩子都能象王燕一样挣到学杂费?王燕是不是每个假期都能挣到学杂费?
我们天天办教育,我们也天天骂教育,但我们是一个真正的缺乏教育的国度。希望能有更多贫穷的孩子加入到上学的路上来。
《上学路上》读后感200字 (三)应社会问题分析老师的要求,最近看了《上学路上》。
故事的主角名叫王燕,是生活在宁夏半壁河山的西海固地的十三岁女孩。西海固地由于干旱风沙霜冻冰雹和水土流失五害俱全故被称为全国“贫困之冠”。老百姓只能靠天吃饭,当地女孩的上学率也是极低。王燕就生活在这一地区。
王燕家是一个五口之家,爸爸妈妈外加两个弟弟。爸爸常年在城里打工家里就剩她跟妈妈和弟弟们。暑假开学后又要交学杂费了——二十四块八毛钱。由于西部地区重男轻女的封建思想根深蒂固,家里又有两个弟弟,妈妈决定让王燕退学。为了暑假后重返校园,女孩开始了她的上学路之旅。听说去水固摘枸杞很不错。可那十块钱的路费对小王燕却不是个小数目。为此,她卖过家里的鸡蛋,卖给王老师一支笔挣了五块钱,替小哥哥养羊又挣到一些。路费筹足后她踏上了摘枸杞之路。还有一点是我不得不提的,那就是三花。三花是王燕的同学,但她们的性格却是迥然不同。王燕比较倔强,三花却比较温顺。暑假开学时王燕靠自己的劳动重返学校,三花却要出嫁了,出嫁的唯一心愿就是珍藏一支笔。可见在她的心中还是渴望学校的。在出嫁的那一天王燕满足了她的心愿。然后握着皱巴巴的二十四块八毛钱出现在了学校。上学之路在此落下了帷幕。
十三岁的孩子都知道求学之路来之不易,都懂得用自己的双手去创造和改变生活当代大学生是不是对于自己的腐败生活也做出点反省那。
王燕是西部贫困儿童的的代表,很多孩子都面临辍学的危险,所以王燕是贫穷的却有是幸运的。西部地区孩子的平均受教育水平都不高,经济整体的发展水平也不高跟我们东部存在相当的差距。可当地孩子的求知欲却比我们要强好多好多倍。看来艰辛的生活更易于锻炼我们的意志。
衷心的祝愿像王燕似的小朋友们都能快快乐乐的生活,高高兴兴的读书。
《上学路上》观后感550字
当观看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观后感了。那么你会写观后感吗?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上学路上》观后感范文550字,欢迎大家分享!
《上学路上》观后感550字 篇1《上学路上》讲述的是一个穷困山区的小女孩,为了上学千辛万苦挣钱交学杂费的故事。为了挣钱,小女孩先是养羊,由于羊价下跌,她只挣到了八元钱。后来,她又帮别人卖羊挣了两元钱。她把十元钱全部当作路费,到很远的地方帮人家摘枸杞,摘一公斤枸杞可以挣到四角钱。直到新学期开学典礼快要结束时,小女孩才气喘吁吁地赶到学校,将已被汗水湿透的二十四元八角学杂费交到了校长手里。
这个小女孩的年龄和我差不多,可她的所作所为却让我望尘莫及。她那强烈的要上学的愿望感动了我,她不怨天尤人,自强自立精神震动了我。她要挣够二十四元八角的工钱,就要摘六十二公斤的枸杞。六十二公斤黄豆大小的枸杞,她要摘多少粒,摘多少天?她要流多少汗,吃多少苦?想家的时候,谁为她擦去眼角的泪花?可是,坚强的她却从来没有埋怨过爸爸妈妈,也没有抱怨过家里的贫穷。
小女孩“我要上学!我不想早早结婚。”的呐喊一直回响在我耳边。她让我知道,世界上并不是每一个孩子想上学就能去上学。能上学,对她来说是多么艰难的事情啊!我想起自己从上幼儿园到现在已经交过十几次学杂费了,可我从来没为这事操过心,也不知道每次要交多少钱。我甚至经常抱怨饭菜不好,衣服不新。为什么我们感受不到上学的幸福呢?看看这个小女孩,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好好上学呢?
看了这部电影,我明白了这个小女孩的求学之路是多么艰难。除了感动,我也决心像她一样自强自立,珍惜幸福生活的每一天。
《上学路上》观后感550字 篇2周五下午,我们看了一部电影,名叫《上学路上》。
电影讲述的是一个叫王燕的女孩,自己有两个弟弟,下学期要交二十四块八的学杂费,妈妈说家里没有钱,只让弟弟上学,不让王燕上。但王燕执意要上学,妈妈让她自己赚学杂费。王燕为了这二四块八,先是把家里的十个鸡蛋卖了,这十个鸡蛋的钱远远不够。她又想到采枸杞卖枸杞,但需要十块钱的车费,她把买的羊羔养大再买了,终于赚够了车费,财了足够的枸杞,几经波折赚够了这二十四块八。
或许在我们看来,二十四块八根本算不了什么,过年大人给的压岁钱,爸爸妈妈给的零花钱,远远的超出了二十四快八,但在王燕的眼里,这二十四块八是如此的珍贵,可以让她继续在学校学习。
在电影中,我发现,王燕的教室就是土房子,几个年级的学生在一起上课,都穿着旧衣服,他们那里一支铅笔都非常珍贵,从早上到晚上妈妈只给王燕和两个弟弟两个馒头,糖豆掉在地上捡起来接着吃。而我们呢,每天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每天穿着漂亮干净的衣服,吃着自己喜欢的零食,有着属于自己的课桌。
当我们正在玩电脑时,或许,王燕这样的孩子正在帮的人干家务。我们正在吃零食,看漫画书的事候,他们正在刻苦学习。所以我们要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
《上学路上》观后感550字 篇3故事发生在西部农村,它讲述的是13岁的小主人公王燕,利用暑假时间为自己挣学杂费的故事。
电影中的王燕为了上五年级,交上24.8元的学杂费而去打工。
于是王燕就开始艰难挣钱的路程。她偷自己家的鸡蛋去卖,谁知那些鸡蛋被人踩烂了,后来人家赔了2.5元。她买了一支笔,卖给了黄老师挣了5元。王燕买了一只羊想把它养大后那去卖,谁知大瓜、二瓜做了手脚,所以不能挣够去水固的路费。王燕历尽千辛万苦,终于挣够去水固的路费。开学的那一天王燕终于挣够了24.8元。
在我们眼里微不足道的24元8角钱,王燕却挣得很辛苦。开学那天,她气喘吁吁的跑到学校,把几张汗水打湿的钱拿到老师的面前,说:“二十四块八,我挣够了!”
看了《上学路上》这片电影让我很感动。
贫困的孩子需要的并不是怜悯和同情。王燕身上的闪光点很值得我去思考和学习。她敢于面对困难和失败,还有她的勤劳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让人感到西北虽然穷,但人活得快乐充满希望。
我们要向王燕学习。体会奋斗的失败和成功,感受童年的希望和阳光。抓紧每分每秒,珍惜眼前的大好时光,珍惜我们良好的环境条件,珍惜现在所拥有的一切,敢于面对困难和失败,努力学习,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上学路上》观后感550字 篇4就在昨天,爸爸带着我去电影院观看了《上学路上》这部电影,电影院内,人山人海,人们坐在自己的座位上议论纷纷。不过随着灯光逐渐的暗下来,电影的播放,会场的嘈杂声也逐渐的安静了下来。
《上学路上》这部电影主要讲述了小女孩王燕因为家中的贫困,因而不能读书,但是经过她在暑假中不懈的努力,她在学校举行开学典礼之前,她终于通过自己的努力挣够下一学期的学杂费二十四块八毛钱,从而实现了自己的上学梦。
看完了《上学路上》这一部电影,眼泪不知不觉的便从我的眼睛中流了出来。我被这部电影里的主人公王燕那深深的求知欲望感动了,王燕为了使自己能够上学,她不惜在伙伴们玩耍的时间里,独自去城里赚钱。即使被妈妈误会,王燕也要坚持赚钱……
王燕这种深深地求知欲望让我想起了我们这些孩子们,虽然我们生活得比他们好,上的起学校,交得起学杂费,但是我们却没有王艳的这一可充满求知欲的心,如果我们有着一颗充满求知欲的心那么我们将会在学习中收获更多的知识。
同时我们也要学习王燕的这一种吃苦耐劳,坚持不懈的精神,我们的生活在不断的发生着变化,科技在不断的进步,但是我们吃苦耐劳的品质却在“退步”,我们不能一遇到困难就选择放弃或退缩,相反我们要迎难而上,将困难才在我们的脚下。将他们一一制服!
《上学路上》观后感550字 篇5今天,学校组织我们到县影剧院观看电影《上学路上》,剧中说的是在我国西部农村,有位12岁的小学生王燕的妈妈想让女儿退学,还对女儿说女孩子上学白上,而王燕却很愿意上学,不同意妈妈的做法,妈妈就对王燕说:“想上学自己去挣钱交学费”。于是,王燕利用暑假为自己挣了学杂费24元8角钱。
王燕挣的好辛苦啊,卖鸡蛋,鸡蛋被踩破;卖圆珠笔,圆珠笔丢了;卖小羊,又没赚到钱。最后,王燕到很远的地方帮人家摘枸杞,摘一千克枸杞可以挣到四角钱,挣够二十四元八角的工钱,就要摘六十二千克的枸杞。她要摘多少粒?摘多少天?她要流多少汗?吃多少苦
开学那天,她把几张被汗水打湿的钞票摊到老师的面前说:“二十四块八,我挣够了!”我们为她能继续走在“上学路上”而高兴。
观后,王燕的身影萦绕在我的脑海里,使我知道了在偏远的山村里还有没钱上学的孩子,而我读四年级了,从来没有为学杂费担心过,也不知道爸爸妈妈为我交了多少钱。和王燕比一比,她想家留眼泪的时候,有谁为她擦去眼角的泪花?可是,坚强的她却从来没有抱怨过家里的贫穷。现在我才明白我把饭剩在碗里时为什么爸爸会说“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不好好做作业时妈妈为什么要生气,与王燕比,我有什么理由不好好上学呢?
我要像王燕那样,自强自立,吃苦耐劳!好好学习王燕那种永不服输的精神。
《上学路上》观后感550字 篇6今天上午,我和爸爸一起去看了《上学路上》这部电影,这部电影很感人!
这部电影电影讲的是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叫王燕的小女孩,四年级放假了,老师说了五年级的'学杂费是24元,王燕的妈妈没有钱供她上五年级,因为要给两个捣蛋鬼也就是王燕的弟弟交学费。王燕非常伤心!王燕妈妈说:“要上学就要自己挣钱。”王燕偷偷地拿了家里的十个鸡蛋去大街上卖,结果被一个人踩破了,那个人扶着自行车走了,王燕着急地跑去追那个人,那个人很不情愿地赔了两块五毛钱给王燕。
王燕用一块五买了一支笔,卖给了老师,老师知道她这么努力地去挣学费,就说:“这支笔值五元钱。”王燕非常高兴,马上转身往外跑,然后她又转个身,回到教室,给老师鞠了一躬,说了一声:“谢谢你,老师!”
王燕就这样,以物换物,挣得了二十元钱。她先用了十元钱,坐车去摘枸杞,摘了很多很多,全部卖掉后挣了24元钱。这样,王燕就有34元钱了!开学典礼那一天,她用了十元钱坐车回学校,到了学校,她对老师和妈妈说:“我挣到学费啦!”她把紧紧攥着的手慢慢打开,手里是她辛勤劳动换来的钱币,有的已经被手心里的汗水粘住了……
我觉得王燕她非常坚强和诚实,也非常地困难,但她可以坚持住,她认定了一件事,她就一定要做成,我觉得她非常地棒!我自己要象王燕学习,学习她的决心!以后我要象王燕那样,珍惜每一次学习的机会。
《上学路上》观后感550字 篇7这个故事发生在西部农村,它讲述的是13岁的小主人公王燕,利用暑假时光为自我挣学杂费的故事。在我们眼里微不足道的24元8角钱,王燕却挣得很辛苦。要卖鸡蛋,结果鸡蛋被别人踩破,王燕好不容易向踩破鸡蛋的人把钱要回来;卖圆珠笔,笔丢了,千辛万苦才把笔找回来;卖小羊,又没赚到钱——最后,王燕历尽艰难,最后挣够了钱。开学那天,她气喘吁吁的跑到学校,把几张汗水打湿的钱拿到老师的面前,说:“二十四块八,我挣够了!”
看了《上学路上》这片电影让我很感动,贫困的孩子需要的并不是怜悯和同情,王燕身上的闪光点很值得我去思考和学习。她敢于应对困难和失败,还有她的勤劳和用心乐观的生活态度,让人感到西北虽然穷,但人活得快乐充满期望。让我们向王燕学习,走在上学路上,体会奋斗的失败和成功;走在上学路上,感受童年的期望和阳光。此刻我们生活在这么好的环境里,有崭新的书桌,有崭新的课本,有崭新的文具。可她有什么呢?即使她什么都没有,可她上学的决心没有丝毫的动摇。所以,同学们!抓紧每分每秒,珍惜眼前的大好时光,珍惜我们良好的环境条件,努力学习吧。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对得起我们的父母老师,只有更加努力才不辜负祖国对我们的期望!
《上学路上》观后感550字 篇83月1日的下午我们全年级看了一部电影,名字叫做《上学路上》,这部电影的主要讲有一个小女孩叫“王燕”,她家境贫穷,为了挣学杂费的钱,她绞尽脑汁想了许多办法。又是卖鸡蛋,又是卖笔等。终于她想出了一个好办法,自己等车去林园摘果子卖挣钱。她这种顽强的毅力真叫人赞叹不已啊!
在人生的生活里也会遇到过挫折、困难,经常有些“拦路虎”挡着你的去路,让你放弃。如果我们有着惊人的毅力就一定会胜利,让我们一起勇往直前。
在我的眼里我也不比“王燕”差,因为我有顽强和惊人的毅力。在二年级时,我想学自行车。姐姐听了马上答应了我,教我骑自行车。我高兴极了,连睡觉都在傻笑。为了达成我这个愿望,妈妈特意给我买了一辆自行车。一开始我觉得好辛苦,骑自行车的时候两只脚不停地发抖,弄得我摇摇晃晃的,一下子就摔倒了,摔了个四脚朝天,摔了个鼻青脸肿的。妈妈和姐姐看着就心疼,就对我说:“宝贝,咱们不练了,你一摔跤妈疼在心里。”我强忍着痛楚对妈妈说:“没事,我记得您跟我说过失败是成功之母,只有失败过才会有成功的呀!”我努力地站了起来,继续学。经过一个星期的努力,我终于学会了骑自行车。从这一件事中,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如果蛹不努力跳出蚕外,就不会成为美丽的蝴蝶。平缓的小河不勇敢的从上空跳下来就不会成为汹涌湍急、气势壮观的瀑布了。
只要有着顽强和惊人的毅力,就一定会成功。只要你永不放弃。
《上学路上》观后感550字 篇9今天上午,我们班同学一起去北四楼会议室看电影。
我们看的是《上学路上》,这部电影的主人公是王燕。王燕是一个比较贫困家庭的小姑娘,她的爸爸在城里打工,她的妈妈靠种田喂鸡生活。王燕放暑假了,老师告诉同学们下学期的学费是二十四元八角。王燕回到家之后把学费的事告诉了妈妈,王燕的妈妈听到王燕说的话后就说:“太贵了,太贵了!下学期咱就别上学了,要想上学你就自己挣钱去。”王燕听后非常伤心,于是就决定自己去挣钱。王燕挣钱特别辛苦,先是卖鸡蛋,鸡蛋被踩破;又卖圆珠笔,圆珠笔丢了;卖小羊,又没赚到钱;最后王燕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帮人家摘枸杞。临开学之前王燕终于挣够了学费,上学了。
看了这部电影我就想起一件事来,记得那天是我八岁生日,妈妈花了许多钱给我买了新衣服,买了生日蛋糕,买了生日礼物,还去照相馆给我照相……我感觉我们现在的生活非常幸福。吃的、穿的、喝的都不用自己去买,父母都已经给我们准备好了。我们和王燕来比的话差距太大了,我们太幸福了!我们生活中从没遇到困难,从来没有像王燕那样努力地去拼搏,去挣钱。我们的幸福也不是我们自己的,是爸妈给我们的。我们从今以后一定不能乱花钱,钱是爸妈辛苦挣来的,我要好好学习,长大回报我们的爸爸妈妈。
《上学路上》观后感550字 篇10我和爸爸一起看了一部电影《上学路上》。
电影看完了,可我脑海里仍然浮现这部电影里的画面:主人翁王燕因为家里穷,爸爸妈妈无法供三个孩子上学。眼看着新学期就要开学了,王燕要交给学校的学杂费还不知道在哪里呢。王燕非常想读书,可是她人小又没办法去挣钱。她想了一个办法,趁妈妈不注意的时候把家里的鸡蛋偷偷拿着在上学的路上四处叫卖。结果被妈妈发现了,挨了一顿打。王燕无奈之下就把事情的经过和自己实在想读书的想法告诉了妈妈,妈妈也就认可了王燕读书的事。王燕用卖鸡蛋的方法终于赚到了二十四块八的学杂费。
王燕真可怜,但是她没有退缩,为了要读书,没有被困难吓倒,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自己想尽办法去争取。我们应该向王燕学习,学习她的这种为了目标而奋斗的精神。
回头看看我们自己,有着宽敞明亮的教室,有着耐心辅导我们的敬爱的老师。开学的时候爸爸、妈妈就给我们准备了新的书包跟新的文具。我们从来不需要为了学杂费担心。可是我们上课的时候在忙着跟同学讲小话,下课回家第一时间就忙着看电视,做作业的时候就想着怎么赶紧完成任务好去玩。遇到一点点的困难就想着问老师,问父母。跟王燕比一比,我们的生活学习条件不知道好了多少倍,可我们却不懂得好好珍惜,好好努力学习,真是不应该呀。
学习王燕,有想法就该付出行动,我们是不是该行动了呢?
《上学路上》观后感550字 篇11星期五,我们全校学生观看一场电影——《上学路上》。
住在农村的王燕同学,家里还有两个弟弟,由于学杂费不够,妈妈决定不让她上学。理由:一、家里实在贫穷,拿不出一共三个人的学杂费。二、她是女孩子,女孩子读的书都是别人的。王燕渴望上学,为了能够上学,开始了艰难地攒学费,一波三折。
首先,她盯上了家里的鸡蛋,好不容易攒到10个鸡蛋,卖鸡蛋的过程却被人不小心踩破了,只得到2.5元的赔偿款。妈妈让她去嫁人,她跟男孩说不同意结婚。在放假时,她注意到老师的笔没水了,就用卖鸡蛋的一部分钱买了一支笔给老师,老师因此给了她五元钱,她喜出望外。接着,她养小羊羔,让弟弟帮忙割草,弟弟却要她买糖吃,又花了1.5元,最后卖小羊得到4元钱。可这笔钱还是远远不够交学费,她就把这笔钱用作路费去摘枸杞,她不怕辛苦地摘了很多很多,终于赚到学费。
一路上,她紧紧拽着钱跑到学校,高兴地说:“24块8,我有学费啦!”
看完这场电影,我觉得家里贫穷使王燕上不了学还可以理解,可认为女孩子读书是为别人读书是不对的。我也有一个弟弟,我很高兴我的弟弟很乖,更庆幸爸爸妈妈不重男轻女。更为王燕同学在条件那么差,仍坚持上学的梦想,以及乐观、不怕困难的精神深深感动!
这场电影,让我体会到我们能有这么好的学习环境是多么幸福啊!
《上学路上》观后感550字 篇12凡是不怕比,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
你不和比你惨的人比较,你都不知道自己有多幸福。
刚刚看完了《走路上学》这部电影,为怒江上的山区里的孩子而感动,他们虽然物资匮乏,但是他们的精神世界很充裕,他们渴望上学,为了上学,冒着生命危险,每日溜索过江去上学,他们即便是冬天,也穿着凉拖鞋。
波涛汹涌的怒江之上,渴望学习,走出家门的孩子,每日溜索过江去上学,他们渴望早日建桥过桥走路上学。
和他们比我们幸福多了,有吃有喝,还总是比吃比喝比玩的,相较于他们我们是不缺物资的,我们缺的是充盈的精神世界去支撑我们乐观积极地生活。
物质匮乏不可怕,可怕的是精神匮乏。精神匮乏的人你给他再多的物质,他也感受不到快乐,或者说很难感受到快乐。
当下的我就是这样,我和很多人一样,追逐名利,或者说我追逐的只是名。
我们讨厌学习,不想去和别人去竞争,去抢夺有限的资源。
本质上,我追逐的是快乐,但遗憾的是我用错了方式,我把我所有的钱用来打扮自己,让自己变美、用来和别人进行虚假的交流,我没有从根本上去解决我的问题,让我自己从思想上充盈,让我感到真正意义上的快乐。
坦白说从高三开始到现在,我一直都活在痛苦中,我感受不到快乐,我很痛苦,我折腾自己,折腾家人始终得不到,我想要的。
我不知道我想要什么,我单纯的,只是希望我能够快乐。
我不想成为优秀的人,我只想做一个充实、快乐的人。
《上学路上》观后感550字 篇13今天,我们观看了一部电影——《走路上学》。从一开始的哈哈大笑,到中间的沉默不语,到最后的潸然泪下,这部电影带给我许多感触。
娜香和瓦娃是一对姐弟,生活在有山有水的大峡谷。那里的生活条件很差,走山路需要好几个小时,于是他们在两端的山头之间架起了溜索。过江的人靠一根绳子,一条铁索,从空中穿过波涛汹涌的大怒江。上三年级的娜香每天都要溜索去上学,悲剧发生了。城里来的聂老师送了瓦娃一双鞋子,让娜香带回去,可就在溜索过程中,鞋子不慎从包里掉落江中,娜香不顾危险想去抓,就在这一刻,绳子脱落,娜香坠入了江中。还记得她走前的一句“阿妈,我走了……”,可是,这一句话竟成了永别,娜香灿烂的回眸一笑永远成了家人的回忆。
山里的孩子一年四季只能穿拖鞋,寒风刺骨的冬天,他们忍着寒冷跋山涉水,却轻飘飘地丢下一句:“不冷!习惯了。”印象最深的是聂老师给孩子们测量脚长的情景:16个孩子一齐坐在教室门口的台阶上,大声背诵着乘法口诀,阳光沐浴着他们的笑脸。聂老师笑着帮每个人都量了脚的长度……聂老师的善心令人动容。如果每个人在享受着幸福时,还能感受到别人的不幸,我们的心也会悄悄被温暖。
那条上学路上,有太多的温情,像水滴一样在我的心中化开。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