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中草药的读后感,《本草纲目》的读后感,《本草纲目》是明朝伟大的医药学家李时珍为修改古代医书的错误而编,(1518-1593年)以毕生...
有关中草药的读后感
《本草纲目》的读后感
《本草纲目》是明朝伟大的医药学家李时珍为修改古代医书的错误而编,(1518-1593年)以毕生精力,亲历实践,广收博采,实地考察,对本草学进行了全面的整理总结,历时29年编成,30余年心血的结晶.共有52卷,载有药物1892种,其中载有新药374种,收集医方11096个,书中还绘制了1160幅精美的插图,约190万字,分为16部、60类.每种药物分列释名(确定名称)、集解(叙述产地)、正误(更正过去文献的错误)、修治(炮制方法)、气味、主治、发明(前三项指分析药物的功能)、附方(收集民间流传的药方)等项.全书收录植物药有881种,附录61种,共942种,再加上具名未用植物153种,共计1095种,占全部药物总数的58%.李时珍把植物分为草部、谷部、菜部、果部、本部五部,又把草部分为山草、芳草、湿草、毒草、蔓草、水草、石草、苔草、杂草等九类,是我国医药宝库中的一份珍贵遗产.是对16世纪以前中医药学的系统总结,在训诂、语言文字、历史、地理、植物、动物、矿物、冶金等方面也有突出成就.本书十七世纪末即传播,先后多种文字的译本,对世界自然科学也有举世公认的卓越贡献.它是几千年来祖国药物学的总结.这本药典,不论从它严密的科学分类,或是从它包含药物的数目之多和流畅生动的文笔来看,都远远超过古代任何一部本草著作.被誉为“东方药物巨典”,对人类近代科学以及医学方面影响最大.
它的成就,首先在药物分类上改变了原有上、中、下三品分类法,采取了“析族区类,振纲分目”的科学分类.它把药物分矿物药、植物药、动物药.又将矿物药分为金部、玉部、石部、卤部四部.植物药一类,根据植物的性能、形态、及其生长的环境,区别为草部、谷部、菜部、果部、木部等5部;草部又分为山草、芳草、醒草、毒草、水草、蔓草、石草等小类.动物一类,按低级向高级进化的顺序排列为虫部、鳞部、介部、禽部、兽部、人部等6部.还有服器部.这种分类法,已经过渡到按自然演化的系统来进行了.从无机到有机,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这种分类法在当时是十分先进的.尤其对植物的科学分类,要比瑞典的分类学家林奈早二百年.
《本草纲目》不仅在药物学方面有巨大成就,在化学、地质、天文等方面,都有突出贡献.它在化学史上,较早地记载了纯金属、金属、金属氯化物、硫化物等一系列的化学反应.同时又记载了蒸馏、结晶、升华、沉淀、干燥等现代化学中应用的一些操作方法.李时珍还指出,月球和地球一样,都是具有山河的天体,“窃谓月乃阴魂,其中婆娑者,山河之影尔”.《本草纲目》不仅是我国一部药物学巨著,也不愧是我国古代的百科全书.正如李建元《进本草纲目疏》中指出:“上自坟典、下至传奇,凡有相关,靡不收采,虽命医书,实该物理.
智者何以完成巨作,从下面的故事中,我备受激励!
李时珍继承家学,尤其重视本草,并富有实践精神,肯于向劳动人民群众学习.李时珍三十八岁时,被武昌的楚王召去任王府“奉祠正”,兼管良医所事务.三年后,又被推荐上京任太医院判.太医院是专为宫廷服务的医疗机构,当时被一些庸医弄得乌烟瘴气.李时珍再此只任职了一年,便辞职回乡.李时珍曾参考历代有关医药及其学术书籍八百余种,结合自身经验和调查研究,历时二十七年编成《本草纲目》一书,是我国明以前药物学的总结性巨著.在国内外均有很高的评价,已有几种文字的译本或节译本.另著有《濒湖脉学》、《奇经八脉考》等书.
李家世代业医,祖父是“铃医”.父亲李言闻,号月池,是当地名医.那时,民间医生地位很低.李家常受官绅的欺侮.因此,父亲决定让二儿子李时珍读书应考,以便一朝功成,出人头地.李时珍自小体弱多病,然而性格刚直纯真,对空洞乏味的八股文不屑于学.自十四岁中了秀才后的九年中,其三次到武昌考举人均名落孙山.于是,他放弃了科举做官的打算,专心学医,于是向父亲求说并表明决心:“身如逆流船,心比铁石坚.望父全儿志,至死不怕难.”李月池在冷酷的事实面前终于醒悟了,同意儿子的要求,并精心地教他.不几年,李时珍果然成了一名很有名望的医生
传说明代名医李时珍,一天外出采药,看到一个村庄田园荒芜,无人下地劳动,原来这个村的人都得了“流感”.在一个茅草屋里,他看见一位老人正在床上呻吟,急忙取出药来,让老人喝下,停了一会,老人出了一身汗,症状减轻了许多.李时珍询问了一下情况,才知道村里先后来过几个走江湖的郎中,给他们开过药,还说什么“吃上一副药,包管你药到病除”.可是吃了十来副了,仍不见效.李时珍便找来煎过的药渣,仔细一看,大部分是假药.假药怎能治好病呢?老百姓上当受骗了,他们对庸医痛恨不已.李时珍看药渣的事,传遍了附近的村庄,人们纷纷把江湖郎中配制的草药和带来的药渣叫李时珍鉴别,因为人太多,看不过来,只好让大家把药渣倒在村前的路口上,一个个摊开放好,逐个查看,拣出真药,扔掉假药、劣药,并教大家如何识别伪劣中草药,防止再上当受骗.从此以后,病人就把煎服过的药渣倒在路口处,盼望过路的良医识别真假,于是这个风俗就盛行起来.
完成巨作之前所需的实践无可厚非,更令人感动的是智者确立志向的伟大,拯救苍生的慈怀!
《本草纲目》的故事于行医的十几年中,李时珍阅读了大量古医籍,又经过临床实践发现古代的本草书籍 “品数既繁,名称多杂.或一物析为二三,或二物混为一品”(《明外史本传》).特别是其中的许多毒性药品,竟被认为可以“久服延年”,而遗祸无穷.于是,他决心要重新编纂一部本草书籍.从三十一岁那年,他就开始酝酿此事,为了“穷搜博采”,李时珍读了大量参考书.家藏的书读完了,就利用行医的机会,向本乡豪门大户借.后来,进了武昌楚王府和北京太医院,读的书就更多,简直成了“书迷”.他自述“长耽嗜典籍,若啖蔗饴”(《本草纲目》原序).顾景星在《李时珍传》里,也赞他“读书十年,不出户庭,博学无所弗瞡”.他不但读了八百余种万余卷的医书,还看过不少历史、地理和文学名著及敦煌的经史巨作连数位前代伟大诗人的全集也都仔细钻研过.
他还从中摘录了大量有关医药学的诗句.而这些诗句也确实给了他许多真实有用的医药学知识,帮助他纠正了前人在医药学上的许多谬误.如古代医书中,常常出现“鹜与凫”.它们指的是什么?是否有区别?历代药物学家众说纷纭,争论不休.李时珍摘引屈原《离骚》中的“将与鸡鹜争食乎”,“将泛乎若水中之凫乎”两句,指出诗人把“鹜”与“凫”对举并称,就是它们不是同一种禽鸟的明证.他又根据诗中对它们不同生活环境的描绘,证明“鹜”是家鸭,“凫”是野鸭子,药性不同.屈原的诗赋,竟成了李时珍考证药物名实的雄辩依据. 在编写《本草纲目》的过程中,最使李时珍头痛的就是由于药名的混杂,使药物的形状和生长的情况十分的不明.过去的本草书,虽然作了反复的解释,但是由于有些作者没有深入实际进行调查研究,而是在书本上抄来抄去在“纸上猜度”,所以越解释越糊涂,而且矛盾倍出,使人莫衷一是.例如药物远志,南北朝著名医药学家陶弘景说它是小草,象麻黄,但颜色青,开白花,宋代马志却认为它像大青,并责备陶弘景根本不认识远志.又如狗脊一药,有的说它像萆薢,有的说它像拔葜,有的又说它像贯众,说法极不一致.类似此情况很多,李时珍不得不一次又一次地搁下笔来.
他首先在家乡蕲州一带采访.后来,他多次出外采访.除湖广外,还到过江西、江苏、安徽好多地方.均州的太和山也到过.盛产药材的江西庐山和南京的摄山、茅山、牛首山,估计也有他的足迹.后人为此写了“远穷僻壤之产,险探麓之华”的诗句,反映他远途跋涉,四方采访的生活. 李时珍每到一地,就虚心地向各式各样的人物请求.其中有采药的,有种田的,捕鱼的,砍柴的,打猎的.热情地帮助他了解各种各样的药物.比如芸苔,是治病常用的药.但究竟是什么样的?《神农本草经》说不明白,各家注释也搞不清楚.李时珍问一个种菜的老人,在他指点下,又察了实物,才知道芸苔,实际上就是油菜.这种植物,头一年下种,第二年开花,种子可以榨油,于是,这种药物,便在他的《本草纲目》中一清二楚地注解出来了.
可见,完成一项事物不是只靠一时冲动,还得靠长时间的坚持和辛勤的劳作!
再者,我谈谈对这一著作对我们日常生活的重要性,它让我懂得营养的重要性及中国药学中的辉煌篇章.
《本草纲目》共五十二卷,成书于万历六年(1578),分十六部,六十卷,载药一千八百九十二种,其中“附方”搜集古今医家和民间流传方剂一万一千余首,并附一千一百余幅药图,内容极为丰富,系统地总结了中国16世纪以前的药物学知识与经验,是中国药物学、植物学等的宝贵遗产.《本草纲目》引据古今医家书目三百六十多卷,引据古今经史百家书目五百九十多卷,广泛吸收了传统医学及经史百家的精华,无愧于中国本草学的集大成者,在世界上也有重大影响,《本草纲目》有多种外文译本在国外流传,为世界药物学者、植物学者及其他许多学者所重视.而就在这部影响深远的本草学巨著中,我们依稀可见陕南中草药那尊贵的身影,通过仔细研读,其身影越来越具体、生动、清晰,陕南中草药的历史文化价值也随之显现出来.
在《本草纲目》中,李时珍引据梁陶弘景《名医别录》、宋苏颂《图经本草》、唐苏恭《唐本草》等本草学著作中的相关记载,以“释名”确定药物名称,“集解”叙述药物的产地、形态、栽培及采集方法,对每种药物的地域分布及最佳产地都有详细阐述,而这些对于中草药地域分布的历史地理学研究及产地与品质的关系的研究至关重要.
《本草纲目》中对陕南中草药的记载品种多样,内容丰富,充分显示出陕南中草药在中国中草药历史上的突出地位.为了使这份珍贵的文化遗产和历史资源充分发挥它应有的作用,现精选出几种最具陕南特色,产地地道,历史悠久,而且市场需求量大,具有开发价值和潜力的中草药品种,以适应陕南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基础和面积不断扩大的需要,为陕南中药材基地建设和中药产业化发展服务.目前,陕西省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已批准在陕西理工学院成立陕西省汉中GAP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这将更加有利于陕南的中药材基地建设,再结合本草学典籍进行充分的挖掘和宣传,必将促进陕南中药产业的飞速发展,使其步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其历史价值不容忽视!同样它包含的地理,人文,文学,还有经济价值,更不容怀疑.
好多产业都与其结下不可分离的关系,农产品的开发和利用,保健药物的开发与使用,科研等领域都与之密切相关.
为人知所以伟大,还来之于其人的价值!
《本草纲目》作为16 世纪的百科全书,虽然没有专章阐述哲学思想,但在论医、论药的字里行间充满着古代朴素辩证法思想.李时珍探索医药科学奥妙之所以取得光辉成就,原因之一是他始终坚持了辩证思维方法.他坚持整体思维方法,充分揭示人同自然之间的密切联系,揭示人体内部脏腑、经络之间的整体关系,揭示辨证同论治的辩证统一原则.他坚持辩证的发展观,深察古今医理、药理的发展过程,总结古今疾病的异同和药物兴衰、衍变的客观规律性.他善于用两点论观察分析问题,从病变的当今,预见其未来,肯定药物干治病有利,也指出久服良药存在走向反面的可能性.他从质与量辩证统一的观点观察方药,从药物量的差异,看整个方剂的质的变化;掌握药物的配伍的份量和药物炮制的火候.无论病证的变化还是药物的发展,既有常规,又有变异,李时珍时时留心“常”与“变”的辩证统一,执常以迎变,观变而知常.掌握医与药的无穷变化,发挥医家的主观能动性,行使司命卫生的主动权.《本草纲目》中李时珍对各种思维方法的熟练运用,对古代辩证思想方法的发展,显示了我国16 世纪民族智慧的精华.
一、 天人统一的整体思维方法
二、 二、以发展的观点分析问题
三、 三、相反相成的矛盾分析法
四、 四、质和量相统一的度量分析法
五、 五、执常御变的常变统一思想
创作光辉的科学著作,没有正确的认识路线作指导,是不会取得成功的.李时珍撰写《本草纲目》在认识上得益于传统哲学唯物主义经验论.传统哲学中的唯物主义认识论原则,是李时珍研究医学、药物学,从事科学创造的思想武器,它指导李时珍在攀登祖国医学科学高峰的险途中不致迷失方向,进而取得辉煌的胜利.传统哲学中的唯物主义认识论原则,指引李时珍在药物学研究过程中循名责实,明体达用,注重实践,勤干调查,遇物必格物穷理,审其虚实,坚持知行统一的原则、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用科学的方法,探讨病理、医理、药理,征服疾病,拯救急难.李时珍坚持唯物主义认识论原则,有力地批判了当时盛行的陆王心学的主观唯心主义认识论,对古代唯物主义哲学的发展,贡献也很突出.
一、一切从实际出发
李时珍研究医药注重从实际出发,讲求名实统一,循名责实.“名”和“实”是传统哲学中一对认识论范畴.“实”,指客观存在的事物,它是第一性的;“名”,是关于客观事物的概念,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它是第二性的.循名责实是认识论中的唯物主义路线,它要求名与实一定要相符合,即名副其实,反对名实割裂,名不副实.李时珍是一位潜心科学研究的有心人.他常常从经史百家著作中偶一闪现的历史故事中,深入体察某些药物的性能.
二、遇事必穷其理
李时珍有强烈的格物穷理精神.他从事医学、药物学研究,之所以取得辉煌成就,其奥秘在于他遇事必穷其理,其格物穷理精神异于常人.格物穷理是我国古代哲学中重要的认识论原则.唯物主义者主张格物穷
理,唯心主义者同样主张格物穷理,但二者的认识路线则是根本对立的.唯物主义者认为,一切物理都包含在万事万物之中,离开客观存在的事物无所谓物理,不存在离开客观物质的虚托孤立的理.理就是客观事物运动变化的规律性;穷理就是通过人们的认识活动,去揭示事物之间的本质联系,发现其规律.格物的过程,首先要使人们的感官接触客观事物,进一步在实践中变革客观事物,从而揭露事物的本质与规律.唯心主义者则不然,他们认为“理”先于客观事物而存在,可以脱离客观事物而独立;或者认为未有宇宙
之先,“理”已存在,宇宙万物乃由它所派生;或者认为“理”就是人心,有了心才有理,离开了心,“理”就不存在了.他们认为“穷理”只须在心上用力,就能把握理,这就是他们的格物观.两种格物穷理的哲学路线,宋明时期争论不休.李时珍主张的格物穷理,属于唯物主义路线.他坚决主张从客观存在的事物中去探索事物本质及其运动变化的规律性.他认定物理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心中固有的,而靠人们花力气从事物中发掘出来.李时珍反复表明,他决心重修本草,目的就在于格药物之理.格物穷理对于一个医药家是异常重要的,缺乏格物穷理精神的医家,很可能是个庸医,在医疗实践中,少有不出乱子的.具有格物穷理精神的人,才能参天人之奥妙,通歧黄之精微.
三、力戒虚浮武断
李时珍坚持并发扬唯物主义认识路线,特别表现在对待“虚”和“实”的态度上.务实诚,疾虚妄,是古代思想家孙武、墨翟、荀况等大力倡导的原则,王充写《论衡》标为宗纲.历代唯物主义思想家,对这一认识论的关键问题,都发表过精湛的见解.“实”就是人们的认识要反映客观实际,注重实事求是,事当经实验,言要有实证;疾“虚”就是要反对人们的认识落入虚幻,故弄玄虚,摒弃华而下实的虚浮之谈.李时珍在研究本草过程中,严格遵循务实疾虚的认识原则,遇事以务实为宗旨,尽可能采集实物,亲自实践,取得切实的结论,反对浮夸学风,痛斥虚妄言论.诸家本草所记药物及其性味,无不有虚有实,真真假假,并非每个结论都绝对正确,有根有据.李时珍严格要求自己,凡非自己深信不疑的东西,未经亲自实验,决不轻易相信;凡未经亲自调查实验的东西,就老老实实存疑侍考;对某些异常希奇的药物,一时无法实验考证者,干脆存而不论.坚持可贵的诚实作风.决不信假为真,人云亦云,不懂装懂,他的身上体现了严肃的科学精神,为发扬祖国哲学的求实学风树立了典范.
四、注重实践经验
《本草纲目》是我国长期医药实践经验的总结,既有李时珍的亲身实践经验,也包含李时珍以前的医学家们的实践经验.李时珍深深懂得,离开前人的实践经验,不可能全面地认识药物.要核证药物的名实,考究药物的气味,断定药物的主治功效,无论自己或前人都不能从书本到书本,要凭实际观察,亲自尝试,处方应用,以观疗效.实践经验是药物学知识的基本来源和可靠基础. 李时珍的成长过程中,所受哲学教育是中国古代朴素唯物主义传统哲学思想.他用古代唯物主义哲学思想,作为自己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基本思想武器.《本草纲目》的字里行间,闪耀着古代自然哲学的思想光芒.李时珍从墨子、荀子、王充、刘禹锡、柳宗元、张载等思想家的著作中,学习朴素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用以批判有关医学的唯心主义、形而上学谬论,扫除科学研究中的思想障碍.李时珍生活的年代,以王阳明为代表的主观唯物主义心学统治着思想界.不少人醉心于“致良知”、“心即理”、“知行合一”等性理空谈,成天讲的是所谓“惟精惟一”之道,而置社会实际于脑后.李时珍没有被那种唯心主义空谈所迷惑,一心务实,从一草一木的认识开始.他肯定宇宙万物都独立于人们的意识之外而存在.他坚持中国传统哲学的气一元论,认为太初只是一气,由气化生万物,人也由气所化生.人们之所以生病,并非鬼神作祟,而是由于客观存在的“邪气”干扰了人们的生理机能的正常作用.治病的目的就在于培植人体的正气,抗击邪气的侵扰,使人体生理机能恢复正常的平衡状态.他认为各种动物、植物,乃至金石等物,无一不是气化的产物.由于各种动植物,得气有良和不良,故有的有毒,有的无毒,研究本草就是要分其品类,知其良毒.各种药物虽是一气所生,有着物质的统一性,也存在着千差万别的差别性.各种药物既相互依存,又彼此制约.人们的研究工作,就
是要发现它们的性能及其相互依存与制约的关系.掌握其客观规律,乃可得其利而远其害.万物是客观存在的,又可以为人所利用,但只有充分认识它们的相互关系,掌握其内在规律性,才能改造它们.对药物来说,只有首先认识药物的特性,才能分别加以炮制;气味不同的药物,才可按人的意志加以配伍,用
以制伏人类的病害.在这方面,李时珍对古代“制天命而用之”的唯物主义思想作了重要发展.
李时珍从元气化生万物的思想出发,肯定阴阳调摄、五行胜复、物性相别的相互关系,最后达到天人统一、人定胜天的结论,处处表现出对传统哲学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因此可以说,《本草纲目》不仅在医学上树立了丰碑,同时对古代自然哲学的发展,也有其独特的历史贡献.
读它,我懂得好多!
《本草纲目》是明朝伟大的医药学家李时珍为修改古代医书的错误而编,(1518-1593年)以毕生精力,亲历实践,广收博采,实地考察,对本草学进行了全面的整理总结,历时29年编成,30余年心血的结晶.共有52卷,载有药物1892种,其中载有新药374种,收集医方11096个,书中还绘制了1160幅精美的插图,约190万字,分为16部、60类.每种药物分列释名(确定名称)、集解(叙述产地)、正误(更正过去文献的错误)、修治(炮制方法)、气味、主治、发明(前三项指分析药物的功能)、附方(收集民间流传的药方)等项.全书收录植物药有881种,附录61种,共942种,再加上具名未用植物153种,共计1095种,占全部药物总数的58%.李时珍把植物分为草部、谷部、菜部、果部、本部五部,又把草部分为山草、芳草、湿草、毒草、蔓草、水草、石草、苔草、杂草等九类,是我国医药宝库中的一份珍贵遗产.是对16世纪以前中医药学的系统总结,在训诂、语言文字、历史、地理、植物、动物、矿物、冶金等方面也有突出成就.本书十七世纪末即传播,先后多种文字的译本,对世界自然科学也有举世公认的卓越贡献.它是几千年来祖国药物学的总结.这本药典,不论从它严密的科学分类,或是从它包含药物的数目之多和流畅生动的文笔来看,都远远超过古代任何一部本草著作.被誉为“东方药物巨典”,对人类近代科学以及医学方面影响最大.
它的成就,首先在药物分类上改变了原有上、中、下三品分类法,采取了“析族区类,振纲分目”的科学分类.它把药物分矿物药、植物药、动物药.又将矿物药分为金部、玉部、石部、卤部四部.植物药一类,根据植物的性能、形态、及其生长的环境,区别为草部、谷部、菜部、果部、木部等5部;草部又分为山草、芳草、醒草、毒草、水草、蔓草、石草等小类.动物一类,按低级向高级进化的顺序排列为虫部、鳞部、介部、禽部、兽部、人部等6部.还有服器部.这种分类法,已经过渡到按自然演化的系统来进行了.从无机到有机,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这种分类法在当时是十分先进的.尤其对植物的科学分类,要比瑞典的分类学家林奈早二百年.
《本草纲目》不仅在药物学方面有巨大成就,在化学、地质、天文等方面,都有突出贡献.它在化学史上,较早地记载了纯金属、金属、金属氯化物、硫化物等一系列的化学反应.同时又记载了蒸馏、结晶、升华、沉淀、干燥等现代化学中应用的一些操作方法.李时珍还指出,月球和地球一样,都是具有山河的天体,“窃谓月乃阴魂,其中婆娑者,山河之影尔”.《本草纲目》不仅是我国一部药物学巨著,也不愧是我国古代的百科全书.正如李建元《进本草纲目疏》中指出:“上自坟典、下至传奇,凡有相关,靡不收采,虽命医书,实该物理.
智者何以完成巨作,从下面的故事中,我备受激励!
李时珍继承家学,尤其重视本草,并富有实践精神,肯于向劳动人民群众学习.李时珍三十八岁时,被武昌的楚王召去任王府“奉祠正”,兼管良医所事务.三年后,又被推荐上京任太医院判.太医院是专为宫廷服务的医疗机构,当时被一些庸医弄得乌烟瘴气.李时珍再此只任职了一年,便辞职回乡.李时珍曾参考历代有关医药及其学术书籍八百余种,结合自身经验和调查研究,历时二十七年编成《本草纲目》一书,是我国明以前药物学的总结性巨著.在国内外均有很高的评价,已有几种文字的译本或节译本.另著有《濒湖脉学》、《奇经八脉考》等书.
李家世代业医,祖父是“铃医”.父亲李言闻,号月池,是当地名医.那时,民间医生地位很低.李家常受官绅的欺侮.因此,父亲决定让二儿子李时珍读书应考,以便一朝功成,出人头地.李时珍自小体弱多病,然而性格刚直纯真,对空洞乏味的八股文不屑于学.自十四岁中了秀才后的九年中,其三次到武昌考举人均名落孙山.于是,他放弃了科举做官的打算,专心学医,于是向父亲求说并表明决心:“身如逆流船,心比铁石坚.望父全儿志,至死不怕难.”李月池在冷酷的事实面前终于醒悟了,同意儿子的要求,并精心地教他.不几年,李时珍果然成了一名很有名望的医生
传说明代名医李时珍,一天外出采药,看到一个村庄田园荒芜,无人下地劳动,原来这个村的人都得了“流感”.在一个茅草屋里,他看见一位老人正在床上呻吟,急忙取出药来,让老人喝下,停了一会,老人出了一身汗,症状减轻了许多.李时珍询问了一下情况,才知道村里先后来过几个走江湖的郎中,给他们开过药,还说什么“吃上一副药,包管你药到病除”.可是吃了十来副了,仍不见效.李时珍便找来煎过的药渣,仔细一看,大部分是假药.假药怎能治好病呢?老百姓上当受骗了,他们对庸医痛恨不已.李时珍看药渣的事,传遍了附近的村庄,人们纷纷把江湖郎中配制的草药和带来的药渣叫李时珍鉴别,因为人太多,看不过来,只好让大家把药渣倒在村前的路口上,一个个摊开放好,逐个查看,拣出真药,扔掉假药、劣药,并教大家如何识别伪劣中草药,防止再上当受骗.从此以后,病人就把煎服过的药渣倒在路口处,盼望过路的良医识别真假,于是这个风俗就盛行起来.
完成巨作之前所需的实践无可厚非,更令人感动的是智者确立志向的伟大,拯救苍生的慈怀!
《本草纲目》的故事于行医的十几年中,李时珍阅读了大量古医籍,又经过临床实践发现古代的本草书籍 “品数既繁,名称多杂.或一物析为二三,或二物混为一品”(《明外史本传》).特别是其中的许多毒性药品,竟被认为可以“久服延年”,而遗祸无穷.于是,他决心要重新编纂一部本草书籍.从三十一岁那年,他就开始酝酿此事,为了“穷搜博采”,李时珍读了大量参考书.家藏的书读完了,就利用行医的机会,向本乡豪门大户借.后来,进了武昌楚王府和北京太医院,读的书就更多,简直成了“书迷”.他自述“长耽嗜典籍,若啖蔗饴”(《本草纲目》原序).顾景星在《李时珍传》里,也赞他“读书十年,不出户庭,博学无所弗瞡”.他不但读了八百余种万余卷的医书,还看过不少历史、地理和文学名著及敦煌的经史巨作连数位前代伟大诗人的全集也都仔细钻研过.
他还从中摘录了大量有关医药学的诗句.而这些诗句也确实给了他许多真实有用的医药学知识,帮助他纠正了前人在医药学上的许多谬误.如古代医书中,常常出现“鹜与凫”.它们指的是什么?是否有区别?历代药物学家众说纷纭,争论不休.李时珍摘引屈原《离骚》中的“将与鸡鹜争食乎”,“将泛乎若水中之凫乎”两句,指出诗人把“鹜”与“凫”对举并称,就是它们不是同一种禽鸟的明证.他又根据诗中对它们不同生活环境的描绘,证明“鹜”是家鸭,“凫”是野鸭子,药性不同.屈原的诗赋,竟成了李时珍考证药物名实的雄辩依据. 在编写《本草纲目》的过程中,最使李时珍头痛的就是由于药名的混杂,使药物的形状和生长的情况十分的不明.过去的本草书,虽然作了反复的解释,但是由于有些作者没有深入实际进行调查研究,而是在书本上抄来抄去在“纸上猜度”,所以越解释越糊涂,而且矛盾倍出,使人莫衷一是.例如药物远志,南北朝著名医药学家陶弘景说它是小草,象麻黄,但颜色青,开白花,宋代马志却认为它像大青,并责备陶弘景根本不认识远志.又如狗脊一药,有的说它像萆薢,有的说它像拔葜,有的又说它像贯众,说法极不一致.类似此情况很多,李时珍不得不一次又一次地搁下笔来.
他首先在家乡蕲州一带采访.后来,他多次出外采访.除湖广外,还到过江西、江苏、安徽好多地方.均州的太和山也到过.盛产药材的江西庐山和南京的摄山、茅山、牛首山,估计也有他的足迹.后人为此写了“远穷僻壤之产,险探麓之华”的诗句,反映他远途跋涉,四方采访的生活. 李时珍每到一地,就虚心地向各式各样的人物请求.其中有采药的,有种田的,捕鱼的,砍柴的,打猎的.热情地帮助他了解各种各样的药物.比如芸苔,是治病常用的药.但究竟是什么样的?《神农本草经》说不明白,各家注释也搞不清楚.李时珍问一个种菜的老人,在他指点下,又察了实物,才知道芸苔,实际上就是油菜.这种植物,头一年下种,第二年开花,种子可以榨油,于是,这种药物,便在他的《本草纲目》中一清二楚地注解出来了.
可见,完成一项事物不是只靠一时冲动,还得靠长时间的坚持和辛勤的劳作!
再者,我谈谈对这一著作对我们日常生活的重要性,它让我懂得营养的重要性及中国药学中的辉煌篇章.
《本草纲目》共五十二卷,成书于万历六年(1578),分十六部,六十卷,载药一千八百九十二种,其中“附方”搜集古今医家和民间流传方剂一万一千余首,并附一千一百余幅药图,内容极为丰富,系统地总结了中国16世纪以前的药物学知识与经验,是中国药物学、植物学等的宝贵遗产.《本草纲目》引据古今医家书目三百六十多卷,引据古今经史百家书目五百九十多卷,广泛吸收了传统医学及经史百家的精华,无愧于中国本草学的集大成者,在世界上也有重大影响,《本草纲目》有多种外文译本在国外流传,为世界药物学者、植物学者及其他许多学者所重视.而就在这部影响深远的本草学巨著中,我们依稀可见陕南中草药那尊贵的身影,通过仔细研读,其身影越来越具体、生动、清晰,陕南中草药的历史文化价值也随之显现出来.
在《本草纲目》中,李时珍引据梁陶弘景《名医别录》、宋苏颂《图经本草》、唐苏恭《唐本草》等本草学著作中的相关记载,以“释名”确定药物名称,“集解”叙述药物的产地、形态、栽培及采集方法,对每种药物的地域分布及最佳产地都有详细阐述,而这些对于中草药地域分布的历史地理学研究及产地与品质的关系的研究至关重要.
《本草纲目》中对陕南中草药的记载品种多样,内容丰富,充分显示出陕南中草药在中国中草药历史上的突出地位.为了使这份珍贵的文化遗产和历史资源充分发挥它应有的作用,现精选出几种最具陕南特色,产地地道,历史悠久,而且市场需求量大,具有开发价值和潜力的中草药品种,以适应陕南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基础和面积不断扩大的需要,为陕南中药材基地建设和中药产业化发展服务.目前,陕西省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已批准在陕西理工学院成立陕西省汉中GAP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这将更加有利于陕南的中药材基地建设,再结合本草学典籍进行充分的挖掘和宣传,必将促进陕南中药产业的飞速发展,使其步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其历史价值不容忽视!同样它包含的地理,人文,文学,还有经济价值,更不容怀疑.
好多产业都与其结下不可分离的关系,农产品的开发和利用,保健药物的开发与使用,科研等领域都与之密切相关.
为人知所以伟大,还来之于其人的价值!
《本草纲目》作为16 世纪的百科全书,虽然没有专章阐述哲学思想,但在论医、论药的字里行间充满着古代朴素辩证法思想.李时珍探索医药科学奥妙之所以取得光辉成就,原因之一是他始终坚持了辩证思维方法.他坚持整体思维方法,充分揭示人同自然之间的密切联系,揭示人体内部脏腑、经络之间的整体关系,揭示辨证同论治的辩证统一原则.他坚持辩证的发展观,深察古今医理、药理的发展过程,总结古今疾病的异同和药物兴衰、衍变的客观规律性.他善于用两点论观察分析问题,从病变的当今,预见其未来,肯定药物干治病有利,也指出久服良药存在走向反面的可能性.他从质与量辩证统一的观点观察方药,从药物量的差异,看整个方剂的质的变化;掌握药物的配伍的份量和药物炮制的火候.无论病证的变化还是药物的发展,既有常规,又有变异,李时珍时时留心“常”与“变”的辩证统一,执常以迎变,观变而知常.掌握医与药的无穷变化,发挥医家的主观能动性,行使司命卫生的主动权.《本草纲目》中李时珍对各种思维方法的熟练运用,对古代辩证思想方法的发展,显示了我国16 世纪民族智慧的精华.
一、 天人统一的整体思维方法
二、 二、以发展的观点分析问题
三、 三、相反相成的矛盾分析法
四、 四、质和量相统一的度量分析法
五、 五、执常御变的常变统一思想
创作光辉的科学著作,没有正确的认识路线作指导,是不会取得成功的.李时珍撰写《本草纲目》在认识上得益于传统哲学唯物主义经验论.传统哲学中的唯物主义认识论原则,是李时珍研究医学、药物学,从事科学创造的思想武器,它指导李时珍在攀登祖国医学科学高峰的险途中不致迷失方向,进而取得辉煌的胜利.传统哲学中的唯物主义认识论原则,指引李时珍在药物学研究过程中循名责实,明体达用,注重实践,勤干调查,遇物必格物穷理,审其虚实,坚持知行统一的原则、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用科学的方法,探讨病理、医理、药理,征服疾病,拯救急难.李时珍坚持唯物主义认识论原则,有力地批判了当时盛行的陆王心学的主观唯心主义认识论,对古代唯物主义哲学的发展,贡献也很突出.
一、一切从实际出发
李时珍研究医药注重从实际出发,讲求名实统一,循名责实.“名”和“实”是传统哲学中一对认识论范畴.“实”,指客观存在的事物,它是第一性的;“名”,是关于客观事物的概念,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它是第二性的.循名责实是认识论中的唯物主义路线,它要求名与实一定要相符合,即名副其实,反对名实割裂,名不副实.李时珍是一位潜心科学研究的有心人.他常常从经史百家著作中偶一闪现的历史故事中,深入体察某些药物的性能.
二、遇事必穷其理
李时珍有强烈的格物穷理精神.他从事医学、药物学研究,之所以取得辉煌成就,其奥秘在于他遇事必穷其理,其格物穷理精神异于常人.格物穷理是我国古代哲学中重要的认识论原则.唯物主义者主张格物穷
理,唯心主义者同样主张格物穷理,但二者的认识路线则是根本对立的.唯物主义者认为,一切物理都包含在万事万物之中,离开客观存在的事物无所谓物理,不存在离开客观物质的虚托孤立的理.理就是客观事物运动变化的规律性;穷理就是通过人们的认识活动,去揭示事物之间的本质联系,发现其规律.格物的过程,首先要使人们的感官接触客观事物,进一步在实践中变革客观事物,从而揭露事物的本质与规律.唯心主义者则不然,他们认为“理”先于客观事物而存在,可以脱离客观事物而独立;或者认为未有宇宙
之先,“理”已存在,宇宙万物乃由它所派生;或者认为“理”就是人心,有了心才有理,离开了心,“理”就不存在了.他们认为“穷理”只须在心上用力,就能把握理,这就是他们的格物观.两种格物穷理的哲学路线,宋明时期争论不休.李时珍主张的格物穷理,属于唯物主义路线.他坚决主张从客观存在的事物中去探索事物本质及其运动变化的规律性.他认定物理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心中固有的,而靠人们花力气从事物中发掘出来.李时珍反复表明,他决心重修本草,目的就在于格药物之理.格物穷理对于一个医药家是异常重要的,缺乏格物穷理精神的医家,很可能是个庸医,在医疗实践中,少有不出乱子的.具有格物穷理精神的人,才能参天人之奥妙,通歧黄之精微.
三、力戒虚浮武断
李时珍坚持并发扬唯物主义认识路线,特别表现在对待“虚”和“实”的态度上.务实诚,疾虚妄,是古代思想家孙武、墨翟、荀况等大力倡导的原则,王充写《论衡》标为宗纲.历代唯物主义思想家,对这一认识论的关键问题,都发表过精湛的见解.“实”就是人们的认识要反映客观实际,注重实事求是,事当经实验,言要有实证;疾“虚”就是要反对人们的认识落入虚幻,故弄玄虚,摒弃华而下实的虚浮之谈.李时珍在研究本草过程中,严格遵循务实疾虚的认识原则,遇事以务实为宗旨,尽可能采集实物,亲自实践,取得切实的结论,反对浮夸学风,痛斥虚妄言论.诸家本草所记药物及其性味,无不有虚有实,真真假假,并非每个结论都绝对正确,有根有据.李时珍严格要求自己,凡非自己深信不疑的东西,未经亲自实验,决不轻易相信;凡未经亲自调查实验的东西,就老老实实存疑侍考;对某些异常希奇的药物,一时无法实验考证者,干脆存而不论.坚持可贵的诚实作风.决不信假为真,人云亦云,不懂装懂,他的身上体现了严肃的科学精神,为发扬祖国哲学的求实学风树立了典范.
四、注重实践经验
《本草纲目》是我国长期医药实践经验的总结,既有李时珍的亲身实践经验,也包含李时珍以前的医学家们的实践经验.李时珍深深懂得,离开前人的实践经验,不可能全面地认识药物.要核证药物的名实,考究药物的气味,断定药物的主治功效,无论自己或前人都不能从书本到书本,要凭实际观察,亲自尝试,处方应用,以观疗效.实践经验是药物学知识的基本来源和可靠基础. 李时珍的成长过程中,所受哲学教育是中国古代朴素唯物主义传统哲学思想.他用古代唯物主义哲学思想,作为自己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基本思想武器.《本草纲目》的字里行间,闪耀着古代自然哲学的思想光芒.李时珍从墨子、荀子、王充、刘禹锡、柳宗元、张载等思想家的著作中,学习朴素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用以批判有关医学的唯心主义、形而上学谬论,扫除科学研究中的思想障碍.李时珍生活的年代,以王阳明为代表的主观唯物主义心学统治着思想界.不少人醉心于“致良知”、“心即理”、“知行合一”等性理空谈,成天讲的是所谓“惟精惟一”之道,而置社会实际于脑后.李时珍没有被那种唯心主义空谈所迷惑,一心务实,从一草一木的认识开始.他肯定宇宙万物都独立于人们的意识之外而存在.他坚持中国传统哲学的气一元论,认为太初只是一气,由气化生万物,人也由气所化生.人们之所以生病,并非鬼神作祟,而是由于客观存在的“邪气”干扰了人们的生理机能的正常作用.治病的目的就在于培植人体的正气,抗击邪气的侵扰,使人体生理机能恢复正常的平衡状态.他认为各种动物、植物,乃至金石等物,无一不是气化的产物.由于各种动植物,得气有良和不良,故有的有毒,有的无毒,研究本草就是要分其品类,知其良毒.各种药物虽是一气所生,有着物质的统一性,也存在着千差万别的差别性.各种药物既相互依存,又彼此制约.人们的研究工作,就
是要发现它们的性能及其相互依存与制约的关系.掌握其客观规律,乃可得其利而远其害.万物是客观存在的,又可以为人所利用,但只有充分认识它们的相互关系,掌握其内在规律性,才能改造它们.对药物来说,只有首先认识药物的特性,才能分别加以炮制;气味不同的药物,才可按人的意志加以配伍,用
以制伏人类的病害.在这方面,李时珍对古代“制天命而用之”的唯物主义思想作了重要发展.
李时珍从元气化生万物的思想出发,肯定阴阳调摄、五行胜复、物性相别的相互关系,最后达到天人统一、人定胜天的结论,处处表现出对传统哲学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因此可以说,《本草纲目》不仅在医学上树立了丰碑,同时对古代自然哲学的发展,也有其独特的历史贡献.
读它,我懂得好多!
药学英语分析化学家是干什么的读后感
1、读后感的概念
读后感的概念有两重含义:一是真实的、不受任何约束的读后感,二是一种作文的体裁,考试时要接受各种条件的约束。下面这篇读后感,就接近于第一种读后 感。写这种读后感,主要是给自己看的,一定要真实,有什么感想(当然感想应当有意义,值得一写)就写什么感想,与心得笔记不同,它要展开来写,尽量像一篇 文章,尽量写得生动、实在、深刻。一般应当写清楚读了什么,有什么感想,联想到了什么,对自己有什么作用等。它不追求文体、格式框框,写起来也可长可短。
2、读后感的写法
写读后感最重要的一点是要读出所读书籍或者文章的“眼睛”,它是你展开来写的基础、中心和出发点,这个问题我们已经在上一讲里说过了,这里就不多讲 了。其次,写读后感,有它一定的规矩,有的书上把它归纳为“引、议、联、结”,四个字,想公式一样。对于这些规矩我们不可以不学,考试时只要内容有创意, 套用这种公式未尝不可;但我们也不要受其所限,写成千篇一律的“八股文”,也可尝试在结构上有自己的创意,有自己的个性。但不管怎样,读后感也离不开 “读”——对原文的引述、概括、评价等等,离不开“感”——自己的感想。只要把这两个字表达好了,就是好的读后感。
3、写读后感的基本技巧
在读过一篇文章或一本书之后,把获得的感受、体会以及受到的教育、启迪等写下来,写成的文章就叫“读后感”。
读后感的基本思路如下:
(1)简述原文有关内容。如所读书、文的篇名、作者、写作年代,以及原书或原文的内容概要。写这部分内容是为了交代感想从何而来,并为后文的议论作好 铺垫。这部分一定要突出一个“简”字,决不能大段大段地叙述所读书、文的具体内容,而是要简述与感想有直接关系的部分,略去与感想无关的东西。
(2)亮明基本观点。选择感受最深的一点,用一个简洁的句子明确表述出来。这样的句子可称为“观点句”。这个观点句表述的,就是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观点句”在文中的位置是可以灵活的,可以在篇首,也可以在篇末或篇中。初学写作的同学,最好采用开门见山的方法,把观点写在篇首。
(3)围绕基本观点摆事实讲道理。这部分就是议论文的本论部分,是对基本观点(即中心论点)的阐述,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证明观点的正确性,使论点更加突出、更有说服力。这个过程应注意的是,所摆事实、所讲道理都必须紧紧围绕基本观点,为基本观点服务。
(4)围绕基本观点联系实际。一篇好的读后感应当有时代气息,有真情实感。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善于联系实际。这“实际”可以是个人的思想、言行、经历,也可以是某种社会现象。联系实际时也应当注意紧紧围绕基本观点,为观点服务,而不能盲目联系、前后脱节。
以上四点是写读后感的基本思路,但是这思路不是一成不变的,要善于灵活掌握。比如,“简述原文”一般在“亮明观点”前,但二者先后次序互换也是可以的。再者,如果在第三个步骤摆事实讲道理时所摆的事实就是社会现象或个人经历,就不必再写第四个部分了。
读后感的概念有两重含义:一是真实的、不受任何约束的读后感,二是一种作文的体裁,考试时要接受各种条件的约束。下面这篇读后感,就接近于第一种读后 感。写这种读后感,主要是给自己看的,一定要真实,有什么感想(当然感想应当有意义,值得一写)就写什么感想,与心得笔记不同,它要展开来写,尽量像一篇 文章,尽量写得生动、实在、深刻。一般应当写清楚读了什么,有什么感想,联想到了什么,对自己有什么作用等。它不追求文体、格式框框,写起来也可长可短。
2、读后感的写法
写读后感最重要的一点是要读出所读书籍或者文章的“眼睛”,它是你展开来写的基础、中心和出发点,这个问题我们已经在上一讲里说过了,这里就不多讲 了。其次,写读后感,有它一定的规矩,有的书上把它归纳为“引、议、联、结”,四个字,想公式一样。对于这些规矩我们不可以不学,考试时只要内容有创意, 套用这种公式未尝不可;但我们也不要受其所限,写成千篇一律的“八股文”,也可尝试在结构上有自己的创意,有自己的个性。但不管怎样,读后感也离不开 “读”——对原文的引述、概括、评价等等,离不开“感”——自己的感想。只要把这两个字表达好了,就是好的读后感。
3、写读后感的基本技巧
在读过一篇文章或一本书之后,把获得的感受、体会以及受到的教育、启迪等写下来,写成的文章就叫“读后感”。
读后感的基本思路如下:
(1)简述原文有关内容。如所读书、文的篇名、作者、写作年代,以及原书或原文的内容概要。写这部分内容是为了交代感想从何而来,并为后文的议论作好 铺垫。这部分一定要突出一个“简”字,决不能大段大段地叙述所读书、文的具体内容,而是要简述与感想有直接关系的部分,略去与感想无关的东西。
(2)亮明基本观点。选择感受最深的一点,用一个简洁的句子明确表述出来。这样的句子可称为“观点句”。这个观点句表述的,就是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观点句”在文中的位置是可以灵活的,可以在篇首,也可以在篇末或篇中。初学写作的同学,最好采用开门见山的方法,把观点写在篇首。
(3)围绕基本观点摆事实讲道理。这部分就是议论文的本论部分,是对基本观点(即中心论点)的阐述,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证明观点的正确性,使论点更加突出、更有说服力。这个过程应注意的是,所摆事实、所讲道理都必须紧紧围绕基本观点,为基本观点服务。
(4)围绕基本观点联系实际。一篇好的读后感应当有时代气息,有真情实感。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善于联系实际。这“实际”可以是个人的思想、言行、经历,也可以是某种社会现象。联系实际时也应当注意紧紧围绕基本观点,为观点服务,而不能盲目联系、前后脱节。
以上四点是写读后感的基本思路,但是这思路不是一成不变的,要善于灵活掌握。比如,“简述原文”一般在“亮明观点”前,但二者先后次序互换也是可以的。再者,如果在第三个步骤摆事实讲道理时所摆的事实就是社会现象或个人经历,就不必再写第四个部分了。
本文标题: 药物分析的读后感(药品安全常识心得体会)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duhougan/401390.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