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读后感今天,我读了一篇印度大诗人泰戈尔写的一篇文章,名叫《职业》。这篇文章主要写了泰戈尔的三个愿望,分别是小贩,园丁,更夫。他的每个愿望...
《职业》读后感
职业》。这篇文章主要写了泰戈尔的三个愿望,分别是小贩,园丁
,更夫。他的每个愿望里都充满着他对自由生活的追求与向往,他
渴望自由自在,不被约束。小贩的职业很自由,他可以任意去哪,
随便干什么;园丁可以随便怎样掘地,衣服脏了,湿了,甚至破了
,也没有人骂他,管他;更夫可以不用睡觉,晚上在在大街上任意
行走。
小贩虽然自由,但他也有父母妻儿在大街上不辞辛苦地大喊卖
镯子,直到嗓子喊哑了还要叫卖;园丁虽然自由,可是掘地一天下
来,累得腰酸背痛,难道很好玩吗?更夫虽然自由,但作者没有考
虑过他的感受,他晚上不能睡觉,不能合上眼,不能养均蓄锐,这
也算自由吗?
作者都没有看见他们背后支撑的一个家,都没有见过他们的努
《泰戈尔传》读后感
《泰戈尔传》作者克里希那·克里巴拉尼,印度著名文艺评论家,泰戈尔作品研究专家,泰戈尔的孙女婿。以下我为大家整理了《泰戈尔传》读后感,欢迎阅读。
《泰戈尔传》读后感1泰戈尔是印度著名诗人,1913年他凭借宗教抒情诗《吉檀迦利》,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并且是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亚洲人。世人将他与纪伯伦齐名,并称为“东西方文化桥梁的两位巨人”。
飞鸟集中收录的都是一首首短诗,大部分就是几句话。但那是由诗人火一般的灵魂熔铸而成,句句是一针见血,总给人以深刻启迪与影响的。它们短小精悍,也正因如此它们才得以在诗人的思想里自由穿梭。再经由书本,到达读者的思想里去纵横驰骋,打破僵局,冲破一切阻拦,洗涤一切的暗浊。让所有沉睡的东西苏醒,让一切浑浑不知所措的人获得重生。
诗人眼光所及之处,都能从中提炼精华,加以转化为人世中的真理。在诗人眼中,万物都是有灵魂的,诗人用心与他们对话。再由精简的语言描述出来,直击真善美,升华我们的灵魂。没有什么能比诗人的语言更加灵活、敏感。诗人将物质与灵魂的结合发挥到极致,犹如两条平行线一般,一一对应。
诗人如上帝般,为你纠正错误,指出光明的道路,探寻那深邃的智慧与思想。带你看透本质,为你的大脑节省空间,不必装下那形形色色的世界,不再迷惑,不再盘桓。在新的起点和高处,展翅翱翔。
《飞鸟集》中有些句子是难以理解的,或许那本就不需要理解的,我们只需要聆听,便自知其中的妙不可言。跟随诗人的脚步,用心去洞悉世界,一草一木,世间万物,人间百态。其实这就是我们向往的世外桃源,有时不需要外部的世界有多大改变,只需要我们看透和感知事物的深度。我们的世界分好几个层次,互相平行,我们要会游走于其中。犹如飞鸟,翱翔于蓝天碧海。《飞鸟集》就像是训练师,训练我们的翅膀和心智。接下来就是我们自己去探索的时候了。没有什么比自己的切身体会来的更实在,更有感触,更加难忘。让我们不再有沉重的世俗包袱,不再有思前想后地畏缩,自由快乐地翱翔,这就是《飞鸟集》教会我们的。
《新月集》,在很多人看来是写给儿童看的,其实不然。他是叙述儿童生活和儿童心理的最好的诗歌集。
诗人把我们带进了绚丽缤纷,充满无限可能的儿童世界,这里没有地球上的喧嚣与杂乱,没有金钱,没有权欲。这里是另一个世界,另一个属于可爱的儿童的世界。在这里,孩子们都拥有一双翅膀,自由自在地飞翔与游戏。一旦闯进此地,你的心顷刻间被童化,生出翅膀,不由自主地想要飞。即使跌跌撞撞也没事儿,因为这是没有目的的。这里的一切都是轻柔飘散,羽毛好似撒了珍珠粉一般耀眼。这里是一个快乐童年的梦工厂,这里是一个治愈心灵的疗养院,这里是一个蕴藏着丰富的快乐宝藏的福地。当你真正地融入这个世界后,你的心从此不再衰老,不再困惑。
再看看我们周围的世界,在利益的驱使下,硝烟四起。从海湾战争到科索沃战争,从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再到利比亚战争。战乱让百姓流离失所,儿童失去故园,快乐的童年蒙上了一层挥之不去的阴影。试想一下,如果我们没有了童年,没有了那肆无忌惮的快乐,我们的生活,我们的记忆里还剩下什么?当我们即将消失时,我们会满意我们的童年吗?希望以后我们不至于只能从泰戈尔等作家的作品中知道童年的美妙!
我觉得:飞鸟只有在新月的天空中才能鼓翼高飞,去自由地探索,去创造价值。
《泰戈尔传》读后感2泰戈尔的家庭教育严谨而冷静,他极少获得母亲的关注,取而代之的是他的'大姐和最心爱的嫂子迦豋帕莉。这也正是泰戈尔将母爱作为自己毕生创作的重要主题之一的原因吧。13岁时,泰戈尔的母亲去世,父亲“大仙”仍旧像以往一样打禅定座,这对泰戈尔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使他日后在面对诸多的人生不幸时都能跟父亲一样,理智面对,将悲哀深埋心里。
巨大的家庭压力也无法把他送进学校14岁时,泰戈尔辍学了。他从学校“逃脱了”,最终“活了下来。”辍学在家的这段日子里,他并没有荒废人生,而是贪婪的吸收着来自各方面的信息,并倾心于自己的文学创作。也正在此时,他的哥哥乔迪楞德拉纳特充当了泰戈尔第二位人生导师。
他鼓励泰戈尔按照新的曲调作诗,并把泰戈尔写的诗歌用到自己的剧本里去,这给我泰戈尔莫大的鼓舞。他还教泰戈尔打猎捕虎,引导他参加自己创办的秘密社团“生机勃勃会”,争取印度的政治解放,从而激发了泰戈尔对国家独立的思考,并使之成为他毕生的最主要的兴趣。乔迪楞德拉纳特还创办了《婆罗蒂》文学月刊,为罗宾创设了一个展示自我的家庭舞台。在乔迪楞德拉纳特的引导下,泰戈尔发表了第一首爱国诗,发表了第一部叙事长诗,并集结了第一本抒情诗集。
然而他的父亲“大仙”和其他长辈仍旧担忧罗宾的前途,因为在印度的那些日子里,文学活动本身并不被人们认为是一种职业。哥哥萨特因德拉纳特泰戈尔努力读书,成为一个公职官员,或者至少成为任何一级的律师。
然而在印度西部和哥哥一起居住的泰戈尔却在哥哥的书房里大肆阅读英国文学和欧洲文学,他写了自己最优秀的短篇小说之一《饥饿的石头》,并第一次为自己的抒情诗配曲,从此一发不可收拾。他一生创作二千多首歌曲,并被人演唱至今。最值得一提的是,这个时期的泰戈尔与哥哥朋友家的家庭教师产生了短暂的爱情,这种美好的感觉让他回味终身。
17岁,泰戈尔跟哥哥萨特因德拉纳特远渡英国。在英国的日子里,泰戈尔孤独一人在伦敦求学。也正是这个经历,使他有机会认识各色人等,了解英国人情。他对英国妇女的赞美使家族感到恐慌,十七个月后,他两手空空的回到了印度,既没有取得大学的学位,也没有获得任何荣誉称号。
家族里的人对他的空手而归不满,泰戈尔只能在自我表现中获得解脱。他奋笔疾书,写了一首首诗歌,后结集为《晚歌》。他的努力并没有使他摆脱孤独,他主动请求父亲再次去英国读法律,却因侄子的新婚了而半途折回。他最终回到了哥哥乔迪楞德拉纳特和最亲爱的嫂子迦登帕莉的身边,在恒河的别墅里度过了最为幸福的日子。
年少的泰戈尔除了热爱文学、音乐外,他不知道自己今后应该成为一个怎样的人。他的两个哥哥都为他的成长付出自己的努力,唯一不同的是,一个顺其自然,宽容待之,最终使泰戈尔成为一代文豪;一个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安排,结果失败。
而那个给予泰戈尔宽容和理解的正是他的哥哥乔迪楞德拉纳特。泰戈尔在日后的回忆中说:“我的哥哥乔迪棱德拉纳特让我无阻碍的走在自我认识的道路上。从那时起,我的自然本质开始盛开出自己的花朵。”
年轻的泰戈尔是幸运的,他的幸运在于他拥有另一个伟大的人生导师。然而,年轻的泰戈尔又是令人敬佩的,因为他在迷茫的探求中,始终不放弃自己的天性最爱,始终在行进的路上,勤奋的汲取,自由的畅想,真诚的思考,并不懈的用各种形式去优美的表达。在学历上他一无所获,但他的天赋和勤奋,使他终于走上了文坛的最高峰,成为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第一位亚洲人。
印度泰戈尔的职业的读后感
“毒蛇/处处吐出剧毒的气息,/讲的是温文尔雅的和平,/听起来活像是嘲弄。/因此,在我去世之前,/让我对各处正在准备/向恶魔作战的人们,/致以我生平最后的敬礼。”----泰戈尔这样写着,他笔峰犀利,讽刺尖刻而辛辣地砰击了在中欧趾高气昂,不可一世的希物勒。全诗慷慨激昂,包含了爱国主义的深切情怀以及国际人道主义精神。让我们真切感受到诗人反法西斯,反帝国主义的,反殖民统治的正义感。他遇见到二战的即将到来,追求和平与光明,热情鼓舞全世界各国人民的解放事业而不懈奋斗。-----这是泰戈尔作品“金刚怒目”的一面。当然诗人也有自己“光风霁月”的一面。
泰戈尔的诗,没有普希金的雄健壮阔,没有海湿的甜蜜梦幻,没有拜伦的气悍心魂,也没有雪莱的浪漫如风。他的诗是优美的画,无声无息,水乳交融。他艺术的魅力和思想的广阔,不是一般人可以达到的境界。作为诗人,同时又是小说家、艺术家,社会活动家的泰戈尔。他的每一首诗,都燃放着炽热的精神火花,照亮读者的心。让世俗世界中,这些奔波与功利、名望,甚至被嫉妒与金钱附身了的人们,心臻得以触脱和净化。“光风霁月”,“金刚怒目”,泰戈尔的诗篇如春潮泻地,生机勃勃,充满活力。虽然诗人的一身经历了许多坎坷与痛楚,但他的哲学和思想是光辉的,是快乐的,是博爱的。常常品茗泰戈尔的诗,走近泰戈尔,我们会更智慧。心里就不知不觉暖洋洋,亮光光。读完《泰戈尔诗选》,受益非浅!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