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好读后感读了一本书或一篇文章后,有所感而写成的文章就是读后感。写读后感从内容上说,一是要读懂原文;二是要对原文的内容要有切实的感受和体会。...
如何写好读后感
读了一本书或一篇文章后,有所感而写成的文章就是读后感。写读后感从内容上说,一是要读懂原文;二是要对原文的内容要有切实的感受和体会。从写法上说,它也要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与一般短小的评论文问并无多大的区别。本文将介绍如何写好读后感。📖紧密联系原文读后感是从原文生发出来的,是要写出对原文中心思想或重要观点的深刻感受。因此,感想不能脱离原文的内容。读后感与原文的联系,主要不是表现在个别词句上,而是表现在思想意义的承接上。读后感在联系原文时,要防止过多的复述和引用原文,把读后感写成“读后抄”。🤔阐述基本观点读后感既要联系原文,又不是原文思想内容的简单照搬。他应该联系原文确立读者自己的观点。读后感的基本观点可以是原文的中心或重要观点的进一步深化和明确;也可以从原文的内容中引出不同于原文的观点。可见,写读后感切忌囿于原文,照搬原文,无所发挥。🌍联系社会实际读后感写的是作者自己读了原文的感受。这种感受常常是由原文的内容所触发,引起对现实生活或自己的学习、工作、思想等方面问题的思考而获得的。因此,一般的读后感总要解决一两个实际问题。
怎样写读后感
读后感是读书笔记的一种,是读了一篇文章或一本书以后写下的感想。写读后感,是巩固读书收获、提高作文水平的重要方法。📖认真读懂原文首先要认真地读懂原文。可以逐段阅读,从读懂每段的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的层次思路,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与思想感情,这样,就为你写读后感打下了基础。📝写体会深的部分写读后感不要面面俱到地叙述,处处写心得体会。要抓住文章中最令你感动、体会最深的内容写。🌍联系实际谈感想重点应在写“感”,千万不要写成原文概要。你可以结合当前社会实际和你自己的思想、学习、生活实际等,写出你的心得、感受,发表你的见解、议论,谈出你所受到的启发、教育等。📝掌握基本的写法一般的写法是先写你读了什么文章,简要地概述主要内容、中心,然后用主要篇幅写自己的感受和体会。一篇读后感可以拟一个正题和一个副题(只有一个正题也可以)。开头可以总括全文,可以点明中心,也可以渲染环境。
《原则》优秀读后感
读完一本书以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需要回过头来写一写读后感了。但是读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下面是我帮大家整理的《原则》优秀读后感(精选8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原则》优秀读后感1任何组织或机构若想正常运转,其工作原则必须与该机构成员的生活原则相契合。——瑞·达利欧
一个机构就像一部机器,主要由两组部件构成:文化和员工。二者之间相互产生影响,因为机构的员工塑造了机构的文化,而机构的文化决定了选用什么样的员工。优秀的机构拥有优秀的员工和优秀的文化。优秀的员工具备高尚的品格和出色的能力。优秀的文化不掩盖问题和分歧,而是公开妥善解决,喜欢让想象力驰骋且愿意开创先河。
首要原则是打造良好的文化。
要营造一种允许犯错,但不容忍罔顾教训一错再错的文化。意识到错误是事物演化过程中的自然连带部分。不要纠结于一时的成败,要放眼于达到目标。要观察错误模式,判断是否因缺点而引起。记住在经历痛苦后要反躬自省。知道哪些错误可以接受,哪些错误无法容忍,不要让你的下属犯不可接受的错误。
第二大原则是用对人。
之所以要用对人,是因为用人不当的代价高昂。要让合适的人做合适的事,要记住人与人存在差异,认识不同、思维不同使不同的人适合不同工作。对待你的团队要像体育界管理者那样:没人能靠一己之力单独取胜,但每个人都必须战胜对手。
出色的人不容易找,所以要想着怎样留住人。找人不仅是干份具体工作,你还要愿意与其分享你的生活。考虑薪酬时,要提供稳定性也要让人看到机会。要记住维系伟大的合作关系,比金钱更重要的是体贴和宽厚。
为了恰当地用对人,还要持续培训、测试、评估和调配员工。要懂得你和你的下属将经历个人成长。要准确地评价人,不做“好好先生”。严厉的爱既是最难给的,也是最重要的爱(因为它很不受欢迎)。要知道了解人们怎样处事和判断这种处事方式能否取得好结果,这比了解他们做了什么更重要。
瑞·达利欧将做好桥水基金的方法总结为《原则》,涵盖生活、工作、管理等方面,林林总总,你总以为成功有秘密,读完你可能发现成功道理大致相似,其中不少你也听过,觉得不过如此——但说到,并且做到,这才是成就瑞·达利欧的秘密,这才叫原则。
《原则》优秀读后感2跟风读完了这本今年1月出版的畅销书。我之前很少看经管或投资类的书,所以对这类畅销书不是很感冒。但是这本书实在名气太大,各种赞美之词,所以忍不住就买来看了。还好这本98元的书物超所值。
这本书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他的个人经历。第二部分是他分享的生活原则。第三部分是工作原则。我也就按照这个顺序说说自己的感想。
一、个人经历
先说说作者。我之前从来没有关注过投资这个领域,所以达利欧这个大咖还有桥水基金这个名字自己是第一次听说。看完这本书,对于他的经历最感兴趣的是他对中国的极大兴趣。他对中国非常有好感,他曾经让他的11岁儿子寄宿在北京的朋友家,独自在北京生活了一年。还有就是他对岐山书记不吝赞美之词。而且听说他现在每半年就来中国一次。他自己甚至开玩笑说上辈子可能是中国人。其次感兴趣的是桥水这个公司。从这本书看看来,桥水公司对于外界来说是一个有点神秘的公司,甚至是有点邪教感觉的公司。这可能是因为桥水奉行的企业文化和一般西方企业奉行的自由和个性化的企业文化是相悖的。从本书的名字也可以看出来,达利欧以及他所建立的桥水基金是非常注重规则,相比起个性化,更注重所有人对于原则的绝对服从。他和桥水基金对原则的坚守不仅仅是停留在口头,而是要记下来,甚至要用计算机把这些原则固化下来,而这些计算机固化下来的模型就是个人或者公司决策的依据。这种对于原则的绝对坚守造就了达利欧和桥水的成功。而他也在这本书里把他运用的原则公开分享出来。
二、生活原则
这部分我觉得是本书的最最精华的内容。就像我上一篇文章中提到的优秀的人都有些共性的品质,在这部分里,我认为达利欧就把这些优秀的品质总结出来,枚举出来。如果我们能够在这些原则中选取出适合我们的,再按照他的方法建立自己的原则,一定会带来成长,让我们在朝向成功的路上更加顺畅。生活原则最重要的前提是独立思考三个问题:你想要什么?事实是什么?如何实现你的目标?第一个问题是探究内在的过程,答案是你的梦想;第二个问题是探究外在的过程,答案是现实;第三个问题是探究方法的过程,答案是你的决心。所以梦想+现实+决心=成功。仔细想想,很多人没有成功是输在了现实和决心,所以这个世界多的是空想家。现实是自己的能力和拥有的资源,真正理解现实最重要的一个标志是认识到有些事是永远做不到的。不要过于被自己的梦想感动,而要真正认识到个人的局限以及对于失败的承认。决心,这里更多的是指一套方法,并按照这个方法执行下去。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保有开放的头脑,决心不是说固守自己的想法一意孤行,而是说拥有开放头脑,知道什么时候采用别人的决策。因为真正要坚定的目标是做出最优决策而不是你个人的决策。
三、工作原则
简单来说桥水基金的三大工作原则就是极度求真,极度透明,创意择优。相对于生活原则的普适性,工作原则在中国公司中还是要有所取舍的。我当然喜欢这样的企业文化,可以在一个公开,透明,公开辩论,可信度评分的环境中工作。但是我觉得以现在中国的大部分企业的现实,很难应用这些工作原则。首先国企不适合。国企的组织架构,企业文化就不能提供一个这样的环境,而且在人员素质和信息化能力方面还不具备这样的专业能力。小公司可能也不适合,毕竟这样大规模原则应用对于一个快速反应的中小企业反而是一种负担。那像那些独角兽公司呢?可能是最适合移植这种文化的。但是我一直对于中国人本身文化里面的隐晦有一种担忧,即便是最年轻的新新人类是否能够容忍这种极度透明。因为要求他人求真和透明的同时也要把自己全部求真和透明。就像对所有的会议录音,单说这一原则,就不是所有人能接受的。不过,不论是哪种企业类型都可以在不同程度上借鉴这些规则,适度地制定自己的原则。
四、总结
这本《原则》确实是一本非常好的书,阅读起来也很过瘾。里面有许多干货,值得多看几遍。这本书适合各类人群阅读,可以作为成长类书籍,也可以作为日常心理学书籍,还可以当作管理圣经,人力资源经理在招聘和绩效管理的参考。里面提到的可信度评分方法相对于绩效评价或许更有价值。
《原则》优秀读后感3《原则》一书内容十分丰富,作者Dalio将自己超过四十年的人生经历和创业经验和盘托出,向读者娓娓道来。我想,无论读者是谁,无论处在人生的哪个阶段,大概都会从此书中受益。也正是因为如此,每位读者阅读后的体会和收获也将很不相同。我在这里谈谈令我感受最深的几点。
首先,要多做有意义的思考。本书一开始,就开明宗义地提出了三个问题:(1)你想要什么?(2)现实是什么?(3)你打算怎么做?如果不打算稀里糊涂地过一辈子,这几个问题都是我们需要想清楚的。一开始的时候,或者在很长时间内,我们也许对这几个问题都没有清晰的答案;甚至,随着我们的阅历增长,人生目标也在不断变化。但我们必须经常思考这几个问题。
根据我的经验,人生中的很多不快和痛苦,都是由于自己的期望和现实之间的不匹配造成的。期望和现实之间有差距,这很正常。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一般有两个选择。第一是选择接受现实,因此拉低自己的期望。第二是不打算接受现实,那就需要制定出一个行动的计划,让现实逐渐向期望靠拢。我们可以短时间生活在期望和现实的巨大差距之中,但时间长了肯定行不通。
在这个思考的过程中,期望和现实往往也都在不断变化,因此这是个动态调整的过程。最理想的状态是,我的期望总是设定得比现实高那么一点,这样我既有动力去努力工作,也不至于因目标定的太高而气馁沮丧。
其次,是要极端诚实、正确面对自己的弱点。这里说的诚实,不是说不能欺骗别人,因为那是做人的基本准则之一,根本就不在讨论范围内。这里的意思是说,要极端诚实地面对自己。我们是什么样的人,我们的性格如何,我们的强项和弱点是什么,我们自己最清楚。如果有不太清楚的地方,可以找别人帮助。我们可以尝试,可以提高,可以失败,但不能伪装。如果不能对自己诚实,不能正视自己的弱点,那我们就很难进步,就无法拥有更加有意义和成功的人生和职业。
和多数人的观点不同,Dalio告诉我们有弱点本身并不是一件坏事。在他看来,他没有遇见过完美而成功的人士。即使他眼中的英雄,在一生的经历当中也会不断遇到各种挫败,很多时候是因为他们的弱点所导致的。但这些英雄式的人物能够正视自己,能够克服弱点,并不会让自我感觉阻碍自己的进步。这一点对我们来说尤其重要。我们是金融市场的参与者,我们的弱点会被立刻且毫不留情地放映在业绩上。在市场面前,我们的自我感觉或者面子毫无价值。比如,我们做错了方向,难道市场会顾及我们的面子问题而改变其运行方向吗?当然不会。这种情况下,我们能做的只有收起面子、认识错误、纠正错误,没有第二条路可以选择。
第三,和上面那点相关联的是,我们如何面对失败。我们不是不可以失败,而是该如何去面对失败,是被失败打倒,还是把失败当作不可多得的学习机会,从中汲取经验而完善自己?个人如此,机构也是如此。比如很多公司在挫折面前就一蹶不振,甚至退出历史舞台。Dalio举了一个例子,就是几十年前道琼斯指数中的成分股,只有很少数目前还在指数当中,就是这个原因。尼采说过,“凡是杀不死我的都会让我更强大”。没错,但前提是我们要从错误中学习。
在如何面对失败的态度上,古往今来人们的分歧其实还是挺大的。我有种感觉就是我们的文化似乎对失败非常不宽容。比如,在历史上,如果是武将战败了,那么等待他们的结果就比较悲惨,一般是要被军法处置的,比如被斩首。如果是文臣失败了,比如推行某种变法失败,那么等待他们的常常是身败名裂,甚至在道德上被谴责。这些情况在我们的历史上一再重演。但反观西方,对失败就宽容很多。比如在古罗马,战败的将军一般不会受到严厉的惩罚,除非有通敌卖国的嫌疑;相反,他们中的很多人都会被重新启用,继续在战场上驰骋。古罗马人认为,败军之将从失败中学到胜利所不能带来的宝贵经验,而且军人的荣誉感会驱使他们今后去追逐辉煌的胜利。
只允许胜利而不能容忍失败还将引发更多的问题,比如不敢尝试,比如当事人想尽办法掩盖失败。这方面,已经有很多智者做过很多的论述。对于我们来说,这问题非常关键。在金融市场上,失败是常态,有个说法是:长期来看,如果你“只有”50%的成功率,那就已经很好了;能有60%的成功率,你就是传奇;如果你的成功率能达到70%,你就是上帝。
《原则》优秀读后感4《原则》这本书读完有一段时间了,一是自己有点懒,二是书的内容有点宏大,好像抓不到重点,所以拖了一周多的时间才写一些读书感受。
作者是瑞·达利欧(RayDalio),对冲基金公司桥水创始人。他出生于纽约长岛一个非常普通的中产阶级家庭,26岁时在自己的两居室公寓内创办了桥水。经过42年的发展,桥水位列美国最重要的私营公司榜单第五位(《财富》杂志)。他入选《时代周刊》世界100位最具影响力人物,并跻身《福布斯》世界前100名富豪行列。由于他独到的投资准则改变了基金业,美国CIO经理人杂志称其为“投资界的史蒂夫·乔布斯”。
1、内容梗概
书的内容主要有三部分,第一部分讲述自己的人生经历,创业,创业失败,人生低谷,然后再次创业,得到回报;第二部分讲述生活中的原则;第三部分讲述工作中的原则。如果让我说整本书的最大收获,我想结论是高效生活,高效工作,有效率、质量的过一生。
2、大体感受
对于生活,要独立思考,自己想要什么,现状是什么样的,然后如何去做呢。在思考目标和实现目标的过程中,想要做到高效,要学会做最优抉择,评估和诊断现状,头脑开放的思考,在过程中也会遇到很多困难,不要让人脑情绪部分控制我们,让我们有太多畏难情绪,进量去理性思考,理性看待困难,并且思考应对措施和改进。
对于工作,一是打造宗教般的文化,透明开放,并且让员工建立有意义的人际关系,并且有意义的工作;二是工作流程化、机制化,并且在更高的层面去观察思考流程、机制,不断的反馈优化。
对于工作部分,再分享三个小点:
A、对于错误的态度。可以接受错误,不能接受一错再错,员工做一些事情,犯错误可以尽量避免,但总会发生的,如果不能容忍错误,会影响员工放开手脚、大胆尝试,但是如果是一错再错,那态度和聪明度都有问题。
B、人各有所长,合理使用。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长或者擅长的领域,要尽量标签化员工的擅长点和性格点,匹配合适的工作,并且对于岗位,建立匹配模型,让合适的人做最有效率;对于自己,也要认清自己不擅长的地方,遇到问题的时候,去请教那么在该领域擅长的人,而不是自己聊得来的人。
C、建立反馈机制。反馈是最高效的进步方法。对于流程,要有反馈然后改进,反馈点可以来自于结果和目标的对比,深入分析,也可以看过程中的逻辑方法,修正;对于个人,要经常自我反思,没有反馈、思考的做事情,进步很慢,就好比,有100个数字,从1-100,我需要猜出来你选了哪个数字,如果没有反馈的化,可能是1次,也可能是100次,但是有反馈的话,2的7次方是128,那么1-7次就可以猜对,大大提高效率。
《原则》优秀读后感5初识《原则》这本书,在京东管理类热销榜上。翻一遍目录,深知有用、大有所用。
后来一次忘带纸质版,上微信读书搜寻,名为《原则(罗振宇跨年演讲推荐)》。故又特意去看罗振宇跨年演讲——《时间的朋友20xx》,这是第二次认识《原则》。不能不说,罗振宇的演讲带些许喧哗取宠,但不妨碍带来一波崭新的思维。
罗振宇道:《原则》呈现了一个用“人生算法”驱动的生存方式,成就=核心算法×大量重复动作的平方。说得更简单一点,人生算法就是你面对世界不断重复的最基本的套路,找到它,重复它,强化它。
“人生算法”,我更乐意直白称为套路。这是人生的“公式”,不假思索做出更高概率的正确决断。我们有经验了,没有总结,没有套路。我们有经验了,有总结,有点套路。但记得一句话“你现在所经历以为跨不过的槛,之前或者已经有千千万万人经历过”,看瑞·达利欧跨过的经验,去总结,大有套路。
这不是对普通人虚无的成功学或鸡汤,毕竟瑞·达利欧和史蒂夫·乔布斯一样,没有比尔盖茨的IBM高管妈妈、马化腾的国企总经理爸爸、马云政商关系浓厚的艺术家族背景。他们都是真正白手起家,而区别在于瑞·达利欧把经验总结出来给世人,史蒂夫·乔布斯只留下了曾经极致的苹果。
因此,这部书对我来说是一个现实导师。记得好几次遇到困难解决不了,翻一翻,豁然开朗。“相信极度求真和极度透明”、“做到头脑极度开放”、“打造允许犯错,但不容忍罔顾教训、一错再错的文化”...
我不相信努力越大就收获越大,那样的话我去搬砖能搬出世界首富。当然如果不努力,连搬砖的机会都没。而我坚信正确的方向、适合的套路是成长关键。方向错了,越努力离目标越远。有了套路,相当于有了减少跌撞的“捷径”。
一生碌碌无为可怕吗?那一生都在努力仍碌碌无为呢?
《原则》提供了一套逻辑严密的、可执行的套路,瑞·达利欧希望大家要么不努力碌碌无为,要么努力并可以实现一点人生价值。
“时间就像一条河流,载着我们顺流而下,遇到需要做出决策的现实。我们停不下来,也无法避免与之相遇。我们只能以最好的方式应对。”
《原则》优秀读后感6当初在看到《原则》这本书的时候,我原以为这又是一本由成功人士所写的、有着固定套路的励志畅销书。不过在我深入阅读以后发现,这本书其实和同类的书籍有着很大的不同。
该书的作者达利欧是对冲基金公司桥水创始人。他出生于纽约长岛一个非常普通的中产阶级家庭,26岁时在自己的两居室公寓内创办了桥水。经过42年的发展,桥水位列美国最重要的私营公司榜单第五位(《财富》杂志)。他入选《时代周刊》世界100位最具影响力人物,并跻身《福布斯》世界前100名富豪行列。但是谁也都不曾想到,在达利欧初入股票市场的时候,由于他那自大和自负的性格,加上他的错误决定,曾使自己的公司差点面临破产,并且不得不像父亲借钱来维持生计。在那次教训之后,作者学会了谦卑,并决定去制定一些列的系统和原则。而他之后也将他公司的原则和秘密一一向世人公开,希望可以帮助所有人努力,不断进步,实现生命的最大价值。
《原则》的内容主要分为三大段,第一段是写达利欧成立桥水基金到现在的故事,后面两段讲的则分别是“作者的生活的原则”和“桥水的工作的原则”。作者将自己的成功归结于他将这些不管是自己的或者是他人的经验知识总结起来,让自己即使在无知的情况下,也可以知道该怎么做。作者相信,只有透过将个人原则逐条记录下来,然后准确的执行它,人才能跳脱一切的矛盾、不理性和脆弱。以下我想分享我有感而发的想法。
一、有明确的目标。有的人在追求一万多元的名牌手袋或希望驾驶一辆名贵的车,但其实这样很少会有快乐的感觉。因为他们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千万不要把成功的标签误认为是成功本身。我们一定要确立追求的方向是什么。还有,如果你把目标设定为能力范围内可以实现的事,那么你的自我要求就太低了。记住,伟大的期望创造伟大的能力。
二、找到问题。把那些令你感到很痛苦的问题视为能令你进步的机会。大多数人都不喜欢这么做,因为那些问题会暴露他们的缺点。他们通常会避而不谈,或是很抗拒。但对于我来说我知道自己必须这么做。从我进入大学以来,我非常正视我的拖延习惯问题,纵使早期有很多的想法,我却不会采取任何的行动。而现在,只要我想做的',我都会及时践行,为自己未来留下生命足迹。
三、保持头脑开放。有没有遇到过当与人讨论时,对方是有多坚持他的想法是正确的,而你的想法是错误的。一个头脑、思想封闭的人,他们有太多先入之主,结果是他们不断地只看自己喜欢的事物,不断地在自己的盲点上撞墙。所以我常常跟人们说多元地阅读的重要性。训练自己分析不同的观点和不同的可能性,而不是让你的自我意识或思维盲点阻碍你向前。我确实也有过与人发生争执时,自己也变得情绪化,而对方认为我不成熟、没本钱与他争辩。这其实是毫无意义的。大多数人认为分歧是不好的事,但我认为这是学习的机会。每次在分歧中能学到东西、并在其中愿意改变自己想法的人,会收获很多。而那些仍坚持自己的想法、顽固地拒绝学习和改变的人,他们又会有多大的价值产生呢?
我妈妈曾经跟我讲过,真正关心你的人,会指出你的缺点,而那些默不作声、与你好好看看的人,你需要小心。确幸小时候就已经将这番话放在心上。我很珍惜遇上每一个指出我的不足、与我审视问题、给予我回应的朋友。
在读这本书之前,我有联想到电影《英雄本色》里面,由周润发饰演的Mark所说的那句经典对白:“我有自己的原则,我不想一辈子被人踩在脚下。”而当我读这本书的时候亦在思考自己的原则。之前所一直坚持的原则,或许被时间或社会慢慢磨减了。当能重拾自己的原则,并一步步地去实践,相信在未来的道路上能走得更加顺利。
所以,虽然改变的过程很痛苦很困难,也可能人生一场,终是夸父追日般的永难出头。但是为了身边我们爱的和爱我们的人,都要更像着阳光,努力变成更好的自己。
《原则》优秀读后感7每年都有畅销书,20xx年的畅销书之一据说是《原则》,有诺泰的伙伴向我推荐这本“网红书”,遂托同事一起买来阅读。书很快到货,厚厚的一本,黑黑的硬皮封面,简单的装帧设计,一下子让我想起了《圣经》的装帧......
书中介绍了大亨瑞.达利欧的成长历程及他在生活以及工作的历程中所摸索、信奉的原则,如“痛苦+反思=进步”“极度开放”“极度透明”“民主意见征集”“建立分析模型”“英雄的成长路径”“极富智慧极度务实”等很多,不一一列举,虽然,作者不一定看到这篇读后感,但是我仍要在此对作者的真诚、热情、无私、辛苦付出和高质量的内容表示感谢!
掩卷而思,这些原则是作者总结和遵循并导致其成功的宝贵原则!但是,这些原则能在每个人身上发挥的作用是不一样的,这就如面对干涸的大地,上帝赐给了甘霖,但是大地上的每株草木生灵吸收的是不一样的,无缘吸收的也大批存在......
这是为什么?“痛苦+反思=进步”。痛苦是个人欲望和环境造就的。反思呢?什么造就的?为什么有人反思进步了,大部分人在不停抱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循环往复,沉迷苦旅?找不到最根本的原因,那这台进步的机器还是无法启动......
欲望是人都有的,环境是人人都面对的,这两者以及这两者的产物“痛苦”都是人人享有,人人生而平等的。那不一样的就是“反思”了,那,能启动“反思”的核心驱动力是什么呢?我认为,是坚韧而又渺小到微不足道的“上进心”。
“上进心”很渺小,渺小到我们压根看不见摸不着。“上进心”必须够坚韧,坚韧到百折不挠。
这是我们人与人之间唯一的希望和区别!这是我们最可贵的品质!是我们活出精彩人生的底层心法。无论时代如何变迁,环境如何艰苦,任务如何艰巨,拥有“上进心”“心怀希望,坚毅前行”是我们心中永远的不灭的前行灯塔!
《原则》优秀读后感8原则是一本结合了心理学,管理学和哲学的书。
作者是目前世界最大对冲基金——桥水基金的创始人RayDalio。整本书主要分为三部分,个人经历,针对个人的生活原则以及针对企业管理的管理原则。第一部分是作者的背景介绍,帮助读者来理解作者的行为处事的模式,以及背后的原因。第三部分是以桥水为例,详尽的介绍了Dalio是通过设立怎样的制度来帮助企业发展的。这部分也是读起来最吃力的部分,因为离我的生活太遥远了,可能企业家读起来会更有收获一点。不过值得一提的是,我认为桥水这样的完全透明的管理制度也不一定适合所有的公司。作者提出的理论有值得采纳的部分,但全部照搬的话未必适合每个行业,毕竟不同行业有各自的行业特点。
最让我受到启发的是第二部分的两个观点。
第一,保持开放的头脑。
书中提到人们对自己总有一个误会,误会自己总是对的。所以一旦有别人提出反对观点,人们大脑中的最古老的杏仁核会支配我们对这种疑似攻击行为做出反击,后果就是两个互相不接受对方的意见,造成了无效的谈判,浪费了大家的时间。讨论事情永远是以找出最优解为目的,而不是去说服别人相信自己的观点。
第二,比观点更重要的是别人提出反对意见时背后思考的逻辑。
不管是在微博,优酷还是b站都能看到网友因为各自不同的观点而互相进行人身攻击,这种行为当然是没有意义又愚蠢的。其中他们最后演化成人身攻击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没有人试着从逻辑的角度上去理解对方的观点。每个人的观点行程都跟他周围的生长环境,家庭教育,生活阅历,个人习惯有关。在不理解对方的环境下单纯的就对方的观点进行指正,强调你怎么和我观点不一样是物化对方的一种行为。
最后读了一些关于商业的书,虽然看起来非常吃力。经常读到睡着,但看完以后还是受益颇多,不同学科的书籍往往能给人提供新的视野,这也就是读书的乐趣吧。
《原则》读后感1500字
《原则》读后感1500字
作者在书中多角度阐述了自己生活、工作、管理原则,下面是书中我觉得值得思考的几个方面:
学会总结运用原则
原文
经验告诉我,在做任何决定时,仔细思考并写下我的决策标准,是价值无限的,于是我养成了这么做的习惯。随着时间的推移,我收集的原则变成了一系列决策所需的要素。我与我的公司——桥水的员工分享这些原则,并邀请他们帮助我在行动中检验我的原则,通过这么做,我不断地提炼和完善我的原则。
原则本身也是一种杠杆形式——可以提升对形势的理解和认识,这样你就不必每次遇到问题时都花费同样的精力。
思考
学会在生活工作中总结自己在各种情况下该如何做决策,如何行动,形成自己的原则,并根据现实的反馈调整自己的原则。我觉得是这本书最重要,最重要,最重要的一点。
有一句话说“三次以上重复操作就要考虑自动化”。建立原则相当于把自己的决策过程自动化,在下次相同情况下可以节省思考过程。
创意择优
原文
具有可信度的观点来自:(1)多次成功地解决了相关问题的人;(2)能够有逻辑地解释结论背后因果关系的人。
做出正确决策的最佳途径,就是与其他更博学的人沟通互动。所以,你要明辨以什么人的意见为评判标准,并且不断提升辨别能力。要更关注发言人的推理过程,而非其结论。在对话中,很常见的情况是,人们会分享其结论,而非他们所得结论背后的逻辑。所以说,人们对自己的烂主意深信不疑的情形屡见不鲜。
对你自己也是如此:如果有人问你一个问题,你要首先想想你自己是否合适回答这个问题。如果你觉得自己回答的可信度不强,就不应该对此发表意见,更不要与人分享你的观点。
了解每个人的观点及能力的高下,知道如何确保最好的观点胜出,是做决策的最佳方法。
在公司里无处不在的创意择优=极度求真+极度透明+可信度加权的决策。
让创意择优发挥作用,需要人们做三件事:(1)坦陈自己最诚实的想法,让大家公开讨论;(2)理性地表达分歧,以便大家进行高质量的辩论,拓展思路,尽量形成最优的集体决策;(3)用创意择优来处理所有不同意见(例如可信度加权决策)。
思考
概括地讲,1)做决策时要咨询他人意见 2)咨询的人要是有经验的人士 3)咨询过程中更关注逻辑推理而不是结论 4)将不同的意见根据可信度加权整合 5)不对自己不合适回答的问题发表意见
进化
原文
进化是生命最大的成就和最大的回报。
进化不仅仅以生命的形式存在,其传输机制也不仅仅是基因。科技、语言等,一切都在进化。例如,知识就像基因一样代代相传,不断进化。
自然会走向整体的.最优化,而不是个体的最优化,但多数人只是根据事物对自身的影响判断好坏。我看到的情况是正在运行的自然进程,它能有效促进整个世界的改善,比人类发明的任何程序都有效得多。
思考
“小步快跑,试错迭代”这也是《腾讯传》中传授的互联网公司成功的秘诀。让自己不断地进化,每天进步一点,这也是一种“复利”思想。
另外,在思考进化的时候,需要思考整个系统,而不是个体,或者说某一个点、某一个维度。
头脑开放,面对弱点
原文
头脑极度开放是一种能力:有效地探析各种不同的观点和不同的可能性,而不是让你的自我意识或思维盲点阻碍你。这需要你克服对自己始终正确的渴望,愉悦地探求事实
他们只是把头脑开放理解为“承认自己可能是错的”,但依然顽固地坚持自己的任何观点,不寻求理解其他观点背后的理由。
找到、接受,并学会如何应对你的弱点。
面对自身缺点,你有4种选择:
1.你可以否认缺点(这是大多数人的做法)。
2.你可以承认缺点并应对缺点,努力把缺点转化为优势(能不能成功取决于你的自我改变能力)。
3.你可以承认缺点并找到绕过缺点的方法。
4.或者,你可以改变你的目标。
不要指望人们能意识到并消除自己的盲点。我经常发现人们形成错误的观点、做出不好的决策,尽管他们此前曾经犯过同样的错误,甚至他们都已经知道这样做不合逻辑而且有害无益。
思考
承认自己的错误,面对自己的弱点,对大多数人来说是痛苦的。我们情绪上就可能不接受。所以,要用“理性”来控制“情绪”,反省自己是不是此时在受“情绪”主导。
量化指标
原文
设计好的量化指标,首先要考虑需要什么信息来回答你觉得最紧迫的问题,再考虑如何得到答案。
在桥水,我们讨论过设计好的量化指标需要4个步骤:(1)了解公司的目标是什么;(2)了解达成目标的程序(你的机器,包括人和设计);(3)找到程序中最适合量化的关键部分,以便了解机器如何运作以达成目标;(4)研究如何在关键指标上发挥杠杆效用,以便调整程序、改变结果。
思考
不管是在管理他人,还是在自我管理的时候,设定量化的指标能保证我们能执行的时候不偏离初始目标,也能使我们能看到更具体的行动。比如我“今天要运动”对比于“今天要跑步1mile,深蹲60个,俯卧撑60个”,更难于保证执行。
组织设计
原文
在设计组织结构时,要围绕目标而不是围绕任务。给每个部门赋予一个清晰的工作重点,并配置必要的资源以利于实现目标。比如目标提高销售业绩和目标为客户服务,应该要分为两个部门。
多数人看事只看表象不想成因。多数情况下,那些成因就是具有特殊素质、以特殊方式工作的特殊人群。改变这些人就会改变事情的发展过程,如果把创造者换成非创造者,你也就停止了创造。
思考
一个组织应该看做一个系统,一台机器。用系统地角度去思考问题。思考的时候,要看到本质的不同,而不是表面的不同或者相似。决策和行动的时候,都应该问问自己这个事情的本质是什么。
;《原则》的读后感800字
《原则》的读后感800字
当看完一本著作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读后感吧。千万不能认为读后感随便应付就可以,以下是我整理的《原则》的读后感800字,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原则》的读后感800字1
初识《原则》这本书,在京东管理类热销榜上。翻一遍目录,深知有用、大有所用。
后来一次忘带纸质版,上微信读书搜寻,名为《原则(罗振宇跨年演讲推荐)》。故又特意去看罗振宇跨年演讲——《时间的朋友20xx》,这是第二次认识《原则》。不能不说,罗振宇的演讲带些许喧哗取宠,但不妨碍带来一波崭新的思维。
罗振宇道:《原则》呈现了一个用“人生算法”驱动的生存方式,成就=核心算法×大量重复动作的平方。说得更简单一点,人生算法就是你面对世界不断重复的最基本的套路,找到它,重复它,强化它。
“人生算法”,我更乐意直白称为套路。这是人生的“公式”,不假思索做出更高概率的正确决断。我们有经验了,没有总结,没有套路。我们有经验了,有总结,有点套路。但记得一句话“你现在所经历以为跨不过的槛,之前或者已经有千千万万人经历过”,看瑞·达利欧跨过的经验,去总结,大有套路。
这不是对普通人虚无的成功学或鸡汤,毕竟瑞·达利欧和史蒂夫·乔布斯一样,没有比尔盖茨的IBM高管妈妈、马化腾的国企总经理爸爸、马云政商关系浓厚的艺术家族背景。他们都是真正白手起家,而区别在于瑞·达利欧把经验总结出来给世人,史蒂夫·乔布斯只留下了曾经极致的苹果。
因此,这部书对我来说是一个现实导师。记得好几次遇到困难解决不了,翻一翻,豁然开朗。“相信极度求真和极度透明”、“做到头脑极度开放”、“打造允许犯错,但不容忍罔顾教训、一错再错的文化”...
我不相信努力越大就收获越大,那样的话我去搬砖能搬出世界首富。当然如果不努力,连搬砖的机会都没。而我坚信正确的方向、适合的套路是成长关键。方向错了,越努力离目标越远。有了套路,相当于有了减少跌撞的“捷径”。
一生碌碌无为可怕吗?那一生都在努力仍碌碌无为呢?
《原则》提供了一套逻辑严密的`、可执行的套路,瑞·达利欧希望大家要么不努力碌碌无为,要么努力并可以实现一点人生价值。
“时间就像一条河流,载着我们顺流而下,遇到需要做出决策的现实。我们停不下来,也无法避免与之相遇。我们只能以最好的方式应对。”
《原则》的读后感800字2 任何组织或机构若想正常运转,其工作原则必须与该机构成员的生活原则相契合。——瑞·达利欧
一个机构就像一部机器,主要由两组部件构成:文化和员工。二者之间相互产生影响,因为机构的员工塑造了机构的文化,而机构的文化决定了选用什么样的员工。优秀的机构拥有优秀的员工和优秀的文化。优秀的员工具备高尚的品格和出色的能力。优秀的文化不掩盖问题和分歧,而是公开妥善解决,喜欢让想象力驰骋且愿意开创先河。
首要原则是打造良好的文化。
要营造一种允许犯错,但不容忍罔顾教训一错再错的文化。意识到错误是事物演化过程中的自然连带部分。不要纠结于一时的成败,要放眼于达到目标。要观察错误模式,判断是否因缺点而引起。记住在经历痛苦后要反躬自省。知道哪些错误可以接受,哪些错误无法容忍,不要让你的下属犯不可接受的错误。
第二大原则是用对人。
之所以要用对人,是因为用人不当的代价高昂。要让合适的人做合适的事,要记住人与人存在差异,认识不同、思维不同使不同的人适合不同工作。对待你的团队要像体育界管理者那样:没人能靠一己之力单独取胜,但每个人都必须战胜对手。
出色的人不容易找,所以要想着怎样留住人。找人不仅是干份具体工作,你还要愿意与其分享你的生活。考虑薪酬时,要提供稳定性也要让人看到机会。要记住维系伟大的合作关系,比金钱更重要的是体贴和宽厚。
为了恰当地用对人,还要持续培训、测试、评估和调配员工。要懂得你和你的下属将经历个人成长。要准确地评价人,不做“好好先生”。严厉的爱既是最难给的,也是最重要的爱(因为它很不受欢迎)。要知道了解人们怎样处事和判断这种处事方式能否取得好结果,这比了解他们做了什么更重要。
瑞·达利欧将做好桥水基金的方法总结为《原则》,涵盖生活、工作、管理等方面,林林总总,你总以为成功有秘密,读完你可能发现成功道理大致相似,其中不少你也听过,觉得不过如此——但说到,并且做到,这才是成就瑞·达利欧的秘密,这才叫原则。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