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团精神 读后感(电影《长津湖之水门桥》学生观后感)

发布时间: 2025-01-26 19:30:59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读后感 点击: 80

践行北京精神的读后感第一篇:,经过首都人民的精心酝酿和290万余首都市民投票“力挺”,一条由“爱国、创新、包容、厚德”四个词组成的北京精神表述...

兵团精神 读后感(电影《长津湖之水门桥》学生观后感)

践行北京精神的读后感

第一篇:
  经过首都人民的精心酝酿和290万余首都市民投票“力挺”,一条由“爱国、创新、包容、厚德”四个词组成的北京精神表述语正式向社会发布。顿时间,大街小巷随处可见写着北京精神的条幅和标语,其实我们还是应该将北京精神落实到我们的实际工作中去。
  我是一名小学教师,培育着祖国的未来,在平时的教学生活中,我经常会给孩子讲一些有关爱国人士的小故事,告诉孩子北京精神的内容和内涵。“爱国”是北京精神的核心,也是作为一名中国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学校每周一都举行升旗仪式,这就是一个良好的爱国教育。周一清晨,全校师生就聚集在升旗广场,在庄严的国歌声中,升起那一面象征祖国的五星红旗, 庄严,肃穆。学生统一身穿校服,向着国旗,敬礼。
  为了让教育实实在在,而不是只流于形式,我准备在周二晨读时,与学生探讨一下“升旗时,你在想什么?”次日一早,学校大喇叭里准时传来一阵清脆的童音,“升旗仪式现在开始。”全体在教室内自习的学生,会在班长的一声令下,全体起立,敬礼。
  一双双小手高举过头,一双双眼睛注视着教室前方黑板上方的那一面国旗。这天,我也在教室里,和学生一同仰视,一样行礼,心中唱响国歌,一种激情萦绕在心间。
一曲国歌结束后,我转向学生,“孩子们,就在我们每天升国旗,奏国歌时,就在我们对着国旗庄严行礼时,你们在想什么?”
  孩子们一双双眼睛瞧着我,没有一个人举手,也没有一个人说话。我忽然意识到我的失误,他们什么都没有想,他们只知道升国旗时,对着国旗要肃立,要行礼,他们只知道这种场合十分的庄重,不能说话。听到我的提问,他们像没有注意听讲的学生被老师发现了,觉得自己做错了事一样。“啊,没关系,”我赶紧打破这种僵局,我可不想在早晨破坏掉孩子一天的好心情,“那我们该在升国旗时想些什么呢?”
  在我期待的目光注视下,一只小手举了起来,“我觉得,我该想想在战斗中的解放军战士。”他的回答打开了孩子们想像的空间。
“应该想我们的国旗是用烈士的鲜血染成的”。
“我们的红领巾是红旗的一角,也是用烈士的鲜血染成的。我们要爱护它,珍惜它。”
“还应该想,做为一名少先队员,我今天该做什么才能对得起胸前的红领巾”。
  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的畅谈。在鼓励自己,要求自己做一个合格的少先队员。
  “孩子们,你们说得太好了,你们能不忘记历史,还能结合自己的生活,给自己提出要求,真了不起。你们再想想,除了在我们的教室,在我们的操场上,你们还在哪儿见过国旗在升起?在飘扬?”
  孩子们开始思索起来,只一会,一只只小手又举了起来。
“在鸟巢,当我国的运动健儿拿了金牌时,我国的国旗在最上面,那时还奏国歌。”
“老师,我有补充,在乒乓球比赛后,有三面国旗同时升起,我们全家都跟着唱国歌。” “那是为什么呀?”我明知故问。“自豪!”孩子的脸上满是自豪,那是一种以国为荣的自豪,是一种爱国的自豪。
  “还有,神七在宇宙中,宇航员出仓行走时也在舞动国旗,那一定是飘得最高的五星红旗。”另一个孩子不等我叫他,也站起来说,他的小脸闪着光,仿佛又看到了那个令人激动的时刻。我摸摸他的头,把赞赏的眼神给他。
  我也被他说的话感动了,“是啊,孩子们,当我们的五星红旗在奥运赛场上升起时,当我们的五星红旗在宇宙中飘扬时,当我们的五星红旗在南极的长城站上迎风舞动时,你的心中一定不平静,随之升起的是一种感动,一种自豪,是做一个中国人的自豪。今天,你们让我很感动,你们说的就是我们在升国旗时应该想到的,应该感受到的。让我们再一次敬礼,同唱国歌。”
中队长用洪亮的声音喊到:“全体起立,敬礼!”
  爱国主义是一种观念,更是一种感情,这种精神是需要一点一滴、持续不断的培养和熏陶,这种感情是需要用可感的氛围来唤起,又要通过具体的人为行动来体现,不怕行动的微小,哪怕只是敬礼,也可以是一种教育。
第二篇:
  “爱国”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也是北京精神最核心、最深刻、最显著的特征。在当今,爱国,就是要不断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自觉维护国家利益、国家形象,为祖国的繁荣富强作出积极贡献;要不断强化首都意识和首善意识,正确行使公民权利,模范履行公民义务,自觉维护首都的政治安定和社会稳定,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积极贡献;要不断强化主人翁意识,从我做起,从点滴做起,把满腔的爱国热情转化为积极的报国行动,努力把自己的本职工作与国家和人民的需要统一起来,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国是一个大的集体,每一个人都是它的一部分,所以爱国就等于爱每一个国人,所以,如果你爱国,你就要懂得关怀以及无私地帮助身边的每一个人,然后注意改进你的行为,使之对每一个人都有利,虽然这很难,但只要有心,就会做的很好。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北京精神的精髓。北京是全国的文化中心,科技资源优势突出,人才汇集、储备丰富,拥有众多高校和国家级科研机构,为发扬“创新”精神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北京近年来在科技创新上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在我们的身边涌现出了大批敢于失败敢于实践的创新型人才,“中国芯”让世界对我们刮目相看,“水晶石”让科技插上了艺术的翅膀……践行“创新”精神必须从培育“创新”精神抓起,培育创新精神必须从娃娃抓起,这需要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协同作用,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需要共享和包容的社会文化支持。
  “包容”精神是中华民族的重要精神特质,也是北京精神的重要内容。“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博采众长,兼容并蓄”,自古以来,北京和北京人民就具有突出的包容性精神特征。北京市民素来热情大方,谦让宽厚。北京市民在日常工作、生活中要进一步发扬尊重、理解、宽容和热情的传统,大力提倡对新市民的尊重和宽容;进一步促进北京社区的包容性和开放性,建立外来居民和本地居民和睦相处、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相互交融的新型社区;拓宽各阶层市民交流与交往渠道,加强交流与融合,共同建设好北京这座中国特色世界城市。
  “厚德”是北京人传统精神和北京人首善精神之魂。在中华文化中,“厚德”被视为最高道德境界。我们在《周易》中学过:“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厚德是中化文化的精神之魂,也流淌在北京人的精神品格之中。弘扬“厚德”精神就是要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为载体,倡导诚信、友爱、互助和奉献的社会风尚,传承敬孝、仁义、感恩等传统美德,深入推进“人文北京”建设,弘扬文明,繁荣文化,促进和谐,日益彰显城市人文关怀。
  践行北京精神,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北京人民的共同责任,必须贯穿于首都经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全面融入到首都经济建设、政治建设、公共服务和城市建设的具体实践中,让践行北京精神在北京市蔚然成风。
第三篇:
  再度来到北京,我感到了与以往的不同,确切地说与去年五月我到北京时看到的有所不同,这次看到的是很多楼堂馆所、街道、宣传牌、广告牌上都醒目地写着“爱国、创新、包容、厚德”的“北京精神”,由此而感慨万千。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并明确提出了“发挥首都全国文化中心示范作用”的要求。北京作为首都,要发挥全国文化中心示范作用,最重要的是体现在价值引导,人心凝聚,力量汇集和民族认同上。而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灵魂,是凝结在文化中的国家、民族和人民群众的思想、精神、价值、道德、情趣的共同准则,是凝聚人心、动员群众、推动社会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因而也是立国之本,兴国之魂。由此,以“爱国、创新、包容、厚德”为主要内容的“北京精神”,是继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之后提出,成为北京人民的行为准则、理想信念和精神动力,因此也影响和感染着更多的中国人。如何理解“爱国、创新、包容、厚德”8个字的内涵?我想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解读。
  爱国。热爱祖国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对祖国的深爱之情。在人类社会生活的早期,随着定居的乡土生活的发展,自然地产生了一种热爱故乡和故乡人的感情,这种感情随着民族、国家的形成,逐步发展成为明确的民族意识和对祖国的爱。其精神结晶即作为特定社会意识形态的爱国主义。对于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的北京来说,“爱国”必然成为“北京精神”的核心理念。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北京作为首都更加需要发扬爱国精神,并转化为建设首都,推动首都,推动发展的巨大动力。
  创新。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中华民族富于进取的思想品格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相结合的伟大成果,已经深深融入北京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各个方面,成为北京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强大精神力量。“创新”体现了北京人民与时俱进、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创新”成为“北京精神”的精髓。北京的历史,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就是一部创新的历史。
  包容。作为“北京精神”重要特征的“包容“,强调和而不同,以和为贵,主张人与人之间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包容。北京是享有世界的历史文化名城、文源深、文脉广、文气足、文运盛。这座伟大的城市有着3000多年建城史和850多年建都史,“包容”了“五四”运动以来形成的革命传统文化精髓,“包容”了改革开放以来文化领域形成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念新风尚。在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和壮大的过程中,首都北京以自己宽广的胸怀和开放的心态吸引、融合着包括中华民族56个民族乃至全世界的优秀文化、形成了海纳百川、雍容大度、博采众长的精神境界,使北京有了巨大的凝聚力和吸引力,形成了北京发展的特殊的“包容”优势和力量。
  厚德。“厚德载物”作为中华民族美德的一种概括,历史成为仁人志士崇高的高尚道德境界。“北京精神”需要“厚德”作为其品质基础。历史不仅赋予了北京辉煌灿烂的文化遗产,也培育了首都公民文明有礼的优秀品德。公民道德已经内在的成为“北京精神”重要基础内容。北京多年来持续实施这项提高首都公民素质的基础性工程,通过制定实施《首都公民公约》《首都精神文明建设五年规划》,开展公共文明引导活动等,取得积极成果,为培育北京精神奠定了良好的社会道德基础。在迈向世界城市的进程中,首都公民更加迫切需要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以人为本,扶弱助残,尊老爱幼,大力弘扬诚信、友爱、互助、奉献的厚德风尚,以首善之区的文明素质和精神风貌走向世界。
  犹如“南泥湾精神”、“铁人精神”、“兵团精神”一样,“北京精神”,集中民智,汇集民意,“爱国、创新、包容、厚德”8个字,凝聚了首都人民的精神、文化、历史共识。在旧与新的碰撞中,北京在发展。包容,吸收,更新,将其变异,形成自己的东西。希望与理性并存,奢华与古老共有,这就是北京。你读懂北京的时候,你也就会读懂北京人。作为城市的文化追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体现,“北京精神”是全体市民对北京历史的认同,对城市文化的认同,必将不断提升首都人文向心力、文化竞争力和文明感召力。“北京精神”将内化为城市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
  “北京精神”所包含的“爱国”“创新”“包容”“ 厚德”,这四种精神是北京精神的核心所在,北京的未来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中华民族的未来,我们期待在竞争如此激烈的茫茫世界之中,“北京精神”能发挥她的旗帜作用,引领中华大地走上新希望之路。

百团大战观后感

500字左右
百团大战观后感
 今日有幸观看了影片《百团大战》。影片耗资巨大,战争场面气势磅礴,真实震撼。全片爱国主义精神贯穿始终,令观众热血沸腾。
  此片拍摄耗资巨大,动员的人力堪称八一厂出品影片之最。此片的幕后工作人员多达860人,群众演员参演人次更是多达9万8千人次。此片全部实景拍摄,场面极为浩大,战争场面大视角空前展现,演员们也都凭着一腔热血冒着生命危险在漫天炮火中拍摄出精彩的影像,无怨无悔。爱国主义精神与敬业之心支撑着全体工作人员艰苦拍摄、再现了先烈之路,把这场轰轰烈烈的战争如此恢弘壮烈的全景展现。
  说起来,百团大战是1940年8月20日打响的,正好是75周年前打响的。此次正值抗日战争胜利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此片的献礼意味很强,也正当其时。年轻人应当铭记历史,缅怀先烈。抗日英雄不朽,爱国精神长在!
  此片最值得称道的绝对是全篇不断的大场面,这部电影的战争体量应当说是国内战争片之最,从头到尾都充满了各种大场面,全景战场激战画面,日寇三光运动的惨烈特写,日机轰炸阵地的狠毒与毁灭性,短兵相接的激烈交锋,高地攻坚战的残酷惨烈,都淋漓尽致地全景展现。许多视角也是比较独特的,比如战场的广角度俯拍,比如从日机飞行员的视角观察投弹前的战场,与冯小刚《1942》的空中轰炸桥段有类似之处。
  《百团大战》用了大篇幅的战火笔墨刻画了战争之残酷,战场之惨烈。战争之伤害,对于交战双方来说,实际上都是巨大的。杀人一万,自损八千。百团大战我军投入兵力高达105个团,40多万人,毙伤日伪军两万多人,但我们自己的伤亡也高达将近两万人。伤亡实际上是对等的,代价不可谓不惨烈。不得不承认,日军当时的战斗力之强和武器之先进是一穷二白的八路军无法相提并论的。但,为了民族的荣誉,为了人性的尊严,我们也必须硬顶上。片中对于战争对于人命的摧毁全方位真实展现,还是很靠谱的,不像许多抗日雷剧演得那样胡扯,展现了一部历史正剧的凛然气象。我们看腻了手撕鬼子的闹剧,我们鄙视裤裆藏雷的龌龊,我们拒绝虚伪的阿Q精神,我们厌烦了无尽吹嘘的自嗨,我们需要的是真正展现战场之真实状况的影视作品,还原历史的冰冷与残酷。
  主要人物陶泽如饰演的彭德怀和刘之冰饰演的左权还是演得不错的。彭德怀时任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副总司令、前敌总指挥,左权任八路军副总参谋长,两位英雄人物演绎各有千秋。彭德怀指挥作战的大气沉稳、敢打敢拼、爱兵如子、重情重义,都刻画得入木三分。左权是黄埔一期生,苏联伏龙芝军事学院毕业,儒将风貌展现得淋漓尽致。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对于战场的把控,对于军人的原则,和彭德怀的深厚战友情感,都有不俗的展现。片尾左权在日寇大扫荡中不幸牺牲,画面令人伤感。左权倘若活着,一定能进入十大元帅的行列。
  片中加入了几个虚构的人物,即印小天和吴越饰演的抗日青年。因为是史诗性的战争大戏,留给他们的空间有限。若有若无的感情,在历史的大背景下含蓄隐藏,无法倾诉,但也炽热的爆发。悲剧结局,更增抗日悲歌之惨烈。
  片中对于国军正面战场还是有所触及。比如片头枣宜会战中阵亡的国军爱国将领张自忠将军,由邓超客串。片中百团大战消息传到蒋介石耳中时,林森劝蒋身为三军统帅应当通令肯定嘉奖。片中对于国军同时期的抗战介绍得还是有些少,也不愿多触及,略显狭隘的历史观。通观抗日全局,国军在正面战场的贡献不应该被忽略和小视。抗日战争中国民党军组织了淞沪会战、上高会战、南京保卫战、徐州会战、武汉保卫战、长沙会战、桂南会战、滇缅之战、湘西会战等大战,大兵团作战,投入浩大的兵力,也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国军高级将领就有200多人壮烈牺牲,郝梦龄、佟麟阁、陈安宝、李家钰、饶国华、唐淮源、赵登禹、戴安澜等名将,都是中华民族彪炳千秋的忠烈英豪,民族英雄!他们不应该被忘记!
  百团大战曾经是历史的冤案,曾经在文革中作为批判彭德怀的罪状,理由是过早暴露我军实力,导致日军调集大批部队对华北晋察冀战区、八路军占领区进行了惨无人道的三光剿杀,极大挫伤了八路军的元气。另外导致蒋介石提防八路军的实力扩张及对付新四军的皖南事变。但,这一战,打出了中国人的锐气!打出了共产党军队的血性!打出了肩负民族兴亡、同仇敌忾的壮气!
  片中毛泽东代表的中央军委是绝对支持彭德怀打这场硬仗的。这场由正太铁路破袭战演变而成的大规模大兵团作战,我感觉一定是经过了中央高层的同意通过的,虽然当时彭德怀的报告没有批复,这成了历史之谜。我感觉,毛主席一定是下了决心要打这场仗,因为,这对国民党正面战场也是一个有力的支援,避免国民政府在山穷水尽之时投降日军联合剿灭共军,另一方面,响应抗战呼声,可以争取全国民众的支持。战略上应该来说是利大于弊

百团大战观后感10字

百团大战观后感10字
  百团大战观后感
  【篇一】
  通过观看《百团大战》抗战历史影片,使我感触颇深。影片中的历史人物英明神武,故事情节真实感人,一幕幕惊心动魄的画面,让我感觉身临其境,特别是影片中感人的片段,让我眼角颤抖。所有的恨意和伤感,随着泪珠流进了心里面。当看到革命壮士英勇牺牲的画面时,心里的悲伤和强烈的挣扎,激发着我内心的战魂。作为一名当代革命军人,我们该做的就是苦练杀敌本领,努力工作,高标准,高质量,完成上级赋予的各项任务。不忘国耻,发扬革命先辈留下的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特别是身为戍边卫国的军人,更不能忘记老西藏精神,要为实现强国梦不懈奋斗,争当一名合格的当代革命军人。
  在纪念反法西斯胜利70周年之际,我们观看了历史影片《百团大战》,我深为触动。从内心深处激发我们的爱国主义情怀,进一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铭记不堪回首的历史,更使我们感受到了老一辈革命先烈用生命夺取的胜利来之不易。作为新一代革命军人,唯有铭记历史缅怀先烈,在自己的岗位上坚守、奉献,才能对得起这一身军装,对得起已故的先烈。
  影片中展现出彭德怀、左权等老一辈革命先烈以国家为己任,在面临亡国的危急关头,坚强领导、果断出击,扭转局面由被动转为主动,他们深入百姓,发展群众,鼓舞士气冲锋在一线作战指挥,将敌人包围圈各个击破,打乱了敌人的战法,重创敌人的有生力量,最终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
  如今,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们,要始终牢记自己所肩负的责任和义务,铭记历史,居安思危,以高度的历史使命感来捍卫祖国,让敌人不敢再犯我疆土。 ——罗先贵
  上级领导组织我们观看《百团大战》,我深深地被当年的先烈所感动。他们那誓死不当亡国奴的精神意志,洗礼着我们全身上下的每一寸肌肤,深入骨髓感染我们的灵魂。让我们更加铭记那一段血的历史,也在向我们每一位军人敲响警钟,勿忘国耻,身为当代革命军人的我们就更应当做到铭记历史。
  在加入部队这个光荣集体时,我们就宣誓:“服从命令,严守纪律,英勇顽强,不怕牺牲,苦练杀敌本领,时刻准备战斗,绝不叛离军队,誓死保卫祖国”。让我们坚定理想信念,但凡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如果真有那么一天,当祖国和人民需要我时,我愿意将我的满腔热血流向祖国的土地。
  【篇二】
  今日有幸观看了影片《百团大战》的公映前媒体看片会,影片之后是主创见面会。影片耗资巨大,战争场面气势磅礴,真实震撼。全片爱国主义精神贯穿始终,令观众热血沸腾。
  今天来参加见面会的主创人员有两位,是两位穿着军装的帅哥,都是八一电影制片厂的。脸有点生,一位是该片的制片,一位是此片中的一位演员,但我一直没弄清楚他演的是哪个角色。我始终认为,军人是最帅的,军容振奋,刚强血性,飒爽英姿,远远秒杀娱乐圈一切娘炮小鲜肉、小白脸男神。据两位主创介绍,此片拍摄耗资巨大,动员的人力堪称八一厂出品影片之最。他们说,此片的幕后工作人员多达860人,群众演员参演人次更是多达9万8千人次。此片全部实景拍摄,场面极为浩大,战争场面大视角空前展现,演员们也都凭着一腔热血冒着生命危险在漫天炮火中拍摄出精彩的影像,无怨无悔。爱国主义精神与敬业之心支撑着全体工作人员艰苦拍摄、再现了先烈之路,把这场轰轰烈烈的战争如此恢弘壮烈的全景展现。
  说起来,百团大战是1940年8月20日打响的,正好是75周年前打响的。此次正值抗日战争胜利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此片的献礼意味很强,也正当其时。今天来影院参加观影的还有老兵代表 ,那慷慨激昂的讲话,赢来了现场观众热烈的掌声。年轻人应当铭记历史,缅怀先烈。抗日英雄不朽,爱国精神长在!
  此片最值得称道的绝对是全篇不断的大场面,这部电影的战争体量应当说是国内战争片之最,从头到尾都充满了各种大场面,全景战场激战画面,日寇三光运动的惨烈特写,日机轰炸阵地的狠毒与毁灭性,短兵相接的激烈交锋,高地攻坚战的残酷惨烈,都淋漓尽致地全景展现。许多视角也是比较独特的,比如战场的广角度俯拍,比如从日机飞行员的视角观察投弹前的战场,与冯小刚《1942》的空中轰炸桥段有类似之处。
  《百团大战》用了大篇幅的战火笔墨刻画了战争之残酷,战场之惨烈。战争之伤害,对于交战双方来说,实际上都是巨大的。杀人一万,自损八千。百团大战我军投入兵力高达105个团,40多万人,毙伤日伪军两万多人,但我们自己的伤亡也高达将近两万人。伤亡实际上是对等的,代价不可谓不惨烈。不得不承认,日军当时的战斗力之强和武器之先进是一穷二白的八路军无法相提并论的。但,为了民族的荣誉,为了人性的尊严,我们也必须硬顶上。片中对于战争对于人命的摧毁全方位真实展现,还是很靠谱的,不像许多抗日雷剧演得那样胡扯,展现了一部历史正剧的凛然气象。我们看腻了手撕鬼子的闹剧,我们鄙视裤裆藏雷的龌龊,我们拒绝虚伪的阿Q精神,我们厌烦了无尽吹嘘的自嗨,我们需要的是真正展现战场之真实状况的影视作品,还原历史的冰冷与残酷。
  主要人物陶泽如饰演的彭德怀和刘之冰饰演的左权还是演得不错的。彭德怀时任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副总司令、前敌总指挥,左权任八路军副总参谋长,两位英雄人物演绎各有千秋。彭德怀指挥作战的大气沉稳、敢打敢拼、爱兵如子、重情重义,都刻画得入木三分。左权是黄埔一期生,苏联伏龙芝军事学院毕业,儒将风貌展现得淋漓尽致。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对于战场的把控,对于军人的原则,和彭德怀的深厚战友情感,都有不俗的展现。片尾左权在日寇大扫荡中不幸牺牲,画面令人伤感。左权倘若活着,一定能进入十大元帅的行列。
  片中加入了几个虚构的人物,即印小天和吴越饰演的抗日青年。因为是史诗性的战争大戏,留给他们的空间有限。若有若无的感情,在历史的大背景下含蓄隐藏,无法倾诉,但也炽热的爆发。悲剧结局,更增抗日悲歌之惨烈。
  片中对于国军正面战场还是有所触及。比如片头枣宜会战中阵亡的国军爱国将领张自忠将军,由邓超客串。片中百团大战消息传到蒋介石耳中时,林森劝蒋身为三军统帅应当通令肯定嘉奖。片中对于国军同时期的抗战介绍得还是有些少,也不愿多触及,略显狭隘的历史观。通观抗日全局,国军在正面战场的贡献不应该被忽略和小视。抗日战争中国民党军组织了淞沪会战、上高会战、南京保卫战、徐州会战、武汉保卫战、长沙会战、桂南会战、滇缅之战、湘西会战等大战,大兵团作战,投入浩大的兵力,也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国军高级将领就有200多人壮烈牺牲,郝梦龄、佟麟阁、陈安宝、李家钰、饶国华、唐淮源、赵登禹、戴安澜等名将,都是中华民族彪炳千秋的忠烈英豪,民族英雄!他们不应该被忘记!
  百团大战曾经是历史的冤案,曾经在文革中作为批判彭德怀的罪状,理由是过早暴露我军实力,导致日军调集大批部队对华北晋察冀战区、八路军占领区进行了惨无人道的三光剿杀,极大挫伤了八路军的元气。另外导致蒋介石提防八路军的实力扩张及对付新四军的皖南事变。但,这一战,打出了中国人的锐气!打出了共产党军队的血性!打出了肩负民族兴亡、同仇敌忾的壮气!
  片中毛泽东代表的中央军委是绝对支持彭德怀打这场硬仗的。这场由正太铁路破袭战演变而成的大规模大兵团作战,我感觉一定是经过了中央高层的同意通过的,虽然当时彭德怀的报告没有批复,这成了历史之谜。我感觉,毛主席一定是下了决心要打这场仗,因为,这对国民党正面战场也是一个有力的支援,避免国民政府在山穷水尽之时投降日军联合剿灭共军,另一方面,响应抗战呼声,可以争取全国民众的支持。战略上应该来说是利大于弊。
本文标题: 兵团精神 读后感(电影《长津湖之水门桥》学生观后感)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duhougan/406160.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背影读后感(散文《背影》读后感五篇)蛇和蟹的故事读后感600(伊索寓言《蛇和蟹》这个故事是怎么来的)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