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屠张纯如杀读后感(《南京大屠杀》读后感)

发布时间: 2024-11-18 04:12:19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读后感 点击: 99

南京大屠杀读后感张纯如的《南京大屠杀》(原著名:The,rape,of,Nanking)一书,在国内出版已不是第一次了。东方出版社在1998年便...

南京大屠张纯如杀读后感(《南京大屠杀》读后感)

南京大屠杀读后感

张纯如的《南京大屠杀》(原著名:The rape of Nanking)一书,在国内出版已不是第一次了。东方出版社在1998年便引进本书,出版译名为《南京浩劫》,并于2007年再版。虽然时隔多年,但作为海外为数不多的系统介绍南京大屠杀并引发公众关注的著作,其价值远未湮没。加之作者张纯如在2004年自杀身亡,更是为本书增添了些许悲壮色彩和神秘气氛。而中信出版社此次在南京大屠杀75周年之际再版该书,虽有应景之嫌,也算是本书生命力仍存的证明。
全书分十章,从事件之前中日双方的战局写起,到全面记叙大屠杀的始末,再到战后审判,现代世界对南京大屠杀的遗忘和日本部分人士对其的否认,可以说全面地还原了南京大屠杀的前因后果及其历史影响。同时,虽然阅读这样一段历史绝不可能令人心情愉悦,甚至会时时让人陷入种种负面情绪之中,但也不得不承认作者的笔调有让人继续阅读的吸引力。美国二战史学家安布罗斯评价张纯如“懂得如何将历史写得令人感兴趣”,看来并非仅是善意的夸赞。这恐怕也是本书虽为历史著作,却能登上畅销榜,并被翻译成多国文字的部分原因所在。本书副标“二次大战中被遗忘的浩劫”,也许会令一些中国读者费解——南京大屠杀可说国人皆知,何来“遗忘”?其实作者所指,是针对西方世界对这场屠杀的认识远不及纳粹屠杀犹太人等史实来得了解而言。本书的首要目的,也是向西方读者介绍这一“灭绝人性的暴行”。那么自然有人会问,在这段历史被反复强调的中国,这样一部作品是否显得多余?其实,恰恰是这种来自外部的视角,为我们重新审视自我提供了难得的机会。
南京大屠杀为何会被包括美国在内的西方所“遗忘”?正如书中分析,战后美国由于冷战思维主导,急于扶植日本以对抗苏联而未能对其罪行进行全面清算,不仅纵容日本缺乏反省的行为,更在自身主流社会中也有意无意忽略这段历史。身为受害方的中国由于意识形态冲突而长期隔绝于外部,加之欧美民众对于亚洲二战“历史”缺乏如同奥斯维辛那样感同身受的认识,于是才有了今日的普遍漠视。在如今这个中国重新融入世界的大趋势中,让更多人尤其是外国人士认识到南京大屠杀等一系列历史事件的存在,无疑是十分必要的。然而,我们是否真的如自己宣称的那样“从未遗忘”这段历史呢?
在阅读本书的过程中,经常有这种感觉——虽然大屠杀的史实从小就听了不少,但书中的许多内容仍然颇有新鲜感:日军当时的人事调动是何情况?中国方面的守军又如何准备?南京市民对于即将来到的兵乱是何反映?为何短短几天之内南京便告沦陷?屠杀行为究竟是下级士兵擅自妄为还是上级授意?屠杀发生时,在南京的西方人士做出了什么样的举措?屠杀结束后,日本对南京的统治如何进行?可以说,以上许多问题,在中学时代的历史教科书留给我的记忆中,要么就是模棱两可,要么就是全然不曾提及。张纯如在本书的叙述中,提供了至少三个方面的视角:日方、中方和西方人士。然而在我们的历史教材包括媒体报道中,却往往只有一个视角:中国人自己的视角,而且还被限定在了一个缺乏前因后果的狭小范围内。似乎只是在重复屠杀的惨状,日本士兵和军官的暴虐,以及一个不容更改的数字“30万”。作为中国人,这种愤怒的心情可以理解,但是,也必须看到这并非客观认识历史的态度,而更多是愤怒情感的宣泄,受害心态的体现。以这样一种方式向不明就里的外国公众宣传这段历史,效果自然大打折扣。从这方面来说,张纯如做得无疑要出色得多。
当然,本书也引起了不小的争议,随着中译本的出版,这种争议也传到了国内。支持者自然称颂张敢于挖掘历史真相的勇气,质疑者却也指出其书中有诸多“硬伤”,甚至指责其著作缺乏严谨,煽动仇恨。其实在我看来,这种争议本身不是坏事,反而恰恰体现了国人对这一问题逐渐趋于理性的态度。只要对本书的质疑,并不代表对史实的否认,而是在承认南京大屠杀这一事实的前提下,对历史真相的探求,那么这种质疑就不应该被指责或扣上“不够爱国”的帽子。平心而论,本书虽然在写作方法上遵照了历史著作的规范,但是在一些细节问题上确有不足。例如一些引用并非一手资料造成的错漏,以及在描述日本国内二战历史研究中过度渲染恐怖气氛等。对这些问题加以指出,包括对遇难人数加以质疑,都是合理的。因为历史本身就是一种追求实证,鼓励质疑的学科。既然承认统计遇难总人数存在难度,官方数字也只是一个推测,那么对其加以争议和探讨,只要是基于了解事实的目的,那就没有不妥。相反,对这种讨论的过度反应,乃至认为怀疑这个数字就是怀疑大屠杀事实性,乃至进一步给对方扣帽子的行为,看似爱国,实则和那些坚信“南京大屠杀只是谎言”的日本右翼人士并无区别,因为他们都只想看到自己愿意相信的事物。更何况,承认本书的一些错漏,绝不是否认本书应有的价值。张纯如为揭示被遗忘的历史而付出的不懈努力,是任何真正读过本书的人有目共睹的。她在写作过程中发掘出的包括“拉贝日记”在内的历史资料,已经

《南京大屠杀》读后感

初二的教科书里,有一篇《南京大屠杀》的文章,就这篇文章写一篇读后感,字数不少于600字!谢!
夜深了,可我的心却久久不能平静,望着夜色中的天花板,我的耳畔似乎还回荡着30多万冤魂的声声怨怒,那位妇女的呼喊依然清晰可辨,可怜的孩子摇晃着母亲冰凉的身体,哭泣声响彻去霄,传遍了五十年后的天......
日本人离开后留下的断壁残垣,满目荒凉,是何等的不堪啊!它不禁让我想起了毛主席的一句诗“万户萧疏鬼唱歌”南京似乎用它那凄楚的目光告诉我们:日本侵略者是可恶的,侵华战争更是令人深恶痛绝的!
“中国人民永远不会忘记南京大屠杀!”是啊,作为一个广明古国,我们不仅要铭记前人创造的骄傲文化,更应铭记南京曾经的屈辱与不幸。
铭记南京,勿忘国耻,呼唤和平,让血腥与杀戮远离,让未来更加灿烂美好!把握现在才能创造明天,青少年朋友们,让我们怀着强国之梦,去开创未来,建设祖国,因为“落后就要挨打”......
这是一个中国人民心中永远挥之不去的阴影;这是一座千古奇耻的纪念碑;这是一个“国穷民穷被狗欺”的有力见证,这是30,0000中国人生命的终点。在70年前的南京,短短的六个星期内,它经历了一场惨无人道的大屠杀。这便是后来震惊中外的南京大屠杀。  
  华裔美籍作家张纯如深入探究此事,写出了让世人震惊的《南京暴行——第二次世界大战被遗忘的大屠杀》(中文译本为《南京大屠杀》)。这本书揭露了南京大屠杀的真相,全面严谨地论述并分析,是一本极有史料价值的著作,对提醒世人勿忘这次亘古未闻的空前惨剧,起到了“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的警世作用。
  日本人对南京的洗劫,是一个可怕的事件。集体屠杀士兵、杀缪并强暴数十万平民,兽行的发生违背了所有的全部战争法则与惯例。如果就其残忍程度与暴虐规模来说,也是世界历史上此类事件中排最前面的。
  南京大屠杀一直保持一个模糊时间的状态,不同于在日本出现的原子弹爆炸,或是在欧洲上演的犹太人的大屠杀。南京屠城的恐怖景象,事实上很少被亚洲之外的人们所知晓。正因为如此,许多日本的政治家、大学教师以及工业界的领袖们,他们不顾大量事实的存在,死死地一口咬定,南京大屠杀不曾发生过。他们不想让西方国家知道他们丑恶的罪行,于是,他们开始了对历史别有用心的歪曲。他们数十年来系统地从他们的教科书中,肃清了有关南京大屠杀的参考书目,搬走了展览馆里有关南京大屠杀的照片,销毁原始的资源资料,而且从大众文化中去除任何有关此次大屠杀的痕迹。  
  任何想使记录不会掺水的尝试,必须遮住阳光,于是就见不到作为一个民族,在面对整个这一时期他们行为纪录的时候,日本人在想尽办法安排、培育和维护他们的集体“健忘症”。他们还在精心培育的神话中,把国家的角色伪装起来,声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是受害者,而不是战火煽起人。在广岛和长崎爆炸的原子弹,造成日本人民的大恐怖,帮助这种神话调换真相。  
  但是,想想看,我们难道就没有错吗?  
  在一次被俘虏的过程中,我们有一支很强的武力——超过两个日本团,为什么一点也不曾尝试抵抗,就轻而易举地变成了俘虏?这么多部队的长官,他们都跑哪里去了。两个日本的军团,在我们7000名俘虏已经被解除了武装的情况下,如果我们决定奋起反抗,他们的部队就会消灭的!为什么我们不发起反抗?为什么我们要选择投降?为什么我们要选择逃避!  
  如今日本人不但没有承认自己当年的错误,而且教育他们的后代这是他们的光荣。这天大的耻辱啊!中国要扭转乾坤这个重担就落在我们身上。我们要记住中国人的耻辱,发愤图强,挽回祖国的尊严。

《南京大屠杀》读后感

  当仔细品读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何不写一篇读后感记录下呢?为了让您不再为写读后感头疼,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南京大屠杀》读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南京大屠杀》读后感 篇1

  当看到日本鬼子的长刀插进中华民族的胸膛时,我的心快要碎了;当看到侵略者以杀人取乐的场面,我为之愤怒!为什么,为什么日本人要侵略中华民族,为什么要杀人灭口?仅仅是为了杀人取乐吗?

  永远忘不了1937年12月13日,日本的轰炸机群疯狂地轰炸南京。顷刻间,南京到处是火海,到处血流成河,到处是撕心裂肺的哭泣声……

  一进南京,鬼子们就实行了“杀光、烧光、抢光”三光政策。

  你看他们一个个,让我感到这根本就是一群禽兽不如的家伙!瞧,一个鬼子手提中国人的头颅,站在死人堆里,脸上是面无表情,但不难看出,这是自豪!这是“灿烂”的微笑!

  让我更愤怒的是,日本的高级首领到现在还在对日军侵华的事实感到朦朦胧胧。在他们的课本中,压根儿就从未出现过“侵略”二字;他们说“日军侵华”这件事根本就是虚伪的。难道,难道我们这些抛头颅,洒热血的壮士们,都是假的?难道我们30多万被日军集体枪杀,死不瞑目的人们都是白白牺牲的吗?

  电影看完了,我想:我不会做个背叛祖国的人,会时刻铭记我是一个中国人,要铭记国耻,做个自强不息、报效祖国的人。虽然,如今的中、日两国做了好邻居、好伙伴,并要世世代代友好下去,这是两国人民的心愿,但永远不能忘记这段日军侵华的历史

  《南京大屠杀》读后感 篇2

  本书详细记述了南京大屠杀是如何发生的、在南京发生了哪些暴行、拉贝等人对难民的救援、对历史的反思及检讨。作为一个沉重的故事,这本书一出版就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并被翻译成15种文字,让许多普通人知道了这件事。

  看了知乎的问题,说这本书作为史料存在一些事实错误,成为日本“虚构派”和“中间派”攻击的对象,甚至抓住其中错误大做文章,使得我们在讨论这本书的时候,既不能不提,又不能讲太多,免得自相矛盾……

  一个非科班出身的人想要把南京大屠杀这样一个沉重的历史事件写出来而没有错误,是很难的。一位老师曾经说,源流辨析就是要说清楚盐是怎么咸的。这话乍一听很矛盾,细想之下又确实是这样。许多学者在说清楚上,搞了大量备注和前言后绪,写了许多普通人读起来很吃力的书,这些书不存在事实错误,可是读到的人很少,影响力也就小。所以,私以为本书最大的价值就在于让普通读者了解这一事件,尤其作者用英语写作,让许多以英语为母语的普通人了解该事件,这也是许多学术论文达不到的。在阅读的时候保持思考,获得知识的`同时也辩证的看问题,培养独立思考能力。

  《南京大屠杀》读后感 篇3

  暑假中,我带着沉重的心情看了《南京大屠杀》这本书,看完这本书后,我深深地震惊了,日本士兵的种种暴行使我不能容忍。更让我愤怒不已的是,在这场大浩劫过去之后,日本却极力想掩盖历史的真相。

  在南京大屠杀中,有无数平民,战士被残忍杀害。日本士兵、军官完全脱离了人类基本行为规范,开始了灭绝人性的大屠杀行动。在大屠杀行动中,日本竟用飞机在安全区上空洒下无数海报,海报上写着:快回家里,给饭吃。信赖日本军人,可得救助。还画着一幅画:一个满脸堆笑的年轻日本士兵,一手抱着一个中国小女孩,一手把一桶米给她的母亲,边上父亲的手里还捧着糖。于是,无数中国平民回到自己家中,可迎接他们的不是粮食和什么笑容可掬的日本士兵,而是一挺挺机关枪,我不禁为那些听信谣言的平民叹息,也对日本士兵的奸诈手段感到厌恶。

  日本不仅在中国屠杀,在他们自己国内的学校里,老师也在给学生灌输对中国人民的仇恨和蔑视,有一位老师让一个日本小男孩解剖一直青蛙,男孩被吓哭了,老师却说:“一只烂青蛙有什么好哭的,再说了,你以后还要杀中国佬呢!”

  更有很多日本人对中国南京历史的无知,其中有一人回答:“南京是什么?一个朝代吗?”

  我们应该牢记历史,不忘祖先经历过的一切,不忘南京的血战……珍爱和平,开创祖国的未来。

  《南京大屠杀》读后感 篇4

  断断续续的,终于看完全书。心情好沉重,以至于看一个章节要缓上几天…………读者尤是如此,那作者在写作的过程中沉重也是翻了好多倍吧。

  在南京和朋友去过几次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影像和书面资料看了触目惊心,但对于南京大屠杀,我始终知之甚少,毕竟历史课本上,我单单记住了被屠害的人数多达30万。

  感谢张纯如,付出那么多时间和精力去搜集大屠杀的资料写出这本沉甸甸的书,让我对这个事件有了更深的了解。

  我同情那些惨遭杀害的人,尤其是看到那些我熟悉的街道地名,心里更加难受,无法想象!!我敬佩那些伸出援手的外籍人士,是他们解救了许多人并竭力保护他们免于再次伤害。然而,我也感到深深的失望,对临阵撤逃,弃人民于水深火热的国民党军队失望,对顺从地被押送到屠杀场的青壮年男子的失望(我总是想,如果有人出来反抗,群众集结起来一起抵御日军,结果会不会好一点……)。战后日军不仅赔偿还篡改史实,真的不能忍。明明是一场有预谋的征战,从小的军国主义的仇恨教育,人性早已扭曲。我们伟大的新中国呢?这不是该体现大度善良的时候啊,为什么不要赔偿,为什么没有给灾难中的幸存者多点关心多点爱…沉默啊,哎,历史已成历史,但没法原谅。

  愿世界和平!

南京大屠杀的的读后感

c
  这是一个中国人民心中永远挥之不去的阴影;这是一座千古奇耻的纪念碑;这是一个“国穷民穷被狗欺”的有力见证,这是30,0000中国人生命的终点。在70年前的南京,短短的六个星期内,它经历了一场惨无人道的大屠杀。这便是后来震惊中外的南京大屠杀。
  华裔美籍作家张纯如深入探究此事,写出了让世人震惊的《南京暴行——第二次世界大战被遗忘的大屠杀》(中文译本为《南京大屠杀》)。这本书揭露了南京大屠杀的真相,全面严谨地论述并分析,是一本极有史料价值的著作,对提醒世人勿忘这次亘古未闻的空前惨剧,起到了“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的警世作用。
  日本人对南京的洗劫,是一个可怕的事件。集体屠杀士兵、杀缪并强暴数十万平民,兽行的发生违背了所有的全部战争法则与惯例。如果就其残忍程度与暴虐规模来说,也是世界历史上此类事件中排最前面的。
  南京大屠杀一直保持一个模糊时间的状态,不同于在日本出现的原子弹爆炸,或是在欧洲上演的犹太人的大屠杀。南京屠城的恐怖景象,事实上很少被亚洲之外的人们所知晓。正因为如此,许多日本的政治家、大学教师以及工业界的领袖们,他们不顾大量事实的存在,死死地一口咬定,南京大屠杀不曾发生过。他们不想让西方国家知道他们丑恶的罪行,于是,他们开始了对历史别有用心的歪曲。他们数十年来系统地从他们的教科书中,肃清了有关南京大屠杀的参考书目,搬走了展览馆里有关南京大屠杀的照片,销毁原始的资源资料,而且从大众文化中去除任何有关此次大屠杀的痕迹。
  任何想使记录不会掺水的尝试,必须遮住阳光,于是就见不到作为一个民族,在面对整个这一时期他们行为纪录的时候,日本人在想尽办法安排、培育和维护他们的集体“健忘症”。他们还在精心培育的神话中,把国家的角色伪装起来,声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是受害者,而不是战火煽起人。在广岛和长崎爆炸的原子弹,造成日本人民的大恐怖,帮助这种神话调换真相。
  但是,想想看,我们难道就没有错吗?
  在一次被俘虏的过程中,我们有一支很强的武力——超过两个日本团,为什么一点也不曾尝试抵抗,就轻而易举地变成了俘虏?这么多部队的长官,他们都跑哪里去了。两个日本的军团,在我们7000名俘虏已经被解除了武装的情况下,如果我们决定奋起反抗,他们的部队就会消灭的!为什么我们不发起反抗?为什么我们要选择投降?为什么我们要选择逃避!
  如今日本人不但没有承认自己当年的错误,而且教育他们的后代这是他们的光荣。这天大的耻辱啊!中国要扭转乾坤这个重担就落在我们身上。我们要记住中国人的耻辱,发愤图强,挽回祖国的尊严。

读《南京大屠杀》有感

该如何写这篇书评,该从何说起,又该以何结束呢。

张纯如,一个多么美丽而又温柔的名字,感谢你能够忍住内心的愤怒和痛苦,为我们留下了这么一部值的我们所有中国人阅读的作品,只是对不起,或许自己还是没有长大,所以看到这些文字和照片,我仍旧数次落泪,仍旧无法遏制自己的愤怒和痛苦。

12月13日,是国家公祭日,今天是12月18日,我看完了这本书,阅读的过程中,忍不住写下了自己太多的感触,相比于看视频,我更喜欢看书,并不是因为视频不够刺激,而是恰恰相反,正是因为所有视频都太过于刺激,所以才容易遗忘,正是因为一个又一个的文字都太过于普通,串联在一起后展现出来的画面才让人更加心痛,真的希望,每一个中国学生,都能认认真真阅读完这本书。

一个小孩不小心摔倒了,趴在地上哇哇大哭等着爸妈过来把他们抱起来,而多年以前的南京城内,一个娃娃在母亲的肚子里还没呆满十个月,就被用寒光闪闪的刺刀挑了出来。

一个男人不小心把腿磕破了皮,急急忙忙找来酒精创可贴生怕感染发炎,而多年以前的南京城内,一个身怀六甲的女人连中37刀后活了下来。

是不是因为我们现在过得太好了,不然,为什么会允许日本首相访华这样的事情发生,真的想知道,当那些从屠刀下幸存下来的老人们听到这样的消息,会是什么样的心情。

是不是因为我们现在过得太好了,不然,为什么我们一边在每一年的公祭日叫嚣着吾辈自强,一边又在努力去日本留学观光,甚至今年还有人穿着日本和服来庆祝国家公祭日。
我喜欢了解历史,可是我不喜欢和别人讨论历史,因为有太多自己不理解,或者说,自己也不想去理解的地方。

我喜欢看关于人性善恶的书籍,可是不喜欢和任何人讨论是非对错,因为除了和自己对话,你听到的永远都只是对方想让你听到的话,现实如此,历史亦如此。

对于南京大屠杀,孰是孰非,我没有资格去评定,那么,是否我们这些后辈人,能够替那些在痛苦中惨死的老一辈人去原谅那个曾经犯下滔天罪行的国家呢。
我们每个人都义愤填膺的在网络上敲下"勿忘国耻牢记历史"等字眼,可是在我们当个键盘侠的同时,或许身边就有一位自己的日本朋友和你谈天说地有说有笑。

中国佛教有一句被我们熟知的话,叫做"放下屠刀,立地成佛",那么我很想问,既然放下屠刀,就能成佛,那么为什么我们不马上拿起屠刀,先去让那个给我们国家带来一段至暗时代的民族的后代,替他们老去的那代人赎罪呢,反正,只要最后我们放下屠刀,我们就能立地成佛。

假如你觉得这样不合适,那么为什么他们把屠刀放下,就能选择遗忘,为什么他们一个简单的低头认错,就能用几声枪毙了结所有恩怨,又是为什么,有一天他们的领导有机会来我们国家造访,而我们还要夹道欢迎。

相比于那些不忍直视的残忍,"枪毙"这种东西是不是显得过于宽容了,别忘了,曾经南京城内的那三十多万人,可是求死都不能啊。

书中有一句话我印象深刻,一个人质问中国学者,

"我们还需要为这一个过错,道歉多久"

是啊,我们从小就被教育,当你犯错了,要及时说对不起,而当你听到对不起,你也要有礼貌的回应一句没关系,可是这不代表所有的对不起,都能换来没关系。

一块木板,扎进了一枚钉子,钉子拔出来,木板上的窟窿却一直在,那么这块木板什么时候才能原谅这枚钉子呢,很简单,等到这块木板恢复如初的时候,是恢复如初,不是敷衍了事的修复而已。

一个人说了一句很难听的话,你很不开心,然后他向你道歉说自己是刀子嘴豆腐心,你不肯原谅,结果他责怪你斤斤计较为人小气,可是他为什么认为你就一定需要承受他的刀子嘴呢,为什么你就一定需要承受他的刀子嘴之后再去顾及他是否有豆腐心呢。

一群人屠杀了一座城,令人发指的恐怖行径将人间变成地狱,可是为什么最后一句投降认错就像是一切都未曾发生过一般,多年以后还要在教科书上篡改相关历史,让那些黑暗永远湮灭在历史长河中,而等到我们的伤口慢慢结疤,慢慢强大,又有人天天告诉我们做人要宽容要忍让要践行真善美。

是啊,因为我们是一个崇尚和平的民族,因为和平才是老百姓最大的福气,可是不知道为什么,总觉得少了点什么。

少了点什么呢,我也不知道,我只是感觉,好像男孩越来越讲究越来越矫情了,好像现在朋友圈晒的都是短视频都看不到几个人晒读书读后感观影观后感了,好像现在的人们,说的话太多了,笑声太多了,拥有的和想要的也太多了,而想的事情,似乎太少了。

有的时候,我会思考一个事情,假如我们的孩子,在投胎成为我们的孩子之前,有机会看到我们从小到大的经历,然后可以主动选择投胎到哪对父母,那么,你觉得,你的孩子,真的会愿意投胎成为你的孩子吗。

所以,如果那些侵略者的后代也能看到那惨绝人寰的一幕又一幕,他们是否还会选择成为那些侵略者的后代呢。

而如果,这些假如,不是假如呢,如果这些假如都是真的呢,如果这些孩子真的能够主动挑选呢,那么既然如此,我们又为何要去原谅这些主动选择成为侵略者后代的后代呢。

哦,你可能会说,这是一种谬论,这是为自己的恶行寻找的借口。

哦,是吗,那我真的想问,我们眼中的侵略,为何在他们的口中就成了圣战,成了为了建设什么共荣圈了呢。

你能给你的丑陋嘴角配上大义的说辞,那么我为什么就不能披上一身羊皮,做一头吃人肉不吐骨头的狼呢。

我记得小时候听过一首屠洪刚的歌,好像是这么唱的,

"狼烟起 江山北望
龙起卷 马长嘶 剑气如霜
心似黄河水茫茫
二十年 纵横间 谁能相抗
恨欲狂 长刀所向
多少手足忠魂埋骨它乡
何惜百死报家国
忍叹惜 更无语 血泪满眶
马蹄南去 人北望
人北望 草青黄 尘飞扬
我愿守土复开疆
堂堂中国要让四方
来贺"
关于历史,我们应该铭记,关于人性,或许永远也不能直视。

洋洋洒洒逻辑混乱的一篇书评,可能还会有很多的错别字,权当只是记录当下的一些感受了,如果有机会,真的希望自己来这人间一趟,也能写出一本自己喜欢的书吧。

-------2021.12.18
本文标题: 南京大屠张纯如杀读后感(《南京大屠杀》读后感)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duhougan/397190.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最美丽的玫瑰读后感(求文档: 安徒生童话---世上最美丽的玫瑰》读后感)戚氏读后感(爱丽丝梦游仙境读后感范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