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写哪些书好?1.爱的教育2.快乐王子3.丁丁历险记4.漂亮老师和坏小子5.宝葫芦的秘密6.郑源童话系列故事7.书的故事8.长袜子皮皮9.狐...
读后感写哪些书好?
2.快乐王子
3.丁丁历险记
4.漂亮老师和坏小子
5.宝葫芦的秘密
6.郑源童话系列故事
7.书的故事
8.长袜子皮皮
9.狐狸列那的故事
10.生命的'故事
11.100个神奇的实验
12.图说中国结
13.草原上的小木屋
14.中国兔子德国草.
15.《西游记》(明)吴承恩著;
16.《水浒传》(明)施耐庵、罗贯中著;
③《三国演义》(明)罗贯中著;
17.《红楼梦》(清)曹雪芹、高鄂著;
18.《红岩》罗广斌、扬益言著;
19.《安徒生童话全集》(丹麦)安徒生著,叶君健译;
20.《童年》(俄)高尔基著,刘辽逸译;
21.《格兰特船长的儿女》(法国)凡尔纳著,范希衡译;
22.《爱的教育》(意大利)亚米契斯著,田雅青译。
23.《爱的教育》(意大利)亚米契斯著,田雅青译。
24.《家》巴金著;
25.《牛虻》(爱尔兰)伏尼契著,李俍民译;
26.《高老头》(法国)巴尔扎克著,傅雷译;
27.《莎士比亚戏剧故事》(英国)兰姆姐弟改写,萧乾译;
28.《中国科学院院士自述(青少年版)》上海教育出版社编。
29.《不忘历史》
30.《道林格雷的画像》
31.《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
32.《南京大屠杀》
33.《山居笔记》
34.《围城》
35. 《雾都孤儿》
36.《安娜 卡列尼娜》
37.《悲惨世界》
读哪本书读后感最好
他,把一只只不起眼的昆虫,写成了拥有了人一样性格的灵性动物;他,告诉我们,其实科学就是身边的一只蝴蝶,一只蚂蚁,他,就是法布尔。他的《昆虫记》被誉为“昆虫的史诗”。
没读《昆虫记》之前,我对昆虫可谓是一问三不知。我不知道屎壳郎如何滚屎球,不知道蟋蟀是如何捕食,更不知道松毛虫的“家”在哪儿。
读了这本书之后,我才知道了那些鲜为人知的昆虫知识和生活习惯。原来杨柳天牛像个吝啬鬼,身穿一件似乎“缺了布料”的短身燕尾服;小甲虫“为它的后代作出无私的奉献,为儿女操碎了心”;蚂蚁是如何团结互助,又是怎样去吃蚜虫的分泌物等。萤火虫、蝉、蚂蚁、蟋蟀、蜘蛛等许多文人赞美过它们,但始终只有法布尔会为它们的弱小生命感到惋惜。在这本书里,种种奇妙的现象都展现在我的眼前,让我足不出户也能感到昆虫世界的奇妙。
这本书使我认识到一位有着非凡耐心,细致观察力,刻苦钻研的法布尔。我们与他相比真是相差十万八千里。有句名言说得好:“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就是描写像法布尔这样的人。明知昆虫学十分艰难,全得靠实践来证明,可他还是坚持不懈,为昆虫学做出了伟大的贡献。我今后一定要学习法布尔认真严谨的态度和努力探索的学习精神。
《昆虫记》这本书给了我无穷的乐趣和无尽的启发,是一本值得所有人阅读的一本书。只要仔细、认真地阅读,就能读出滋味,读出精彩
随便一篇读后感(哪本书都可以)
呵呵
同类啊
读《草房子》有感
看完《草房子》有一种感动在我的心底蔓延、荡漾。那是一种无法用言语来传述的感动。
感动于作者笔下那美好的景致,简直有种让人亲眼目睹的欲望。
它描述的是桑桑在小学时的种种千奇百怪的事:有光头却讨厌光头的秃鹤,有他亲眼目睹了一连串看似寻常,但又催人泪下、撼动人心的故事,有腰缠满贯的阔少爷顿时变成了上不起学的穷孩子,有主人公在病危时悉心给他讲故事,唱歌的女老师,有垂暮老人在最后一瞬所闪耀的人格光彩。
书中尽是60年代纯朴的风土人情,60年代的穷苦、凄凉,但一切的一切,离我们都是那么的相近,似乎都是我们身边发生。
6年一瞬就过去了,这一切都成为了记忆,然而这本书又勾起我无数小学天真的回忆,高兴的,悲伤的,忧郁的,痛苦的,失落的,那些单纯和天真都变得渺远,让我有一种宝贝失而复得的欣喜。透过乳白色的晨雾,我仿佛看到那一座座金色的草房子带着远古的安详矗立着,一个小男孩坐在房顶眺望着远方。他使呆板的心灵变的富有感情,使我为之动容。他使真情的流露,把一个孩子的感受都写了出来,既清楚又朦胧地展现在少年桑桑的,和我正要专变的世界里……
这本书让我们感受到了孩子之间毫无瑕疵的纯情,以及同学间互帮互助的感人场景。即使学生之间有着各种各样的伤害,但是孩子的心底还是纯真的。
要写读后感看哪本经济类的书比较好
要写一篇三千字的读后感,要是经济类的书的。请问各位哪本书读后感写起来比较容易,谢谢了……经济学演义》读后感
暑期期间大体翻了翻张世贤的新作《经济学演义》,这是我看到过讲的最白话的经济学书。虽然有些原理看不太明白.但是也略知个一二三.他把曹操、袁绍、孙权以及刘关张桃园三结义、弥衡击鼓骂曹等脍炙人口的三国人物和情节,嫁接天想(联想)、彩虹(长虹)、乐哈哈(娃哈哈)、德嘉(嘉德)拍卖等我们耳熟能详的市场经济主角,从而引出一个经典的经济学理论,这种写作方式令人耳目一新。读之后我不禁 感慨:“为什么我们看到的其他的教科书,不能像《经济学演义》这么写呢?”前些年,美国有一部风靡一时的电影-《谁陷害了兔子罗杰?》。在这部电影里,卡通人物和“大活人”同时出演。你说它是什么电影呢?是卡通片还是传统的电影?似乎很难界定。但这种拍摄手法的效果特别好,观众很喜欢,于是,从那时起,卡通穿插真人成了一种很时尚的电影拍摄手法。很多事情都是这样,在创新产生之前,人们认为旧的东西乃是天经地义;一旦捅破了那层窗户纸,人们会发现:新东西是如此简单和美丽。这种“嫁接式”的创新的例子还有很多,如同我们所学的专业工业设计.很简单的例子过去的时候都任为轿车是越大气越规整越传统越受人们的欢迎.但自从HRV\SUV\CRV\MPV等类似轿车又胜似轿车的"创新"车型出现后.观点的确大大改观.看一下马路上的汽车的造型样式便可知创新的重要性.再比如,我听过某相声演员郭东临与冯巩所播的天气预报,也挺生动新颖的。当他绘声绘色地说到:“呜……,从西伯利亚刮过来一股,寒流!”的时候,那效果就是比四平八稳的天气预报播音员要来得好。这似乎又与工业设计有些关系,的确又深深的体会到什么是创意无限和创意的巨大作用,我以前在高中上政治经济学课的时候,当遇到那些味同嚼蜡的单元时,也曾经异想天开:要是用漫画或者寓言来讲述经济学的道理,那该多好啊!后来,还真的见过一些不错的读物。比如,记得看过张五常的《卖桔者言》。用大马哈鱼的例子,来说明企业生存的定理。可惜,大部分教科书以及经济学的文章著述,都习惯于“端着”。这似乎是为了印证马克思的名言:“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一个普遍的误区是:谁要是把科学弄得让群众喜闻乐见一点儿,谁让通往科学的道路稍微能够走得顺一点,谁就不能称之为科学。我们现在学的经济学、或者叫西方经济学(宏观和微观),其理论框架早在100年前甚至更早,就已经搭建完成了。后来的发展和创新,也是在原有的脉络上做出一些延展。因此,现在再来讲西方经济学,基本的工作就是介绍和诠释已有的理论成果而非做出什么新贡献。既然这样,何不把诠释的工作做得更人性化一点呢?在这方面,张世贤老师就做了一项很有意义的工作。他自己是经济学博士,按照小人之心(比如我自己)来度君子之腹,越把经济学弄得高深莫测,才越能显得经济学博士的不一般,张老师显然不这么想。他用幽默的文笔、巧妙的比喻来告诉读者:经济学其实就是那么回事,并不神秘,而是和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是非常实用的理论。值得一提的是,张世贤老师的《经济学演义》,用了大量的三国的典故,这就使这本科普性质的读物,增加了很强的趣味性。三国演义、水浒传和西游记可能是中国传播最广的文学作品了。即使是贩夫走卒,也都津津乐道。所以,张老师选择三国演义作为虚拟人物和事件的来源,可谓独具匠心。使人们读起来更加产生“无厘头”式的幽默效果,也就拉近了经济学理论和普罗大众的距离。比如,同样是阐述定理,张五常用的例子是北美哈德逊河的大马哈鱼来说明,而张世贤老师则拿司马懿和诸葛亮共用汉江来“说事儿”,后者无疑离我们中国的读者更近。如果你想轻松地掌握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建议你读张世贤老师的这本《经济学演义》。你大可不必正襟危坐、煞有介事,只需在茶余饭后想起来时随手翻阅,就可以教会你很多有用的知识,使你产生很多感悟。其实经济与其它学科及工业设计也是相通的,我们要善于发现其中的关键点,使它们联系起来,对自己将是受益匪浅.
参考资料:http://www.designcn.sdu.edu.cn/forums/index.php?showtopic=1173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