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家的青少年时代读后感(《一个青年艺术家的画像·乔伊斯》原文|读后感|赏析)

发布时间: 2025-02-05 12:43:17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读后感 点击: 90

中外思想家的青少年时代读后感参考下。。读《中外名人故事》有感,今天我一口气读完了《中外名人故事》这本书,颇有感触。自古英雄出少年。古今中外,涌现...

艺术家的青少年时代读后感(《一个青年艺术家的画像·乔伊斯》原文|读后感|赏析)

中外思想家的青少年时代读后感

参考下。。读《中外名人故事》有感 今天我一口气读完了《中外名人故事》这本书,颇有感触。自古英雄出少年。古今中外,涌现了许多奇才,在他们的人生经历中,有许多充满智慧和胆识的趣事,这些脍炙人口的故事给了我许多启迪。 这本书讲述了许多中外名人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极具智慧和胆识的故事,如甘罗12岁时当上卿,曹冲6岁巧称象,司马光7岁砸缸救人……又如莫扎特4岁开始作曲,高斯8岁发现求和计算方法…… 在这些故事当中不难发现一个鲜明的对比,有的人天生聪明,小小年纪就能成为天才,而有些人由于各种困难没法上学,但是他们没有放弃自己,埋头苦读,最终出人头地成为国家栋梁,这些人就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说到“发明大王”大家一定猜到是爱迪生,他是美国的大发明家,一生的创造发明达1300多种。但令人难以想象的是他居然是位退学的“发明大王”。爱迪生出生在美国一户普通人家,父亲是个木工,母亲曾是位教师。爱迪生从小勤学好问,思维活跃。有一次,妈妈得了阑尾炎,病情十分危急,由于各种困难,手术只能在家中进行。小爱迪生找来伙伴,搬来镜子,把煤油光反射到病床上,医生可以顺利手术,妈妈得救了。爱迪生常问些莫名其妙的问题,有一次,他问老师:“为什么2+2=4?”老师认为爱迪生存心捣乱,就劝他退学。8岁的爱迪生随妈妈回家,在妈妈的引导下读了许多书,开阔了视野,最终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发名大王”。 像爱迪生这样的属于后者,但也有天资聪颖、年少成才的,比如徐文长智激窦太师,15岁留日的地质学家李四光,4岁作曲的音乐大师莫扎特……他们都是聪慧过人的奇才。其实这些人一生下来都是和我们一样,可为什么每个人的结局差异那么大呢?这都与个人有关。如果你选择勤奋。前程必将一片光明。相反你选择懒惰,那么前程必将黑暗。 这一切,正如爱迪生所说:“天才,不过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同学们,就让我们勤奋学习,长大之后做栋梁之材,为祖国效劳吧!

《艺术家的责任》读后感

以下是读后感写作方法: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读一本书的时候,就要知道这本书的最基本的内容,例如,书名,作者,内容的梗概等。这些,对于一个读了这本书的人都必须掌握的。所以,读后感开文就要把这些亮出来。例如,我在暑假的时候,读了某某写的一本书,名叫《某某》,在这本书里,他向我们讲解了某某生活的时代发奋力强的过程。
写完了读后感的开头后,看你写的人就想知道,你看了这本书后,你能得到什么样的教育,受到了怎样的启发,因此,再分一段,就要开始把自己的观点写出来。例如,我看完这本书后,深受启发,终于明白了一个道理,就是人活当下,必须百分百努力。
当然,你写出来这个观点后,实际上,必须再要用事实来证明你的观点,你要如何证明你的观点呢。有两个层面,一就是结合你读过的书来延伸到自己的现实生活中,以此来前后结合而写。另一种就是以你以前与现在的感想做对比后,进行表达。
对于读后感来讲,其实最重要的就是感字,所以,这个感字能带给你如何的想法,就要看你对这本书的了解程度以及受影响的程度。一本书,可以让我们感受很多,所以,最好的就是从读的书里找到一个最鲜明的观点亮出来,而且要保证这个观点是正确的,积极的,向上的。
怎么写好读后感
最后一点就是表明心态,本身你从书中得到了启发,受到了教育,自然就希望自己能如主人公或者是书里的某个人物一样,要怎样,所以,在作文的最后,你就要表明你的心态,意思就是书写一下自己的志向和理想。这样,你的读后感就写好了。

汪曾祺艺术家读后感

汪曾祺艺术家读后感如下:

读完汪曾祺的《艺术家》,我感到震撼和敬佩。这篇小说以生动的笔触,细腻的情感,描绘了艺术家的生活和内心世界,让我对艺术家这个群体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汪曾祺的文字简练而富有力量,他以平实的语言将艺术家的生活和情感展现得淋漓尽致。小说中,艺术家对艺术的执着追求和热爱,以及他们在创作中所经历的痛苦和喜悦,都让我感受到了艺术家的真实和伟大。

小说中,艺术家们的生活并不富裕,但他们却始终坚守着自己的信念和追求。他们的生活充满了艰辛和挫折,但他们却从不放弃对艺术的热爱和追求。这种对艺术的执着追求,让我感受到了艺术家的精神力量和人格魅力。

在读完这篇小说后,我对艺术家这个群体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我认为,艺术家们用自己的创作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他们用心灵去感受世界,用艺术去表达人性。他们的作品不仅是对自己内心的表达,也是对人类精神的探索和追求。

总的来说,《艺术家》这篇小说让我对艺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让我对艺术家这个群体充满了敬意和敬佩。我相信,这篇小说会让我在未来的日子里,更加关注和理解这个群体,也会让我更加热爱和欣赏艺术。

汪曾祺介绍:

江苏高邮人,中国当代小说家、散文家、戏剧家,被誉为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代表作品有《受戒》《晚饭花集》《逝水》《晚翠文谈》《端午的鸭蛋》等。

1920年3月5日,出生于江苏高邮城镇的一个旧式地主家庭,1935年秋,初中毕业考入江阴县南菁中学读高中。1939年夏,考入西南联大中国文学系。1940年,开始创作小说,受沈从文指导。1950年调入北京,历任《北京文艺》《说说唱唱》《民间文学》编辑。

1958年,被错划为“右派”。1964年,参与现代京剧《芦荡火种》的改编(后易名为《沙家浜》),1979年重新开始创作,以短篇小说成就最高,1985年,当选中国作家协会理事。1996年12月,推选为中国作家协会顾问,1997年5月16日,因病医治无效去世,享年77岁。

汪曾祺《艺术家》读后感

汪曾祺《艺术家》读后感:

汪曾祺的《艺术家》是一部充满艺术气息的小说,它以细腻的笔触和深刻的洞察力描绘了艺术家的生活、情感和追求。通过这部小说,我深入了解了艺术家的内心世界,感受到了艺术创作的艰辛与美好。

首先,我被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所吸引。主人公老齐是一个才华横溢的画家,他有着对艺术的执着追求和独特的艺术感受。他的朋友们,老段、老董和老陈,也是艺术家们的代表,他们各自有着独特的性格和艺术风格。这些人物形象丰富多彩,栩栩如生,让我感受到了艺术家的个性和魅力。

其次,小说中的情节安排也十分巧妙。故事情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在小说中,汪曾祺巧妙地运用了回忆、插叙等手法,将过去与现在、历史与现实交织在一起,展现了一个充满艺术气息的世界。这种情节安排让我感受到了故事的连贯性和逻辑性,也让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主人公的内心世界。

此外,小说中的语言也十分优美。汪曾祺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和优美的语言表现艺术家的内心世界和情感。他的语言简洁明了,生动形象,让我感受到了艺术的魅力和美感。例如,“他把这张纸铺在膝盖上,瞪着眼看了一会,没动笔。

他不知从何下手,该画些什么。画人,他比较擅长,但画人——画人干什么呢?”这段语言描写生动地表现了主人公老齐在创作时的苦思冥想和内心矛盾,让人感受到了艺术创作的艰辛与不易。

最后,小说的主题也十分深刻。它探讨了艺术家的生活、情感和追求,揭示了艺术家在创作中所面临的困境和挑战。通过这部小说,我深刻地认识到了艺术创作的意义和价值,也更加理解了艺术家的内心世界和追求。这让我对艺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总之,《艺术家》是一部充满艺术气息的小说,它以细腻的笔触和深刻的洞察力描绘了艺术家的生活、情感和追求。通过这部小说,我深入了解了艺术家的内心世界,感受到了艺术创作的艰辛与美好。这部小说不仅让我欣赏到了艺术的魅力,也让我对艺术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

本文标题: 艺术家的青少年时代读后感(《一个青年艺术家的画像·乔伊斯》原文|读后感|赏析)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duhougan/407755.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中国名家明著读后感(关于阅读四大名著的读后感(5篇))文献综述与读后感的区别(文献述评和文献综述的区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