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卡门读后感300(《卡门》的读后感)

发布时间: 2025-01-21 01:39:57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读后感 点击: 99

《卡门》读后感600字如今的我生活就像在演戏说着言不由衷的话戴着伪善的面具总是拿着微不足道的成就来骗自己也许那个纯真的时代也随着那吃人的社会一同...

读卡门读后感300(《卡门》的读后感)

《卡门》读后感600字

如今的我生活就像在演戏
说着言不由衷的话戴着伪善的面具
总是拿着微不足道的成就来骗自己
也许那个纯真的时代也随着那吃人的社会一同消逝。生存环境造就一个人 ,卡门的性格融小孩的天真与科幻家为一体。她愿意为了自由而牺牲所有,她敢于做男人才能做的事,她喜欢打情骂俏,自己挑选情人,并且玩弄和欺骗男人,最终又将他们抛弃。她随心所欲,自己制定游戏规则,并且总能赢。 风流奢侈、自由奔放、放荡不拘 。在当今的社会,无论是生活还是艺术,都没有自己的卡门,因为我们不敢深爱,也不敢痛恨。
卡门是法国文学人物画廊中一个最为鲜明突出的女性形象。她有强烈的个性,独特的道德标准,她虽然邪恶堕落,却又独立自由,宁肯付出生命为代价,也要坚持个性自由和忠于自己,这使她不能忍受社会的任何束缚,使她对资产阶级社会的道德规范表示公开的蔑视。这就是这个人物最突出的、也是最吸引人的特点,也是她成为文学史上最吸引人的一个艺术形象的原因。
对一个读者来说,读完梅里美的名篇《卡门》只需要一小时。对于写作它的梅里美也许完成时间是几天或几个月。而对于故事中的主人公吉普赛姑娘卡门则是一整个生与爱与死。

《卡门》的读后感

读完一本书以后,相信你心中会有不少感想,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读后感吧。那么你真的会写读后感吗?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卡门》的读后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卡门》的读后感1

这是古希腊诗人的名言,对此我不敢苟同,如果那样说,女人的一生岂不是太悲惨了。然而梅里美塑造的女主角卡门就是这样的人。她性感又美丽,古铜色的皮肤,又黑又亮的头发,带着桀骜和不羁,精通巫书,擅长算命。自从唐何塞看到她的第一眼就坠落了,神秘的波西米亚女人,闯入了保守的世界。

她在直布罗陀附近靠打劫过往的商人来维持奢靡糜的生活,在情人面前放声大笑,花言巧语地迷惑上流人物。梅里美没有按照世俗的标准去赞赏优雅到骨子里的法国女子,而是创造了这样桀骜不驯的异族人,对自由的追求是她性格中最为闪亮的部分,宁肯死也不屈服。当保守的唐何塞威胁她跟自己走时,她说出了下面让人震憾不已的话“:约瑟,这是办不到的,我已经不爱你了,你却还爱着我,就是因为这个,你才想杀我。我满可以继续对你说谎,但是我不想再费心思了。作为我的罗姆(波西米亚语,意为丈夫),你有权杀死你的罗密(波西米亚语,意为妻子)。但卡门永远是自由的,她生为加里人,死为加里鬼。”

这段话作为卡门临终前的独白,每每读起,都觉得荡气回肠。想起高中课文《装在套子里的人》中缩头缩脑,恨不得把自己与世隔绝的别里柯夫,他与卡门真是天壤之别。

位于中间的便是处于灰色地带的普通人,整日被有形无形的枷索束缚着,不敢大胆追求自己真正想要的。除了“房奴”,“卡奴”,“车奴”我还想自己造一个词“心奴”,这样的人其实是被自己打败的,瞻前顾后,反复权衡,怕这怕那。大一上管理课的时候,老师说“:年轻的时候就应该努力拼搏一番,你们现在没有名利,没有地位,所以也没有什么可失去的。年轻,就是最大的资本。”以上是我读这本书的感想,仅此而已。

《卡门》的读后感2

假期里,我读完了法国作家梅里美的经典之作——《卡门》。梅里美的小说非常好看,借用流行的字眼,就是很有“刺激性”。一个半世纪以来,始终受到广大读者的青睐。他和雨果、巴尔扎克是同时代人,在当时的文坛上也是齐名的。

不过,从作品的数量和深度来看,如果把雨果、巴尔扎克的著作比作“大型超市”的话,那么梅里美的小说就是“精品小屋”了。梅里美的小说篇幅不长,数量又不多,就反映社会的深度和广度,也远远比不上雨果、巴尔扎克、司汤达的作品,但依然显示了永恒的艺术魅力,成为“梅里美现象”。他仅以《卡门》《科隆巴》《伊勒的维纳斯》等十余部中短篇小说,就跻身于不朽作家之列,其中自然有他的独到之处。仅就《卡门》而言,847年一发表,便成为经典之作,而经比才作曲的歌剧《卡门》,又成为西方歌剧的经典。

我看梅里美的小说所产生的印象,大致可借用《卡门》中这样一段话来描述:“晚祷的钟声敲响后几分钟,一大群妇女聚集在河边高高的堤岸下。没有一个男人敢混进她们当中。晚祷钟声一响,说明天已经黑了,钟敲到最后一下,全体妇女便脱衣入水,于是一片欢声笑语,闹得不亦乐乎。男人眼睛睁得大大的,从堤岸高处欣赏这些浴女,却看不到什么。但暗蓝色的河水上,影影绰绰的白色人形使有诗意的人浮想联翩,只要略微思索,就不难想象出狄安娜和仙女们沐浴的情景……”

这种印象,既不像看雨果《悲惨世界》那样真切,也不像看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那样清晰,而是朦朦胧胧,望见那白影憧憧的浴女,恍若狩猎女神和仙女们在沐浴。也可以说,就仿佛在异常的时间、异常的地点,如同神话一般,又不是神话,而是发生在人生的边缘。 不必通读梅里美的全部小说,只需看这本选集就不难发现,这些故事的背景不是人所熟悉的巴黎等大都市,也不是人群密集的场所,虽不能说与世隔绝,却也是化外之地,是社会力量几乎辐射不到的边缘 熊人洛奇》的圣诞故事,就发生在当时显得十分遥远而陌生的立陶宛。再如马铁奥大义灭亲,科隆巴设计复仇,全是科西嘉人所作所为;须知科西嘉岛不久前才从意大利拼入法国版图,全岛自成一统,有自己的语言,文化和习俗,有一种独特的科西嘉精神,是法兰西文明的化外之地,连岛上的法国本土人也是归入四等公民的外国人。

岛上大部分覆盖着荒野丛林,高山峻岭遍布,还受着原始的强力控制。 原始的强力,这正是梅里美所偏爱的。他在《伊勒的'维纳斯》中写道:“强力,哪怕体现在邪恶的欲望中,也总能引起我们的惊叹和不由自主的欣赏。”不过,性格的原始动力,在现代文明社会中已不复存在,只有到社会的边缘、时空的边缘去寻觅了。梅里美的第一篇小说,就写了马铁奥这样一个传奇式人物。他住在强盗出没的丛林边缘,浑身涌动着江湖义气,什么问题都以刀枪解决,是一个受绿林好汉敬重,连军警也不敢招惹的豪杰。可是,偏偏他的独根苗儿,他寄以极大希望的儿子为贪图一块金表,成了被军警追捕而受伤的一个强盗。马铁奥得知内情,既新奇又神气,对现代社会中过着平庸生活的人们,恰恰富有刺激性的诱惑。

文学批判家博兰克丝就谈到,梅里美十分厌恶一些作家为娱乐公众,剖析在自己身上泛滥的半真半假的感情,“漫无节制地满足庸俗群众的低级趣味的好奇心理”,他有意向流行的趣味挑战,选取和现代文明社会尽可能没有联系的题材。梅里美不愿像巴尔扎克那样通过描述周围生活的边缘去寻觅稀有现象,寻找具有发聋振聩的冲击力,能使多愁善感的市民热血沸腾的奇人奇事。他沿着这种取向,舍弃规矩自成方圆,又塑造了科隆巴、卡门这两个神话般的女性形象。科隆巴是个村野的姑娘,但是拿小说结尾时一个农妇的话来说:“那个姑娘美极了,但我敢说她有一双毒眼。”而这双毒眼,正是她那颗复仇女神的心的窗口。她一生仿佛只有一个目的:为父报仇,除掉仇家。为此她千方百计让她哥哥奥索一个退役的军官就范,终于借奥索之手,打死仇家的两个儿子;最后连承受不了打击而疯了的仇家她也不放过,亲自去看他受痛苦折磨的可怜相。在科隆巴看来,社会、法律、文明、道德,全都毫无意义,她一生只干了一件大事,然后是生是死就无所谓了。这种性格的原始动力,比生命还重要,谁敢碰一碰就要倒霉,甚至可能同归于尽。与科隆巴带有野性的美不同,卡门的美带有一种邪性。“她笑的时候,谁都会神魂颠倒”。美色和她的巫术、狡诈都是她的武器。她靠美色将唐何塞拉下水,成为强盗和杀人犯。唐何塞骂她是“妖精”,她也说自己是“魔鬼”——“不许我做什么我立刻就做”。她不再爱唐何塞时,唐何塞怎么哀求,甚至拔出刀来威胁也没用,她绝不改口或求饶,连中两刀,一声不吭地倒下了。卡门不择手段,蔑视和反抗来自社会和他人的任何束缚:“宁可把整个城市烧掉,也不愿去做一天牢”。哪怕拼了性命,她也要维护个性的自由,保持自我的本色。

梅里美笔下这些人物,根本不负任何使命,与世人所诠释的命运无关;他们处于人事的边缘,游离于社会之外,犹如荒野的芜草、丛林的杂木,随生随灭。他们生也好,死也好,无所谓悲剧不悲剧,无所谓逻辑不逻辑,无所谓意义不意义,不能以常人常理去判断。他们有的只是亡命的冲腾勃发,以及生命所呈现的眩目的光彩。梅里美这些故事的结尾,都是鲜血淋淋的场面,冷酷无情的毁灭,如新郎阿尔封斯被维纳斯勒死,熊人洛奇在新婚之夜将新娘撕烂;《科隆巴》《卡门》中有多少人惨死……然而,梅里美并没有把这种悲剧题材写成悲剧,至少没有写成真正意义上的悲剧,的确是其匠心独运之所在。

《卡门》的读后感3

《彼得卡门青》是黑塞27岁时写的成名作,黄色封面上,青翠草坪后,金黄色的树林郁郁苍苍,充满了温暖与生机。

这本书里,黑塞描写了卡门青的前半生,他的友情、爱情和亲情,以及对于人生意义的思索。

卡门青最后感慨,“经历这么多考验,浪费这么多青春之后,我得到了什么呢?”

回头去看,卡门青年轻时博览群书,四处流浪,以投稿写作自力更生;他经历了友情逝去、爱情受挫;他抛弃所谓的社交圈,在平凡人群中寻找温暖;父亲年迈时,卡门青回到群山环绕的故乡,参与村里的房屋翻修,以及两座水坝的修复工程;他曾经”不喜欢与人相处,勉强与人交往,态度总是带着嘲讽与轻蔑”,历经磨练后,他努力变得“平静、谦逊与成熟,内心更加生气勃勃”。

这样可以说,卡门青得到了成为文豪的企盼,美丽动人的经历,还有曾经邂逅的朋友。

好像与我们的青春不一样啊?不用努力上好大学、找好工作吗?对于这个世界,是否我们的理解并不真实?

想起我父亲没上过大学,但是他和我说,考上好大学,你就自由了!那会我也没上过大学,还真的相信了,甚至迫不及待去往他所描述的自由世界。

高中三年,我曾经好奇,为什么身边的同学都不快乐?竟有这么多人(也包括我),盼着高考结束那天,把所有教材狠狠撕破,扔向高不可及的天空。

可真到那一天,我们冲出考场,青春岁月的悲壮与孤独被抛之脑后,大家好像又忘了撕书这件事。也许我们担心,撕了书万一需要复读怎么办?总之,曾经那么期盼的事,突然就不重要了。回首来路,心里有些惆怅。好在,大家都考上了大学,我们可以向前看。

大学第一天,我和一个小圆脸,看着憨厚老实的同学说,以后我们每天去图书馆看书吧!

我在脑海里幻想,四年苦读后,毕业那天,我气质非凡地挥别校园。我为这样雄心壮志的自我,这样青春洋溢的理想激动不已。那时候,我还是清晨七八点的太阳。可惜,我并不知道,那时候也是我大学生活的巅峰,是我青春抛物线的顶点。

四年荏苒,我在图书馆里偶尔停留,读过《大秦帝国》,看了《Prison Break》、几部记不得名字的港剧,从知网上拼凑过几篇“论文”。毕业时,论文指导老师抽空在鼓楼校区见了我一面,他很担心我的论文无法毕业。

关于这,想起我有个朋友,他毕业前一晚倒腾了一篇论文,第二天论文答辩,系主任问他:你论文抄谁的,你知道吗?我朋友一头雾水说不知道。系主任桌子一拍:是我的!

临近毕业,我们工作落定,朋友约我爬泰山。蜿蜒的山道上,雾气氤氲,他和我说了这个段子。我隐隐有种感觉,脚下的泰山,并没有那样一览众山小。大学的世界,不是我父亲描述的那样,也与我的想象去之甚远。甚至,和论文指导老师的理解也不同。他可能不知道,我最后没有修改就把论文交了上去。

我也像卡门青一样追问自己:“经历这么多考验,浪费这么多青春之后,我得到了什么呢?”

一纸毕业证书,一份谋生的工作,以及青春没能免于荒废的遗憾?哦对了,还有那圆脸同学,他在我的提议下,每天读书学习,直至毕业那天。

卡门歌剧观后感

  歌剧《卡门》是法国作曲家比才的最后一部歌剧,也是当今世界上上演率最高的一部歌剧,值得大家去观看。下面我为大家带来卡门歌剧观后感,欢迎大家参考!

  卡门歌剧观后感篇1

  歌剧《卡门》以鲜活的音乐笔触,叙述了一个悲惨的爱情故事。音乐色调的明亮与叙事内容的阴暗,两者间构成强烈反差。这种奇妙的品格不仅成就了作曲家比才的不朽伟业,也使小说家梅里美的原作在歌剧《卡门》面前相形失色。举凡文学名著的改编,陷入简化、稀释乃至歪曲的窘境,为数并不在少。仅歌剧中的文学改编,古诺的《浮士德》和托马斯的《哈姆莱特》均是简化稀释的有名例证,就连威尔第的《奥赛罗》这样被公认可与莎翁原作平起平坐的歌剧改编,也是以损失文学原作的诸多精华为代价。歌剧《卡门》的罕见在于,它不仅保留了原小说的真髓,而且通过音乐的独特力量,从根本上转化和提升了原小说的艺术品质。梅里美的《卡门》充其量是一部“著名的”短篇小说,而比才的《卡门》则具有充分资格被看作是一部“伟大的”歌剧。

  自“卡门”经梅里美之手诞生以来,这个名字已经成为西方文化中一个具有多维象征意味的著名符号。在近一百六十年的演化史中,“卡门”这个女性人物吸引各路英杰,历经文学、音乐、电影、舞蹈等不同媒介的诠释,但只有在歌剧《卡门》中,“她”才获得了充实饱满和有血有肉的本体存在。这是一个必须依靠音乐的呼吸才能获得全部生命的人物,她的妖冶、狂放、热情和坚决,她全身的感官性魔力,几乎“本能地”召唤音乐的加入——因为音乐在所有艺术媒介中,是一种最有效的直刺神经的感官武器。以音乐塑造卡门,优势不言而喻。卡门似专为音乐而生,音乐也在期待着卡门。

  卡门歌剧观后感篇2

  歌剧《卡门》是法国作曲家比才的最后一部歌剧,完成于1874年秋,也是当今世界上上演率最高的一部歌剧。 四幕歌剧 《卡门》主要塑造了一个相貌美丽而性格倔强的吉卜赛姑娘——烟厂女工卡门。卡门使军人班长唐·豪塞堕入情网,并舍弃了他在农村时的情人——温柔而善良的米卡爱拉。后来唐·豪塞因为放走了与女工们打架的卡门而被捕入狱,出狱后他又加入了卡门所在的走私贩的行列。卡门后来又爱上了斗牛士埃斯卡米里奥,在卡门为埃斯卡米里奥斗牛胜利而欢呼时,她却死在了唐·豪塞的匕首下

  本剧以女工、农民出身的士兵和群众为主人公, 这一点,在那个时代的歌剧作品中是罕见的、可贵的。也许正因为作者的刻意创新,本剧在初演时并不为观众接受,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部作品的艺术价值逐渐得到人们的认可,此后变得长盛不衰。这部歌剧以合唱见长,剧中各种体裁和风格的合唱共有十多部。 歌剧的序曲为A大调,回旋曲式。整部序曲建立在具有尖锐对比的形象之上,以华丽、紧凑、引人入胜的音乐来表现这部歌剧的主要内容。序曲中集中了歌剧内最主要的一些旋律,而且使用明暗对比的效果将歌剧的内容充分地表现了出来,主题选自歌剧最后一幕中斗牛士上场时的音乐。 本剧的序曲是音乐会上经常单独演奏的曲目。

  作品不仅仅是作品,其实它反映着一个社会的现实问题。当歌剧《卡门》首演于巴黎喜歌剧院时却遭到失败。一位批评界人士认为乐队的演奏“乱七八糟”;而另一位则评价说,乐曲缺少“创新和个性”。但在今天,《卡门》既获得了评论界的美誉,又受到了大众的欢迎,并且成为19世纪能与旷世奇才莫扎特的作品相提并论的几部歌剧之一。这只能说明巴黎上

  流社会无法容忍这样题材的歌剧而已。

  的确,在现在的人们看来,敢爱敢恨也不是件容易的事。她愿意为了自由而牺牲所有,她敢于做男人才能做的事,她喜欢打情骂俏,自己挑选情人,并且玩弄和欺骗男人,最终又将他们抛弃。她随心所欲,自己制定游戏规则,并且总能赢。风流奢侈、自由奔放、放荡不拘。她不仅让女人们羡慕,更让男人们嫉妒,为爱她而付出一切,为失去她而伤心欲绝。在十九世纪那样一个环境背景下,我们是否可以理解为是作者通过小说展现一种美好未来的假设呢?反正比才是用音乐、表演,用歌剧完美的体现了,这也是歌剧《卡门》历经百年依旧如此受到欢迎的原因吧。有空还要再看看啊。

  唯一我觉得不足的是群众演员有些凌乱,因为很多大型戏剧都是从当地招募临时群众演员,加上语言的问题,西方人明显在集体项目上不如中国人整齐,似乎过于自由了些,想想我们国人的大型舞蹈和戏剧,动作整齐流畅,这可能就是东方集体主义精神和西方自由主义精神的明显差别吧。

  卡门歌剧观后感篇3

  昨晚,我与总政歌剧团首席指挥牛杰和军星爱乐合唱团团长徐苏南同去国家大剧院观看著名法国作曲家比才的代表名作——歌剧《卡门》。这是一台由中外两组演员共同合作完成的世界著名歌剧。看后我感到很震撼。因为在国家大剧院这样顶级殿堂里观看全球歌剧院保留剧目《卡门》,效果别提多么好了。我不是评论家,对世界著名歌剧也是头一次欣赏。我的感觉难以用最准确的词汇来概括和形容。只觉得这场歌剧是我接触声乐以来听到的最棒最美的声音。这一晚不虚此行啊!

  说点粗浅的外行话,国外男女主角的嗓音功底让人吃惊,3个多小时的大幅唱段(咏叹调)音量始终不减。更绝妙的是他们边唱边舞、又跑又跳带加表演,躺着唱、趴着唱、抬腿扭动、向后弯腰、无论怎么做都不影响演唱的声音质量。那歌唱的水平——真是高!全场掌声经久不息。感叹国外艺术家的超高的演技。

  还有歌剧的合唱部分很出彩。也让我真正体会到了什么是合唱?合唱在歌剧中的魅力。特别说明,这台歌剧的群众演员都是国家大剧院合唱团和北京市171中学合唱团演员担任。他们把歌唱与表演融为一体,展现出来的声音明亮、干净、自然、立体、没有个性,辨别不出谁在唱高音谁在唱低音,在台上根据剧情需要男女混合、错落有致、交叉打乱,声音融在一起,呈现出浓浓的整体声音,没有人钻出来。国家大剧院合唱团——真棒!

本文标题: 读卡门读后感300(《卡门》的读后感)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duhougan/405127.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雪地上的风景读后感(读雪地上的书有感)三国演义读后感20字(《三国演义》读后感100字10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