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里高利·叶菲莫维奇·拉斯普京的历史背景那是最好的年代,那是最坏的年代。横贯西伯利亚大铁路正在把遥远的太平洋港口和帝国的心脏地带连接起来,公路上...
格里高利·叶菲莫维奇·拉斯普京的历史背景
那是最好的年代,那是最坏的年代。横贯西伯利亚大铁路正在把遥远的太平洋港口和帝国的心脏地带连接起来,公路上奔驰着带家族纹章的豪华马车,操一口流利法语的亲王和贵妇从“巨石”大剧院的廊柱间鱼贯而入。同一片天空下,拉斯科利尼科夫在为生计杀人,索尼娅必须出卖肉体才能养活全家,施粥厂门口的流民和“十字架”监狱里的政治犯一样接踵摩肩。混乱的沙皇加冕庆典上有一万多人被踩死踩伤,皇帝夫妇却在同一天面带微笑出现在法国使馆的舞会;阿列克谢耶夫海军上将的舰队在旅顺被日本人围困,他本人则安坐在米哈伊洛夫斯基剧院的包厢里,为挪用军费包养的芭蕾舞演员捧场。当波罗的海舰队在对马海峡被日本海军彻底摧毁的消息传到圣彼得堡时,尼古拉二世询问他的侍从:“今天天气真好!您想不想去打猎?”全然不顾面前的年轻军人沉痛而慌张的表情。
“颠僧”拉斯普京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登上历史舞台的。这个传说中长相和体味都酷似山羊的怪人迎合了俄国东正教徒、封建贵族乃至王室对所谓“农民圣人”的狂热,他那颠三倒四的言语、神秘莫测的法术和据说能治愈血友病的医道在彼得格勒掀起了一阵崇拜热潮。在超过十年的时间里,拉斯普京始终是罗曼诺夫宫廷的上宾,他甚至能插手政治,在军事和外交问题上兴风作浪。与“颠僧”的得势相伴随的是正直贵族、军人、知识分子乃至社会主义者与沙皇家族的离心离德,当尤苏波夫公爵和他的同僚设计杀死拉斯普京、企图挽狂澜于既倒时,颟顸的沙皇夫妇和他们的忠臣决裂了。拉斯普京之死最终成为罗曼诺夫王朝垮台的催化剂,但与其说这是导致那个老大帝国崩溃的原因,倒不如说是沙俄帝国末法时代一切愚昧、专横、残忍和阶级对立的表现及缩影。
瓦连京·格里戈里耶维奇·拉斯普京是什么职业
瓦连京·格里戈里耶维奇·拉斯普京
瓦连京·格里戈里耶维奇·拉斯普京(1937-2021),俄罗斯作家。生于西伯利亚。大学毕业后担任报社编辑。1961年在西伯利亚的文艺集刊《安加拉河》上首次发表短篇小说《我忘了问廖什卡》,1967年他的成名作《为玛丽娅借钱》问世,1974年发表长篇小说《活下去,并且要记住》,获1977年苏联国家奖金。此外,《最后的期限》(1970)《别了,马焦拉》(1976)等作品都曾引起评论界的普遍关注。1985年出版的小说《火灾》于次年再次荣获苏联国家奖金,从而确立了他在俄罗斯文学中的重要地位,享誉世界文坛。
2021年3月14日,瓦连京·拉斯普京在莫斯科去世,享年77岁。3月17日,俄国总统弗拉基米尔·普京来到基督救世主大教堂,向拉斯普京的遗体告别。3月18日,莫斯科及全俄东正教大牧首基里尔已经在莫斯科的基督救世主大教堂为拉斯普京主持了葬仪。3月19日上午九时至下午一时,伊尔库茨克各界群众数千人在圣迹大教堂为瓦连京·拉斯普京举行了传统的东正教葬仪。作家的遗体安放在教堂中央,头戴花环,手捧圣像,接受亲友列队瞻仰和亲吻,随后落葬于教堂院内离墙边不远的墓穴内,坟头立十字架,与十二月党人的墓地相邻。
中文名:瓦连京·格里戈里耶维奇·拉斯普京
外文名:ВалентинГригорьевичРаспутин
国籍:俄罗斯
出生地:西伯利亚伊尔库茨克州阿塔兰卡
出生日期:1937年3月15日
逝世日期:2021年3月14日
职业:作家
毕业院校:伊尔库次克大学文史系
信仰:东正教
主要成就:获得苏联国家奖
代表作品:为玛丽娅借钱、最后的期限、活着,并且要记住、火灾、告别马焦拉
人物生平
瓦连京·格里戈里耶维奇·拉斯普京,1937年出生于西伯利亚伊尔库茨克州一个农民家庭。祖母是一位典型的俄罗斯妇女,温柔善良,任劳任怨,体现了传统的道德。作家日后塑造的一系列女主人公身上都能见到她的身影。拉斯普京的童年在阿塔莱卡村度过,小学毕业后,因村子中没有中学,不得不到离家50公里外的中学就读。根据在这所中学发生的事情,拉斯普京撰写了著名的短篇小说《法语课》(1973)。中学毕业后,考入伊尔库茨克国立大学文史系就读,上学期间,他作为《青年报》的编外记者发表多篇新闻,其中一篇特写受到编辑的关注,随后这篇特写修改后发表于《安卡拉》丛刊上,即短篇小说《我忘了问廖什卡》(1961)。
1959年,拉斯普京大学毕业后进入克拉斯诺雅尔斯克青年报工作。
1966年,成为职业作家,1967年加入苏联作家协会。
1979年,参加伊尔库茨克市东西伯利亚图书出版社组织的西伯利亚文学文献出版小组工作。1980年成为著名的《小说半月刊》的编辑部成员。
创作经历
1959年,拉斯普京大学毕业后进入克拉斯诺雅尔斯克青年报工作。1961年发表短篇小说《我忘了问廖什卡》。他作为报社记者,先后访问了克拉斯诺雅尔斯克水电站和阿巴坎——塔什干干线等大型工地,并于1966年发表了《天涯海角》和《新城的篝火》两本特写集。
1965年,拉斯普京带着自己的几部作品参加在赤塔举办的西伯利亚青年作家研讨会,结识了著名的老作家奇维利欣,受到其指点和引导,因而拉斯普京称奇维利欣为自己的“文学教父”。
1967年发表短篇小说集《来自这个世界的人》,同年在《安卡拉》丛刊上发表充满道德激情的中篇小说《为玛丽娅借钱》,显示了作家的艺术才华,1968年,这部中篇在莫斯科《青年禁卫军出版社》出版单行本,从此为文学界和广大读者所瞩目。
1970年发表的中篇小说《最后的期限》获得普遍好评,完全彻底底展现了作家的才华。1974年问世的中篇小说《活着,并且要记住》,因此获得1977年苏联国家奖文学与艺术类奖项,从此确立了拉斯普京在文学界的牢固地位。中篇小说《告别马焦拉》(1976)带有明显的“寻根”倾向,曾引起文坛的争论。
1985年推出中篇小说《火灾》,对于世风日下,道德沧丧这一现象表示强烈的谴责和深刻的忧虑。《火灾》被授予1985年苏联国家奖文学与艺术类奖项。拉斯普京的小说语言朴实清新,心理刻画细腻传神,充满了浓重的西伯利亚乡土气息和紧张的道德——哲理探索,代表了当时前苏联农村散文的新水平。
最新作品:长篇小说《伊万的女儿,伊万的母亲》。
成就及荣誉
1968年,乌特金伊尔库茨克共青团奖
1971年,荣誉勋章
1977年,苏联国家奖文化与艺术类大奖
1981年,获得劳动红旗勋章
1984年,获得列宁勋章
1987年,苏联国家奖文化与艺术类大奖;苏联社会主义劳动英雄称号;获得列宁勋章
1992年,托尔斯泰奖
1994年,伊尔库茨克州文化委员会文化与艺术发展基金奖
1995年,圣英诺森奖;《西伯利亚》杂志奖
2002年,四级卫国勋章
2007年,三级卫国勋章
2000年,索尔仁尼琴奖
2001年,陀思妥耶夫斯基奖
2003年,文化与艺术领域俄罗斯政府奖
2004年,亚历山大·涅夫斯基奖
2005年,中国授予21世纪年度最佳外国小说奖、阿克萨科夫俄罗斯文学奖
2021年,因在文化领域的突出贡献获得俄罗斯政府奖
2021年,亚历山大·涅夫斯基勋章、国际统一斯拉夫民族基金奖
1969年,电影《鲁道夫伊奥》
1969年,电影《鲁道夫伊奥》(大学生毕业试验作品)
1978年,电影《法语课》
1980年,电影《告别》、电影《卖掉熊皮》
1981年,电影《瓦西里和瓦西里萨》
2008年,电影《活下去,并且要记住》
社会活动
自苏联改革后,拉斯普京开始参加广泛的社会活动。他的立场是反对自由思想,并发表《俄罗斯作家的公开信》(1990),《讲给人民的几句话》(1991),《停止牺牲的改革》(2001)。
1989年-1990年苏联最高苏维埃人民代表。
1989年,在苏联人民代表大会上,拉斯普京提议俄罗斯退出苏联。1990-1991年戈尔巴乔夫时期苏联最高苏维埃部长会议主席团成员。
1996年,成为伊尔库茨克东正教女子中学的创始人之一。
2007年,拉斯普京发表演讲支持久加诺夫。
2021年7月起,任俄罗斯东正教文化委员会成员。在伊尔库茨克,协助东正教报纸《文化的伊尔库茨克》工作,《西伯利亚》文学杂志董事。
保护贝加尔湖
拉斯普京是保护贝加尔湖最突出的是著名作家之一。早在60年代初联名支持肖洛霍夫保护贝加尔湖的活动中,他就是一个积极分子。他出生在西伯利亚一个邻近贝加尔湖的地方,对贝加尔湖有着天然的联系和感情。当报社拒绝刊登他控诉冷酷无情的工业给农民和环境带来严重危害的文章时,他便放弃了新闻工作,改用小说的形式来纵情地歌颂热爱自然和鞭笞破坏自然的思想。特别是他那直言不讳的批评,简直成了某些人的眼中钉和肉中刺,必欲诛之而后快。1980年的冬天,他遭到了惨无人道的暗算,被五个人用凶器打得死去活来。当人们在他的伊尔库次克公寓的外面发现他的时候,还以为他已经死了。结果他活过来了,眼睛几乎失明了一年,脸部经过多次的整容手术。但他仍然是一个大胆直言而又没有离开苏联的硬汉子,因此他成为苏联最有声望的作家之一。
社会评价
2007年3月15日,俄罗斯大师级作家瓦连京·拉斯普京迎来了自己70岁的生日。生日前夕,俄总统普京签署命令,向作家颁发“对祖国的贡献”三级勋章,以表彰他长期以来的文学创作活动和为俄罗斯文学的发展做出的贡献。全俄东正教大牧首阿列克谢二世向拉斯普京发去贺电,并高度评价了作家的创作成果。
为庆祝拉斯普京的70寿辰,俄罗斯文化界举行了多项活动,其中包括联邦出版和大众传媒署主办的“瓦连京·拉斯普京:与时代论战”圆桌会议,国家图书馆举办的拉斯普京作品回顾展等等。俄罗斯文化电视台则集中播出了有关拉斯普京的专题节目和根据其作品改编的电影。
长期居住在家乡伊尔库兹克的拉斯普京专程赴首都莫斯科参加活动。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他坦言,希望尽快结束庆祝生日的事宜,回到书桌前继续创作。“我怀着对过去岁月和已有作品的深情庆祝生日,但我更希望抓紧时间多做些事情。”据悉,目前拉斯普京正在写作一部回忆录,书名暂定为《我到过那里》,该书将集中反映他对人生、时代和祖国命运的思索。
最近的活动
近年来,拉斯普京一直在为维护俄语的纯洁性而奔走呼吁,他把对母语的珍爱视为传承俄罗斯文化的重要任务。同时,他致力于环保事业,是贝加尔湖生态保护的知名斗士和西伯利亚地区环保主义者的精神领袖。拉斯普京于20世纪80年代接受洗礼,成为了东正教徒。
2003年,拉斯普京的小说《伊万的女儿,伊万的母亲》获得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和中国外国文学学会主办的第三届21世纪年度最佳外国小说奖。
2006年中国“俄罗斯年”期间,拉斯普京作为俄作家代表团成员访问了中国。
个人作品
1961年,短篇小说《我忘了问廖什卡》
1966年,短篇小说特写集《天涯海角》和《新城的篝火》
1967年,短篇小说集《来自这个世界的人》、中篇小说《为玛丽娅借钱》
1970年,中篇小说《最后的期限》
1973年,短篇小说《法语课》
1974年,长篇小说《活下去,并且要记住》
1976年,中篇小说《告别马焦拉》
1981年,短篇小说《娜塔莎》、短篇小说《把什么交给乌鸦》、短篇小说《活着的年代——爱的年代》
1985年,中篇小说《火灾》
1991年,图片特写集《西伯利亚,西伯利亚》
1994年,短篇小说《去那同一土地》、《谢尼亚上路了》(“谢尼亚·波兹德尼亚科夫”系列)、《女人间的谈话》
1995年,特写集《沿着勒拿河向下》、短篇小说《下葬》、《在医院》
1996年,短篇小说《怀念的一天》(“谢尼亚·波兹德尼亚科夫”系列小说)
1997年,短篇小说《在晚上》(“谢尼亚·波兹德尼亚科夫”系列)、短篇小说《突如其来》(“谢尼亚·波兹德尼亚科夫”系列小说)
1998年,短篇小说《新职业》、《邻里之间》(“谢尼亚·波兹德尼亚科夫”系列小说)
1999年,短篇小说《农家木屋》《在故乡》
2003年,长篇小说《伊万的女儿,伊万的母亲》
瓦连京·格里戈里耶维奇·拉斯普京的电影作品
1969年,电影《鲁道夫伊奥》
1969年,电影《鲁道夫伊奥》(大学生毕业试验作品)
1978年,电影《法语课》
1980年,电影《告别》、电影《卖掉熊皮》
1981年,电影《瓦西里和瓦西里萨》
2008年,电影《活下去,并且要记住》
瓦连京·格里戈里耶维奇·拉斯普京的人物生平
瓦连京·格里戈里耶维奇·拉斯普京,1937年出生于西伯利亚伊尔库茨克州一个农民家庭。祖母是一位典型的俄罗斯妇女,温柔善良,任劳任怨,体现了传统的道德。作家日后塑造的一系列女主人公身上都能见到她的身影。拉斯普京的童年在阿塔莱卡村度过,小学毕业后,因村子中没有中学,不得不到离家50公里外的中学就读。根据在这所中学发生的事情,拉斯普京撰写了著名的短篇小说《法语课》(1973)。中学毕业后,考入伊尔库茨克国立大学文史系就读,上学期间,他作为《青年报》的编外记者发表多篇新闻,其中一篇特写受到编辑的关注,随后这篇特写修改后发表于《安卡拉》丛刊上,即短篇小说《我忘了问廖什卡》(1961)。
1959年,拉斯普京大学毕业后进入克拉斯诺雅尔斯克青年报工作。
1966年,成为职业作家,1967年加入苏联作家协会。
1979年,参加伊尔库茨克市东西伯利亚图书出版社组织的西伯利亚文学文献出版小组工作。1980年成为著名的《小说半月刊》的编辑部成员。
瓦连京·格里戈里耶维奇·拉斯普京的个人作品
1961年,短篇小说《我忘了问廖什卡》
1966年,短篇小说特写集《天涯海角》和《新城的篝火》
1967年,短篇小说集《来自这个世界的人》、中篇小说《为玛丽娅借钱》
1970年,中篇小说《最后的期限》
1973年,短篇小说《法语课》
1974年,长篇小说《活下去,并且要记住》
1976年,中篇小说《告别马焦拉》
1981年,短篇小说《娜塔莎》、短篇小说《把什么交给乌鸦》、短篇小说《活着的年代——爱的年代》
1985年,中篇小说《火灾》
1991年,图片特写集《西伯利亚,西伯利亚》
1994年,短篇小说《去那同一土地》、《谢尼亚上路了》(“谢尼亚·波兹德尼亚科夫”系列)、《女人间的谈话》
1995年,特写集《沿着勒拿河向下》、短篇小说《下葬》、《在医院》
1996年,短篇小说《怀念的一天》(“谢尼亚·波兹德尼亚科夫”系列小说)
1997年,短篇小说《在晚上》(“谢尼亚·波兹德尼亚科夫”系列)、短篇小说《突如其来》(“谢尼亚·波兹德尼亚科夫”系列小说)
1998年,短篇小说《新职业》、《邻里之间》(“谢尼亚·波兹德尼亚科夫”系列小说)
1999年,短篇小说《农家木屋》《在故乡》
2003年,长篇小说《伊万的女儿,伊万的母亲》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