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等一遍鸡鸣,读后感400字多等一遍鸡鸣,很多时候,失败者并不是输在才能与机遇上,他仌不乏艰苦的劳作和智慧,而是败在了那么一点点坚持和忍耐上。...
多等一遍鸡鸣 读后感400字
很多时候,失败者并不是输在才能与机遇上,他仌不乏艰苦的劳作和智慧,而是败在了那么一点点坚持和忍耐上。成功者与失败者的区别,只是多了一点坚持和忍耐,有时是一年,有时是一天,有时仅仅只是一遍鸡鸣。
相传,有两个人向酒神求教如何酿酒。酒神授之以法:选端阳那天饱满的米,与冰雪初融时清冽的高山流泉之水调和,注入千斤紫砂土铸成的陶瓮,再用初夏第一张看见朝阳的新荷盖紧,紧闭九九八十一天,直到鸡叫三遍后方可启封,酒即成矣。
二人假以时日,历尽千辛万苦,克服重重艰难险阻,终于找齐了所有的材料。他俩按照酒神的吩咐把酿酒的材料调和密封好,然后潜心等待那激动人心的时刻的到来。
多么漫长的等待啊。
漫漫长路的终点终于触手可及,第八十一天终于到来了。两个人整夜都不能入睡,等着鸡叫的声音。
这时远远地传来了第一声鸡叫,仿佛过了很久很久,依稀传来了第二遍鸡叫,第三遍鸡叫什么时候才能传来呢?
其中一个人忍不住了,他迫不及待地打开了陶瓮,却惊呆了——里面是一汪浑水,酿出的酒的味道又苦又酸,他后悔极了,失望地把酒洒在地上。
而另外一个,虽然欲望仿佛一把火一样在他心里慢慢地燃烧,让他按捺不住想要伸手,但他还是咬咬牙,坚持到了最后的第三遍鸡叫响彻天空。他打开陶瓮:多么甘甜清澈、沁人心脾的美酒啊!
他成功了,与前者相比,只是多等了一遍鸡鸣而已。
鸡鸣狗盗的读后有感
鸡鸣狗盗的读后有感从小我妈在我交朋友方面管的很严,在家管得着时,决不让我跟村里不听话的孩子晚上出去,应该说从不让我晚上出去,跟好孩子还是坏孩子都不行,所以现在我不是习惯于大学生所谓的夜生活。即使白天也只能跟他们在家附近玩一会,不让我跟他们跑太远,每次我偷偷的跑出去,一玩一整天时,回来就是臭骂,甚至打一顿,那时我怕打,但更爱玩。初中,住宿了,在家的时间少了,每两周回一次家,老妈说的最多的就是不要跟那些大家喝酒赌钱的玩,说谁谁谁又进派出所了,谁谁又打到谁进医院了,要是你跟他们一样,我看都不看你一眼。也许是妈妈的话起作用吧,反正我一次没进派出所,也没被打进医院,只是经常被抓到升旗台批评。不是我真的很听话,我那时真的经常跟那些所谓的坏孩子玩,当然好孩子跟我关系也很好,属于黑白通吃的。我跟坏孩子玩,也就是半夜跑围墙出去到操场看看守流星雨,偶尔赖床不起,被锁宿舍,然后又是缺早操,又是上课迟到,最后还被全校通报批评。或者跟着一起在教室打牌,甚至小赌,不过很少抓到我。在老师们受尽我们的气之后,我从来都没有让爸妈来学校受老师的气,因为我是坏孩子中的好孩子,虽然经常犯错,但是成绩一直很好,只是现在想起,唯一遗憾的是我好像在初中之后就没考过第一,没有让老爸特别高兴过。
那时候也许真的害怕老妈骂,但是又想跟那些所谓的坏孩子玩,所以每次我都是很积极的参与他们的活动,但是到打架现场我只是观战了,而且他们也从来不怪我,并且每次我被人欺负了,都会帮我打架,也许是我那时太小个了,他们觉得我上去也是送死的,所以也就不怪我了。
现在那个时候的好孩子基本都在名牌大学,坏孩子们跟我关系特好的读技校的,做生意的都混的不错,而我可能是比较差的一个了。给自己说好听点就像那个叫方仲永小孩一样吧。学习上勤奋才是王道。现在我的脑袋已经接近愚钝之地了,所幸我意识到要勤奋了,希望来的及。所幸的是那些好孩子和坏孩子尽管很久不联系,而依旧把我当很好的朋友。
句章夜话 | 村庄里的鸡鸣犬吠
秋天,去村庄附近走走,是一次愉快的行走。秋阳下的田野如静物,呈现着乡村应有的富足和温暖,而阳光下的村庄却是安祥静谧的。院子里,柿树上的叶子已经落了大半,细长的枝头垂挂着许多红的、黄的柿子,在翠蓝的天空里,柿子看上去显得格外醒目。院角的一株柑桔树上,翠绿的叶丛间藏着一些绿中泛黄的桔子,我们摘了许多的柿子和桔子,像个农夫一样,感觉自己已经收获满满了。桔子酸甜适宜,尝了一个,忍不住又尝了一个。柿子需要再放一段时间,等它红了软了,味道才好。
再次走近村庄时,已经临近冬至了,中间相隔了几个月的时间,在季节的轮回里,眼前的村庄既熟悉,又有些陌生,好在一切都是想象的样子。那天,天上下起了细雨,田野里湿漉漉的,油菜的叶子绿得油亮,不远处的杨树林里雾蒙蒙的,我无法看清藏在一片杨树林后面的村庄。绕过杨树林,冬雨里的村庄,湿意淋漓而又安然恬静,仿佛村庄在努力靠近更为久远的乡村古意。
村庄里,房前屋后的树上叶子落了,村庄消瘦了许多。这几年,村庄里已经没有新建的房子了,年轻人都去城里买了房子,老的房子大多锁着门,在细雨里显得有些寂寞,村庄也是寂寞的。路边,有几只鸡用爪子在一地的落叶间划拉来划拉去,不时地会发出几声含混不清的“咯咯,咯咯”的声音,不知道它们是不是找到了想要的虫子,或是其它什么可以吃的食物。那些鸡看到我们走来,只是轻快地紧走几步,离开了道路,然后回头望了望我们,随后又用爪子在落叶间划拉着,它们并不显得慌张,也不鸣叫,路边的一片杂木林,仿佛是它们的领地般,而我们只是一群过路的不速之客。一条狗在我们的前面,摇着尾巴边走边嗅,旁若无人,我们从那条狗的身边路过时,它只是往路的边缘靠了靠,给我们让出了一条路,我们从它身边走过去,它依然在路上边走边嗅,我们走过去,并没有打扰到村庄里的那条狗。
想起很多年前,儿时记忆里的村庄一直是异常热闹的。周末,或是假期,很多孩子在村庄里疯跑疯玩,大人们看不过,常用一句话来训斥我们,说我们玩得没有正形,疯成了魔,闹得一个村子里都鸡飞狗跳。训斥归训斥,他们并不能阻止我们继续自己的 游戏 和胡闹,也只得默认我们制造出来的吵闹了。如果少了孩子们制造的种种吵闹声,那么这个村庄就太过清静了,也少了许多趣味。
彼时,住在村子里的人多,家家户户都养着鸡和狗,鸡犬之声时时相闻。有陌生的人闯入村庄,村庄里的狗会次第叫起来,村里的狗用它们独有方式,欢迎陌生人进村,又送他们出村。村子里的盲阿婆甚至能根据村庄里狗叫声的起止,分辨出是谁家来了亲戚。我一直怀疑盲阿婆的眼睛是不是能看见一些什么,不然她怎么能猜得这样准确呢。我心中的疑惑存放不了多久,也没有心思去管盲阿婆的事,依然整日里和村中的同伴们一起疯玩,我们的笑闹和村庄里鸡鸣犬吠之声一起填充着乡村的时光。
当我离开村庄以后,乡村也慢慢地安静了下来,这时候,我才开始怀念村庄里鸡鸣犬吠的日子,怀念那样一个个吵闹无忧的日子。
-完-
夜读专栏作家/章铜胜
民间故事七兄弟读后感50字
民间故事七兄弟读后感古时候,在高山下面,在大海旁边有一个村庄。村庄里有一个老汉,他有七个儿子。七个儿子长得又高又大,又粗又壮。老大叫大壮实,老二叫二刮风,老三叫三铁汉,老四叫不怕热,老五叫五高腿,老六叫六大脚,老七叫七大口。
有一天,老汉对七个儿子说道:“咱们庄西是高山,咱们庄东是大海,出门太不方便了,你们把它搬远一点吧。”
七个儿子答应着出去了。过了一会,老汉走出去一看,海也望不到了,山也不见影啦,四周尽是一溜平川的坡地,黑油油的土不松也不紧,不湿也不于。
老汉又对七个儿子说道:“这么样的好地,哪能叫它闲着,你们把这上面种上些五谷杂粮吧。”
七个儿子答应着,就动手耕种起来。
过了些日子,那一溜平的坡地上,长满了一眼望不到边的好庄稼,快熟的麦子沉甸甸,溜腰高的谷子金闪闪。老汉和七个儿子都欢喜得了不得。
可是,谁知道,好事引了灾祸来。京里的皇帝也知道了这个好地方,就派大臣拿着圣旨,去那里坐催皇粮。
老汉一听发了怒,他不觉叹了一口气,对儿子说道:“孩子,咱们不用再打算过好日子了,皇帝的贪心是个填不满的枯井呀!要是服从了他,那就要给他当一辈子牛马。”
七兄弟听了老汉的话,自然是都很生气,一齐说道:“爹,不用怕,我们弟兄七个进京去和皇帝讲理。”
七兄弟还没走到京城,把门的大将军老远就望到他们了,吓得连忙关紧城门,上上铁杠,嘎喊地锁上一把大锁,爬到城门楼子上躲了起来。
七兄弟到了城门跟前,老大大壮实喊道:“开门呀,我们弟兄七个是进京来跟皇帝讲理的。”
大将军躲在城门楼子里,仰着脸哆哆嗦嗦他说道:“庄户人怎么能跟皇帝讲理!”
大壮实一听火了,伸手一推,只听哗啦啦的一声,城门和城楼子一齐推倒了,尘土扬天,砖石乱滚,大将军也砸死了。
七兄弟又往里走,到了午朝门外,午朝门关得严丝合缝的。老二二刮风说:“大哥,你先歇歇,我去叫门。”他提起嗓子大声地喊道:
“开门呀,我们弟兄七个要进去跟皇帝讲理!”
二刮风叫了好几声也没人答应,不觉一阵生气,一口气喷出来,真好似刮起大风,午朝门和门两旁那盘龙的石柱连摇晃也没摇晃一下子就吹倒了。
满朝的文官武将都吓慌了,谁也不敢出头阻挡。弟兄七个到了金銮殿前,老三三铁汉说道:“二哥,你先歇一会,我去跟皇帝讲理!”
三铁汉向前一走,皇帝早吓得脸皮干黄,慌忙说道:“庄户人怎能和我皇帝讲理,快些推出去斩首!”
三铁汉听了,笑了一声说:“先给你个胳膊试试看!”
他把胳膊朝一个武将伸去,正碰在他那把明晃晃的刀刃上,只听“砰”
的一声,火星乱冒,刀就四分五裂地碎了。
皇帝吓得从龙座上滚了下来,好几个大臣好容易才把他架回了后宫。
皇帝见杀不了七兄弟,就连声地吩咐点火去烧。古时候,在高山下面,在大海旁边有一个村庄。村庄里有一个老汉,他有七个儿子。七个儿子长得又高又大,又粗又壮。老大叫大壮实,老二叫二刮风,老三叫三铁汉,老四叫不怕热,老五叫五高腿,老六叫六大脚,老七叫七大口。有一天,老汉对七个儿子说道:“咱们庄西是高山,咱们庄东是大海,出门太不方便了,你们把它搬远一点吧。”七个儿子答应着出去了。过了一会,老汉走出去一看,海也望不到了,山也不见影啦,四周尽是一溜平川的坡地,黑油油的土不松也:“大哥,你先歇歇,我去叫门。”他提起嗓子大声地喊道:“开门呀,我们弟兄七个要进去跟皇帝讲理!”二刮风叫了好几声也没人答应,不觉一阵生气,一口气喷出来,真好似刮起大风,午朝门和门两旁那盘龙的石柱连摇晃也没摇晃一下子就吹倒了。满朝的文官武将都吓慌了,谁也不敢出头阻挡。弟兄七个到了金銮殿前,老三三铁汉说道:“二哥,你先歇一会,我去跟皇帝讲理!”三铁汉向前一走,皇帝早吓得脸皮干黄,慌忙说道:“庄户人怎能和我皇帝讲理,快些推出去斩首!”三铁汉听了,笑了一声说:“先给你个胳膊试试看!”他把胳膊朝一个武将伸去,正碰在他那把明晃晃的刀刃上,只听“砰”的一声,火星乱冒,刀就四分五裂地碎了。皇帝吓得从龙座上滚了下来,好几个大臣好容易才把他架回了后宫。皇帝见杀不了七兄弟,就连声地吩咐点火去烧。
《一个人的村庄》读后感参考范文三篇
在我们的印象中乡村都是贫穷落后的,但是 你知道吗?正是农村孕育了很多先进的知识分子,为中国的腾飞带去了希望,下面是我整理的《一个人的村庄》 读后感 参考范文三篇,提供参考。
《一个人的村庄》读后感1
2月,终于将这本书完整看了一遍,春风文艺出版社20xx年重印,特别提到出版社,是因为出版社排版朴实、用纸节约。
作者童年生活在老皇渠村,父亲死后随着母亲改嫁来到黄沙梁村生活,在黄沙梁村渡过了少年时期,青年后进城。曾经历了农村到城市(镇)生活的人,应该对文中“当家园废失,我知道所有回家的脚步都已踏踏实实地迈上了虚无之路”这句话多少能够理解一点,或者说乡愁是一个人面对生他长他的故土、驯服他的村庄,却再也回不去的悲伤。
但整本书读下来更大的感受是迷糊——那种进入别人梦境的迷糊,能感受到部分所思所想,但毕竟是别人一场实实在在的大梦。既是大梦,那么偶尔的梦醒就显得格外清晰。
如果理解为一个丨人的村庄,是讲述一群被土地囿住的村民,在一个小地方生根,与庄稼一起春耕夏耘、秋收冬藏,被衣食住行这些基本需求推动着前行,如一条山涧汇入河流,奔向大海,是一条不归之途,又如村庄内外的泥土,最终还是尘归尘土归土。
而有的山涧小溪甚至大河,流着流着就停住了脚步,作者七岁时就体会到了人生的无常——生父死在了老皇渠村的河湾里,他在《两个村子》这篇中自述“我一直刻骨铭心的记着,我们到达黄沙梁村的那个夜晚,每个细节都记得清清楚楚,似乎我从那一刻开始,突然懂得了记事。”
开始记事,如同反季的小苗出了暖房,提前进入了四季轮替,意味着知道了人间的冷暖,尽管“落在一个人一生中的雪,我们不能全部看见”,但等感受到雪的寒意、明白“每个人都在自己的生命中,孤独地过冬”时,却发现对自己身上的雪也无能为力!原野上开荒,挖硬地除杂草,是为了手中有粮心中不慌,但作者真正想说的是“心地才是最好的荒地,很少有人一辈子种好它”,很多人的心田是杂草丛生,草丛中“其实一大群惊世的巨兽被禁锢着,或降龙或伏虎”。
那就是这些了吗?天地以万物为刍狗,但“人无法忍受人的荒芜”,人总要找到些重要的东西来给予自己意义,那些山风溪水、篝篝炊烟,就构成了一个个孤单而又独特的“我”,当你的乡愁平息之后(乡愁总是会平息的),你将会因为心中存在的村庄而高兴。我想,这就是一个人的村庄。
《一个人的村庄》读后感2早就有朋友推荐《一个人的村庄》,他们都对这本书大加赞赏,我便被引燃了兴趣。当我满怀欣喜地找来阅读之后,却大失所望。从体裁上看,像散文?像小说?什么都像,可又什么都不像!从内容上看,除了马呀,驴呀,狗呀,甚至蚂蚁,小虫的,还有那个荒芜的村庄,他到底要表现什么根本没看懂。只是感觉语言粗劣、甚至是无厘头,根本读不下去,因此没读完便放下了。假期开始了,有充足的时间供自己支配,也想读点书充充电,便又想起了《一个人的村庄》。我相信朋友们的审美情趣,相信他们的文学鉴赏水平,他们建议我去读的书,也一定不会错。因此我再一次捧起这本书,认真地开始了阅读。我希望能够咀嚼出它的味道。
《一个人的村庄》语言很独特,毫不修饰的纯粹的泥土气息中,充斥着遍野的庄稼,马嘶牛哞,鹅鸭成群,鸡鸣狗吠……记得有人这样写他:“乡土气的,朴素到平凡,朴素到不平凡”。我觉得很深刻。就是这样的文字将泥土的芬芳融进他的灵魂深处,从而表现出别具一格的独特魅力——也许就是那种叫“乡土感”的东西吧。
乡土的语言同样有着极为细腻地表达。如他在《远远的敲门声》中写到:“我时常怀想起这样一个场景:我从屋里出来,穿过杂草拥围的沙石小路,走向院门……”他在此特别这样自问:“我不理解自己为什么牢牢记住了这个场景。”为什么恰恰是“我从屋门出来,走向院门……两道门之间的这段距离,是我一直不愿走完,在心中一直没让它走完的—段路程。”然而“多少年之后我才想明白:这是一段家里的路。它不同于我以后走在世界上任何一个地方。”所以在这里“我走得轻松自在,不像是赶路,只是在家园里的一次散步。一出院门,就是外面了。马路一直在院门外的荒野上横躺着,多少年后,我就是从这道门出去,踏上满是烫土的马路,变成一个四处奔波的路人。”关于“家”,我们常常形容为“港湾”,形容为“母亲的怀抱”,但是从文化语境上讲“家”只是一个词义相对单薄的词,而“乡”的内涵相对则要显得丰富深厚得多。这两个词的意义看似相近,而实则有别,只有把它们合在一起,才会让你感到意味深长。所以刘亮程在他的文字中,看似仅仅在写着独属于自己那个乡村里的家,但对于有“家”而实际上已经远离了家乡的人,却不难从中读出很深的感触。他的这类乡土感受,显然不是那种传统的乡土感所能完全加以涵盖的。我常常听到关于写作中的独特,另类,我想这应该是一个作家身上最重要的东西之一,也正是这种东西,决定着一个作家的前途和命运吧。
资料介绍,刘亮程的家在新疆古尔班通古特沙湾县的一个小村庄——黄沙梁,这是一个十分贫瘠的沙漠边缘地带。在这里生活着一群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纯朴农民,也孕育了刘亮程这样一个与众不同的作家。
刘亮程的文字透视着他的孤独。
说到孤独,刘亮程在《孤独的声音》中这样写道:“离开野地后,我再没见过和那只灰鸟一样的鸟。这种鸟可能就剩下那一只了,它没有了同类,希望找一个能听懂它话语的生命。他曾经找到了我,在我耳边说了那么多动听的鸟语。可我,只是个地道的农民,没在天上飞过,没有在高高的枝头上站过,我怎会听懂鸟说的事情呢?”我想这里所隐喻的,不正是他自己的内心感受吗?在那样一个闭塞的地方,那样一群人们,只知道春种秋收,在沙土地上寻找生命,只知道“牲畜、草木、天气、一小片阳光,吃、劳动、睡觉。除了这些小事再没啥想头”。至于他的什么散文啊,小说啊,文学意像啊,没人会感兴趣。因此那种找不到“同类”的感觉,怎能是“孤独”这样一个词语便可以解释的!
在《家园荒芜》中作者写到:“故乡是一个人的羞涩处,也是一个人最大的隐秘。”当“我把故乡隐藏在身后,单枪匹马去闯荡生活”,昔日的黄沙梁没有变成想象中的样子,却是更荒芜了。又是时间,不仅把人和事淡化了,更把希望中的景致摧毁了。这种摧毁比兴旺和繁荣都要“更强大,也更深远地浸透在生活中、灵魂中”留给人一种苍凉和无奈。
有人常说,因为改变,所以怀念。故而,这苍凉,是时间匆匆流逝的结果,是作者内心最真实的感受,也只有经过时间磨砺的孤独才如此真实而感人。我想,是不是我们的内心深处都有一个人的村庄呢?自己的灵魂就栖居在村庄里,无论世界怎样车水马龙,怎样喧嚣沸腾,自己都是孤独的,心底的苍凉,只有自己才会真正的理解。
在刘亮程的文字中,所有的鸡鸭猫狗、驴马牛羊、草木鱼虫、风土山水,都被他赋予诗情画意般的臆想的升华。
刘亮程的散文写“物”明显要多于写“人”。似乎他对那些极其普通的草木与牲畜,也总能别有一种了然和会心,所以它们一经出现在他笔下,往往都会给人带来一种很新鲜、很深邃的感觉。但刘亮程回过头来会不无狡黠地告诉你:“我从草木身上得到的只是一些人的道理,并不是草木的道理。我自认为弄懂了它们,其实我弄懂了自己。”正是由于他能够在事物这面“镜子”里,看清了人生的某种面貌或意味,所以他才能够时常把物境和人境写“通”了。比如他这样写到狗:“一条狗能活到老,真是件不易的事。太厉害不行,太懦弱不行,不解人意,太解人意了均不行。总之,稍一马虎便会被人剥了皮炖了肉。狗本是看家守院的,更多时候却连自己都看守不住。”在这里他看似在感叹狗的一生,其实笔笔道出的,不也是人间的沧桑吗?做人难!!
《一个人的村庄》是极端的,他对一切乡土的东西毫无保留地赞颂,这种不计客观的近乎沉湎的偏偏执的爱,令我异常惊讶,又不能不去赞赏。
其实一直到今天,我都还在怀疑,我到底有没有真正的读懂《一个人的村庄》呢?我的这些文字所表述的是不是有点意思呢?如果有人说你懂了,你的解读很准确,那我一定会心花怒放。至于好在哪里,我还是说不出来,“很特别”是我给的定位。对于这种特别的文字,我心存敬仰!
《一个人的村庄》读后感3看这本书断断续续看了要一个月,昨夜熬夜将它看完。它适合任何时候读,闲暇的大段时光仔细品读,或者只是很短的时间拿来看两页,时间或长或短,都能给人以触动。
喜欢这样的文字,干净。不涉及商业利益,没有那些浮躁与虚无,只是描写生我养我村庄中的事,平实朴素,让人感觉就像踏在泥土上,接着地气儿心里有着落不发慌。不矫揉造作,不装模作样,只是一个土里来土里去的庄稼人絮叨着,同你拉嗑唠家常。那些淡如白水的语言却时常让人深思:哦,原来生活是这样的。最浅显的话却总让人深思,这就是思想和阅历的魅力。
很难写出一个整体的读后感。书中的每个章节每个段落时常给人不同的感触,关于生活的各个方面。看似无关痛痒的平静叙述,总让人兀自生发出许多联想,觉得那些普通的话也不普通了。说刘亮程是个作家,是个农民,都不假。写的就是地里的事儿。院里墙根下生锈的锄头,发情的牛马,晚霞下屋顶袅袅升起的炊烟,男女在夜幕中的嬉骂,一条泥泞的小路,熟透到掉穗的麦子,一朵没人注意的野花一棵坚强生长的草,一阵冷彻的风,张三李四王二麻子。看似草芥不值一提的人和事原来均可入诗作画,读起来别有一番滋味。
一个人的村庄,像是陶潜的桃花源,像是老子向往的小国寡民。清静无为。
在众人忙于生计为利益奔走时,你却不知道在地球的另一个角落里有一个人生活在那个宁静的村庄里,看山坡上一滩草,数地上的蚂蚁,看日头从这边移到那边。正如同他自己写道:“在我们看不见的角角落落里,我们找不到的那些人,正面对着这样那样的一两件小事,不知不觉地过去了一辈子。连抬头看一眼天的时间都没有,更别说地久天长地想念一个人。”
我们不知道这些,不知道别人的生活是怎样,同样难以揣摩其他的生灵。
我们不是草,未曾将自己腿脚埋入到土中生长起来,所以不明白一株草是怎样想的。
我们不是蚂蚁或者甲虫,自以为它们翻过土包是为了找寻食物,自作聪明为它们减少路程,却见它们又自己爬了回来。
我们不是墙根下的那条老狗,不知在日头下睡着的它梦见了什么。
我们能做的只是在一个人的村庄里安息,犁好自己的一块地,只管用锄头除掉自己田埂上的荒草,种自己的一季庄稼,过自己的日子。
一个人若是能做好这些已经算是完满。
不追着时间乱跑,不轻易被一阵无名的风刮走,安居在一个人的村庄,几十年来自家房上的空气都与众不同掺了自己的味道,那里的水土、阳光、空气都熟悉了,房子里积攒着长年累月的时光,有黄金般珍贵的细节。在熟悉的地方时光似乎慢下来,想让人多活一阵子。人在该醒来的时候醒来,在该睡去的时候睡去。藏在家门下面的钥匙不知去了哪里,冻坏的骨头再难以回暖。那些过去的事就让它随着风吹到田野里,不去捡起。
这即是一个人的村庄中的生活。每个人都有这样的村庄,让我们习惯在那里生长的家乡。在地图上的某一个角落,在心脏中的一个位置。
我喜欢刘亮程对人这一辈子的规划:如果我能活六十岁的话,我用三十年的时间往前走,再用剩下的三十年往回走,这样一辈子刚好够用。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