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生的眼睛》读后感(《永生的眼睛》一文让我们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发布时间: 2024-11-06 15:16:03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读后感 点击: 86

永生的眼睛,读后感这是我的作业辞了,琳达尊重他的遗愿捐赠了他的眼睛,这一举动让琳达14岁的女儿温迪感到骄傲与自豪,并郑重地立下了学习外公、捐献...

《永生的眼睛》读后感(《永生的眼睛》一文让我们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永生的眼睛 读后感

这是我的作业
辞了,琳达尊重他的遗愿捐赠了他的眼睛,这一举动让琳达14岁的女儿温迪感到骄傲与自豪,并郑重地立下了学习外公、捐献角膜的志愿。两周之后,善良的小温迪竟因交通事故而丧生,琳达强忍着悲痛,又一次为器官捐献组织签署了同意书。
“角膜移植非常成功,两位昔日的盲人已重见光明。他们成为您女儿——一位及其热爱生命的女孩的活的纪念,并有幸分享她的美丽……”这封来自勇敢者角膜移植中心的信将抚慰琳达的丧女之痛,让她看见温迪美丽的碧眼仍然闪烁着骄傲的光芒。
读完故事,我的眼里早已泪光盈盈,我也仿佛能看到那双美丽的碧眼,闪动着热爱生命的光芒,更闪动着永不熄灭的爱的光芒。“你想过什么也看不见会有多痛苦吗?”温迪的话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里。
确实,我们的身边有太多处境困难和遭遇不幸的人,他们需要我们伸出援助的手,献出关爱的心。如果能以自己微薄的力量,带给不幸的人希望,并让爱心之花在大地上越开越美,是一件多么有意义的事啊!我又想起了以前读过的一些文章:许多年轻的志愿者主动捐献了骨髓;丛飞叔叔在临终前将自己的器官都捐了出去;姜达敖伯伯用爱心扶助了多少贫困的孩子;李嘉诚爷爷捐巨款使数百万白内障患者重见光明……他们都用无私的奉献让爱的光芒熠熠闪耀,让爱之光照亮了更多人的眼睛,照进了大家的心!
在和谐的社会里,我们看到许许多多这样无私而崇高的人,他们将爱心的接力棒一程一程地传下来。我也要做个爱心的传递者,爱父母,爱亲人,爱老师同学,爱身边的每一个人,让爱之光永不熄灭,让世界因为有爱而更美丽!

永生的眼睛读后感100字

 今天,我读了《永生的眼睛》这篇文章,感受到了琳达一家为了让盲人复明,决定死后捐赠眼角膜的感人故事的美,从而,也明白了生命的价值,那就是琳达爸爸所说的:“一个人所能给予他人的最珍贵的东西,莫过于自己身体的一部分。”如果每个心里都有这句话,那人世间就会永保生命的美──健康,使生命变得永恒。
  在这篇文章中,我还被琳达的女儿温迪感动,幼小的她就能说出这样的话:“你想,什么也看不见会有多么痛苦吗?我死后,也学外公将眼角膜送给失明的人,让他重见光明!”这一句坚定的话,说明她想让所有的残疾人恢复健康。她让我看到一颗充满着爱和巨大勇气的心灵。
  据卫生部统计,我国目前有400万人因角膜致盲的患者,其中百分之七十可以通过角膜移植手术复明,但由于供体角膜匮乏,我国每年仅实施3000例角膜移植手术,数百万的患者还在黑暗中苦苦等待着。
  中国的盲人,美国的盲人以及全世界的盲人,他们都在痛苦的等待中。我以前并没有明白捐赠器官有什么用处,也不明白为什么要捐赠器官,读了这篇文章,我明白了,捐赠器官可以让残疾人恢复原来地样子,使他们体会我们正常人的健康和快乐。琳达一家人这种捐赠器官的勇气和爱心深深地感染了我,帮助我坚定了决心,我死后也要为残疾人捐赠器官,帮助残疾人恢复健康。
  让我们每个人都献出一份爱,让世界充满阳光,让人类共享快乐!
  永生的眼睛读后感2
  ‘’我的金发的温迪,手中的画笔仍旧不停的挥动着,她的碧眼仍然闪烁着骄傲的光芒······‘’我慢慢地把书合上,心中百感交集,更加珍惜自己所能看到的一切的一切······
  如果你看过永生的眼睛这篇文章,定会与我同感。本文的作者琳达·里弗斯14岁时,可恶的病魔便夺走了她妈妈的生命。当她得知父亲要将母亲的眼角膜无偿捐献时。心如刀割,但使父亲的一番话改变了她的想法。当父亲与世长逝时,她遵从了他的遗愿,也将父亲的眼角膜捐了出去。但不久之后,琳达那才华横溢的小画家温迪,在一次车祸中丧失了,琳达像从前一样,用自己女儿的眼角膜换来了一位盲人的复明。
  想想吧,当别人都在歌颂春天的新芽、夏天的荷花、秋天的果实或冬天的美好时,而你却什么也看不见,这该多么痛苦!文中有这样的一句话;‘’如果我们死后的躯体能帮助他人恢复健康,我们的死也有了些意义。‘’
  没有一个有生命的物体能够‘’永生‘’,但是,一个人死后,将自己的器官捐献给另一个人,使那个人恢复健康,让自己的生命在另一个人的身上延续下去,一代一代的传下去,那么他就是‘’永生‘’的!
  最后,还是文中的那句话;‘’如果我们死后的躯体能帮助他人恢复健康,我们的死也就有了些意义。‘’
  永生的眼睛读后感3
  前一阵子我们学习了永生的眼睛这篇课文,课文主要讲诉的是琳达一家捐献眼角膜的动人故事。一个又一个不幸事情的发生。让琳达无法忍受。但她还是把自己亲人的眼角膜捐给了盲人,因为她记住了女儿的一句话“你想过什么都看不见会有多么痛苦吗”? 读完以后,我早已热泪盈眶,我仿佛看到了温迪那双美丽的碧眼,眼睛里闪动着对生命热爱的光芒。更闪动着永不熄灭爱的光辉。 其实,在生活中这样的事情有许多。叶欣,王晶,谭千秋这些闪光名字背后,都有一个令人感动的故事。
  其中,最令我感动的是谭千秋老师的故事。在5。12大地震中,这名伟大的老师用自己的生命挽救了4名学生的生命。当时,地动山摇,所有的一切,瞬间都被地震所摧毁。而谭千秋老师,却弓起自己的身体,张开双臂,紧紧地趴在课桌上。伴着雷鸣般的响声。冰雹般的瓦砾,灰尘,树木纷纷坠落在他的头上,手上,背上。谭老师身上血流如注。但他硬是咬着牙,拼命的撑住课桌,如同保护小鸡的母鸡,在他支撑起的空间里,蜷缩着4个幸存的学生。而他张开守护翅膀的身躯定格在那个永恒的瞬间。5月13日22时12分,当搜救人员,从四川省德阳市汉旺镇东汽教学楼坍塌的废墟中搬走他身上最后一块水泥板时,在场的所有人都被这一幕感动了。
  在生命的最后一刻绽放出的善良,足以让有限的生命变成永恒,感动了我,感动了中国…… 我觉得谭千秋很伟大。他像雄鹰一样张开双臂的精彩一瞬告诉我们,在这个世界上,还有一种我们一直苦苦追寻的东西,那就是——奉献!面对死亡,谭千秋老师没有退缩,没有躲闪,而是毫不迟疑用自己的身体护住学生,这既是一种本能,更是平时优良品质的一种必然体现。 “一个人所能给予他人的最珍贵的东西,莫过于自己身体的一部分”。琳达父亲说过的这句话,深深的烙在了我的心中,是呀,其实爱就是接力棒,我们都在传递爱。把爱传递给更多的人,这个世界才会更美好。

《永生的眼晴》读书心得400字

  我们曾学过《永生的眼睛》这一课。课文讲述了作者的父亲死后捐器官的事情,影响了后代。他那无私奉献,一心为他人着想的精神这得我们学习。
  在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例子很常见,例如叶欣。2003年3月25日凌晨,47岁的叶欣——广东省中医院二沙分院急诊科护士长叶欣闭上了美丽的双眼。
  2003年春节前后,一种病因未明的非典型肝炎开始在广州一些地区流行。随着非典患者越来越多,广东省中医院当机立断,紧急抽调二沙分院急诊科部分护士增援市中心的院本部。二沙急诊科护士力量出现了明显的不足。身为护士长的叶欣身先士卒,从2003年2月8日开始加班。这是一场艰难的阻止战,当一批批患者从死亡线拉回时,持续作战的叶欣却倒在了她最热爱的岗位上。在她的办公桌上,有一本厚厚的工作记录,那是叶欣用废弃的化验单写的。点点滴滴,记载着她在这次没有硝烟的战斗中拼搏的足迹,凝聚着她一生对护士职业永恒的热爱与最求。她还说过一句感人的话:“这里有危险,让我来。”表示了她不畏艰险的精神,这种精神值得我们钦佩!
  这些人的行为是多么的伟大啊!我长大以后,也要像《永生的眼睛》的作者的父亲和叶欣一样,做一个无私奉献、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人。

《永生的眼睛》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

《永生的眼睛》主要内容:记叙了琳达的母亲去世后,父亲将母亲的眼睛角膜捐赠给了盲人,琳达感到不理解,在父亲的劝慰下,琳达的态度有了转变,而且在父亲与世长辞后,琳达遵从父亲遗嘱亲自捐献了父亲的眼睛角膜。

14岁的温迪为祖父的行为感到骄傲,并且自己做决定,死后也要捐赠眼角膜。温迪死后,温迪的眼角膜使盲人重新看到了光明。

《永生的眼睛》中心思想:通过写琳达一家人无私捐赠眼睛角膜的故事,赞美了琳达一家人高尚的情操,感受到了人生的价值不是索取,而是奉献。



扩展资料:

《永生的眼睛》的创作背景:

《永生的眼睛》故事中的温迪,是作者琳达·里弗斯的女儿,在1986年一次意外的车祸去世,温迪的眼角膜帮助两个盲童恢复了视力,琳达·里弗斯从盲童身上看见了女儿的眼睛。

1987年美国眼睛银行授予琳达角膜移植和视力恢复代言人,1989年琳达成为一个乡村社区行动中心分部的负责人,为低收入家庭提供服务。期间琳达根据其经历写了《永生的眼睛》。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永生的眼睛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琳达·里弗斯

《永生的眼睛》一文让我们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1、《永生的眼睛》一文让我们从中感受到了人生的价值不是索取,而是奉献。
2、《永生的眼睛》全文:1965年炎夏的一天,母亲被一场突如其来的疾病夺去了生命。那会儿,我的内心一直笼罩着巨大的悲哀与苦痛。一想到从此以后我再也得不到妈妈的呵护了,泪水便不由自主的流淌下来,我无法面对没有妈妈的孤零零的生活。
当天下午,一位警官来到我们家,为医院要取母亲的眼睛角膜而征求父亲的意见。我惊呆了,不明白那些医生为什么要将母亲的角膜给予他人,而父亲居然回答"可以"。我痛苦难忍,冲进了自己的房间。
"你怎么能让他们这样对待妈妈!"我冲着父亲哭喊,"妈妈完整地来到世上,也应该完整地离去。""琳达,"父亲平静地搂着我,"你所能给予他人的最珍贵的东西莫过于你自身的一部分。很久以前,你妈妈和我就认为,如果我们的死亡之躯能有助于他人健康的恢复,我们的死就是有意义的。"他说,他们早已决定死后捐赠器官了。父亲的话语给我上了一生中最重要的一课。
多少年过去了,我结了婚并有了自己的家。1980年,父亲患严重肺气肿,搬来和我们同住。他愉快地告诉我,他去世后要捐赠所有尚完好的器官,尤其是眼睛。"如果一个盲童能够借助我们的帮助重见光明,并像你女儿温迪一样画出栩栩如生的马儿,那有多美妙!"温迪自幼酷爱画马,她的作品屡屡获奖,"想想看,另一对父母如果看到他们的女儿也像温迪一样,将会多么高兴。"父亲说,"当你们得知我的眼睛起了作用,你们将会多么自豪!"
我告诉温迪她外公的心愿。孩子热泪盈眶,过去紧紧地拥抱外公。她14岁,恰恰是当年我首次听说捐赠器官时的年龄。
1986年的一天,父亲与世长辞了,我们遵从他的遗愿捐赠了他的眼睛。温迪告诉我:"妈妈,我真为作为外公所做的一切感到骄傲。""这令你骄傲吗?"我问。"当然,你想过什么也看不见会有多么痛苦吗!我死后,也学外公将眼睛送给失明的人。"在这一刻,我领悟到父亲所留下的远非一副角膜,他所遗留的是辉映在我女儿的眼睛里的一种骄傲!
那天我紧紧地搂着温迪,没有想到,仅仅是两周之后,我再一次为器官捐献组织签署了同意书。
我的可爱的女儿,才华横溢的小温迪,在一次交通事故中丧生了……当我签字时,她的话儿缭绕在我耳际:"你想过什么也看不见会有多么痛苦吗!"
温迪去世两周后,我收到一封来自俄勒冈勇敢者角膜中心的信。信上写道:‘"角膜移植非常成功。现在,两位昔日盲人已重见天日。他们成为您女儿——一位极其热爱生命的女孩的活的纪念,并有幸分享她的美丽……"
我的金发的温迪手中的画笔依旧不辍地挥动着,她的碧眼仍然闪烁着骄傲的光芒。
3、《永生的眼睛》作者是美国的琳达·里弗斯,出生于1951年,从1980年开始她的写作生涯,为一些报刊撰写专栏,二十年间,很多文章被《今日美国》、《读者文摘》等知名报刊杂志刊登选用,1990年出版了其第一本书《透过她的双眼(Through Her Eyes)》,两年后,她加入心灵鸡汤团队,期间多篇文章被各个专辑选用。
本文标题: 《永生的眼睛》读后感(《永生的眼睛》一文让我们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duhougan/395552.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罪马英雄读后感600(推荐罪马英雄的原因)励志电影读后感800字作文大全(励志电影观后感800字)
    Top