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完美,才美》读后感之前就听国家二级婚姻咨询师李晓晴老师说过海蓝博士的这本书《不完美,才美》,读的时候发现真的句句都是金句,所以一口气读了这本...
《不完美,才美》读后感
比如:我的时间管理课程实践群里,组长很负责,我们都很感激,凡事做的不到位的地方,她总是及时指出来,我很感激,但在表达的过程中我接受不了她给我一大堆评判:你玻璃心,不服就发红包,不服请离开,找别的地方呆着,就你特殊,我要调整你这个毛病,专治各种不服,太倔强等词。对于一个一直对言语比较敏感的人,就会忘记你所有的好,我会觉得被冤枉,心情糟糕,不被理解。所以那天早上孩子跟我说啥,我只顾着自己的情绪而没关注到孩子,还把孩子大声吼了,发现吼叫不但不起作用,还让事情更加惨不忍睹。孩子气的鼻一把泪一把,还使劲把鼻涕抹到床单上,因为生气把裤头尿湿。她的大声哭也让老公公觉得孩子不懂事,也把她吼叫了一顿,她就用更大声的哭喊来表示反抗。后来我自己觉察到了,就什么话也没说,只把孩子紧紧拥抱在怀中,直到她从大声哭到小声到后来啜泣到抬起头来给妈妈说:“妈妈,你要早点回来”。她已经原谅了妈妈。我又以百米冲刺的速度赶到学校,在气喘吁吁中开始了一天的工作。
关于这件事情,并没有影响我接下来给学生上课的事情,课堂一切都顺利。等工作结束了,中午回家情绪又出来了,我也不打算给谁说,先生打电话了,我说到了孩子过六一儿童节,他说快放假了他就不来了,等放假之后再来。我就一肚子的火,我给他查了接下来5年六一儿童节都不是周末,我还说连奥巴马都没有错过任何一次孩子的家长会,你要连周末过六一都来不了放假就别来,我们也不回去。口不择言之后自己还是生气着呢。
我打算之后自己梳理一下情绪,不想给先生说,说了怕他的回复让我更加毛躁。
谢谢蕾蕾,在这一刻主动问候我,她用了晓晴老师教给我们的提问技术,问我的感受是什么,这样就很快梳理了情绪,那个把浑身的刺都伸展开准备随时防御来自外界任何刺激的我很快就收了战旗。她又问你在这件事上看到了自己的哪些心里需求:我说我感激她提醒我,但我不想被评判,我需要被尊重,被理解。
还体会了一点,她耐心听完了我的话语,我把当时人家怎么说我的信息一一读给她听,在她爱的聆听中我就已经很受安慰。加上后来的情绪梳理和对自己内心需要的探求,我走出心情低谷的时间在半天之内,比之前的时间大大缩短。
在这件事上我的收获是:
作为一个生命的个体:
1. 情绪低落时,找专业的人求助有利于尽快走出来。
2. 接纳自己生气的情绪,生气的力度就不会那么强烈,就不会传染给孩子。(这一点才有意识和觉察,下次注意。)
如何及时止损,而不是让事态发展更严重?
我的能量要高,不能别人说是啥我就是啥,不认可的同时不要带着情绪去辩解,允许别人误解自己,因为我没法主宰别人的情绪,但我不允许别人的话语伤害自己,那就是我自己把扣得帽子摘下来扔到垃圾桶,而不是再扔给那个人,这样就可以及时止损。
通过读《不完美才美》这本书,我比之前更爱我自己,所以有一天,我大脑里忽然就蹦出一句话: 我天生有一种优势,就是会让见到我的人都更加自信。 原因是他们都比我高。这句话让我自己很得安慰,是一种深度接纳自己之后心灵自然而然流淌的爱和自由。海蓝博士说:“ 如果你不爱自己,拯救过银河系也拯救不了你。接纳自己的不完美,那是自己完整的一部分。”
我一直在寻找快乐和幸福,生活却总是给我很多痛苦。海蓝博士说:人人都想远离痛苦,所以想得到一种消除痛苦的神奇秘方,以便把世界变成自己想要的样子,然而没有什么灵丹妙药可以解脱或消除痛苦。这时,需要改变自己和痛苦的关系,学会和痛苦共舞,不是敌对,才能真正地驾驭痛苦。所以以后我学习不逃避和抗拒那些痛,学习与它们和平共处。
作者说:“生命的每一次痛后面都藏着一个大智慧”,关于这句话我很有共鸣。因为我看到了自己在经历了人生的每次低谷时就开始思索,这个痛要带给我什么样的启发和功课。于是我在经历痛苦后看到了自己的尊贵和价值感,重要感。
作者说:“你来与不来,我都依然绽放。”在读这本书之前的春天里,先生看着那个花苞说:不管你在于不在,看与不看,我都红红的在这里。”看到了我家先生懂我,知道我对别人的言语比较敏感,就这样启发我,竟然与海蓝博士所说如出一辙。
还有在读的过程中,我对作者的文字产生了不少共鸣,在我自己不知道所谓的心理学术语,也不懂这是怎么回事,但我却已经在那样实践,再一次感觉自己挺聪敏的,悟性颇高。
我因为读一篇比较长的文章而打卡迟到,自己从本来的懊恼中发现自己对于文字的特别喜好和优势,这个信息在自己大脑里出现的时候,我的坏心情很快就转好了,感觉自己有了选择的能力,在刺激和回应之间不是只有一种回应模式了。
在一些小事面前看到了自己以前会怎么处理,现在换了方式。有一种穿越时空,看着那个小女孩在自己面前,我望着她小心翼翼,如履薄冰,看似懂事其实压抑的那个自己,我会时常过去拥抱她,爱她,给她说安慰和关心的话,看着她长大的感觉很好,没有抱怨没有责怪,只是看到了这些资源都是自己的财富,我只需要消除这些印痕带给自己的伤害,把它变成别人的故事,可以鼓励其他人,就发现苦难的价值和美意。
记得那年我上高三的黄昏,我的妹妹当时在另外一个学校上初中,我去看她,她跟几个孩子住在那个学校的一个老师家里。太阳落山,光线越来越暗,我还是没有开灯。那个老师进来后说:“为什么不开灯啊,这样看书对眼睛不好。”我就心里莫名的恐惧,觉得这不是自己家里,自己没有说了算的那个权力。
那年六婶的妹妹结婚,她妈妈让我去跟着吃席去,小叔觉得我是学生,没法给份子钱,就别去凑热闹了。然后我肯定是先听我叔叔的,但我没向婶婶的妈妈解释,就僵僵地站在车旁边,让大家觉得这个孩子怎么拉都拉不展。
那年我大四,因为把两年的学费和宿舍费没有交而被楼妈叫过去问候,自此之后,每次上下宿舍楼都觉得楼妈在盯着我说学费没交,所以我尽可能的减少来回宿舍的频率。那种被假想的目光射穿的感觉疼痛了我很长时间。
这些事件都过去很久了,我给自己说这些都是过去时了,我理解并能感受到那时候你的心情特别纠结,特别没法做自己,这不是自己的错,你在当时选了最合适的方式来应对也是不得已。时过境迁,我再次拥抱了小时候的自己,不再惧怕,学习表达自己的需求,不纠结,行就行不行就不行,你是你自己,关注好自己的内心。
黑暗见了光,就消失不见了。 同时也让我有一颗敏感的心来觉察周围的一切,晓晴老师说这是咨询师非常需要的一个能力,我从小就练就了,小小的身躯里有巨大的能量,也得益于我在同龄人中遇见过生活给我各个层面的礼物,所以我共情的能力很不错。
在读这本书的过程中,也让自己想起了很多事情,每次回忆身体都有不同程度的疼痛,尤其是得过神经衰弱的脑部,但每一次翻晒见太阳的时候,情况都在一步步好转。我越来越健康了,越来越可以做真正的自己了,内外一致不分裂的感觉不撕扯,美好而纯粹的自己,让我再一次拥抱我自己。
最后,感谢晓晴老师倾情推荐,感谢海蓝博士用生命书写的文字感染了读过她书的每一个灵魂,让我们可以遇见更美好的自己——不完美,才美!
《接纳不完美的自己》读后感
读完某一作品后,相信大家都积累了属于自己的读书感悟,何不静下心来写写读后感呢?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下面是我帮大家整理的《接纳不完美的自己》读后感(精选7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接纳不完美的自己》读后感 篇1写在前面:前一阵子,得了一本鸡汤读物—美国作家黛比·福特的《接纳不完美的自己》,有所启发,这篇读后感与大家共勉。
记得小时候,为了得到老师的表扬,作业里是万万不能出一点错的。不小心抄错了一个字,撕掉整张作业纸;不小心算错了一道题,又撕掉整张作业纸。现在想来,虽然有些好笑,但这追求“完美”的个性却也跟随了自己这么多年,好处不少,带来的麻烦也不少。并非每个人都是完美主义者,但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地带有这样或那样的强迫或完美主义倾向,这种倾向像一团火,有时点燃着激情,有时却损耗着精力,使我们陷于焦虑和自我厌恶之中。如果你时常有这种体验,请重新检视自己、承认“阴影”,别让完美主义拖累了你。
心理学家荣格所谓“阴影”,乃是我们内心中消极的一面,它破坏人际关系、扼杀精神、阻挠我们实现梦想;它尽管属于我们,我们却极力掩饰、拼命否定、不愿承认;它潜藏在我们意识深处,时时暗示我们自身的缺陷和不足。因此,我们惧怕“阴影”的存在,或拼命追逐阳光来摆脱阴影,或彻底躲入黑暗以自欺欺人。
拼命追逐阳光者,习惯于刻意讨别人喜欢,把那些可能惹人生气的想法掩藏起来。幼年时,大家喜欢乖巧的孩子,于是你谨言慎行;长大后,人人夸赞活泼的性格,于是你故作开朗。你压抑着自己内心的叛逆情绪,厌恶着不善交际的内向个性,活给了别人看,却没有活出自己。
彻底躲入黑暗者,有的是破罐破摔,更多的则是选择逃避。为什么你会有“拖延症”?因为你惧怕一个不完美的开始,于是你逃避,迟迟不肯行动。为什么你在面对好事时时常感到压力?因为你担心一个不充分的准备,于是你焦虑,感到心慌难受。然而,逃避可耻也没用,在deadline面前匆忙完成的任务注定完美不了,紧张焦虑也不会让准备更加充分。
为了完美,你压力山大,焦虑不安,身心俱疲,但到最终也没能逃出不完美的结局。与其如此,倒不如坦然接受与生俱来的不完美,接受自己偶尔的情绪化、天生的羞涩感,接受无法预测的失败、总是缺席的运气。世上终究没有完美之人,没必要为这不能改变的事实而大费心力,还是对自己坦诚点吧。
接纳不完美的自己,并不是放弃自我的完善,在接纳之后,轻松和宁静随之而至,而这将是塑造更美好的自己的基石。“我们身上的每一种特质,心中的每一种感情,都可以让我们得到某一方面的收获。阴影是我们内心世界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阴影之所以为阴影,是为了让我们的意识注意到它的存在,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去关注它,去寻找完整的自我。”所以,做完美的人还是完整的人,我愿意选择后者,你呢?
《接纳不完美的自己》读后感 篇2第一次接触“亚人格”的概念。使用一种靠具象化练习来认识亚人格的方法。具体是这样的:我们想象自己坐在一辆公共汽车上,周围挤满了各式各样的“自己”,有高有矮,有胖有瘦,有老人也有年轻人,有的穿着全套晚礼服,也有的穿着超短裙。凡是你能想到的女性形象都有,其中许多人是你根本不愿意认识的,你必须跟车上所有的人攀谈,直到彼此了解为止,无论你是喜欢那些人还是讨厌他们。车上每一个人都代表了你心中潜藏的一种亚人格,也就是你自己的一种面貌。如果你能够与这些“自己”互相交流、互相了解,就可以更好地认识真实的自我。
儿时的经历会让我们形成各种各样的信念,这些信念深深植根与我们的潜意识中,影响这我们生活中各种各样的决定,并且我们通常意识不到这种影响。我们心中的偏见、痛苦、耻辱和负罪感,往往是从上一辈人那里继承下来的。
每一滴眼泪都是灵魂之旅。任何消极的事情都有积极的一面。我们所承受的每一次痛苦和挫折都是有意义的,都可以让我们在探索内心世界的路上走的更远。老话说得好:“聪明人把经历当成老师,傻子把经历当成敌人”。世界时矛盾的统一体,如果没有消极的一面,那么积极的那一面就无从存在。如果我们能够明白这一点,就更容易接受现实。
尼采曾说,否定过去就意味着否定自身的存在。我们只有接纳了自己的过去,才能拥有选择人生方向的自由。我们经历过的每一件事,都会影响我们对世界、对自己的看法。要回顾和接纳我们的整个过去,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却是心灵成长的毕竟之路。越是痛苦和沉重的经历,就越能发掘出积极的内涵。
如果我们能够用新的、积极的方式诠释过去的不快经历,就更容易接纳和包容它,从而摆脱它对我们生活的持续影响。
我们需要选择那些能让我们的生活得到改善的积极诠释,咀嚼那些让我们感到孤独无助的消极诠释。世上发生的事情本无积极和消极之分,是我们从自己的主观角度出发,给不同的经历贴上了积极和消极的标签。影响我们感情的,并不是客观的经历,而是我们对某一段经历的主观认识。
承担责任是一件非常艰难的事。大多数人只愿意为自己生活中积极的东西承担责任,对于消极的事情则想方设法推卸责任。当我们学会承担责任时,就可以把一切经历转化为成长的动力。即使我们为某些经历感到痛苦或是羞耻,至少也可以意识到这些经历在我们人生之旅中的意义,从而得到慰藉。我们可以告诫自己:“世界就是我们的画布,是我自己把这一次的经历画在了上面,为了给自己上这宝贵的一刻。”我们也可以告诉世界:“我所体验到的一切,都发源于我自己的心中。”如果能达到这样的境界,你就可以自如地改变你的生活。
如果你不肯面对过去,过去就会成为你的包袱,让你无法自由前行,只能在一个圈子里打转。
《接纳不完美的自己》读后感 篇3在经历过目前人生中内心最绝望最黑暗的日子后,即将迎来三十的我,感谢在这个人生节点上遇见两本书:《接纳不完美的自己》《王阳明心学》,因为它们把我从内心绝望的谷底拉了上来,让我能有新的力量继续前行,不畏将来。面对未来,我将无畏无惧。
它们让我明白内心安宁的重要性,我也第一次如此深入地探索自己的内心世界。这应当是每一个人要完成自我蜕变的一个过程。
而我也相信,一个人的经历都会成为人生财富,不管是消极还是积极的。对人生大彻大悟地转变,在没有一定的人生阅历与一定年龄,是很难做到的。而这本书以及阳明心学,对于大多数二十出头的年轻人来说应该都是很难明白的。
《接纳不完美的自己》读后感 篇4“一件事没有绝对的好坏,主要是使用的度”,从最近的拆书工作里体会到的一句话,这本书是《接纳不完美的自己》。概括的说,本书的主要内容只掌握一点就够了:完美的人是不存在的,只有完整的人。这个完整就包括人的阴影面和积极面,一般人只想要承认自己的积极面,压抑阴暗面,结果限制自己的潜能,无法幸福。
看似简单,可书中大量的案例向我们展示,光要承认接受阴影面这件事,很多人都需要很多年的'时间。有时它被压抑的很深,你几乎发觉不到它的存在,但它却影响你的性格、行为习惯,让你问题重重。
书中介绍了很多方法,最容易采用的是“照镜子”:看看你身边的人,哪些人让你讨厌,找到讨厌的点和行为,停下来想一想,我是否也有这样的特质?
是否曾经有过类似的行为,或者被责骂然后将这种行为压制,但它仍然在你内心成为你的阴影面。所以当你再看到它时反应会很强烈,要么远离、要么极端厌恶却不知道原因。只有当你平和的对待它时,它对你才会成为过去式,不会继续存放在你的内心,时不时的跳出来折磨你。
这本书在讲“接纳”的重要性时,提醒大家要积极的发现。很多人不能接受自己身上的特质,这些特质有我们常规意义上“坏的”,但更多是“好的”,没想到吧?
比如很多人不能接受成功、性感、迷人,这类人人都想要的特质,他们承认这是他们的梦想,却不认为自己可以拥有他们。
发现并开始接纳我们身上的特质,无论它是好是坏,都是我们长成的必经环节。特质没有好坏,它呈现度的控制器在我们手中,你可以调节它,别让特质伤害你,要让它有助于你。
《接纳不完美的自己》读后感 篇5夏日天空的太阳,炙烤着大地,树上的“知了”叫个不停,热得让人不愿出门。但还是有事干的,这不,我又读了一文,那便是《接纳不完美的自己》。
这篇文章是这样的:从前有一位挑水夫,他有两个水桶,但其中一个有裂缝,另一个完好无缺。有裂缝的桶,每次挑水回来,只剩半桶了,破桶因此很难过。两年后,它终于忍不住,对挑水夫道歉。但挑水夫并没有责怪破桶,说要它回去时注意一下旁边的花朵。一路上,破桶看见那些花争奇斗艳,竞相开放,美不胜收。走到尽头,破桶又伤心了,因为又漏了一半水。但挑夫说:“这条小路只有你破桶那便有花,好桶那一朵花也没有,因为我在你那边撒了花种,一路上,你的漏水正好帮了我浇水,所以主人才有好看的花。”
读完这个故事,我觉得:天生我材必有用,每一个人,每一样物品,都会有它的用处。要平静地面对不完善、不完美的自己。要学会把自己的缺点改变成为优点,让自己在对己不利的局面中解脱出来。印度曾获得诺贝尔奖的泰戈尔说过:“世界上什么都不完美,蔷薇是有些芒刺的花卉;高高在上的天使,我相信也不是没有过失。”蔷薇花穗然很美,但有刺是它的一个缺点。高高在上的天使,也不一定没有错误,这在许多神话里,是可以证明的。人有不完美的地方不是坏事,重要的是,把这个不完美的缺点变成优点。
其实,世界上没有一个人是完整的。但要把不完整变成完整的,这样,才是我们要做的。不要抱怨自己的不完美,要善用这个缺点,让它变成你最大的优点。
《接纳不完美的自己》读后感 篇6《接纳不完美的自己》这是一本值得放在床头常拿出来看看的书。
你究竟是想做一个完美的人?还是要做一个完整的人?!如果你想做一个完美的人,那就请尽情的压抑和掩饰自己的阴暗面,或者一刀一刀地把自己的阴暗面剥离自己的肉体和灵魂,做得到吗?如果你想要做一个完整的人,那么就把你认为阴暗的、不好的一面尽情的表达出来,问问这些不好的特质能给我带来什么样的帮助,有光的地方就有影,让自己的光明和阴暗和平相处,才能更清晰的认识自己。
不要对自己和别人妄下判断,就会心里平静。
人生在世就是一场修行,每一个我们遇到的人,都是来帮助我们完成修行的,尤其是我们可能会经常伤害到的身边的亲人和朋友。
《接纳不完美的自己》读后感 篇7听朋友介绍,《接纳不完美的自己》这本书非常不错,让我看看。我买来看着扉页上的字---这本书应该读三遍,读第一遍会认同,读第二遍会改正,读第三遍会进化。如此宣传,我有点怀疑。
内心中消极的一面-----破坏人际关系,阻挠、扼杀我们实现梦想的那一面。那些都属于我们,但我们极力掩饰,拼命否定,不愿承认的东西。这些就是“阴影”。
不看这本书不知也不会想到自己潜意识里面阴影的存在。并且为了掩饰心中的阴影,去欺骗别人,欺骗自己。并给自己带上了面具,生活了几十年,逐渐习惯面具后,把面具后面的真实的自己给忘记了。尽管在生活中屡屡受挫,但仍然压抑内心的暗示,拒绝看到真实的自己,拒绝聆听发自内心的声音。我也感到在掩饰自己阴暗面的时候,不惜花费时间、金钱。换个角度看,我已经被这些阴暗面的东西奴役了。我已经承认阴影的存在了。
如何对待心中的阴影呢?我们掩饰不掉阴影,就包容它好了,确定它在我身上存在。爱我自己所有的,接纳自己所有的。让完整的自我充分表达出来。
要找回完整的自我,让生活变得快乐而充实,就得体验一个婴儿毫不掩饰的那种纯真。
《与神对话》中有一句话:完美的爱之于感情,正如纯白色之于色彩一样。人们总以为白色是缺乏色彩的表现,却不知道白色包容了一切色彩。同样地,爱也不是缺乏感情的表现,而是所有感情的融合,是整个心灵世界。这句话写的真是精彩。白色包容一切色彩,爱包容了一切感情。
我们每个人都有无限的可能性,但只有接纳完整的自我,我们才能让这些可能性显现出来。
“正义与邪恶、乐观与悲观、勇敢与懦弱”,这些特质都潜在我们心中,如果我们刻意地去压抑某一种特质时,结果并非想像得的那样---对应的特质会表现出来,而是相反,被压抑的某种特质会以某种意想不到的方式呈现。
谁都有乐观和勇敢的时候,谁也都有悲观和懦弱的时候,这些特质在一个人身上都出现过。那么这个人必须原谅自己。你勇敢是一种可能性,你懦弱也是一种可能性,我们得学会允许自己的身上的各种可能性和谐共存。这样我们才能直面这些可能性,并让我们得到真正的自由。
如果我们接纳了我们自己,将心比心,我们自然会接纳和原谅别人。
在《接纳不完美的自己》中,作者提到了通过这本书可以带给我的东西。
1、让我彻底改变我对自己、他人和整个世界的认识,暴露出完整的人格。
2、如何发掘和认识自己的美。
3、如何面对积极和消极的矛盾。
4、会教我承认、接纳和拥抱内心中的阴影,让我发挥出自己的潜力,帮我敞开心扉,彻底改变我对自己、对他人、对世界的认识。
《接纳不完美的自己》读后感
这句哲言用在自我认识上可以这样说,世界上只有一种完美主义,那就是在认识到自己是不完美的真相后依然接纳自己。
《接纳不完美的自己》这本书所揭示的,乃是我们内心中消极的一面——破坏人际关系、扼杀精神、阻挠我们实现梦想的那一面,也就是心理学家荣格所谓的“阴影”。那些尽管属于我们,但我们却极力掩饰、拼命否定、不愿承认的东西。它们潜藏在我们意识深处,无论别人还是我们自己,都很难直接意识到它们的存在。它们会时时暗示我们,让我们觉得自己充满缺陷、令人讨厌、一文不值。作者黛比·福特经历过常人难以想象的不堪命运,也曾经深陷于阴影信念的泥淖不可自拔。当时的她迷惘放纵,酗酒嗑药,感情生活混乱。经过十数年与阴影的对抗以及自我救赎,最后成为他人的心灵导师。在这本书中,她真实披露内心世界,企图用自己的真实经历引导深受阴影信念笼罩的人们逃离困境。
在某一方面你也许很重要,但你不得不承认自己真的微不足道。宇宙为你开创,但你同时也同其他同处宇宙的个体一样渺小。我们需要做的,是去接受这样一个真实的自己,并发现自己作为这一个体的独特性,利用这一点做出对他人或整个社会有用的贡献。
接纳和拥抱心中的阴影,可以让你的生活发生彻底的转变,宛如丑陋的毛毛虫破茧而出,化为美丽的蝴蝶。你不必再刻意掩饰,不必再假装成另一个人,也不必再努力证明自己,因为那时你会拥有足够的自信。拥抱阴影,找回完整的自我,你就可以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
第一,接纳意味着深入了解自己,重新诠释自我。
我们的环境注定使我们从小就受到种种有条件的关注,或者严格的管束,致使很多人以为只有具备某种条件,如:漂亮的外表、优秀的学习成绩、过人的专长、出色的业绩等等,才获得被自己和他人接纳的资格。于是,很多人因此背上了自卑的包袱。由于曾经被挑剔,也就逐渐习惯于用挑剔的目光看待自己,越看越觉得无法接受。
爱自己,接纳自己,让完整的自我充分表达出来,不去刻意掩饰内心的“缺陷”,这是每一个婴儿与生俱来的本性。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会受到周围人们的影响,开始刻意讨别人的喜欢,把那些可能惹人生气的想法深深掩藏起来。结果,在长大的过程中,我们也就逐渐丧失了纯真自由的本性。
荣格曾说:“与其做好人,我宁愿做一个完整的人。”在努力做“好人”,努力追求别人承认的同时,我们是否已经迷失了真实的自我?
想要做出改变,就必须克服心中的恐惧,正视心灵的“阴影”——胆怯、贪婪、恼怒、自私、懒惰、丑陋、轻浮、脆弱、报复心、控制欲……那些存在于我们身上,而我们又往往极力掩饰和压抑的特质。明白这些特质并不会因为我们的否认而消失,只会在潜意识中隐匿起来,悄悄影响我们对自己的认同感。当我们偶然接触到自身阴暗面的时候,第一反应往往是想要逃避,想撇清与这些“消极”特质的关系,哪怕花费大量的时间和金钱也在所不惜。然而,恰恰是这些特质最需要我们关注,因为它们可以给我们带来最宝贵的收获。
当我们重新走进心灵的城堡,把所有锁着的门一扇扇打开,把阴影暴露在阳光下的时候,才能重新拥有完整的自我。当你愿意聆听自己心灵的声音,你就不会再给别人的行为贴上“好”与“坏”的标签,也用不着再生活在虚伪的面具下,靠伪装和掩饰来保护自己。
第二,接纳意味着明确自己的优缺点,拥抱完整的自我。
要追逐光明,你就必须拥抱黑暗。当消极的思想和情感受到刻意压抑时,与之对应的积极思想和情感也会被波及。如果我们否认自己的丑,就会削减自己的美;如果我们否认自己的恐惧,就会削减自己的勇气。从另一个角度看,“你那些所谓的‘缺点’,你身上那些自己都不喜欢的特质,其实是你最宝贵的财富,只不过表达的程度有点过于强烈了。这就好比放音乐,如果音量开得太大,就会让人感觉有些不适应。只要你能把这种特质的‘音量’调回去,你自己——以及你周围的所有人——就会意识到,你的‘缺点’其实正是你的优点。它们可以为你所用,而不是成为你的绊脚石。你唯一需要做的,就是在适当的时候,以适当的方式,把这些特质表现到适当的程度,不要过度。”
我们需要理解、接纳和包容自己身上的一切特质,如果连我们自己都接受不了自己的话,又怎么能期待世界接受我们呢?要想获得别人的爱,我们必须首先建立起自爱。只有把内与外、积极与消极结合起来,找回一个完整的自我,你才能在不同的情境下控制自己所表现出的特质,达到“从心所欲,不逾矩”的境界。
善与恶、好与坏、光明与阴暗、强大与脆弱、诚实与欺瞒——我们的内心是这些矛盾的统一体。如果你觉得自己太过脆弱,那你就需要寻找脆弱的对立面,让自己变得更有力量;如果你被恐惧困扰,就必须在内心中寻找勇气;如果你总是受人欺辱,那你就需要在内心中找出发生这种情况的原因,使自己真正强大起来。敞开心扉,承认自己既有优点也有缺点,既有光明的一面也有阴暗的一面。只有从容接纳黑暗的人,才有资格接纳光明。
第三,接纳不是逃避,而是勇于承担责任。
要想从过去的经历中汲取智慧,跳出过去的束缚,首先要为在自己身上发生过的所有事情承担责任。告诉自己事情之所以会发生在自己身上,并不是没有原因的、随机的。当我们能够为过去的经历负责时,也就拥有了重新诠释这些经历的自由,只有这样,我们才算是成长了。告诉自己:“我之所以会有这样的经历,是因为我需要从中得到体验和收获。这是我人生之旅的一部分。”越是痛苦和沉重的经历,就越能发掘出积极的内涵。我们往往会把自己遇到的问题和麻烦归罪于别人,归罪于周围环境,而不是从自己身上寻找原因。我们自己无法直面过去曾经遭遇的痛苦,所以只能试图忘记这痛苦,或是把它归咎于别人。要想改变现在的生活,就要首先接纳和包容自己的过去,要想把所追寻的东西变成现实,就要为发生的一切承担起责任来。
承担责任是一件非常艰难的事。大多数人只愿意为自己生活中积极的东西承担责任,对于消极的事情则想方设法推卸责任。当我们学会承担责任时,就可以把一切经历转化为成长的动力。即使我们为某些经历感到痛苦或是羞耻,至少也可以意识到这些经历在我们人生之旅中的意义,从而得到慰藉,最终可以自如地改变自己的生活。
第四,接纳不是甘于平庸,而是更好地建设自我。
接纳自己,不仅仅是停留在接纳这一层面,我们还要更好的深入的建设自我。让自己的心灯发亮,追求充实的人生。相信你自己内心最深处的智慧。冲破你为自己设下的限制,下定决心追求你最想要的那种生活。上天会赋予你力量和同情心。勇于承认现状,改变现状,努力实现你心中的目标,允许你自己拥有你想要的一切。懂得自己的局限性,去尊重有相应长处的人;正视自己的弱点,尽可能扬长避短,集中精力去发掘自己的优势。
《易经》第五卦“需卦”曰:“有孚,光亨,贞吉。”其意义可以诠释为:“只有当我们有足够的勇气去面对客观真相,不进行自我欺骗,不为幻觉所左右时,才能认清前行的方向,做事亨通顺利,得到好的结果。”目的是为了让我们认清自己,认清自己所拥有的无限潜能。
我们每个人内心深处都渴望着宁静、爱与和谐。我们的人生是一场短暂而宝贵的旅程,我们在这趟旅程上唯一的使命,就是把我们所有的天赋和潜能都发挥到极致。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实现自己的命运。不要因为不肯爱自己、原谅自己,就错过了人生中最宝贵的东西。不要掩饰你心中的同情和善意。我们要跟自己维持良好的关系,包括善待自己内心的阴暗面。我们需要付出坚持不懈的努力,才能克服成长之路上的种种障碍,超越自我,让梦想成为现实。我们内心的阴暗面与光明面同样神圣,同样是我们人格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只要我们坚持不懈,不停地检视自己,认识自己,探索自己的内心世界,怀着爱与同情心看待自己,就可以让人生变得无比充实、无比精彩。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