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阅读一本书读后感如何阅读一本书读后感如下:《如何阅读一本书》一书共分为四篇,讲述了阅读的层次、阅读不同读物的方法以及阅读的最终目标等内容。读...
如何阅读一本书读后感
如何阅读一本书读后感如下:
《如何阅读一本书》一书共分为四篇,讲述了阅读的层次、阅读不同读物的方法以及阅读的最终目标等内容。
读书多年,第一次知道这本《如何阅读一本书》,还是听别人介绍的。但觉得我读了这么多年书,还用得着一本书来告诉我如何阅读吗?随着阅读的深入,我发现我似乎有点清高,每日阅读,可从未思考过如何阅读,方法论掌握不够。
一个月以来,受益匪浅,收获颇深,而这,得益于读书会的极佳组织。环境、氛围、制度、责任感真的太重要,如果没有读书会这个团队,重感冒读书、旅游读书、火车熄灯读书、应酬酒多读书、忙到手发抖读书、工作忙到凌晨读书……这都不可能!
读了也就算了、还天天坚持用心写读后感,这,这更不可能的!而因为有天天得阅读打卡的每天5页书读书会,这一切便都成了可能。愿更多人加入读书会,感受这氛围、营造这氛围,一起成长,成就自己美好他人。
《如何阅读一本书》一书共分为四篇,讲述了阅读的层次、阅读不同读物的方法以及阅读的最终目标等内容。其中阅读的层次分为四个部分: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分析阅读和主题阅读,每一层次的阅读都有历史根基的解答。
在所有阅读之前,阅读的目标最重要。书中提到,在阅读的时候想要保持清醒,或昏昏入睡,主要看你的阅读目标是什么。
如果你的目标是获得利益,不论是心灵或精神上的成长,你就得保持清醒。这也意味着在阅读时要尽可能地保持主动,同时还要做一番努力,而这番努力是会有回馈的。许多人尽管可以区分出阅读的获益与取乐之不同,其中一方是理解力的增进,另一方则是娱乐或只是满足一点点好奇心,最后仍然无法完成阅读目标。
作者给出了没有读好一本书的根本原因,那就是目标不够明确,自身不是一个自我要求的阅读者,也就无法将精神集中到他们所做的事情上,自然就读不好一本书,长此以往,也就失去了对读书的兴趣,感受不到读书的乐趣。一个爱好阅读的人必然是对其目标有着十分清晰的认识。
有了清晰的目标就会做到主动阅读,在这本书中,最重要的一个观点就是主动阅读。主动阅读即为能提出问题来。任何时候能提问,能大胆提问的人都不容忽视,且不论提问水平的高低,至少说明两点:一、有足够的勇气来质疑业已存在或既定的理论描述或实践内容。二、有足够的想象力来作出与主题相关或联想的思考,这两点都说明了他是在认真阅读且积极思考的。
如何阅读一本书读后感
作思路及要点:阅读分主动阅读和被动阅读,越是主动阅读收获就越多。要明白自己阅读是为了什么:是为获得资讯,求得理解而读还是纯粹消磨时间娱乐自己而读。明确目标。
读后感如下:
不得不承认,选择这本书的原因是书名提起了我的好奇心。读书,但凡看得见且识字的人不就会读吗?中国的孩子,在很小的年纪便在家长的殷切教导下读起了书。读书,不就是拿一本书,然后翻开扉页,或精读或略读,把书中所写都看完而已吗?难道读书还有什么特别的规则?
作为爱读书之人,我看过的书也算不少。我的书橱里有各种类型的书,人物传记类的,童话类的,长篇小说类的等等。但简单来说便是两类,读完的和未读完的。我个人喜欢的读书方法是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对于娱乐性质的小说,我选择一目十行地读。掌握故事梗概便可。
当然,如果文笔特别好的,我也会放慢速度,领略文字之美。对于学术类的书,因其往往晦涩难懂,我经常反复的研读。同样的方法也用在读推理类作品上。各种方法不一一例举,但是共同点就是我不爱勾勾画画。既然喜欢读书,当然要看看别人是怎样读书的,并寻求一个更科学的方法。
说实话,最初,我是抱着玩笑和好奇的心态读这本书的,但是在看过这本书后,我确实学到了许多。首先,我意识到了自己的不足。我读书一般不看第二遍,当然个别我非常喜爱的书除外。一本书我往往看过一遍便归入开头提到的“读完的书”那一类,并不再会去翻阅。我这种做法在作者眼中无疑成了“大逆不道”。
就像在这本书中说的一样,这样的人“不值得羡慕,而应该同情”。因此,我在看书时不再给看过的书“判死刑”,而是时不时的拿出以前看过的书来回顾。坚持一段时间后,我发现不仅仅是个别好书每读一遍都有新发现,有些在第一次读时觉得枯燥乏味的书,在第二遍读时也显现了它有趣的一面,可谓收获不小。而我也因此多了许多可看的书。
其次,书中所提及的阅读的4个层次也让我耳目一新。这四个层次,分别是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分析阅读和主题阅读。所谓基础阅读是关注每个词句的含义。这点并不难理解。检视阅读则是通过限时地、有目的地快速阅读找出书中谈及的重点、主题的分类、基本组织框架。
接着是分析阅读,即带着问题全盘阅读、完整阅读,该阶段不计较时间的长短,目的在于尽量消化书中的系统性知识概念、论题等。最后是主题阅读。主题阅读又称比较阅读,意思是通过阅读多本相关主题的书籍,从比较中提炼出自己的理解。
这四种层次对于我来说并不陌生,但我没想到它们是被归为层次,而非方法。基础阅读几乎每本书都在做着。而分析阅读和检视阅读则多用在做阅读理解时。主题阅读则会用于写读后感或比较时。但作者的意思明显不是这样的。
除了基础阅读,其他几种我都是在课业需要或有目的的进行,并不是自发地以这些方式阅读。换句话说,我读书大多是为了打发时间或追随喜爱的作家,并不是为了阅读而阅读。对于阅读,我们应当怀着虔诚的心态,去体味,去感受。
而对于阅读的态度,则是主动。读书是与作者的对话。一本新书仿佛是一个陌生人,他饱含学识却不愿吐露心声。只有当你主动地去拿起一本书,才开启了你与作者的交流之门。
阅读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所谓精神食粮便是如此了。作者的许多观点在我看来非常受用,当然,由于时代的局限性,这本书关于阅读的看法也不一定尽善尽美。但是,以现在的观点来看,书中提及的一些分类,观点仍具科学性。
同时,现代社会快速发展的电子产业,将阅读逐渐带向电子书时代。但我认为书中的观点不仅实用于阅读纸质书籍,对于电子书、网络资讯的阅读也有很大的指导作用。
尽管很多时候我们阅读也许是为了放松或打发时间,但我们也应当以严肃的心态去阅读。一本好书是作者的人生历练的凝聚,是作者的心血,是作者对世人的告诫。我们应当怀着尊敬,感恩的心情去阅读。记得有人说过,读书是一个人的修行。
翻开书本,修行便开始了。我们要做的不仅是要汲取新的知识,更要增加我们的感悟力,我们的理解力。真诚地阅读一本好书,对于作者,对于我们自己,都是一种嘉奖。
读完这本书,我才明白自己最初的想法有多么愚不可及。世上没有什么事是简单的,随随便便的。你心中认为理所当然的事也未必没有它的章法。如何阅读一本书,也是一种哲学。
如何高效阅读读后感
而我,在这种熏陶下,一直坚信,读书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但是,直到前几个月,我才发现自己只是为了读书而读书,在过往的学习生涯中,对我来说,“读了”比“读了什么”更重要。
我常常因为自己读过很多书而骄傲,尤其是当对方提起一本书,我恰巧也读过。“哦,你说的那一本啊,我早就看过了”。可是,当我决心写作的时候,我却觉得自己脑袋空空,读得书呢?他们去哪了?
读到秋叶老师的这本《如何高效读懂一本书》的时候,才深刻意识到,高效阅读一定要输出。输出可以有很多形式,写一篇读后感就像我的这篇文章,找个朋友聊半小时,甚至可以摘抄全文的金句。
而这些输出再次加工的过程,会让你为了完成而增加思考,思考则是在内化的过程。比如说,我的这篇文章。
在我仔细看完全本书之后,我并不知道怎样才能写一篇说得过去的读后感,于是我不得不再通读全文,概括作者要表达的观点,整理出对自己很有冲击的部分,无形当中就强化了关键知识的记忆。
问题二:如何高效学习 读后感 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无论做任何事情,都需要讲究方式方法,学习自然也不例外。作者斯科特・杨据说是一位1年学完MIT4年33门课程的学习达人,而本书是对作者亲身经历并仍在继续使用的实战学习方法――整体性学习方法的详细介绍。
整体性学习方法的理论基础是认为任何一门知识都不是独立存在的,它与其他知识的方方面面都是存在着联系的,是从多方面来了解知识的一种学习方法。整体性学习不仅仅强调学,同时也强调用,理论联系实际――这永远是最好的掌握知识的方法。
在《如何高效学习》一书中,作者介绍了一些整体性学习时常常会用到的使用技巧并同时配备了一些“智力挑战”来帮助读者练习使用这些技巧。任何一项知识的学习,都有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因而快速阅读可以称得上是在学习方法使用中第一个需要学会并通过持续练习改进的方法,因为阅读的数量越多,同一个问题经过不同的描述,对问题的理解也就越全面,越接近本质。书中详细的列举了指读法、练习阅读等快速阅读技巧的方法并配备了一些操作可行的练习,而通过多次的练习可以发现阅读速度的提高,往往伴随着理解力的增强。在介绍了最开始的快速阅读技巧之后,作者又通过介绍笔记流、比喻法、内在化法等具体学习某类知识时可以采用的方法。学习不同的知识使用不同的方法,不仅可以节省学习的时间,同时常常使用这些方法,对知识的理解力也会逐步增强。书中虽然是单独介绍的具体学习技巧,但是任何一种技巧不一定非要单独使用,因为知识的联系性使得在学习时多种方法的混合使用成为可能。另外书中也介绍了高效率学生和自我教育的实用技巧,并推荐了相关的拓展阅读,而这一部分技巧主要是一种自我管理技巧,自然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学习新知识不是一蹴而就的,学习有方法,但却没有捷径,任何一种知识的掌握,不仅仅依靠方法,同时还要伴随着大量的练习,无论是理论上的,还是实践上的。掌握了知识是为了更好的生活,为社会创造价值,无论这种价值是有形的还是无形的。学海无涯,知识无尽,脚踏实地,今天学习的知识,也许就是明日幸福的源泉
问题三:怎么高效的读书 ? 不是每一个字都读,这是一般的读书方法。如果想高效率的读书,建议你花两个月的时间,学习《全脑速读》,即快速阅读法。或者你可以百度一下《全脑速读》。学会之后,可以做到一目十行。
问题四: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 奥野宣之 这不仅是方法,也是方法论――读奥野宣之《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
由于我的兴趣使然,以及专业需要,我需要阅读大量的书籍,以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然而时间和资源有限,我没有办法选择“不求甚解”的读书方式,以期长时间地积累沉淀。我需要选择各个领域的经典,并且最大程度地吸收书中的精华,用这种方式更为快速有效地学习。这就是我学习读书方法的目的。
奥野宣之先生也在《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后简称为《读书》)前言部分,明确地写出了读书的基本目标:读完每一本书,都能有扎实的收获。可见,这本书正好满足了我的需要。
同时,这也限定了这个读书方法的使用范围:我没有必要用这个方法读每一本书,而只是用在专业学习方面。至于休闲性质的阅读,文学作品之类,则不必如此。
说到读书呢,我们都不会陌生。我自己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就养成了每晚读书的习惯,不看书就睡不着。这么多年,还真是读了不少书。可是,要是问我读了那些书,书中讲了什么内容,我却难以回答上来。至于想用活用读书来提升自己,则更谈不上!我现在思想还是一片混沌,写起东西来笔下也是干涩无比。可见,读书的效果并没有并没有良好地发挥出来。这一方面是读书的方法有待改进,然而更重要的是对读书的认识有待转变。这正是我这里将要表明的,奥野宣之先生在《读书》一书中讲的不仅仅是读书的方法,更是方法论!
老实讲,《读书》这本书实在嗦!全书分为五个部分,分别是读书的五个阶段:选书、购书、读书、笔记和活用。读书和笔记是这本书的精华,这里要介绍的读书方法,就是写读书笔记的方法。选书和购书这两部分,显然是针对读书小白的。对于“买书如山倒,读书如抽丝”的我来说,真正的问题恐怕不是如何选书买书,而是如何把家里的书山铲平。至于活用部分,其实是读书笔记部分的升华。
先直接端上干货。这里要介绍的读书方法就是:写读书笔记。读书笔记分为两个部分:
摘抄――对自己来说重要的内容
感想――自己对这篇文章的评论
这两个部分,在读书笔记中都要有,而且一定要区分开。至于你是先读完书再整理读书笔记,还是一边读书一边做读书笔记,则根据自己的喜好而定。
是不是觉得这个方法过于简单?觉得自己早就知道这个方法了?开始后悔自己刚才居然天真地相信这里真的会有什么“秘籍”?觉得简单就对了,真正的基础方法总是简单的。同样适用基础方法,却获得了不同的效果,是对方法的认识不同。如果把这个读书方法比作武功秘籍,上面的“摘抄加感想”只是招式。要想用它克敌制胜,还必须懂得心法口诀。杨过纵然从洪七公那里学得了打狗棒法的招式,然而跟金轮法王过招不久还是败下阵来,于是郭夫人把打狗棒法的心法交给杨过,杨过这才打过金轮法王,众人得以脱险。
学习读书方法的心法口诀,需要我们对读书在认识上发生一个转变,即以写读书笔记为前提去读书。换句话说,不是“因为读了书而写读书笔记”,而是“为了写读书笔记而读书”。
这是因为,我们读书是为了获取信息,丰富知识,或者启发思维,激发感想。所以,一定要采用一种主动加工的方式去读书。写读书笔记,尤其是这里讲的“摘抄加感想”的读书笔记,是一种思想输出。以思想输出为前提去读书,思想输入的质量也会有所提升。
“为了写出精练而深刻的读书笔记,你应该在读完一本书之后,认真回想需要摘抄哪一页哪一行,思考怎样撰写读书笔记。然后严格地筛选需要摘抄的内容,提炼自己的感想,争取用最短的语句表达深刻的含义。
当你这样一边思考,一边选择要摘抄的文章时,会不由自主地多读几遍,尤其是对还没有读懂的部分。在不断思考不断重读的过程中,你会惊讶地发现,自己已经度过三五遍了。”
做摘抄时有个窍门,就是彻底......>>
问题五:如何做读书笔记最有效 读书笔记一般有三种写法:一种是编提纲,就是用自己的语句把一本书或一篇文章的段落大意简明扼要地写下来.记这种笔记,能帮助读者理解并记住原文的主要内容,培养概括能力.一种是写体会,就是要把我们从书中获得的启发和感想写下来.记这样的笔记,能帮助我们领会书中的思想内容,提高我们的认识能力和语文水平.一种是摘录好句子,就是要我们在读时,把书上一些含义深刻,描写精彩的句子或片断,抄在自己的本子上.这种笔记能帮助我们积累词汇,丰富句式,增强表达能力. 那么,如何写好读书笔记呢 1 .要选出自己最喜欢的一篇课文或一本书.可以在自己印象特别深刻的书或文章中去选. 2 .认真阅读原文.读懂原文,确定引发感想的 点 .在确定好读的书或文章后,就要认真阅读了.读书时要能做到如下几点:搞清作品中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知道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分清文章的主要内容和次要内容.注意抓住文章的要点.通过读文章,弄清以上几点后,接下来便是要确定引发感想的那个 点 .所谓 点 ,便是我们感受深刻的地方.这个点不是读后感的主体,而是感想的土壤,感想才是盛开的花朵.正因为如此,找准感想的点才显得非常重要.那么从哪些地方寻找感想的点呢 ① 以文章的主要内容作为引发感想的 点 .读了一篇文章或一本书后,对其中的主要内容有什么想法可写出来; ② 文中的某个情节,也可作为引发感想的点.文中某个情节,使你深受感动,感到愤恨,感到伤心 …… 都可用来作引发感想的 点 .如一位同学读了《金色的鱼钩》一文后,对老班长命令小梁吃鱼这一情节印象特深,后来他以此内容写了一篇读后感. ③ 文中的特别精彩的一句话. ④ 文中含义特别深刻的一句话等,都可将之作为引发感想的点. 3 .根据找出的 点 进行思考和联系实际,写出读后感.在所找出的引发感想的 点 中,如果 点 很多,要选择一两个主要的点写,其他次要的,可一带而过或不写. 对于所选的点要去进行思考,对此进行判断,这话说得对吗 他为什么要这样讲呢 这样讲的意义到底在哪儿呢 反过来讲行不行 …… 如此这样多问几个 为什么 ,对写好读后感是大为有益的. 联想和思考,常常是密不可分的.当你读到某些内容时.必然会联想到身边的事情,进而会去思考.如有一位读《养花》的同学,由文中的一句不劳动,连棵花都养不活,想到马家军中的骄人成绩,她们在高原训练时,每天跑三四十里,衣服被汗水湿透了,鞋子里都能拧出水来.紧接着,他的感想就来了,试问,她们不付出艰苦的劳动,能取得震惊世界的好成绩吗 古往今来,凡是成功者无不付出艰辛的劳动. 由养花,想到马家军,又悟出成功和劳动的关系.由此可见思考和联想是写好读后感的重要支柱. 需要注意的是:因为是读后感,重点应在自己的感受和收获上面,千万不能抄原文代替自己的感想,或者复述课文,一定要 感 比读多.引用文中的原句是为了谈感想,收获或体会.决不能引用了一大堆原句而无自己感受.写自己的感受一定要和文章主要内容相合,否则会离题.例如《养花》一文是讲劳动真有意思,劳动创造了美.可你的感想是北......>>
问题六:如何打造高效课堂读书心得 本学期学校教导处组织我们学习了《如何才能打造高效课堂》。经过学习,我认识到了高校课堂的重要性,也懂得了什么样的课堂才是高效课堂,同时对如何打造自己的高效课堂有了些许的认识和体会。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追求课堂教学的高效率,是每一个老师不断追求的目标,它是教学过程的最优化,教育效果的最大化,是师生完美配合的结晶。
问题七:如何高效读书并转化为实战能力 知乎 当我试过一年坚持每天一本书后,其实很多人都会问是否真的有效果?因为传统观念里我们读书要慢读,一本书要从头到尾一个字一个字的读。实际每年能读上100-200本书的人都有自己的方法论,尽管不是每个人都能把里面的知识完全为自己所用。当时只是想挑战一下自己是不是能完成一天一本书,后来是确实做到了,但是这种方式压力太大了,读书不应该是读完,而是看你的目的是什么。????
问题八: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 写读书笔记的26款实用文具 《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读后感
对在漫长人生中读过的书而言,人类的记忆力是有限的。如果想在读完每一本书后都有扎实的收获,就需要有技巧地写读书笔记,并养成长期的习惯。
传媒业出身的奥野宣之创造的一元化笔记读书法涵盖了从选书、购书、读书、记录到检索以备重读这五个步骤,提供了一整套科学、高效的读书方法。他倡导有目的性地购书,让读书从一开始就充满主动性;用笔记管理读书生活,养成随时记录心得体会的习惯;学会摘抄,让原书精髓与自身思维的火花交相辉映;完善整理归档工作,做好的笔记需要反复重读才能凸显其价值。他还从自身经验出发,介绍了19个让读书体验更充实、有效的小窍门。
读书笔记会帮助我们改变读书方法,而读书方法的改变又会带来思考方式的转变。如果你也想见证这段神奇的转变,那就从现在开始,随时把笔记本带在身边吧。
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读后感
正好最近读过一本书,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奥野宣之的《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
关于读书,如果你也有以下问题,那么这本书就很值得你一看:
总想读一本书,却不知道要读什么?
兴冲冲的跑到书店,面对琳琅满目的书,不知道如何吸收挑选?
受到某些商业宣传的影响,一时冲动,头脑一热,买了一堆书,结果一本都没读完就不知道放在哪个角落了。
读了很多书,却回忆不起书里具体说了些什么?记不住书里的内容。
读过的书快堆成山了,可是从来没有派上过什么用场。
……
该书的核心观点可以概括为很简单的四个字:读书笔记。
对,就是坚持做读书笔记。也许你觉得这很司空见惯,没什么创新的地方嘛!
但是:
1.你见过几个把做读书笔记这件事坚持下来的人?
2.作者所讲的读书笔记与你想的大有不同。
作者把读书过程分为五个阶段:选书、购书、读书、记录、活用。进而用读书笔记的方法将读书所需的这五个阶段全过程贯穿起来。(即选书、购书、读书、记录、活用所有的过程都要用到读书笔记。)如下图所示:
充分利用这个方法,就可以有效杜绝盲目读书、做到充满主动性的读书、并且可以充分消化书中内容,进而转化为自己脑中的自有知识达到活学活用的目的。而且所有这些过程仅需要一个笔记本(纸质本子,不是电脑,下同)和一支笔即可完成。真的有这么神奇吗?且看看作者是怎么做的。
Step 1 选书,用购书清单指名购书
试想一下,如果在去书店购书之前,你的手里有一份购书清单,面对书店琳琅满目、形形色色的图书,是不是就不会那么茫然了?那么,怎么制作购书清单呢?作者提供了三个步骤:
步骤一:在笔记本上随时随地记录下你脑海中关于读书的一切灵感,包括从广告、书评、电视、杂志、报刊、他人推荐、书中推荐等一切外界来源的读书信息。因为这些来自日常生活的中信息才反映了你真实的读书欲望。
步骤二:网络检索,是否存在目标书籍。
步骤三:进一步将其列成购书清单。(如下图所示,只需列明书名、作者、出版社及备注)
用购书清单指名购书
彭小亮点评:其实我觉得随时随地都能保证拿着一个笔记本确实不太现实,但是我们可以用一个很实用的手机APP(印象笔记)来代替笔记本,去记录散落在生活中的读书灵感。晚上回家后再把印象笔记里的零散信息检索整理成购书清单。
用印象笔记APP代替纸质笔记本
Step 2 购书,实体店购书印象更深刻(作者观点)
通过第一步列出购书清单后,下一步要做的就是拿着这份清单去实体店,找到相应书籍,决定是否购买。(通过购书清单的方法可以有效避免盲目购书、冲动购书的问题)
彭小亮点评:可能是我太懒了,个人感觉去实体店买书实在太麻烦了。我都是在当当、京东、天猫这样的网上书城购书的。而且豆瓣上基本都能检索到相应书目的书评信息,甚至可以试读部分章节,所以个人感觉还是网上购书更方便些。
Step 3 读书,边读边做标记,为下一步做读书笔记做准备
买好想读的书后,下一步就要开始读书了。但是读书的时候不能漫无目的的读,而要带着“读完后要写读书笔记”的心态去读,这样你读的过程中就会不断思考:哪些内容可以写到读书笔记中?
法国文学家鹿岛茂说,图书都是有重点的,没有必要从头到尾详读。相应的,做读书笔记也没有必要面面俱到,只去记录那些最让你感动、最能引起你共鸣、或者最能颠覆你原来思想的那部分就行了。做读书笔记是一件很个人的事情,你想怎么记就怎么记。
为了能使读书笔记做到从简从速、简略而全面、精练而深刻,尽量只记精华,摒弃无效内容。作者提供了下面这个方法。
步骤一:通读。一边读,一边把觉得有价值的那一页折角(上角)。
步骤二:重读。读完一遍后,再把折角的那几页重新读一遍。如果仍然觉得很有价值,就把该页的另一个角(下角)也折起来。
步骤三:标记。把上下角都折起来的那几页重新读一遍。如果觉得仍然有着价值,就用笔在上边做记号。
步骤四:记录。把用笔做过记号的部分重读一边,如果仍然难以割舍,就摘抄到读书笔记上吧。
这样通过四个步骤的重重筛选,方能确保摘抄到读书笔记上的内容都是深刻而精炼的,是给你带来最多感动和共鸣的部分。日后只需重读读书笔记即可迅速汲取该书的全部营养。
Step 4 记录,葱鲔火锅式笔记法
注:鲔(wei 三声),意指金枪鱼。
做好标记之后,要怎么样记录读书笔记呢?作者提出,在正式写读书笔记之前,先要写下阅读日期/书名/作者/出版社等基本信息,便于日后的检索。例如:
[20210821]/《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奥野宣之/江西人民出版社
然后就进入了书写读书笔记的重要方法:葱鲔火锅式读书笔记法。
葱鲔火锅指的是以葱和鲔鱼(即金枪鱼)为主要材料的日式特色料理,在日本很是出名。这里拿葱和鲔鱼来比喻要在读书笔记中书写的摘抄和感想。
葱鲔火锅式读书笔记,意思就是在读书笔记中只需记录两类信息:原文摘抄(用圆圈表示)+个人感想(用五角星表示)。并且摘抄与评论交替进行。
书写出来形式如下:
葱鲔火锅式笔记法
彭小亮点评:通过试验,葱鲔火锅式读书笔记确实是做读书笔记的绝佳方法。摘抄既能促进对文章内容的记忆,又能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感想可以将书中的信息与自己的生活联系起来。为下一步活学活用(通过演讲、写作等方式输出思想)打下基础。
Step 5 活用,积极输出促进思想内化
读书的目的就是为了用,如果读了那么多书,却感觉没有什么卵用,那还读个什么劲呢?经过前面的四部,你已经将一本书的精华尽数收纳在你的笔记本里了。那怎么才能用得上呢?作者的观点是要积极的输出你所获得的知识。输出的形式可以是写作、演讲、甚至是跟别人聊天都行。
我们都有这样的体验:即使我们感觉对一件事情非常的了解,但是当跟别人诉说或写下来时,总是感觉还有很多模糊不清的内容。所以能否做到有效输出才是检验是否掌握的最好方法。当你为别人讲解书中的内容是,才会真正的理解它。当你以思想输出为前提去读书时,思想输入的质量也会有所提升。
例如,我写这篇文章就是一个输出的过程。这不仅可以加深我对书中内容的理解,还可以通过读者的反馈检验我掌握的程度。实在是一举两得。
以上就是,奥野宣之在《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中介绍的如何通过读书笔记的方法选书、购书、读书、记录、进而活学活用的基本方法。
其实书中还涉及到很多问题,例如:
如何能同时阅读三本书,并做好三本书的读书笔记?
当所作的读书笔记越来越多时,如何确保在需要信息时能以最快的速度检索到之前的笔记?
如可利用读书笔记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困惑?
如何管理已读的书、已读而未做读书笔记的书、做完读书笔记的书?
如何清理永远不会再看的书?
…….
篇幅关系,不再一一赘述,感兴趣的同学不妨自己去看看这本书,或许你又会有自己全新的收获与感触。
PS:除了作者介绍的方法之外,我还利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将书的内容做成了下图放在读书笔记里。这样,我只需要看到这张图就能回忆起该书内容的主要框架,也不失为一个好的方法。
思维导图式读书笔记
END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