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华日军暴行录读后感侵华日军暴行录读后感日军对中国的暴行数不胜数,就拿南京大屠杀来说吧:,《南京大屠杀》读后感,中国,是中华民族的伟大母亲,...
侵华日军暴行录读后感
侵华日军暴行录读后感《南京大屠杀》读后感
中国,是中华民族的伟大母亲,但在清政府统治时,这位母亲遭受过流氓的蹂躏、强盗的劫掠,遭受过暴徒的剜割伤残、敲骨吸髓,由于政府的腐败无能,俄、德、法、日、美、意、澳张开血盆大口,恣意吞噬。
在暑假里,我读了一个关于中华国耻的故事。故事讲的是一九三七年十二月十三日日本侵略军进行南京大屠杀,至少有30多万善良如羔羊的中国人被杀戮、火烧、活埋。在危在旦夕时,勇士殊死搏斗,将军却临阵脱逃。日本鬼子用惨不忍睹的手段杀害了无辜人民。日本鬼子简直是兽兵,他们对小女孩、妇女、老婆婆发泄兽欲,强奸她们。在悠长的人类文明史上,何曾有过这种灭绝人性的兽兵?
我仇恨侵略者,憎恨腐败无能的清政府。读了这个故事后,我觉得我们中国人曾经受过这么大屈辱,已经是无法弥补了。但是,现在中国从闭关到开放,从自傲到下问,从呐喊到彷徨,从苦闷到振奋,经过几代人的艰苦探索,中国人终于从黑暗中走出来,创建了独立自主的社会主义新中国,终于告别了屈辱的历史。中国人不再蒙受耻辱,从此站了起来。说明中国人民的脊梁是挺直的,骨头始终是坚硬的。
现在,我们高兴地看到祖国正飞速地前进,经济建设的步伐越来越快,人民生活越来越红火,新一代后继者为那些曾经受过奇耻大辱的人争了一口气,我们祖国母亲身上那些触目惊心的伤痕已经消失,已变得青春焕发了。
这一切一切,都使我们深深地感激那些为新生而孜孜奋斗的志士;永远缅怀那些为中华民族的振兴而奉献了毕生的先烈。
《南京大屠杀》这个故事不仅令我了解到那些无恶不作的日本鬼子曾经对我们祖国如此残酷,还增加我们的民族自尊心,激发了我们强烈的爱国情感。
上海事变读后感50字
今天重温历史,既是为了纪念这一伟大胜利,同时更是为了珍惜和平,为了开创未来。以史为鉴,才知和平的珍贵。
今日抗战胜利60周年,我有太多的话要说,但更多的是等着我们为国家盛强。为世界和平风险智慧和力量的强大动力!
读完这篇文章后,我真正感受到了当时的社会背景,当时的人民。百姓得可怜,当时敌人的可恶,当时的战士们的英勇,战士们是用他们的血和身躯为我们现在的生活铺下了一条大道!
七七事变读后感300字
这一天,酿造了惨无人道、震惊中外的“南京大屠杀”之国耻!
这一天,促成了国共第二次合作,掀起了旷日持久的八年抗战。
八年,我们数以万计的中华儿女付出宝贵生命;八年,中华儿女从不言放弃;八年,中华民族历经磨练;八年,中华民族固若长城;八年,我们拥有了摧不跨的“抗战精神”!
今天,让我们一起为七七事变和八年搞战付出生命以及做出贡献的中华儿女敬礼!
今天,我们每一位中国人都应该记住这个日子,不为别的,就是为了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和平年代。
今天,我们借助网络为我们的英雄们敬礼,不为别的,就是为了“饮水思源”。
中国,一个发展中的中国,一个崛起的中国,我们需要牢记历史,回首过去,居安思危,永不忘却,让这些成为我们“强国之路”的基石。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青少年的历史意识,国难意识,对国家的发展至关重要,个人以为青少年的国家民族自强精神是国家之根本。我们不但要有爱国意识,更要有忧国意识,牢记历史是我们将悲痛转换为动力的办法之一。
“抗战精神”和“长征精神”都是中华儿女用生命积累起来的宝贵财富,可以说她们是中国崛起和富强的永恒动力。可以说,只要保持着“抗战精神”和“长征精神”中国就没有什么不可战胜的,没有什么不可克服的。
牢记这一天,为我们的英雄默哀,也为我们的祖国祝福!
七七事变读后感(篇4)
《救亡图鉴》读后感,坐等急
1912年2月12日,农历腊月二十五,寒冷的早晨,隆裕太后带着时年6岁的末代皇帝溥仪,在养心殿举行最后一次朝见礼仪,颁发逊位诏书,将国家统治权交给当时宣布由汉族、满族、蒙古族、回族、藏族这“五族共和”的中华民国政府。统治中国268年的清王朝历史就此终结。
清朝与民国政权交替之际,觊觎中国领土的日本侵略者却跳出来歪曲历史,哄骗清朝遗老遗少到东北,利用他们实现“满蒙独立”,即分裂中国的阴谋。
1924年溥仪被冯玉祥的国民军驱逐出宫,日本驻华公使抓住这一机会将他接入使馆,接着送到天津日租界。
1931年9月18日夜,随着沈阳北郊柳条湖传来爆破南满铁道的一声巨响,为数2万余人日军关东军突袭沈阳等城市。沈阳、长春、吉林等30余城市在一周之内插遍日本军旗。
1932年,伪满洲国的“首都”在长春设立,改名为“新京”,意思是新的京城。伪满洲国面积达100多万平方公里,相当于日本本土面积的3倍!
日本侵占整个东北,意味着其侵华政策由逐步蚕食变为鲸吞。中国不仅失去面积达100多万平方公里的最富庶地区,而且华北、华中随之告急。
日本根据大陆政策滋长起的侵华野心,正通过一场场战争的胜利而日益膨胀。一曲《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的悲歌响彻全国,四万万同胞被这一惨祸惊醒,全国范围的抗日救亡就此在中华大地上兴起。
在这本《日本侵华图志》中,一幅幅照片,一份份史料,都全面、系统、客观地展示了日本侵华的全过程与主要历史事实。这本书更让我们得以全面回溯日本侵华的轨迹。
1936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前一年,一份《东亚危机明细图解》地图在日本出版。图中将东北从中国版图上切割出去绘成所谓“满洲国”,将华北、华南和西部绘成不同的颜色。这说明在日本的认识中,中国完全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根本不是一个完整的国家。
日本对灭亡中国充满自信,并越发迫不急待。
时光飞逝到8年以后,日本驻缅甸第15军司令官牟田口廉也还依旧会想起自己在中国大地上打出的第一颗子弹。那颗预谋的子弹永远留在了卢沟桥,而从那一枪以后,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火药桶,点燃了。
1937年7月26日,日军进攻华北,两天后,北平沦陷,又过两天,天津沦陷。
从日军全面侵华开始到1938年初夏,日军在中国占领的地区,达到100多万平方公里。当年夏天至秋天,日军进攻的主要矛头直指中国的重要战略枢纽——武汉。
中国半壁山河沦陷,但从全国抗战形势上看,日军进犯的地区越扩大,也就越深陷泥潭。尽管在日本官方的宣传中,他们的军队攻占每一片中国区域都是“赫赫战功”,其实这等于背上一个又一个沉重的包袱。日军实施的进攻,只是在靖国神社中不断增加数以万计的灵牌,并消耗着有限的国力。
日本靠军国主义的强悍疯狂一时,侵占了中华大片土地,然而面对持久抗战,中国必胜、日本必败的结局也就此注定。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