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圈读后感(圆圈正义 - 读后感)

发布时间: 2024-11-07 08:27:30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读后感 点击: 97

大圈小圈读后感,当认真看完一本名著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这时最关键的读后感不能忘了哦。怎样写读后感才能避免写成“流水账”呢?以...

圆圈读后感(圆圈正义 - 读后感)

大圈小圈读后感

  当认真看完一本名著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这时最关键的读后感不能忘了哦。怎样写读后感才能避免写成“流水账”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大圈小圈读后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大圈小圈读后感1

  寒假里的一天,我把当天的作业都做完之后,随手拿起一张报纸阅读。突然,我发现一个怪怪的标题《大圈小圈》。这是什么意思?讲的都是什么内容?于是我迫不及待地读了起来。

  古希腊有位著名的哲学家叫芒诺,一次,他的学生问他:“您的知识十分渊博,您回答问题十分准确严谨。可您为什么还是孜孜不倦地学习呢?”芒诺画了一大一小两个并套在一起的圆圈,然后,向他们解释说:“大圈代表我掌握的知识,小圈则是你们掌握的知识。显然我的知识比你们多。但是在这两个圆圈外面则是你与我无知的部分。你说,面对这浩翰无比的知识海洋你我怎能不学习呢?”读了这段话,我的心不由得一震,是啊!只有真正有学问的人才总会感到自己的知识不足,在攀登知识高峰时就会更谦虚,最终凭着坚韧不拔的毅力,获得成功。

  我们生长在知识不断更新和变化的信息时代,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有丰富的知识。现在,国家正在为中小学生“减负”。我们一定要认真对待它。“减负”不等于不刻苦学习:“减负”不等于不认真完成作业。“减负”出多余的时间干什么,这一点很重要。我是这样安排的,多读些有意义的书,使自己的知识更丰富;多读些外语,提高口语和听力;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增长见识,陶冶情操。

  我们要用“大圈小圈”的精神鼓励自己努力学习,顽强拼搏,做新世纪合格的建设者。

大圈小圈读后感2

  偶然读到一篇文章,题目是《大圈小圈》,文章讲的是一位外国哲学家教育骄傲的弟子的一个片段。

  哲学家在一张白纸上画了一个大圈,接着又在大圈里画了一个小圈,问他的弟子:“你明白这幅画的含义吗?”那位弟子左顾右盼地看了半天,最后迷茫地摇了摇头,哲学家指着那画对弟子说:“这个大圈是我的知识,小圈是你的知识,而大圈外的.空白则是你我都未掌握的知识。”弟子听了恍然大悟,从此发奋图强,最终成为著名的哲学家。

  学无止境——哲学家要说明的就是这个道理。是啊,只有聪明的人才会感到自身的不足,才会努力去弥补它,成功往往属于那些努力攀岩的人。

  道理很明白,但要做到却也不是件容易事,对照那个弟子,我在学习上的毛病就是知足常乐,取得一点小成绩就自鸣得意。记得有一次语文考试,考前我准备好了几篇备考作文,心想:这下可放心了,这么多作文肯定能派上用场。”第二天考试,一看到作文题目,我想也没想,立刻找了篇作文套了上去。我心里还暗暗自喜:这次一定能得高分。试卷发下来时,我傻眼了,别的倒还好,单单作文扣了好多分,原来我看错了题,我终于

  尝到了投机取巧的苦果。

  学海无涯,学习的最大敌人就是知足常乐,我现在拥有的知识只是白纸上的一个小点,在这个信息化社会里,圈内圈外的知识都在不断更新和膨胀,只有脚踏实地地去学习,才可能跟上这个快节奏的社会,才能成为个有知识的人。

  活到老,学到老,终身学习不罢休,大圈小圈永远鼓舞我去努力探求知识的海洋。

圆圈正义 - 读后感

《圆圈正义》作者是中国政法大学刑法学教授罗翔,b站最火法律老师。本书收录49篇随笔文章,问题深刻,探讨正义/道德/权力的理念与现实。大家可以按自己的喜好选读。整本书的核心思想就是书名的一个寓意。自然界和社会都没有真正的完美圈,但我们一直在追求理论上的完美圈。在司法中就是无限追求正义的圆。

制定法律的目的是约束国家权力,保障自由。 所以才会有“ 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 ”。当权力有其固定的边界时,民众才能享有法律所赋予的免于恐惧的自由。而现实中执法中存在诸多问题。比如“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但实际现实中并不是。一个打工者,仅仅因为穿着寒碜就会被怀疑为嫌疑分子,而那些开着“大奔”、西装革履却暗地里做着违法勾当的“款爷”就能理所当然地避免这样的“天灾人祸”,甚至还会备受尊敬。难道我们的法律中有“以衣着和相貌”这样的定罪原则吗?“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

作者从事律师工作中,也会碰到一些从法律定义上看是属于无罪的嫌疑人。但是在被起诉后,作者也会劝嫌疑人认罪。因为认罪才能很快出去(中国对于嫌疑人是先关押到看守所,经过9个月左右的调查检察院会对嫌疑人提出起诉或免予起诉。起诉后到判下来又是半年以上时间。)而不认罪的大概率结果也是被强行判刑。2021年各级法院依法惩治刑事犯罪,审结一审刑事案件548.9万件,判处罪犯607万人,仅对2943名公诉案件被告人和1931名自诉案件被告人依法宣告无罪。如果用2943加上1931除以607万,无罪判决率仅为万分之八——这么低的无罪判决是罕见的。作者曾问过检察官是否可以撤诉,得到的答案是“没法撤诉,因为按照该地的规定,已经起诉的案件即便撤诉也要按照无罪案件对待,要扣绩效分。”讽刺的绩效。警察抓人是否也是如此?

正因为有如此多不公的现象,律师的作用就是非常重要了。律师虽然代表犯罪嫌疑人为其辩护,但并不代表律师会为其做假证开脱。律师的职责是捍卫法律的尊严。律师必须在法律范围内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律师与其说是在捍卫当事人的利益,不如说是在通过捍卫当事人的利益维护法律的尊严。

虽然这世界有很多不公平不正义,但是我们要努力去消除。虽然我的力量是渺小的,但是我可以做好我自己的事,然后照亮能照亮的人。这就是《圆圈正义》的基调。如果你对实事的法律热点新闻感兴趣也可以找对应章节阅读。如张扣扣案、莫某纵火案等。本书整体推荐4颗星。主要原因我觉得它比较真实地还原了社会上存在的问题,并输出了自己所思所想所行。

《圆圈正义》读后感

看了罗翔老师的很多观点后,瞬间被这个悲天悯人又幽默风趣的法学家圈粉了。可如果你把他定义为一个老师或法学家或者律师又略显狭隘。

有一段关于道德谴责的:

“我们很容易对他人的动机作出恶意的评价, 严于律他、宽于律己是人之本性。批评他人可以让我们轻易地掩盖自己的道德丑陋, 从容地逃避自己的道德责任。
因此, 每当想对他人的动机作出恶意的评价, 我们要先有一个代入——去想一想在类似的情况下, 我们的行为举止是否会比他人更高尚。”

生活中越喜欢站在道德制高点去指责,批判别人的人,往往是比较卑劣的人,以此来欲盖弥彰。因为心中有什么才会看到什么,想到什么。

“我越是想做一个高尚的人, 就越是觉得自己无比卑劣。我越是想摆脱自己的虚荣, 就觉得自己更加的虚荣。 ” 能够理解作者所说的矛盾之处在于发心吧,高尚是一种由内而外的自然状态,而不是为了高尚而刻意营造。能达到这样自然状态的,大概就是上帝或佛祖了吧,也惊叹罗老师的自省力和自我要求之高。

“正如人类无论用任何仪器都无法画出一个完美的圆, 但“圆”这个概念是客观存在的。
正是这种“理想人”的范例激起我们的道德意识, 也让我们一生可以不断行走在德行之路, 高山仰止, 虽不能至,心向往之。”就如儒家的圣人理想,圣人标准之高之深之难,虽常人不能及,但不代表这世间没有圣人。也正因为如此,所以圣人的光芒才更加耀眼。

“无论多么伟大的人物, 都需要道德规范与法律规则的约束, 如果人拥有不受约束的权力, 那么他心中的幽暗一定会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难。在某种意义上, 这些合理的约束是对包括伟人在内的一切人类的保护。绝对权力往往导致绝对腐败。”  自律者得自由,追求自由到毫无无边际就是灭亡的开始。

“如果一切崇高的观念都是人类的自我欺骗, 那么人也就彻底失去了存在的价值, 没有目的, 没有意义, 一切都是虚空。”

如果向基督教徒们说上帝不存在,上帝是人为虚构出来的,那无疑是一种信仰的坍塌。也是一种残忍,人类能够成为世界主宰,其根源不就是因为人脑善于自我欺骗吗?这个世界的真相谁又能说的清呢,真相又真的重要吗?选择一种让自己幸福乃至可以让全人类幸福的真相,也并无不妥吧。
有一章写为什么读书?

功利性读书让你只想成功, 无法接受失败。但我始终认为, 一个人的真正成功不是在于你取得多少辉煌, 而是在挫折中, 你能不能勇敢地爬起来。只有非功利性阅读, 才能让你坦然接受失败。在大量与功利无关的文学作品、名人传记中, 主人公的失败、困苦、绝望比比皆是。那么多伟大的灵魂, 他们也曾有跌倒的时候, 你为什么不能跌倒?

功利性的读书让你只注重外在的功名, 而忽视了内心的丰富。孔门七十二贤, 不乏博学多能, 高官厚禄者, 但孔子最欣赏的学生却是单纯的颜回, “一箪食, 一瓢饮, 在陋巷,人不堪其忧, 回也不改其乐”。孔子说颜回好学, “有颜回者好学, 不迁怒, 不贰过”, 也就是说颜回心态平和, 情绪稳定, 善于改过自新, 注重德行。这种内心的丰富在功利性阅读中不可能习得。

功利性读书会让人自高自大, 孤标傲世。

知识经常会让人骄傲, 给人带来智力上的优越感, 让你瞧不起人, 无法与人建立正常的人际关系。

曹丕说“文人相轻, 自古而然”。这可能就是知识带来的恶果, 为什么中国的文人总是互相瞧不上?

因为知识让我们觉得自己与众不同, 高人一等。所以很多知识分子不懂得如何去合作, 只擅于单打独斗。很长一段时间, 中国都没有出现世界性的大师, 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这些人过于骄傲。在座的同学们中会出现大师吗? 我不知道, 但我想, 如果你真的想为人类的进步做出贡献的话,你必须承认自己的无知与有限, 必须与他人互相配合。

因此, 读书的目的不能仅限于功利, 必须去追逐非功利性的价值。

在我看来, 读书的真正目的是追求智慧, 而非单纯的知识, 从表面上来看, 读书是一个悖论: 让你在求知的过程中越来越觉得自己的无知。这就像苏格拉底所说的“承认自己的无知才是开启智慧的大门”。

所以, 读书首先可以培养自己对未知世界的敬畏。随着阅读的深入, 你才能知道知识的大海是没有边界的, 我们所知道的真的是太有限了。所以更加珍惜时间,想看的书太多,而时间太有限,精力太有限。
本文标题: 圆圈读后感(圆圈正义 - 读后感)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duhougan/395714.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后会无期小说读后感(若你离去后会无期妖作岁月如歌读后感)教学教学读书读后感(教育教学书籍读后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